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中考“課內+課外”比較閱讀67卷:安徽、福建、甘肅省卷、蘭州、深圳、百色、河池、賀州、梧州、畢節、黔東南、河南、大慶、龍東、齊齊哈爾、綏化、鄂州、恩施州、黃岡、荊門、咸寧、襄陽、孝感、郴州、衡陽、懷化、邵陽、益陽、岳陽、張家界、常州、淮安、蘇州、泰州、鞍山、本鐵遼、大連、丹東、撫順葫蘆島、阜新、錦州、盤錦、沈陽、營口、赤峰、鄂爾多斯、呼倫貝爾興安盟、呼和浩特、通遼、寧夏、濱州、東營、菏澤、濟寧、威海、陜西、巴中、達州、廣安60、樂山、南充、遂寧、資陽、自貢、昆明、云南、重慶B、寧波。2021課課內外比較文言文題庫67卷——比較點/亮點試題描述,情況總結:①異同的比較(內容/事件、觀點、情感、人物、手法、表達方式、語言等角度,方式有: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有同有異,各自不同);②聯系生活評價反思、開放性試題(二取一分析、三取一分析等);③課內課外互相解釋(課外釋課內、課內釋課外、論點-論據型等);④提供支架(知識的、思維的,如21寧波);⑤圖文結合(21昆明)⑥熱點引發(21蘇州、長沙);⑦多考點綜合考查(21張家界);⑧補出省略成分(21岳陽);⑨模仿考法(漢中模仿北京翻譯考法);問題①:設問LOW(如21齊齊哈爾16題第二問“舉例一個好官”);問題②:與學生認知想去較遠(如21自貢選《陳涉世家》)等。1(2021安徽)(16分)[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峰,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節選自酈道元《三峽》)[乙]二十六日,發大溪口,入瞿塘峽。兩壁對聳,上入霄漢,其平如削成。仰視天如匹練然。水已落,峽中平如油盎①。過圣姥泉,蓋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晚至瞿塘關,唐故夔州,與白帝城相連。關西門正對滟瀕堆③。堆,碎石積成,出水數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漲時,水又高于堆數十丈?!保ü澾x自陸游《人蜀記》)[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縫。③滟灝堆:在瞿塘峽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3.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沿潮阻絕
沿:順流而下
(2)不以疾也
疾:迅速,快(3)發大溪口
發:出發(4)仰視天如匹練然
如…然:好像…的樣子14.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答案】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陽;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人大呼于旁則泉出,屢呼則屢出?!敬鸢浮坑腥嗽谑ダ讶源舐暫敖?,就會有泉水流出,(人們)多次喊叫(泉水)就會多次流出。(每小題3分。意思對即可)15.[乙]文段寫出了江水相對于滟瀕堆在不同季節水位的高低變化:作者到瞿塘關時,江水低于滟滪堆(數十丈);等到夏秋水漲時,江水高于滟滪堆(數十丈)。(2分)16.[甲][乙]兩個文段都描寫了三峽的山,畫線句子分別突出了山怎樣的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答案】甲文畫線句子突出了山綿延的特點,從文中所描寫的兩岸群山連綿數百里、沒有缺口可以看出。乙文畫線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點,從文中所描寫的兩岸懸崖峭壁聳入云霄可以看出。(每點2分,特點、分析各1分。意思對即可)2(2021福建·外鏈內)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16分)王連,字文儀,南陽人也。劉璋時入蜀,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不強逼也。及成都既平,以連為什邡令,轉在廣都,所居有績。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于是簡取良才以為官屬,若呂乂、杜祺等,終皆至大官,自連所拔也。遷蜀郡太守、興業將軍,領①鹽府如故。時南方諸郡不賓②,諸葛亮將自征之,連諫以為“此不毛之地,疫癘之鄉,不宜以一國之望,冒險而行”。亮慮諸將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連言輒懇至,故停留者久之。會連卒。子山嗣,官至江陽太守。(節選自《三國志》)【注】①領:地位較高的官員兼理較低的職務。②賓:順服,歸順。5.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3分)(1)于是簡取良才以為官屬簡:選拔(2)不宜以一國之望宜:應當(3)會連卒會:適逢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B)A.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B.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C.先主起事/霞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D.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及成都既平,以連為什邡令。(3分)【答案】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認命王連做什邡縣令。(2)利入甚多,有裨國用。(3分)【答案】利稅收入很多,有助于彌補國家的財政需要。8.諸葛亮為什么要親自征討南方諸郡?之后,南征行動為什么“停留者久之”?請結合鏈接材料簡要分析。(4分)【鏈接材料】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出師表》)【答案】第一問:①南方諸侯不服。②認為其他將領的才能不如自己。③不辜負先帝托付。第二問:諸葛亮接受王連勸諫。3(2021甘肅省卷)閱讀下面文段,完成題目。(17分)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龍井①題名記秦觀元豐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②大師,以書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③,則曰:“以不時至,去矣。”是夕,天宇開霽④,林間月明,可數毫發。遂棄舟,從參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于龍井亭,酌泉據石而飲之。自普寧凡經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行二鼓,始至壽圣院,謁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還。(選自張岱《西湖夢尋》)【注釋】①龍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風篁嶺上,原指山泉。②辨才:法號元靜,和下文的參寥,也是蘇軾的朋友。③籃輿:竹轎。④霽:雨過天晴。16.解釋下列加點詞。(4分)(1)念無與為樂者考慮,想到(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是(3)比出郭等到(4)以不時至,去矣離開17.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B)A.念無與為樂者曩者霸上、棘門軍(《周亞夫軍細柳》)B.相與步于中庭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岳陽樓記》)C.以書邀余入山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D.從參寥策杖并湖而行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孟子?魚我所欲也》)1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敬鸢浮浚?)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的影子。(2)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毫發。【答案】(2)這天晚上,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樹林間月光很明亮,(甚至連)頭發都能數清。19.兩文都寫到了月夜美景,但要表達的情感不一致,請你簡要分析。【答案】19.《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文章表達蘇軾壯志難酬的苦悶,同時表現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龍井題名記》表達作者對此地美景的喜愛之情,抒寫內心的歡愉。4(2021蘭州卷A)閱讀【甲】【乙】兩段選文,完成7~10題。【甲】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乙】師川外甥奉議①:別來無一日不奉思。春風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棄人事,盡心于學。前承示諭:“自當用十年之功,養心探道?!泵吭亣@此語,誠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稳粚W有要道,讀書須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見古人用心處,如此則不虛用功;又欲進道,須謝去外慕,乃得全功。讀書先凈室焚香,令心意不馳走,則言下理會。少年志氣方強時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識穎悟,必能解此,故詳悉及之。(節選自黃庭堅《與徐甥師川書》)【注】①奉議:官名。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3分)(1)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遺:給予,贈送(2)非天質之卑
