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二歷史統編版 (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二歷史統編版 (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二歷史統編版 (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二歷史統編版 (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知識精講+備課精研】 高二歷史統編版 (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古代的商業貿易7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9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8課程標準: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貿活動與商貿貿易通道;知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了解世界市場的形成,認識其對商業貿易的意義;認識20世紀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子貢廢著鬻財于曹、衛之間,七十子之徒,賜最為饒益。原憲不厭糟糠,匿于窮巷。子貢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揚于天下者,自貢先后之也。此所謂得勢而益彰者乎?——《史記·貨殖列傳》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

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貨幣、信貸、商業契約課程標準:

了解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貿活動與貿易通道;知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時間:原始社會后期條件:社會分工、產品剩余及私有制的產生,

交換出現。目的:換取自己所需的物品。社會大分工01第一次分工:原始社會后期,畜牧業同農業的分離;

產品有了剩余,出現了經常性的交換02第二次分工:原始社會末期,手工業和農業的分工;

出現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商品生產03第三次分工:原始社會晚期,商業貿易從農業中分離;

商人階層的產生1.商業的起源古代中國:2.商業的發展商朝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兩宋出現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商人;商業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貴族手里“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商人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出現個體手工業者和私商。貨幣、車軌、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全國的商品流通。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坊市分區制度逐步瓦解,北宋出現了夜市,曉市、草市、瓦子元明清農業、手工業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國范圍的貿易網絡;商幫興盛“神農氏作……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易·系辭下》商業政策工商食官私商出現重農抑商“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財用不匱。”

——《國語·晉語四》故農之用力最苦,而盈利少,不如商賈、技巧之人。茍能令商賈、技巧之人無繁,則欲國之無富,不可得也。

——《商君書·外內》于是太公(望)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坊市制度“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財用不匱。”

——《國語·晉語四》于是太公(望)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北宋東京城東市人煙輻輳,坊巷橋門及隱僻去處,俱是鋪席買賣

——(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市井經紀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商品種類的數量逐漸增多于是太公(望)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清代的國內市場包括兩大類型三個層次:第一,以農村集鎮為活動中心的基層市場。……投入市場的商品首先是小農經濟的剩余產品,即“日用常物”“粟米酒脯菜炭而已”。其次是農村多種經營直接向市場提供的農、副業產品。最后還有農村經營專業化產品。……形成了一批以集散本地大宗商品(如茶葉、煙草、水果、藥材、魚苗、豬、牛、絲、麻、花、布、糧食等等)為主要任務的專業性集鎮。第二,是以中小城市為活動中心的地方市場。山西介休縣境之內,“北鄉蘆葦,西南煤炭,辛武鹽場,義棠鐵器,洪山瓷器,一邑之利溥焉”。第三,以大城市為中活動中心的區域市場。“天下有四聚,北則京師,南則佛山,東則蘇州,西則漢口”。——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第十卷·中古時期·清時期(上)》漢口鎮商幫興盛于是太公(望)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張掖山西會館(清雍正二年,山西商人在張掖經商期間所建的活動場所。商幫是以地域為中心,以血緣、鄉誼為紐帶,以“相親相助”為宗旨,以會館、公所為其在異鄉的聯絡、計議之所的一種既“親密”而又松散的自發形成的商人群體。古代世界:2.商業的發展古埃及兩河流域古希臘古羅馬商業的歷史十分悠久;對外貿易控制在國家手中,國王經常派商隊到國外去從事商貿活動古巴比倫商業繁榮,國家、神廟、私人都積極參與商業活動。《漢謨拉比法典》中有許多與商務有關的條文。亞述開辟了海外貿易各城邦形成了若干個商業貿易中心,海外貿易十分活躍征服地中海周圍的地區后,商貿漸繁榮,海外貿易路線四通八達;拜占庭帝國一度壟斷了東方奢侈品在歐洲市場的貿易阿拉伯在亞、非、歐三洲之間從事中介貿易,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區域古代埃及于是太公(望)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古埃及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船隊從蓬特經由紅海返航的情景埃及工匠的技術,尤其是制造奢侈品的技術,是舉世公認的。他們制作的珠寶飾物非常精美,幾乎到今天還沒有被超越。他們的搪瓷制品、象牙和珍珠鑲嵌物也非常精美。他們發明了玻璃著色技術,而且最早開始鞣制皮革,鞣革的方法至今仍為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所采用。他們織的亞麻布十分勻凈,不遜于今人所織的。兩河流域于是太公(望)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紅海地中海波斯灣黑海里海《漢謨拉比法典》第6條

