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論與代表人物;現代“管理理論叢林”11個管理學派的主要思想;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早期管理思想;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能夠正確指出管理理論發展的邏輯主線及其時代特征。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能夠正確指出管理理論發展的邏輯主線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經驗管理experiencemanagement;科學管理理論scientificmanagementtheory;一般管理理論generaladministrationtheory;官僚行政組織bureaucracyorganization;行為科學behavioralscience;管理科學managementscience;決策理論decisionmakingtheory;系統理論systemtheory;多元文化multi-culture。權變理論contingencytheory;管理過程理論managementprocesstheory;戰略管理strategymanagement;核心競爭力corecompetence;流程再造理論reengineeringtheory;虛擬組織virtualorganization;學習型組織learningorganization;全球化globalization;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經驗管理experiencem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第二節古典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管理作為一門學科的歷史是很短暫的。但是管理的實踐活動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一直存在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工具都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但是管理本身所追求的核心目標是不變的,即如何提升組織效率和效益。理論的產生源自于長期的管理實踐,理論是對實踐經驗中具有普遍適用性的一般規律的總結,理論反過來能夠指導實踐,并在新的實踐活動中遇到新的問題,積累新的經驗,形成新的理論。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管理作為一門學科的歷史是很短暫人類之所以需要對生產活動進行管理,是因為從原始人類開始,依靠個人的力量幾乎無法生存,因此,人類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完成生存與發展的人類基本目標,這種需要一直延續到今天從未改變過。集體活動的效率取決于氛圍、秩序與資源,其中,氛圍最重要,秩序次之。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軍隊的管理。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一、管理與社會發展對于人類發展歷史階段的劃分存在著多種觀點,主流觀點是以生產關系為劃分標準,將人類社會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所謂的生產關系實際上就是社會如何管理生產的體制與制度。管理的理論邏輯框架人類之所以需要對生產活動進行管理,是因為從原始人類開始,依靠1.儒家的管理哲學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一)我國早期管理思想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第一次文化大發展的燦爛時期,百家爭鳴的時代產生了各種流派的思想,最負盛名的有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個流派最本質的爭論是管理哲學的爭論。儒家管理哲學的核心是“仁”字2.道家的管理哲學道家的管理哲學的核心是“無為而治”3.法家的管理哲學法家對人性的判斷是“惡”,人都是利益驅動的1.儒家的管理哲學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1.《漢謨拉比法典》與《古蘭經》《漢謨拉比法典》在奴隸社會時期,西方管理思想的代表就是《漢謨拉比法典》。這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由古巴比倫王國的國王漢謨拉比集合社會管理中方方面面的問題制定而成。進入封建社會以后,西方大多數國家處于君主和宗教的雙重統治下,宗教思想具有極其強大的影響力,宗教典籍成為社會管理的重要思想匯集,《古蘭經》是其中的代表。《古蘭經》是伊斯蘭教奉行的根本典籍,與中國的《論語》相似。《古蘭經》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二)西方早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2.“經濟人”假設與勞動分工論
對古典管理理論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經濟人”假設與勞動分工論。
“經濟人”假設即認為經濟活動是由完全利己的個人相互交換的活動而產生的,人們在經濟行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最大化。正是以“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基礎,古典管理理論奉行以經濟利益為手段,誘導工人努力工作的基本管理思想。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二)西方早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勞動分工”理論認為“勞動分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原因有三點:(1)因專業分工,勞動者某項技能變得越來越熟練;(2)勞動分工減少了工作變換的時間;(3)工具和機器的發明與使用使個體勞動者的效率成倍增長。“勞動分工”理論是整個現代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理論基礎,雖然在目前知識經濟環境下,出現了勞動技能多元化的趨勢,但勞動分工仍舊是管理的基礎。(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2.“經濟人”假設與勞動分工論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勞動分工”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一、古典管理理論誕生的背景在古典管理理論的形成過程中有兩個標志性事件。