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吉林建筑工程學院目錄TOC\o"1-3"\h\u28333目錄 18308第1章空調負荷計算 2305991.1設計概況 2230511.2原始資料 2134331.2.1氣象資料 233841.2.2土建參數 2130641.2.3設計參數 321821.3負荷計算 3129761.3.1冷負荷計算 3294271.3.2濕負荷計算 107450第2章空氣處理過程 11103092.1設計方案的論證 11190912.1.1辦公樓(寫字樓)空調特點 11138682.1.2方案比較 1281852.1.3方案的確定 14146652.2風機盤管機組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15278542.3各房間送風狀態的確定 16105152.3.1方案 16123412.3.2最小新風量計算 16260302.3.3風機盤管的選取 17103862.3.4新風機組的選取 1910792第3章水力計算 21107683.1水管的水力計算 21128113.2風管的水力計算 24497第4章空氣分布 2676594.1布置氣流組織分布 2675344.2散流器布置的原則 273264.3風口布置 2722665參考文獻 28 第一章設計任務說明1.1設計原始資料小區所在地區:沈陽采暖室外計算溫度:-9℃;最高建筑物高度:18m小區建筑分布情況:如平面圖所示,建筑功能包括:住宅、下層公建上層住宅式建筑供暖面積熱指標:根據建筑功能、建筑物所在地區從相關手冊中選擇熱媒及參數:一次網熱媒為高溫水,供水溫度為110℃,回水溫度為70℃二次網熱媒為低溫水,供水溫度為70℃,回水溫度為50℃用戶預留壓力3mH2O1.2圖紙要求(1)熱水管網平面布置圖(1張)(2)熱水管網剖面圖(地溝敷設)(1張)(3)水壓圖(1張)(4)熱力入口平、剖面大樣圖(1張)(5)換熱站(鍋爐房)設備與管道平面布置圖(1張)(6)換熱站(鍋爐房)設備與管道剖面圖或系統圖(1張)(7)設計說明1.3設計計算說明書要求課程設計說明書包括原始條件,設計計算公式和有關數據,文字說明及附圖。應字跡工整,計算準確,簡明扼要。第二章采暖設計熱負荷計算2.1熱負荷計算根據《城市熱力網設計規范》及當地的氣象條件和實際情況,其采暖供熱熱負荷采用采暖面積熱指標法來確定。具體的計算公式方法如下:以下公式取自《供熱工程》P139頁6-2公式:Q=qF10KW(2.1-1)式中Q——建筑物的供暖設計熱負荷,KW;F——建筑物的建筑面積,m2;q——建筑物供暖面積熱指標,W/m2;它表示每1m建筑面積的供暖設計熱負荷,見表2.1-1。表2.1-1采暖面積熱指標推薦值q(W/m2)建筑物類型住宅學校醫院旅館商店餐廳影劇院熱指標40~4550~7055~7050~6055~70100~13080~105根據上表熱指標的推薦值,選取住宅的熱指標q=45w/㎡;公建q=60w/㎡;另外為了滿足室內熱負荷的要求,供暖管網內的流量由公式2.1-2求得。以下公式取自《供熱工程》P89頁4-25公式G=A?Q/(tg-th)kg/h(2.1-2)Q供暖用戶系統的設計熱負荷W.A采用不同計算單位的系數,本計算A取0.86.G用戶的計算流量,kg/h.tg、th網路的設計供回水溫度,℃.設計小區各棟樓的熱負荷及其入戶管的流量如下表:建筑編號面積熱指標(w/㎡)各區域建筑面積F(㎡)熱負荷Q(w)流量G(kg/h)住宅層數公建14511416030807013247.0124510086027216011702.8834511896032103013804.29445/609855122229494512682.6454511466030942013305.066452261202034908750.0774511536031131013386.33845/607554 1055*226250011287.594511136030051012921.931045792602138409195.121245665601795507720.651345799 602157309276.391445822 602219409543.421545760 602052008823.61645655 601768507604.55總計3796545163251由此表可知:采暖總的熱負荷為3746565W、所需熱媒的總流量為163251kg/h。