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耕地質量建設力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_第1頁
加大耕地質量建設力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_第2頁
加大耕地質量建設力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_第3頁
加大耕地質量建設力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_第4頁
加大耕地質量建設力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加大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力度

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耕地是農業生產的基礎,是最寶貴的農業生產資料,是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市各級農業部門把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工作作為發展優勢農產品產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關鍵措施來抓,認真貫徹耕地保護與建設的相關政策法規,按照當前與長遠相結合的原則,建立了連云港市耕地質量建設的投入引導、規劃指導等長效機制。通過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實施和先進技術推廣,耕地質量得以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有效地促進了我市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一、近年來耕地質量建設情況(一)建立健全耕地質量建設管理的長效機制1、充分履行耕地質量管理聯席會議制度職能。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履行耕地質量管理聯席會議制度職能,及時研究、會商、解決耕地質量方面的重大問題,并通過各種形式落實任務和責任,推動工作落實。同時利用多種形式,將《江蘇省耕地質量管理條例》、《連云港市耕地質量管理辦法》、《連云港市縣區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等法律法規宣傳落實到實處,形成了耕地質量保護與建設的良好氛圍。(二)積極開展耕地質量保護和建設工作1、組織實施耕地質量等級劃分工作。按照省農委開展耕地等級劃分、中低產田類型調查等相關要求,及時組織召開全市耕地質量等級劃分工作會議,組織有關專家深入調查,根據基礎地力、耕作條件、基礎設施、主要作物生產能力等開展耕地質量調查與評價,進行科學的等級劃分,制定合理的耕地質量建設規劃。各縣區的耕地地力評價均已全部完成。從調查結果看,目前我市一等地耕地面積73.86萬畝,占耕地面積的13.43%,二等地163萬畝,占29.65%,三等地162.15萬畝,占29.5%,四等地100.12萬畝,占18.21%,五等地50.73萬畝,占9.23%見表。具體內容見各縣區耕地地力評價。土類面積耕地分級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四等地五等地萬畝%萬畝%萬畝%萬畝%萬畝%東海151.4931.0320.4949.3732.5946.2130.515.8510.469.045.97贛榆115.412.950.0318.6416.1645.8339.7142.5936.95.444.71灌云149.4516.0110.7146.2430.9431.5921.1325.5317.0830.0820.14灌南88.5912.9314.627.3930.9128.7832.4614.1115.925.396.08新浦21.613.2214.889.4543.736.6230.641.547.130.783.62海州23.267.7231.411.9148.43.1212.70.52.04合計549.8173.8613.4316329.65162.1529.50100.1218.2150.739.232、完善區域性耕地質量管理信息系統。根據我市不同農區生態環境、土壤類型、耕地制度等,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塊分層次建立了土壤肥力、農田環境質量等耕地質量定位動態監測點22個,主要分布在水稻土、潮土、濱海鹽土、砂姜黑土、棕壤等5種耕作土壤上,基本覆蓋了我市主要土壤類型。在耕地質量監測中嚴格按照《江蘇省耕地質量監測方案》要求,規范操作,嚴格試驗、逐項分析,確保土壤肥力監測數據的準確可靠,并分年度撰寫連云港市耕地質量監測報告,為我市基本農田保護、耕地質量建設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及農業結構調整提供可信的基礎資料。3、整體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兩年來累計完成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1420.32萬畝次,采集土壤樣品12852個,分析化驗土壤植株樣品65395項次,完成施肥情況調查表17676份。舉辦培訓班118期,培訓農技人員、技術骨干、農民、種田大戶、營銷人員等7733人次,發放培訓資料38120份,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宣傳21期次。免費為項目區發放施肥建議卡178.75萬份,建議卡入戶率98%以上。通過科技入戶、科技趕集、科技咨詢、現場會等多種形式培訓農民骨干、科技示范戶20200人次以上。按照施肥分區和肥力高中低篩選設計小麥區域配方12個,蔬菜(番茄)區域配方6個。設立肥料經銷網點907個(其中縣級56個、鄉級182個、村級669個)。全市累計安排“3414等田間試驗485個,建立各類示范方1625個,其中萬畝示范區27個,千畝示范片321個,百畝示范方1319個,累計示范面積85.69萬畝。建立土壤肥料新技術綜合展示基地9個,各選擇14個村,每個村選擇15戶作為測土配方施肥長期觀測點,跟蹤調查測土配方施肥效果。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作物施肥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施肥肥料結構更加合理,配方肥施用面積996.09萬畝次,施用配方肥27.62萬噸,氮肥利用率提高4.5%,磷肥利用率提高2.32%,鉀肥利用率提高2.55%,全市共節肥5327萬公斤(折純),肥料利用率提高4.1個百分點,降低成本26032萬元,累計節本增收179283萬元。土壤肥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與1982年相比我市土壤全氮上升了0.211&依8、有機質上升了9.27g/kg。4、擴大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力度。