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7/97部編初中語文課內35篇文言文重點知識全解析詠雪1.詠雪一、古今異義1.撒鹽空中差可eq\x(擬)eq\b\lc\{\rc\(\a\vs4\al\co1(古義:相比,今義:有設計、打算、模仿的意思))2.與兒女講論eq\x(文義)eq\b\lc\{\rc\(\a\vs4\al\co1(古義:文章的義理,今義:詩文))二、重點實詞1.謝太傅寒雪日eq\x(內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與eq\x(兒女)講論eq\x(文義)(子女,這里泛指小輩;文章的義理)3.eq\x(俄而)雪eq\x(驟)(不久,一會兒;急)4.撒鹽空中eq\x(差)可擬(大體)5.eq\x(未若)柳絮eq\x(因)風起(不如,不及;趁、乘)三、重點句子翻譯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2.撒鹽空中差可擬。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四、問題探究1.對于謝太傅的出題,兄子和兄女分別給出什么答案?兄子: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_兄女:不如比作憑借風滿天飛舞的柳絮。2.為什么“公大笑樂”?因為孩子們的比喻生動、形象,他為孩子們的聰明智慧感到欣慰、快樂。3.“未若柳絮因風起”被后人稱為詠雪佳句,妙在何處?①柳絮團狀與雪花在形態和動態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傳神。②預示著春天即將到來,有深刻的意蘊。4.你認為謝太傅究竟滿意誰的答案?為什么?謝太傅對兄女的答案滿意。因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謝道韞的身份,暗示了謝太傅對謝道韞才氣的贊賞。陳太丘與友期2.陳太丘與友期一、通假字尊君在eq\x(不)(同“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二、古今異義1.太丘舍eq\x(去)eq\b\lc\{\rc\(\a\vs4\al\co1(古義:離開,今義:從甲地到乙地))2.元方時年七歲,門外eq\x(戲)eq\b\lc\{\rc\(\a\vs4\al\co1(古義:玩耍,今義:戲劇,游戲))3.與人eq\x(期)行eq\b\lc\{\rc\(\a\vs4\al\co1(古義:約定,今義:日期或量詞))4.相eq\x(委)而去eq\b\lc\{\rc\(\a\vs4\al\co1(古義:舍棄,今義:常有委派、委任之意))三、詞類活用友人eq\x(慚)(形容詞意動用法,感到慚愧)四、一詞多義1.不eq\b\lc\{\rc\(\a\vs4\al\co1(尊君在\x(不)同“否”,表詢問,過中\x(不)至沒有))2.日eq\b\lc\{\rc\(\a\vs4\al\co1(\x(日)中不至太陽,謝太傅寒雪\x(日)內集天))五、重點實詞1.陳太丘與友eq\x(期)行(約定)2.期eq\x(日中)(正午時分)3.去后eq\x(乃)至(才)4.下車eq\x(引)之(拉,牽拉)5.元方入門不eq\x(顧)(回頭看)六、重點句子翻譯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2.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你父親真不是人??!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七、問題探究1.這則故事寫了陳太丘、友人和陳元方三個人的活動,重點寫的是哪兩個人的活動?這兩個人各有什么特點?陳元方、友人。陳元方:不卑不亢、倔強任性;友人:誤時無禮、錯而能改。2.陳元方的言行有對有錯,請分別寫出來。對:①耐心說明;②據理反駁。錯:入門不顧。3.讀了這篇文章,你獲得了哪些為人處世的啟示?請寫出兩點。為人處世要講禮貌、講誠信,同時要知錯就改?!墩撜Z》十二章3.《論語》十二章一、通假字1.不亦eq\x(說)乎(同“悅”,愉快)2.吾十eq\x(有)五而志于學(同“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二、古今異義吾日eq\x(三)省吾身eq\b\lc\{\rc\(\a\vs4\al\co1(古義:泛指多次,今義:數詞))三、詞類活用1.名詞作狀語(1)吾eq\x(日)三省吾身(每天)(2)學而eq\x(時)習之(按時)2.名詞活用為動詞eq\x(飯)疏食,飲水(吃)3.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溫eq\x(故)而知eq\x(新)(學過的知識;新的理解和體會)4.動詞活用為名詞eq\x(傳)不習乎(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5.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好之者不如eq\x(樂)之者(以……為快樂)四、一詞多義知eq\b\lc\{\rc\(\a\vs4\al\co1(人不\x(知)而不慍動詞,了解,溫故而\x(知)新動詞,理解,體會))五、重點實詞1.子eq\x(曰)(說)2.人不知而不eq\x(慍)(生氣,惱怒)3.吾日三eq\x(省)吾eq\x(身)(自我檢查、反省;自己)4.為人eq\x(謀)而不eq\x(忠)乎(謀劃;竭盡自己的心力)5.與朋友eq\x(交)而不eq\x(信)(交往;誠信)6.三十而eq\x(立)(能所有成就)7.四十而不eq\x(惑)(迷惑,疑惑)8.eq\x(從)心所欲(順從)9.不eq\x(逾)eq\x(矩)(越過;法度)10.學而不思則eq\x(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11.思而不學則eq\x(殆)(疑惑)12.人不eq\x(堪)其憂(能忍受)13.曲eq\x(肱)而枕之(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這里指胳膊)14.擇其eq\x(善者)而eq\x(從)之(好的方面,優點;聽從,采納)15.子在eq\x(川)上曰(河流)16.eq\x(逝)者如eq\x(斯)夫(往、離去;代詞,這,指河水)17.不eq\x(舍)晝夜(舍棄)18.eq\x(三軍)可eq\x(奪)帥也(指軍隊;改變)19.eq\x(匹夫)不可奪志也(指平民中的男子,這里泛指平民百姓)20.博學而eq\x(篤)志(堅定)六、虛詞意義及用法1.而eq\b\lc\{\rc\(\a\vs4\al\co1(學\x(而)時習之連詞,表順承,人不知\x(而)不慍連詞,表轉折,三十\x(而)立連詞,表修飾,溫故\x(而)知新連詞,表順承,曲肱\x(而)枕之連詞,表順承,擇其善者\x(而)從之連詞,表順承,博學\x(而)篤志連詞,表并列))2.之eq\b\lc\{\rc\(\a\vs4\al\co1(學而時習\x(之)代詞,指學過的知識,知\x(之)者不如好\x(之)者代詞,它,這里指學問和事業。一說,指仁德))3.其eq\b\lc\{\rc\(\a\vs4\al\co1(人不堪\x(其)憂代詞,那,回也不改\x(其)樂代詞,他的))4.于eq\b\lc\{\rc\(\a\vs4\al\co1(吾十有五而志\x(于)學介詞,在,\x(于)我如浮云介詞,對于))5.為eq\b\lc\{\rc\(\a\vs4\al\co1(\x(為)人謀而不忠乎介詞,替,可以\x(為)師矣動詞,擔任、充當))七、特殊句式省略句1.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動詞“擇”)2.可以為師矣(省略“之”,應為“可以之為師矣”)八、重點句子翻譯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疑惑。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于學問和事業,擁有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快樂的人。4.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富和尊貴,對于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5.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6.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而堅定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那么仁德就在其中了。九、問題探究1.“吾日三省吾身”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請結合實際談談這么做的好處。示例:這是一種嚴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的精神,這樣有利于凈化自己的思想,在做人與求學方面得到提高。2.孔子被后人尊稱為“圣人”,結合文中孔子的語錄,說說后世敬仰孔子的原因。因為孔子講述了很多良好的學習方法、謙虛的學習態度和大度寬厚的胸懷,所以后世很敬仰他。3.(課后習題)孔子及其弟子在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上有哪些觀點?選擇其中一點談談你的體會。在學習方法上主張“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學習態度上主張“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2017·德州)結合選文,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論語》的特點。