2.2確定供熱系統的供熱原理本設計以城市一次熱網熱水110/70℃為熱源,經過小區換熱站換熱后得到70/50℃的熱水供小區采暖用。管網采用枝狀連接。異程布置,熱水沿主干線,經枝線分別送至各用戶,又沿相同路線返回熱源。從換熱站引出主干線,分別供給低區用戶。本次設計無高區熱源部分,所以不考慮高區供熱。熱源動力由兩臺臺水泵并聯運行;。欲使熱網按水壓圖給定的壓力狀況運行,采用補給水泵定壓方式。第三章方案確定及布置管道3.1系統熱源型式及熱媒的選擇根據對住宅小區的調查,該小區有如下特點:(1)該區域內建筑物以住宅為主,大部分樓為六層。(4)小區總供熱面積為83257m2,設計總熱負荷為3746565w。基于上述特點,本規劃以水-水換熱站作為供熱熱源,以熱水作為小區供熱管網的熱媒,換熱站設在小區次入口地下。3.2熱網系統型式1、確定管網布置形式:基于前述小區特點,小區采暖對熱網的后備儲熱能力要求不高,故采用閉式雙管制枝狀連接。這主要是考慮到枝狀管網布置型式簡單,管徑隨距熱源越遠越小;減少基建投資,運行管理簡便。2、確定管網敷設方式:本小區面積較小、敷設管線較短,采用無補償直埋敷設方式,采用的型式是供熱管道、保溫層和保護外殼,三者緊密粘接在一起,形成整體式的預制保溫管結構型式。3、管道附件在與干管相連接的管路分支處與分支管路相連接的較長的用戶支管處均應裝設閥門;在系統最低點或局部最低點應設泄水閥,最高點或局部最高點設放空氣閥。考慮以后維修方便,在需要的位置設檢查井。4、管道的保溫與防腐(1)直埋敷設管道保溫采用預制保溫首先在管道上涂耐熱防銹漆兩遍,外用玻璃棉氈捆扎再用鍍鋅鐵絲纏繞,用密紋玻璃布包扎做為保護層,表面涂冷底子油2遍。(2)保溫地下直埋管道保溫采用預制保溫管。保溫層用聚氨脂硬脂泡沫塑料保溫,為增加保溫層的耐久性和分辨各種介質的管道在保護層外涂刷顏色漆。另外管道的防腐涂料選用鐵紅防銹漆。5、水壓實驗: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管道系統安裝后,進行實驗,十分鐘內壓力下降不大于0.05MPa,不漏為合格。熱力管道嚴密性實驗合格后,須清除管內留下的污垢或雜物,熱水及凝結水管道以系統內可能達到的最大壓力和流量進行清水沖洗,直至排出口水潔凈為合格。3.3熱網管道的布置1、管網布置原則(1)熱源的位置本設即熱源為小區內的換熱站(2)管網的走向實際定向時要掌握地質,水文資料,地上,地下構筑物情況,除了技術經濟合理外還要考慮維修管理方便,布置時應注意:Ⅰ、管道應盡量穿越負荷區,走向宜平行于建筑物。Ⅱ、盡量少穿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Ⅲ、為了施工及管理方便,管線應盡量走綠化地帶。Ⅳ、熱力管溝外側與其他建筑物,管線保持一定距離,與基礎外邊凈距不小于1.5米。Ⅴ、熱網規劃時應當適當考慮各小區連接方便及小區負荷對稱。(3)管道敷設本設計管線全部采用補償直埋敷設,采暖管道宜埋于地下水位之上,本設計埋深為1.5米,管道坡度為0.003,管道最高處設放氣閥,最底處設泄水閥。2.3管道附件及檢查室的設置(1)閥門的設置。a供熱管網管道干、支線的起點應安裝關斷閥門。b熱水供熱管網輸送干線每隔2000-3000m、輸配干線每隔1000-1500m裝設一個分段閥門。c系統的分支處,安裝平衡閥;各熱用戶的熱力入口,安裝動態壓差平衡閥。(2)采用管溝敷設的管道,熱補償裝置及固定支架的設置a供熱管網管道的溫度變形應充分利用管道的轉角管段進行自然補償;當無條件利用管道轉角進行地自然補償時,宜根據敷設條件采用維修工作量小和價格較低的補償器。b用自然補償管段補償熱伸長時,其各臂的長度不宜采用過大的數值。常用自然補償方式有L型管道和Z型管道兩種,管道自由臂長不宜超過20~25mc方形補償器應用較廣。