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3 古今中外科技成就(測試)(解析版)_第1頁
專題03 古今中外科技成就(測試)(解析版)_第2頁
專題03 古今中外科技成就(測試)(解析版)_第3頁
專題03 古今中外科技成就(測試)(解析版)_第4頁
專題03 古今中外科技成就(測試)(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14主題03古今中外科技成就(試題分值:100分測試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新考法】與當地歷史相結合“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的重要內容,它追求極致、追求品質。如圖是湖南寧鄉出土的商代青銅器中最精美的物品,該物品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利簋 D.毛公鼎【答案】B【解析】如圖是湖南寧鄉出土的商代青銅器中最精美的物品,該物品是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銅器中的精品。故選:B。2.“坐堂行醫”一詞源于我國古代一位名醫,他寫成《傷寒雜病論》,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被后世稱為“醫圣”。這位“坐堂醫生”是()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李時珍【答案】B【解析】這位“坐堂醫生”是張仲景。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他虛心向名醫求教,四處奔走,廣泛收集民間藥方,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這部著作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辨證分析病情,然后對癥治療。他還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被后世稱為“醫圣”。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3.蔡倫,湖南耒陽人,東漢前期的宦官,負責監造各種器物,被漢安帝封為龍亭侯。他在中國歷史上的最大功績是()A.改進造紙術 B.發明活字印刷術 C.發明指南針 D.發明火藥【答案】A【解析】早在西漢前期,我國的勞動人民就發明了紙。東漢時期,蔡倫在總結前人造紙經驗的基礎上,改進造紙術,降低了造紙的成本,同時提高了紙的產量和質量,為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杰出貢獻。A符合題意。故選:A。4.【新考法】核心素養—創設情境在“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小明同學參與了市博物館一個展區的布展。根據下列圖片推斷這一展區的主題是(

)A.經濟重心的南移B.光耀千古的古代科技 C.交通事業的發展 D.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朝時著名的農學家賈思勰編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北宋平民畢昇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泥活字),明朝宋應星的科技巨著《天工開物》,覆蓋了當時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這些都屬于我國古代影響深遠的科技發明與科技著作,由此可推斷這一展區的主題是光耀千古的古代科技,B項正確;經濟重心的南移,與江南經濟發展相關,交通事業的發展,與交通工具的變革相關,中華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華特有文化,都與《齊民要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天工開物》沒有直接聯系,排除ACD項。故選:B。5.湘西某班學生召開“四大發明”主題交流會,談及造紙術的改進為世界文明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請問這個改進造紙術的人是()A.張仲景 B.蔡倫 C.歐陽詢 D.王夫之【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人們從“積飄絮成絮片”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紙。東漢蔡倫改造紙術、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等造成便于書寫的紙,人稱“蔡侯紙”。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6.中國古代科技領先世界,其科技成就主要集中在農學、天文學、醫學、數學等領域。這反映出我國古代科技的重要特點是()A.開放性 B.實用性 C.理論性 D.實驗性【答案】B【解析】A.中國古代科技是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產生并發展的,不能體現開放性,排除A。B.根據所學可知,中國古代是農業文明,由于農業生產的需要,產生了農學、天文學、醫學、數學,這體現出我國古代科技的重要特點是實用性,故B正確。C.中國古代科技以技術為主,沒有產生系統的理論,排除C。D.中國古代科技以生產為基礎產生,不是以實驗為基礎產生,不能體現實驗性,排除D。故選:B。7.明朝中后期,某學者吸收西方科學知識,總結傳統科技經驗,編寫了一部關于農器、蠶桑、水利、種植等方面的科技名著,該書是()A.《農政全書》 B.《本草綱目》 C.《天工開物》 D.《齊民要術》【答案】A【解析】《農政全書》是有關國計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農學家徐光啟。全書60卷,約70萬字,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制造、荒政等大類。《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A項正確;《本草綱目》是明朝時期關于醫藥學方面的著作,排除B項;《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排除C項;《齊民要術》是北朝時期關于農業方面的著作,排除D項。故選:A。8.我國古代建有一項宏偉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之中。它最初的定位與作用是以軍事防御為主,后來逐漸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這項工程是(

)A.都江堰 B.大運河 C.明長城 D.北京城【答案】C【解析】據題干“我國古代建有一項宏偉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之中。它最初的定位與作用是以軍事防御為主,后來逐漸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和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建立以后,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先后18次修筑長城,形成了東起遼東、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明代長城以城墻為主體,由關隘、城臺、烽火臺等組成,沿線設立衛所,駐守軍隊,開展屯田,進行生產,并修建了相連的道路,形成為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因此,這項工程是明長城,C項正確;都江堰是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大運河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題干反映的是軍事防御工程,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北京城是部分朝代的都城,其設計規劃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最高成就,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9.下圖是織工哈格里夫斯的發明。它改進后使紡織效率大大提高,廣泛應用后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這一發明是(