示例:《論語》是語錄體散文,語言簡練,含義深遠,多為格言警句,體現了孔子及其弟子的道德修養及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誡子書4.誡子書一、古今異義非eq\x(寧靜)無以致遠eq\b\lc\{\rc\(\a\vs4\al\co1(古義:安靜,集中精神,今義:只是指環境上的安靜,不嘈雜))二、詞類活用1.非寧靜無以致eq\x(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大目標)2.非學無以eq\x(廣)才(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增長)三、一詞多義學eq\b\lc\{\rc\(\a\vs4\al\co1(夫\x(學)須靜也學習,非志無以成\x(學)學業))四、重點實詞1.夫eq\x(君子)之行(品德高尚的人)2.非eq\x(淡泊)無以eq\x(明志)(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確志向)3.非eq\x(寧靜)無以eq\x(致遠)(集中精神;達到遠大目標)4.非學無以eq\x(廣才)(增長才干)5.eq\x(淫慢)則不能eq\x(勵精)(放縱懈??;振奮精神)6.eq\x(險躁)則不能eq\x(治性)(輕薄浮躁;修養性情)7.悲守eq\x(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8.將復eq\x(何)及(怎么)四、重點句子翻譯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心緒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生活來培養自己的品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恬靜寡欲就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五、問題探究1.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2.諸葛亮認為成才成學的條件是什么?淡泊、立志、惜時_。3.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勸勉兒子勤學勵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切忌怠惰浮躁。狼5.狼一、通假字eq\x(止)有剩骨(同“只”,只有)二、古今異義1.禽獸之變詐eq\x(幾何)哉eq\b\lc\{\rc\(\a\vs4\al\co1(古義: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義:研究空間結構及性質,的一門學科))2.eq\x(蓋)以誘敵eq\b\lc\{\rc\(\a\vs4\al\co1(古義:表示推測,大概,原來是,今義:蓋子,覆蓋))三、詞類活用1.一eq\x(屠)晚歸(動詞活用為名詞,屠夫,宰殺牲口的人)2.其一eq\x(犬)坐于前(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3.一狼eq\x(洞)其中(名詞活用為動詞,打洞)4.意將eq\x(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詞活用為狀語,從通道)5.恐前后受其eq\x(敵)(名詞活用為動詞,攻擊)6.止增eq\x(笑)耳(動詞活用為名詞,笑料)四、一詞多義1.敵eq\b\lc\{\rc\(\a\vs4\al\co1(恐前后受其\x(敵)攻擊,蓋以誘\x(敵)敵方))2.意eq\b\lc\{\rc\(\a\vs4\al\co1(\x(意)暇甚神情、態度,\x(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圖,準備))3.以eq\b\lc\{\rc\(\a\vs4\al\co1(\x(以)刀劈狼首用,意將隧入\x(以)攻其后也表示目的,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以便”,蓋\x(以)誘敵用來))4.前eq\b\lc\{\rc\(\a\vs4\al\co1(狼不敢\x(前)上前,乃悟\x(前)狼假寐前面的))5.止eq\b\lc\{\rc\(\a\vs4\al\co1(\x(止)有剩骨同“只”,只有,后狼\x(止)而前狼又至停止,\x(止)增笑耳同“只”,僅,只是))6.乃eq\b\lc\{\rc\(\a\vs4\al\co1(屠\x(乃)奔倚其下連詞,于是,就,\x(乃)悟前狼假寐副詞,才))7.之eq\b\lc\{\rc\(\a\vs4\al\co1(復投\x(之)代詞,代指狼,而兩狼\x(之)并驅如故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禽獸\x(之)變詐幾何哉助詞,的,久\x(之)助詞,用于補足音節,無實義))五、重點實詞1.擔中肉eq\x(盡)(完)2.eq\x(綴)行甚遠(連接,緊跟)3.投eq\x(以)骨(用)4.一狼仍eq\x(從)(跟從)5.eq\x(復)投之(又)6.后狼止而前狼又eq\x(至)(到)7.而兩狼之eq\x(并)驅如eq\x(故)(一起;舊,原來)8.屠大eq\x(窘)(處境困迫,為難)9.恐前后eq\x(受)其敵(遭受)10.eq\x(顧)野有麥場(看,視)11.場主積eq\x(薪)其中(柴草)12.eq\x(苫蔽)成丘(覆蓋、遮蓋)13.屠乃奔eq\x(倚)其下(靠著)14.eq\x(弛)擔eq\x(持)刀(解除、卸下;拿起)15.eq\x(眈眈)相向(兇狠注視的樣子)16.eq\x(少時)(一會兒)17.一狼eq\x(徑)去(徑直)18.目似eq\x(瞑)(閉上眼睛)19.意eq\x(暇)甚(從容、悠閑)20.eq\x(方)欲行(正)21.屠eq\x(自)后斷其eq\x(股)(從;大腿)22.乃eq\x(悟)前狼假eq\x(寐)(醒悟,明白;睡覺)23.蓋以eq\x(誘)敵(引誘,誘惑)24.狼亦eq\x(黠)矣(狡猾)25.禽獸之eq\x(變詐)幾何哉(巧變詭詐)六、重點句子翻譯1.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2.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意圖將要穿洞而過來攻擊屠夫的后面。3.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4.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禽獸的詭詐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罷了。七、問題探究1.《狼》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2.在與狼的較量中,“屠戶”的心理和行動前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開始屠戶很害怕,存有僥幸心理,給狼扔了兩塊骨頭,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趕;后來屠戶鎮定下來,丟掉幻想準備抵抗,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拿起屠刀;最后屠戶堅定決心,勇敢斗爭,__跳起來,連砍幾刀殺死一只狼,又砍斷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殺死它。_孫權勸學6.孫權勸學一、通假字1.卿今當eq\x(涂)掌事(同“途”,道)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eq\x(邪)(同“耶”,表疑問語氣,相當于“嗎”)二、古今異義1.eq\x(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eq\b\lc\{\rc\(\a\vs4\al\co1(古義:古時王侯的自稱,今義:孤單,孤獨,孤苦))2.孤豈欲卿eq\x(治)經為博士邪eq\b\lc\{\rc\(\a\vs4\al\co1(古義:研究,今義:治理))3.孤豈欲卿治經為eq\x(博士)邪eq\b\lc\{\rc\(\a\vs4\al\co1(古義: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今義:學位))4.eq\x(但)當涉獵eq\b\lc\{\rc\(\a\vs4\al\co1(古義:只,僅,今義:轉折連詞))5.見eq\x(往事)耳eq\b\lc\{\rc\(\a\vs4\al\co1(古義:歷史,今義:過去的事情))6.及魯肅eq\x(過)尋陽eq\b\lc\{\rc\(\a\vs4\al\co1(古義:經過,今義:過程,過渡))7.非eq\x(復)吳下阿蒙eq\b\lc\{\rc\(\a\vs4\al\co1(古義:再,又,今義:往復,重復))8.即eq\x(更)刮目相待eq\b\lc\{\rc\(\a\vs4\al\co1(古義:重新,今義:更換))三、一詞多義1.當eq\b\lc\{\rc\(\a\vs4\al\co1(卿今\x(當)涂掌事掌管,但\x(當)涉獵應當))2.以eq\b\lc\{\rc\(\a\vs4\al\co1(蒙辭\x(以)軍中多務用,自\x(以)為大有所益與“為”組成“以為”,表示認為))四、重點實詞1.卿今eq\x(當涂)掌事(當道,當權)2.蒙eq\x(辭)以軍中多務(推托)3.孤豈欲卿eq\x(治經)為博士邪(研究儒家經典)4.但當eq\x(涉獵)(粗略地閱讀)5.eq\x(見)往事耳(了解)6.蒙eq\x(乃)始就學(于是,就)7.eq\x(及)魯肅eq\x(過)尋陽(到,等到;經過)8.