方形補償器宜安裝在相鄰兩個固定支座間的中心或接近中心的位置。d裝有分支管線或安裝有閥門的位置是管道中應力集中的地方和受力的薄弱點,宜在這些位置設置固定支座和補償裝置。c固定支座是供熱管道中主要受力構件,為節約投資,應盡可能加大固定支座的間距,減少其數目。(4)檢查井的設置檢查井數量要求少,不應設在交通要道和人行車流頻繁處,在管道分支有閥門處及其他各種閥門處;需要經常維修的設備和部件處應設檢查井。第四章水力計算及水壓圖繪制4.1水力計算熱水網路水力計算的方法及步驟如下:(1)確定熱水網路中各個管段的計算流量:管段的計算流量就是該管段所負擔的各個用戶的計算流量之和,以此計算流量確定管段的管徑和壓力損失。(2)確定熱水網路的主干線及其沿程比摩阻熱水網路水力計算是從主干線開始,網路中平均比摩阻最小的一條管線,稱為主干線,一般是從熱源到最遠用戶的管線是主管線。主管線的平均比摩阻R值,對確定整個管網的管徑請著決定性的作用,如選比摩阻大的,則管徑小,選比摩阻小的,則管徑大,這對能耗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條件允許時,主干線的比摩阻盡量小些,管徑大些,有利于供暖的可靠性,可取30~70pa/m進行計算。(3)根據網路主干線各管段的計算流量和初步選用的平均比摩阻R值,利用水力計算表,確定各管段的標準管徑和相應的實際比摩阻。(4):計算公式:(5-1)Δp——計算管段的阻力損失,PaΔPy——計算管段的沿程阻力損失,PaΔPj——計算管段的局部阻力損失,PaR——單位長度摩擦阻力損失,Pa/mL——管道長度,m1、沿程阻力計算公式ΔPy=ΔPy——計算管段的沿程阻力損失,Paλ——摩擦阻力系數,無量綱量d——管道內徑,mL——管道長度,mv——熱水在管道內流速,m/sρ——熱水在管道內密度,kg/m3R——單位長度摩擦阻力損失,Pa/m局部阻力損失計算公式ΔPj=(5-2)ΔPj——計算管段的局部阻力損失,Pav——熱水在管道內流速,m/sρ——熱水在管道內密度,kg/m3∑ξ——計算管段中局部阻力系數之和(5)根據管段的沿程比摩阻和局部阻力損失,計算管段的總壓降。(6)主干線水力計算完成后,可進行支干線,支線等水力計算,應按支干線,支線的資用壓力確定其管徑。系統圖如下圖:計算管網第一個最不利環路1-2-4-6-7-9-10-12水力計算見下表:管段號Q/wG/(kg/h)L/mDN/mmV/(m/s)R/(Pa/m)Py/Pa∑ξ△Pd/PaPj/PaP/Pa備注1379654516325169.82500.9135.9251111.1405.6945037014直流三通:1×11.1=11.12190053081722322000.7027.88909.4231.4321753065直流三通:1×8.4=8.490°彎頭:1×2.52=13321030138042.81000.5136.21025.93127.52756858分支管:1×4.95=4.9590°彎頭:1×0.98=0.98;4157950067918.2.52000.7834.285.58.4301.2825312616直流三通:1×8.4=8.4;517955077209.4800.4233.43144.5886.30395709分支管:1×3.82=3.8290°彎頭:1×0.76=0.76;6139995060198.30.51500.9882.925298.96461.3241306660直流三通:1×5.6=5.6;90°彎頭:2×1.68=3.36797902042098.12.51500.6940.85105.6231.4912961806直流三通:1×5.6=5.6;827216011702.11.5800.6578.39014.58207.889521853分支管:1×3.82=3.8290°彎頭:1×0.76=0.76;970686030395281250.7256.1157110.1250.6225254096直流三通:1×4.4=4.4;90°彎頭:1×1.32=5.721039879017148201000.6357.211443.3192