卑:低下(3)每詠嘆此語,誠能如是
誠:確實,的確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2分)A.少年志氣方強時/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B.少年志氣方強時/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C.少年志氣方強/時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D.少年志氣方強/時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1)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敬鸢浮坎槐叵裎夷菢佑H手抄寫,向別人借來才能看到。(2)讀書先凈室焚香,令心意不馳走?!敬鸢浮孔x書時先要將房間打掃干凈,點上香,使精神(注意力)不分散。10.【甲】【乙】兩段選文,兩位長輩就“怎樣才能學有所成”的問題,分別給出了建議。結合選文內容,將下面表格補充完整。(3分)選文關鍵信息學習建議前提條件【甲】業精德成①專心致志地學習熱衷于學習【乙】養心探道第一條建議:②要主動獨立思考,解決疑難問題第二條建議:③要排除外界的各種誘惑,靜心學習全身心投入學習5(2021深圳卷)閱讀下面選文,完成7~10題?!炯住砍?,權謂呂蒙日:“聊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節選自《漢書》)【乙】初,權謂蒙及蔣欽①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②??鬃友浴敖K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③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④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⑤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后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陳三策。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選自《三國志·吳書九周瑜魯肅呂蒙傳》【注釋】①蔣欽:東吳名將。②六韜、三史:“六韜”,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軍事著作,后泛指兵書、兵法,是反映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代表作?!叭贰保ǔV浮妒酚洝?、《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后漢書》出現后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③光武:指東漢光武帝劉秀。④孟德:曹操的字,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奠基人。⑤勉勖:努力、勉勵。7.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解釋相同的一項(D)A.蒙辭以軍中多務停數日,辭去B.見往事耳才美不外見C.省三史吾日三省吾身D.宜乎眾矣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8.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B)A.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昊下阿蒙。B.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C.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D.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9.請將下列句了翻譯成現代漢語。(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答案】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蒙始就學,篤志不倦?!敬鸢浮繀蚊捎谑蔷烷_始學習,堅定志向,不知疲倦。10.呂蒙為什么能為魯肅“陳三策”?請結合乙文回答。【答案】因為呂蒙通過學習,堅定志向,不知不倦,博覽群書。增長了見識和遠見,因此能“陳三策”。【參考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蔣欽說:“你倆現在一起做當涂的指揮官,應當多學習,對自己有好處?!眳蚊烧f:‘在軍中經??嘤谲妱辗泵Γ峙聸]有時間讀書?!睂O權說:“我又不是讓你做編纂文檔經典的博士,只是想讓你粗略地閱讀一些歷史典故,你說軍務繁忙,誰像我?我小時候讀《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只是不讀《易》。一直到統帥江東以后讀三史、各家的兵書,自己覺得大有益處。像你們兩人,天性聰明,學了肯定有用,為什么不去做呢?應該趕快把《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學習了。”呂蒙于是就開始學習,堅定志向,不知不倦,他所看的書,連老儒生都比不了。后來魯肅正式提升,代替周瑜。過來找呂蒙談話,(呂蒙)陳述多種策略。魯肅模著呂蒙的背說:“我以前說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現在,學識也如此淵博,已經不是以前吳的阿蒙啦?!?(2021廣西百色卷)閱讀下列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炯住繎c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乙】有自岳陽至者,以滕侯之書、洞庭之圖來告曰:“愿有所記?!庇璋l書按圖①,自岳陽門西距金雞之右,其外隱然隆高以長者,曰偃虹堤。問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為也?!薄w慮于民也深,則其謀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荊、潭、黔、蜀凡往來湖中無遠邇②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陽四會之沖,舟之來而止者,日凡有幾!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則滕侯之惠利③于人物,可以數計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壞。蓋作者④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繼者常至于殆廢。自古賢智之士,為其民捍患興利,其遺跡往往而在。使其繼者皆如始作之心,則民到于今受其賜,天下豈有遺利乎?(不在于新興,而在于維護以往成果)(節選自歐陽修《偃虹堤記》)【注釋】①按圖:按照地圖,文中指看著地圖。②遠邇:遠近。③惠利:指恩惠利益。④作者:建造者。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B)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B.是進亦憂,退亦憂我亦無他,惟手熟爾C.夫事不患于不成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D.可以數計哉技亦靈怪矣哉12.下列對選文相關知識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D)A.【甲】文選自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散文《岳陽樓記》。岳陽樓,湖南岳陽西門城樓,扼長江,臨洞庭。B.【乙】文畫波浪線文字的斷句劃分為“御天下至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荊、潭、黔、蜀/凡往來湖中/無遠邇之人皆蒙其利焉/”。C.