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衡水市后金子中學2021年高三歷史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1923年共產國際指出,年輕的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實行合作是必須的……但中國共產黨無論如何不應在這些活動中隱藏自己特殊的旗幟。這里“特殊的旗幟”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B.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C.武裝斗爭的革命方針
D.革命統一戰線方針參考答案:B2.有一位航海家采信了托勒密研究的地球周長數18000希臘里(1希臘里約為0.1575千米),實際上地球周長要達到40030千米,他還相信了馬可·波羅對亞洲直徑的過長估計。這一結果直接促成(
)A.達·伽馬到達亞洲
B.迪亞士到達好望角C.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D.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參考答案:C3.美國經濟史學家尼爾?弗格森提出了一個新概念“中美國(共同體)”,這個詞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2009年度流行語。他認為,現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時代”。這一“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當今世界的大背景是A.世界格局多極化已形成
B.世界經濟全球化在發展C.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加快
D.中美關系進入結盟新時代參考答案:B4.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集中軍權
B.集中行政權
C.集中財權
D.集中司法權參考答案:A本題旨在考查宋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鑒于唐末五代藩鎮割據的歷史教訓,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首要措施是集中軍權。包括:解除禁軍將領兵權,并調往外地充當節度使。繼而削弱節度使實權,使其徒有虛名。接著,將禁軍的統領權一分為三,都直接對皇帝負責。設立樞密院,樞密院有調兵權但不直接統領軍隊。而統領軍隊的將帥卻沒有調兵權,使其互相牽制。實行更戍法。實行“守內虛外”“內外相制”政策。駐軍一半京師,一半各地。故本題選A。5.清代前期,中國的城市商業比較發達,政府的消費支撐著城市的繁榮。當時1400個小城鎮,80%是縣衙所在地,中等城市有一半是府或者省治所在地,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區政治中心。由此可見A.城市發展受社會體例的節制B.政府對城市經濟生活管控嚴密C.商品經濟發展催生近代城市D.繁榮的工商業市鎮己開始出現參考答案:A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城市的特點。中國古代的城市盡管商業發達,但都在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體制內發展。支撐都市繁榮的消費主要是國家的開支消費,非生產性人口的消費,這是在大一統集權統治下出現的現象,故A符合題意,C項錯誤。材料只是反映的是城市的發展狀況,沒有反映出城市經濟生活和工商業市鎮的發展,故BD項錯誤;6.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后,施行“緩和”外交政策,成功組織了“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順利解決了歐洲邊界問題和柏林危機問題。美國受困于越南戰爭,也提出了“和平演變”的戰略。這說明A.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流B.“冷戰”方式有了新內容C.美蘇由對峙走向合作D.蘇攻美守局面的形成參考答案:B無論是蘇聯方面的“‘緩和’外交政策”,還是美國的“‘和平演變’的戰略”,都是根據各自情況所作出的戰略調整,仍然是美蘇對抗的組成部分,只是“冷戰”方式發生了變化,出現新的內容。故答案為B項。A項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7.全面抗戰爆發后,在上海和武漢出現了一批以漫畫作為武器進行抗日的藝術家,他們用手中的畫筆勾畫了侵華日寇的丑惡嘴臉,表達了中國人民同仇敵愾的決心。下面是發表于1937年底的兩幅救亡漫畫,其主要用意在于(
)A.反映抗戰相持階段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念B.暗示中國在正面戰場已經取得局部勝利C.鼓舞全國人民的抗戰斗志D.表達對國民黨消極抗戰的失望和警告參考答案:C根據圖片可知,主要涉及的是中國軍民的不畏犧牲,彰顯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目的就是鼓舞全中國人們團結一致反抗日本侵略,C項正確;A選錯誤,1938年底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排除;B選項說法錯誤,1937年底淞滬會戰失敗,南京淪陷,正面戰場的抗戰遭到沉重打擊,排除;D選項錯誤,材料反映出的是鼓舞全中國人們團結一致反抗日本侵略的積極態度。所以選C8.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黨政機關等社會集團消費額年均約為42.3億元,而1958—1960年分別猛增至約56.0億元、68.5億元和81.8億元。1960年8月,中共中央發出《中共中央關于大力緊縮社會集團購買力的指示》。這主要是為了防止A.國家財政枯竭 B.市場供應不足加劇 C.群眾生活受困 D.黨和政府形象受損參考答案:B本題主要考查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旨在考查學生對教材主干知識的遷移能力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59—1961年,中國經濟出現三年嚴重困難。根據材料文字“黨政機關等社會集團消費額”“1958—1960年分別猛增”可知,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市場供應不足加劇。A項表述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表述符合題意,正確;C、D兩項表述都不符合題意,均排除。9.它“總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規,在法律上承認了整個這種完全改變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資產階級社會的法律文獻。下列文獻與之相符的是:A.《權利法案》