.286341778直流三通:1×3.3=3.31122194095431.5800.5448.3272.44.58143.21656728分支管:1×3.82=3.8290°彎頭:1×0.76=0.76;12176850760445800.4239.4217745.1186.304402215直流三通:1×2.55=2.55;閘閥:2×1.28=2.56133080701324713.51000.4934.84705.34117.716291099分支管:1×3.82=3.8290°彎頭:2×0.76=1.52;144209301809920.21000.6664.112953.3214.887092004直流三通:1×3.3=3.31521573092762.8800.5148.321354.58127.52584719分支管:1×3.82=3.8290°彎頭:1×0.76=0.76;16205200882338.5800.4742.8216492.55108.892781927直流三通:1×2.55=2.55;第一個最不利環路1-2-4-6-7-9-10-12的總阻力為P1=29250Pa,計算管網第二個最不利環路1-17-19-21-25-26-27水力計算見下表:管段號Q/wG/(kg/h)L/mDN/mmV/(m/s)R/(Pa/m)Py/Pa∑ξ△Pd/PaPj/PaP/Pa備注1379654516325169.82500.9135.9251111.1405.6945037014直流三通:1×11.1=11.11718960158152928.12000.7128.279234.44248.0785439335直流三通:3×8.4=25.290°彎頭:1×2.52=2.52閘閥:2×3.36=6.721916010706884621.52000.5819.84258.4165.7713921817直流三通:1×8.4=8.4;2112916505554139.51500.9169.7275310.64411.284376712990°彎頭:2×1.68=5.04;直流三通:1×5.6=5.6;257768503340516.81250.7865.811054.467.672981402直流三通:1×4.4=4.4;26514350221176.51250.5229.41914.4300.371320769直流三通:1×4.4=4.4;2730051012922391000.4833.813186.6112.817452062直流三通:1×3.3=3.3;閘閥:2×1.65=3.3第二個最不利環路1-2-4-6-7-9-10-12的總阻力為P2=27691Pa計算不平衡率為:P2-P1/P2=-5.6%合格4.2水壓圖繪制(1)在圖紙下部繪制出熱水網路的平面布置圖;(2)在平面圖的上部以網路循環水泵中心線的高度(或其他方便的高度)為基準面,沿基準面在縱坐標上按一定的比例尺做出距離的刻度;(3)在橫坐標上,找到網路上各點或各用戶距熱源出口沿管線計算距離的點,在相應點沿縱坐標方向繪制出網路相對于基準面的標高,構成管線的地形剖面圖;(4)繪制靜水壓曲線。靜水壓曲線是網路循環水泵停止工作時,網路上各點測壓管水頭的連線。因為網路上各用戶是相互連通的,靜止時網路上各點的測壓管水頭均相等,靜水壓曲線就應該是一條水平直線。它不能超過各用戶的作用壓頭。因為最高用戶地面標高為20.95m,供水溫度為85時,其汽化壓力為0mH2O,加上3-5m的富裕壓力則靜水壓曲線高度應在20.95+0+4=24.95m,取整數為25m。(5)繪制回水干管動水壓曲線。當網路循環水泵運行時,網路回水管各點測壓管水頭的連線稱為回水管動水壓曲線。從定壓點即靜水壓線和縱坐標的交點A開始畫。回水總壓降為1.40m。定壓點即干管末端的壓力為25mH2O,那么回水干管始端B也就是末端用戶的出口壓力為25+1.4=26.4mH2O。連接A、B兩點,將為主干線回水管的動水壓線AB。(6)繪制供水干管的動水壓曲線。末端用戶的資用壓頭3mH2O,則末端用戶入口處C點壓力即供水管主干線末端點的壓力應為26.4+3=29.4mH2O。