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蟲的預測預報_第1頁
害蟲的預測預報_第2頁
害蟲的預測預報_第3頁
害蟲的預測預報_第4頁
害蟲的預測預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害蟲的預測預報第一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害蟲調查的一般原理一、調查方法(1)普查:選有代表性的路線用目測法邊走邊看。記錄:害蟲發生的生境、生態因子、害蟲的生物學特性。(2)詳細調查:選有代表性的地段,設調查點,詳細調查。二、取樣方法取樣:從調查對象的全群中,抽取一定大小、形狀和數量的單位(樣本),以最大程度地代表全群。第二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一)分級取樣一級一級重復多次的隨機取樣方法。適用于從數量較大的集團中抽取樣本。(二)間接取樣對于較難調查的性狀(如:鉆蛀性害蟲的蟲口密度),用另一有密切相關性的簡單性狀(如:蛀孔數量)來代表。如:1個蛀孔代表1頭害蟲。(其中n=1,2,3…..)第三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四)分段取樣

對整體的不同部分取樣如:對一株植物,可以分為:根、莖、葉、花和果實

(三)典型取樣

在全群中主觀選定一些能夠代表全群的作為樣本。此方法帶有主觀性,要求熟悉全群的分布規律第四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五)隨機取樣

根據全群的大小,嚴格按一定間隔選取一個樣本。

最常用的隨機取樣方法有:

棋盤式、五點式、對角線式、平行線式或“Z”字式。

具體用哪種要根據害蟲或其為害植物的分布型!第五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隨機取樣方法五點式(面積)Z字形對角線五點式(長度)雙對角線棋盤式平行線式直行式第六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隨機分布

昆蟲種群內各個體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不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種群中的個體占據空間任何一點的概率相等,任何一個體的存在決不影響其它個體的分布,這種分布也叫波松分布(poissondistribution)。

一般活動力強的昆蟲在田間的分布型往往呈隨機分布。如黃條跳甲在白菜地的分布

宜采用五點式、對角線或棋盤式第七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聚集分布

種群內個體間互不獨立,可因環境的不均勻或生物本身的行為等原因,呈現明顯的聚集現象。宜采用平行線取樣法。

第八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三、取樣單位(1)長度:用于調查密集條播作物害蟲的調查,如:1m內(2)面積:用于調查統計地面害蟲、密集作物的害蟲。如:1m2(3)體積:用于調查貯量害蟲(4)體重:用于調查糧食、種子中的害蟲(5)時間:用于調查活動性大的害蟲。如記錄單位時間內起飛、經過某一地點或捕獲的蟲數。(6)植株或植株部分器官:如:葉片、花蕾、果實上的蟲口數量第九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7)器械:如:捕蟲網掃捕一定網數,黑光燈以一定光度在一定時間內誘集得到的蟲口數量。第十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害蟲的預測預報

害蟲預測預報(forecastandprognosisofinsectpests)

以已經掌握的害蟲發生規律為基礎,根據當前害蟲的發生數量和發育狀態為依據,結合氣候條件和植物發育等環境因素為參照,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害蟲未來的動態趨勢,提供蟲情信息,進行咨詢服務,保證及時、經濟、有效地科學管理害蟲。

第十一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主要任務

①預報害蟲發生為害的時期,以便確定管理的有利時機;②預報害蟲發生數量的多少和為害性的大小,以便確定防治的規模和力量部署;③預報害蟲發生的地點和輕重范圍,以便安排在不同地區采取不同的對策。第十二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按時間長短分為短期預測、中期預測和長期預測。1)短期預測

期限在20d以內,一般只有幾天至10d以上,其預測準確性高,使用范圍廣。通常是根據害蟲前一、二個蟲態的發生情況,推測后一、二個蟲態的發生時期和數量,以確定未來的防治時期、次數和防治方法。2)中期預測期限在20d到1個季度,通常是預測下一個世代的發生情況,以確定防治對策和部署。視害蟲種類不同,期限的長短可有很大的差別,如1年1代、1年數代、1年10多代的害蟲,采用同一方法預測的期限就不同。第十三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長期預測期限常在1個季度以上。通常是根據越冬后或年初某種害蟲的越冬有效蟲口基數以及氣象預測資料等作出的,在年初展望其全年的發生動態和災害程度。預測時期的長短仍視害蟲種類和生育周期長短而定。生育周期短、繁殖速度快,預測期限就短,否則即長,甚至可以跨年。

例如,我國濱湖及河泛地區根據年初對澇、旱預測的資料及越冬卵的有效基數,來推斷當年飛蝗的發生動態。第十四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按預測內容可分為:(一)發生期預測

