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1一、生命早期的愛與親密關系二、斯滕伯格愛的三角理論三、親密關系四、人際吸引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一、生命早期的愛與親密關系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一、生命早期的愛與親密關系1Harlow,1969
猿猴實驗與愛的本質2
JohnBowlby(1907-1990)
,孤兒院報告3MaryAinsworth
“陌生情境”實驗與依戀理論3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一、生命早期的愛與親密關系1Harlow,196931Harlow,1958
,恒河猴實驗
視頻觀賞4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1Harlow,1958,恒河猴實驗
視頻觀賞4心4早期發現對籠子底部的布墊子:“對于嬰兒而言,無論是人類的還是猴子的幼嬰,為了生存,他們必須抓住比稻草更過一些的東西”——哈羅如果沒有布墊?結論:幼猴除了基本的饑餓、干渴等生理需求外,他們一定還有一種要接觸柔軟物質的需求。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早期發現對籠子底部的布墊子:“對于嬰兒而言,無論是人類的還是5實驗設計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實驗設計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68只幼猴隨機分成兩組木制母猴喂養鐵絲母猴喂養恐懼物體實驗陌生環境或曠場實驗7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8只幼猴隨機分成兩組7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7結果由鐵絲母猴喂養的幼猴對牛奶消化不良,經常腹瀉,缺少接觸安慰使幼猴產生心理上的緊張幼猴表現出對木制母猴強烈的依戀接觸安慰在幼猴對母猴產生依戀的過程中有重要影響成功養育的關鍵是接觸安慰8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結果由鐵絲母猴喂養的幼猴對牛奶消化不良,經常腹瀉,缺少接觸安8思考母親親自喂養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情感發展來說必不可少——嬰兒應由母親撫養接觸喂養時成功養育的關鍵——男性也能在養育嬰兒方面起到相同的作用僅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是遠遠不夠的,應當提供更多與人際向您身體接觸的機會如果在福利院等一些機構呢?9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思考母親親自喂養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情感發展來說必不可少——嬰9哈羅后繼研究對虐待問題——依戀是最強烈的基本需求,他的作用遠遠超出施虐懲罰10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哈羅后繼研究對虐待問題——依戀是最強烈的基本需求,他的作用遠102、JohnBowlby(1907-1990)
孤兒院報告依戀對后期行為影響:鮑爾比的研究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東西是嬰幼兒應當保持與母親或一個穩定的代理母親溫暖的、親密的、連續不斷的聯系,孩子由此可以得到滿足和愉快。在嬰兒生命的最初三年里,一個主要任務是使孩子至少對一個人產生依戀感,否則,這個孩子在今后一生中同他人的關系方面,有可能產生嚴重的人格問題1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JohnBowlby(1907-1990)孤兒院報113、MaryAinsworth“陌生情境”實驗與依戀理論什么是依戀依戀的形成依戀的類型依戀對后期行為的影響1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MaryAinsworth“陌生情境”實驗與依戀理12依戀——是個體與其他特定個體間所形成的持久而強烈的社會聯系,表現為相互關愛及尋求保持親密關系。依戀是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志。13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依戀——是個體與其他特定個體間所形成的持久而強烈的社會聯系,13依戀的發生過程無差別反應期(出生—3個月):嬰兒對所有人的反應幾乎都一樣,他們喜歡所有的人,喜歡聽人的聲音、看人的臉,沒有形成對某一個人的偏愛。有差別反應期(3—6個月):嬰兒對人的反應開始有了差別,對母親更為偏愛。他們在母親面前表現出更多的微笑、接近、依偎,對陌生人這些反應明顯減少,但仍然有這些反應。依戀期(6個月—3歲):嬰兒明顯表現出對母親或照顧者的依戀。他們關心母親的存在,喜歡和母親在一起,當母親離開時,嬰兒就會哭喊,母親一回來,就特別高興。嬰兒形成了對母親特殊的情感聯結。
