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課件】資源枯竭型地區的轉型發展(新人教版) 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高中地理課件】資源枯竭型地區的轉型發展(新人教版) 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高中地理課件】資源枯竭型地區的轉型發展(新人教版) 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高中地理課件】資源枯竭型地區的轉型發展(新人教版) 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高中地理課件】資源枯竭型地區的轉型發展(新人教版) 2022-2023學年高二地理 (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人教版

選擇性必修二第二章

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

第三節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盱眙象山國家礦山公園必備干貨課標解讀1、能說明資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發展與自然資源的關系,會判斷其所處的生命周期位置。2、能說出資源枯竭型的主要特征,會分析城市發展方向。3、歸納分析,實際運用到身邊城市調查研究與分析,為城市發展獻計獻策。目

錄CONTENT01資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轉型02焦作市以煤炭為基礎的產業興衰03焦作市的轉型之路①活動:分析日本北九州轉型之路②問題研究:景德鎮還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①資源枯竭型城市②資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③因地制宜地轉型發展①推動工業多元化發展②大力發展旅游業③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04知

展①傳統工業區問題及措施②答題模板: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

阜新市因煤炭資源豐富,曾被稱為“煤電之城”。我國第三套人民幣的5元券背面圖案中,左側的煤炭開采圖的原型就是取自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礦,可見阜新市昔日的輝煌。20世紀末,阜新市開始轉變以煤電為主的經濟結構。阜新市為什么要轉變?阜新市發展的方向是什么?講練結合

該圖為“我國東北地區和美國東北部簡圖”。

1、為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兩地均適宜發展的工業部門是

A.石油化學工業

B.鋼鐵工業

C.機械工業

D.有色冶金工業2、兩工業地域工業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礎設施,緩解交通壓力

B.接近原料燃料基地,節省運輸成本

C.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環境容量

D.便于生產協作,提高生產效率

解析:1.兩地的主要礦產資源是煤炭和鐵礦,故適宜發展鋼鐵、機械工業。

2.兩工業區都屬于傳統工業區,且各工業部門之間有明顯的生產聯系,故其工業集聚主要是為節省運輸成本,便于生產協作,提高生產效率,兩地區均接近原料、燃料基地,從而形成了工業地域。

1.BC

2.BD

一、資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轉型※資源型城市

因大規模開采自然資源而興起,并以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加工業為主導產業的城市。

※資源枯竭型城市

資源型城市所依托的資源在現有技術水平下開采殆盡,或市場對這種資源的需求大幅度減少,城市經濟發展趨于緩慢。截至2017年,我國確定了69個資源枯竭型城市,占全國262個資源型城市的26.3%。

中國資源枯竭型城市(地區)分布講練結合

寧夏石嘴山市位于賀蘭山東麓,號稱“塞上煤城”,硅石(主要作為太陽能光伏板原料)、草場資源豐富。近年來,該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成為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縮影。1、石嘴山市被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水資源枯竭B.煤炭資源枯竭

C.耕地資源枯竭D.草場資源枯竭2、最適宜石嘴山市轉型發展的產業是(

)

A.以風力發電為主的能源工業

B.服裝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

C.航空航天等高新科技產業

D.光伏設備制造業和生態農

解析:第1題,寧夏石嘴山市位于賀蘭山東麓,號稱“塞上煤城”,因此石嘴山市被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最可能的原因是煤炭資源枯竭。水資源、耕地資源和草場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合理利用下不會枯竭。

第2題,石嘴山市的硅石(主要作為太陽能光伏板原料)和草場資源豐富,最適宜石嘴山市轉型發展的產業是光伏設備制造業和生態農業。

答案

1、B2、D講練結合

玉門市地處河西走廊西端,因油而興,在整個二十世紀,被視作“一油獨大”,曾是新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但歷經長期發展,礦竭城衰,企業破產,經濟逐漸衰敗,2009年被列為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近年來玉門向新能源產業轉型,追光逐風,著力打造“中國新能源之都”。(1)說明圖中A山脈地理位置的特殊性____________。(2)分析玉門進行產業轉型面臨的主要問題_____________。(3)近年來,玉門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并實現季節互補,請評價其合理性______。(1)內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線;第一、二階梯的分界線;200mm的年等降水量線;內外流區的分界線;干旱區和半干旱區的分界線;草原景觀和荒漠景觀的分界線;青藏地區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分界線。(2)產業結構單一;石油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勞動力減少,就業率低。(3)河西走廊夏季正午太陽高度較大,白晝時間較長,太陽能資源豐富;冬季,受蒙古高壓控制,冬季風風力強勁;夏季利用太陽能發電,冬季利用風能發電,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和風能,使發電穩定而量大,提高發電效率。

