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講 宏觀經濟政策_第1頁
第5講 宏觀經濟政策_第2頁
第5講 宏觀經濟政策_第3頁
第5講 宏觀經濟政策_第4頁
第5講 宏觀經濟政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學1第5講宏觀經濟政策二、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需求管理[DemandManagement]——通過調節總需求來達到一定政策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包括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就是通過對總需求的調節,實現總需求等于總供給,達到既無失業又無通貨膨脹的目標。第1頁/共55頁“相機決擇”方法

需求管理通過“相機決擇”的宏觀財政政策和宏觀貨幣政策得以實施。“相機決擇”[theDiscretionaryApproaches]——政府在進行需求管理時,可以根據市場情況和各項調節措施的特點,機動地決定和選擇當前究竟采取哪一種措施。第2頁/共55頁“逆經濟風向行事”原則

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原則是“逆經濟風向行事”,即:當經濟蕭條時,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ExpansionaryFiscalPolicy]和擴張性貨幣政策[ExpansionaryMonetaryPolicy]刺激總需求;當通貨膨脹時,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TightFiscalPolicy]和緊縮性貨幣政策[TightMonetaryPolicy]減少總需求。第3頁/共55頁第二節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

一、財政政策的工具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購買和政府轉移支付。政府收入——主要是稅收,包括:所得稅、財產稅和流轉稅等。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關于公債。第4頁/共55頁財政政策的機制財政政策[FiscalPolicy]——運用政府支出和稅收來調節總需求以達到實現充分就業或物價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第5頁/共55頁財政政策的運用“逆經濟風向行事”的原則:總需求不足→經濟蕭條→失業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減少稅收減少政府支出增加稅收增加總需求減少總需求總需求過度→經濟繁榮→通貨膨脹第6頁/共55頁二、自動穩定器自動穩定器[Automaticstabilizers]又稱內在穩定器[Built-instabilizers]——某些經濟政策具有自動調節經濟使經濟趨向于穩定的機制。經濟蕭條→所得稅減少,轉移支付增加,→自動抑制總需求的下降;經濟繁榮→所得稅增加,轉移支付減少,→自動抑制總需求的上升。第7頁/共55頁三、功能財政與預算平衡

[FunctionalFinanceandBalancedBudget]從傳統財政到功能財政傳統財政沒有調節經濟的功能,其主要原則是:量入為出,節約開支和收支平衡。凱恩斯主義認為,國家財政應當具有調節經濟的功能,要使這一功能得以充分發揮,就必須放棄傳統財政的舊信條。第8頁/共55頁四、赤字財政與公債

凱恩斯的政策主張是針對經濟蕭條和失業提出來的。在經濟蕭條時,增加政府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減少稅收,政府必然出現財政赤字。財政赤字只能通過發行公債來加以彌補。但公債不能向公眾和廠商發行,否則會抵消刺激經濟的作用。公債只能賣給中央銀行。第9頁/共55頁“公債哲學”——公債無害論

有人認為,由于不能增加稅收,政府不得不舉新債還舊債,最終導致通貨膨脹。所以,公債是有害的。凱恩斯主義認為公債無害,因為公債的債權人是公眾,債務人是政府,可以說是自己欠自己債,而且作為債務人的政府是長期存在的,可以確保債務的兌現,所以,只要公債不用于戰爭和浪費,而用于刺激經濟發展,使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公債增長速度,公債就是安全的和值得的。第10頁/共55頁五、財政政策的效果乘數效應[EffectivenessofMultiplier]——政府支出或稅收所引起的總需求成倍增長或減少。政府支出乘數稅收乘數

1

11-b(1-t)⊿Y⊿G=

b11-b(1-t)⊿Y⊿T=第11頁/共55頁擠出效應擠出效應[EffectivenessofCrowdingout]——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減少。主要原因:政府支出增加→物價上漲→實際貨幣供給減少→利率上升→私人投資和消費減少。第12頁/共55頁財政政策的效果分析財政政策的效果取決兩個因素:乘數效應的大小。擠出效應的大小。第13頁/共55頁擠出效應的大小取決四個因素:投資乘數的大小。投資對利率變動反應的敏感程度。貨幣需求對國民收入變動反應的敏感程度。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反應的敏感程度。所以,擠出效應的大小與IS曲線和LM曲線的斜率相關。第14頁/共55頁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財政政策的效果與擠出效應(1)擠出效應第15頁/共55頁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財政政策的效果與擠出效應(2)