供水主干線的總壓力損失與回水管相等也為1.4mH2O,那么在熱源出口處即供水管始端D點動水壓曲線的水位高度,應為29.4+1.4=30.8mH2O。連接C、D即為主干線供水管的動水壓線CD。熱源內部壓力損失為10mH2O,則熱源出口壓力為30.8+10=40.8mH2O,那么熱源入口E點的壓力為40.8mH2O,兩點連接起來,為熱源的水壓線。(7)各分支管線的動水壓曲線。可根據各分支管線在分支點處供、回水管的測壓管水頭高度和分支線的水力計算結果。第五章換熱站設備的選型與計算5.1換熱站設備選擇及流程5.1.1設備選擇在小區的中心,設置一個180平米左右的換熱站,設為單獨的建筑。熱力站設置必要的檢測,計量,控制儀表。在熱水供應系統上設置給水流量表;熱水供應的溫度,用溫度調節器調控,即用熱水供水溫度控制進入水—水換熱器的熱網循環水量。換熱器選擇板式換熱器,因為其結構上采用特殊的波紋金屬板為換熱板片,使換熱流體在板間流動時,能夠不斷改變流動方向和速度,形成激烈的湍流,以達到強化傳熱的效果。板式換熱器單位容積所容納的換熱面積很大,占地面積比同樣換熱面積的殼管式小的多。同時金屬耗量少,總量輕。換熱供熱系統設置循環水泵,使熱水不斷循環流動,泵的臺數設為兩臺,每臺承擔百分之70的流量;補水泵也設為兩臺,按循環水量的百分之3計算。5.1.2換熱站流程供暖熱用戶與熱水網路直接連接,當熱網供水溫度高于供暖用戶設計的供水溫度時,熱力站內設計混合水泵抽引供暖系統回水,與熱網的供水混合,再送向各用戶。熱水供應是城市給水經過水—水換熱器被加熱以后,沿著熱水供應網路的供水輸送到各個用戶。5.2泵型號的選擇循環水泵的數量設為兩臺,并聯連接其中每臺負責百分之70的流量。根據計算出的循環水泵的流量和揚程,在泵的產品樣本中選取工作點在高效區的泵型號加上10﹪-20﹪安全余量。5.2.1、循環水泵總流量式中(1.05~1.1)為得數整取12—循環水泵的流量,—負擔建筑物的總供熱量,—回水溫度,—供水溫度,算出總流量,再乘以百分之70得到每臺水泵的流量。每臺循環泵的流量為112.85.2.2循環水泵揚程式中:Hr、Hw、Hy分別為熱源、熱網和熱用戶的阻力損失。Hr近似取13mH2O,Hw包括供水和回水管路的全部損失,由水力計算結果得出,Hy按用戶的形式和連接方式確定,對間接連接的用戶可以取8mH2O。=13+5+8=26mH2OH′=1.1x28=28.6mH2O根據流量和揚程選擇型號為100-200(I)A型的水泵兩臺。性能參數見表5-11表5-11水泵性能表2、補給水泵的選擇1)選擇原則1)補給水泵的流量,主要取決于整個系統的滲漏水量。目前《熱網規范》規定閉式熱水網路的補水率,不宜大于總循環水量的1%;熱力站補水泵,其流量按系統總容水量的1%計算。事故補水量一般取正常補水量的4倍計算。2)補給水泵的揚程,應按水壓圖靜水壓線的壓力要求來確定。3)補給水泵的臺數,宜選用兩臺,按2%流量考慮,可不設備用泵,正常時一臺工作,事故時兩臺全開。也可以選擇兩臺水泵,一臺按1-2%,另一臺按4%。正常運行,開啟1-2%水泵,4%水泵備用;事故時開啟4%水泵。2)補水泵流量補給率取5%。熱網補總給水量:—補給率;—循環水流量,;補給水泵流量:(2)補水泵揚程—補水泵揚程,;—補水點壓力,一般取靜水壓力即為循環泵軸線與建筑物最高點的高差,;—水泵進出口壓力損失,;—軟化水箱最低水位與補水泵軸線的高差,;一般情況下,補水泵揚程可按下式計算:=26mH2O根據流量和揚程選擇型號為SYL65-160(I)A的水泵兩臺。水泵性能表型號轉速(r/min)流量(t/h)揚程(m)功率(kw)必須氣蝕余量(m)泵重量(kg)SYL65-160(I)A290032.730.67.53.01035.2換熱器的選型換熱器選型計算:根據設計原則及該換熱站的情況,選擇板式換熱器。