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省肇慶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學基礎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1頁
2022年廣東省肇慶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學基礎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2頁
2022年廣東省肇慶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學基礎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3頁
2022年廣東省肇慶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學基礎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4頁
2022年廣東省肇慶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學基礎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廣東省肇慶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學基礎自考真題(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50題)1.現代生態學發展的主要特點之一是()。A.以微觀層次為主B.向微觀和宏觀發展C.以個體層次為主D.以宏觀層次為主

2.下列能源燃燒時,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氣D.煤氣

3.經典生態學研究的最高層次是()。A.生物個體B.生物種群C.生物群落D.生態系統

4.首次提出“生態學”這一概念的科學家是()

A.坦斯利B.林德曼C.達爾文D.海克爾

5.判斷下面哪個多樣性指數高()。A.低豐富度和低均勻度群落B.低豐富度和高均勻度群落C.高豐富度和低均勻度群落D.高豐富度和高均勻度群落

6.全球初級生產量分布特點是()。

A.海洋中初級生產量有隨緯度增加逐漸增加的趨勢

B.陸地上初級生產量有隨緯度增加逐漸增加的趨勢

C.海洋中初級生產量最大

D.陸地比水域的初級生產量大

7.個體數量多、覆蓋面積大、生物量高、體積較大、生活能力鉸強的植物種是()。A.建群種B.優勢種C.伴生種D.亞優勢種

8.尚玉昌先生認為地球人口承載能力為()。A.100億B.200億C.150億D.80億

9.起始于裸巖的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鋒群落是()。A.地衣群落B.苔蘚群落C.草本群落D.灌木群落

10.生活在強風地區的鳥類的特點是()。

A.羽毛短,緊貼在身上B.羽毛短,蓬松C.羽毛長,緊貼在身上D.羽毛長,蓬松

11.影響冬小麥春化的主導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溫度D.氧氣

12.分布在寒冷地區的內溫動物比生活在溫暖地區的同種個體大,這在生態學上稱為()。A.阿倫規律B.貝格曼規律C.謝爾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13.生長在珊瑚蟲周圍的藻類大量死亡而引起珊瑚蟲群體的死亡,這個現象說明生物種間有()作用。

A.競爭B.共生C.寄生D.他感

14.冬天雪兔換上了白毛,是對有雪環境的適應,但當降雪延遲,白毛雪兔很容易被捕食者發現。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中稱為()。

A.保護色B.適應性C.生存斗爭D.適應的相對性

15.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有機體的集合群是

A.生態系統B.群落C.種群D.有機整體

16.群落發育初期的主要標志是()。

A.植物伴生種的良好發育B.植物優勢種的良好發育C.植物建群種的良好發育D.植物亞優勢種的良好發育

17.進入海洋的物質重新回到陸地上,通過的方式是()。

A.海水中的各種元素被浪花飛沫帶進大氣中

B.一些海洋生物進入陸地生態系統

C.由于生物的死亡,不斷會有一些物質進入海底沉積層,在分解者還來不及把它們分解之前,就被淤泥和泥沙所覆蓋

D.海底沉積物被沖積到陸地上

18.白樺在自然條件下不能在華北平原生長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量太大B.溫度過高C.溫度過低D.土壤中缺乏白樺生長所需的元素()

19.人工栽種西瓜、果樹等,常呈()。A.隨機分布B.均勻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20.下列作物中,屬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油菜B.冬小麥C.水稻D.甜菜

21.下列環境中的生物群,可以稱為群落的是()。

A.一個池塘里的魚B.一座山上的菜粉蝶C.一個牧場里的奶牛D.一個蜂巢里的蜂

22.在以下生態系統中,總初級生產力最高的是()。A.熱帶雨林B.亞熱帶闊葉林C.溫帶草原D.暖溫帶混交林

23.經典生態學研究的最低層次是()