卿今者eq\x(才略)(才干和謀略)9.即eq\x(更)刮目相待(重新)五、重點句子翻譯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后,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長兄怎么知曉事物這么晚??!六、問題探究1.魯肅為什么和呂蒙“結友”?魯肅起初對呂蒙不屑一顧,在和呂蒙交談后,被他的才能和謀略所折服,于是與他“結友”而別。2.魯肅“大驚”與“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了什么神態?表現十分驚奇的神態與情不自禁地贊嘆。3.呂蒙的答話以“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顯示出他怎樣的神態?既顯示了他頗為自得的神態,又巧妙地接應了魯肅的贊嘆,表現出一種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孫權勸學;魯肅與蒙“論議”后贊嘆“非復吳下阿蒙”。賣油翁7.賣油翁一、詞類活用1.但微eq\x(頷)之(名詞活用為動詞,點頭)2.吾eq\x(射)不亦精乎(動詞活用為名詞,射箭的本領)3.爾安敢eq\x(輕)吾射(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輕視)二、一詞多義1.爾eq\b\lc\{\rc\(\a\vs4\al\co1(但手熟\x(爾)罷了,\x(爾)安敢輕吾射你))2.而eq\b\lc\{\rc\(\a\vs4\al\co1(有賣油翁釋擔\x(而)立表順承關系,\x(而)錢不濕表轉折,但是))3.以eq\b\lc\{\rc\(\a\vs4\al\co1(\x(以)錢覆其口用,\x(以)我酌油知之憑借,公亦\x(以)此自矜憑,靠,因為))4.射eq\b\lc\{\rc\(\a\vs4\al\co1(汝亦知\x(射)乎射箭,爾安敢輕吾\x(射)射箭的本領、技藝))5.之eq\b\lc\{\rc\(\a\vs4\al\co1(睨\x(之)久而不去代詞,代指陳堯咨射箭,但微頷\x(之)代詞,代指陳堯咨射箭“十中八九”這一情況,以我酌油知\x(之)代詞,代指射箭也是憑“手熟”的道理,徐以杓酌油瀝\x(之)代詞,代指葫蘆,康肅笑而遣\x(之)代詞,代指賣油翁))三、重點實詞1.陳康肅公eq\x(善)射(擅長)2.公亦以此自eq\x(矜)(夸耀)3.eq\x(嘗)射于家eq\x(圃)(曾經;園子)4.有賣油翁eq\x(釋)擔而立(放下)5.見eq\x(其)發eq\x(矢)十中八九,eq\x(但)微頷之(代詞,指陳堯咨;箭;只)6.eq\x(爾)eq\x(安)敢輕吾射(你;怎么)7.eq\x(乃)取一葫蘆eq\x(置)于地(于是,就;放)8.以錢eq\x(覆)其口(蓋)9.eq\x(徐)以杓酌油eq\x(瀝)之(慢慢地;注入)10.eq\x(因)曰:“我亦無他,eq\x(惟)手熟爾?!?接著;只是)11.康肅笑而eq\x(遣)之(打發)四、重點句子翻譯1.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里,斜著眼看他,很久都沒有離開。2.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賣油翁)看到他每十箭能射中八九箭,只是對此微微點點頭。五、問題探究1.你讀了這篇古文后,懂得了什么道理?熟能生巧。2.遇見賣油翁之前,康肅對自己“善射”的態度是什么?公亦以此自矜。3.面對賣油翁,康肅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先是“忿然”,后是“笑而譴之”。4.賣油翁“取一葫蘆置于地……酌油瀝之”的目的是什么?為了說明熟能生巧的道理。5.陳堯咨為什么自夸?哪些句子表現了他的傲慢無禮?陳堯咨擅長射箭,當世無雙;“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爾安敢輕吾射!”陋室銘8.陋室銘一、重點詞語解釋1.eq\x(斯)是陋室(這)2.eq\x(惟)吾德馨(只是)3.談笑有eq\x(鴻儒)(博學的人)4.往來無eq\x(白丁)(平民,指沒有功名的人)5.可以eq\x(調)素琴,閱eq\x(金經)(調弄;指佛經)6.無eq\x(案牘)之勞形(官府文書)二、古今異義1.惟吾德eq\x(馨)eq\b\lc\{\rc\(\a\vs4\al\co1(古義:德行美好,今義:能散布很遠的香氣))2.無案牘之勞eq\x(形)eq\b\lc\{\rc\(\a\vs4\al\co1(古義:形體、軀體,今義:形狀))3.無eq\x(絲竹)之亂耳eq\b\lc\{\rc\(\a\vs4\al\co1(古義: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今義:絲綢和竹子))三、詞類活用1.有仙則eq\x(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出名)2.有龍則eq\x(靈)(形容詞活用為動詞,靈驗)3.苔痕eq\x(上)階綠(名詞活用為動詞,長到,蔓到)4.無絲竹之eq\x(亂)耳,無案牘之eq\x(勞)形(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擾亂;使……勞累)四、特殊句式1.倒裝句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賓語前置)2.判斷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表判斷)閱讀《陋室銘》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有誤的一項是(D)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B.有龍則靈(靈驗)C.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D.苔痕上階綠(上面)2.下列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C)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說說笑笑的都是沒有功名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無功名的人。D.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可以彈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3.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A.文中先說“斯是陋室”,結尾又說“何陋之有”是相互矛盾的。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運用對偶、擬人的修辭手法。C.文中從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D.作者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個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對比,說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的品德高尚。愛蓮說9.愛蓮說一、重點詞語解釋1.eq\x(自)李唐來(從)2.eq\x(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3.eq\x(濯)清漣而不eq\x(妖)(洗;過分艷麗)4.亭亭凈eq\x(植)(豎立)5.可遠觀而不可eq\x(褻)玩焉(親近而不莊重)6.宜乎eq\x(眾)矣(多)二、通假字可愛者甚eq\x(蕃)(同“繁”,多)三、詞類活用1.不eq\x(蔓)不eq\x(枝)(名詞活用為動詞,生枝蔓;長枝節)2.香eq\x(遠)益清(形容詞活用為動詞,遠播)四、古今異義eq\x(宜)乎眾矣eq\b\lc\{\rc\(\a\vs4\al\co1(古義:應當,今義:合適))五、一詞多義1.清eq\b\lc\{\rc\(\a\vs4\al\co1(濯\x(清)漣而不妖清水,香遠益\x(清)清芬))2.遠eq\b\lc\{\rc\(\a\vs4\al\co1(香\x(遠)益清遠播,可\x(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遠遠地))3.之eq\b\lc\{\rc\(\a\vs4\al\co1(水陸草木\x(之)花助詞,的,予獨愛蓮\x(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六、特殊句式1.判斷句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這三句中的“者也”表判斷語氣)2.省略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詞“于”)3.倒裝句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這三句中的“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河中石獸10.河中石獸一、重點詞語解釋1.滄州南一寺eq\x(臨)河干(靠近)2.山門eq\x(圮)于河(倒塌)3.eq\x(閱)十余歲(經過,經歷)4.eq\x(求)石獸于水中(尋找)5.eq\x(竟)不可得(終了,最后)6.eq\x(曳)鐵鈀(拖)7.eq\x(爾輩)不能eq\x(究)物理(你們這些人;研究、探求)8.eq\x(湮)于沙上(埋沒)9.eq\x(沿)河求之(順著)10.不亦eq\x(顛)乎(顛倒,錯亂)11.