事件一: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第一次分離。事件二:《科學管理原理》于1911年首次出版。事件一: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第一次分離。1841年10月5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到紐約的鐵路上,兩列火車迎頭相撞,造成2人死亡,17人受傷。美國社會輿論一片嘩然,事故調查原因將矛頭直指鐵路公司底下的管理水平。為了平息公眾指責,解決今后鐵路運營的安全問題,在馬薩諸塞州議會的推動下,鐵路公司不得不進行管理改革,企業所有者交出了管理權,只享有分紅的權利,聘請有管理才能的人擔任企業領導,這就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家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企業,也是第一次出現了“職業經理人”的概念。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一、古典管理理論誕生的背景在古典管理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一、古典管理理論誕生的背景事件二:《科學管理原理》于1911年首次出版。18世紀60年代歐洲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小手工業逐步過渡到大機器生產,家庭作坊逐步過渡到大型工廠,自由競爭開始加劇。生產效率的極大提高,促進了大公司的發展,約翰·D.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的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Oil)幾乎壟斷了整個石油行業,安德魯·卡內基(AndrewCarnegie)控制了鋼鐵工業的2/3,大型企業需要正規化的管理,對于規范的管理理論的需求也應運而生。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科學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管理仍處于經驗管理階段。經驗管理即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決策全憑經驗和主觀判斷,缺乏科學依據。大型工廠的經驗管理主要表現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尚未分離,企業由資本家直接管理,缺乏專職的經營者。由于個人知識和經驗的差異性,企業的管理是非常粗放的。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憑個人經驗辦事,工人憑個人經驗操作,沒有科學的操作規程,管理人員憑個人經驗管理,沒有科學的管理規章制度。經驗管理的粗放方式嚴重阻礙了大型企業的發展。在科學化管理的強烈需求推動下,歐洲和北美各地涌現出一批鉆研科學化管理的企業家和管理實踐者,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911年,泰勒所著《科學管理原理》正式出版,標志著科學管理正式誕生,古典管理理論正式確立。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一、古典管理理論誕生的背景事件二:《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二、科學管理理論科學管理理論并非是泰勒一個人創立的,當時歐美各地企業家和管理實踐者都在不斷探索大型企業的規范管理方法。這里主要介紹泰勒“科學管理原理”的思想。泰勒將科學管理歸結為“思想的革命”,他認為當時勞資矛盾日益尖銳的主要原因是社會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如果能通過科學管理將社會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的話,則勞資雙方都會得到利益,矛盾即可化解。也就是說,大家應該關注把“蛋糕做大”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如何分配蛋糕”的問題。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建立在亞當·斯密的“經濟人”假設基礎上,即工人最為關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貨幣收入,只要能使工人得到經濟利益,工人們就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自身最大的潛能,達到生產效率最大化。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二、科學管理理論科學管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二、科學管理理論(一)作業研究原理(二)時間研究原理(三)實施計件工資(四)科學管理四項原則(五)泰勒科學管理的評價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二、科學管理理論(一)作業研究原理(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二、科學管理理論古典組織理論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法約爾(HenryFayol,1841—1925)和馬克斯·韋伯(MaxWeber,1864—1920)。這里重點介紹他們的古典組織理論。(一)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二)馬克斯·韋伯的官僚行政組織理論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二、科學管理理論古典組織理論的代表人物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認為企業的全部活動應包括以下6種:技術活動、商業活動、財務活動、安全活動、會計活動、管理活動。法約爾認為經營和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管理屬于經營活動之一,并將管理活動從經營中提煉出來,成為經營的第六項職能,由此確立了管理的普遍性意義。他提出管理是普遍的一種單獨活動,有自己的一套知識體系,由各種職能構成,管理者通過完成各種職能來實現目標。法約爾由此成為“管理過程學派”的開山鼻祖。法約爾將管理活動分為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職能,并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和討論。管理不是專家或經理獨有的特權和責任,而是企業全體成員(包括工人)的共同職責,職位越高,管理責任越大。(一)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1.