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及徐水歷史文化介紹與匯總_第1頁
保定及徐水歷史文化介紹與匯總_第2頁
保定及徐水歷史文化介紹與匯總_第3頁
保定及徐水歷史文化介紹與匯總_第4頁
保定及徐水歷史文化介紹與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保定、徐水文化簡介PAGEPAGE24平頂山學院2008屆本科生畢業論文彈簧振子振動的探討王某某目錄1. 保定簡介: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轄3區、4市、18縣),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作為近臨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有著不可比擬的獨特優勢,是國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理想選擇。保定市文物薈萃,名勝眾多。大慈閣、直隸總督署、古蓮花池、腰山王氏莊園、白洋淀、滿城陵山漢墓、易縣清西陵、淶水野三坡、淶源涼城白石山、涿州影視城等觀光景點獨特、景色怡人,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 11.1地理位置 11.2歷史發展進程 11.3土特名產 41.4保定旅游資源系列分類 51.4.1文物古跡、革命遺址系列 51.4.2水體形勝、自然風光系列 51.4.3專業購物市場系列 61.4.4民風民俗、社會風情系列 61.4.5人文景觀、休閑度假系列 71.4.6“上谷八景” 7“上谷八景”保存現狀 7市閣凌霄 8奎樓應宿 8橫翠朝暉 9漣漪夏艷 9東皋春雨 9西剎秋濤 9雞水環清 10狼峰競秀 101.5保定歷史名人及典故 102. 徐水簡介 112.1歷史發展進程 112.2土特名產 122.2.1驢肉火燒 122.2.2劉伶醉酒 122.2.3紅星二鍋頭白酒 132.2.4草編工藝 132.2.5漕河驢肉 132.3徐水古跡 132.3.1尚存: 132.3.2圮: 152.3.3無可考: 152.3.4廢: 152.3.5傳: 152.3.6遺址 162.3.7徐水八景 16舊八景 16新八景 162.4文藝介紹(詳見徐水文藝) 162.5徐水故事傳 172.5.1釜山文化(縣西二十里,即遂城鎮): 172.5.2田光與荊軻(赤魯村名的由來)城北二十里田村鋪: 172.5.3劉伶醉的傳說(武遂:縣西二十里,即遂城鎮) 182.5.4楊家將抗遼之冰城退敵(遂城) 192.5.5楊家將抗遼之羊山伏擊戰 192.5.6醉斬蛇妖(徐水縣一大集鎮西樊) 202.5.7鄭洛的傳說(縣西二十里) 212.5.8韓家營名字由來 212.6徐水名人 232.7徐水非物資文化遺產 23保定、徐水文化簡介保定簡介: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轄3區、4市、18縣),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作為近臨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有著不可比擬的獨特優勢,是國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理想選擇。保定市文物薈萃,名勝眾多。大慈閣、直隸總督署、古蓮花池、腰山王氏莊園、白洋淀、滿城陵山漢墓、易縣清西陵、淶水野三坡、淶源涼城白石山、涿州影視城等觀光景點獨特、景色怡人,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1.1地理位置保定市位于太行山北部東麓,冀中平原西部。北緯38°10′-40°00′,東經113°40′-116°20′之間。北鄰北京市和張家口市,東接廊坊市和滄州市,南與石家莊市和衡水市相連,西部與山西省接壤。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東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莊125公里,直接可達首都機場、正定機場及天津、秦皇島、黃驊等海港。京廣鐵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濱保高速公路、保滄高速公路、張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由京港澳高速、榮烏高速、京昆高速、保滄-保阜高速在保定周邊互通連接,形成高速外環。1.2歷史發展進程今保定市區在戰國時期始建城池。保定是堯帝的故鄉,春秋、戰國時期燕、中山就在境內建都,有三千多年歷史。保定在殷商時期為北燕之地,西周至戰國為燕趙之地。秦始皇統一天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來保定成為河北都會,則稱保定為上谷。北宋建隆元年(960)于清苑縣置保塞軍。太平興國六年(981)保塞軍升為保州,清苑縣更名保塞縣。金保塞縣復名清苑縣,并復置滿城縣。宋淳化三年(992)李繼宣知保州,筑城關,浚外濠,葺營舍,疏一畝泉河,造船運糧,保州始成都市。因處于宋遼邊界,宋遼多次在此地戰爭。金末年,保州城在戰亂中成為廢墟。金天會七年(1129)于保州設順天軍,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張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劃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廟,造園林,修筑土城墻,疏浚護城河,引一畝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城中水質,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礎。新建的保州城為京師門戶,為燕南一大都會。