【甲】文“騷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稱屈原或《楚辭》作者為“騷人”,后泛指文人;【乙】文“滕侯”,即岳州知州滕宗諒,字子京。D.【甲】文的“吾誰與歸”與【乙】文的“吾滕侯之所為也”均為倒裝句,即賓語前置。1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D)A.【甲】文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成語,如“政通人和”“氣象萬千”“心曠神怡”。B.【乙】文第二段圍繞“利”字,交代修偃虹堤的目的,高度評價滕侯修堤的功績。C.【甲】【乙】兩文為應邀之作,【甲】文側重抒發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情感,【乙】文側重表達滕侯以民為本的情懷。D.【甲】【乙】兩文末段都運用記敘、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點明文章主旨,流露作者思想感情。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3分)【答案】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2)則民到于今受其賜,天下豈有遺利乎?(3分)【答案】那么百姓到現在仍然受惠,天下還會有把有利的事物丟掉的嗎?參考譯文:有一個從岳陽來的客人,拿著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圖來告訴我說:“希望您寫篇記述的文字?!蔽掖蜷_信查看地圖,(看到)從岳陽門往西到金雞的右邊,其外面有一個又高又長的建筑,叫做偃虹堤。問建造此堤和為此堤命名的人,客人說:“這都是我們滕太守做的?!?/p>
大概為百姓考慮得深遠的人,在開始謀劃一些事情時就是精到的,所以能夠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憑借百步遠的湖堤,抵擋天下最兇險和最不可預測的擔心,使當地百姓得到好處并且遍及荊州、潭州、貴州、蜀州,凡是往來于洞庭湖的人,不論是遠是近都得到這個堤的好處。而且岳陽又是四個地方的要沖,往來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壞。建造人開始并非不想讓它長久完好,可是繼承者倒常常把它廢棄。自古以來有才德的人,為了百姓興利除弊,它們的遺跡到處都有。假使其繼承者都像剛開始建造的人那樣用心,那么百姓到現在仍然受惠,天下還會有把有利的事物丟掉的嗎?7(2021廣西河池)文言文閱讀【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韓愈《馬說》)【乙】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請求之?!本仓?。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呼?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庇谑遣荒芷谀辎冢Ю镏R至者三。(《戰國策·千金求馬》)【注】①涓人:國君身邊的侍從。②期年:滿一年。1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B.食之不能盡其材千里之馬至者三C.其真無馬邪買其首五百金D.駢死于槽櫪之間涓人言于君曰1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執策而臨之(面對)B.策之不以其道(馬鞭)C.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同“返”,返回)D.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買)13.下列對【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朗讀節奏為: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B.【甲】文托物寓意,把知人善任的賢君比作伯樂,把未被發現的人才比作千里馬,將愚妄淺薄的統治者比作食馬者,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C.與【甲】文的以議論為主不同,【乙】文以記敘為主,敘述“涓人”用重金購買死馬的頭,刺激各地獻來寶馬,不滿一年即成功收獲好幾匹千里馬的故事。D.【甲】【乙】兩文都涉及“千里馬”,然而千里馬的境遇卻迥乎不同。【甲】文中的千里馬被埋沒,【乙】文中的千里馬受到重視。14.把【甲】【乙】兩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2)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15.有人認為【甲】文中“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觀點有其時代的局限性,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闡述。(2分)8(2021廣西賀州)文言文閱讀(13分,10~12小題,每小題2分,共6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節選自《出師表》)【乙】況守①時,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燼。遺火③者,一吏也?;鹣?,況守出坐礫④場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歸舍。亟⑤自草奏,一力歸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當死,況守嘆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當哉!”奏上,罪止罰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無怨。使以今人處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況肯代人受過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選自《智囊》,有刪改)【注釋】①況守:況,況鐘,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守,做太守。況鐘時任蘇州太守。②府治:府衙。③遺火:因失職造成火災。④礫:小石,碎石。⑤:急速,趕快。⑥周旋:這里是對待的意思。10.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言行惡劣;不道德B.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效:功效C.文卷悉燼
悉:全,都D.喝使歸舍
舍:房舍,住宅11.下列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C
)A.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記》)B.以傷先帝之明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C.所以威行而無怨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D.于是不可及矣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12.下列對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B
)A.【甲】文由敘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義,表明自己“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決心,表達“報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摯情感。B.【乙】文況守“威行而無怨”的原因就是他代替小吏承擔火災罪責。C.【甲】文諸葛亮追敘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跟先帝的患難與共的歷程,是想讓劉禪知道創業的艱難,激勵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D.【甲】【乙】兩文都運用了記敘和議論的表達方式,【甲】文在人物塑造和情節描述上相比于【乙】文更加具體生動。13.請把第I卷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1)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2分)【答案】我因此感奮激發,于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力。(“感激”“許”“驅馳”各0.5分,句意0.5分)(2)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當哉?。?分)【答案】這本來就是太守該負的責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夠承擔呢!(“固”“何足”“當”各0.5分,句意0.5分)14.