眾eq\x(服)為eq\x(確)論(信服;正確)12.eq\x(必)于石下迎水處eq\x(嚙)沙為坎穴(一定;咬,這里是侵蝕、沖刷的意思)13.轉轉不eq\x(已)(停止)14.遂反eq\x(溯流)逆上矣(逆流)15.eq\x(果)得于數里外(果然)16.可據理eq\x(臆斷)歟(主觀地判斷)二、通假字曳鐵eq\x(鈀)(同“耙”,除草、平土用的農具)三、詞類活用1.eq\x(棹)數小舟[名詞活用為動詞,劃(船)]2.豈能為eq\x(暴漲)攜之去(動詞活用為名詞,指暴漲的河水)四、古今異義1.爾輩不能究eq\x(物理)eq\b\lc\{\rc\(\a\vs4\al\co1(古義:事物的道理、規律,今義:一門學科))2.eq\x(是非)木杮eq\b\lc\{\rc\(\a\vs4\al\co1(古義:這不是,今義:事理的正確和錯誤))五、一詞多義1.如eq\b\lc\{\rc\(\a\vs4\al\co1(\x(如)是再嚙像,\x(如)其言依照))2.為eq\b\lc\{\rc\(\a\vs4\al\co1(以\x(為)順流下矣動詞,認為,豈能\x(為)暴漲攜之去wèi,助詞,被,眾服\x(為)確論wéi,動詞,是))閱讀《河中石獸》全文,完成下面問題。1.下列加點詞的意思解釋正確的一項是(C)A.求石獸于水中于:到B.二石獸并沉焉焉:呢C.沿河求之之:代詞,指二石獸D.漸沉漸深耳耳:耳朵2.下列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C)A.[眾服為確論]大家都很信服,認為是正確的言論。B.[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像這樣又沖擊,石頭又會再次轉動,這樣不停地轉動。C.[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你們這些人不懂得物理學這門學科。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帶走呢?D.[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3.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D)A.對于河中石獸的位置,寺僧判斷其在下游,依據是順流下矣。B.講學家判斷石獸湮于沙中,理由是石性堅重,沙性松浮。C.老河兵判斷石獸在上游,是因為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D.本文啟示我們: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實際經驗有時沒有書本知識可靠。三峽11.三峽一、重點詞語解釋1.eq\x(略無)闕處(完全沒有)2.重巖疊eq\x(嶂)(像屏障一樣的山峰)3.自非eq\x(亭午)eq\x(夜分)(正午;半夜)4.不見eq\x(曦)月(日光,這里指太陽)5.或王命急eq\x(宣)(宣布,傳達)6.至于夏水eq\x(襄)陵(升到高處)7.eq\x(沿)eq\x(溯)阻絕(順流而下;逆流而上)8.eq\x(雖)乘奔御風,不eq\x(以)eq\x(疾)也(即使;如此,這么;快)9.eq\x(良)多趣味(甚,很)10.每至晴初霜eq\x(旦)(早晨)11.林eq\x(寒)澗eq\x(肅)(清涼;肅殺,凄寒)12.eq\x(屬)eq\x(引)凄異(連接;延長)二、通假字略無eq\x(闕)處(同“缺”,空隙、缺口)三、詞類活用1.雖乘eq\x(奔)御風(動詞活用為名詞,飛奔的馬)2.回eq\x(清)倒影(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清波)3.eq\x(空谷)傳響(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4.空谷傳eq\x(響)(動詞活用為名詞,回聲)四、古今異義1.eq\x(或)王命急宣eq\b\lc\{\rc\(\a\vs4\al\co1(古義:有時,今義:或許,也許))2.eq\x(至于)夏水襄陵eq\b\lc\{\rc\(\a\vs4\al\co1(古義:到了,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另提一事))五、一詞多義1.自eq\b\lc\{\rc\(\a\vs4\al\co1(\x(自)三峽七百里中在,\x(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絕eq\b\lc\{\rc\(\a\vs4\al\co1(沿溯阻\x(絕)斷絕,\x(絕)多生怪柏極,非常,哀轉久\x(絕)消失))閱讀《三峽》全文,回答后面的問題。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D)A.略無闕處(同“缺”,空隙、缺口)B.至于夏水襄陵(漫上)C.良多趣味(甚,很)D.哀轉久絕(極,非常)2.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B)A.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這中間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風,也沒有這么快。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到了夏季,江水漫上丘陵,順流而上、逆流而下的路都被阻絕。C.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有許多趣味。D.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叫聲連續不斷,聲音凄慘悲涼,空曠的山谷傳來回聲,哀婉凄切,很久才消失。3.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寫三峽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節的特點。B.文章使用大量極富表現力的駢散句,語言清新俊逸。C.文章第二段關于三峽江水的描寫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D.文章布局自然,先寫山,后寫水,突出了三峽山高水險的特點。答謝中書書12.答謝中書書一、一詞多義書eq\b\lc\{\rc\(\a\vs4\al\co1(答謝中\x(書)書與“中”合用為官職,答謝中書\x(書)書信))二、重點實詞1.五色eq\x(交輝)(交相輝映)2.eq\x(四時)俱備(四季)3.曉霧將eq\x(歇)(消散)4.夕日欲eq\x(頹)(墜落)5.未復有能eq\x(與)其奇者(yù,參與,這里有欣賞、領悟的意思)三、重點句子翻譯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論的。2.青林翠竹,四時俱備。青蔥的樹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都有。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叫聲。4.實是欲界之仙都。這實在是人間仙境。5.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四、問題探究1.本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試加以分析。本文表達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白钥禈芬詠?,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即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2.作者是怎樣進行動靜結合的景物描寫的?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青林、翠竹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3.“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這句話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描寫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種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清;分別從仰觀、俯視兩種視角來寫。記承天寺夜游13.記承天寺夜游一、古今異義1.月色入eq\x(戶)eq\b\lc\{\rc\(\a\vs4\al\co1(古義:門,今義:住戶,人家))2.eq\x(念)無與為樂者eq\b\lc\{\rc\(\a\vs4\al\co1(古義:考慮,想到,今義:紀念;思念;讀))3.eq\x(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eq\b\lc\{\rc\(\a\vs4\al\co1(古義:只是,今義:表轉折的連詞,但是))4.但少eq\x(閑人)如吾兩人者耳eq\b\lc\{\rc\(\a\vs4\al\co1(古義:清閑的人,今義:與事無關的人))5.eq\x(蓋)竹柏影也eq\b\lc\{\rc\(\a\vs4\al\co1(古義:大概是,今義:器物上有遮蓋作用的東西))二、詞類活用相與eq\x(步)于中庭(名詞活用為動詞,散步)三、重點實詞1.eq\x(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2.eq\x(遂)eq\x(至)承天寺eq\x(尋)張懷民(于是;到;尋找)3.懷民亦未eq\x(寢)(睡覺)4.庭下如積水eq\x(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四、虛詞意義及用法1.