B.《人權宣言》
C.《獨立宣言》
D.《民法典》參考答案:D10.原本地位較低的商人與工匠改變遵循天主教義的心態,不再認為勞動是對罪惡的懲罰,也不再認為辛勤的勞工是低人一等的行業。不再相信宿命說、奇跡論,因而刺激理性主義的發展。出現這一現象是因為A.新航路的開辟B.文藝復興的推動C.宗教改革的開展D.啟蒙運動的影響參考答案:C材料“原本地位較低的商人與工匠改變遵循天主教義的心態,不再認為勞動是對罪惡的懲罰”反映了宗教改革的開展使商人與工匠質疑天主教會的權威教義,故C正確;新航路的開辟與材料無關,故A錯誤;文藝復興與質疑天主教會的權威教義無關,故B錯誤;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就是理性主義,這不符合材料“刺激理性主義的發展”,故D錯誤。故選C。11.明朝內閣對皇帝“不合理”的詔旨,可以拒絕草擬,封還執奏。皇帝不滿內閣票擬發回重擬時,如內閣認為自己的意見正確,可以拒絕重擬,以原票封進。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內閣的權力高于皇權
B.內閣事實上成為決策機構C.明朝皇權較前代有所弱化
D.內閣對皇權存在一定制約參考答案:D12.美國憲法規定:“本憲法及依照本憲法所制定之合眾國法律以及根據合眾國權力所締結或將締結的一切條約,均為全國的最高法律;即使與任何一州的憲法或法律相抵觸,各州的法官仍應遵守。任何一州憲法或祛律中的任何內容與之抵觸時,均不得違反本憲法。”這反映了美國憲法的主要原則是
A.分權制衡
B.聯邦體制
C.人人平等
D.憲法至上參考答案:D13.“(美國憲法)為了限制眾議院的權力,他們便在眾議院上面設置了參議院……因為參議院是各州立法會議選出的。”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體現了權力制衡原則
B.突出了議會至上原則C.擴大了各州權力
D.加強了聯邦政府權力參考答案:C14.在1811年普魯士頒布的《調整敕令》中規定:“農民可以把使用的土地轉為己有……農民在把世襲耕地轉變為自由地產時,必須向地主繳納贖金,或讓出部分土地,才能免除徭役和租稅。如保留地太小的農民,不能靠割讓后剩余的土地維持生活,可保留全部土地而支付租金。”這項規定A.滿足了廣大農民的土地要求B.推動了農業的資本主義改造C.保留了大量封建農奴制殘余D.阻礙了普魯士的近代化進程參考答案:B【詳解】材料中“土地轉為己有”“地主繳納贖金,或讓出部分土地”說明農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脫離地主土地的限制,有利于資本主義勞動力的獲取。從而推動農業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故B項正確。該項措施并不能滿足了廣大農民的土地要求,故A項錯誤。統一前的德國不存在農奴制殘余,故C項錯誤。這項措施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促進了普魯士的近代化,故D項錯誤。15.下列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間各地集市變化統計表,表中數據表明
省區嘉靖至萬歷順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縣數集市數州縣數集市數州縣數集市數直隸141328252743537山東42104641126741583陜西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191311520539511廣東--721270711959
A.州縣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過南方B.南北經濟交流日趨頻繁C.農民與市場的聯系不斷加強D.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參考答案:C【詳解】由題干表格數據,可以看出明清時期農村集市數目增長很快,這一現象說明在這一時期農村商品經濟不斷發展,農民與市場的聯系不斷加強,故C項正確;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州縣集市的密度應該是南方超過北方,故A項排除;材料沒有體現出文化交流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故BD項排除。16.民國人馮文洵創作的《丙寅天津竹枝詞》結尾是“寸土休夸值寸金,盛衰消長系人心。忽然買賣聲沉寂,為鑒前車漢與潯(九江別稱)。”其反映了天津英租界房價大跌的情景。與此相關的歷史背景是
A.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B.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C.直奉戰爭爆發
D.英國爆發經濟危機參考答案:A17.有學者認為,“羅馬法中體現和包含了可以適用于全部人類社會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為規范和交往規則,這就是羅馬法能夠長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語評論羅馬法的視角是(
)A.社會變遷
B.階級分析
C.道德標準
D.文明傳承參考答案:D18.到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時,蘇聯的工業產量已從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這一驚人的激增,究其原因是(
