第9章國民收入核算_第1頁
第9章國民收入核算_第2頁
第9章國民收入核算_第3頁
第9章國民收入核算_第4頁
第9章國民收入核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學1第9章國民收入核算一、國民收入帳戶——GDP(一)國民收入帳戶的重要性(二)國民收入帳戶的產生背景(三)中國國民經濟核算演變第1頁/共55頁(一)國民收入帳戶的重要性把一國經濟比喻為一輛汽車,國民收入帳戶就是汽車發動機的機械示意圖。是國民經濟運行的最重要指標,宏觀調控的基礎20世紀即將結束時,美國商業部長把國民收入帳戶的發明和運用稱為“世紀性杰作”。認為:“當我們要尋找商務部的先驅們創造的對美國影響最偉大的成就的時候,國民經濟帳戶——今天稱之國內生產總值或GDP——的發明則當之無愧”。得到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詹姆斯·托賓等政要和專家的一致贊同。第2頁/共55頁(二)國民收入帳戶的產生背景國民經濟帳戶——GDP的度量是20世紀最重要發明之一,本身是歷史需要的產物。20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大危機,使得了解經濟運行整體情況信息的需求比任何歷史時期都更為迫切,國民經濟帳戶和GDP度量體系應運而生;隨后,二戰期間政府控制經濟的需要上升,推動了有關統計體系進一步發展;在政府、專家、企業界和公眾的合作和不斷努力下,國民收入帳戶統計不斷改進和豐富。統計員——經濟學家——政府幕僚——政府官員——公眾第3頁/共55頁(三)中國國民經濟核算演變1.20世紀50年代建立中央計劃體系,采用物質產品平衡表系統(MPS)。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