【甲】【乙】兩文都體現了責任擔當意識,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怎樣才能擔負起自己肩上的重任?請談談你的看法。(3分)【答案】責任擔當,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作為中學生應盡心盡責,積極作為,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負責,這樣才能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9(2021廣西梧州)(12分)【甲】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章武三春,先主于永安病篤①。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医吖呻泞壑?,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苯ㄅd元年,封亮武鄉候,開府治事。傾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南中諸郡,并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上疏《出師表》。(節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注釋】①病篤:病重。②嗣子:此指劉禪。嗣:繼承。③股肱:比喻輔佐之臣。10.下列對乙文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A.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B.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C.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D.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11.下列對句于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A.庶竭駑鈍庶:表示期望。B.以彰其咎彰:表彰。C.屬以后事屬:通“囑”,囑托。D.效忠貞之節效:貢獻,獻出。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報先帝而忠陛下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B.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殘年余力C.召亮于成都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D.繼之以死公將鼔之13.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A.甲文說明出師北伐勢在必行,交代出師后朝政事宜,叮嚀后主牢記“先帝遺詔”。B.乙文以時間為線,主要敘寫劉備托孤,諸葛亮盡心輔佐后主、以圖大志等事宜。C.在寫法上,甲文以敘事為主,輔以描寫;乙文則以議論為主,融以敘事和抒情。D.甲乙兩文,一“表”一“傳”,體裁各異,但都表現了諸葛亮忠于蜀漢之情。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1)臨表涕零,不知所言。(2分)(2)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2分)10(2021貴州畢節)閱讀古文,完成20~23題?!炯住可讲辉诟撸邢蓜t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俊疽摇繐P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學,博覽無所不見。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靜亡為,少耆①欲,家產不過十金,乏無儋石②之儲,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咀⑨尅竣訇龋和笆取?,嗜好。②儋石:兩石與一石,指數量少。20.解釋加點詞的意思(1)有仙則名()(2)談笑有鴻儒()(3)清靜亡為()(4)雖富貴不事也()21.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2)雄少而好學,博覽無所不見。22.【甲】文末連舉三位古人的例子是為了證明什么?試結合【乙】文分析其所舉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是否恰當?23.將“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人際交往之道用于當今的現實生活,你是否認同?請簡述看法。11(2021貴州黔東南-類懷化)閱讀下面甲、乙兩則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完成8~11題。(17分)【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逾恭禮逾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①②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③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④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⑤眾人矣。”(選自王安石《傷仲永》)【注釋】①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關系。②文理:文采和道理。③稍稍:漸漸。④環謁:四處拜訪。⑤泯然:消失的樣子。8.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不正確的一組是(3分)(A)A.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介詞,因為)B.嘗趨百里外(動詞,快步走)C.未嘗識書具(副詞,曾經)D.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動詞,同“攀”,牽)9.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C)A.B.C.D.10.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及運用有誤的一項是(3分)(D)A.【甲】文“余幼時即嗜學”一句中的“嗜”指特別的愛好,暗含著學習成癖、欲罷不能之意。B.【甲】文中的“我”是一個勤奮、好學、恭敬虔誠的人;【乙】文中的方仲永是一個少時天資過人,才華橫溢,長大后平庸無奇的人。C.對聯“五歲作詩弱冠漸平庸,誰之過?天資為賜后天須勤奮,學為先”體現了【乙】文的主旨。D.你要寫一篇談學習的演講稿,【甲】【乙】兩文的事例均可作為支撐“學習促進我成才”這一觀點的正面材料。11.將【甲】【乙】兩個文段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4分)【答案】(我)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捧著經書向同鄉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嘗”“先達”“叩問”各1分,通順1分;嘗:曾經;先達: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叩問:請教)(2)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4分)【答案】從此,(大家)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自是”“立”“文理”各1分,通順1分;自是:從此;立:立刻;文理:文采和道理。符合大意即可酌情給分)12(2021河南·內鏈外)閱讀《出師表》(節選),完成13~16題。(共10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巳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神、允之任也。13.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C)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日侍坐備顧問奮不顧身B.遂許先帝以驅馳潭中魚可百許頭以身許國C.庶竭駑鈍再而衰,三而竭竭盡全力D.至于斟酌損益香遠益清精益求精14.把選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敬鸢浮靠峙峦懈督o我的大任不能完成,從而損害先帝的英明。(意思對即可。2分)15.選文第一段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來的經歷有什么用意?請簡要概括兩點。(2分)【答案】①抒發對先帝的感激之情。②表明自己對蜀漢的忠心,希望后主信任自己。③寫出先帝的任人唯賢,為后主樹立榜樣。④說明創業艱難,激勵后主努力進取。(答出任意兩點,意思對即可。