計算熱負荷:—計算熱負荷,K;—累計熱負荷,K;純逆流情況對數平均溫差:Δtm=[(t1-tg)-(t2-th)]/ln(t1-tg)/(t2-th)Δtm—換熱器的平均對數溫差,℃tg、th—二次網供回水溫度,℃取70℃供50℃回t1、t2—一次網供回水溫度,℃取110℃供70℃回則℃F=Q/εKΔtmF—換熱器的換熱面積,m2Δtm—換熱器的平均對數溫差,℃K—換熱器的換熱系數,取3000~5000(本設計取4000)ε—安全系數,取0.97由以上公式分別計算得:換熱器計算熱負荷Q=2623000W換熱器的平均對數溫差Δtm=28.85℃換熱器的換熱面積F=2623000/0.97×4000×28.85=23.43m2換熱器的熱冷流體流量可根據式(6-14)計算(6-13)式中G—流體流量,Kg/s;—熱流量,W;—流體通過換熱器前后的溫差,;—水的比熱,。根據式(6-14)可得冷熱流體的流量分別為=31.0g/s,=15.5/s.根據孔角流速為6m/s的原則可計算得到角孔通徑應為55mm,本設計采用四平市高效換熱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水-水換熱器,根據產品樣本可選擇BR0.2水-水換熱器.4.3.2換熱器片數的確定選用BR0.2型,單片傳熱面積為0.2m2,需n=F/0.2=23.43/0.2=120(片)該型換熱器的性能參數如表6-9所示表6-9換熱器的性能參數型號平均流道面積S()角孔通徑()當量直徑單片公稱換熱面積()BR0.20.00111650.00820.2在換熱器樣本中提供了根據冷熱流體的流速確定換熱器的實際傳熱系數和實際壓降的K-W曲線,如圖6-4所示水-水換熱器內的板間流速應控制在0.2~0.8m/s之間,根據此原則及換熱面積,可確定本換熱器的連接方式為1×60/1×60,即單流程,60流道,兩臺并聯。圖6-9BR0.2水-水換熱器的K-W曲線流體的流速可根據式(6-15)計算(6-14)式中—流體的流速,m/s;—流體的流量,Kg/s;—流道數;—平均流道面積,。根據式(6-15)可得冷熱流體的流速分別為Wc=0.46m/s,Wh=0.23m/s.查K-W曲線可得實際的K=4100,實際壓降為。估計K和F進行校核6.2.6除污器的選擇旋流除污器采用離心原理,完全突破了濾網清污的傳統觀念,從而保證了管路系統阻力小且均衡,系統不停機可排污,最適用于清初管路中的泥沙、石塊、管壁剝落物等固體雜質,保證系統正常運行。本設計采用天津市換熱設備總廠除污器分廠生產的XL系列旋流除污器,其選型可按照管徑的尺寸進行選型。其中一次網供水除污器的型號為:XL125型號。二次網回水除污器的型號為:XL250型號。外形圖可參見圖6-11,具體的安裝尺寸可參見產品樣本圖6-11旋流除污器外6.2.7Na離子交換器的選擇離子交換器也稱為鈉子軟化器、軟化水裝置、軟水器、軟水機、軟水設備、水質軟化器。它是采用陽樹脂對源水進行軟化,主要目的是讓陽樹脂吸附水中的鈣、鎂離子(形成水垢的主要成分),降低源水的硬度,并可以進行智能化樹脂再生,循環使用。
主要用途:軟化除鹽、電子除垢儀、過濾分離、鍋爐軟化、工業軟化設備、食品軟化設備、家用自來水軟化等。對于用反滲透設備處理地下水用來制取純水時,為充分去除水中鈣鎂離子也必須配置水軟化裝置。水的鈉離子交換軟化法,就是原水通過鈉離子交換劑時,水中的Ca2+、Mg2+被交換劑中的Na+所代替,使水的硬度<0.035毫克當量/升,使原水硬度降低變成軟水(使易結垢的鈣鎂化合物轉變為不形成水垢的易溶性鈉化合物而使水得到軟化)。換熱站內部的水力計算一、.水力計算進行第一種情況的水力計算時,可以預先求出最不利循環環路或分支環路的平均比摩阻Rpj,即Pa/m(4-1)式中:ΔP——最不利循環環路或分支環路的循環作用壓力,Pa;∑L——最不利循環環路或分支環路的管路總長度,m;a——沿程損失約占總壓力損失的估計百分數。二、熱水供暖系統管路水力計算的基本公式熱水供暖系統中計算管段的壓力損失,可用下列公式表,(4-2)式中:——計算管段的壓力損失,;——計算管段的沿程損失,;——計算管段的局部損失,;——每米管長的沿程損失,;管段長度,m。在實際工程設計中,為了簡化計算,采用“當量局部阻力法”或“當量長度法”進行管路的水力計算。當量局部阻力法又稱為動壓頭法,是將管路的沿程損失轉變為局部損失來進行計算。設管段的沿程損失相當于某一局部損失ΔPj,計算公式表示如下:Δ=ξd=Pa(4-3)式中:ξd——-當量局部阻力系數; 其中,管段的局部損失,可按下式計算:(4-4)式中:——管段中總的局部阻力系數三.