將管理活動單獨列為企業經營六大活動之一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認為企業的全部活動應包括以下6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認為管理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過程。他通過自己豐富的管理實踐經驗,總結出著名的14項管理原則:勞動分工、權力和責任、紀律、統一指揮、統一領導、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人員報酬、集中、等級制度、秩序、公平、人員的穩定、首創精神、人員的團結。這14項原則至今仍被眾多大型企業奉為管理的重要法則。(一)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2.管理的14項原則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認為管理是實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認為管理人員應該具有以下六項能力與素質:①身體條件;②智力條件;③精神條件;④全面教育;⑤特別知識;⑥經驗。管理人員需要懂得的不僅是管理原則和職能,還必須獲得全面的管理知識和技能,各種人員在管理的等級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必須具備的能力的相對重要性也不同。(一)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3.管理人員的素質與管理教育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認為管理人員應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韋伯理論的偉大在于建立了一套正式組織的理想的官僚行政體系,當今社會中無論是公共管理領域還是企業,超過90%的組織仍沿用著韋伯所提出的行政體系。(二)馬克斯·韋伯的官僚行政組織理論權力包括3種類型:①合理的法定權力;②傳統的權力;③神授的權力。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韋伯理論的偉大在于建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二)馬克斯·韋伯的官僚行政組織理論理想的行政組織的6項特征:
①按照公開原則進行成員的選用;
②對組織成員進行專業分工與技術訓練;
③按照既定的獎懲與升遷制度確定組織成員的工資與職位升遷;
④組織成員擁有固定和正式的職責并依法行使職權;
⑤組織內按照職位的高低,規定命令與服從的關系;
⑥組織成員間的關系為“對事不對人”。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二)馬克斯·韋伯的官僚行政組織理論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一、現代管理理論產生的背景
從古典管理理論到現代管理理論過渡的重要歷史事件就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中產品大量積壓,企業紛紛倒閉,生產大幅度下降,失業人數劇增,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生活陷于混亂和癱瘓。在1929年經濟危機之前,資本主義社會經歷了一段繁榮期。企業管理者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充分利用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加緊對工人的剝削,工人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勞資矛盾達到高峰。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化解嚴重的勞資矛盾,眾多企業管理者與學者開始不斷探索,尋找新的藥方。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行為科學開始興起。行為科學是指應用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的成果,來研究管理過程中人的行為和人與人之間關系規律的一門科學。行為科學走上管理學研究舞臺成為主角的重要標志性事件就是著名的“霍桑試驗”。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一、現代管理理論產生的背景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二、霍桑試驗與行為科學的興起(一)霍桑試驗1.試驗過程2.霍桑試驗的結論3.“經濟人”假設向“社會人”假設轉變第一階段,照明實驗。第二階段,福利實驗。第三階段,訪談。第四階段,群體實驗。(1)改變工作條件和勞動效率沒有直接關系。(2)提高生產效率的決定因素是員工情緒,而不是工作條件。(3)關心員工的情感和員工的不滿情緒,有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4)正式的組織中存在著自發形成的“非正式群體”(非正式組織)。霍桑實驗引發管理學界的大地震,企業管理者與學者認識到管理是與社會科學密切相關的工作。科學管理是建立在“經濟人”假設基礎之上的。行為科學建立在“社會人”假設基礎上,即人不僅追求個人利益,人的社會屬性如歸屬感、人與人的相互關系、集體利益等對人的行為具有強烈的引導作用。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二、霍桑試驗與行為科學的興起(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二、霍桑試驗與行為科學的興起(二)行為科學的興起霍桑試驗之后,以研究人的社會屬性和心理屬性為目標的行為科學研究者大量出現。1949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召開的“組織中人類行為”的理論研討會上,“行為科學”正式定名。雖然“行為科學”研究者的研究領域和目標各不相同,但總體來說行為科學研究人的行為產生的原因和影響行為的因素,目的在于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組織的目標。行為科學融入了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等多種學科,取得了世界公認的若干重要研究成果。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2.X理論與Y理論3.管理方格理論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二、霍桑試驗與行為科學的興起(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亞伯拉罕·H.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提出人的“需要層次理論”,形象地將人的五級需要比喻成金字塔形狀最基礎的是第一級的生理上的需要,如食物、水、傳宗接代等。第二級是安全上的需要。這兩個層次的需要屬于基本需要,人與動物并無本質區別。