一點1分,共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6.諸葛亮作為蜀漢丞相可謂盡職盡責,下面鏈接材料中的蘇軾作為杭州知州,是否做到了盡職盡責?請結合他的所作所為簡要分析。(4分)【鏈接材料】(蘇軾)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①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②,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③粥藥劑,遣使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節選自《宋史·蘇軾傳》)【注釋】①路:行政區劃名。②度僧牒:批準出家為僧的文書。③饘(zhān):稠粥?!敬鸢浮渴纠唬禾K軾做到了。面對饑疫他一方面請求減輕百姓負擔,想方設法救濟饑民;另一方面熬制藥劑,派醫生救治病人。示例二:蘇軾做到了。作為杭州知州,他在杭州遭遇饑荒和瘟疫時,想方設法救助饑民、救治病人,救活了很多人。(針對救饑民、治病人具體分析,一個方面2分,共4分。若針對上述兩方面綜合分析,能說明“盡職盡責”亦可)13(2021黑龍江龍東五市聯考)【古文閱讀】【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誡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要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保ㄟx自《孟子·滕文公下》)【乙】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①袂②輯屨③,貿貿然④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睆亩x焉。終不食而死?!咀⑨尅竣倜桑貉诒?。②袂(mèi):衣袖,袖子。③輯屨(jíjù):趿(tā)拉著鞋。④貿貿然:眼睛昏花的樣子。(選自《禮記·檀公》)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1)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真正,確實(2)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持,拿1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1)行天下之大道?!敬鸢浮孔咧煜伦钫_的道路——義。(2)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敬鸢浮课揖褪且虿怀浴班祦碇场?,才到這個地步的。評分標準:(4分)每小題
2分。13.【乙】文中的事例能否作為【甲】文“貧賤不能移”的事實論據?請結合選文內容說明理由。(2分)【答案】能。因為乙文中黔敖侮辱性的施舍傷害了饑餓者的自尊,他沒有因饑餓而屈從。而甲文中“貧賤不能移”體現的正是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的道理。兩者十分契合,所以可以作為事實論據。
評分標準:(2分)僅答“能”不給分,理由解釋符合題意即可。
14(2021黑龍江齊齊哈爾)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題。(共10分)【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節選自《醉翁亭記》)【乙】修始在滁洲,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①,見義勇為。雖機阱②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復觀之,見其枉直乖錯③不可勝數,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弊誀栍鍪虏桓液鲆?。學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歷數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⑤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⑥之,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保ü澾x自《宋史·歐陽修傳》,有刪改)【注】①天資剛勁:生性剛直。
②機阱:陷阱。
③枉直乖錯:冤假錯案
④潤身:修身養性。
⑤寬簡:寬松簡易。
⑥便:安逸,安適。12.請用“/”為【乙】文劃線處斷句。(只劃一處)(1分)【答案】自爾/遇事不敢忽也評分說明:(1分)只劃一處,多劃不給分。13.解釋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分)(1)泉香而酒冽冽(清)(2)樹林陰翳翳(遮蓋)(3)而民受其弊弊(害處(弊?。?)未嘗及文章嘗(曾經)評分說明:(2分)每空0.5分。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1)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答案】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2)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答案】(歐陽修)多次被貶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評分說明:(2分)每句1分。重點詞“傴僂提攜”“再三”“自若”漏譯或錯譯扣0.5分。15.下列對兩個選段內容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2分)A.甲文文質兼美,多用駢偶句,語言簡潔流暢,富有音韻之美。B.甲文以“樂”字貫穿全文,樂中帶憂,流露出作者被貶此地愁苦悲涼的心境。C.乙文歐陽修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處政績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愛。D.乙文歐陽修被貶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瀆職所致錯案,決心更加謹慎辦案。16.歐陽修勤政愛民,甲乙兩文中他為官理念的不同點是什么?請你寫出一位當代和歐陽修一樣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官的名字(出成這樣,也是無語了)。(3分)【答案】不同點:①甲文側重與民同樂的為官理念,②乙文側重為政寬簡的為官理念。示例:任長霞、焦裕祿、孔繁森……評分說明:(3分)不同點各1分,好官名字1分。15(2021黑龍江綏化)閱讀《出師表》和《泰山行宮記》,回答24-27題。(10分)(甲)諸葛亮《出師表》節選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倚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乙)趙國壁《泰山行宮記》節選余常年求學于外,鮮有歸家,今幸歸之,族中叔伯及村諸賢達之士聞余登進士,甚欣,家尊甚慰,曰:吾兒寬厚孝善,且胸懷凌云,則必有宏圖。余幼學時,家尊教余之兄弟甚嚴,常曰:父母同負育人之責。一日,尊因商旅大名府,遂書信遣人送至家中。余慈見信曰:子完①之教,責在爾躬。而汝切記,偏愛者多,殊不知愛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維何②,約言之有四戒四宜。四戒:一戒宴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既守四戒,又須規發四宜: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以上八則,為教吾子子完之金科玉律,爾宜銘于心間。后余之登士,雖身用心專,皆歸于余尊之嚴教也。[注釋]①子完:本文作者趙國壁,字子完。②維何:是什么。2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①恢弘志士之氣(發揚,擴展)
②殊不知愛之不以其道(正確方法)25.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①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敬鸢浮俊斑@(些)都是忠正賢明,能為保全節操而死的人?!被蛘摺斑@(些)都是忠貞、坦直,能以死報國的節義臣子。”②后余之登士,雖身用心專,皆歸于余尊之嚴教也?!敬鸢浮亢髞砦铱贾羞M士,雖然有用心專一的緣故,但都歸功于我父親的嚴格管教。2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C)(2分)A.則漢室之隆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B.面山而居
人不知而不慍C.出入之迂也