建立在“生產性勞動”基礎上,核心指標是國民收入。3.統計部門對GDP歷史數據進行了兩次重大補充和調整(1984,2003),使之與新的GDP數據適當地銜接起來。2003年我國開始實施一套國民經濟核算工作的新的規范性文本,努力做到基本上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國民經濟帳戶體系相銜接。兩個缺陷:一是僅反映五大物質生產部門,即工業、農業、建筑、運輸郵電和商業的經濟活動,不包括服務性行業,低估了經濟活動規模。二是不區分中間,最終產品,存在大量重復統計,高估了經濟活動規模。2.改革后,服務業迅速發展。從1985年開始建立了國家和省兩級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制度。第4頁/共55頁二、國內生產總值(一)國民生產總值GNP(二)國內生產總值GDP(三)GNP與GDP的比較(四)國內生產總值的特點(五)最終產品(六)中間產品(七)GDP的缺陷第5頁/共55頁(一)國民生產總值GNP:即國民總收入GNI指一國國民在一年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格的總和。grossnationalproduct(income)(二)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domesticproduct指一國國境內在一年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格的總和。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家統計局的定義)第6頁/共55頁(三)GNP與GDP的比較封閉條件下,GNP=GDP。如果GNP>GDP,說明本國公民在國外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外國公民在本國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GNP按照國民原則。以本國公民為統計標準。包括居住在本國的本國公民、暫居外國的本國公民。GDP按照國土原則。以地理上的國境為統計標準,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國的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的外國公民。GNP+外國公民在本國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GDP+本國公民在國外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中國諾基亞公司歸芬蘭人所有,所以該公司在中國經營得到的利潤,雖是中國GDP一部分,但不被統計為中國GNP,而應歸入芬蘭GNP。中國海爾在美國工廠的利潤,應作為美國GDP一部分,但應被統計為中國的GNP。隨著國際經濟聯系加強,重視地域范圍的GDP相對重要性上升。第7頁/共55頁第8頁/共55頁(五)最終產品最終產品finalproductgoods: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在同期內不再加工、可供最終消費和使用的產品。最終產品通常包括:①消費品、軍工產品;②固定資產積累與儲備(庫存增加);③凈出口(進出口差)。不重復出售、轉賣或進一步加工作投資用的產品,看似用于生產別種產品的中間產品,但由于不再出售,故屬于最終產品。企業年終庫存貨物,可以看作是企業自己最終賣給自己的最終產品。第9頁/共55頁(六)中間產品中間產品Intermediategoods:經過加工后,還要在以后生產中作為投入的產品。例如,一般來說,鋼鐵和棉紗就是中間產品。具體計算時采用增值法:計算在不同生產階段增加的產值(valueadded)=產品和勞務的銷售收益—中間產品費用。實際區分最終與中間產品非常因難。煤用于家庭取暖與作飯時是最終產品,作為發電與煉鋼的原料時又是中間產品。原料、能源等第10頁/共55頁(七)GDP的缺陷修改:綠色GDP——對GDP指標的一種調整,扣除經濟活動中投入的環境成本。(1)很多經濟活動無法計入GDP。例如,一些沒有經過市場交換程序的經濟活動,如家務勞動,DIY活動等,不在GDP統計范圍以內。(2)GDP反映福利水平變動存在較大局限性。GDP反映產量變動,但產量變動不等于福利變動:精神滿足程度,閑暇福利,分配狀態,環境質量等。是一種解決辦法,但目前實踐不可行。面臨著許多技術、觀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礙。挪威、芬蘭、法國、美國、墨西哥等率先實行了綠色GDP。GDP雖是反映國民經濟總量活動的最重要指標,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第11頁/共55頁應該計入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A.用來生產面包的面粉B.居民用來自己食用的面粉C.糧店為居民加工面條的面粉應計入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是:A.當年生產的拖拉機B.去年生產而今年銷售出去的拖拉機C.某人去年購買而在今年轉售給他人的拖拉機GDP指一定時期內新生產而不是新售賣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第12頁/共55頁三、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一)支出法expenditureapproach)(二)收入法incomeapproach(三)生產法productionapproach(四)產出、支出、收入的關系(五)總產出核算的重要意義第13頁/共55頁(一)支出法expenditureapproach)又稱最終產品法finalproductapproach。從最終產品的使用出發,把一年內購買的各項最終產品支出加總,計算該年內生產的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C】消費consumption: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購買消費品和勞務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GDP=C+I+G+X-M收入法部門法(生產法)支出法(最終產品法)第14頁/共55頁【I】投資investment投資: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社會資本的形成和增加。投資固定投資fixed居民住房投資企業固定投資固定:可以長期存在和使用。存貨投資inventory=企業持有存貨的變化,即產量超過銷量的存貨。是凈存貨(即年初存貨與年底存貨的差額。第15頁/共55頁支出法應計入總投資的是:A.個人購買小汽車B.個人購買游艇C.個人購買住房某年轉手的舊房交易:房屋價值不應計算在該年國民生產總值中,但交易中所提供的勞務,即傭金,應計算在該年國民生產總值。支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時不屬于投資的是某公司購買了一臺新機床某公司建立了一條新裝配線某公司增加了500件存貨某公司購買政府債券第16頁/共55頁凈投資宏觀經濟學,嚴格區分投資和凈投資的意義不大。凈投資、折舊(重置投資),都是當年的投資支出,都構成對當年資本品市場的社會需求。為使問題簡單化,除非特別說明,都假定折舊為零,投資和凈投資是同一個量。投資重置投資replacement=對磨損的補償=折舊凈投資=每年新增資本=投資–折舊(重置投資)=期末的資本存量-期初的資本存量第17頁/共55頁【G】政府購買Governmentpurchase政府購買的產品與勞務總和。轉移性支出:政府單方面的價值讓渡,不是等價交換,如社會保障支出,財政補貼,體現的是再分配職能救濟金,失業保障金。不包括政府的轉移支付、公債利息等。以避免重復計算。因為轉移支付僅僅把收入轉移,沒有交換的產生。政府的轉移支付給予后,無非是歸入個人消費和投資(主要是消費)。第18頁/共55頁【X-M】凈出口表示本國的最終產品有多少通過外國人支出而實現。是國外對本國產品與勞務消費和使用的凈支出。netexports出口減去進口得到的差額。X=出口M=進口貿易順差屢創新高。一方面,順差過大不利于改善國際收支狀況,人民幣有升值壓力,國際貿易磨擦增大。另一方面,凈出口增大使GDP增速居高不下。但外需波動容易造成經濟大起大落。經常帳戶差額貸方借方2003459519647372002354387535212001174317930051997297215918621996721814174119951615431526199477126411881993-1199221041199264856792國際收支概覽表(億美元)第19頁/共55頁支出法計算的中國GDP按當年價格計算(億元)年份GDP最終消費資本形成凈出口投資率(%)消費率(%)19804551.32976.11590.0-14.834.965.419847164.44694.52468.61.334.565.5198916466.010556.56095.0-185.537.064.1199018319.511365.26444.0510.335.262.0199225863.715952.19636.0275.637.361.7199774894.243579.428457.62857.238.058.2199879003.346405.929545.93051.537.458.7200198592.958927.437460.82204.738.059.82002107897.662798.542304.92794.239.258.22003121511.467442.551382.72686.242.355.5第20頁/共55頁(二)收入法incomeapproach