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以保州為順天路治所,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順天路為保定路,轄1錄事司、7州、8縣,州領11縣,“保定”之名自此始,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宋熙寧四年(1071)保州建州學。明代改為保定府后,又始建府學,并建有二程書院、金臺書院、上谷書院。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都督孟善加固城墻,以磚石砌城,筑女兒墻堞口3710雉。隆慶年間(1567~1572),張烈文等三任知府將土城逐步改建成磚城,加固并增筑城樓,從戰略防御出發,根據當時條件和地利,確定城池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個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稱。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為保定府。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決定將國都遷北平(遷都后改稱北京),并將北平行都司更名為大寧都司,遷駐保定,負責京畿附近的護衛與安全。清沿舊制,仍設保定府。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移駐保定,保定為直隸省省會。保定直隸總督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初為保定府署,永樂年間為大寧都司衙署。保定之名,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為京畿重地,元朝設郡明朝建府清朝為直隸總督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至清朝滅亡(1911)直隸總督駐此,一直為河北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中心。清雍正八年(1730),直隸總督唐執玉移直隸總督署至明朝大寧都司故址。十二年(1734)在蓮池邊設蓮池書院,為直隸最高學府,院長有黃彭年、張裕釗、吳汝綸等,后期并開設英、日文專科班,有日本人來此留學。書院造就了一大批文人學士。乾隆十七年(1752)大規模修浚府河,直隸總督方觀承親赴上游察看水源,深挖和開鑿一畝、雞距、申泉、五花諸泉,疏浚候河、白草溝河及下游數十里河道,使天津、南北運河的船只接踵而來,府河碼頭呈現"舳艫相接,檣帆如林"的景象。乾隆三十年,直隸總督方觀以乾隆皇帝觀視保定腰山王氏莊園的棉行為背景,組創刻制棉花圖,推廣植棉和紡織技術,并將其獻與乾隆皇帝,對植棉和紡織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同治九年(1870),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在城內建官刻印書局,約有200多名員工,為直隸較大的印書局,曾印《畿輔通志》、《保定府志》、《清苑縣志》和《四庫全書》的一部分,八國聯軍侵保時廢。光緒二十四年(1898),直隸總督在城西南靈雨寺創辦畿輔大學堂(直隸高等學堂),為保定第一所以理工科為主的高等學校。光緒二十六年(1900)七月,八國聯軍侵占北京。閏八月,英、法、德、意四國聯軍侵占保定,大肆燒殺搶掠,對文物古跡肆意破壞,并將布政使廷雍、城守尉奎恒、淮軍統領王占奎等以“縱拳殺西人、燒洋房”的罪名,梟首示眾。《辛丑條約》簽訂后,侵略軍始撤離保定。光緒二十八年五月(1902),袁世凱在保定練新軍,設陸軍速成學堂和將弁學堂(后改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師范學堂、巡警學堂等。三十年設立農務學堂,三十一年設立直隸學堂、法政學堂,以及測繪、軍需、馬醫、醫務等學堂。三十三年設直隸全省警務學堂、崇實中學、直隸女學堂。保定陸軍軍官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軍校,位于保定市區,前身為清朝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北洋陸軍的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1912年至1923年保定軍校辦過九期,畢業生有6000余人,不少人成為黃埔軍校教官。在國民黨及共產黨內都有保定軍校學生,如蔣介石、葉挺、陳長捷等。從北洋軍學堂算起,保定訓練了接近一萬名軍官,當中超過一千六百人獲得將軍頭銜。光緒三十三年(1907)陳幼云等同盟會員在保定創辦育德中學(保定育德中學),培養青年先進分子,并作為河北省同盟會的機關駐地。民國6年(1917),育德中學開設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李維漢、李富春為第一班學員,劉少奇為第二班學員。宣統元年(1909),又創建直隸第二師范學堂(就是現在的保定十七中)、清苑中學堂和盲啞學校。中華民國建立后,1912年曹錕受袁世凱指使發動兵變,保定兵匪乘機搶掠府庫,焚燒街市,連續燒搶兩晝夜,火光沖天,官民財物被劫掠一空,后由駐軍入城鎮壓始息。1921年直隸農專(農務學堂)、醫專(原醫務學堂)、法律、法政、高等師范學堂合并,建立綜合性的河北農業大學。1926年,清苑人張培植在保定西大街創辦協生印書局,除印刷課本和報紙外還負責印刷中國共產黨北方組織的文件和馬列著作,出版單位署名“人民出版社”或“北方人民出版社”。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協生印書局被國民黨保定行營查抄,張培植被逮捕關押,1936年釋放政治犯時獲釋。1937年9月24日,日軍侵占保定。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由天津遷保定,日軍不斷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出動“掃蕩”,殘酷屠殺抗日軍民。日偽還于1944年以保定城關及附近村莊成立保定市,并建立偽保定市公署。