)A.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實施新經濟政策C.實行農業集體化 D.爆發世界性經濟大危機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1918—1921年,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實施新經濟政策是1921—1928年,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農業集體化與工業化沒有直接的關系,故C項錯誤;1929—1932年正是西方世界經濟大危機的時候,造成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大幅度衰退,蘇聯通過一五計劃經濟迅速發展,故D項正確。考點:俄國十月革命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斯大林模式”?蘇聯的工業建設19.幾位同學在歷史研究型課程中,對右面“1880年與1914年兩個年度歐洲主要國家的統計圖”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下面哪個結論最正確?(
)A.這是各國人口的統計,第一次大戰前德意志帝國幅員甚大,所以人口較多B.這是各國海軍船艦的總噸數,英國戰艦總噸數雖少但先進,所以國力最強C.這是各國移往美國的人口數量,二十世紀初美國的移民主要來自這些國家D.這是各國軍費支出情況,二十世紀初,各國積極從事軍備建設,軍費龐大參考答案:D
考察一戰前的帝國主義國家的軍備競賽。解答此題關鍵要注意時間“1914年”,正是一戰前夕,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積極進行擴軍備戰,其中尤以德國為最。應選D。20.據萬歷《嘉定縣志》記載,嘉定縣羅店鎮“徽商湊集,貿易之盛,幾埒(同等、相等)南翔”。南翔鎮“往多徽商僑寓,百貨填集,甲于諸鎮。比為無賴蠶食,稍稍徙避,而鎮衰落”。對上述材料最準確的解釋是A.徽商的興盛與市鎮的發展相輔相成
B.政府對待商業的政策發生了變化C.徽商的經營范圍呈現不斷擴大趨勢
D.地方官府的態度決定了商業環境參考答案:A21.某同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表宣言,聲稱‘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中共愿為其徹底的實現而奮斗。”該同學不知該材料的真偽。以下是對此材料真偽的判斷,其中正確的是:
A.應該是真的,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國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B.應該是真的,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始終堅持三民主義C.應該是假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期間的目標是反對日本侵略D.應該是假的,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與三民主義格格不入參考答案:A22.“查前清官廳視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爺等名稱,……殊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廳人員,相稱咸以官職,不得再沿前清官廳惡稱”。出現文中官員稱呼變化的直接原因是A.經濟制度的創新
B.政治制度的改變C.西方勢力的干涉
D.守舊勢力的妥協參考答案:B23.“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國民黨立即結束一黨統治的局面,由國民政府召集各黨各派、各抗日部隊、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團體的代表,開國是會議,組織各抗日黨派聯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奮全國人心,鼓舞前方士氣……”中共代表林伯渠的這段話可以用來研究(
)A.中共一大
B.國民大革命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人民解放戰爭參考答案:C24.有學者指出:在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經濟全球化實際上只有“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經濟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導致經濟全球化實際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不結盟運動興起
B.經濟互助委員會成立
C.兩極格局的存在
D.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參考答案:C25.1960年1月,英國首相麥克米倫在結束非洲之行后發表演講:我看到了國家意識的覺醒,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這些國家的人們依賴著別的國家生存;十五年前這一運動風靡亞洲,今天非洲發生了同樣的事情,變遷之風吹遍整個非洲大陸。這股風靡亞非的“變遷之風”推動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兩極格局的逐漸鞏固C.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發展D.美蘇關系的持續緩和參考答案:D根據材料可知,“十五年前這一運動風靡亞洲”是指二戰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統治的運動,1960年的也掀起非洲的“變遷之風”,也反殖民統治的運動,這股風靡亞非的“變遷之風”推動了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發展,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使得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美蘇的霸權主義,沖擊兩極格局,排除BD,C項正確;A項不是國家意識的覺醒,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所以選C26.改革開放以來,甘肅定西人通過創造集雨水窖辦法,解決了干旱問題。在古代,這一帶農民還創造了“井渠”,時在(