無案牘之勞形D.爾宜銘于心間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27.甲文畫線句與乙文分別從哪方面進行勸誡和教導的?(2分)【答案】《出師表》中諸葛亮勸誡后主劉禪,要繼承“先帝遺德”廣開言路(不應該“妄自菲薄”堵塞忠諫之路)。《泰山行宮記》中作者的父親培養兒子成才,以“四戒四宜”之法嚴格教育兒子。16(2021湖北鄂州)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炯住克蜄|陽馬生序(節選)宋濂①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②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乙】王冕僧寺夜讀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①田者。父怒,撻②之,已而復如初。(聽書忘牛)母曰:“兒癡如此,曷③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④若不見。(僧寺夜讀)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注:①蹊xī:踩踏、踐踏。②撻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為什么。④恬:安靜、平靜。8.下面對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A.錄畢,走送之(行走)B.同舍生皆被綺繡(同“披”,穿)C.執策映長明燈讀之(持,拿著)D.安陽韓性聞而異之(詫異,對……感到驚訝)9.下面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B)A.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冕因去,依僧寺以居B.門人弟子填其室暮歸,忘其牛C.足膚皸裂而不知安陽韓性聞而異之D.況才之過于余者乎父怒,撻之10.下面對以上文段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C)A.甲文第①段中,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了為學之難。B.甲文第②段中,“同舍生”的豪華裝束與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對比,突出了作者內心的充實與強大。C.乙文中,王冕因為“聽書忘?!痹獾搅怂赣H的鞭打,后來變得有些癡呆。D.乙文中,王冕“僧寺夜讀”,表現了他專心致志、好學不倦的可貴品質。11.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上面甲文中劃橫線的句子。(3分)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敬鸢浮浚ㄎ遥┙洺O蛴袝娜思胰ソ瑁H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17(2021湖北恩施州)比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5題。(10分,每小題2分)【甲】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節選自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乙】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節選自蘇軾《石鐘山記》)2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1)轉轉不已
已:停止
(2)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逆流而上(3)而言之不詳
詳:詳細(4)夜泊絕壁之下
泊:停泊22.給【乙】文中的句子斷句,用“/”在句中標出。(限劃2處,2分)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2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1)求之下流,固顛?!敬鸢浮康胶拥南掠螌ふ沂F,本來就顯得很荒唐。(2)自以為得其實?!敬鸢浮孔砸詾榈玫搅耸娚矫恼嫦唷?4.【甲】【乙】兩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都使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答案】對比25.【甲】【乙】兩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表達的相同觀點是什么?(2分)【答案】事情沒有親眼所見親耳,就主觀臆斷,這怎么可以呢?18(2021湖北黃岡)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20~24題。(14分)【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節選自《孟子譯注》)【乙】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备咦嬖唬骸肮湟?,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②,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節選自《史記·高祖本紀》)【注】①子房:即張良,表字子房。②饋餉:糧餉。20.解釋下列加點字。(4分)①委而去之離開
②親戚畔之同“叛”,背叛③鎮國家鎮守
④連百萬之軍統率21.下列各項中加點的“之”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B
)(2分)A.三里之城
B.夫環而攻之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連百萬之軍22.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答案】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2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①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答案】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②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敬鸢浮吭谛⌒〉能妿ぶ畠茸鞒稣_的部署,決定了千里之外戰場上的勝利。24.仔細閱讀【甲】【乙】兩文段完成下面填空。(2分)根據【乙】文我們可以概括出劉邦戰勝項羽原因是能同部屬分享利益和①心胸寬廣、善于用人之長;我們也可以用【甲】文原句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一重要論斷揭示劉邦得天下和項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19(2021湖北咸寧)文言文閱讀(14分)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15-19題?!炯住刻鞎r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節選自《孟子譯注》)【乙】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②,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節選自《史記·高祖本紀》注釋:①子房:即張良,表字子房。②饋餉:糧餉。15.選出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2分)()A.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B.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C.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D.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16.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A.委而去之委:放棄。B.親戚畔之畔:同“叛”,背叛。C.鎮國家鎮:震懾、鎮服。D.連百萬之軍連:聯合或統率。17.下列各項中,加點的“之”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2分)()A.三里之城B.夫環而攻之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連百萬之軍18.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3分)()A.【甲】文強調“人和”的重要性,認為戰爭成敗主要決定于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取決于統治者是否“得道”。B.【甲】文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道出城池之大;“環而攻之”道出攻城者攻勢極猛,占有戰斗的主動權。C.【乙】文中,高起、王陵認為劉邦能夠戰勝項羽的原因是他能同部屬分享利益,而項羽卻妒賢嫉能,不能論功行賞,給人利益。D.劉邦將自己與項羽相比,指出善于任用張良、韓信、蕭何等人杰是自己得天下的重要原因。