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書畫藝術-關于書畫校園建設的幾點思考_第1頁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書畫藝術-關于書畫校園建設的幾點思考_第2頁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書畫藝術-關于書畫校園建設的幾點思考_第3頁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書畫藝術-關于書畫校園建設的幾點思考_第4頁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書畫藝術-關于書畫校園建設的幾點思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書畫藝術-關于書畫校園建設的幾點思考

【Summary】: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中,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文化,這些歷史和人文文化的沉淀造就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獨特之處。其中書畫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代表,在弘揚傳承的過程中,許多學校的書畫校園建設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通過對書畫建設的現狀和問題進行探討,從而思考學校在弘揚中華書畫藝術上的校園建設?!綤eys】:傳統文化;中華書畫藝術;學校文化建設;校園建設;思考隨著社會的變遷,各級學校對文化的弘揚主要是從五個文化方面進行建設的,包含物質、精神、制度、課程、行為。校園文化建設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發揚與傳承的重要陣地,文化傳承的建設日益優化,通過提高校園的內部管理質量,增強教師的育人理念,將中華傳統文化隗寶在校園中得以呈現,讓所有的師生沉浸在文化藝術濃厚的校園教育學習環境之中,這是所有學校在完成可持續發展中的必然趨勢。但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如大量存在只注重表面內容,缺乏深度層次的精神建設;書畫展現的藝術形式和主題雜亂不鮮明;學校在書畫建設上缺乏高效的組織引領等等問題。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書畫藝術文化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在人類社會中得以發展的。藝術的起源源遠流長,經歷了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得以延續,中華書畫藝術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精髓和藝術精華,書畫藝術里的“書”是文字藝術的表現,也被稱為書法藝術,“畫”是對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刻畫,展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風格和時代特色,如何認識“書畫”,怎樣弘揚“書畫文化”,是方向,更是使命。一、書畫藝術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書畫藝術更是匯聚了東方文化與華夏民族精神氣質,象征著中華民族獨創的藝術表現,是中華文字和繪畫的結合,是哲學和藝術的相輔相成。書畫藝術在中華民族中一直有“華夏所獨”的藝術形式體現,所擁有的內涵包含了文字書法和繪畫藝術兩種形式。書法藝術是通過中華文字作為載體,也是書法中的精髓所在,書法藝術中是通過以處理筆畫對空間分割的形式為表現形式,展現了充滿藝術形式的氣息,在中華民族傳統的紙、帛、綾、墻壁等物質上,按照或者基本按照漢字的結字規律,用筆畫分割空間,得出文字的結構形式和整體形象,兩者之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使之表現出書法藝術的形式美。通過文字和筆畫的表現形式展現了作者的內心情感和內涵,融入了兩種內涵表達,第一是書法藝術的內涵形式,我們可通過專業嫻熟的手法將自身的修為和審美在書法作品中得以展現,用書法手段賦予書法藝術的審美價值,而書法藝術也展現了書者豐富的內在修為。第二是書法藝術中的文字內容,是作者內涵和情感的主要流露,內容是對作者的思想內涵的闡述,正以為文字的體現讓書法藝術呈現了豐富的藝術境界,也讓書法藝術有著得天獨厚的藝術展現。通過書法藝術的展現,讓觀者能夠體會到書法家將他們極高的藝術品位和藝術修為融入到書法藝術當中。人們通過審視和欣賞,感受到書法作品的藝術內涵和藝術魅力,享受這藝術審視帶來的視覺感官感受。而繪畫作為書畫里的另一種體現,和書法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在書畫作品中,文字是載體,而繪畫則是形象的表達,將人物、景致、物品、山鳥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副極具表現力的藝術作品。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書畫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得以發揚本質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中華民族文明傳承的代表文化。對于校園文化建設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學校的教育離不開書畫文化的傳播,讓廣大師生在中華民族優秀的書畫文化氣息中得以學習和成長?,F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外學者崇尚我國的書畫文化藝術,中華民族的書畫文化源遠流長,寓意非凡,是我們現代人在高速發展社會里的文化隗寶,是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民族文化。通過國際交流,通過文化傳播,讓世界知道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是一個極具文化內涵的民族,為此,書畫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中一部分,能夠讓更多人理解書畫作品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和其所包含的豐富的精神世界。