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漁業資源_第1頁
海洋漁業資源_第2頁
海洋漁業資源_第3頁
海洋漁業資源_第4頁
海洋漁業資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幼體質量和放流策略

是種群增殖和海洋牧場成功

的重要因素我國近海漁業狀況

我國擁有豐富的水域資源,孕育了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據資料顯示,中國已知的海洋漁業資源種類,魚類2000多種、海獸類40多種,蝦類300多種、蟹類800多種、貝類3000多種、海藻類約1000種左右,為我國的漁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條件。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漁業水域環境不斷惡化,近海資源嚴重衰退,面臨生態荒漠化的嚴重威脅,捕撈生產效益下降,遠洋漁業形勢也不容樂觀。人工放流人工放流就是把人工培育的魚苗,放流到海洋里生長,借以增加資源,提高捕撈量。人工放流增殖的類型主要包括:減輕損失、增加數量和生物群落改變(移植)等。減輕損失:是為了補償由另一種開發活動引起的漁業減少。增加數量:其目標是通過增加魚的現存量來提高漁獲量。生物群落改變(移植):包括將外來種有目的地或非正常地引進當地魚類群落。

人工放流增殖的類型人工放流減輕損失和增加數量放流的關鍵是確保放流種群不危及野生種群遺傳結構的安全。外來種的引入存在著很多特殊的問題:

可能產生不可預期的生態影響;

可能將水生病原體引入;在新水域里引進種的生物學特征會與其在原產地時有所不同。人工增殖放流,在什么水體增殖什么魚類、這些魚類增殖后會對生態環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都應作全面的考慮與評估,而不能隨心所欲,率性而為。人工放流的苗種的來源主要是人工繁殖。

放流技術放流技術大體上包括放流位置選擇、放流體長、放流數量和捕撈管理策略等。確定放流體長是放流技術中首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不同種有不同的要求,中國對蝦的放流體長以3cm為宜。放流位置的選擇至關重要。在相同位置,不同天氣條件對放流效果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在一個水域進行增殖,空間、餌料等都有限,放流量超過一定數值后,增殖效果反而下降。采用何種收獲策略將直接影響到漁業資源的增殖效果。增殖放流的目的和意義可以增加魚類降海系數和回歸率,有利于增殖和恢復漁業資源;增加回歸親魚和成魚捕獲率,提高捕撈漁民的生產收益;可以提高天然漁業水域的使用價值,調控漁業資源種群數量,充分利用漁業水域的越冬場、索鉺場和棲息場所,為發展養殖生產提供優良親體與苗種。10怎樣才能更好的達到增殖放流的目的呢?養殖環境自然環境養殖個體的表現型和形為過渡時期放流時間,放流尺寸,放流地點生境,環境承載力和物種組成放流到自然環境中的養殖個體的適合度以及放流策略是決定種群成功增殖的關鍵因素。幼體質量

人們認為魚類幼體質量和它們在海洋中的存活前景之間有密切的關系。

形態

行為形態

形態學特征隨著暴露的環境條件的不同而不同,在養殖環境中,個體經常出現發育疇形,使得這些個體放流到自然環境后死亡率上升。

牙鲆眼失蹤

脊椎異常白化的金眼鯛黑化的牙鲆形態疇形影響感覺系統

據Carrillo等報道,養殖的金頭海鯛中71.0-86.2%的側線都不正常。

Ellis等人還報告說,放流的養殖大菱鲆幾乎有96%都具有異常的側線管。身體的形狀影響運動表現

對于一些物種采取粗放式養殖方法可以培育出有高存活潛力的幼體。粗放式養殖系統可以培育出形態上與野生型相似的幼體。另外,發展集約式養殖系統可以在幼體早期發育的關鍵階段提供適當的天然促進因素。在放流后的捕食以及逃避捕食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養殖魚表現出與野生個體不同的行為模式,是由于三個相互聯系的作用機制引起的:

基因上的差別缺乏合適的自然行為刺激因素在養殖環境中缺乏自然選擇壓力行為

一旦把沒有在沙地生活經驗的養殖舌鰨放在沙地上,它們會迅速將自己掩埋。養殖舌鰨的掩埋效率低于野生舌鰨,但是在沙地里連續生活12天后則會與野生種達到一樣的水平。掩埋自己的誘因是天生的,但是效率是受經驗影響的。舌鰨

Miyazaki等研究了經過一段時間饑餓后養殖日本牙鲆的覓食行為。他們發現覓食行為和離開海底游泳的持續時間隨著饑餓時間的增長而增長,同時被捕食的危險也隨之增加。以下是阻礙魚類在放流后覓食的幾個假設:他們被釋放后處理壓力非常強烈,需要好幾天來恢復他們需要時間適應從養殖環境到野外環境的變化。養殖幼體缺乏有效的捕食野生獵物的能力。

在沒有捕食者的集約性養殖系統中魚類的存活率比野生種要高,在野生環境中卵期和仔魚期的死亡率非常高。但是野生幼魚在自然選擇中會是獲勝者,而養殖魚類被淘汰的可能性比較大。

放流策略馴化和捕食訓練保護措施放流尺寸放流年齡放流地區

行為上的短期差異是由缺乏馴化引起的,把養殖魚類運輸到一個新的環境所帶來的壓力可以通過放流前的馴化和捕食訓練來克服。幼體龍蝦從2-5℃的運輸箱中取出,不經馴化就釋放到海水環境溫度中

大多數龍蝦會在海底保持幾分鐘的靜止,或者游上游上10%以上的幼體在幾個小時內被捕食龍蝦釋放前在海水溫度中被馴化約15-30分鐘

行動更為謹慎,既沒有劇烈的游泳,也沒有長期不動

在放流個體到達一個安全的庇護所之前必須有效的保護它們使它們避免被捕食。在放流個體易受攻擊的階段,捕食者控制是非常有效的。放流扇貝在圍海牧場中平均殼厚只有50毫米的生存率仍較高,而未受保護的扇貝可存活1年的不到5%。

鸕鶿和長鼻鸕鶿

引起的高死亡率

這兩個物種幾乎是100%食魚的,由于其高代謝率和高體溫,它們每天的消耗約是自身體重的20%。引起挪威10~40cm的幼體鱈魚高的死亡率。而且它們的食品消耗甚至可能是鱈魚重要的食物供給。

在挪威西部的Qygarden,數千個標簽在鸕鶿和長鼻鸕鶿的棲息地被發現。在挪威北部的Sqrfjord鸕鶿63%的食物是鱈魚,而且在挪威中部的Ytre-Namdal數千只鸕鶿在繁殖季節要消耗100萬只鱈魚。這表明在海鳥休息和繁殖的場所可能不適合放流鱈魚。結論自然養殖系統(粗放型)是養殖與其同種的野生種形態上相似的幼體的一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