14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依戀的發生過程14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14依戀的類型(艾斯沃斯)安全型依戀——與母親在一起時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并不總是依偎在母親身旁,只是偶爾需要靠近或接觸母親;更多地是用眼光看母親,對母親微笑或與母親有距離地交談。母親在場使嬰兒感到足夠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環境中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操作,對陌生人的反應也比較積極。當母親離開時,其操作、探索行為會受到影響,感到苦惱、不安,想尋找母親回來。當母親回來時,因而會立即尋找與母親的接觸,并且很容易撫慰,平靜下來,繼續去做游戲1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依戀的類型(艾斯沃斯)1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15回避型依戀——嬰兒對母親在不在場都無所謂,母親離開時,他們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緊張、不安的表現;當母親回來時,也往往不予理會,表示忽略而不是高興,自己玩自己的。這類嬰兒并沒有母親形成特別密切的感情聯結。有人也把這類嬰兒稱為“無依戀嬰兒”。1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回避型依戀——嬰兒對母親在不在場都無所謂,母親離開時,他們并16反抗型依戀——當母親要離開前就顯得很警惕;當母親離開時表現得非常苦惱、極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暫的分離都會引起大喊大叫。但是當母親回來時,其對母親的態度又是矛盾的,既尋求與母親的接觸,但同時又反抗與母親的接觸,當母親親近他,比如抱他時,生氣地拒絕、推開。又稱為“矛盾型依戀”。17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反抗型依戀——當母親要離開前就顯得很警惕;當母親離開時表現得17
嬰兒依戀的性質最根本的取決于母親與嬰兒的互動。依戀是在嬰兒與母親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中逐漸形成的。母親對嬰兒發出的信號的敏感性和對嬰兒是否關心是最重要的。18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嬰兒依戀的性質最根本的取決于母親與嬰18父親作用父親與孩子的關系對子女成年后的親密關系造成深遠影響。孩子(特別是在童年時期)能夠從父親身上獲取支持,那么在成年后,能夠進入親密的婚姻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父親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男性形象,他的形象會給自己的兒子/女兒樹立起“男人應有的樣子”,他對待女性的方式也會是孩子學習的模板。研究顯示,如果父親在家中與母親分擔家務,無論孩子性別是什么,都更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女性觀;同時這些父親的女兒長大后的自尊水平也更高,更加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她們的野心也更大,對自我發展的期望更高(Croft,2014)。19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父親作用19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19父親對女兒的影響女兒與父親的關系是第一段與男性建立的關系在選擇親密的對象時會以父親作為參照物父親對待母親的方式父親缺失?20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父親對女兒的影響20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0二、羅伯特?斯騰伯格愛的三角理論親密:靠近并與一個同伴結成親密的私人關系的感覺,高度親密的情侶彼此關心,關注對方的快樂與幸福,重視對方,喜歡、信任對方,理解對方激情:關系中“熱”的方面,包括性的吸引,基于浪漫、風流、身體吸引和性之上承諾:認知因素,決定與戀愛對象保持關系,以及對這種關系的承諾2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二、羅伯特?斯騰伯格愛的三角理論2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12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2愛可由三部分中的一個成分或同時由三部分組成無愛:喜愛:親密癡迷的愛:激情空洞的愛:承諾友情的愛:親密+承諾浪漫的愛:親密+激情愚昧的愛:激情+承諾完美的愛:親密+激情+承諾23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愛可由三部分中的一個成分或同時由三部分組成23心理學愛和親密23三、親密關系1什么是親密關系關系:兩個人彼此能互相影響對方,并且互相依賴親密關系:兩個人的互相依賴性很高時的關系親密關系的性質了解關心依賴互動信任承諾24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三、親密關系1什么是親密關系24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42親密關系的理論(1)進化理論起源——生物進化根源,男性女性差異動物研究(猿、黑猩猩、倭黑猩猩)建立情感聯系有利于種族繁殖(2)依戀理論2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親密關系的理論(1)進化理論2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5(3)社會交換理論考量回報與成本回報:從關系中獲得的任何收益。愛、金錢、地位、信息、物品、服務成本:發生在交往或關系中的消極結果。