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業發展和古代經濟政策_第1頁
古代商業發展和古代經濟政策_第2頁
古代商業發展和古代經濟政策_第3頁
古代商業發展和古代經濟政策_第4頁
古代商業發展和古代經濟政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商業發展和古代經濟政策第16講古代商業的發展和古代的經濟政策

命題視角·預測探究提升演練·知能闖關考點串講·分層突破第16講考點串講·分層突破清單一古代商業的發展1.重農抑商下的古代商業(1)商朝:商朝人善于經商,后世將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稱為“_________”。(2)春秋戰國:商業繁榮,_______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會地位提高。(3)秦漢:統治者推行___________政策,一直至隋唐,商人經商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商人官府重農抑商(4)隋唐:除都市商業外,農村集市貿易也發展起來,為商業服務的柜坊和________相繼問世。(5)宋元:兩宋時期,商品種類迅速增加,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______”,商稅收入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元朝時,_______成為國際性的商業大都會。飛錢交子大都(6)明清:城鎮商業繁榮,棉花、茶葉、甘蔗、染料等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成為商品。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出現地域性商人群體——“商幫”。實力最強的是_________和晉商。徽商2.市的變遷和城市的發展(1)宋朝以前:縣治以上城市在特定位置設市,用于商業活動。官府設市令或市長,對市場交易進行嚴格的管理,按時開市、閉市。(2)宋朝: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鄉村“_________”更加普遍。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是四大商業名鎮。經營時間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動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草市(3)城市發展①長安、洛陽、開封、臨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時期的政治中心、軍事重鎮,也是著名的商業中心。②隨著南方經濟的發展,_______、成都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大都會,出現“揚一益二”之說。3.官府控制下的對外貿易揚州(1)西漢:開通陸地和海上兩條____________,中外貿易逐漸發展起來。(2)唐朝:廣州成為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___________,專管對外貿易。(3)兩宋:中國同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以至_________進行貿易,海外貿易稅收甚至成為南宋國庫重要財源。(4)元朝:_______成為重要外貿港口,被譽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絲綢之路市舶使非洲泉州(5)明清:統治者實行______和“____________”政策,對外貿易漸趨萎縮,只開廣州一處對外通商,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海禁閉關鎖國1.原始社會土地屬于氏族公社所有。2.夏、商、西周時期實行土地國有的“井田制”。(1)通過分封諸侯世代享用,不得轉讓與買賣,同時要向國王交納貢賦。(2)由庶民和奴隸勞作,遭受剝削和奴役。清單二土地制度的演變3.春秋時期私田大量開墾,土地轉讓關系進一步發展,井田制受到破壞;公元前594年,魯國和其他諸侯相繼進行稅制改革,實際上承認了____________的合法性。4.戰國時期商鞅變法廢除井田制,以________形式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自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土地私有法律1.“重農抑商”(1)商周時期:國家曾支持商業的發展。后來,出現日益嚴重的商業與農業爭奪___________、影響農業生產甚至危及政權統治等問題。(2)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變法首倡“___________”。此后的封建統治者大多繼承這一政策,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以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征收,鞏固封建統治。清單三“重農抑商”、“海禁”與“閉關鎖國”勞動力重農抑商(3)西漢初年:為了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漢武帝推行一系列經濟政策,包括:貨幣官鑄、鹽鐵酒專賣、官營販運、物價管理,以及向工商業者加重征稅等。(4)明清時期:固守重農抑商政策,繼續實行_________制度,壟斷鹽、茶等重要商品的經營,對民營商業不斷加征商稅。專賣2.“海禁”與“閉關鎖國”(1)表現①明初,東南沿海________猖獗,為防止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明太祖實行“海禁”。②清初,為對付東南沿海的________斗爭,政府厲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將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人民片板下海,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倭患抗清③明清統治者雖曾開放海禁,但基本上實行閉關政策。(2)影響:不僅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_____________,阻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滋長,而且使中國與世界隔絕,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原始積累資本主義萌芽【分析比較】市、草市、夜市、曉市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貿易的地點或場所,有時間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時受到官吏的直接監管,這種情況到宋朝時發生改變。“草市”主要是指農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間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夜市”沖破了政府對“市”的時間限制。“曉市”即早市,也沖破了政府對“市”的時間限制。【歸納整合】古代中國城市的發展表現原因城市功能變化(1)西周至唐: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商業貿易和市場規模較小(2)唐代后,城市經濟職能逐漸增強(3)明清,江南興起以經濟功能為主的中小工商業市鎮社會經濟特別是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城市布局變化(1)西周至唐:城市布局整齊劃一,市坊分隔(2)自宋朝起,市坊界限不復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而設,形成街市;同時市的啟閉也不再由官府統一規定時間,出現了夜市、曉市等(3)南方城市數量不斷增多(1)商品經濟的發展(2)大運河的開通,經濟重心逐步南移對點訓練1“夜市喧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天街買賣,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曉不絕”,“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物、圖畫、花環、領襪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材料中描繪的這種經濟現象最早出現在(