相與步eq\x(于)中庭(介詞,在)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eq\x(耳)(語氣詞,相當于“罷了”)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語“吾”,即“吾解衣欲睡”)2.倒裝句(1)相與步于中庭(介賓短語后置,“于中庭”是“步”的狀語)(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定語后置,應為“但少如吾兩閑人者耳”)六、重點句子翻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七、問題探究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表達了作者孤寂凄涼、無所歸依的心境和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豁達的人生觀。2.(2012·朝陽)文中沒有直接寫友情,但可從字里行間看出。請你找出相關句子并簡要說明。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作者夜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此時張懷民也沒睡,隨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賞月。這些都表明二人心意相通、友情深厚。3.文中對月夜的描寫有何特點?從“庭下如積水空明”可以推斷月色之清,“水中藻、荇交橫”可以推斷月光之明。4.賞析“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句話。該句為點睛之筆。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趨炎附勢,奔走鉆營,陷入茫?;潞6y以自拔,何曾得暇領略這清虛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現作者安閑的心境,其中也透出自己不能為朝廷盡忠的憤懣之情。5.(2015·資陽)文中“閑人”一詞,表現了蘇軾復雜的情感,請參照示例,寫出你的理解,并說明理由。示例:閑人——表現出蘇軾的自得之情。月夜處處都有,可只有他和張懷民這種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賞。閑人——表現出蘇軾的悲涼之情。他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受污遭貶,不愿做閑人卻只得做閑人。與朱元思書14.與朱元思書一、通假字1.蟬則千eq\x(轉)不窮(同“囀”,鳥鳴,這里指蟬鳴)2.窺谷忘eq\x(反)(同“返”,返回)二、古今異義鳶飛eq\x(戾)天者eq\b\lc\{\rc\(\a\vs4\al\co1(古義:至、到達,今義:罪過,乖張))三、詞類活用1.風煙俱eq\x(凈)(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消散凈盡)2.任意eq\x(東西)(名詞活用為動詞,向東或向西漂流)3.負勢競eq\x(上)(名詞活用為動詞,向上)4.互相eq\x(軒邈)(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比高遠)5.橫柯eq\x(上)蔽(名詞作狀語,在上邊)四、一詞多義絕eq\b\lc\{\rc\(\a\vs4\al\co1(天下獨\x(絕)絕妙,猿則百叫無\x(絕)停止))五、重點實詞1.天山eq\x(共)色(相同,一樣)2.eq\x(從)流飄蕩(跟、隨)3.水皆eq\x(縹碧)(青白色)4.急湍eq\x(甚)箭(超過)5.eq\x(負)勢eq\x(競)上(憑借,依憑;爭逐)6.爭高eq\x(直指)(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7.泉水eq\x(激)石(沖擊,撞擊)8.泠泠作eq\x(響)(聲響)9.望峰eq\x(息)心(停止,平息)10.橫eq\x(柯)上蔽(樹木的枝干)11.疏條eq\x(交映)(互相掩映)六、重點句子翻譯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風和煙都散盡了,天和山是同樣的顏色。2.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七、問題探究1.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2.作者表現桐廬山水運用了多種手法,請你任選一種手法結合文中相關語句賞析?!八钥~碧,千丈見底”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富春江水深而清的特點。富貴不能淫15.富貴不能淫一、古今異義1.eq\x(是)焉得為大丈夫乎eq\b\lc\{\rc\(\a\vs4\al\co1(古義:指示代詞“這”,今義:判斷詞))2.母eq\x(命)之eq\b\lc\{\rc\(\a\vs4\al\co1(古義:教導,今義:命令;生命))二、詞類活用1.名詞活用為動詞丈夫之eq\x(冠)也(行冠禮)2.動詞的使動用法(1)富貴不能eq\x(淫)(使……惑亂,迷惑)(2)貧賤不能eq\x(移)(使……改變,動搖)(3)威武不能eq\x(屈)(使……屈服)三、一詞多義1.得eq\b\lc\{\rc\(\a\vs4\al\co1(是焉\x(得)為大丈夫乎能夠,\x(得)志得到,實現))2.戒eq\b\lc\{\rc\(\a\vs4\al\co1(\x(戒)之曰告誡,必敬必\x(戒)謹慎))3.居eq\b\lc\{\rc\(\a\vs4\al\co1(\x(居)天下之廣居居住,居天下之廣\x(居)住所、住宅))四、重點實詞1.安居而天下eq\x(熄)(停息)2.與民eq\x(由)之(遵循)3.獨行其eq\x(道)(道路)五、虛詞意義及用法之eq\b\lc\{\rc\(\a\vs4\al\co1(丈夫\x(之)冠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父命\x(之)代詞,代指男子,妾婦\x(之)道助詞,的))六、重點句子翻譯1.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發起怒來,諸侯們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2.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義。3.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實現志向就跟百姓一起前進;不能實現志向,就獨自走自己的道路。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使他驕狂,貧賤不能使他改變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七、問題探究1.“此之謂大丈夫”一句中的“此”指代什么?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請對比分析孟子所說的“妾婦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版獘D之道”表現為順從,其本質是在權力面前不能堅守原則,無法保持本性,如張儀之流,只是順從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現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質是對內心的仁、禮、義的堅守。3.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非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他們以自己的喜怒哀樂行事,挑起天下戰爭,這是崇尚強權的極端個人主義;他們不以正義為標準,不以天下太平為己任,不以百姓的幸福為理想。4.孟子認為,大丈夫怎樣才能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試用自己的話作答。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道路“義”上;能實現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前進;不能實現理想時,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通假字1.eq\x(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2.eq\x(衡)于慮(同“橫”,梗塞、不順)3.入則無法家eq\x(拂)士(同“弼”,輔佐)二、古今異義1.舜eq\x(發)于畎畝之中eq\b\lc\{\rc\(\a\vs4\al\co1(古義:興起,指被任用,今義:送出,出發))2.傅說舉于版eq\x(筑)之間eq\b\lc\{\rc\(\a\vs4\al\co1(古義:搗土用的杵,今義:建筑,修建))3.管夷吾舉于eq\x(士)eq\b\lc\{\rc\(\a\vs4\al\co1(古義:獄官,今義:士兵))4.故天將降大任于eq\x(是)人也eq\b\lc\{\rc\(\a\vs4\al\co1(古義:這,今義:表判斷))5.eq\x(所以)動心忍性eq\b\lc\{\rc\(\a\vs4\al\co1(古義:借此,今義:連詞,表因果關系))6.eq\x(征)于色eq\b\lc\{\rc\(\a\vs4\al\co1(古義:表現,今義:遠行;尋求))7.eq\x(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eq\b\lc\{\rc\(\a\vs4\al\co1(古義:這樣以后,今義:連詞,表順承))三、詞類活用1.