時間、精力、沖突最大化自己的回報,最小化自己的成本為目標人們一直在留意某個交往或關系中的回報和成本盡管我們不會列出好壞清單,但卻是明了期間的成本和收益的關注的是整體結果2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社會交換理論考量回報與成本2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6(3)自我理論Aron(1986)認為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實質是把他人融入了自我概念(自我的延伸)歸因方式資源分配:在分配資源時不分你我共有關系:超越交換關系,在親密關系中人們對收益與付出并不關心,他人是自我的一部分,他人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外人”—”自己人”因此,親密關系的喪失是痛苦的27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自我理論Aron(1986)認為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實2728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8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8
超越交換交換在一些關系中比另一些關系更為重要Clark和Mills(1979)區分了交換關系和共有關系交換關系發生在陌生人之間、偶然認識的人之間或業務關系上共有關系通常發生在家庭成員、朋友、戀人之間在長期關系中,互惠模式和交換規則變得很復雜。在非常親密的關系中,會形成“一體”感在親密關系中,一個人會逐漸將對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29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超越交換交換在一些關系中比另一些關系更為重要29心理學愛293親密關系的發展:自我表露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交談的一種特殊形式,把自己個人的信息告訴給他人,與他人分享隱秘與內心感受的過程,自我表露的五個原因宣泄:宣泄自我感受澄清:進一步了解自己,增強自我覺察確認:通過觀察對我們自我表露的反應,了解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和恰當控制:把暴露和隱藏自我信息作為一種社會控制的手段關系發展:分享個人信息和信賴是建立并發展親密關系的一條重要途徑30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親密關系的發展:自我表露自我表露(self-discl30自我表露的原則相互性原則:自己的表露水平與他人的表露水平相對應漸進性原則自我暴露的風險:冷淡、排斥、控制感喪失、出賣親密關系的退出:降低自我暴露,疏遠與他人的關系,逐漸從親密關系中退出3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自我表露的原則3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14親密關系的維持1相似性與假想相似假想相似:兩人所認為的有些方面彼此之間的相似程度,但不同于他們的實際相似程度。夫妻之間假想出來的相似往往比實際更高,并且婚姻滿意度也與此有關。假想相似在戀人之間最高3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4親密關系的維持1相似性與假想相似32心理學愛和親密322歸因解釋與歸因:對伴侶作的一些令我們不滿的行為作出解釋幸福和悲哀的夫妻傾向于以不同的方式解釋對方的行為。幸福夫妻傾向于將伴侶消極的性違規因為外部、不穩定、非故意的原因不幸夫妻將消極行為歸因為內部、穩定、有意的行為33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歸因解釋與歸因:對伴侶作的一些令我們不滿的行為作出解333對關系的承諾與責任4親密關系中的性34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對關系的承諾與責任4親密關系中的性34心理學愛34四、人際交往與吸引(一)人際交往1含義:在社會活動中,人們運用語言符號系統或非語言符號系統相互之間交流信息、溝通情感的過程就是人際交往交往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除信息的交流外,還有情感和態度的交流;溝通主要是指信息的傳遞,不僅人類有溝通,動物群也存在著溝通現象。交往是雙向的,溝通可以是單向的。收看電視、收聽廣播不能稱為交往。3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四、人際交往與吸引(一)人際交往3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52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
人與人之間相互關聯的狀態從無關到關系密切,要經過一系列的變化過程。
(1)零接觸:相互作用水平低,兩個人彼此沒有意識到對方存在時,雙方關系處于零接觸狀態。彼此雙方是完全無關的,談不上任何個人意義的情感聯系。 (2)單向注意:一方開始注意到對方,雙方彼此產生相互注意,人與人相互作用開始,一方開始形成對另一方的初步印象,或彼此都獲得了對對方的印象。
3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人與人之間相36
(3)雙向注意:但在雙方直接的更充分的語言溝通開始之前,彼此對于對方都還處于旁觀者的立場,沒有相互的情感卷入。(4)表面接觸:從交往雙方開始直接談話的那一刻起,彼此就產生了直接接觸。但最初的直接接觸是表面的,彼此之間幾乎沒有情感卷入。直接接觸是雙方情感關系發展的起始點。