兩年來全市共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61269.42噸,施用面積36.71萬畝次(其中糧食9.82萬畝次、蔬菜26.89萬畝次)。糧食作物平均增產12.8%以上,蔬菜作物增產24.3%以上;節約純N4.2kg/畝,P2O5-1.62kg/畝,K2O1.95kg/畝;節省肥料支出606萬元,累計節本增收15881.11萬元。5、研究推廣土肥適宜新技術。示范推廣秸稈還田及綜合利用技術、平衡施肥技術、無公害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關鍵點技術以及葉面肥推廣應用等土肥新技術、新品種。全市在小麥及水稻生產上己推廣應用興欣葉面肥271噸,同時大力宣傳稻麥生育期間的肥藥混噴。兩年累計推廣肥藥混噴面積1390萬畝次。二、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存在問題1、科技服務能力無法滿足耕地質量建設需要。一是全市耕地質量信息處理與管理系統尚未建立,難以做到對耕地質量進行預報預警和耕地質量實行有效監管;二是耕地質量監測投入過低監測點過少。我市耕地質量監測點僅有20個,與省農委按1:2:3比例要求的120個相差甚遠,無法滿足耕地監測的需要。2、部分地區耕地重用輕養造成質量退化。一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需要,我市耕地占補平衡補充耕地的任務愈來愈重,而全市后備土地資源卻愈來愈少,且補劃與占用的基本農田質量不相當,以劣補優、以次充好現象嚴重,綜合等級落差在1-2個等級;二是西部丘陵崗地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水土流失較重;三是由于長期實行少免耕制度,造成部分耕地質量下降或隱性下降;四是有機肥投入不足、重氮輕磷少鉀普遍,形成耕地養分非均衡性;五是工業“三廢”、生活垃圾的排放日益增多,土壤中農藥、化肥等化學投入品積累不斷增加,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問題日趨突出。據調查,受重金屬、農藥等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面積已達到10%以上,接近警戒線面積的12%。3、農業投入不足,制約高標準糧田建設進度。對耕地質量建設投入不足,僅靠少量項目資金難以維持,致使田間基礎設施普遍比較薄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溝渠林田路不配套,灌溉排水效能低下,有的甚至完全喪失了功能,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影響了高標準糧田建設速度。特別是農業措施投入方面的投入過低,例如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項目,畝投資標準僅為500元,與高標準農田要求的畝投入1320元相比相差甚遠。三、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對策與建議1、建立耕地質量建設長效機制。一是建立耕地質量監管機制。加快制定耕地質量建設規劃和具體管理措施,推進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制度化、法制化,完善耕地質量的責任追究制度、定期檢查制度、質量跟蹤制度、占補平衡質量驗收制度和耕地質量建設獎懲制度等各項制度。各級農業部門相應成立耕地質量保護與建設的專項機構,確保農業部門職責履行到位。加強補充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從根本上改變對補充耕地質量建設不重視、質量管理不到位的狀況。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充分聽取農業部門對耕地質量建設的指導意見,在項目驗收時把補充耕地質量評定意見作為重要的驗收依據。二是建立耕地質量建設的投入機制。應盡快研究落實土地出讓金用于耕地質量建設的專項資金;三是建立耕地質量護養機制。貫徹“全面規劃、合理利用、用養結合、防止污染、綜合治理、高效監管的方針,強化耕地凈化與地力培肥工作。依法嚴厲查辦假肥料、假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確保農業用上“安全藥”、“安全肥”;防止和減少工業點源、農業面源及生活垃圾、污水等對農田的污染;開展一系列耕地質量保護與改良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引進、推廣先進施肥技術,引導農民合理施用肥料、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2、建立健全耕地質量監測體系。一是進一步擴大市、縣兩級耕地質量監測點規模,確保省、市、縣比例達到1:2:3,全市耕地質量監測點達到100個;二是建設市縣兩級耕地質量監測預警區域站;三是建立1個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綜合監測站;四是建立市縣兩級耕地質量監測數據處理中心。逐步建成網絡健全、層次分明、手段先進、功能齊備、管理規范、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耕地質量監測體系。3、加強我市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針對我市一些地方對補充耕地質量缺乏有效管理,對耕地重用輕養、補充耕地項目實施重工程建設輕地力培肥等問題,各地應進一步強化措施,加大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建設和管理的力度。一是提高認識,重視補充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從根本上改變對補充耕地質量建設不重視、質量管理不到位的狀況。二是采取有效措施,組織實施好補充耕地培肥地力的技術指導工作,消除耕地障礙因素,培肥耕地土壤,為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創造基礎條件。三是嚴把關口,規范占補平衡補充耕地的驗收。根據《江蘇省補充耕地管理暫行規定》及時組織耕地質量驗收評定專家開展補充耕地地力評定工作。包括實地踏勘、采集土壤樣品,經有資質的土壤肥料質量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出具書面檢驗報告后,以土壤檢測報告為重要依據進行驗收,形成補充耕地質量評定意見。四是加大投入,確保補充耕地質量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市大部分補充耕地項目驗收后,都認真地落實了耕作主體,開展了正常的農業生產,種植了各種農作物,效益較好,但有些少數項目驗收后,耕作主體不到位,種植作物不穩定,加上有的土壤肥力較差,工程后期管護不及時,影響了耕作者的經濟效益,如不加強管理,勢必出現新的撂荒。因此,必須加強補充耕地質量建設的服務與管理工作,充分應用已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