在滿足了基本需要之后,人類還有特殊的社會屬性需要,即第三級的感情和歸屬上的需要以及第四級的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最高層次的追求是第五級的自我實現的需要,即追求自我夢想,實現自我價值。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亞伯拉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2.X理論與Y理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道格拉斯·麥克格雷(DouglasA.Mac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著名的X理論與Y理論,即存在X與Y兩種人性假設。X假設是“性惡”論,管理必須采取懲罰性措施;Y假設是“性善”論,管理應采取引導與鼓勵性措施。X理論、Y理論與中國古典的“性善論”與“性惡論”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X理論(1)人天性懶惰、好逸惡勞,只要有可能就會逃避勞動與責任,因此指揮、監督、懲罰都必不可少。(2)由于天生的懶惰,大多數人都是被動受領導的,并無遠大目標,安全、穩妥、穩定是追求的首要目標。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2.X理論與Y理論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2.X理論與Y理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道格拉斯·麥克格雷(DouglasA.Mac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著名的X理論與Y理論,即存在X與Y兩種人性假設。X假設是“性惡”論,管理必須采取懲罰性措施;Y假設是“性善”論,管理應采取引導與鼓勵性措施。X理論、Y理論與中國古典的“性善論”與“性惡論”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Y理論(1)大多數人對工作的熱情來源于工作本身的滿足感,如果工作能有效滿足人的需要與興趣,大多數人能夠在工作中充分運用智慧與體力,能夠實現有效的自我監督與控制。(2)大多數人都存在自我實現和尊重的需要,在適當的引導和鼓勵下能夠發揮出高水平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實際上大多數人的智慧和才能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激發與運用。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2.X理論與Y理論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3.管理方格理論管理方格理論研究的核心是企業的領導風格問題,由美國管理學家布萊克和莫頓于1964年正式提出。之所以被稱為方格,是因為兩位管理學家用帶有橫縱坐標的矩陣圖表示企業不同的領導風格,矩陣中的每一個小方格都代表領導風格的一種組合狀況,因此被稱作管理方格,見下圖所示。圖中橫坐標代表企業領導對生產的關心程度,1為最弱,9為最強,對生產的關心也可以擴展理解為對企業總體各項業務與事務的關心。縱坐標代表企業領導對人的關心程度,其強弱分布與橫坐標相同。企業領導風格用坐標方式表示,即(X,Y)。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3.管理方格理論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3.管理方格理論在81種領導風格組合中,有5種典型的領導風格:(1)(1,1)型為貧乏型。(2)(9,1)型為任務型。(3)(1,9)型為俱樂部型。(4)(9,9)型為戰斗集體型。(5)(5,5)型為中游型。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3.管理方格理論在81種領導風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三、管理理論叢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管理理論得到高度重視,獲得了巨大發展,進入了繁榮時期。研究管理不再是企業家的任務,很多不從事管理工作的學者也加入了研究行列。由于從事管理研究的企業家和學者的工作與經驗背景、知識結構各不相同,因此他們的理論假設、研究對象、視角都存在較大差異,由此出現了眾多的管理學派以及著名的企業家和管理學者。這種現象被孔茨稱為“管理理論的叢林”。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三、管理理論叢林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三、管理理論叢林(一)經驗和案例學派(二)人際關系學派(三)群體行為學派(四)合作社會系統學派(五)社會技術系統學派(六)管理決策學派(七)系統學派(八)數理學派(九)權變管理學派(十)管理角色學派(十一)管理過程學派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三、管理理論叢林(一)經驗和案例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一、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一)經濟全球化首先,市場范圍的擴大。其次,資源配置的變化。再次,分工協作方式的變化。最后,全球經濟相互依存的形成。談到全球化,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全球化對于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一、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一)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一、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二)文化融合與演變
全球化產生了大眾文化。隨著國際互聯網的普及,時間和空間不再成為障礙,信息在全世界范圍內飛速轉播。全球化無疑使文化融合的速度數以倍計地提升。然而,文化并未像人們所想象的形成一種“全球文化”。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時間與空間約束被打破,個性獲得了極大解放,個性文化形成世界范圍內的潮流。人們在生活中隨處都在追求個性化,無論是服裝、餐飲、電子產品還是旅游和文化消費等。但與個性文化相對應的是大眾文化的形成,尤其是互聯網,它將全球各地的人聯系在一起,使得各種文化因素在世界范圍內形成某種大眾共性,如電影、音樂等。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一、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二)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一)波特與企業競爭力理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人類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變化。