37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雙向注意:但在雙方直接的更充分的語言溝通開始之37
(5)輕度卷入:隨著雙方溝通的深入和擴展,雙方共同的心理領域也逐漸被發現。發現的共同心理領域的多少與情感融合的程度是相適應的。按照情感融合的相對程度,將人際關系分為輕度、中度、深度卷入三種。輕度卷入的人際關系,交往雙方所發現的共同心理領域較小,雙方的心理世界只有一小部分重合,也僅僅在這一范圍內,雙方的情感是融合的。38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5)輕度卷入:隨著雙方溝通的深入和擴展,雙方共同的38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培訓課件39
不存在人際關系雙方心理世界完全重合的情況。無論人們的關系多么密切,情感多么融洽,也無論人們主觀上怎樣感受彼此之間的完全擁有,關系的卷入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取得完全一致。兩個人是兩個世界,兩個理解的基點,兩種情感、兩種利益的基點。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從交往由淺入深的角度來看,一般需要經過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穩定交往四個階段40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 不存在人際關系雙方心理世界完全重合的情況。無論人們的關系40(二)人際吸引:正向人際關系人們一般喜歡怎樣的人?哪些因素影響人際吸引?4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二)人際吸引:正向人際關系4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411能力與喜歡
能力是否與喜歡成正比?4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1能力與喜歡4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42(1)
為什么人們喜歡能力強的人?能力強是有用的,與能力強的人交往能得到更多幫助、信息、資源;人以群分,與能力強的人在一起,能顯示自身價值與能力。(2)犯錯誤效應人們更喜歡能力強又有些無傷大雅的小缺點的人,而不喜歡完美無缺的能人。女性更喜歡完美的人43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1)為什么人們喜歡能力強的人?43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432外貌與喜歡
——美麗偏見:美的即是好的外貌與喜歡是否成正比?44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外貌與喜歡
——44(1)
人們傾向于對那些迷人的人產生積極反應(2)
為什么外表吸引如此重要?愛美乃人之天性,美貌使人產生積極情感我們與生俱來就有這種偏好構成魅力的因素:面部特征、衣著、修飾、身高、殘疾、年齡、眼鏡、聲音等許多細節,甚至名字為什么人們喜歡外貌美的人?文化對美的標準的塑造和影響:電影中的老少配(電影中出現的男女主人公年齡的差距,男性要比女性大十幾歲)產生認知偏見:光環效應、第一印象等;榮耀4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1)人們傾向于對那些迷人的人產生積極反應45心理學愛和45(3)外貌總能導致喜歡嗎?外貌在交往早期起作用,隨著交往深入,外貌作用逐漸減弱,其他內在品質作用增強當有人利用外貌達到某種目的時,會導致更不喜歡,或受到更大的懲罰。4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外貌總能導致喜歡嗎?4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463鄰近與喜歡
——方便,距離是有成本的(1)
鄰近性:指個體在住所、教室座位、工作場所等的鄰近。(2)
為什么鄰近會導致喜歡?鄰近是有用的,能及時提供快捷的幫助,滿足人們的需要增加交往頻率導致熟悉,熟悉是產生喜歡的重要前提。(3)
鄰近并不總是導致喜歡,有時我們不喜歡的人也是鄰近的人。47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鄰近與喜歡
——方便474相似性(1)相似主要指:價值觀、態度、信念、興趣、文化程度、社會背景等方面相似。(2)為什么相似和不同影響吸引強化理論:獲得社會性支持認知觀點:喜歡自己48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4相似性(1)相似主要指:價值觀、態度、信念、興趣、文化485互補性互補是指在脾氣、性格等特性方面的互為補充,并不是對立關系。6酬賞(1)相互性原則: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對等性)(2)增減理論49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5互補性互補是指在脾氣、性格等特性方面的互為補充,并不是49*讓人們更輕易地喜歡上你掌握接近因素建立積極情感展示你外表的一切,但不要只看他人的外表關注相似性,忽視差異性善于表達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感50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讓人們更輕易地喜歡上你掌握接近因素50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50鄰近效應:接觸效應相似效應互補效應:暈輪效應:認為外貌有吸引力的個體還具有其他優秀品質美麗輻射效應:人們認為與一個有吸引力的朋友在一起對自己非常有利,能提升自己的社會形象5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鄰近效應:5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51致命的吸引:最初吸引我們的某人身上的個人品質有時卻可能成為兩人關系中最致命的缺陷最小興趣原則:對關系不那么感興趣的一方權利大。