抗日戰爭勝利后,1946年6月中華民國河北省政府由北平遷保定。1947年10月,中華民國河北省政府開始由保定遷往北平。1948年11月5日,解放軍圍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駐保國民黨軍政人員逃往北平。解放軍隨即入城行政人員也陸續進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為冀中區直轄市。1949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仍為省會,8月9日建立保定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8年4月省會遷天津,11月29日,保定專區所屬22縣1市分別合并為保定市、定縣(現定州市)、阜平、淶源、涿縣(現涿州市)、易縣、高陽、徐水、安國、唐縣10縣(市)。1960年2月,專、市合并稱保定市。1961年5月恢復保定專區建制,市屬各縣變專區所屬,合并的大縣陸續撤銷。1962年恢復22縣1市建制。1966年省會返遷保定,1968年遷往石家莊。1968年8月18日,保定專區改保定地區,建保定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改為保定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由地區析出,復為省轄市,滿城縣劃歸,1986年5月7日增轄清苑縣,保定市轄新市區、南市區、北市區、郊區和清苑縣滿城縣4區2縣。1987年撤銷郊區。經國務院批準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區和保定市合并,建立保定市。1.3土特名產最有代表性的有:健身球、面醬、春不老(雪里紅)、槐茂醬菜、高碑店豆腐絲、阜平大棗、滿城大柿子、滿城雪桃、望都辣椒、定窯陶瓷、易水硯、曲陽石雕、安國中藥材等。1.4保定旅游資源系列分類1.4.1文物古跡、革命遺址系列有位于易縣永寧山下的世界文化遺產清西陵,為清朝皇家墓葬群。在800平方公里陵區內,有14座陵寢,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個皇帝,9個皇后,56個嬪妃,及公主、王爺共76人。陵區內松柏成林,古木參天,紅墻、黃頂形成幽美、靜穆的畫卷。規模宏偉的滿城陵山漢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妻竇綰的墓,依山為陵,墓室系開鑿而成,其結構和布局模仿地上的宮殿建筑,因出土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等國寶而聞名于世。千古之謎的戰國故城燕下都遺址;定窯遺址;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北岳廟;定州開元寺塔;還有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涿州三義宮、張飛廟等。位于保定市中心的直隸總督署是中國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占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整座衙署按照清朝規制修建,均為布瓦頂、小式硬山建筑,是一座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群。這里先后有74人99任次就任直隸總督,唐執玉、李衛、方觀承、琦善、曾國藩、李鴻章、榮祿、袁世凱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鎮于此,可謂"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因荷花滿塘而得名的古蓮花池位于保定市中心,是中國十大名園之一,始建于公元1227年,總面積2.4萬平方米,池水面積7900多平方米。園內“湖中有景、景中含詩”,素有“城市蓬萊”之譽和“小西湖”之稱。六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人民戰爭聞名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冉莊地道戰遺址(拍攝電影《地道戰》的所在地)、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有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狼牙山五壯士跳崖處、阜平城南莊革命紀念館、直隸總督署。1.4.2水體形勝、自然風光系列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白洋淀,水面面積366平方公里,淀區被39個村落、3700多條溝壕、12萬畝蘆葦分割成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143個淀泊,是河北省鳥類自然保護區和華北平原最大的濕地。昔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詩贊“北國江南”,歌詠“魚米之鄉”。是帝王巡幸駐蹕之所,荷花淀派誕生之地,雁翎神兵揚威之處,“小兵張嘎”顯名之域。白洋淀水域遼闊,煙波浩淼,風景秀美。春光降臨,蘆芽競出,滿淀碧翠;每至盛夏,“葦綠荷紅”,岸柳如煙;時逢金秋,蘆花飛雪,稻谷飄香;隆冬季節,堅冰似玉,坦蕩無垠。這里有中國北方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荷花大觀園,有打魚捕蝦,乘夜船放河燈等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游。還有順平的龍潭湖、易縣望龍湖等多處可游覽的水域景區景點。位于淶水縣境內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野三坡,風光獨特,野趣橫生。