A.生物個體B.生物種群C.生物群落D.生態系統

24.r對策生物種群容易發生

A.生態入侵B.種群爆發C.種群衰退D.種群平衡

25.下列屬于正反饋的是()。A.湖泊污染一魚死一再污染B.動物增加一植物減少一動物減少C.兔子多一草少一兔子少D.田鼠增加一糧食減少一蟲子增多

26.生態系統的功能是()

A.物質循環B.能量流動C.信息傳遞D.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

27.當種群長久處于不利條件下,其種群數量會出現持久性下降,即種群衰落,甚至出現種群滅亡。最易出現這種情形的生物類型是()的種群。

A.出生率高B.生長快C.成熟晚D.個體小

28.在一定范圍內按不同密度播種的三葉草,其最終產量與播種密度無關,這是()

A.養分制約的結果B.空間制約的結果C.密度制約的結果D.人為影響的結果

29.群落的垂直結構指的是()。A.鑲嵌B.成層現象C.季相D.群落交錯區

30.關于熱力學第一定律,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A.又稱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時無損失C.又稱能量衰變定律D.光合作用不適用于熱力學第一定律

31.在下列生態因子中,對生物生長起間接作用是()

A.光照B.水分C.地形D.溫度

32.寒溫帶針葉林土壤有機物積累比熱帶雨林高,主要原因是()

A.沒有分解者B.分解作用強C.分解作用弱D.微生物代謝旺盛

33.我國東部地區成為濕潤森林區,主要受()

A.山風影響B.季風影響C.谷風影響D.海洋風影響

34.生產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態系統類型是()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農田

35.當種群長久處于不利條件下,產生新個體的能力下降或喪失,其種群數量會出現持久性下降,這種過程稱

A.種群衰退B.種群平衡C.種群爆發D.生態入侵

36.第一次把植物營養體型稱為生活型的人是()

A.洪堡德B.瓦爾明C.達爾文D.奧德姆

37.對植物開花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A.隨季節變化的日照長度B.隨季節變化的日照強度C.隨季節變化的溫度高低D.隨季節變化的溫度強度

38.石油、煤在生態系統的能流途徑中為()。

A.貯存庫B.交換庫C.循環庫D.混合型庫

39.經驗證明,要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態環境比較優越,其森林覆蓋率要達到()。A.0.1B.0.2C.0.3D.0.4

40.硅藻每年有春秋兩次密度高峰,其原因主要是()。

A.環境的季節性變化引起的

B.生物適應性變化引起的

C.環境的季節性變化和生物適應性變化引起的

D.種群數量的周期性波動引起的

41.邏輯斯蒂增長模型的曲線是呈()

A.J型B.S型C.直線D.拋物線

42.通過對水生生態系統的研究,提出著名“十分之一”定律的生態學家是()。A.奧德姆B.林德曼C.謝爾福德D.克列門茨

43.土壤細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體稱為()。A.菌根B.根瘤C.菌絲D.子實體

44.下列屬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B.天然氣C.煤D.水能

45.馬→馬蛔蟲→原生動物這條食物鏈為()。

A.捕食鏈B.腐屑鏈C.寄生鏈D.混合鏈

46.植物株高的增長屬于()增長型。

A.幾何級數B.J型C.S型D.混合型

47.生態系統中一條食物鏈為: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魚→水鳥。假如水鳥全靠吃魚來增加體重,那么增加體重1千克,浮游植物的重量為

A.10千克B.50千克C.100千克D.1000千克()

48.食物鏈“草一兔一鷹”中的鷹處于()。A.第一營養級B.第二營養級C.第三營養級D.第四營養級

49.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生態系統是()

A.森林生態系統B.海洋生態系統C.農業生態系統D.生物圈

50.原始森林遭到破壞后,形成森林的過程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二、填空題(20題)51.種群密度的變化影響種內競爭,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種群參數變化,這樣的種群調節方式為______。

52.豆科植物與______結合形成根瘤菌,才能把空氣中的氮帶入有機循環之中。

53.按照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可分為穩定選擇、______和分裂選擇。

54.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包括___________、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等方面。