計算步驟:1、首先在系統圖上,對各管段進行編號,并注明管段長度和熱負荷。2、計算通過最遠立管L1’的環路的總阻力,根據所選值Roj(60~120Pa/m),和每個管段的流量G的值,查閱《供暖通風設計手冊》中初選各管段的d、R、v的值,算出通過最遠立管的環路的總阻力。流量G的值可用以下公式計算得出:㎏/h(4-5)式中:Q——管段的熱負荷,W;——系統的設計供水溫度,℃;——系統的設計回水溫度,℃。以一次網為例:一次網管段編號:Q=3746kw一次網供水溫度t=110℃回水溫度t=70℃一次管網水流量G=0.86×Q/△t=0.86×3746/(110-70)=80.54m3/h例管段A1根據流量G=80.54m3/h查書《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第二版》,得到管內流速v=1.31m/s,比摩阻△Pm=148.1Pa/m,選取管徑DN150,采用無縫鋼管φ159×4.5。局部阻力系數ξ=彎頭×3+直流三通×1+閘閥×2+旋流除塵器×1=14△Pj=ξpv2/2=14×1.0×103×1.312/2=12013PaL=10m△Py=△Pm×L=148.1×15=2221PaP總=△Pj+△Py=12013+2221=14234Pa管段A2根據流量G=80.54m3/h查書《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第二版》,得到管內流速v=1.31m/s,比摩阻△Pm=148.1Pa/m,選取管徑DN150,采用無縫鋼管φ159×4.5。局部阻力系數ξ=彎頭×1+直流三通×1+閘閥×1=5.5△Pj=ξpv2/2=5.5×1.0×103×1.312/2=4719PaL=7m△Py=△Pm×L=148.1×7=1037PaP總=△Pj+△Py=4719+1037=5756Pa管段A3根據流量G=80.54m3/h查書《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第二版》,得到管內流速v=1.31m/s,比摩阻△Pm=148.1Pa/m,選取管徑DN150,采用無縫鋼管φ159×4.5。局部阻力系數ξ=彎頭×3++閘閥×1=4.28△Pj=ξpv2/2=4.28×1.0×103×1.312/2=3672PaL=3.6m△Py=△Pm×L=148.1×3.6=533PaP總=△Pj+△Py=3672+533=4205Pa管段A4根據流量G=80.54m3/h查書《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第二版》,得到管內流速v=1.31m/s,比摩阻△Pm=148.1Pa/m,選取管徑DN150,采用無縫鋼管φ159×4.5。局部阻力系數ξ=彎頭×1+閘閥×1+直流三通×1=5.52△Pj=ξpv2/2=5.52×1.0×103×1.312/2=4736PaL=2.5m△Py=△Pm×L=148.1×2.5=370PaP總=△Pj+△Py=4736+370=5106Pa管段A5根據流量G=80.54m3/h查書《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第二版》,得到管內流速v=1.31m/s,比摩阻△Pm=148.1Pa/m,選取管徑DN150,采用無縫鋼管φ159×4.5。局部阻力系數ξ=彎頭×2+閘閥×1=5.6△Pj=ξpv2/2=5.6×1.0×103×1.312/2=481PaL=5.5m△Py=△Pm×L=148.1×5.5=815PaP總=△Pj+△Py=481+815=1296Pa管段A6根據流量G=80.54m3/h查書《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第二版》,得到管內流速v=1.31m/s,比摩阻△Pm=148.1Pa/m,選取管徑DN150,采用無縫鋼管φ159×4.5。