尤以峽谷風光、峰林景觀為主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百里峽,以山體倒掛、氣候宜人的拒馬河景區,以名泉風光著名的佛洞塔景區,以歷代軍事遺址和摩崖石刻聞名的龍門峽景區,以森林風光和風情勝地為主的金華山景區,以名山、野生動物棲息著稱的百草畔景區,以苗族攔路酒、白族三道茶、傣族潑水表演及風格各異的舞蹈為風景的苗寨民俗村景區而著稱。這奇特的自然景觀和濃郁樸素的人文景觀使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淶源縣境內的涼城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有國家地質公園白石山,氣候涼爽,山清水秀,群峰拱翠,碧潭泉涌。酷暑時節,日均氣溫僅21.7℃,是旅游避暑勝地。由白石山、十瀑峽、拒馬河、仙人峪、空中草原、烏龍溝六個景區組成,分布著586個景點。涼城不僅自然景觀奪人魂魄,人文景觀也頗具魅力。擁乾坤、抱日月、呈環山抱陽之勢而冠名的滿城縣省級風景區抱陽山,山勢雄偉,景色奇麗,草木蔥郁,柿樹如海,桃李繽紛,吸引眾多游客。還有唐縣西勝溝、大茂山,順平縣龍潭湖,滿城縣曹仙洞、龍潭風景區,曲陽聚龍洞等也是自然風光旅游勝地。1.4.3專業購物市場系列保定由專業生產而形成了11個專業市場。有被譽為“華夏珍藥薈萃之區,舉步走遍九州之地”的安國東方藥城;有被譽為雕刻之鄉的曲陽東方石雕城;容城服裝城;高碑店的白溝小商品商貿城;蠡縣留史皮毛城;高陽紡織商貿城;定州綠色蔬菜市場;滿城草莓市場;雄縣塑料市場;順平腸衣市場;望都辣椒市場等。1.4.4民風民俗、社會風情系列在安國可以品藥膳、喝藥酒、洗藥浴、睡藥枕、購中草藥、游藥王廟;在保定有盲人按摩醫院獨特的按摩保建治療;中華武術館、振華武術館的武術、硬氣功;傳統的鐵球、毛毽,群體晨練;體育幼兒園的乒乓球、體操、游泳等項目的訓練和表演等保健旅游景點,由此編排出多條保健旅游專線。特別是立足保定深厚的敬老健身傳統,體現保定醫療保健、強身健體的地方特色,推出一條集知識、健身、娛樂、趣味為一體的保健旅游專線,1992年被國家旅游局作為國家級保健旅游專線向世界發布。以保健旅游專線為契機推出的中國保定敬老健身節,1992年與加拿大魁北克市老年沙龍協會結成姊妹節,自1991年以來連續舉辦13屆,聲譽響徹國內外,每年9、10月份舉辦。此外,為了豐富旅游內容,每年保定都舉辦十幾個重大節慶活動,比如:二月份的涿州花燈節,四月份的順平桃花節,五月份的滿城國際滑翔傘節,七月份的白洋淀荷花節、野三坡簧火節,九月份的狼牙山金秋登山節、涿州中秋賞月大聯歡,十月份的野三坡金秋紅葉節及健身旅游節、滿城金秋紅葉柿子節等各類節慶活動。1.4.5人文景觀、休閑度假系列中央電視臺涿州影視拍攝基地,占地2300畝,城內有唐城、漢城和亞洲最大的攝影棚,其總體規模為亞洲之首。《三國演義》、《唐明皇》、《武則天》等百余部電影、電視劇均在此拍攝。涿州的京南、京都兩個國際標準高爾夫球場。姬絲汀位于雄縣溫泉城內,是投資4.6億元人民幣興建的集休閑、度假、娛樂、宴會餐飲、會議及婚典服務于一身的旅游勝地。戰國城位于易縣,主要由外城、內城、秦皇宮、大鄭宮、古競技場、作坊、秦街、燕市等組成,占地700畝,是集吃、住、游、購、娛為一體的綜合性觀光游覽場所,歷史題材的影、視外景拍攝基地。陳凱歌執導,李雪健、鞏俐、張豐毅主演的《荊軻刺秦王》影片在此拍攝。保定市現有星級飯店23家,涉外賓館飯店30余家;旅行社86家,包括4家國際社和82家國內社。1.4.6“上谷八景”“上谷八景”保存現狀被稱為“京畿重鎮,首善之區”的保定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據了解,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2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31處。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分天下為36郡,河北省中部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所以后來人們就稱保定為上谷。上谷八景,就是保定八景,即:市閣凌霄、奎樓應宿、橫翠朝暉、漣漪夏艷、東皋春雨、西剎秋濤、雞水環清、狼峰競秀。但由于歷史久遠,現如今八景之中保留較少,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市閣凌霄市閣凌霄――大慈閣亦稱真覺禪寺,是一組壯觀的古建筑群體,坐北向南。據載,大慈閣建于宋元時期,為元代蔡國公張柔所建,自古為佛教圣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過對游客的訪談了解到,此地大多為來上香、超度等做法事的群眾,在保護古跡方面,游客普遍認為大慈閣的保護還不錯,尤其是因為大慈閣位置較為隱蔽,了解人群較少,所以不會出現游客過多引起的人為破壞。同時,通過對工作人員的訪談我們了解到,大慈閣在門票管理上存在較大疏漏,除了正門,大慈閣的另一個入口是沒有設立工作人員的,自由進出,所以熟悉的游客都逃過了買票環節,而人群主要是在高考前后比較集中,其次是“五一”、“十一”節假日較多。此外,工作人員認為政府近幾年對大慈閣修繕的比較好,但對大慈閣的商業開發力度并不強,雖然這有利于保護文化古跡,但卻不利于群眾認識大慈閣、了解大慈閣。結合相關觀察和采訪,本文認為,近幾年大慈閣的文化古跡保存尚為良好,商業開發力度未影響到文化古跡的維護。但是人們對于大慈閣了解甚少,在宣傳保護方面有待改善。奎樓應宿奎樓,又稱文昌閣,是古城保定悠久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據相關資料記載,古代保定有兩座奎樓,一座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另一座建于清代初期,位于大慈閣以南。奎樓高約六丈,臺基下有四洞,供行人來往,所以又稱穿行樓。由于市政建設、道路規劃等原因,奎樓于20世紀40年代拆除,穿行樓不復存在。但至今仍保留有穿行樓街的地名,道路兩旁多為商業店鋪,也是保定市較繁華的路段之一。橫翠朝暉橫翠朝暉,是指古樓橫翠與朝霞交相輝映時的景致。據相關資料記載,在古時保定,橫翠樓是一座鼓樓。橫翠樓建于元代初期,高約8米,坐落于總督府以東,鐘樓以西。