)A.西漢B.隋唐C.北宋D.元朝解析:選C。“夜市”最早出現于唐朝中后期,但只出現在少數商業繁華區,而且僅是供達官豪吏縱情聲色的場所。材料中的“夜市”屬于市民自己的夜市,最早出現在北宋。【思維拓展】“重農抑商”政策(1)重農抑商又稱固本抑末,是歷代中國封建王朝推行的一種重視農業、以農為本,限制、打擊工商業,保護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的政策和指導思想。(2)推行目的①經濟的目的: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小農經濟;②政治目的:保障國家安全(保證兵源),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維護政治穩定,保證政府財政收入——鞏固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地位。【知識圖示】(1)重農抑商政策,對于保護小農經濟、鞏固封建制度、維護國家統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業的發展。(2)明清時期影響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因素主要有“重農抑商”“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名師點撥】“重農抑商”、“海禁”、“閉關鎖國”政策的相互關系對點訓練2“夷貨非衣食所需,可謂中國不缺耶。絕之則內外隔而構之釁無由生矣,夷雖欲窺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這則史料反映出當時統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A.重文輕武B.重本輕末C.“閉關鎖國”政策D.避戰自保解析:選C。本題考查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和閱讀分析的能力。注意材料出處《海防纂要·卷七》,再結合材料中的“夷”等信息,可以看出當時統治者對“外夷”持防范的態度,采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故答案為C。對點訓練3

(2011年聊城模擬)《明清商人小說》中指出“三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關商賈的小說作品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說就更多,文言小說里有很多以商人為主體的篇目,白話小說更是比比皆是,就連《紅樓夢》里,“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也是“世代皇商”出身。這反映了(

)①中國“重農抑商”思潮到“工商皆本”主流思想的巨變②明清商品經濟空前繁榮,商業活動活躍的社會現象③明清商人社會地位空前提高,人們不再以商賈活動為恥④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水平提高,人們的商業意識覺醒A.①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解析:選B。本題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從材料中“《明清商人小說》”、“有關商賈的小說作品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說就更多”等信息可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商業活動活躍,人們的商業意識覺醒,②④正確。①③與史實不符,排除,故選B項。考點整合考點整合一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變化及其特點1.發展變化(1)商業活動場所的變化:先在城市,后向農村集市發展;先固定時間、地點,后打破界限。(2)交易內容的變化:先以交流地區間的土特產品、奢侈品為主,后農副產品以及手工業品轉向市場。(3)交易媒介的變化:開始是物物交換,后來出現一般等價物貝等貨幣,再后來貨幣固定為金銀。北宋時還出現紙幣——交子。(4)商人組織的變化:由最初的親緣組織發展為地緣組織和業緣組織。(5)流通領域的變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領域到逐漸與生產及自由的雇傭勞動相結合。2.主要特點(1)商業市場形式多樣。如城市中的市,鄉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曉市等形成和發展。(2)城市商業經濟發達。各朝代都興起不同數量和規模的商業大都市,到明清時期,興起了一大批工商業市鎮。(3)對外貿易發達。以絲綢之路和陶瓷之路為主要渠道的對外貿易發達,構成了古代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興盛。(4)貨幣種類不斷豐富。在貨幣流通領域,北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明朝時形成了以銀為主、以錢為輔的錢銀并行的貨幣流通制度。(5)商人群體活躍。到明清時期,實力雄厚的區域性商人群體組成了商幫,如徽商、晉商等。

(6)商人地位低下。商業長期受到“重農抑商”政策的壓制,商人的社會地位較低;商業始終作為農耕經濟的補充而未能占據中國古代經濟的主導地位。考點整合二“重農抑商”、“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名稱不同點相同點時間目的作用“重農抑商”戰國時期出現并貫穿封建社會始終穩固封建統治基礎封建社會前期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鞏固了地主階級政權;封建社會末期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都是封建統治者實行的政策,促進了傳統經濟的發展;都重視農業發展,抑制商品經濟發展,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海禁”、“閉關鎖國”明代出現,清朝進一步加強抑制中外交往,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來侵略,維護了國家主權;限制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視角1追蹤社會熱點命題視角·預測探究