資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

一、資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轉型※因地制宜地轉型發展

?延長產業鏈,提升原有資源的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大慶油田在歷經近30年穩產、高產之后,于2003年開始產量下降。隨后,大慶的城市經濟開始進入衰退期。大慶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將油氣資源深加工作為城市轉型之路,利用進口俄羅斯油氣資源,重點發展石化產業。

講練結合

煤炭轉化率=(煤炭發電+焦炭)/煤炭總產量。山西省圍繞煤炭資源進行了能源的深層次開發、交通和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能源的綜合利用。1、山西省煤炭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能(

)

①減輕當地環境污染②減輕黃河水運壓力③提高煤炭轉化率④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2、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山西省生態環境問題,應采取的措施是(

)

A.對原有輕工業進行調整

B.大力發展鋼鐵工業

C.提高煤炭的綜合利用技術

D.縮小煤炭的開采量

解析:第1題,煤炭的深加工,當地排放二氧化硫氣體增多,加劇了當地環境污染;山西煤炭外運以鐵路運輸為主,公路運輸為輔,與減輕黃河水運壓力無關;電力生產能力的提高和煉焦業的發展,提高了山西省煤炭的轉化率;以煤炭開采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第2題,工業結構以能源、冶金、化工為主,對原有輕工業進行調整無法解決山西省的生態環境問題;大力發展鋼鐵工業極易造成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且山西缺水,大力發展鋼鐵工業要耗費大量水資源,會加重水資源危機;提高煤炭的綜合利用技術,如煤矸石用于發電、供熱、填充露天礦坑及塌陷區,煤泥干燥后再利用等措施可有效減輕生態環境問題;縮小煤炭的開采量會阻礙當地經濟發展。

1、D2、C

一、資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轉型※因地制宜地轉型發展

?開發新的資源,培育新的主導產業

有的資源枯竭型城市,拓展開發可利用的自然資源類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資源范疇,培育新的主導產業。例如,阜新市在煤炭資源枯竭之后,首先依靠發展現代農業和農產品深加工業,吸納就業,然后大力發展風力發電和煤化工產業,推動城市轉型。

我國河南焦作市是轉型發展比較成功的城市之一。

二、焦作市以煤炭為基礎的產業興衰

焦作市地處河南西北部,南鄰黃河。19世紀末,焦作大規模開采煤礦,修建鐵路,聚落因煤而興。從1956年建市之初,焦作市就以煤炭工業為基礎,一直是全國優質無煙煤生產基地,煤炭工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一半。20世紀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為基礎的化學工業、機械工業、電力工業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

二、焦作市以煤炭為基礎的產業興衰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焦作市多數國有煤礦先后宣告無煤開采而封井,原煤年產量由鼎盛時期的1000多萬噸驟減至400多萬噸,配套的大批企業開工不足,虧損嚴重,全市經濟連年下降,下崗職工占全市職工的1/6。此外,焦作市還面臨著城市基礎設施落后、采煤遺留的各類環境破壞等問題。

三、焦作市的轉型之路

20世紀末,焦作市利用優勢資源和條件,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新型主導產業,開始了轉型發展之路。

?推動工業多元化發展

焦作市除煤炭外,耐火黏土、鋁礬土等礦產豐富,水資源較充足。焦作市在不斷改造、提升傳統工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汽車零部件制造、化工及醫藥、農副產品深加工及高新技術等產業,推動工業多元化發展。

三、焦作市的轉型之路

?大力發展旅游業

1999年,焦作市政府作出“把旅游業作為龍頭產業進行培育”的重大決策,2001年,著力打造“焦作山水”等旅游品牌,利用獨特的地質地貌等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

三、焦作市的轉型之路

?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

焦作市農業生產條件較好,是全國糧食高產區之一,小麥、玉米品質優良。懷藥,歷史悠久,遠銷國內外。依托這些農產品,焦作市重點培育優質糧食等農產品品牌,并發展蔬菜、水果等特色農業。

三、焦作市的轉型之路

通過轉型發展,焦作市的國民經濟從低速徘徊走上快速發展軌道,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講練結合