可是由于商業的發展、市區建設,橫翠樓后來被拆毀。雖然曾經的鐘樓、總督府還保留著,但周圍布滿了商業店鋪,商業氣息掩蓋了古城曾經的歷史文化氛圍。漣漪夏艷保定古蓮花池不僅是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圓明園等齊名的十大歷史名園之一,也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古蓮花池,位于保定市南市區,總面積為2.4萬平方米,匯集了我國北方古代園林的精華,有“小西湖”的美譽。除了園林美景,古蓮花池中保存的《蔡京送行詩碑》、《出師表》、《蓮池書院法帖》及清代皇帝御制詩碑也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史料價值及書法價值。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古蓮花池近幾年將一些遭到破壞的古跡修復,如復原曾經的十二景觀,并進一步完善園林的管理發展。但古蓮花池的今后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由于園林游客整體素質不高、缺少監管人員,出現了破壞文物古跡、毀壞園林環境等破壞行為。其次,游覽游客較少,經過采訪調查,游人普遍反映是由于票價較高。除了學生證、軍官證及老年證有一定優惠措施之外,其余統一票價為30元,對于保定這種中小城市的居民來說,定價稍高。再次,青少年游客普遍對“上谷八景”、古蓮花池等保定歷史文化古跡了解較少,出現傳統文化傳承的斷代問題。這些都阻礙了歷史文化古跡的進一步發展完善。東皋春雨東皋春雨是描述古城東關之外自然天成的田園景色,其具體景點就在如今東風公園里大石橋東邊。清代陳正有詩贊東皋云:“細雨東郊潤落花,田夫攜手話桑麻。高原已足春三澤,雞水新添兩岸沙。嫩草如煙滋灌溉,長虹弄色隱云霞。載歌喜雨因誰賜,笑指飛鳧入酒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的建設,東皋春雨這一景觀已經消失。西剎秋濤西剎秋濤是指一畝泉水匯集,流入府河時水聲轟鳴的場景。現今,此景已不復存在。雞水環清雞水環清是指元代初年張柔將雞距泉(一畝泉)水引入城中,修筑護城河,因泉水環繞古城,清澈河水與雄偉古城的動人勝景。近些年府河由于過去保護措施欠缺,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水質污染,同時引發了相應的空氣污染,因此政府采取了相應的河水治理。府河在近幾年的治理中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改善。狼峰競秀“狼峰競秀”在戰國時期就是燕國的十景之一,后又成為“上谷八景”之一。狼牙山位于保定境內易縣太行山東麓,不只是風景秀麗的名山,也是一座省級森林公園,由于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跡,也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狼牙山是“上谷八景”中保存發展較好的景觀之一。雖然部分游客有些破壞環境、破壞景觀的行為,但狼牙山整體管理維護比較完善。除了山峰樹木的維護,“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也已落成,生動再現了抗日歷史。由于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跡,狼牙山的秀美景色,近幾年狼牙山發展了紅色旅游經濟,促進了“狼峰競秀”的保護發展。1.5保定歷史名人及典故保定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古壯士荊軻,燕大夫郭隗,漢昭烈帝劉備,西鄉侯張飛,宋太祖趙匡胤,地理學家酈道元,數學家祖沖之,戲劇家關漢卿、著名諫臣楊繼盛、紅頂商人王錫袞、京劇藝術家蓋叫天,東晉名將祖逖等名人志士輩出。保定教育淵源,人文燦爛,宋有州學,明有府學,清有蓮池書院,北洋軍閥馮國璋、清末狀元劉春霖等一大批清代官員和教育家曾畢業于此。保定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發祥地,曾以此培養了蔡和森、趙世炎、周恩來、李維漢、李富春、鄧小平、陳毅、聶榮臻、蔡暢、向警予等一大批中國早期革命家。保定是將軍的搖籃,我國近代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就建在保定市東郊,保定軍校曾培養出吳佩孚、孫傳芳、蔣介石、何貫中、李濟深、葉挺、張治中、傅作義、陳誠、白崇禧、李剛等1800多名將軍。清末保定稱為學生城。詳見附件(保定人物故事傳說集)徐水簡介徐水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河北省中部,屬保定市管轄。地處北緯38°09~39°09,東經115°19~115°46。東與容城縣、安新縣交界,南與清苑縣、北市區為鄰,西與滿城縣、易縣接壤,北與定興縣相連,總面積723平方公里。一個城區辦事處,304個行政村。徐水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處于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大城市的中心交匯點,距三大城市均在1小時車程,可做為進軍三大城市的前沿、融入環渤海經濟圈的主陣地。2.1歷史發展進程黃帝次子昌意的兒子顓頊[zhuānxū](約公元前2514年―約公元前2437年)在位期間,考察九州(冀、兗、青、徐、楊、荊、豫、梁、雍),徐水屬冀州;唐堯虞舜時期分天下為十二州,唐堯時徐水屬朔方保州;虞舜時分冀州東北為幽州,徐水在幽州境內;夏禹復九州之制,徐水復屬冀州;武王建燕國,則徐水為古燕地,后遂建城取名武遂,即徐水縣城西二十里之遂城;趙國大將李牧伐燕取武遂,練兵訓將捍御北邊,徐水為趙國領地;戰國末期,燕王遣荊軻刺秦,燕國大夫田光刎頸義薦荊軻,今徐水城北二十里地田村鋪村乃田光故里;公元前222年,秦滅燕。公元前221秦始皇即位,分天下三十六郡徐水隸屬上古郡;西漢,將戰國武遂邑改北新成縣(即今徐水縣);東漢,仍為北新城縣,只將“成”改作“城”,北新城縣;三國、魏,北新城縣屬冀州河間郡;北魏、北齊、后周:北魏將北新城縣去“北”字稱新城縣,屬高陽郡;北齊、后周時期改叫新昌縣,隸屬南營州昌黎郡;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南營州移治,三年(公元583年)廢昌黎郡改易州,新昌縣屬易州,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新城縣為遂城縣。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罷易州為上谷郡,遂城為上古郡;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以易州領遂城。天寶元(公元742年),罷州為上古郡。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又罷郡復為易州;五代(公元907