如果一個人盜竊了寺廟或商行的貨物,

處死刑;接受贓物者也應處死刑。古代希臘、羅馬于是太公(望)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沃明頓的《羅馬帝國同印度之間的貿易》指出:在亞歐“絲綢之路”開辟之前,羅馬人竭力在印度洋上尋求直接通向中國的航路;在中亞商路開通之后,則長期試圖以武力打破安息(帕提亞)、波斯(薩冊王朝)大夏(巴克特里亞)和大月氏(貴霜王朝)諸國的貿易壟斷地位,努力探索直接同中國進行絲綢貿易的可能性。羅馬人的奮斗,帶來了兩個重大歷史后果:一是在公元前即開辟了一條接近通向中國海岸的遠洋海上航道;二是公元后從我國引進蠶種子和種桑養蠶技術獲得成功。古代阿拉伯于是太公(望)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巴格達城的碼頭,有好幾英里長,那里停泊著幾百艘各式各樣的船只,有戰艦和游艇,有中國大船……市場上有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和染料;從中亞西亞突厥人的地區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織造品和奴隸;從斯堪迪納維亞和俄羅斯用來的蜂蜜、黃蠟、皮毛和白奴;從非洲東部運來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馬堅譯《阿拉伯通史》陸路(主):長安—河西走廊—中亞、西亞—

歐洲、北非海路:東南沿海港口(廣州、泉州、明州)—

南洋各地—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沿岸3.貿易通道貿易內容:于是太公(望)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閑斂袂而往朝焉。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核桃石榴香料、琉璃、樂器、佛教等中國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瓷器絲綢葡萄苜蓿汗血馬茶葉世界《宋史》記載,凡大食、暹羅等諸蕃并通貨物,“以金銀、緡錢、鉛錫、雜色帛、瓷器,市香藥、犀、象”。印刷術造紙術棉花管理機構:石榴苜蓿核桃葡萄汗血馬香料、琉璃、樂器、佛教等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絲綢、瓷器、茶葉、四大發明等

“提舉市舶司:掌蕃貨海舶征榷貿易之事,以來遠人,通遠物”。——《宋史·卷一百六十七》

國朝(清朝)設關之初,番舶入市者僅二十余柁(艘)。至則勞以牛酒,令牙行主之,沿明之習,命曰“十三行”。舶長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明代懷遠驛旁建屋居番人制也。……乾隆初年,行有二十家……至(乾隆)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專辦夷船貨稅,謂之“外洋行”……

———梁廷柟《粵海關志》卷25《行商》貿易形式:朝貢貿易傳統中國……建立的貿易體制不在于貿易而在于其政治性,即“自古帝王臨御天下,中國屬內以制夷狄,夷狄屬外以奉中國”的“華夷秩序”。……在儒家的眼中,天下秩序應該是以“仁”為精神、以“禮”(宗法倫理秩序)為架構。“禮者,天地之序也。’”

——駱昭東《從全球經濟發展的視角看

明清對外貿易政策的成敗》公元前2世紀末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其政治拓展當然也會增加貿易規模,并進一步密切貿易、戰爭和外交聯系起來的關系。西漢通過控制西域和西南地區的通商大道,……擴大了對外關系;漢朝為了擴大在近鄰的影響,……采取了朝貢貿易政策,這種政策吸引著近鄰紛紛派出使者和商隊向長安奉獻禮品,以期得到豐厚的賞賜。——謝和耐《中國社會史》思考1:商業貿易的發展對人類生活有什么影響?

“一帶一路”是開放的,是穿越非洲、環連亞歐的廣闊“朋友圈”,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可以添加進入“朋友圈”。“一帶一路”是多元的,涵蓋各個合作領域,合作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一帶一路”是共贏的,各國共同參與,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實現共同發展繁榮。這條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

——習近平(2015年10月21日)促進了不同地區、不通國家之間的交流,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的精神生活二、貨幣、信貸和商業契約1.商業交換的形式中國古埃及小亞細亞商朝已使用天然海貝作為貨幣,同時出現了金屬貨幣;秦朝統一六國貨幣為圓形方孔“秦半兩”錢,標志著中國古代貨幣的初步成熟。公元前11世紀,古埃及開始用銅塊和銀塊作為貨幣。公元前8—前7世紀,出現了金屬鑄幣古希臘羅馬、波斯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使用時不需要稱重量和測試成色,方便交流;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復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防偽造。貨幣: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

可以購買任何別的商品。——《當代漢語詞典》◎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拜占庭帝國阿納斯塔修斯一世時期(591-518)的金幣◎商朝銅鑄貝思考2:上述材料可以作證什么歷史現象?

