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思考_第1頁
對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思考_第2頁
對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思考_第3頁
對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思考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新資料歡迎閱讀最新資料歡迎閱讀生從小樹立規則意識,從小規范行為方式,學會處理與社會、與他人的關系。正如王敬波院長所說:“守法教育是教育的底線中的底線,公民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底線。”從預防未成年犯罪的角度和培養未來接班人的角度來看,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需要法治教育。(二)教師需要法治教育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中小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急需提高教師“法育”的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以及“法育”水平。同時,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有其自身的職業行為規范。教師不論是從事哪個學科的教學或者學校其他工作,都是“整體育人”工作的一部分,在依法治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時代背景下,需要有法治的意識來組織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或管理學校。正如京致誠律師事務所主任佟麗華教授所說:“在法治社會,法律是一項技能。”教師作為社會普通一員,在成就自己幸福人生的過程中,也必須具備法治意識和法律知識。(三)家長需要法治教育項賢明在《泛教育論一一廣義教育學的初步探索》中寫道: “日常生活先天地就是對人的最基本的教育。”許多“問題孩子”的后面其實是“問題家長”。孩子的習慣養成是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的,杜絕或減少未成年違法犯罪必須從家庭教育開始“堵住源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未成年人的很多行為模式其實是成人世界行為模式的一種影射。如果家庭、父母習慣了使用暴力解決問題,也容易使孩子潛意識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因此,家長要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文明禮貌待人,與人為善,切不可隨意使用語言和行為暴力。對家長進行法治教育可以讓家長學會守法、懂法,并會用法治的理念去教育孩子守法、懂法,讓家長守規則來帶動孩子守規則,通過家長的言行告訴孩子“能不能” “該不該”。二、如何開展法治教育《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明確提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總體目標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普及法治知識,養成守法意識,使青少年了解、掌握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識和制度、明晰行為規則,自覺遵法、守法;規范行為習慣,培育法治觀念,增強青少年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分辨是非、運用法律方法維護自身權益、通過法律途徑參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 踐行法治理念,樹立法治信仰,引導青少年參與法治實踐,形成對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價值認同、制度認同,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為達到這樣的教育目標,筆者認為法治教育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從“法制”宣傳教育向“法治”宣傳教育轉變法治教育教學首先是理念的教育,法治理念的教育首先是“法制”觀念向“法治”觀念的轉變。“法制”更多的是法律知識的習得,“法治”是理念的形成和行懸的養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傳授和接受的過程。“法治”的過程是文化習得內化成行為的過程,以“文”“化”人的過程。正如中國政法大學馬懷德教授所說,“唯有讓法治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習慣, 內化為一種自覺的意識,形成一種文化,才能實現真正的良法善治”。法治的國家和社會里,做一個合格的公民,需要有法律的信仰,把法律作為做人的標準和理念,讓“法治”成為人最重要的價值觀。(二)從知法懂法向自覺守法用法轉變在中小學開展法治教育,不是讓孩子死記硬背多少法律條文。法治教育不是培養“專業性的人才”,也不是簡單地進行法律的通識教育和普法宣傳。《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指出:“把法治教育融入學校教育的各個階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使遵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讓孩子樹立法治意識,是要孩子在能理解和做到的范圍內樹立法治觀念和養成規則意識。“法治”就是規則之治,讓學生從小敬畏、信仰法律,有法治的思維,有理性的思維,有自由、平等意識和思維;懂得“憲法至上,法律至上,規則至上”的道理,知道做事是有規則的,要按照規則的要求、程序的規范來做事;懂得法律是底線,不能違反,法律約束所有的人,從小體會到如果公權力得不到約束,私權利就得不到保護,從小就有保護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的意識。(三)從道德說教、文本教學向結合實例教學轉變現在的孩子在教育方面,特別是行為習慣的養成或者矯正方面,說深了不行,說淺了也不行,就如同“豆腐掉到灰里一一打不得,也吹不得”。對學生的教育如果是簡單地告訴他“不準” “不能”,學生會厭煩也沒有效果,進行法治教育需要結合中小學生特征及其生活經驗開展。法治教育要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開展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和演示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法律。比如“規則”意識的教學,可以從玩游戲引出游戲的“規則”,讓學生認識到“規則”的重要性,接著可以開展違反游戲規則必須受到懲罰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只有遵守規則活動才能進行。游戲如此,社會生活方方面面也如此,規則的改變需要大家的認同,大家在一起游戲或者生活、學習、工作等都必須有契約的精神。在法治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中小學生的實際,用講法律故事等方式進行案例教學,適量引用一些反面的案例是非常必要的,對學生有警示的作用。如針對校園欺凌事件,學校可以開展以校園欺凌治理為主題的專題教育。學校如果發現有校園欺凌事件,要及時調查處置;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并配合立案查處。必要的懲戒也是教育的一個手段和方法,學校結合校紀校規對實施欺凌的同學進行處罰,也對其他同學是一個很好的警示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