材料一

煤炭資源按照煤化程度從高到低可分為無煙煤、煉焦煤、煙煤和褐煤。下圖為美國本土煤炭資源分布圖。

材料二

P城曾是美國著名的鋼鐵工業城市,有“世界鋼都”之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當地改變單一的鋼鐵工業模式,大力發展醫療、金融、冶金及高科技工業,促進城市經濟多元化。(1)簡述美國煤炭資源分布的主要特征。(2)從礦產資源利用角度,評價P城發展鋼鐵工業的區位條件。(3)簡述P城產業轉型的具體可行路徑。(1)①總體分布不均(或分布廣);②東部和中部相對集中連片分布;③西部零星分布;④優質煤炭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2)有利:①位于煤炭產地,燃料使用便利;②燃料充足;③附近多優質煤炭,利用效能高。不利:①鐵礦石需遠距離運輸,成本較高;②煤炭燃燒和鐵礦石分選冶煉易造成污染,環境成本高。(3)①對鋼鐵工業進行重組、調整,提高生產效率;②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③吸引高科技和創新人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④調整產業結構,產業多元化發展。講練結合

材料一:南安市沿海巖漿活動頻繁,花崗巖礦床儲量巨大,品種繁多,為飾面石材開采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上個世紀90年代,肆意開采石礦,采用凹陷開采方式,遺留下來眾多的石窟(如圖1)。2015年,南安市退出飾面石材礦山開采行業。今后,石材石雕業規劃,發展建立全市石材石雕產品設計中心、石材機械研制裝備中心、石材質量檢測中心等。礦產開采有剝離土等固體廢棄物,可以洗選分篩機制砂,洗選排水采用多級沉淀、循環利用,沉淀的泥土用于制作建筑用磚。石材加工有廢棄石粉,可以取代砂子用于水泥砂漿、生產混凝土空心磚、人造石、仿瓷涂料等。

材料二:南安石井楊子山曾是當地主要采石區域。這里礦坑眾多,幾處大型礦坑深達百米。史料記載,泉州最早的書院就在楊子山(南安市石井),現在仍留有遺址,山上碑記、崖刻豐富。(1)說明南安石材產業發展可能帶來的哪些環境問題。(2)分析南安市退出飾面石材礦山開采行業后,石材產業的發展方向。(1)石材開采會植被破壞,導致地面裸露,易發生水土流失;地表和植被破壞,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石材加工會產生大量粉塵,污染空氣;加工過程產生噪聲污染;機械加工石材產生的水污染;廢棄的邊角料造成固體廢棄物污染。(2)加強對礦山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延長產業鏈;積極研究開發高新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加強國內外先進開采加工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的引進;礦山廢物循環利用,資源化。講練結合

材料一:南安市沿海巖漿活動頻繁,花崗巖礦床儲量巨大,品種繁多,為飾面石材開采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上個世紀90年代,肆意開采石礦,采用凹陷開采方式,遺留下來眾多的石窟(如圖1)。2015年,南安市退出飾面石材礦山開采行業。今后,石材石雕業規劃,發展建立全市石材石雕產品設計中心、石材機械研制裝備中心、石材質量檢測中心等。礦產開采有剝離土等固體廢棄物,可以洗選分篩機制砂,洗選排水采用多級沉淀、循環利用,沉淀的泥土用于制作建筑用磚。石材加工有廢棄石粉,可以取代砂子用于水泥砂漿、生產混凝土空心磚、人造石、仿瓷涂料等。

材料二:南安石井楊子山曾是當地主要采石區域。這里礦坑眾多,幾處大型礦坑深達百米。史料記載,泉州最早的書院就在楊子山(南安市石井),現在仍留有遺址,山上碑記、崖刻豐富。(3)請你為石井楊子山的可持續發展提建議。(4)有人建議利用楊子山石窟變廢為寶設計旅游拓展項目,請你幫忙設計。(至少答2個)(3)廢棄礦山進行復墾復綠,修建礦山公園;利用人文旅游資源(書院、碑記、崖刻)等,大力發展旅游業;建設科創產業小鎮(如石雕藝術品產業等)。(4)利用石窟設計旅游拓展項目:垂直攀巖、深坑蹦極、高空秋千、建設特色酒店(借鑒上海深坑酒店)。(35頁)

分析日本北九州轉型之路

九州地區曾經是日本煤炭主產區之一。19世紀末,利用煤炭資源,北九州工業得到快速發展。20世紀20年代左右,北九州形成以鋼鐵、煤炭、化工、造船為主的重化工基地,成為日本重要的工業地帶之一。