19.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①多助之至,天下順之。②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20(2021湖北孝感)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16-20題。(14分)[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兩攻之,必有得天時者夾,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離也,池非不深也,其革非不堅利也,米栗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國國不以山溪之險,成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1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節選自《孟子評注》)[乙]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核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备咦嬖?“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①;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②,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善不為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保ü澾x自《史記·高祖本紀》)注釋:①子房:即張良,表字子房。②饋餉:糧餉。16.解釋下列加點字。(4分)①委而去之(放棄)②親戚畔之(同“叛”,背叛)③鎮國家安定(使……安定)④連百萬之軍(聯合或統率)17.下列各項中,加點的“之”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B)(2分)A.三里之城B夫環面攻之C.城民不以封疆之界D.連百萬之軍18.用“/”給文中劃波浪線句子斷句,斷兩處?!敬鸢浮苛泻蛑T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19.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①多助之至,天下順之。②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答案】①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②在營帳中出謀劃策,在千里之外決定最后的勝負。20.仔細閱讀[甲系[乙]兩文段,完成下面填空。(2分)根據[乙]文,我們可以概括出劉邦戰勝項羽的原因是能同部屬分享利益和①;我們也可以用甲文原句“②”這一重要論斷揭示劉邦得天下和項羽失天下的根本原因。【答案】①善于用人之長(善于用人);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乙文參考譯文】高祖說:“列侯和各位將領,你們不能瞞我,都要說真心話。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為什么呢?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別人;項羽仁厚而且愛護別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人們,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項羽卻妒賢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懷疑人家,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备咦嬲f:“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子房;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項羽雖然有一位范增卻不信用,這就是他被我擒獲的原因?!?1(2021湖北荊門)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9~12小題。【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節選自《出師表》)【乙】亮屯于陽平,遣魏延諸軍并兵東下,令唯留萬人守城。晉宣帝①率二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②至,已與相逼,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③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門,掃地欲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④見勢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軍北趣⑤山。(節選自《三國志》)【注釋】①晉宣帝:指司馬懿。②垂:將。③敕:下令。④猥:突然⑤趣:急走。10.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B)A.遂許先帝以驅馳(奔走效勞) B.由是感激(感謝)C.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距離) D.回跡反追,勢不相及(趕得上)11.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C)例句:亮屯于陽平A.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B.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C.嘗射于家圃(《賣油翁》) D.休?降于天(《唐睢不辱使命》)12.下列關于甲乙兩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A.甲文以先帝嘆息痛恨框、靈二帝昏庸誤國為告誡,意在促使后主親賢遠妥。B.乙文寫“將士失色,莫知其計”,反襯了諸葛亮的鎮定自若。C.乙文諸葛亮能“意氣自若”,是因為他認為可以和巍延前后夾擊司馬懿。D.甲文在議論、記敘中融入抒情,表現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乙文以記敘為主,表現了諸葛亮的大智大勇。13.翻譯下列句子。(4分)(1)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答案】親近小人,遠避賢臣,這是漢朝后期衰敗的原因。(2)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軍北趣山?!敬鸢浮啃劢洺Uf諸葛亮老持穩重,突然顯出弱勢,懷疑他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帶領士兵向北急走上山。參考譯文:【乙】諸葛亮駐扎在陽平,派魏延各軍聯合向東進軍,諸葛亮唯獨留了一萬人守城。晉宣帝率領二十萬人抵抗諸葛亮,而跟魏延的軍隊剛巧錯道前進,直接到了眼前,在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抵擋,偵察人員對宣帝說諸葛亮城中兵少力弱。諸葛亮也了解宣帝將到,已經跟他迫近,想要前往到延軍,相隔太遠,如果讓魏延反過頭來追擊司馬懿軍隊,勢必趕不上。將士們都失了神色,不知道有什么計謀,諸葛亮則神態自若,下令軍中放倒旗幟,停止鼓聲,不得隨意離開營帳,又命令打開四面城門,掃地灑水。宣帝經常說諸葛亮老持穩重,突然顯出弱勢,懷疑他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帶領士兵向北急走上山。22(2021湖北襄陽·外鏈內)文言文閱讀(10分)諫院①題名②記司馬光①古者諫無官③,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④,無不得諫者。漢興盛以來,始置官。②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眾,得失利病⑤,萃⑥於一官使言之,其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后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⑦,彼此汲汲⑧於名者,猶汲汲於利也,其間相去何遠哉?、厶祆岢跽孀谠t置諫官六員貴其職事,慶歷中,錢君始書其名於版,吾恐久而漫滅⑩。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將歷指其名而議之曰:“某也忠,某也詐,某也直,某也曲。”鳴呼!可不懼哉!——選自《古文觀止·卷九·唐宋文》【注釋】①諫院:掌管向皇帝進諫的機構。②題名:諫官把自己的名字題寫在本版上,立于諫院中,以警戒后人。③諫無官:沒有專門來規勸君王的官職。④工商:從事于工業和從商的人,代指市井百姓,⑤利?。簝瀯莺捅撞?。⑥萃:聚集。⑦謀:圖謀,謀求。⑧汲汲;形容心情急切。⑨天禧:宋真宗趙恒的年號。嘉祐:宋仁宗趙禎的最后一個年號。⑩漫滅:污漫消除。1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1)錢君始書其名於版