——960年),徐水縣城始建于五代。據《徐水縣新志》載:北城即今縣城,南城故址在今徐水南城村之南。歷代均在此立縣為治,成為政治、軍事活動中心。北宋,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改易州遂城縣為威虜軍。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改威虜軍為廣信軍。金代,天會七年(公元1129年),改宋之安肅縣為徐州。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改徐州為安肅州。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遂州并入安肅州為鎮,后置州而廢縣;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立中書行省,改路為府,統領州縣。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降安肅州為縣,洪武初又降遂州為縣。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二月,遂城縣并入安肅縣。同年廢中書行省,安肅縣直隸保定府。民國初,安肅縣屬保定府。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府為道,安肅屬直隸省范陽道。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又改范陽道為保定道,安肅縣隸之。同年七月,因與甘肅安肅道名重,又縣內有徐河,故改安肅縣為徐水縣。徐河,又名順水,在縣城南四十里,發源易縣五回嶺,流經徐水境入白洋淀。今已淤涸。徐水縣縣名沿用至今。轄區曾有一些變化。2.2土特名產2.2.1驢肉火燒小吃一種,發源于河北省古城保定,廣泛流傳于冀中平原,其中以保定北部徐水縣的漕河地區歷史最為悠久。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發源于河北省古城保定,廣泛流傳于冀中平原,其中以保定北部徐水縣的漕河地區歷史最為悠久。2.2.2劉伶醉酒劉伶醉,系河北省徐水縣酒廠釀制的特曲名酒。徐水釀酒有千年的歷史,劉伶醉酒的故事流傳至今。1998年,文物部門對酒廠燒鍋遺址進行了發掘。經考古專家鑒定,現廠區內“潤泉涌燒鍋遺址”的年代為金元時代,距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其中有16座發酵池自金元時期一直使用至今,為中國已知歷史最久的古發酵池。2005年4月5日,國家文物局和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確定劉伶醉古燒鍋遺址同貴州茅臺酒傳統生產工藝技藝、四川水井街酒坊遺址等五家為“首批中國食品文化遺產”。2006年5月25日,劉伶醉燒鍋遺址被國務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3紅星二鍋頭白酒紅星二鍋頭白酒紅星二鍋頭白酒是保定徐水縣生產的采用傳統工藝,經原料清蒸、輔料清蒸,低溫入池,適當發醇,緩火蒸餾,掐頭去尾,貯陳精釀而成。由于二鍋頭酒的酒液清亮透明,香氣芬芳,酒質醇厚,入口甘潤、爽洌,酒力強勁,后勁綿長,回味悠長,因此備受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該酒的質量也得到了國內專家的一致認可2.2.4草編工藝以徐水縣為中心,系用麥秸與玉米皮配合編制的日用工藝品。編制產品種類繁多,有背包、提包、果籃、菜籃、嬰籃、椅墊、貓狗筐、針線盒、套盒、草帽等30余種,設計新穎,色澤素雅,潔凈美觀,不怕重壓,輕便耐用。2.2.5漕河驢肉

徐水漕河是保定驢肉的發源地。漕河驢肉迄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可謂婦孺皆知,聞名遐邇,享譽京津石乃至華北,知名度很高。2.3徐水古跡2.3.1尚存:1)遂城:(遂城鎮始建于春秋戰國時期,是徐水縣歷史上最早的文明古鎮,古稱武遂遂州,英雄城。)在縣西二十里,即遂城鎮,宋楊延昭于此地駐重兵以固邊防,至今城垣尚存。2)南城:在縣南里許,周圍三里十八步,高三丈,南北東三門,五代時梁遣將賀環攻取南城不拔,晉王積金帛令守將李建句柄解圍,城南口有東西二臺對峙,千載古跡巍然尚存。3)桑邱城:在縣西南三十里,括地址載桑邱城俗名敬城,今名空城,基址尚存。4)徐城:在縣東十里,周景王遣大將軍徐陵筑城屯兵,遺跡尚存。5)六郎亭:在縣城垣西南角上,清乾隆三十二年知縣陶奕曾建,四十三年知縣張鈍重修,至光緒三十年復由紳士出資重修,今尚完整。6)臨瀑亭:在遂城北極觀東,元延佑年間建。7)學脈坑:在縣城內東南隅,高等小學校前。8)田光故里:在城北二十里田村鋪,有碑,歲久淹沒,清乾隆四十二年知縣張鈍重建。9)張華故里:在遂城西,今名張華村。10)荊軻故里在赤魯村。11)王宗哲故里:在縣西大公村。12)張豐里:豐,徐水人,里居相沿,歷年已久,今有東張豐、西張豐、南張豐等村,皆其舊址。13)神仙洞:在縣西六十里藥欄山中,相傳為黃伯陽洞,今洞猶存。14)藏兵洞:在縣西四十里佃頭村,相傳楊延昭置,今洞尚在。15)防陵墓群: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系一高大之土阜,相傳秦伐趙,趙遷走流于此,至今多有冢墓,房陵其一也。