形容詞的使動用法(1)eq\x(空乏)其身(財資缺乏,使……身處貧困之中)(2)必先eq\x(苦)其心志(使……痛苦)(3)eq\x(勞)其筋骨(使……勞累)(4)eq\x(餓)其體膚(使……經受饑餓之苦)(5)行拂eq\x(亂)其所為(使……受到擾亂)2.動詞的使動用法(1)所以eq\x(動)心eq\x(忍)性(使……受到震撼;使……堅忍起來)(2)eq\x(生)于憂患而eq\x(死)于安樂也(使……生存;使……死亡)3.名詞活用為動詞人恒eq\x(過)(犯錯誤)四、一詞多義1.發eq\b\lc\{\rc\(\a\vs4\al\co1(舜\x(發)于畎畝之中興起,指被任用,\x(發)于聲顯露、流露))2.拂eq\b\lc\{\rc\(\a\vs4\al\co1(行\x(拂)亂其所為違背,入則無法家\x(拂)士同“弼”,輔佐))五、重點實詞1.故天將降大eq\x(任)于eq\x(是)人也(責任,使命;指示代詞,這)2.人eq\x(恒)過,eq\x(然)后能改(常常;這)3.而后eq\x(作)(奮起。這里指有所作為)4.而后eq\x(喻)(了解、明白)5.eq\x(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指在國外)六、虛詞意義及用法1.于eq\b\lc\{\rc\(\a\vs4\al\co1(舜發\x(于)畎畝之中介詞,從,天將降大任\x(于)是人也介詞,給,征\x(于)色介詞,在,生\x(于)憂患而死\x(于)安樂介詞,由于))2.而eq\b\lc\{\rc\(\a\vs4\al\co1(\x(而)后作連詞,承接,生于憂患\x(而)死于安樂表并列))七、特殊句式1.倒裝句舜發于畎畝之中(介賓短語后置,是“舜于畎畝之中發”的倒裝)2.被動句傅說舉于版筑之間(“于”表被動)八、重點句子翻譯1.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使他身處貧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順。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一個國家)在國內假如沒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假如沒有勢力、地位相當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國家常常會滅亡。3.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這樣以后人們才會明白常處憂慮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九、問題探究1.(2017·西寧)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舉例說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列舉了古代六位出身卑微、歷經磨難、終成大業的名人事例,并將個人和國家進行正反對比論證。2.(2015·聊城)選文的觀點對你的成長有何啟示?只有經受住艱苦磨煉才能有所作為,否則將一事無成。3.(2015·安徽)孟子認為造就人才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分別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陀^因素:艱苦環境的磨煉。主觀因素:思想斗爭的折磨。4.(課后習題)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對“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理解,并另舉一兩個事例來證明這一觀點?!吧趹n患而死于安樂”是說憂患和磨難可以使一個人奮發有為,使一個國家興旺發達;安逸和享樂則會讓一個人不思進取,使一個國家衰敗滅亡。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證明這一觀點。吳越交戰,越國戰敗,越王勾踐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臥薪嘗膽,就是擔心舒適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氣。他還親自到田間與農夫一起勞作,他的妻子也紡線織布。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越國已經恢復元氣,兵強馬壯,具備了復仇的條件;反觀吳王夫差,戰勝越國之后,以為憂患已除,生活驕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終為勾踐所敗,身死而國滅。愚公移山17.愚公移山一、通假字1.始一eq\x(反)焉(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eq\x(惠)(同“慧”,聰明)3.河曲智叟eq\x(亡)以應(同“無”,沒有)4.一eq\x(厝)朔東(同“措”,放置、安放)5.eq\x(指)通豫南(同“直”,一直)二、詞類活用1.吾與汝畢力平eq\x(險)(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險峻的大山)2.eq\x(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名詞作狀語,用箕畚裝)3.eq\x(懲)山北之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苦,苦于)三、一詞多義且eq\b\lc\{\rc\(\a\vs4\al\co1(年\x(且)九十將近,\x(且)焉置土石況且))四、重點實詞1.帝eq\x(感)其誠(被……感動)2.聚室而eq\x(謀)曰(商量)3.eq\x(雜然)相eq\x(許)(紛紛地;贊同)4.北山愚公eq\x(長息)曰(長嘆)5.eq\x(固)不可徹(頑固)6.且焉eq\x(置)土石(放置)7.子子孫孫無eq\x(窮匱)也(窮盡)8.曾不能eq\x(損)魁父之丘(削減)9.寒暑eq\x(易)eq\x(節)(更替;季節)10.汝eq\x(心)之固(思想)11.eq\x(方)七百里(方圓)12.eq\x(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五、重點句子翻譯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繞遠路。2.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于是愚公率領子孫當中能挑擔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運到渤海邊上。3.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4.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憑你老邁的年紀和殘余的氣力,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么樣呢?5.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可改變的地步。6.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六、問題探究1.用自己的話概括出愚公移山的行為得到支持的兩條根據。①眾人“雜然相許”并紛紛獻計獻策,表明他們是堅決支持愚公移山的。②鄰人剛剛七八歲的孩子也跑來幫忙,說明愚公移山之舉深得人心。2.文章采用神話色彩的結尾有何作用?借助神的力量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是古代勞動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3.實現中國夢,任重而道遠。從選文中愚公的身上,我們可以汲取哪些精神營養?敢想敢干(不安于現狀);團結合作(廣泛依靠群眾);有堅韌不拔的毅力;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做事不畏艱險。周亞夫軍細柳18.周亞夫軍細柳一、通假字1.軍士吏eq\x(被)甲(同“披”,穿著)2.改容eq\x(式)車(同“軾”,車前橫木)二、詞類活用1.于是上乃使使持節eq\x(詔)將軍(名詞活用為動詞,下詔令)2.eq\x(銳)兵刃(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使……銳利)三、一詞多義1.軍eq\b\lc\{\rc\(\a\vs4\al\co1(至霸上及棘門\x(軍)軍營,\x(軍)霸上駐軍))2.以eq\b\lc\{\rc\(\a\vs4\al\co1(乃\x(以)宗正劉禮為將軍任命,\x(以)備胡來,請\x(以)軍禮見用,行))3.上eq\b\lc\{\rc\(\a\vs4\al\co1(\x(上)自勞軍特指皇帝,至霸\x(上)及棘門軍與霸相連,地名))4.之eq\b\lc\{\rc\(\a\vs4\al\co1(已而\x(之)細柳軍到,不聞天子\x(之)詔的,稱善者久\x(之)助詞,補充音節,無實義))四、重點實詞1.匈奴eq\x(大)入邊(大規模)2.上自eq\x(勞)軍(慰問)3.eq\x(彀)弓弩(張開)4.eq\x(持滿)(把弓拉滿)5.于是上乃使使持eq\x(節)詔將軍(符節,皇帝派遣使者或調動軍隊的憑證)6.eq\x(壁門)士吏謂從屬eq\x(車騎)曰(營門;漢代將軍的名號)7.于是天子乃eq\x(按)eq\x(轡)eq\x(徐)行(控制;馬韁繩;慢慢地)8.eq\x(介)eq\x(胄)之士不拜(鎧甲;頭盔)9.