)
A、戰國
B、漢代
C、唐代
D、明清參考答案:A27.“科學家們為了避免宗教和政治的糾紛而埋頭于自然科學,特別是實驗科學的研究。為此成立了皇家學會。不久,經典力學的基礎被奠定。很多科學家們關心社會對技術的需要,致力于機械裝置,特別是動力機械的發明和改進。”歷史學家劉宗緒這段話描述的社會現象應該是在ks5uA.“康乾盛世”時的中國
B.工業革命前的英國C.拿破侖稱帝時的法國
D.威廉一世統治的德意志帝國參考答案:B28.《宜昌大撤退銘文》記載,1938年民生實業公司總經理盧作孚臨危受命,搶運近10萬噸物資設備和3萬人員如期轉移人川,有人后來將“宜昌大撤退”比喻為中國實業史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國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A.滯礙日軍對沿海地區的資源掠奪
B.改變中國工業結構的地理布局C.保存爭取抗戰勝利的物質力量
D.奠定民族資本主義黃金發展的基礎參考答案:B29.下面兩幅圖反映了東漢至唐地方行政機構的變遷,以下選項正確的一組是①漢代的“州”主要集中于黃河流域
②漢唐間南方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③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體平衡
④唐代“道”的劃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勢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D30.據統計1789—1998年,遭美國國會眾議院彈劾、參議院審判的文職官員共有16人,其中總統2人,內閣部長1人,參議員1人以及法官12人。其中有7人(全部是法官)被審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職。對以上信息解讀正確的是()A.不利于維護司法的獨立性B.違背法官終身任職的規定C.體現國會彈劾權的威懾力D.體現權力相互制約的原則參考答案:C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美國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題干中描述的是美國國會彈劾官員的情況,可見其強大的威懾力,符合題意的是C項,題干沒有涉及到司法部門獨立性,排除A項;如果法官瀆職也會遭到彈劾,排除B項,題干中沒有涉及權力之間的制衡,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明初,漕運方式是水陸兼挽,參以海運。……永樂十三年,運河全線暢通,明王朝行“支運”之法,以運河漕運取代“海(河)陸”兼運。具體為:各地漕糧先由當地民戶運至指定的糧倉,再由各地衛所軍官分段遞運至京。此法每年四次,運糧達三百余萬石。宣德六年,明廷…始行“兌運”,實行軍民聯運。先由農戶運糧至糧倉附近各府州縣水次(碼頭),交兌給官軍領運,再由官軍全力負責運往京師,糧戶只需按道里遠近,給官軍以一定數量的耗米和輕資銀作為酬勞。至成化七年才被“長運”法取代。……“長運”又名“改兌”,是直達法。它是讓運軍直接赴江南各州縣水次交兌,然后徑直運往京師,免除農民長途運糧,只是在原有的加耗之外,每石加米一斗,充作渡江費。長運法是明代漕運方式不斷變革的產物,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可謂比較完善的一種漕運方式。——整編自吳琦《中國歷代漕運改革述論》(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明代漕運改革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明代漕運改革的歷史作用。(9分)參考答案:(1)從海(水)陸兼運到基本仰賴運河漕運;漕運專業化,由熟悉水情的漕軍就近兌運;多次改革,組織管理逐漸完善。(6分)(2)保證了南糧北運,保障了京師和北方軍民的糧食供應,有利于國家穩定;減輕人民的負擔,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逐漸松弛;漕運的暢通,帶動商業發展,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9分)
32.<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代的城市房產租賃業,集中出現在一些經濟發達、或有較強政治職能的大城市。從全國范圍來看,唐代城市房產租賃業的城市區域分布規模還比較小。但是從唐朝的都城長安城里的租賃業來看,小范圍內區域分布規模相當大。長安城中有租賃活動存在的坊,朱雀大街以西有5坊,朱雀大街以東則有14坊。除蘭陵坊以外,其余的坊則都圍繞著東、西兩市分布,一些臨近橫貫東西的春明大街,一些則貼近皇城。北宋中期以后,中國古代舊時對商業的空間時間的限制,都己逐漸解除,除禁地外,不論何處,都可開設門面,不論何時,都可以經營商業。鑒于此,宋朝都城開封城中,房產租賃業也很興旺,城中區域分布密集。特別是沿汴河、蔡河兩岸的官私房產大量出租,用以滿足社會上各種承租者的需求。在宋代,除了都城開封以外,全國還有許多城市也有興旺的房產租賃業。從城市的分布來看,南方城市居多。——摘編自劉阿平《唐宋城市房產租賃比較研究》(1)根據材料指出唐、宋城市房產租賃業區域分布的不同之處。(8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北宋房產租賃業發展的原因。(7分)參考答案:(1)唐代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中小城市較少;長安城規模大,主要集中在商業區。(4分)北宋全國分布較普遍,南方城市居多;開封城中的區域分布密集。(4分)(2)商品經濟發展,流動人口增加,城市繁榮;經濟重心南移;商業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限制被打破。(7分)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二十九條臨時大總統、副總統由參議院選舉之。