二、校園書畫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之所以說,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要極其重視書畫藝術文化的建設,是為了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在學校塑造高雅的文化殿堂,讓全校師生在一個和諧的、文化氣息包圍的環境中授課和學習。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間的變遷,越來越多的校園書畫文化建設出現了一些問題,具體內容如下:書畫文化建設過于表面,認識不到位有的學校對于書畫文化的建設沒有一個明確的執行方案,只追求表面、碎片化的展現,而沒有完整立體的構建。在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中,沒有充分將書畫藝術融入到教師和學生豐富的校園生活中,書畫文化經常僅限于在課本上,教師和學生并沒有實際性地認識到書畫文化的藝術價值,甚至因為學校傳遞的相關形式和內容的枯燥,產生厭煩和抵觸情緒,更談不上將書畫文化作為自身修為的一種表現力了。書畫文化建設的精神意識不夠在不少學校書畫校園的文化建設中,不少是只注重學校的設備建設和物質文化,比如說學校的雕像、建筑、藝術展覽廳等等,都只是作為學校物質文化的一種建設,可精神意識卻嚴重缺乏。[黃小燕.我國傳統美術社團及西泠印社研究綜述[J];數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10年01期],曾記得,自己在一所學校的藝術展覽窗中,看到了一副齊白石的書畫復制作品,不管是在表框上的制定,還是在材質上的質感,還有筆墨之間流露的品質,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展現,這些裝飾和藝術品的保護自然是重要的,可往往忽視了一點,就是對作品內涵的呈現和宣導。當時,隨意叫住了兩三個經過展覽窗的學生詢問這幅畫的含義,大多是含糊不清,或者只是表面上的認識,卻沒有深入認識到作品的內涵所在。在這方面的遺憾,主要是學校對書畫文化的宣傳力度和精神意識的傳播做得還不到位,才導致書畫文化作品很多時候只是成為了一種展覽的物質文化或裝飾文化存在。書畫文化的主題建設繁雜針對書畫文化的建設,內容過于繁多,主題不夠明確,常有拼湊之嫌。沒有清晰將書畫藝術作品做一個主題劃分,主要表現在,不管書畫藝術的歷史淵源,也不管藝術作品本身的含義,經常把毫不相干的作品堆疊放置在一起,給人感覺,雖然看起來藝術氣息很飽滿,可實際上深入研究,就會發現所展示出來的書畫文化過于繁雜,沒有脈絡,只是簡單的堆砌,既不利于文化傳播,更不利于師生學習。三、對校園書畫文化建設的思考通過對校園書畫文化建設問題的分析,想要發展并做好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展開:第一、打造精神文化的書畫藝術傳播校園書畫文化的建設,不能只是硬件上的投入,更需要注重書畫文化的內在建設、內涵建設,從書畫文化的發展歷史和藝術內涵出發,書畫藝術的發展歷程,其實就是中華民族的心靈的發展歷程。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等等書畫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鮮明的人物、景物、文字相互融合,在每個時代展現的都銘記了各個時代人的心靈特征與心靈追求。書畫,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中,陶冶中華民族的心靈。第二、通過實踐活動宣揚書畫文建立一個校園內外,和諧共建的書畫文化藝術交流平臺,讓所的師生參與其中,通過現場觀摩書畫作品,分析并欣賞書畫文化的本質含義。比如通過每年選定幾個特別的時間對書畫藝術公開進行展覽和交流,像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除了賞月以外,也可以成為一個欣賞書畫文化的節日,把中秋打造成特別的文化賞析節日。如在學校的展覽廳,展覽一些和中秋有關的書畫藝術,并通過組織活動,以此來宣傳書畫文化,同時讓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書畫藝術。除了傳統節日活動以外,學校也可以成立書畫文化社團;舉行書畫比賽;整合社區資源,舉辦書畫名家的講座、展覽;迎新春的書畫筆會活動等,以各種師生可親身參與的方式來宣傳中華民族的書畫文化藝術。第三、明確書畫文化主題將書畫文化作品確立一個主題劃分,比如作品歷史背景、作品類型、人物介紹等等,從而讓書畫文化在校園傳播過程中,能更通俗易懂,讓師生充分理解。正如上述第二點所陳述的中秋節日的書畫文化藝術賞析,針對中秋這個主題,就可將與中秋相關的書畫藝術作品歸置在一起,并命名如“月圓中秋——中秋書畫藝術展”之類的展覽主題,明確指出書畫文化的主題內容,讓欣賞的人一目了然地明白所欣賞的藝術品的主題。除了主題劃分以外,也可以通過時代進行劃分,比如唐朝時期的書畫藝術作品,唐朝比較著名的書畫家有周昉、李思訓、吳道子、韓滉、閻立本等,劃分的方式在唐朝書畫家中劃分之后,再進行細分,比如說人物畫、山水畫、情景畫等等,層層進行梳理,總之,主題明確,脈絡清晰的校園書畫文化,才能形成有效的傳播,提升師生的接受度,并提高書畫文化的傳播度。四、結論綜上所述,書畫文化藝術,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內容,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堅毅個性和精神修為。作者的內在涵養是書畫藝術的精髓,彼此之間相輔相成,將書畫藝術作品展現在世人眼前,畫物中添加著文字,文字中纏綿著畫物,完美地展現了“書中有畫,畫中有書”的絕美藝術形式。書畫藝術作為中華文明的符號,作為中國的國粹,是中華兒女的心靈歸宿,在書畫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中,學校具有舉重輕重的作用,學校本身就是一個育人的地方,傳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更是一份職責,一份使命。通過對校園書畫文化建設展開一些思考和提出一些策略,希望能為學校在書畫文化建設中提供些許參考,不忘書畫校園的發展初心。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社區教育資源的校本課程研發的實踐研究》(2019XB0678)的階段性成果。Reference[1]張娜.傳統文化符號的設計學意義[A];“歲寒三友——詩意的設計”——兩岸三地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2]徐繼嶺.王輝.文化資本對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影響研究——基于文化資本再生產的視角[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年05期[3]時吉光.喻學才.我國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綜述[J];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