16)劉伶墓:在縣西二十五里,按伯倫沛上人也,而墓在武遂,相傳昔年曾訪張華,卒于此。伯倫賦性放達,好酒,每出必攜樽杯,且令人荷鋤從之,曰死便埋我。至今孤冢猶存。清乾隆時知縣謝昌言立碑記其事。17)張華墓:在縣西二十里,按通志載,張華為順天府范陽方城人,又盧溝橋北有張華宅,舊志所載似不無疑義,然徐水昔日曾屬范陽郡,舊志云土人掘土見墓中四壁繪畫如生,殆茂先之精氣所致歟,則此地之墓較真,況又有距離最近之張華村可證與史冊所載,訪張華之事亦適相合。18)李悊墓:在縣西孫各莊。19)劉大廈墓:在縣西南于坊村,天啟間鄉人握地得瓦書字,官郡司馬。20)阮子臺:在縣北高林村孔廟后,明嘉靖年間督學阮公鶚講學于此,有詩刻石。21)留守墳:在縣西南四十里,金故光祿大夫,南京留守儀制公,苗道潤之墓22)劉海墓:在縣西次良村,墓已平僅有碑碣。23)邢云路墓:在縣東八里,有墓志。24)鄭慶墓:在縣西四十里,班姬山下,有碑碣。25)陳居恭墓:在田家莊,有墓志。26)趙脫因墓:在縣西龐村,元祁州知州。27)鄭洛墓:在縣西二十里,有墓志。28)賈公四墓:在縣東王村。29)王玘墓:在謝坊村。30)鄭陽墓:在遂城。31)老漢墳:在縣南十五里,西張村,老漢張姓失名,相傳康熙間外域進勇夫,摔跤無敵,時老漢九十余,奉檄角勝斃之,賞赍甚厚,至百二十七歲。21)雌雄石雞:在縣西屯莊村,有雌雄石雞二高三尺,一在村東南,一在村西北。33)煙井:在縣西曲水村,故老相傳在五代后周時,有廢井久淤,萬歷初有農夫握土得井蓋,及去之,出白煙,上凌云際,后于井底得汲水器及馬鞭,皆非近代物也。2.3.2圮:1)敵城:在縣東南三十里,戰國時趙蔥顏聚與王翦戰,筑城于此,今圮。2)鴨鵝城:在縣東南十五里劉莊村西南里許,相傳為楊延昭養鴨鵝處。3)擬江亭:在縣南,元大德中建,俗傳落成時有仙人題詩于壁而去,今亭已圮。4)元武臺:在縣西馬各莊,今圮。5)班姬冢:在縣北麒麟店,明永樂間陜西獲麒麟來獻,斃于此地,因埋之稱為麟冢,冢上建亭,曰圣瑞,今圮。2.3.3無可考:1)古長城:在縣西北二十五里,舊傳秦始皇遣將蒙恬于武遂筑長城,又傳為燕太子丹所筑用以拒秦,已無可考。2)古城:在縣東王鐵莊村南,高二丈寬約一丈,土人相傳系宋遼分解處遺址。3)解王城:在縣西北四十里,無考。4)圣瑞亭:在縣西北四十里,無考。5)荊塘墓:在縣南二十里,有墓高三丈,年代無考2.3.4廢:1)申明亭:在縣署東西偏,今廢。2)旌善亭:在縣署東偏,今廢。3)洞賓池:在縣南城有池數畝,俗傳呂仙曾浴于此池,今廢。天寧臺:在縣西四十五里黑山村,俗名四角臺,今廢。2.3.5傳:1)浣衣塘:在縣北小新庵村,相傳孟姜女曾浣衣于此,水凈砂明,清澈可愛。2.3.6遺址1)南莊頭遺址:南莊頭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北省徐水縣南莊頭村東北約2公里處,泥河灣、周口店、山頂洞等古文化遺址環繞著它,是中國北方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10500~9700年左右。遺址面積約20000平方米,己發現的遺跡有5條灰溝、2座灰坑和2個用火遺跡。出土遺物豐富,種類有石磨盤、石磨棒、骨錐、骨針、種子和少量的夾砂深灰陶、夾砂紅褐陶片、石片以及水溝等人類活動的足跡,另外還有鼠、雞、狗、狼、豬、鹿等動物骨骼,其中部分骨骼有燒烤、切割的痕跡。2)瀑河遺址:瀑河遺址位于徐水縣城西北20公里,瀑河水庫南堤處。遺址屬于仰韶晚期(雪山一期)文化遺存。1987年8月河北省文物保北考察隊對該遺址進行了試掘,清理出一批石刀、石釜、石環、石球、磨棒、燧石、缽、罐、碗、陶片和彩陶。近年基本保持原貌。遺址的斷面上可見灰坑、燒土、骨頭等遺跡。3)韓家營遺址2.3.7徐水八景舊八景縣內有明清時期確定的“舊八景”:郎峰晚翠、瀑河寒流、南岳宏宮、北極層觀、三元故里、四望荒亭、劉伶孤冢、鄭慶豐碑。新八景民國21年(公元1932年)確定的“新八景”:清溪印月、長虹夕照、閘崖觀魚、公園晚眺、崇宮對峙、象山勝雪、晚松竟秀、綠水芙渠。2.4文藝介紹(詳見徐水文藝)2.5徐水故事傳2.5.1釜山文化(縣西二十里,即遂城鎮):黃帝時代距今約五千年左右。黃帝部落是以北方戎狄人為主體的聯盟集團,他們先是在以涿鹿與蚩尤為代表的東部部落聯盟進行涿鹿之戰,打敗了蚩尤。《史記·五帝本紀》這樣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于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逐擒殺蚩尤。”涿鹿之戰后,黃帝又與炎帝為首的西部部落集團在涿鹿縣的阪泉進行了有名的“阪泉之戰”,打敗了炎帝。《史記·五帝本紀》就這場戰爭記載:“黃帝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然后得其志,于是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兩戰之后,黃帝繼續南征北戰,“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史記·五帝本紀》)。直到黃帝控制了“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史記·五帝本紀》)這樣一個廣闊的領域。在這種社會條件和歷史背景下,黃帝將所有氏族、部落、部落聯盟的首領召集于涿鹿縣的釜山,舉行了政治大會盟,即司馬遷所說的黃帝“合符釜山”。至此,黃帝與諸侯在釜山合符契,“諸侯咸尊軒轅為太子”(《史記·五帝本紀》),天下共認黃帝為共主,一統天下。2.5.2田光與荊軻(赤魯村名的由來)城北二十里田村鋪:田光,戰國后期燕國武遂(徐水〉人,平生喜好讀書,晚年曾在村中居住,讀書習劍,尤好結交天下名士。荊軻,戰國末期魏國人,先祖是齊國人,后遷居魏國,魏國人稱他為慶卿。荊軻好讀書擊劍,自從寄居在武遂后,每日倒也輕閑,時常在南易水(瀑河〉畔舞劍,登燕長城吹簫。荊軻來燕國定居后,由于他勇略過人,知識豐富,劍術精通,名聲慢慢傳到田光耳中。于是,田光總想前去拜訪,領教一番。一日,田光徒步來訪荊軻,只見荊軻腰挎寶劍,醉容滿面,仰天大笑不止。田光忙上前說道:“荊卿,老夫田光特來拜訪。”荊軻在迷醉中猛聽到田光來訪,頓覺清醒,一躍而起,走上前來急忙攙扶。田光微微一笑說道:“荊卿近來無恙否?”荊軻頻頻點頭說:“多蒙老先生垂念,荊某深感盛情。