把生產要素所得到的各種收入加總起來;W+i+R+E收入代表供給,收入法也就是供給法,又稱要素支付法(factorpaymentapproach)。收入法計算公式GDP=工資+利息+租金+稅前利潤+折舊+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3塊:(1)要素報酬收入(2)非公司企業主收入(3)廠商收入產品最終價值:除要素收入外,還有折舊、間接稅、公司未分配利潤等收入第21頁/共55頁第22頁/共55頁(3)廠商收入公司稅前利潤。包括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稅、股東紅利和未分配利潤等。資本折舊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總投資里面。企業轉移支出對非贏利組織的社會慈善捐款和消費者呆帳。企業間接稅貨物稅、銷售稅、周轉稅。也不是生產要素創造的收入但通過價格轉嫁給消費者第23頁/共55頁兩類稅收間接稅:能夠轉嫁稅負,即可以通過提高商品和勞務的售價把稅負轉嫁給購買者的稅收。一般在生產和流通環節征收,如增值稅:主要針對貨物,13/17%稅率營業稅:主要針對勞務,3-15%稅率關稅等:針對進出口。直接稅:不能轉嫁稅負,即只能由納稅人自己承擔稅負的稅收。一般在收入環節征收,如所得稅。第24頁/共55頁年份GDP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余額2003135539.1467260.6921551.4619362.4227364.572002118020.6960099.1418493.7716573.1222854.642001106766.2654934.6516779.2815027.3620024.97200097209.3749948.0714972.4113760.2718528.61199987671.1345926.4313209.0411870.1716665.49199775606.4139860.6810365.119989.9915390.75199557632.7830453.777116.337407.3012655.38199225892.3112970.553331.733462.9061272611027.822606.082805.254702.11收入法計算的中國GDP按當年價格單位:億元第25頁/共55頁(三)生產法productionapproach

又稱部門法(sectorapproach)。依據提供產品與勞務各部門的產值來計算GDP,反映GDP的來源。核算的范圍:提供物質產品的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提供勞務產品的第三產業。核算的標的:各部門增加值,即總產值扣除中間產品價值后的余額。政府部門提供的勞務活動以投入的成本計入總產出。從生產角度,運用增值法統計GDP,即計算每個部門或企業對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值。我國現行統計制度,把國民經濟分為農業,采掘業,化學工業,金融保險業等17個部門進行生產或部門法統計。第26頁/共55頁生產法計算的中國GDP年份