IS曲線的斜率越大,投資對利率變動的反應越不敏感,擠出效應就越小,即財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則效果就越小。第16頁/共55頁IS曲線的斜率IS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取決于兩個因素:①投資對利息率變化的反應越敏感[即d越大],IS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越小,反之則越大。②投資或政府支出的乘數越大,IS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越小,反之則越大。斜率的絕對值r=-Y+e+G0-T0

d1-(1-t)dr=-Y+e+G0-T0

d1

1

dK第17頁/共55頁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財政政策的效果與乘數效應(1)第18頁/共55頁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財政政策的效果與乘數效應(2)第19頁/共55頁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財政政策的效果與擠出效應(3)第20頁/共55頁0YrIS2r1E1Y1IS1E2Y2r2LMY3財政政策的效果與擠出效應(4)

LM曲線的斜率越大,貨幣需求1對收入變動的反應越敏感,或貨幣需求2對利率變動的反應越不敏感,擠出效應就越大,即財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反之,則效果就越大。第21頁/共55頁LM曲線的斜率k——貨幣交易需求對國民收入的敏感程度h——貨幣投機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LM曲線斜率的大小與k成正比;與h成反比。r=-+YkhJhM0

h斜率第22頁/共55頁第三節凱恩斯主義的貨幣政策

一、銀行制度與貨幣供給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中央銀行[CentralBank]——“政府的銀行”、“銀行的銀行”、“發行的銀行”,不直接對廠商和居民辦理存放款業務。商業銀行[CommercialBank]——金融企業,直接對廠商和居民辦理存放款業務。第23頁/共55頁法定準備金[LegalReserve]——中央銀行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保持一定的比例作為準備金。這一比例就是法定準備率。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DemandDeposit]又稱支票貨幣[CheckbookMoney]或存款貨幣[DepositMoney],存款貨幣的增加也就是貨幣供給量的增加。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機制第24頁/共55頁假定法定準備率為20%。A銀行吸收存款100萬元[原始存款];A銀行將80萬元貸給客戶甲;B銀行取得客戶甲的存款80萬元;B銀行將64萬元貸給客戶乙;C銀行取得客戶乙的存款64萬元;C銀行將51.2萬元貸給客戶丙;……100萬元+80萬元+64萬元+51.2萬元+……=500萬元舉例說明商業銀行如何創造存款貨幣:第25頁/共55頁存款總額[D]=

原始存款[R]法定準備率[r]=原始存款+派生存款(0<r<1)第26頁/共55頁貨幣乘數貨幣乘數[MoneyMultiplier]——原始存款擴張的倍數。=存款總額[D]原始存款[R]=11法定準備率[r]或=11法定準備率+提現率+超額準備率貨幣乘數的作用也是雙向的。第27頁/共55頁二、貨幣政策的工具及其運行機制貨幣政策的工具①公開市場業務[OpenMarketOperation]——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以控制貨幣供給量。②再貼現政策[RediscountPolicy]——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對商業銀行的再貼現率[RediscountRate]或貼現條件以控制商業銀行的貸款。③準備率政策[ReserveRatioPolicy]——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率以控制商業銀行的貸款。第28頁/共55頁貨幣政策的機制貨幣政策[MonetaryPolicy]——中央銀行通過調整貨幣供給量以影響利息率,進而影響總需求。假設前提——人們的財富只有貨幣和債券這兩種存在形式。第29頁/共55頁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的運行機制貨幣供給量增加債券價格上升利息率下降投資增加消費增加貨幣供給量減少債券價格下降利息率上升投資減少消費減少第30頁/共55頁貨幣政策的運用“逆經濟風向行事”的原則:總需求不足→經濟蕭條→失業擴張性貨幣政策公開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降低再貼現率降低法定準備率增加總需求總需求過度→經濟繁榮→通貨膨脹緊縮性貨幣政策公開市場上賣出有價證券提高再貼現率提高法定準備率減少總需求第31頁/共55頁三、貨幣政策的效果分析貨幣政策的效果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投資對利率變化的反應的敏感程度。二是貨幣需求對利率的反應的敏感程度,或利率對貨幣供給反應的敏感程度。所以,貨幣政策效果的大小也與IS曲線和LM曲線的斜率相關。第32頁/共55頁0Yrr1E1Y1ISE2Y2r2LM1貨幣政策的效果(1)LM2第33頁/共55頁0Yrr1Y1Y2r2貨幣政策的效果(2)E1ISE2LM1LM2