)A.飛梭 B.珍妮機 C.蒸汽機 D.內燃機【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英國工業革命中,紡織工人哈格里夫斯于1765年發明的機器是珍妮機,這是真正近代意義上的機器,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B項正確;凱伊發明了飛梭,排除A項;英國的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排除C項;內燃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成果,排除D項。故選:B。10.18世紀中期,英國工廠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鄉村。1780年到1830年間,工廠從鄉村轉移出來,逐漸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處。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能源的大規模使用 B.自然環境的急劇變化C.改良蒸汽機的推廣應用 D.農村人口的大量遷徙【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18世紀中期,英國工廠主要分布在水流湍急的鄉村……逐漸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處”和所學可知,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使工業生產擺脫了對自然資源和地域空間的依賴,逐漸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處,促進了工業化的發展,C項正確;石油作為能源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題干強調的原因是動力的變化,并未說明自然環境的變化,排除B項;農村人口的大量遷徙是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的,排除D項。故選:C。11.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第一個客戶是阿克萊特的紡織廠,用蒸汽機來泵取瀑布的水到漿輪上;第二個客戶是威爾金森的鋼鐵廠,蒸汽機被用來控制風箱以保持熔爐空氣的恒定供給。到1815年,英國已擁有幾千臺新式蒸汽機。由此可見()A.珍妮機開啟了工業革命 B.蒸汽動力適應了經濟發展C.英國普遍建立工廠制度 D.蒸汽機車開啟了鐵路時代【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第一個客戶是阿克萊特的紡織廠,用蒸汽機來泵取瀑布的水到漿輪上;第二個客戶是威爾金森的鋼鐵廠,蒸汽機被用來控制風箱以保持熔爐空氣的恒定供給。到1815年,英國已擁有幾千臺新式蒸汽機”可知,瓦特制成蒸汽機應用于生產領域后,蒸汽機使用增加,進而適應了經濟發展,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瓦特改進的蒸汽機投入使用”,沒有涉及珍妮機的有關情況,排除A項;材料主旨反映了蒸汽動力適應了經濟發展,并沒有涉及英國普遍建立工廠制度,排除C項;材料主旨反映了蒸汽動力適應了經濟發展,雖然英國的斯蒂芬森發明了蒸汽機車開啟了鐵路時代,但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12.18、19世紀,英格蘭的一些小村落發展為人口稠密的城鎮,“煙囪讓古老的塔尖相形見絀……北部鋪上了第一條鐵軌,迎接新火車頭的到來,蒸汽貨輪開始在入海口和海峽上定期往來”。上述現象的出現主要由于(

)A.人文主義的復興 B.全球航路的開辟 C.近代科學的興起 D.工業革命的開展【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18、19世紀”“第一條鐵軌”“新火車頭”“蒸汽貨輪”并結合所學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紡紗機,將它命名為“珍妮機”,標志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18世紀中期,瓦特對蒸汽機作了一系列改進。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1825年,由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拖著車廂載著450名乘客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因此材料中現象的出現主要由于工業革命的開展,D項正確;人文主義是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核心思想,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全球航路的開辟開始于15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提及的是蒸汽貨輪和鐵路、火車等,沒有涉及近代科學,排除C項。故選:D。13.【新考法】創設情境某電視劇需要設置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場景。下列與之相符的是()A.斯蒂芬森在電燈下繪制火車圖紙 B.牛頓在電腦前推演萬有引力定律 C.本茨試駕自己制造的第一輛汽車 D.達爾文在野外用手機與家人聯系【答案】C【解析】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內燃機使石油成為新興燃料。以內燃機為動力,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火車發明于第一次工業革命,電腦、手機發明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排除ABD。故選:C。14.【新考法】與數學學科相結合閱讀如表,結合所學,請判斷導致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產量發生變化的原因是()年份1880190019101920產量(萬噸)400210046009400A.蒸汽機的改良 B.火車的發明 C.內燃機的不斷增加 D.電燈的廣泛使用【答案】C【解析】1870年﹣1900年石油產量的變化主要與內燃機的發明有關。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內燃機使石油成為新興燃料。以內燃機為動力,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美國人亨利?福特使用流水線裝配工藝生產汽車。AB使用煤作燃料,D使用電能,排除ABD。故選:C。15.“一壺開水使瓦特認識了蒸汽的偉大,一只蘋果使牛頓悟出了地心引力。”牛頓在天文學、力學等領域都有杰出貢獻。下列屬于牛頓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巨著是()A.《物種起源》 B.《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C.《共產黨宣言》 D.《資本論》【答案】B【解析】據所學可知,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學、數學、力學等領域都有杰出貢獻。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和微積分學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頓出版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使物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他的科學發現,使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B項正確;《物種起源》的作者是達爾文,排除A項;《共產黨宣言》的作者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排除C項;《資本論》的作者是馬克思,排除D項。故選:B。16.19世紀中后期,美國、德國等國家在實現工業化后,紛紛加入國際競爭,打破了英國一國獨大的局面。這表明該時期(