天子為eq\x(動)(感動)10.eq\x(改容)eq\x(式車)(改變神情;扶著車前橫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11.使人eq\x(稱謝)(向人致意,表示問候)12.其將固可襲而eq\x(虜)也(俘虜)五、重點句子翻譯1.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痹谶@種情況下,皇上就派使臣手持符節下詔給周將軍:“我要進軍營慰勞軍士。”2.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穿戴著盔甲的將士不行跪拜禮,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3.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碧熳颖桓袆恿耍砬閲烂C起來,扶著車前橫木俯下身子(向周亞夫表示敬意),派人告知:“皇上尊敬地慰勞將軍?!绷?、問題探究1.課文標題是“周亞夫軍細柳”,為什么還要寫劉禮軍霸上、徐厲軍棘門?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用對比的手法突出周亞夫“真將軍”的風范。2.簡述漢文帝稱周亞夫為“真將軍”的原因。周亞夫治軍嚴肅,軍令威嚴,軍紀嚴明,不媚上,因此漢文帝稱贊他是“真將軍”。3.試著概括一下周亞夫和漢文帝的人物形象。周亞夫:剛正不阿、威嚴、真將軍。漢文帝:明君,善識人才。桃花源記19.桃花源記一、通假字便eq\x(要)還家(同“邀”,邀請)二、古今異義1.芳草eq\x(鮮美)eq\b\lc\{\rc\(\a\vs4\al\co1(古義:新鮮美好,今義:食物味道好))2.豁然eq\x(開朗)eq\b\lc\{\rc\(\a\vs4\al\co1(古義:開闊敞亮,今義:樂觀,暢快))3.屋舍eq\x(儼然)eq\b\lc\{\rc\(\a\vs4\al\co1(古義:整齊的樣子,今義:形容很像))4.阡陌eq\x(交通)eq\b\lc\{\rc\(\a\vs4\al\co1(古義:交錯相通,今義:指各種運輸事業))5.率eq\x(妻子)邑人來此絕境eq\b\lc\{\rc\(\a\vs4\al\co1(古義:妻子兒女,今義:指男性的配偶))6.率妻子邑人來此eq\x(絕境)eq\b\lc\{\rc\(\a\vs4\al\co1(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7.eq\x(無論)魏晉eq\b\lc\{\rc\(\a\vs4\al\co1(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8.不足為eq\x(外人)道也eq\b\lc\{\rc\(\a\vs4\al\co1(古義: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義:局外人))9.便eq\x(扶)向路eq\b\lc\{\rc\(\a\vs4\al\co1(古義:沿著、順著,今義:攙扶,用手按著或把持著))10.尋eq\x(向)所志eq\b\lc\{\rc\(\a\vs4\al\co1(古義:先前的,今義:方向))三、詞類活用1.名詞作狀語復eq\x(前)行(向前)2.名詞活用為動詞(1)處處eq\x(志)之(做記號)(2)未eq\x(果)(實現)(3)此中人eq\x(語)云(告訴)3.形容詞活用為動詞(1)林eq\x(盡)水源(盡頭)(2)欲eq\x(窮)其林(盡)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漁人甚eq\x(異)之(驚異,詫異。這里是“對……感到驚異”的意思)四、一詞多義1.志eq\b\lc\{\rc\(\a\vs4\al\co1(處處\x(志)之做記號,尋向所\x(志)標記的記號))2.中eq\b\lc\{\rc\(\a\vs4\al\co1(\x(中)無雜樹中間,晉太元\x(中)年間,其\x(中)往來種作里面))3.舍eq\b\lc\{\rc\(\a\vs4\al\co1(便\x(舍)船丟棄,舍棄,屋\x(舍)儼然房屋))4.尋eq\b\lc\{\rc\(\a\vs4\al\co1(\x(尋)向所志動詞,尋找,\x(尋)病終副詞,隨即,不久))5.遂eq\b\lc\{\rc\(\a\vs4\al\co1(\x(遂)迷終于,\x(遂)與外人間隔于是,就))6.得eq\b\lc\{\rc\(\a\vs4\al\co1(便\x(得)一山出現,\x(得)其船找到))7.聞eq\b\lc\{\rc\(\a\vs4\al\co1(雞犬相\x(聞)聽見,村中\x(聞)有此人聽說))8.復eq\b\lc\{\rc\(\a\vs4\al\co1(\x(復)前行副詞,又,不\x(復)出焉副詞,再))五、重點實詞1.eq\x(緣)溪行(沿著、順著)2.初極狹,eq\x(才)通人(僅僅、只)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eq\x(屬)(類)4.eq\x(阡陌)交通(田間小路)5.eq\x(黃發)eq\x(垂髫)(舊說是長壽的特征,用來指老人;垂下來的頭發,用來指小孩)6.并eq\x(怡然)自樂(快樂的樣子)7.男女衣著,eq\x(悉)如外人(全,都)8.eq\x(咸)來問訊(都)9.eq\x(停)數日(停留,引申為居住)10.余人各復eq\x(延)至其家(邀請)11.便eq\x(扶)向路(沿著、順著)12.eq\x(詣)太守(拜訪)13.欣然eq\x(規)往(打算,計劃)14.后遂無eq\x(問津)者(問路。這里是“訪求、探求”的意思)六、虛詞意義及用法1.為eq\b\lc\{\rc\(\a\vs4\al\co1(武陵人捕魚\x(為)業動詞,當作,不足\x(為)外人道也介詞,對,給,此人一一\x(為)具言所聞介詞,給,替))2.乃eq\b\lc\{\rc\(\a\vs4\al\co1(\x(乃)大驚副詞,于是,就,\x(乃)不知有漢副詞,竟然,居然))七、特殊句式1.省略句(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前省略主語“小口”)(2)便舍船,從口入(“便”前省略主語“漁人”)(3)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往來”前省略主語“人們”)(4)問所從來[“所”前省略兼語(賓語部分的主語)“漁人”]2.倒裝句乃大驚,問所從來(“所從”,賓語前置的介賓短語,即“問從所來”)八、重點句子翻譯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的樣子,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這類的景物。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可以互相聽到。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出去過。4.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九、問題探究1.(2018·威海)如何辯證地看待作者虛構出的理想社會?作者虛構出的理想社會,表達了古代人民對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帶有一定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不可能實現。2.(2017·蘇州)有人說,“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句沒有寫人,卻處處見人。請簡要分析。文章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表現出桃花源內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會生活狀態,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3.“自云先世避秦時亂”“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不足為外人道也”,這三句話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系?第一句反映桃花源中人的祖先為避亂而出走,名曰“秦時”,實為東晉,戰亂頻繁,不堪重稅,民不聊生;第二句是漁人就桃花源中人的“問今”而答,而且是“具言”,怎一個“亂”字了得,聽者的“皆嘆惋”既與“秦時亂”相呼應,又可反映出“具言”內容的沉重;第三句是一種囑咐,如與“外人道”,這塊凈土何以獨存,再一次表現出桃花源中人們對桃花源外時局的恐慌。4.(2018·甘肅)從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樣的社會理想?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亂,安寧和樂,自由平等,豐衣足食。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甲】閱讀《桃花源記》“晉太元中……不足為外人道也。”【乙】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后,海內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選自《唐太宗論止盜》)1.解釋下列加點詞。(1)漁人甚異之(對……感到詫異)(2)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3)或請重法以禁之(有的人)(4)故不暇顧廉恥耳(所以)2.下列與乙文“或請重法以禁之”中的“以”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A.