伴隨著重工業的飛速發展,北九州的環境迅速惡化。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日益成為整個社會的公害,尤其是1968年“米糠油事件”的爆發更是震驚了世界。

(35頁)

分析日本北九州轉型之路20世紀60年代,根據煤炭資源枯竭形勢,日本政府進行了多次煤炭政策的調整,加強環境整治和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在北九州建立近百個工業園,吸引半導體生產和組裝為主的新產業入駐,加強北九州港口、機場、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煤炭之都工業遺產旅游。

1993年建立的北九州科技城,集聚了眾多研發機器人、半導體技術及尖端環境科技的大學和科研機構。1997年建設北九州生態工業城,靠環境產業振興地方經濟。

(35頁)

分析日本北九州轉型之路1.說出20世紀60年代北九州重點發展的產業。

半導體生產和組裝、環保產業、工業遺產旅游。

2.分析20世紀60年代北九州實施轉型發展的優勢條件。

基礎設施較完善;技術工人充足;位置及交通條件好;政府政策調整;培訓失業人員;設立工業園區;引導產業轉型。

3.20世紀90年代北九州發展的方向有了怎樣的改變?

向高新技術、尖端環境科技、生態與循環經濟的方向發展。

講練結合

北海道是日本第二大島,曾是日本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工業以食品工業為主,目前旅游業和服務業發達。位于其中部的夕張市是日本著名的煤炭城市,總面積763平方公里。夕張市是圍繞煤炭而發展起來的,在繁榮時期煤炭產量占到北海道的20%,人口達到11.7萬人,被譽為“煤炭之都”。夕張市采煤始于1890年,至20世紀60年代煤炭產業開始衰落,煤礦開始陸續關閉,當地人口逐漸減少。2006年7月夕張市政府宣布破產,截至2012年,夕張市人口不足1萬人,成為名副其實的“鬼城”。(1)簡析夕張市早期煤炭開發面臨的不利條件。(2)簡述夕張市在20世紀60年代后煤炭產業開始衰落的原因。(3)簡述日本夕張市政府破產對我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警示。(1)位于山區,煤炭開采不便且不宜運出;位于板塊邊界,地殼運動活躍,易造成礦洞塌陷;技術水平較為薄弱,開采成本高;周邊地區工業基礎薄弱,能源需求量小。(2)煤炭資源枯竭;產業結構單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環境污染嚴重。(3)注意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和新興替代產業;加大科技投入,綜合開發利用煤炭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等。(37頁)

景德鎮還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千百年來,景德鎮的陶瓷通過陸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綿延和傳播到世界各地。隨著瓷土資源枯竭,景德鎮還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呢?

對于這一課題的探究,建議采用以下思路。(37頁)

資料1因瓷而興

景德鎮位于江西東北部,地處丘陵地帶。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過,最終注入鄱陽湖。境內有優質瓷土礦。

早在戰國時期,這里就開始制陶。宋景德元年(1004年)因造御瓷而改用皇帝年號,始名景德鎮,成為我國瓷器中心。制出的青白瓷器獨具特色,聞名天下。

資料分析

1.依據資料說出景德鎮瓷器外運的主要運輸通道。古代外運的主要通道是借助水運,通過昌江進入長江航道連接運河北上或借助海運輸往海外。現代外運主要是通過鐵路和公路運輸。

(38頁)

資料2土盡而衰20世紀60—80年代,當時不到40萬人口的景德鎮市就有8萬人從事瓷業,瓷器年產量占全國的20%。鼎盛時期,瓷業產值占景德鎮市生產總值的60%。

20世紀90年代,隨著瓷土資源枯竭和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景德鎮大批陶瓷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景德鎮瓷業規模不斷萎縮,瓷業占全市總產值的比重由1991年的20.4%下降到2000年的2.6%。

資料分析

1.說出20世紀90年代景德鎮瓷業衰退的主要原因。

瓷土資源枯竭;市場競爭激烈;改革步伐緩慢;勞動力素質偏低和人才外流;過于看重藝術瓷;假冒偽劣嚴重,口碑受損。

2.推測景德鎮瓷業生產可能帶來的問題。

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面塌陷,耕地減少,生態系統失衡,自然景觀受損;大量廢水、廢渣等污染物,污染水源和土壤,存放占用土地;粗放燒制,造成大氣污染,形成酸雨。