)A.全球貿易發展迅速 B.世界格局發生變化C.歐洲喪失優勢地位 D.各國經濟聯系密切【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美國、德國等國家在實現工業化后,紛紛加入國際競爭,打破了英國一國獨大的局面。”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美國和德國迅速崛起,英國一國獨大的局面被打破,世界格局發生了變化,B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英國一國獨大的局面被打破,不能說明全球貿易的發展,排除A項;歐洲喪失優勢地位在二戰后,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英國地位發生變化,不能說明各國經濟聯系密切,排除D項。故選:B。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歷代農民通過對各種自然現象進行觀測總結,積累了大量的物候知識。物候知識與氣象、天象緊密聯系,可被用于把握農時以達到增產目的,如“黃鶯兒鳴叫”就是采桑活動時宜的標志。利用物候知識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物候學。——摘編自陰法魯等主編《中國古代文化史(插圖本)》(1)根據材料一,簡述物候知識的價值。(4分)材料二圖

唐鎏金銀香囊及其內部構造注:該香囊利用了陀螺儀萬向支架原理,無論如何轉動,中間焚香的盂始終保持水平狀態,焚香都不會傾灑;外殼通體鏤空,便于香氣散出,且可隨身掛佩,在唐朝風靡一時。圖

北宋青釉剔花倒裝壺及其構造示意圖注:該壺利用了虹吸原理,注水孔在壺底,注水時,水并不會從壺嘴流出。水壺翻轉后,水也不會從壺底漏出,只有當壺身向壺嘴處傾斜時,水才會自然流出,這增加了壺的密封性和便攜性,后來該類壺普遍流行。——摘編自愛德華·謝弗《撒馬爾罕的金桃》等(2)根據材料二,概括其體現出的古代手工業品的特點。(4分)(3)根據材料一、二,提煉一個主題。(4分)【答案】(1)價值: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是研究古代氣象知識的重要依據;推動氣象學、天象學的發展;推動物候學的產生。(4分)(2)特點:造型美觀;設計精巧;工藝高超;科學原理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用性;引領風尚;日益走向大眾等。(4分)(3)主題:從勞動、科技、實踐角度作答均可。如:勞動是人類文明與創新的動力和源泉;科學技術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重要作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具有偉大的創造力等。(4分)【解析】(1)價值:根據材料“物候知識與氣象、天象緊密聯系,可被用于把握農時以達到增產目的,如‘黃鶯兒鳴叫’就是采桑活動時宜的標志。利用物候知識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物候學”可知,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是研究古代氣象知識的重要依據;推動氣象學、天象學的發展;推動物候學的產生。(2)特點:根據材料圖片可知,造型美觀;設計精巧;工藝高超;根據材料“該香囊利用了陀螺儀萬向支架原理,無論如何轉動,中間焚香的盂始終保持水平狀態,焚香都不會傾灑;外殼通體鏤空,便于香氣散出,且可隨身掛佩,在唐朝風靡一時”“該壺利用了虹吸原理,注水孔在壺底,注水時,水并不會從壺嘴流出。水壺翻轉后,水也不會從壺底漏出,只有當壺身向壺嘴處傾斜時,水才會自然流出,這增加了壺的密封性和便攜性,后來該類壺普遍流行”可知,科學原理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用性;引領風尚;日益走向大眾等。(3)主題: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可知,如勞動是人類文明與創新的動力和源泉;科學技術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重要作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具有偉大的創造力等。18.古代中國有眾多推動世界歷史發展的發明創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紙的質量大大提高,這種紙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材料二:他用膠泥刻字,然后用火燒制,使字模變硬。制版時,在一塊四周有框的鐵板上撒上松脂、石蠟和紙灰等,將燒制好的字模在鐵板上排成版,用火將鐵板中的松脂熔化,將字版壓平,這樣就可以印書了。印完之后,再將松脂熔化,泥字拆開,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材料三:北宋紙幣銅板拓片