以總員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滿投票總數三分二以上者當選。第三十四條臨時大總統任免文武職員,但任命國務員及外交大使、公使須得參議院之同意。第四十三條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為國務員。第四十四條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第四十五條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第四十七條國務員受參議院彈劾后,臨時大總統應免其職。但得交參議院復議一次。——節選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民國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根據材料,結合所學,指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政體設計上存在的一個問題,并簡要加以詮釋。(要求:明確寫出政體設計上的缺陷,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參考答案:示例一問題(缺陷):行政權對立法權缺乏約束。詮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賦予立法機構(參議院)以廣泛權力的同時對行政權加以制約。臨時大總統、副總統由參議院選舉;臨時大總統有權任免文武職員,但任命國務員及外交大使、公使須得參議院同意。制約行政權的同時,《臨時約法》并沒有對立法權進行相應的限制,有悖權力“制約與平衡”的理論。由此招致袁世凱等反對派的激烈反對,使《臨時約法》難以真正貫徹實施。另外,《臨時約法》的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中國近代追求憲政(民主政治)的艱難復雜歷程。示例二問題:出現兩個行政中心。詮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同時賦予總統和國務院(內閣)相當的行政大權,將政治制度設計為責任內閣制是根據當時條件交出政權的急迫需要;責任內閣制帶有限制袁世凱專權的強烈意圖,《臨時約法》成為維護特定黨派利益的工具;因人立法,違反政體設計應符合國家民族長遠利益的基本原則;各方未達成共識,《臨時約法》最終成為廢紙。《臨時約法》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中國近代追求憲政(民主政治)的艱難復雜歷程。(其他答案,若學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但必須緊扣評分要求。)評分要求:所提取信息(問題)明確、清晰,必須源自材料;(3分)論據準確,史實引用合理,圍繞所提取的信息;(6分)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3分)根據材料可以看出,問題的提取也即觀點的提出比較容易,比如參議院的權力過大的問題;行政權中總統與國務院之間的關系問題等。關鍵點在于對自己觀點的論證,根據要求必須史論結合,不脫離材料。比如參議院權力問題,根據材料可以找出參院的權力表現,而行政權無法有效的監督。遭到袁世凱等的強烈反對,使《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無法真正實施。點睛:有理有據是論證題的關鍵所在,在做這類題時應該從證據出發提出觀點,并進行論證。避免觀點提出但是無法找到論證依據的錯誤出現。并且盡量不要超出材料的范疇。34.(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孔子:“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恥之。”商鞅:“人眾兵強,此帝王之大資也。”越王勾踐敗于吳王闔閭后,曾“十年生聚(發展生產,增殖人口),十年教訓(教育百姓、訓練軍隊)”。《資治通鑒》:“人口滋多,則賦稅自廣。”材料二
1798年,馬爾薩斯針對18世紀末英國工業革命所造成的大批工人失業、貧困問題突出等社會問題以匿名的方式發表了自己的《人口原理》。其基本思想是:如沒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數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長,而食物供應呈線性速率(即:1,2,3,4,5,6,7等)增長,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導致饑饉、戰爭和疾病。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災難(戰爭、瘟疫、及各類饑荒),道德限制和罪惡(馬爾薩斯所指包括殺嬰、謀殺、節育和同性戀)能夠限制人口的過度增長。他傾向于用道德限制(包括晚婚和禁欲)手段來控制人口增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馬爾薩斯建議只對勞動群眾和貧困階級采取這樣的措施。
——根據好搜百科等整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和法家在人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條石銷售合同二零二五年
- 與人合作臨時合同樣本
- 個人借款銀行合同范例
- 公司與農戶土雞合同樣本
- 某污水處理廠附屬管網工程監理實施細則
- 教學總監崗位職責
- 2025年汽車覆蓋件模具項目發展計劃
- 紅旗品牌策劃方案
- 會計聘用合同樣本百度文庫
- 店鋪門面轉讓合同
-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教學反思
- 軟件詳細設計說明書(例)
- 鋼拱橋專項吊裝方案終稿
- 24式太極拳教案(1~4課)
- 哈薩克斯坦鐵路車站代碼
- 產業經濟學的課后復習答案
- 中國綠色經濟發展之路(PPT-37張)課件
- 客房控制系統——RCU系統培訓PPT通用通用課件
- 履帶式液壓挖掘機挖掘機構設計
- 川崎病診治指南最新ppt課件
- (會議紀要(2011)第29期)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會議紀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