局部阻力系數ξ=彎頭×2+閘閥×1=5.6△Pj=ξpv2/2=5.6×1.0×103×1.312/2=481PaL=5.5m△Py=△Pm×L=148.1×5.5=815PaP總=△Pj+△Py=481+815=1296Pa管段A7根據流量G=80.54m3/h查書《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第二版》,得到管內流速v=1.31m/s,比摩阻△Pm=148.1Pa/m,選取管徑DN150,采用無縫鋼管φ159×4.5。局部阻力系數ξ=直流三通×1+閘閥×1=7.84△Pj=ξpv2/2=7.84×1.0×103×1.312/2=6727PaL=1.2m△Py=△Pm×L=148.1×1.2=178PaP總=△Pj+△Py=6727+178=6905Pa管段A8根據流量G=80.54m3/h查書《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第二版》,得到管內流速v=1.31m/s,比摩阻△Pm=148.1Pa/m,選取管徑DN150,采用無縫鋼管φ159×4.5。局部阻力系數ξ=彎頭×4+閘閥×1=5.96△Pj=ξpv2/2=5.96×1.0×103×1.312/2=5114PaL=15m△Py=△Pm×L=148.1×15=2220PaP總=△Pj+△Py=5114+2220=7334Pa∴一次網環路總阻力△P1總=14234+5756+4205+5106+1296+1296+6905+7334=46132Pa二次網管段編號:補水管段編號:其他環路水力計算結果如下:二次網環路總阻力△P2總=65328Pa補水管路總阻力△P3總=21413Pa換熱站內總的阻力為△P1+△P2+△P3=46132+65328+21413=132873Pa第七章管道的敷設與保溫7.1管道的保溫7.1.1保溫的目的管道的保溫主要目的在于減少輸送過程中無效冷損失,并使冷媒保持一定的參數,以滿足用戶的需要,根據外網運行經驗,當管道有良好的保溫時,其損失約占總數的5~8%。7.1.2保溫材料的選擇材料導熱系數要低,一般不超過0.23;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不致由于溫度急劇變化而喪失其原有的特性;不腐蝕金屬,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材料密度小,具有一定孔隙率;吸水率低,易于施工成型;6.成本低廉。7.1.3保溫層厚度本設計以經濟厚度法計算最大管徑保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457.2-2025重型燃氣輪機葉片無損檢測第2部分:視覺檢測
- 疫苗接種與群體免疫動力學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社會責任報告與評估考核試卷
- 禮儀用品行業服務品質管理考核試卷
- 組織文化與員工參與度考核試卷
- 原動設備制造企業的戰略管理與規劃考核試卷
- 租賃設備的市場調研方法與技巧考核試卷
- 禮儀用品行業市場風險防范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壓延加工的智能化制造趨勢分析考核試卷
- 天津農學院《發動機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畢業設計(論文)-人形機器人設計
- 2022年新高考山東政治高考真題(含答案)
- 新能源電力設備項目立項報告(模板范本)
- 第六章 納米復合材料
- 萬能外圓磨床作業指導書
- SAP-BASIS-常維護手冊
- 乙炔氣柜施工方案
- 兒童故事小壁虎借尾巴ppt課件
- 《春日》PPT課件
- 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資金申請報告寫作模板
- 公路路基土建工程項目拌合站建設方案詳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