商幫研究與《喬家大院》的熱播喬家大院的熱播引發了人們對古代商幫的關注。在中國古代商人往往利用天然的鄉里、宗族關系,成為市場價格的接受者和市場價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同時,商幫在規避內部惡性競爭,增強外部競爭力的同時更可以在封建體制內利用集體的力量更好地保護自己。探討商幫的發展可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經典例析(2011年深圳高級中學四校聯考)中央電視臺在《探索·發現》欄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節目。節目中說“徽商一個鮮明的特點是‘賈而好儒’‘賈儒結合’。……清乾隆、嘉慶時期,徽商經營達到極盛,然而從清道光、咸豐時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漸趨衰落”。我們由此可以推斷,徽商“賈儒結合”的實質是(

)A.近代商業和傳統文化的結合B.傳統文化與近代經濟的結合C.傳統商業和外國資本主義的結合D.舊式商賈與封建權勢的錢權結合【解析】徽商并不代表近代商業,也不代表近代經濟,排除A、B;當時在中國,還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排除C。【答案】

DA.以白銀廣泛流通為條件B.具有地域性C.以長途販運活動為主D.政府大力支持解析:選D。明清時期,隨著商業的發展,出現了“商幫”,即地域性的商人群體,主要從事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但是明清時期,政府實行“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的政策,因此D錯誤。嘗試命題2

(2010年安徽師大模擬)“朝奉”本為官名,后來有些徽商由仕而賈,他們不愿人們稱其為“老板”,而稱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統稱徽商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稱老板,本質上說明了(

)A.徽商文化上的謙虛B.明清對商人的壓制和歧視C.走官商結合之路D.徽商虛偽的反映解析:選B。古人入仕為官,是光宗耀祖之事;因商而富,稱為“老板”也當自豪,但徽商卻“不愿”接受“老板”的稱謂而仍以官時的“朝奉”代之,從根本上說是政府抑商政策的結果。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1.考核目標和要求描述和闡釋事物。客觀敘述歷史事物。準確描述和解釋歷史事物的特征。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做出正確闡釋。視角2新情景新材料2.主要考核方式描述事物的能力實際上就是通過思維過程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并使用簡明、準確的學科術語敘述事物的各個屬性、部分、方面。該項能力主要表現在觀察的細致、全面,表達的準確、簡潔。考綱對該項能力的要求是:(1)客觀敘述歷史事物;(2)準確描述歷史事物的特征;(3)通過提供新情境新材料考查學生描述和闡釋事物的綜合能力。高考例析(2010年高考浙江文綜卷)明代沉船“南澳一號”發掘引起社會關注,學生以此為題進行研究性學習,搜集的一條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請開市舶,易私販而為公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黃、銅、鐵違禁之物夾帶出海。奉旨允行,幾三十載。”對該史料理解最恰當的是(

)A.明代沒有民間的海外貿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義政策C.明政府曾有條件地允許海外貿易D.明政府從此廢除“海禁”政策【解析】本題考查明朝中后期的對外政策。從題干材料中“開市舶”“不得往日本”“不得以硝黃、銅、鐵違禁之物夾帶出海”等信息及三十年的通商行動可知只有C項符合題意。A項表述與題干材料不符;材料無法體現明政府奉行重商主義政策,故B項不正確;材料無法體現明政府廢除“海禁”政策,排除D。【答案】

C嘗試命題3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盛行。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宋代賞月之風的盛行實質上體現了(

)A.借月抒懷、豪放不羈的文學風格B.人們偏安一隅的茍安心態C.宋代城市經濟繁榮,市民生活方式多元化D.宋代安定、開放的生活風格解析:選C。借月抒懷體現的是纏綿悱惻的思念心情,很難體現豪放不羈的文學風格;《東京夢華錄》中的這句話反映的是北宋時期的賞月景象,不是南宋時期的;賞月之風盛行,體現的是安定、開放的生活風格,是市民生活多元化的具體體現。這種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經濟繁榮的推動下實現的。嘗試命題4

(2011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清嘉錄》記載:“(蘇州)居人有宴會。皆入戲園,為待客之便,擊牲烹鮮,賓朋滿座。”這反應出清代的蘇州(

)①社會消費出現了奢靡之風②商品經濟促進了服務業發展③戲曲的流行豐富了城市生活④“擊牲烹鮮”破壞了生態平衡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選D。由“擊牲烹鮮,賓朋滿座”可知,社會消費出現了奢靡之風;材料說明商品經濟促進了服務業發展;“居人有宴會,皆入戲園”說明戲曲的流行豐富了城市生活;“擊牲烹鮮”與生態平衡的破壞沒有必然的聯系。一個考點宋代商業的發展多個角度1考查宋代商業發展的表現2比較唐宋時期商業發展的差異3認識宋代商業發展的重大影響視角3多角度考查學科能力高考例析(2009年高考寧夏、遼寧文綜卷)據《東京夢華錄》等記載,宋代都城多見“當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涼食和專向客商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