55.生物生長發育的溫度三基點是指最低溫度、最高溫度和______。

56.某昆蟲種群數量在冬季最少,春季增加,夏秋季最多。種群數量的這種變動屬于_______。

57.K對策生物與r對策生物有許多不同點,______對策生物通常繁殖率低、壽命長。

58.高等動物常見的婚配制度是__________。

59.生物的種間關系主要有_______、捕食、共生、寄生等幾種。

60.土地退化的形式主要有土壤侵蝕、土地沙化、______、土壤污染,以及土壤肥力退化等。

61.食肉性動物種類的領域面積較同樣體重的食草性種類。

62.食物鏈可分為捕食食物鏈、腐屑食物鏈、_______和混合食物鏈。

63.在生態學的研究方法中,實驗方法主要有兩種:原地實驗和______實驗。

64.根據降水量的不同,我國從東南到西北可以劃分三個等雨量區,分別分布著不同的植被,這三個區是______、干旱區和荒漠區。

65.群落演替的先決條件是__________。

66.污染物進入水體后,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的變化,使污染物濃度或毒性逐漸降低,恢復到受污染前的潔凈狀態,這種現象說明水體有______能力。

67.單元頂極學說認為:任何一類演替都要經過遷移、定居、群聚、競爭、反應和——等6個階段。

68.綠色植物處在生態系統食物鏈中的第___________營養級。

69.華北的農諺“棗發芽,種棉花”,“杏花開,快種麥”中的棗和杏在此被指為_______生物。

70.森林的年齡是森林______的指標。

三、判斷題(10題)71.生態系統的發展趨勢是營養物質循環變慢。()

72.每個物種都有其發生、發展、衰落和滅絕的過程。()

73.生態系統中的有機物質逐步降解的過程即為分解作用。()

A.正確B.錯誤

74.玉米與大豆或花生間作是利用了它們之間原始合作的共生關系。()

75.生物的偶見種可能是由于其他生物或外來因素偶然地帶到陌生種群中的,是這個種群中出現頻率很低的生物種類。()

A.正確B.錯誤

76.群落中的競爭物種越多,競爭的各物種所占有的實際生態位就越少。

A.否B.是

77.可以通過“對流”運動進行的循環是氣相型循環。()

A.正確B.錯誤

78.生態學的研究內容和范圍非常廣泛,所以沒有特殊的研究對象。[]

A.正確B.錯誤

79.群落內種間競爭的結果會使某種特定生物種的生態位擴大或縮小。()

A.正確B.錯誤

80.單元頂極學說中的“頂極”是指偏途頂極。()

A.正確B.錯誤

四、簡答題(5題)81.簡述種群、物種和群落間的關系。

82.環境保護的內容是什么?

83.簡述影響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84.簡述生態因子對生物生長的作用規律。

85.簡述氮循環中的主要化學過程。

五、論述題(2題)86.說明細胞分裂過程中核膜破裂和重裝配的調節機制。

87.影響細胞增殖周期的因素有哪些?細胞增殖周期與許多醫學問題密切相關,舉例說明。

六、單選題(0題)88.下列生態系統中,維護自身相對平衡能力最強的是()

A.農田B.湖泊C.熱帶雨林D.北方針葉林

參考答案

1.B現代生態學向宏觀和微觀兩極發展。宏觀方向發展到景觀生態學、區域生態學和全球生態學;微觀方向主要表現為分子生態學、化學生態學的興起。用分子生物學的方法來研究生態學的現象,大大提高了生態學的科學性。