書:書寫(2)四海之眾之:(結構助詞)的12.下列對文中劃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2分)A.天禧初/真宗詔置諫官六員/貴其職事B.天禧初/真宗詔置/諫官六員貴其職事C.天禧初真宗詔/置諫官六員/貴其職事D.天禧初真宗/詔置諫官/六員貴其職事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漢興盛以來,始置官?!敬鸢浮繚h朝興盛以來,才(開始)設置了諫官(的職位)。(關鍵詞語“始”“置”“官”要譯出,句意要譯出,錯譯、漏譯一字扣0.5分,共2分)14.細讀選文第③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將諫官的名字刻在石頭上。(2分)【答案】①擔心時間長了刻在木版上的諫官的名字會磨滅掉。②認為諫官責任重大,為官必須忠于職守,名字刻在石頭上便于后人監督。(答出其中一點即可,2分)15.“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第二年范仲淹應約寫下《岳陽樓記》,直接抒發了自己的政治情懷:慶歷年間,司馬光為警示諫官而寫下此文,間接表達了自己與范仲淹相同的政治情懷。請說說這種情懷是什么。(2分)【答案】不論是被貶謫還是在位,二人都憂國憂民(心憂百姓),以治國安邦為己任;他們不為名利,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專利國家”,而不在意個人榮辱得失。(答出其中一個要點即可,2分)23(2021湖南郴州)文言文比較閱讀(12分)【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逐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某①啟:仆②居東坡③,作陂④種稻。有田五十畝,身耕妻蠶,聊以卒歲。昨日一牛病幾死,牛醫不識其狀,而老妻識之,曰:“此牛發豆斑瘡⑤也法當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謂仆謫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猶解接黑牡丹⑥也。言此發公千里一笑?!K軾《與章子厚》【注釋】①某:指章子厚,蘇軾友人,北宋大臣,博學善文,當時在京謀官。②仆:對自己的謙稱。③東坡:位于湖北黃岡赤壁之西。④陂(bēi):梯田。⑤豆斑瘡:形如豆斑的癤。⑥黑牡丹:牛的戲稱。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1)庭下如積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或“澄澈”)
)
(2)勿謂仆謫居之后(貶謫,流放)11.文中劃線處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B)A.此牛發豆斑瘡/也法當以青蒿粥啖之B.此牛發豆斑瘡也/法當以青蒿粥啖之C.此牛發豆斑瘡也法/當以青蒿粥啖之D.此牛發/豆斑瘡也法當以青蒿粥啖之12.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4分)(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敬鸢浮繌垜衙褚矝]有睡覺,(兩人)一起在院子里散步。(2)有田五十畝,身耕妻蠶,聊以卒歲?!敬鸢浮浚ㄎ遥┯形迨€田,自己耕田妻子養蠶,姑且以此來生活。13.讀完【甲】【乙】兩文,你認為蘇軾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兩文內容具體分析。(4分)【答案】蘇軾是一個能在逆境中保持對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與堅守以及曠達樂觀的人。同是在貶官境遇中,甲文中蘇軾能與同是貶官的張懷民悠閑漫步,沉醉于美景之中:乙文中蘇軾以過著男耕女織的村居生活為樂,甚至把病牛戲稱為“黑牡丹”。24(2021湖南衡陽)文言文閱讀(10分)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題。【甲】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節選自《孟子》)【乙】齊大饑①,黔敖②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③,貿貿然④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⑤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與,可去;其謝也,可食。”(節選自《禮記·檀弓》)【注】①饑:饑荒。②黔敖:齊國富商。③蒙袂(mèi)輯屨(jù):用袖子遮著臉,趿拉著鞋。④貿貿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樣子。⑤從:跟著,追著。1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意項是(C)(2分)A.必敬必戒(戒:謹慎) B.威武不能屈(屈:屈服。這里是使動用法)C.以待餓者而食之(食:食物) D.黔敖左奉食(奉:同“捧”,端著)12.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D)(2分)①以順為正者②以至于斯也③往之女家④曾子聞之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13.請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每句2分)(1)得志,與民由之?!敬鸢浮磕軐崿F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2)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答案】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終于餓死了。14.下列對選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2分)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駁了景春的觀點,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體標準。B.甲文中孟子的觀點為人們廣泛認同,后代無數仁人志士,都可視為這一觀點的踐行者。C.乙文中曾子認為,一個人如果到了快要餓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來之食。D.乙文中不食“嗟來之食”的故事,可以證明甲文中“貧賤不能移”的觀點?!疽?參考譯文】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饑餓的人來吃。有個饑餓的人用袖子蒙著臉,無力地拖著腳步,莽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著吃食,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吧!”那個饑民揚眉抬眼看著他,說:“我就是不接受那種帶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地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終于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后說:“恐怕不該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后,則可以去吃?!?5(2021湖南懷化)文言文閱讀(16分)【甲文】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版供用電合同樣本
- 初中語文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教案
- 維吾爾族舞蹈文化特征
- 幼兒音樂游戲《火車開了》
- 第9課 遼、西夏與北宋并立-2024-2025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互動課堂教學設計寶典(統編版2024)
- 2025年水電站尾水渠項目工程進度、質量、費用控制及合同管理措施與制度
- 農業戰略合作合同
- 2025模板工程包工包料承包合同
- 2025設備租賃合同精簡版范本
- 《精通課件制作:帶你玩轉網站設計》教程
- OSCE模式下護理技能競賽考核試題與答案
- 第十四屆全國海洋知識競賽活動參考題庫(含答案)
-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應用題專項練習【含答案】
- 物品接收單模板(接受聯、存根聯)
- 抗滑樁施工危險源辨識與評價及應對措施
- 語文園地五(識字加油站、我的發現)
- 建設單位業主方工程項目管理流程圖
- 發展心理學第四節-智力發展
- 壓力管道檢驗計算案例
- 碎石擠密樁復合地基施工工法解讀
- 初中花城版八年級下冊音樂4.狂歡之歌(15張)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