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內則其方,外則其圓。其積如山,其流如川……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顏,開難發之口。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后。處前者為君長,在后者為臣仆。君長者豐衍而有余,臣仆者窮竭而不足。

——(西晉)魯褒《錢神論》中國古代與東羅馬帝國等西方國家商貿往來頻繁;魏晉商品經濟發展,貨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貨幣力量扭曲了傳統的儒家標榜的人生價值觀念◎越南太平興寶錢◎白衣大食倭馬亞帝國金幣2.古代世界的信貸古埃及兩河流域公元前16—前11世紀,出現了較為完備的借貸合約。借貸行為必須有證人,還要履行擔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護。公元前22—前21世紀,出現了經營借貸的商人,神廟、宮廷也從事放貸業務。不同形式的貸款有不同的利息規定,甚至還包括具有社會救濟性質的免息借貸。古希臘公元前4世紀,商業迅速發展,貨幣流通范圍不斷擴大,貨幣經營行業開始興起;出現了匯票的雛形廣義:指存款放款的信用活動的總稱。狹義:則僅指貸款,貨幣持有者將貨幣資金按一定

的利率借給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約定的

期限內歸還本息的信用活動。16世紀,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們創立了銀行,為從事國際貿易的商人提供信用。意大利3.古代中國的信貸廣義:指存款放款的信用活動的總稱。狹義:則僅指貸款,貨幣持有者將貨幣資金按一定

的利率借給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約定的

期限內歸還本息的信用活動。西周春秋唐朝宋代中國古代《周禮》中已經有了借貸糾紛的記載實物借貸形式已經比較普遍,并出現了貨幣信貸由存貸款發展到匯兌,出現了類似現代匯票的“飛錢”交子、會子等紙幣開始使用,逐漸取代不少匯兌業務明朝除傳統借貸關系外,資本性借貸也有顯著發展,出現了本票性質的莊票清朝中期以后,錢鋪等新式金融機構盛行起來匯兌業務形式

(唐)憲宗以錢少,復禁用銅器。商賈至京師,委錢諸道進奏院(地方的駐京辦事處)及諸軍諸使富家,以輕裝趨四方,合券乃取之,號飛錢。——《新唐書·食貨志》飛錢:減低了對銅錢到需求,緩和錢幣的不足;減輕了商人們遷往各地進行貿易活動時,攜帶大量錢幣的不便。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財賦一·江茶》:"政和初,蔡京欲盡籠天下錢實中都,乃創茶引法,即汴京置都茶場,印賣茶引,許商人赴官算請,就園戶市茶,赴所在合同場秤發,歲收息錢四百馀萬緡。"茶引:指舊時茶商納稅后由官廳發給的運銷執照。上開運銷數量及地點,準予按茶引上的規定從事貿易。茶引制度始于宋代,元、明、清仍用,清末漸廢。匯兌業務形式《皇朝經世文編》卷五二載明陸世儀《論錢幣》:"令人家多有移重資至京師者,以道路不便,委錢于京師富商之家,取票至京師取值,謂之會票。"

莊票形成于清朝前期,是錢莊簽發的一種票據,上面寫有一定金額并由錢莊負責兌現。莊票都不記名,憑票即付。所以莊票可代替現金流通。一般沒有經過當時政府的批準,流通范圍僅限于發行者所在地的某一狹小范圍,也有少數莊票跨區域流通。莊票:解決了市面上找零的困難,改善并提高了發行者的經營狀況,從客觀上看,對局部金融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會票:解決了異地大額支付和現金結算帶來不便的問題,票據清算代替了現金結算,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繁榮。金融信用機構票號:清代經營匯兌業務為主的信用機構,亦稱票莊、匯號或匯兌莊。乾隆、嘉慶以后,由于埠際貿易擴展,貨幣流通量大增,而過去的起標運銀很不安全,匯兌業務發展迅速。山西平遙西裕成顏料莊在道光初年更名為日升昌票號,專營匯兌。其后,平遙、祁縣、太谷三縣商人繼起,形成山西人獨占的一大新興行業,外國人稱之為山西銀行。錢莊:清代以辦理存款、放款為主,間或經營匯兌的一種信用機構。起源于經營銀錢兌換的錢攤。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和東南各大城市。北京、天津、鄭州、濟南、沈陽等地的“銀號”、“錢鋪”,其性質與錢莊同。錢鋪:又名“錢店”、“錢肆。明中期后,流通領域仍然是“用銀為本,用錢為末”,基于社會貨幣兌換的需要,錢鋪應用而生,主營銀錢兌換。明末增加了存款、放款、匯兌款項業務。當鋪興起南北朝唐朝取得合法地位,成為獨立金融機構,主營抵押小額貸款,兼營貨幣兌換宋代以后進行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