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完整答案(歷年真題)_第1頁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完整答案(歷年真題)_第2頁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完整答案(歷年真題)_第3頁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完整答案(歷年真題)_第4頁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卷附完整答案(歷年真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測試卷一.選擇題(共6題,共14分)1.要想看到星星應在(

)的晚上。A.陰天B.雨天C.晴天2.關于月亮,中國有(

)的故事,古希臘有(

)的傳說。A.阿波羅B.嫦娥奔月C.月亮女神D.波塞冬3.1969年7月21日,美國宇航員(

)乘宇宙飛船登上了月球。A.伽利略B.加加林C.阿姆斯特朗4.教室的木門是(

)的物體。A.透明B.半透明C.不透明5.符號表示(

)。A.晴B.多云C.陰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毛玻璃是不透明的,可以用在洗手間的門B.陽臺上門應該按成半透明的玻璃,為了防隱私C.我們便于尋找東西,應該使用透明的儲物箱二.填空題(共6題,共22分)1.力使乒乓球發生(

)。2.使用望遠鏡時,第一步應對準(

);第二步是調整望遠鏡(

)的長短,直到看清(

)的圖像。3.我們觀察星星最好的地方是(

),觀察的天氣是(

),觀察的時間是(

)。4.月亮和太陽一樣,也會(

)升(

)落。5.如果在室外,我們會選擇在(

)下看書。6.晴天時,松果會(

)。三.判斷題(共6題,共12分)1.啟動輕重不同的小車,我們可以使用相同的力。(

)2.德國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

)3.第一次用望遠鏡觀察到月亮的是伽利略。(

)4.力使乒乓球的運動發生狀態的改變,但不能使方向發生改變。(

)5.芒種、大雪是冬季的兩個節氣。(

)6.用藍色的玻璃紙看白色的物體,物體變藍色。(

)四.連線題(共1題,共5分)1.連線題。

五.簡答題(共5題,共20分)1.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你能說出哪些人們利用太陽的事例?(至少說出三項。)2.同學們,太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你寫出兩例人們利用太陽的事例?3.把下面的二十四節氣按時間順序排序。按時間順序排序為:(

)。4.惡劣天氣對哪些有影響?5.惡劣的天氣都有哪些?(至少提供四種)六.綜合題(共2題,共26分)1.把下列實驗過程補充完整。實驗名稱利用食鹽返潮的現象,做一朵晴雨花。實驗器材(

)實驗步驟(

)實驗結論(

)2.根據提示,完成實驗內容。(1)探究手電筒放置的________與光斑的關系(2)實驗器材有:_______________。(3)用手電筒豎著照射桌面,會出一個__________。(4)改變手電筒放置的________,光斑的__________。光斑的大小光斑的亮度手電筒放置的位置近__________手電筒放置的位置遠__________(5)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C2.B;C3.C4.C5.A6.C二.填空題1.運動狀態的改變2.觀察物;筒身;倒立3.曠野;晴天;晚上4.東;西5.樹蔭6.打開三.判斷題1.×2.×3.√4.×5.×6.√四.連線題1.五.簡答題1.答:曬干谷物;曬干衣服;曬太陽取暖。2.人們利用太陽的事例:太陽能發電站,太陽能汽車。3.6423154.人、動物和植物5.冰雹;龍卷風;暴雪、臺風。六.綜合題1.剪刀、噴壺、鐵絲,濃鹽水、藍色皺紋紙各若干;1、用藍色皺紋紙做一朵紙花。2、在紙花上噴灑濃鹽水,放到室外;晴雨花是根據食鹽返潮的原理制作的。天氣晴朗,晴雨花的藍色不會發生改變;反之,如果是陰天,晴雨花的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