2.B因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發的,煤燃燒后會產生二氧化硫氣體。

3.D生態系統是生態學的一個主要結構和功能單位,屬于經典生態學研究的最高層次。

4.D

5.D

6.D

7.B

8.D

9.A

10.A解析:強風地區的鳥類應該具有緊貼身體的短羽,以此避免承受強風襲擊,并能保持其在強風中的飛行,故選A。

11.C

12.B

13.B

14.D

15.C

16.C

17.B

18.B

19.B

20.C日照時間必須超過某一暗期,才能轉向生殖生長,否則就只進行營養生長而不開花是短日照植物。這類植物通常在早春或深秋開花。如煙草、大豆、水稻、芝麻、牽牛和菌類等。

21.A

22.A

23.A

24.B

25.A

26.D

27.C

28.C

29.B

30.C

31.C

32.C

33.B

34.B

35.A

36.B

37.A

38.A解析:石油、煤貯存于地表底層,是能量流動的貯存庫,只有將其采出來利用,才能開始能量轉化,故選A。

39.C

40.D

41.B

42.B

43.B

44.D

45.C解析:馬蛔蟲寄生于馬身體中,原生動物寄生于馬蛔蟲中,所以這是一條寄生鏈,故選C。

46.C解析:植物株高的增長速度是先增加后減少,最終株高趨于一定恒值,不再增加,故呈S型,選C。

47.D

48.C

49.D

50.B

51.自動調節

52.固氮微生物固氮微生物

53.定向選擇

54.物質循環

55.最適溫度

56.季節消長

57.K

58.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59.種間競爭種間競爭

60.土壤次生鹽堿化土壤次生鹽堿化

61.大大

62.寄生食物鏈

63.人工控制人工控制

64.濕潤區

65.植物繁殖體的遷移和散布

66.自凈

67.穩定穩定

68.【正確答案】:

69.指示

70.生長發育生長發育

71.Y

72.Y

73.A

74.Y

75.A

76.Y

77.A

78.B

79.A

80.B

81.種群是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群、是構成物種的基本單位也是構成群落的基本單位。任何一個種群在自然界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同其他物種的種群一起形成群落。每一個物種包括幾個種群并分別分布在不同的群落中因此每一個群落都含有幾個屬于不同物種的種群。群落就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的所有生物種群組成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種群是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群、是構成物種的基本單位,也是構成群落的基本單位。任何一個種群在自然界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同其他物種的種群一起形成群落。每一個物種包括幾個種群,并分別分布在不同的群落中,因此,每一個群落都含有幾個屬于不同物種的種群。群落就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的所有生物種群組成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

82.①保護自然資源。②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③倡導綠色工業。④提倡持續農業。⑤保護生物多樣性。①保護自然資源。②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③倡導綠色工業。④提倡持續農業。⑤保護生物多樣性。

83.(1)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擴散和動物的活動性;(2)群落內部環境的變化;(3)種內、種間關系的改變;(4)外部環境條件的變化;(5)人類的活動。(1)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擴散和動物的活動性;(2)群落內部環境的變化;(3)種內、種間關系的改變;(4)外部環境條件的變化;(5)人類的活動。

84.生態因子的作用規律有:①生態因子的綜合作用;②生態因子的主導因子作用;③生態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④生態因子的階段性作用;⑤生態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補償性;⑥生態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謝爾福德耐性定律)。生態因子的作用規律有:①生態因子的綜合作用;②生態因子的主導因子作用;③生態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④生態因子的階段性作用;⑤生態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補償性;⑥生態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謝爾福德耐性定律)。

85.氮循環中的主要化學過程為:(1)固氮作用:固氮細菌和藻類將大氣中的分子態氮轉化為氨的過程;(2)硝化作用:氨和銨氧化成硝酸根以及用于蛋白質合成的氨基狀態;(3)脫氮作用:由一些細菌作用將硝酸鹽轉化為氧化亞氮和分子態氮,最終使氮元素返回大氣;(4)揮發作用:土壤中氮或動、植物的分解排泄物以氨的氣態直接散逸到大氣層中。

86.細胞分裂,子代細胞的核膜來自于舊核核膜的碎片。細胞分裂末期,到達兩極的染色單體開始去濃縮,在每一個染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