(二)發生量預測

(三)分布蔓延地區的預測

第十五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一)發生期預測

(emergenceperiodforecast)定義:根據害蟲現在發生情況,參考歷史資料,估計害蟲某一蟲態或世代的發生時期。害蟲的發生時期可劃分為始見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終見期。預報時著重始盛(出現20%)、高峰(出現50%)和盛末(出現80%)三個時期。在生物防治中始見期也很重要。

預測方法:發育進度、有效率積溫、物候、溫度指標、趨性誘集和數理統計等。第十六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要求發育進度要查準確,調查蟲量要多,多次調查!始盛高峰盛末第十七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

發生期預測方法發育進度預測法

有效積溫法

物候預測法

經驗性溫度指標法回歸統計法

第十八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發育進度預測方法

期距法

根據當地多年研究資料,總結出某種害蟲的兩個世代之間或同一世代各蟲態之間的歷期經驗值(即期距),作為發生期預測的依據。獲得期距的方法有:誘集法、田園調查法、人工飼養。

第十九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b)飼養法通過人工飼養昆蟲,求平均發育期,以平均“歷期”作為期距,進行期距預測。(a)誘集法

利用昆蟲的趨光性、趨化性進行誘集。在害蟲發生期,用此方法估計出遷飛昆蟲在本地區一年中各代出現的始期、盛期、末期的期距。第一代出現的盛期+期距=第二代出現的盛期第二十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C)田間調查法在害蟲發生階段,定期、定田、定點(甚至定株)調查它們的發生數量,統計各蟲態的百分比,將逐期統計的百分比順序排列,便可看出害蟲發育進度的變化規律,發生的始、盛、末期和各個期距。如:始期(20%)--盛期(50%)--末期(80%)。貫穿幾個蟲態(孵化、化蛹、羽化),以估計同一個世代中各個發育階段的期距。第二十一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有效積溫法則

根據害蟲某一蟲期(或齡期)的發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當地常年同期的平均氣溫,結合近期氣象預報,對該蟲下一蟲期(或齡期)的發生期做出預測(見有效積溫法則)。

第二十二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3)物候預測法

物候是指各種生物現象出現的季節規律性,是季節氣候(如溫度、濕度、光照等)影響的綜合表現。各種物候之間的聯系是間接的,是通過氣候條件起作用的。

河南對小地老虎的觀察有“桃花一片紅,發蛾到高峰;榆錢落,幼蟲多”,對粘蟲有“柳絮紛飛蛾大增”等說法。第二十三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四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二)發生量預測發生量預測指依照現時害蟲的發生動態和環境條件,參考歷史資料,估計未來發生數量。

從防治角度,對待害蟲數量的多寡有四種不同的考慮:①估計發生數量達不到防治標準,為害損失未超過經濟閾限,就不必實施防治;第二十五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②估計發生數量明顯上升,但天敵也大量繁殖,可足以抑制害蟲數量的發展,害蟲為害損失亦超不過經濟閾限,可不必防治;③估計在天敵、氣候等因子的綜合影響下,害蟲發生數量呈下降趨勢,為害損失在經濟閾限以內,也不必防治;④害蟲數量大量增加,超過防治標準,為害損失超過經濟閾限,天敵數量遠不能控制害蟲數量的發展,就要迅速組織力量進行防治。第二十六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在進行害蟲數量預報時不能單存只看到害蟲數量的多寡,還必須充分估計生物群落內自然平衡的作用,合理地治理害蟲。

發生量預測方法有效基數預測法

經驗指數預測法

生物氣候圖法

形態指標法

數理統計預測法

第二十七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1.有效基數預測法

根據上1代的有效蟲口基數、生殖力、存活量來預測下1代的發生量。計算繁殖數量:

對一化性害蟲和1年中發生2~4代的害蟲預測效果比較好,特別在耕作制度、氣候、天敵數量比較穩定的情況下應用較好。

第二十八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2.經驗指數預測法

溫雨系數或溫濕系數:第二十九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氣候積分指數綜合猖獗指數

將氣候因素和蟲口密度等綜合統計計算,分別求出大發生年、中發生年和輕發生年的綜合指數,作為某種害蟲未來發生量預測的依據。

天敵指數

在分析當地多年害蟲數量、天敵數量及其攻擊力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實驗測出該天敵攻擊力,可求出害蟲數量與天敵數量及其效應比值的天敵指數,根據田園調查的害蟲與天敵數量,可以預測未來害蟲數量趨勢。

第三十頁,共三十三頁,2022年,8月28日形態指標法

利用昆蟲形態的變化,有時可較準確地估計其發生量趨勢,如因不同環境條件出現翅型變化、雌雄性比變化、脂肪含量、卵巢含卵量變化等,都對下1代種群數量有影響。例如蚜蟲蟲體中當有翅成、若蚜占總蚜量的比例,在雙目解剖鏡下觀察達40%左右,或肉眼觀察達30%左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