更關心關系和更依賴的個體會順從對方的愿望以保證關系的維持5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致命的吸引:最初吸引我們的某人身上的個人品質有時卻可能成為兩5253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53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53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54一、生命早期的愛與親密關系二、斯滕伯格愛的三角理論三、親密關系四、人際吸引5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一、生命早期的愛與親密關系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55一、生命早期的愛與親密關系1Harlow,1969
猿猴實驗與愛的本質2
JohnBowlby(1907-1990)
,孤兒院報告3MaryAinsworth
“陌生情境”實驗與依戀理論5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一、生命早期的愛與親密關系1Harlow,1969561Harlow,1958
,恒河猴實驗
視頻觀賞57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1Harlow,1958,恒河猴實驗
視頻觀賞4心57早期發現對籠子底部的布墊子:“對于嬰兒而言,無論是人類的還是猴子的幼嬰,為了生存,他們必須抓住比稻草更過一些的東西”——哈羅如果沒有布墊?結論:幼猴除了基本的饑餓、干渴等生理需求外,他們一定還有一種要接觸柔軟物質的需求。58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早期發現對籠子底部的布墊子:“對于嬰兒而言,無論是人類的還是58實驗設計59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實驗設計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598只幼猴隨機分成兩組木制母猴喂養鐵絲母猴喂養恐懼物體實驗陌生環境或曠場實驗60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8只幼猴隨機分成兩組7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60結果由鐵絲母猴喂養的幼猴對牛奶消化不良,經常腹瀉,缺少接觸安慰使幼猴產生心理上的緊張幼猴表現出對木制母猴強烈的依戀接觸安慰在幼猴對母猴產生依戀的過程中有重要影響成功養育的關鍵是接觸安慰6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結果由鐵絲母猴喂養的幼猴對牛奶消化不良,經常腹瀉,缺少接觸安61思考母親親自喂養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情感發展來說必不可少——嬰兒應由母親撫養接觸喂養時成功養育的關鍵——男性也能在養育嬰兒方面起到相同的作用僅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是遠遠不夠的,應當提供更多與人際向您身體接觸的機會如果在福利院等一些機構呢?6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思考母親親自喂養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情感發展來說必不可少——嬰62哈羅后繼研究對虐待問題——依戀是最強烈的基本需求,他的作用遠遠超出施虐懲罰63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哈羅后繼研究對虐待問題——依戀是最強烈的基本需求,他的作用遠632、JohnBowlby(1907-1990)
孤兒院報告依戀對后期行為影響:鮑爾比的研究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東西是嬰幼兒應當保持與母親或一個穩定的代理母親溫暖的、親密的、連續不斷的聯系,孩子由此可以得到滿足和愉快。在嬰兒生命的最初三年里,一個主要任務是使孩子至少對一個人產生依戀感,否則,這個孩子在今后一生中同他人的關系方面,有可能產生嚴重的人格問題64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JohnBowlby(1907-1990)孤兒院報643、MaryAinsworth“陌生情境”實驗與依戀理論什么是依戀依戀的形成依戀的類型依戀對后期行為的影響6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MaryAinsworth“陌生情境”實驗與依戀理65依戀——是個體與其他特定個體間所形成的持久而強烈的社會聯系,表現為相互關愛及尋求保持親密關系。依戀是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志。6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依戀——是個體與其他特定個體間所形成的持久而強烈的社會聯系,66依戀的發生過程無差別反應期(出生—3個月):嬰兒對所有人的反應幾乎都一樣,他們喜歡所有的人,喜歡聽人的聲音、看人的臉,沒有形成對某一個人的偏愛。有差別反應期(3—6個月):嬰兒對人的反應開始有了差別,對母親更為偏愛。他們在母親面前表現出更多的微笑、接近、依偎,對陌生人這些反應明顯減少,但仍然有這些反應。依戀期(6個月—3歲):嬰兒明顯表現出對母親或照顧者的依戀。他們關心母親的存在,喜歡和母親在一起,當母親離開時,嬰兒就會哭喊,母親一回來,就特別高興。嬰兒形成了對母親特殊的情感聯結。