適才荊軻在酒肆中多飲了幾杯,有失遠迎,當面恕罪,望先生海涵。”遂道:“請到寒舍一敘。”荊軻拉著田光之手,來到住處,打開門,二人席地而坐,天下大事,兵書戰略,三教九流,無所不談,談得最多的是“劍術”。后來燕太子丹為報秦仇,請田光薦勇,田光遂將荊軻介紹給太子丹。太子丹說:“請老先生不可泄密。”田光竟自刎而死。后人為了紀念田光忠義,遂立碑,并將他的故里命名為田村鋪。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知縣張純重修石碑一座,立于該村村南小橋旁,上書“田光故里”斗大楷書。2.5.3劉伶醉的傳說(武遂:縣西二十里,即遂城鎮)劉伶醉酒傳千載,馨逸芳酎古來稀。劉伶是晉代人,曾為建威參軍,竹林七賢之一。那時,天下混亂,民不聊生,許多不滿朝政之士慘遭迫害,不少名流隱居山野。劉伶由于對朝政不滿,常常喝悶酒,并借喝醉之便,抒發自己的真實感情。幾日不飲,便渴酒成疾。后來,他聽說中山國出美酒,便不遠千里來到武遂,看望他的好友張華。劉伶來到武遂,很快就把武遂城的大小酒店全喝遍了。一天,正趕上大集,張華和劉伶見一家新酒店門前貼著一副對聯,上寫:喜飲中山酒,一杯千日醉。劉伶看罷對聯暗暗叫道:“好個沒掛耳朵的小小酒店,竟敢如此夸口,誰不知道我劉伶的酒量過海,吐一口水能把井熏成酒井!看我不把你壇壇罐罐都喝干,叫你三天把門關。”劉伶拉起張華進了這家酒店。不等劉伶張華坐定,酒家便端上了酒。劉伶頭杯酒下肚,感到此酒比蜜還甜。兩杯酒下肚,連聲稱贊不一般。劉伶招手還要喝,把酒家嚇了一跳。酒家說:“我的酒,虎飲一杯山中醉,龍飲兩杯海底眠,三杯你要喝下去,誰來替你還酒錢?”劉伶道:“我往東喝到東洋海,往西喝到老四川,往南喝到荊南地,往北喝過塞外邊。東南西北都喝遍,也沒把我醉半天,喝你一杯中山酒,看能把我醉幾年?酒家,上酒!”酒家沒了詞兒答對,只好端上第三杯酒。劉伶喝下這第三杯酒,只覺得天旋地轉,渾身軟綿綿。張華拉起他慌忙往家中走,沒走幾步,劉伶就醉倒在大道邊。張華讓人把劉伶抬回家中,放了三天三宿,還是不見醒來,只好把他入殮埋了。一晃三年過去了。一天,張華正在家中悶坐,忽聽院中有人喊“你們喝了我的酒,已欠賬三年零三天,今日我要結賬,快快還我酒錢。”張華出門一看,原來是酒家來討舊賬。張華生氣的說“我的好友喝了你的酒,已死了三年零三天,不找你償命,就夠便宜你了,你還敢來要錢!”酒家哈哈大笑說“喝了我的酒,一杯千日醉,他喝了我三杯,要睡三千天吧!”張華道“敢情他不是死啦?”酒家說“快令我到他墳上看一看吧”這天,武遂城南劉伶墳前人山人海,酒家讓人挖開墳墓。打開棺蓋,只見劉伶伸伸懶腰,做起來打了個哈欠,嘴里連連說道“好酒好酒。”劉伶睜開雙眼見張華兩鬢斑白,胡須毿毿(sān),不僅又驚叫道“張兄,一日不見,像別了三年。”酒家說“喝了我的酒,一杯千日醉,老兄三杯才醉三年,好酒量啊!”從那以后,劉伶酒量大,便名揚天下了。劉伶死后就埋葬在武遂城南。后來,人們以古瀑河邊上的井水釀酒,取劉伶墓地的黃土壘成窖盛酒,存放多年以后的陳釀味濃醇香。這就是今日“虎飲一杯山中醉,龍飲兩盞海底眠,不醉不要錢”的名酒“劉伶醉”了2.5.4楊家將抗遼之冰城退敵(遂城)宋真宗的時候,遼國蕭太后率軍南下侵宋,一直打到了遂城。身在保州的楊延昭得到這一情況后,率數千官兵急援遂城。入城的第二天,遼軍兵臨城下,楊延昭登上城墻觀看敵情,見遼軍有數萬人,十倍于城內守軍。他下得城來,便發動城內百姓、壯丁護城參戰,加上城內駐軍數千人,城上持械者已達萬余人。然后火炮、戰鼓齊鳴,虛張聲勢,嚇得敵軍不敢輕易攻城。當時天大寒,楊延昭急中生智,利用天時,命守軍提水灌于城上,一夜就使遂城成了一座冰城。第二天一早,蕭太后一看,對天長嘆:神助宋也。于是,她只好下令退兵。延昭不失時機,下令打開北門,勇猛追殺,遼軍大敗,丟棄輜重無數,死傷了數千人。2.5.5楊家將抗遼之羊山伏擊戰同年十二月下旬,蕭太后為報冰城敗北之仇,糾集遼軍十萬之眾,親自統率,來勢特別洶涌。坐鎮保州的楊延昭,早得探報,已定破敵之法:他密令遂城東西兩側偏關守將佯裝戰敗,誘敵深入于今釜山南、大王店鎮以北、龜背山之西,以三面環山開闊草地做口袋,將其殲滅。同時派快馬傳令,命雄、霸二州守軍及廣信軍(徐水東)、靜戎軍(徐水)、遂城鎮守軍,利用地下運兵通道向釜山前地下藏兵洞有序集結待命,然后親率保州重兵秘密向北趕到漕河北岸。雁門守將孟良按照密令詐敗后,遼軍主力緊追不舍。待敵深入口袋后,廣門守將焦贊尾隨其后,三聲炮響為號放火燒掉消金橋(今徐水縣曲水村西南),使遼軍斷絕了退路。在激烈廝殺中,孟良用火葫蘆燒敵軍,搶占了紅土山(今徐水縣大王店村西北)。遼軍將領仇恨孟良,將其團團圍住,孟良身負重傷而死。遼軍受重創,傷亡過半,慘敗撤退,丟棄輜[zī]重、糧草、兵甲等物眾多。廣門守將焦贊也在混戰中陣亡,此戰宋軍士兵傷亡較大。2.5.6醉斬蛇妖(徐水縣一大集鎮西樊)趙匡胤乳名玄郎,河北涿州人,年輕時家境貧寒,而他又好吃懶做,游手好閑,整天舞槍弄棒。他十八歲時,已是身高八尺的堂堂壯漢。他學就了一身超人的武藝,十八般兵器件件精通,尤其手使的一桿盤龍銅棍,更是無人抵擋。他家境雖窮,但他靠有武功,到處耍混發橫,天天下館子白吃白喝也無人敢惹。涿州地面都被他吃遍了,人人恨之入骨,但對他是敢怒而不敢言。趙匡胤也有察覺,自想,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老在鄉里胡鬧,總沒個出頭之日,不如投奔在邢州軍里任職的舅舅去,日后也好有個發跡。隨后,他辭家南行。這天,他來到西樊(徐水縣一大集鎮),走得人乏肚空,想找個地方吃飯,一摸身上沒個分文。他走到一個酒館前,見人山人海,十分熱鬧,便擠上前去看個究竟。原來是兩個人在打賭。其中一人說道:“象山有條大蛇,過往行人被吃的不少,把去山西的路都給斷了。你有能耐把蛇打死,我擺三天宴席請你。”另一個說:“你比我能耐大,你把蛇打死,我擺十天宴席請你。”趙匡胤一聽飯門來了,不管能不能打死蛇,先混頓飯吃再說。他跨上一步喊道:“誰管我頓飯吃,我去打蛇!”眾人一看是個滿臉胡須的外鄉彪形大漢,齊聲說道:“若壯士去除掉大蛇,也給我們去山西做買賣打開個近路。莫說吃頓飯,連盤纏我們也給你湊幾十兩紋銀。”于是,酒館擺了一桌上等酒席,趙匡胤狼吞虎咽大吃大喝起來。由于當地酒好,他吃了幾個饅頭就喝光了一壇美酒,仍喊上酒。眾人見他酒喝得實在不少了,勸道:“壯士可別喝醉嘍!不然你怎去除掉大蛇呀?”其實,趙匡胤已有八分醉意,因酒好才貪杯,于是只好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