皆以美于徐公 B.以是人多以書假余C.以光先帝遺德 D.策之不以其道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2)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以盜,安用重法邪?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何必要用嚴厲的刑法呢?4.【甲】【乙】兩文都描繪了“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請說出兩者的區別?!炯住课氖亲髡咛摌嫷拇笸鐣?,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乙】文是唐太宗實行仁政后實現的真實的大同社會。小石潭記20.小石潭記一、古今異義1.eq\x(聞)水聲eq\b\lc\{\rc\(\a\vs4\al\co1(古義:聽到,今義:用鼻子嗅氣味))2.全石eq\x(以為)底eq\b\lc\{\rc\(\a\vs4\al\co1(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3.以其境過eq\x(清)eq\b\lc\{\rc\(\a\vs4\al\co1(古義:凄清,今義:液體或氣體純凈沒有雜質))4.不可久eq\x(居)eq\b\lc\{\rc\(\a\vs4\al\co1(古義:停留,今義:住或居所))5.乃記之而eq\x(去)eq\b\lc\{\rc\(\a\vs4\al\co1(古義:離開,今義:往))6.崔氏二eq\x(小生)eq\b\lc\{\rc\(\a\vs4\al\co1(古義:年輕人,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二、詞類活用1.名詞作狀語(1)從小丘eq\x(西)行百二十步(向西)(2)eq\x(下)見小潭(向下,往下)(3)皆若eq\x(空)游無所依(在空中)(4)eq\x(斗)折eq\x(蛇)形(像北斗星那樣;像蛇那樣)(5)其岸勢eq\x(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6)日光eq\x(下)澈(向下)(7)俶爾eq\x(遠)逝(向遠處)(8)潭eq\x(西南)而望(向西南)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eq\x(樂)之(以……為樂)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eq\x(凄)神eq\x(寒)骨(使……凄涼;使……寒冷)4.形容詞活用為動詞eq\x(近)岸(靠近)5.名詞活用為動詞eq\x(隸)而從者(跟從,跟隨)三、一詞多義1.清eq\b\lc\{\rc\(\a\vs4\al\co1(水尤\x(清)冽清澈,以其境過\x(清)凄清))2.從eq\b\lc\{\rc\(\a\vs4\al\co1(\x(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詞,自,隸而\x(從)者動詞,跟從))3.見eq\b\lc\{\rc\(\a\vs4\al\co1(下\x(見)小潭出現,明滅可\x(見)看見))四、重點實詞1.隔eq\x(篁竹)(竹林)2.為eq\x(坻),為eq\x(嶼)(水中高地;小島)3.青樹eq\x(翠蔓)(翠綠的藤蔓)4.蒙絡eq\x(搖綴)(搖曳牽連)5.參差eq\x(披拂)(隨風飄拂)6.潭中魚可百eq\x(許)頭(表示約數)7.日光下eq\x(澈)(穿透)8.eq\x(佁然)不動(靜止不動的樣子)9.eq\x(俶爾)遠逝(忽然)10.往來eq\x(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11.eq\x(明滅)可見(時隱時現)12.eq\x(悄愴)幽邃(憂傷)五、虛詞意義及用法1.以eq\b\lc\{\rc\(\a\vs4\al\co1(全石\x(以)為底連詞,用來,\x(以)其境過清介詞,因為))2.而eq\b\lc\{\rc\(\a\vs4\al\co1(潭西南\x(而)望連詞,表修飾,乃記之\x(而)去連詞,表承接,隸\x(而)從者連詞,表并列))3.可eq\b\lc\{\rc\(\a\vs4\al\co1(潭中魚\x(可)百許頭副詞,大約,不\x(可)久居助詞,能夠))六、特殊句式1.省略句(1)心樂之(“心”前省略主語“余”)(2)坐潭上(“潭”前省略介詞“于”)2.倒裝句(1)全石以為底(介詞結構前置,“以全石為底”)(2)如鳴珮環(即“如珮環鳴”)七、重點句子翻譯1.下見小潭,水尤清冽。下面呈現出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3.皆若空游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也沒似的。4.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八、問題探究1.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突出表現了小石潭的什么特點?游覽的先后順序;表現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魚活、溪流曲折、環境凄美的特點。2.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游覽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作者游覽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歡快的,但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情緒隨之而來。3.本文第二段寫了潭水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寫法?好處是什么?清澈;側面描寫,通過寫游魚、陽光、影子襯托潭水的清澈,無一字寫水,但無處不在寫水。4.“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八個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這八個字不僅高度概括了潭中凄清的氛圍、清幽的環境,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憂傷、悲涼的心境,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核舟記21.核舟記一、通假字1.舟首尾長約八分eq\x(有)奇(同“又”,連接整數與零數)2.eq\x(詘)右臂支船(同“屈”,彎曲)3.左手倚一eq\x(衡)木(同“橫”)4.蓋eq\x(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同“揀”,挑選)二、古今異義1.其兩膝相eq\x(比)者eq\b\lc\{\rc\(\a\vs4\al\co1(古義:靠近,今義:對兩個事物進行比較))2.高eq\x(可)二黍許eq\b\lc\{\rc\(\a\vs4\al\co1(古義:大約,今義:可以、可能))3.蓋eq\x(簡)桃核修狹者為之eq\b\lc\{\rc\(\a\vs4\al\co1(古義:挑揀,今義:簡單,容易))4.而計其長eq\x(曾)不盈寸eq\b\lc\{\rc\(\a\vs4\al\co1(古義:竟然,今義:曾經))三、詞類活用1.eq\x(箬篷)覆之(名詞作狀語,用箬篷)2.eq\x(石青)eq\x(糝)之(名詞作狀語,用石青;名詞活用為動詞,涂染)3.中eq\x(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名詞活用為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4.eq\x(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eq\x(豎)其左膝(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豎立,豎起)5.居右者eq\x(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熔爐內襯材料選擇與應用考核試卷
- 3-11全加器電子課件教學版
- 水產加工品安全風險管理與質量控制措施考核試卷
- 游藝用品生產項目管理與風險控制考核試卷
- 電視機制造業的售后服務體系建設考核試卷
- 滾動軸承的超聲波檢測技術考核試卷
- 遼寧省高二會考語文作文
- 教學工作參考總結高中語文教學年終工作參考總結
- 小學二年級寒假數學口算練習題
- 針刺傷的防護與應急處理 2
- 第18課《井岡翠竹》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公立醫院成本核算指導手冊
- 第16課《有為有不為》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小米創業思考(商業思考)
- 國開(甘肅)2024年春《地域文化(專)》形考任務1-4終考答案
- 年產10噸功能益生菌凍干粉的工廠設計改
- 關于更換老師的申請書范文
- 發電廠電氣一次部分設計—2×300+2×200MW
- 基于深度學習的鳥類識別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 【走向高考】(2013春季出版)高考物理總復習 模塊整合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3-5
- 公路建設項目河大橋開工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