67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依戀的發生過程14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67依戀的類型(艾斯沃斯)安全型依戀——與母親在一起時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并不總是依偎在母親身旁,只是偶爾需要靠近或接觸母親;更多地是用眼光看母親,對母親微笑或與母親有距離地交談。母親在場使嬰兒感到足夠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環境中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操作,對陌生人的反應也比較積極。當母親離開時,其操作、探索行為會受到影響,感到苦惱、不安,想尋找母親回來。當母親回來時,因而會立即尋找與母親的接觸,并且很容易撫慰,平靜下來,繼續去做游戲68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依戀的類型(艾斯沃斯)1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68回避型依戀——嬰兒對母親在不在場都無所謂,母親離開時,他們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緊張、不安的表現;當母親回來時,也往往不予理會,表示忽略而不是高興,自己玩自己的。這類嬰兒并沒有母親形成特別密切的感情聯結。有人也把這類嬰兒稱為“無依戀嬰兒”。69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回避型依戀——嬰兒對母親在不在場都無所謂,母親離開時,他們并69反抗型依戀——當母親要離開前就顯得很警惕;當母親離開時表現得非常苦惱、極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暫的分離都會引起大喊大叫。但是當母親回來時,其對母親的態度又是矛盾的,既尋求與母親的接觸,但同時又反抗與母親的接觸,當母親親近他,比如抱他時,生氣地拒絕、推開。又稱為“矛盾型依戀”。70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反抗型依戀——當母親要離開前就顯得很警惕;當母親離開時表現得70
嬰兒依戀的性質最根本的取決于母親與嬰兒的互動。依戀是在嬰兒與母親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中逐漸形成的。母親對嬰兒發出的信號的敏感性和對嬰兒是否關心是最重要的。7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嬰兒依戀的性質最根本的取決于母親與嬰71父親作用父親與孩子的關系對子女成年后的親密關系造成深遠影響。孩子(特別是在童年時期)能夠從父親身上獲取支持,那么在成年后,能夠進入親密的婚姻的可能性會大大提高父親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男性形象,他的形象會給自己的兒子/女兒樹立起“男人應有的樣子”,他對待女性的方式也會是孩子學習的模板。研究顯示,如果父親在家中與母親分擔家務,無論孩子性別是什么,都更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女性觀;同時這些父親的女兒長大后的自尊水平也更高,更加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她們的野心也更大,對自我發展的期望更高(Croft,2014)。7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父親作用19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72父親對女兒的影響女兒與父親的關系是第一段與男性建立的關系在選擇親密的對象時會以父親作為參照物父親對待母親的方式父親缺失?73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父親對女兒的影響20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73二、羅伯特?斯騰伯格愛的三角理論親密:靠近并與一個同伴結成親密的私人關系的感覺,高度親密的情侶彼此關心,關注對方的快樂與幸福,重視對方,喜歡、信任對方,理解對方激情:關系中“熱”的方面,包括性的吸引,基于浪漫、風流、身體吸引和性之上承諾:認知因素,決定與戀愛對象保持關系,以及對這種關系的承諾74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二、羅伯特?