國民總收入國內生產總值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人均19804517.84517.81359.42192.0966.446019847206.77171.02295.53105.71769.8692198916917.816909.24228.07278.05403.21512199226651.926638.15800.011699.59138.62287199773142.774462.614211.237222.723028.76054200195727.997314.815411.848750.033153.076512002103935.3105172.316117.352980.236074.882142003116603.2117251.917092.161274.138885.79101第27頁/共55頁我國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資料加工計算得出。主要資料來源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統計資料,包括國家統計局系統的統計資料,如農業、工業、建筑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報酬、價格、住戶收支統計資料,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如交通運輸、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國際收支統計資料;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資料,包括財政決算資料、工商管理資料等;第三部分是會計決算資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采用抽樣調查方法和為避免中間層次干擾的超級匯總法。基本計算方法采用國際通用的現價和不變價計算方法。中國如何統計GDP第28頁/共55頁(四)產出、支出、收入的關系廣義看,宏觀經濟中的產出、收入與支出完全等值,一國或一地區,一定時期內的產出總量就是其收入總量從而也就是其支出總量,即:總產出≡總收入≡總支出1)產出=收入。產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2)產出=支出。最終銷售=最終支出。從一個國家來說,總支出與總收入應當是相等的;但由于統計誤差,即用支出法與收入法統計的結果可能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支出法為準進行調整,所以,用收入法核算GNP要額外有一個統計誤差項。第29頁/共55頁(五)總產出核算的重要意義1.總產出是最基本的宏觀經濟變量。其他宏觀經濟變量如消費、儲蓄、投資、稅收、財政支出、進出口等等都是由它派生出來的。2.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問題只有通過總產出水平的變化才能得到最終說明。比如就業水平、物價水平、經濟增長、經濟周期等等。3.總產出≡總收入≡總支出”的恒等式是建立宏觀經濟模型的基本依據。第30頁/共55頁四、其他宏觀經濟指標(一)國內生產凈值:NDP

(netdomesticproducts)(二)國民收入:NI(三)個人收入:PI(四)個人可支配收入:DPI(五)綜合(六)人均收入第31頁/共55頁(一)國內生產凈值:NDP

(netdomesticproducts)固定資產折舊不是新創造價值,是以前價值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價值轉移。NDP反映一定時期生產活動的最終凈成果。折舊占GDP的比例一般相對穩定,用GDP,還是NDP,表示經濟總量變動,沒有本質差別。國內外,一般都更習慣采用GDP。NDP=GDP-固定資產折舊。第32頁/共55頁(二)國民收入:NInationalincome廣義:泛指GDP、NDP等經濟總量。或宏觀經濟學中“國民收入核算”。狹義:指一國一年用于生產的各種生產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資、利潤、利息和租金的總和。NI

NDP-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補貼國民收入要加上折舊、間接稅等才形成GDP。政府給予企業的補貼,雖然不記入產品價格,但是成為企業收入,然后成為要素收入。第33頁/共55頁(三)個人收入:PIpersonalincome個人從各種來源得到的收入總和。PI=

NI

-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險(稅費)-公司未分配利潤+政府給個人的轉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轉移支付,如退伍軍人津貼、失業救濟金、養老金、職工困難補助等。第34頁/共55頁(四)個人可支配收入:

DPI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個人可實際使用的全部收入。指個人收入中進行各項社會性扣除之后(如稅收、養老保險等)剩下的部分。個人收入DPI用來消費C和儲蓄S。從長期看:DPI=GDP-Z-T以Z代表折舊基金收入,以T代表政府稅收收入。DPI=PI-個人所得稅-非稅社會支出第35頁/共55頁(五)綜合GDP-固定資產折舊=NDP某年某國的最終消費為8000億元,國內私人投資5000億元(其中500億元為彌補當年消耗的固定資產),政府稅收為3000億元(其中間接稅為2000億元,其他為個人所得稅),政府支出為3000億元(其中政府購買為2500億元、政府轉移支付為500億元),出口為2000億元,進口為1500億元。GD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DP=16000-500=15500NI=15500-2000=13500PI=13500+500=14000DPI=14000-(3000-2000)=13000NDP