(38頁)

資料3機遇與挑戰21世紀初,景德鎮踏上轉型發展的新路,重點發展高檔日用陶瓷和陳設藝術瓷。景德鎮如今擁有30多處陶瓷文化遺址,是我國獨有的充滿陶瓷文化藝術氣息的城市。景德鎮有不同級別的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眾多工藝大師和從事陶瓷工藝制作、陶瓷科學研究的人員匯聚于此。景德鎮還有全國唯一一所陶瓷大學,每年培養近千名相關專業的大學生。

但是,由于產學研的分離,其科研成果很難快速轉化為生產力。陶瓷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很少留在景德鎮。景德鎮陶瓷企業的主要精力一直集中在工藝改造上,陶瓷企業多以中小型和個體作坊為主,這些陶瓷企業資金不足,生產經營行為完全被國內市場左右。

(38頁)

資料3機遇與挑戰

資料分析

1.景德鎮為什么重點發展藝術陶瓷?

景德鎮制陶歷史悠久,擁有傳統工藝;景德鎮陶瓷文化遺址多,充滿陶瓷文化藝術氣息;科研人員和藝術大師聚集;藝術陶瓷價值更高;國家政策支持。

2.景德鎮瓷業再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由于產學研分離,科研成果很難快速轉化為生產力;人才外流,制瓷人員素質下降;偏重工藝制造,脫離市場需求;制瓷企業規模小,資金不足;生產經營局限于國內市場。

(38頁)

綜合以上分析,開展討論“景德鎮還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

步驟一:收集資料,了解景德鎮在江西省的地位,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并和我國其他陶瓷生產基地進行比較,了解景德鎮的經濟發展水平。

步驟二:收集景德鎮其他產業資料,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景德鎮應重點發展哪些支柱產業?

步驟三:查閱景德鎮的相關資料,討論景德鎮還要不要走‘世界瓷都’之路。講練結合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地處泰沂山脈北側,多溪流,瓷土資源豐富且質地優良,承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之傳統,陶瓷生產距今已有6000年歷史,品質上乘,雍容華貴,使得該地享有“陶瓷之都”的美譽,是我國五大陶瓷產地之一。但因多方面原因,進入21世紀,淄博市的陶瓷工業發展受到諸多因素制約,一直尋求產業轉型之路,之后淄博陶瓷不斷向省外及國外轉移,形成眾多產業分部。下圖為淄博市資源和交通簡圖。(1)簡析淄博市博山區成為我國五大陶瓷產地之一的有利條件。(2)試分析淄博市博山區進入21世紀后陶瓷產業遇到困境的原因。(3)分別列舉陶瓷工業在淄博和分部發展的產業部門。(4)分析淄博市博山區走出陶瓷工業發展困境可采取的措施。(1)有豐富且品質高的瓷土礦資源,原料豐富;木材多、煤炭產地,為制瓷提供燃料;河流眾多,水質優良,利于制陶;歷史悠久,生產技藝高;瓷器品質優良,知名度高;瓷器產量大,市場廣闊;可經公路、膠濟鐵路及京滬鐵路外運內銷。(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各答對兩點即可)(2)瓷土礦資源的短缺和枯竭;傳統陶瓷產業污染環境嚴重,環保門檻提高;勞動力、地價成本上升;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3)淄博:企業中心、研發中心、營銷中心。分部:原材料加工中心、產品生產中心。(4)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等級和技術含量,積極穩妥發展陶瓷高附加值產業;減少或關停低品質陶瓷生產企業;優化產業布局,將低附加值產業部門向落后地區轉移;多元化發展陶瓷相關產業,提升品牌價值;完善銷售渠道,開拓消費市場。知識拓展

傳統工業區問題及措施

1、問題:①工業過于集中,**資源、能源短缺,用地、用水緊張,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②設備老化,技術落后,資金缺乏,生產效率低下。③產能落后,工業結構單一,工廠規模較大,轉變經營機制、調整產業結構困難,市場適應性差,市場競爭激烈或需求縮小。④交通擁擠。

2、措施:(1)①調整工業布局,使工業適度分散;②關閉或轉移需原材料多、污染重、耗能大的企業,遷入企業以技術精良的中小企業為主。③開發新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建立生態工業園;④“三廢”達標排放,加大治污力度,美化環境;(2)發展科技,引進資金、技術、先進管理經驗;(3)①發展高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