斯騰伯格愛的三角理論2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747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75愛可由三部分中的一個成分或同時由三部分組成無愛:喜愛:親密癡迷的愛:激情空洞的愛:承諾友情的愛:親密+承諾浪漫的愛:親密+激情愚昧的愛:激情+承諾完美的愛:親密+激情+承諾7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愛可由三部分中的一個成分或同時由三部分組成23心理學愛和親密76三、親密關系1什么是親密關系關系:兩個人彼此能互相影響對方,并且互相依賴親密關系:兩個人的互相依賴性很高時的關系親密關系的性質了解關心依賴互動信任承諾77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三、親密關系1什么是親密關系24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772親密關系的理論(1)進化理論起源——生物進化根源,男性女性差異動物研究(猿、黑猩猩、倭黑猩猩)建立情感聯系有利于種族繁殖(2)依戀理論78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親密關系的理論(1)進化理論2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78(3)社會交換理論考量回報與成本回報:從關系中獲得的任何收益。愛、金錢、地位、信息、物品、服務成本:發生在交往或關系中的消極結果。時間、精力、沖突最大化自己的回報,最小化自己的成本為目標人們一直在留意某個交往或關系中的回報和成本盡管我們不會列出好壞清單,但卻是明了期間的成本和收益的關注的是整體結果79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社會交換理論考量回報與成本2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79(3)自我理論Aron(1986)認為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實質是把他人融入了自我概念(自我的延伸)歸因方式資源分配:在分配資源時不分你我共有關系:超越交換關系,在親密關系中人們對收益與付出并不關心,他人是自我的一部分,他人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外人”—”自己人”因此,親密關系的喪失是痛苦的80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自我理論Aron(1986)認為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實808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8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81
超越交換交換在一些關系中比另一些關系更為重要Clark和Mills(1979)區分了交換關系和共有關系交換關系發生在陌生人之間、偶然認識的人之間或業務關系上共有關系通常發生在家庭成員、朋友、戀人之間在長期關系中,互惠模式和交換規則變得很復雜。在非常親密的關系中,會形成“一體”感在親密關系中,一個人會逐漸將對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8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超越交換交換在一些關系中比另一些關系更為重要29心理學愛823親密關系的發展:自我表露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交談的一種特殊形式,把自己個人的信息告訴給他人,與他人分享隱秘與內心感受的過程,自我表露的五個原因宣泄:宣泄自我感受澄清:進一步了解自己,增強自我覺察確認:通過觀察對我們自我表露的反應,了解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和恰當控制:把暴露和隱藏自我信息作為一種社會控制的手段關系發展:分享個人信息和信賴是建立并發展親密關系的一條重要途徑83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親密關系的發展:自我表露自我表露(self-discl83自我表露的原則相互性原則:自己的表露水平與他人的表露水平相對應漸進性原則自我暴露的風險:冷淡、排斥、控制感喪失、出賣親密關系的退出:降低自我暴露,疏遠與他人的關系,逐漸從親密關系中退出84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自我表露的原則3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844親密關系的維持1相似性與假想相似假想相似:兩人所認為的有些方面彼此之間的相似程度,但不同于他們的實際相似程度。夫妻之間假想出來的相似往往比實際更高,并且婚姻滿意度也與此有關。假想相似在戀人之間最高8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4親密關系的維持1相似性與假想相似32心理學愛和親密852歸因解釋與歸因:對伴侶作的一些令我們不滿的行為作出解釋幸福和悲哀的夫妻傾向于以不同的方式解釋對方的行為。幸福夫妻傾向于將伴侶消極的性違規因為外部、不穩定、非故意的原因不幸夫妻將消極行為歸因為內部、穩定、有意的行為86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歸因解釋與歸因:對伴侶作的一些令我們不滿的行為作出解863對關系的承諾與責任4親密關系中的性87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對關系的承諾與責任4親密關系中的性34心理學愛87四、人際交往與吸引(一)人際交往1含義:在社會活動中,人們運用語言符號系統或非語言符號系統相互之間交流信息、溝通情感的過程就是人際交往交往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除信息的交流外,還有情感和態度的交流;溝通主要是指信息的傳遞,不僅人類有溝通,動物群也存在著溝通現象。交往是雙向的,溝通可以是單向的。收看電視、收聽廣播不能稱為交往。88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四、人際交往與吸引(一)人際交往3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882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