-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補貼=NINI

-企業所得稅-社會保險稅-公司未分配利潤+政府給個人轉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PI

PI

-個人所得稅-非稅支出=DPI第36頁/共55頁第37頁/共55頁第38頁/共55頁五、總產出核算的校正(一)名義GDP與實際GDP(二)潛在產出(三)綜合國力的評價CNP第39頁/共55頁(一)名義GDP與實際GDP1.名義與實際GDP名義GDP:用當年價格計算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實際GDP: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年的價格,計算的當年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只有實際GDP才能準確反映一國經濟增長情況。名義GDP有時會造成一些假象,即名義增加,而實際減少。當年價格也稱為即期價格、現期價格。不變價格指基年價格。GDP折算數(平減指數)IPD:

ImplicitPriceDeflator名義GDP和實際GDP的比率。反映通脹的物價指數。第40頁/共55頁(二)潛在產出現實GD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已經生產出來的最終產品和勞務。潛在GDP: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調動所有社會資源,在一定時期內能夠生產的最大限度的最終產品和勞務。GDP缺口:潛在GDP與實際上所生產的GDP的缺口。潛在GDP是充分就業時的GDP,也稱充分就業GDP。第41頁/共55頁(三)綜合國力的評價CNPComprehensiveNationalPower綜合國力排名

數據資料截止2002年12月31日

排名國名增長率總分

1美國2.6%8530

2日本1.1%4947

3法國2.6%4280

4英國2.3%4096

5德國2.0%4081

6俄羅斯4.9%2901

7中國7.7%2863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過于偏重物質和勞務。而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綜合水平還取決于其它許多因素,還有國土資源、國民素質、環境質量、社會福利、政府工作效率、國際競爭能力,等等。第42頁/共55頁六、國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兩部門的收入構成(二)三部門的收入構成(三)四部門的收入構成第43頁/共55頁(一)兩部門的收入構成簡化:假設全社會只有兩部門:消費者和企業,不存在稅收和進出口。假定沒有折舊。即GDP=NDP=NI=Y若生產與消費均衡:生產=消費第44頁/共55頁從GDP的計算得出國民收入公式假設:一國內所有收入都用以支出。即總支出=總收入GDP=總支出=總需求=C+IGDP=總收入=總供給=C+S假設企業:全部是實物資產投資=固定投資+存貨投資由于把企業沒有售出的產品計入存貨投資,所以從事后和名義上看,存在恒等式:總需求=總供給從總支出的需求角度看,GDP=消費支出C+投資支出I從總收入的去向角度看,GDP=消費用途C+儲蓄用途S

C+I=GDP=C+S即:I=S這就是投資-儲蓄恒等式。都=國民收入Y第45頁/共55頁I=S恒等式的解釋大寫的I=S會計方面不論經濟狀況如何,儲蓄和投資都相等。是事后的實際發生的國民收入均衡;也是名義上的,按照當年市場價格計算的。本教材,小寫的i=s經濟方面卻不一定存在是事前均衡問題,指意愿、計劃的儲蓄和投資。也是剔除了價格變動、根據實際價格計算的。i=s(總需求=總供給)經濟增長均衡i<s(總需求<總供給)經濟增長收縮i>s(總需求>總供給)經濟增長擴張儲蓄由消費者提供;投資由企業進行。個人的儲蓄動機和企業投資動機不同,儲蓄與投資不可能致。比如:個人肯定不會為存貨投資提供儲蓄。第46頁/共55頁(二)三部門的收入構成支出方面:Y=C+I+G=消費+投資+政府購買政府轉移支付不在內,因為:政府的轉移支付給予后,無非是歸入個人消費和投資(主要是消費)。所以:C+I+G=Y=C+S+T,即I+G=S+T,I=S+(T-G)(T-G)為政府儲蓄投資=儲蓄的恒等式仍然存在。收入方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