配置水密隔艙和羅盤的宋代海船

宋代火器(模型)材料四:中國發明的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均摘自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下冊(1)根據材料一指出“蔡侯紙”的優點。(2分)(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項技術?發明人“他”是誰?(4分)(3)聯系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宋代科技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的原因。(6分)(4)結合所學世界史知識,舉一例說明中國發明的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后“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2分)【答案】(1)優點:用料廣泛或質量高(或材料中“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任一點都可。)(2)活字印刷術;畢昇(4分)(3)①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或抑武崇文)政策。②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科舉制。③結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據局面,社會相對安定。④宋代經濟的發展(手工業興盛、商業貿易繁榮)。⑤民族政權的并立(軍事戰爭的需要)。(6分,任答三點即可)(4)歐洲走向近代(開辟新航路或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或英國經過內戰確立君主立憲制,法國大革命)。(2分)【解析】(1)根據所學和材料一“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紙的質量大大提高,這種紙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可知,這體現的優點是,用料廣泛,質量高。(2)根據所學和材料二“他用膠泥刻字,然后用火燒制,使字模變硬”可知,這就是活字印刷術,發明者是畢昇。(3)根據所學可知,宋代科技居于世界領先地位,這是因為,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科舉制,它結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據局面,社會相對安定,宋代經濟的發展,民族政權的并立,這些均促進了科技的發展。(4)根據所學和材料四“中國發明的火藥和火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戰方式產生巨大影響,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可知,它使歐洲走向近代,促進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19.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是推動文明演進的主要力量。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2分)材料一

瓦特發明的蒸汽機不僅比原來的蒸汽機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類從此開始擁有自己創造的動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當蒸汽時代和工業革命到來的時候,它推動著業已領先的英國繼續前行,讓這個小小的島嶼在后來的幾百年中進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國。——摘編自《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二

1900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萬人參觀了英、法等西方大國展示的工業實力和創造發明。美國人愛迪生發明的白熾燈,將博覽會的展館照得通明透亮。——摘編自《大國堀起》解說詞材料三

自2003年10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以來,中國的航天科技事業迅速發展。北京時間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發射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組成,他們將在太空駐留約6個月,執行載人航天工程第三十二次飛行任務,計劃今年10月下旬返回東風著陸場。——摘編自《人民日報》(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影響。(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世界博覽會上展示的“創造發明”屬于哪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并指出此次工業革命的特點。(4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航天科技事業迅速發展的原因。綜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啟示?(4分)【答案】(1)影響: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4分)(2)第二次工業革命。(2分)特點: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在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等。(2分)(3)原因: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中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奉獻擔當等。(2分)啟示:要堅持創新和自主發展;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努力學習,爭取成為新世紀的創新人才,更好地為祖國服務等。(2分)【解析】(1)影響:根據材料一“瓦特發明的蒸汽機不僅比原來的蒸汽機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類從此開始擁有自己創造的動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瓦特改良“萬能蒸汽機”,是工業革命的標志,推動工業革命步伐,進入“蒸汽時代”。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影響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2)哪次工業革命:根據材料二“美國人愛迪生發明的白熾燈,將博覽會的展館照得通明透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力的廣泛使用為主要標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可知世界博覽會上展示的“創造發明”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特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在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等。(3)原因:根據材料三“自2003年10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以來,中國的航天科技事業迅速發展”,可知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中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由“北京時間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發射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組成,他們將在太空駐留約6個月,執行載人航天工程第三十二次飛行任務,計劃今年10月下旬返回東風著陸場”,可知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奉獻擔當等。因此中國航天科技事業迅速發展的原因,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國綜合國力的顯著提升;中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航天科技工作者的奉獻擔當等。啟示:開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從自主創新、自身責任作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我們認識到,要堅持創新和自主發展;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努力學習,爭取成為新世紀的創新人才,更好地為祖國服務等。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英國的殖民掠奪和海外貿易積聚了數量極為龐大的財富,在十六和十七世紀時,社會和政治結構以及人們的價值標準已經發展到適合于工業化的程度。到十八世紀,手工工場內部有了比較精細的分工,生產工具實行了專門化,但產品仍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摘編自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工業革命首先發生于英國的原因。這次革命把人類帶入了什么時代?(6分)材料二19世紀的歐美大學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源頭,為西方工業化提供了不竭的動力。眾多科學家在大學實驗室中刻苦研究,反復實踐,在電磁學、化學和熱力學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發明成果在生產實踐中被不斷轉化為生產技術,新的技術、新的發明層出不窮,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摘編自元鵬《大學與第二次工業革命》(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歸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列舉一項當時的重大發明。(4分)材料三自2003年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任務實現30戰30捷。從短期停留到中長期駐留,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創造新輝煌。材料四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摘編自習近平《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3)根據材料三、四及所學,分析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請你為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建言獻策。(4分)【答案】(1)原因:海外殖民掠奪和貿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手工工場出現專業化發展;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等。(4分,任答兩點)時代:蒸汽時代。(2分)(2)特點: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涉及領域廣泛。(2分)重大發明:電話、汽車、飛機等。(舉例一例即可)(2分)(3)原因: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實力不斷的發展;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重視科技的發展,重視創新;科學家們的共同努力等。(2分)建議:政策支持;大力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