人與人之間相互關聯的狀態從無關到關系密切,要經過一系列的變化過程。
(1)零接觸:相互作用水平低,兩個人彼此沒有意識到對方存在時,雙方關系處于零接觸狀態。彼此雙方是完全無關的,談不上任何個人意義的情感聯系。 (2)單向注意:一方開始注意到對方,雙方彼此產生相互注意,人與人相互作用開始,一方開始形成對另一方的初步印象,或彼此都獲得了對對方的印象。
89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2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人與人之間相89
(3)雙向注意:但在雙方直接的更充分的語言溝通開始之前,彼此對于對方都還處于旁觀者的立場,沒有相互的情感卷入。(4)表面接觸:從交往雙方開始直接談話的那一刻起,彼此就產生了直接接觸。但最初的直接接觸是表面的,彼此之間幾乎沒有情感卷入。直接接觸是雙方情感關系發展的起始點。
90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3)雙向注意:但在雙方直接的更充分的語言溝通開始之90
(5)輕度卷入:隨著雙方溝通的深入和擴展,雙方共同的心理領域也逐漸被發現。發現的共同心理領域的多少與情感融合的程度是相適應的。按照情感融合的相對程度,將人際關系分為輕度、中度、深度卷入三種。輕度卷入的人際關系,交往雙方所發現的共同心理領域較小,雙方的心理世界只有一小部分重合,也僅僅在這一范圍內,雙方的情感是融合的。9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5)輕度卷入:隨著雙方溝通的深入和擴展,雙方共同的9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培訓課件92
不存在人際關系雙方心理世界完全重合的情況。無論人們的關系多么密切,情感多么融洽,也無論人們主觀上怎樣感受彼此之間的完全擁有,關系的卷入者都不可能在心理上取得完全一致。兩個人是兩個世界,兩個理解的基點,兩種情感、兩種利益的基點。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從交往由淺入深的角度來看,一般需要經過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和穩定交往四個階段93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 不存在人際關系雙方心理世界完全重合的情況。無論人們的關系93(二)人際吸引:正向人際關系人們一般喜歡怎樣的人?哪些因素影響人際吸引?94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二)人際吸引:正向人際關系41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941能力與喜歡
能力是否與喜歡成正比?95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1能力與喜歡42心理學愛和親密關系95(1)
為什么人們喜歡能力強的人?能力強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裝配式行業追溯軟件
- 安徽省定遠縣育才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第一次綜合測試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大連工業大學《建筑設計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遼陽市太子河區2025屆數學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經典試題含解析
- 江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數學概率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工程管理導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鋼結構設計與施工》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四平一中等2024-2025學年高三下期末考試英語試題(B卷)含解析
- 2025年哈三中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數學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周鐵區市級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中考模擬沖刺卷(提優卷)(四)化學試題含解析
- DB61T 5113-2024 建筑施工全鋼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
- 2025年供水安全考試試題及答案
- 店鋪轉讓合同店鋪轉讓合同電子版5篇
- 腹外疝圍手術期護理
- 2025年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測試題庫完美版
- 2025年河南經貿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帶答案
- 接觸網工職業技能鑒定題庫(技師)題庫
- 2025年二級建造師建筑實務真題及答案
- 人教版選修三單詞表
- 2025年山西地質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電力班組安全文化匯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