IS曲線的斜率越小,即投資對利率的反應越敏感,貨幣政策的效果就越大。第34頁/共55頁0YrISr1E1Y1E2Y2r2LM1貨幣政策的效果(3)LM2第35頁/共55頁0Yr貨幣政策的效果(4)ISr1E1Y1E2Y2r2LM1LM2

LM曲線的斜率越大,即利率對貨幣供給的反應越敏感,貨幣政策的效果就越大。第36頁/共55頁投資對利率的反應越敏感(IS曲線的斜率越小),財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小,貨幣政策的效果卻越大。?第37頁/共55頁IS-LM曲線的三種特殊情形(1)

垂直的LM線[古典極端]財政政策完全無效貨幣政策非常有效第38頁/共55頁IS-LM曲線的三種特殊情形(2)

水平的LM線[凱恩斯極端]財政政策非常有效貨幣政策完全無效第39頁/共55頁IS-LM曲線的三種特殊情形(3)

垂直的IS線財政政策非常有效貨幣政策完全無效第40頁/共55頁第四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

一、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

經濟蕭條時,擴張性財政政策與擴張性貨幣政策相配合,可以消除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經濟繁榮時,緊縮性財政政策與緊縮性貨幣政策相配合,可以更有效地制止通貨膨脹。也可以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與緊縮性貨幣政策或擴張性貨幣政策與緊縮性財政政策相配合的方式。第41頁/共55頁0YrLM1IS2r1E1Y1IS1LM2E2E3Y3Y2r2第42頁/共55頁二、宏觀經濟政策的微觀化[]

凱恩斯主義需求管理的宏觀經濟政策所能達到的目標主要是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但這兩個目標之間存在矛盾,而且這兩個目標與其他目標如經濟增長之間也存在矛盾,只調節財政收支總量和貨幣供給總量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很難解決這些矛盾。所以,后來有人提出了宏觀經濟政策微觀化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簡單地說,所謂宏觀經濟政策微觀化就是有區別對待地實施宏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第43頁/共55頁1.財政政策的微觀化

財政支出政策的微觀化——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的構成以促進部門結構的調整,使某些有利于經濟增長的部門優先增長;或使某些可以容納更多非熟練工人就業的部門得到發展,以解決經濟增長過程中存在的失業與空位并存問題的解決。財政收入政策的微觀化——通過調整稅收結構、征稅范圍或稅率,使稅收政策能夠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不致于降低經濟效率。如僅對個別消費品或投資品增稅或減稅,而不是對所有個人或企業增稅或減稅。第44頁/共55頁2.貨幣政策的微觀化

貨幣政策的微觀化——局部地調整不同部門、不同市場或不同類型借貸的放款限額、信貸條件、利息率或規定各類從事放款業務的銀行的法定準備率等,以增加資本的流動性,調劑資本的供給與需求,促進某些部門或某些地區的經濟增長而又不致于影響整個物價水平的升降。第45頁/共55頁第五節其他宏觀經濟政策

一、貨幣主義的貨幣政策

貨幣主義[Monetarism]的貨幣政策在傳遞機制上與凱恩斯主義不同:他們認為,直接影響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的不是利息率,而是貨幣供給量。第46頁/共55頁假設前提:人們的財富具有多種形式:貨幣、債券、股票、住宅、珠寶和耐用消費品等。在這一假設前提下,貨幣供給量的變動主要不是影響利息率,而是影響各種形式的資產的相對價格,從而影響國民收入和價格水平。貨幣本身是經濟失調的根源。因而,貨幣政策不應該是多變的,應當以控制貨幣供給量為中心,實行“簡單規則”或“固定規則”的貨幣政策。第47頁/共55頁二、供給學派的財政激勵政策

供給學派的財政政策不是調節總需求,而是刺激總供給,以刺激經濟增長。他們強調,要促進經濟增長就應著眼于對人們經濟行為的激勵,采取各種激勵措施增加總供給。他們認為,高稅率和高社會福利導致“干不如不干”或“干等于白干”的后果,因而主張降低稅率和社會福利支出。第48頁/共55頁減稅政策:

供給學派的減稅政策是針對西方國家的高稅收制度的提出的,是為了增加儲蓄和投資以及勞動的供給,以刺激經濟增長。他們認為,投資來源于儲蓄,增加儲蓄才能有效增加投資。他們所說的增加投資不是增加投資需求,而是增加供給。第49頁/共55頁削減社會福利支出政策:

供給學派的削減社會福利支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