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第二次調研試卷_第1頁
初三物理第二次調研試卷_第2頁
初三物理第二次調研試卷_第3頁
初三物理第二次調研試卷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頁2019年初三物理第二次調研試卷2019年初三物理第二次調研試卷一、選擇題1.以下數據中最接近實際的是:A.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8108km/sB.臺燈的額定功率約為500WC.人體的平均密度約為1.0l03kg/m3D.手機正常工作時的電流約為10A2.我們曾體驗過以下一些聲現象,其中能說明聲音產生原因的是:A.放在鐘罩內的鬧鐘正在響鈴,把鐘罩內的空氣抽出后,鈴聲明顯變小B.將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平靜水面,會在水面激起水波C.站在河岸上大聲說話,會嚇跑正在河邊游動的魚D.在一根長鋼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從另一端可聽到兩次敲擊聲3.關于家庭電路和平安用電,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選項是:A.只要不接觸高壓電的線路或設備就不會發生觸電事故B.用測電筆可以區分火線和零線C.有金屬外殼的家用電器接地線是為了保證使用平安D.家庭電路中一定要安裝保險絲〔或其他保護設備〕4.如下圖,是對同一個物體拍攝的兩張明晰程度一樣的照片底片,拍攝這兩張照片時照相機的鏡頭焦距一樣,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拍攝a時,相機與物體的間隔較大B.拍攝b時,相機與物體的間隔較大C.拍攝a與b時,相機與物體的間隔一樣大D.無法判斷5.小車在拉力F作用下沿程度地面勻速向左運動,其受力分析如圖,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重力G和F支是一對互相作用力B.拉力F和F支是一對平衡力C.拉力F和重力G是一對平衡力D.拉力F和摩擦力f是一對平衡力6.如下圖是探究感應電流產生條件的實驗裝置.圖中a、b接線柱應連接:A.電源B.靈敏電流表C.電壓表D.電流表7.以下符號分別代表大雨、冰雹、霜凍和霧等四種現象,其中主要通過凝華形成的是:A.大雨B冰雹.C霜凍.D.霧8.如下圖電路,要使燈泡L1和L2組成串聯電路,應該:A.只閉合S3B.只閉合S2C.同時閉合S1和S2D.同時閉合S1和S39.關于溫度、比熱容、熱量、內能,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一塊0℃的冰沒有內能,它的分子不會運動B.一個物體吸收了熱量,它的溫度一定會升高C.一個物體溫度升高了,它的一定內能增加D.用水作為汽車發動機散熱器的冷卻劑,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熱容較小10.如下圖,程度公路上向前行駛的汽車中,有一豎直站立的人突然向前傾.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人向前傾說明人不具有慣性B.人向前傾說明車具有慣性C.車突然加速D.車突然減速11.如下圖,小敏同學撐一把雨傘在雨中行走,當一陣大風吹來,傘面可能被吸得嚴重變形.以下有關這一現象及其解釋正確的選項是:A.傘面被向下吸,傘上方的空氣流速小于下方B.傘面被向上吸,傘上方的空氣流速大于下方C.傘面被向下吸,傘上方的空氣壓強大于下方D.傘面被向上吸,傘上方的空氣壓強大于下方12.甲、乙兩車分別從P、Q兩點同時同向運動,它們的s-t圖象如圖〔a〕、〔b〕所示,經過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別為v甲、v乙,P、Q間的間隔為s,那么:A.V甲V乙,s=16米B.V甲V乙,s=8米C.V甲D.V甲13.如下圖,在調節平衡后的杠桿兩側,分別掛上一樣規格的鉤碼,杠桿處于平衡狀態.假如兩側各去掉一個鉤碼,那么:A.左端下降B.右端下降C.仍然平衡D.無法判斷14.如下圖,在左、右兩個一樣容器中分別裝有質量和溫度都一樣的水和煤油,通電后,兩容器中的液體同時升到60℃,由此可知:A.R1=R2B.R1C.R1D.條件缺乏,無法確定15.如圖,工人要將一塊重900N的建材運到10m高處,裝置中每個滑輪重100N,建材上升的速度是0.8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