在這種環境背景下,20世紀60年代,錢德勒(AlfredChandler)、安索夫(IgorAnsoff)、安德魯(KennethAndrews)、克里斯滕森(C.RolandChristensen)等著名學者共同開創了企業戰略學,安德魯和克里斯滕森等學者提出的SWOT分析框架堪稱經典,至今仍是企業戰略分析中最常用的工具。SWOT將企業的“強項和優勢”(strength)、“弱點或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作為企業戰略分析框架的四個基本要素,認為在開發環境機會、抵御環境威脅時,能夠運用內部實力同時避開內部弱點的企業比其他類型的企業更有可能獲得競爭優勢。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一)波特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一)波特與企業競爭力理論當代公認的戰略管理大師是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波特的理論和分析工具,如戰略定位、五力模型、鉆石模型、價值鏈等,大大豐富了SWOT框架的內涵和實用性,波特的理論與分析工具秉承了SWOT分析“內外結合”的思想,如戰略定位、五力模型、鉆石模型等理論著重分析企業外部因素,而價值鏈理論著眼于企業內部因素分析。波特認為企業競爭優勢雖然是由企業所處產業的狀況及其在產業內的位置所決定,但是企業競爭優勢的生成是在企業價值鏈中完成的。波特理論與SWOT分析框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波特的分析過程是“先外后內”。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一)波特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一)波特與企業競爭力理論波特理論的主要內容1.五力分析模型詳見本書第一章第四節。2.三種基本競爭戰略波特認為企業可以采取三種基本競爭戰略,除了自身能力與條件外,采取哪種競爭戰略取決于競爭的基礎,以及企業的競爭定位。以產品種類為基礎的戰略定位,應采取成本領先的競爭戰略;以需求為基礎的戰略定位,應采取差異化競爭戰略;以接觸為基礎的戰略定位,應采取聚焦化競爭戰略。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一)波特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二)核心競爭力理論雖然波特的競爭理論一直處于主流地位,但是也受到了很多批評。原因一是波特的理論大量運用產業組織的“結構—行為—績效”分析法,過多關注外部,而價值鏈理論分析的因素太多,幾乎無所不包,沒有抓住重點,因此“企業黑箱”問題無法解決;二是產業組織分析法能夠清晰解釋行業間的差別,但是無法解釋為什么行業內部的差別遠遠大于行業間的差別。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二)核心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二)核心競爭力理論國內學者陳勁、王毅、許慶瑞(1999)對核心競爭力理論進行了總結,歸納出8種主要觀點,并做出相應評述。其主要內容如下:(1)整合觀:不同技能與技術流整合的能力。(2)網絡觀:構建技能網絡能力。(3)協調觀:各種資產與技能的協調配置能力。(4)組合觀:各種能力的組合。(5)知識載體觀:核心競爭力以知識為載體。(6)元件-構架觀:能力構成元件能力與構架能力。(7)平臺觀:發揮產品平臺作用的能力。(8)技術能力觀:關注點主要在用專利指示的相對技術能力。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二)核心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三)企業流程再造20世紀90年代與核心競爭力同樣轟動的是“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理論。199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邁克爾·哈默(M.Hammer)博士與詹姆斯·錢皮(J.Champy)合著了《再造企業——管理革命的宣言書》一書,正式提出了企業再造理論。按照哈默與錢皮所下的定義,“企業流程再造”是指“為了快速地改善成本、質量、服務、速度等重大的現代企業的運營基準,對工作流程businessprocess)作根本的重新思考與徹底翻新”。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三)企業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三)企業流程再造①診斷原有流程;②選擇需要再造的流程;③了解準備再造的流程;④重新設計企業流程。企業流程再造的四個步驟: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三)企業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四)虛擬組織與無邊界組織
經濟全球化促使企業在全球市場范圍內競爭,企業之間的關系也由你死我活的競爭(win-lose)轉向合作共贏的關系(win-win)。全球化要求組織必然從傳統的官僚行政體系中脫離出來,演變成新的形態。在組織演變的過程中,扁平化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扁平化即組織內部的垂直層級大大減少,從而提高組織效率。扁平化帶來組織垂直層級的減少,必然會增加橫向的寬度。這種橫向的寬度達到一定程度,就突破了傳統意義上以資產為紐帶的組織邊界,出現了虛擬組織與無邊界組織。虛擬組織即由若干實體組織因業務或合作關系而結成的不以資產為紐帶的組織形式。虛擬組織已經成為當今跨國企業集團存在的常態,最常見的幾種虛擬組織形式包括“旗艦企業+產業簇群”、“啞鈴形企業”和“戰略聯盟”。1.虛擬組織號稱“世界第一CEO”的美國通用電氣(GE)前董事長兼CEO杰克·韋爾奇(JackWelch)在對GE進行改造時提出“無邊界組織”這一概念。即打破一切人為的職能部門邊界與障礙,形成“供應商+GE+用戶”的業務鏈條,傳統的職能部門的職能與資源按照業務鏈條流動,形成“柔性工作團隊”。2.無邊界組織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四)虛擬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五)學習型組織
要建立學習型組織,必須進行五項修煉,具體內容如下:第一項修煉:追求卓越(自我超越)。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五)學習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六)藍海戰略
W.錢金(W.ChanKim)和勒妮·莫博涅(RenéeMauborgne)于2005年出版了著名的《藍海戰略》一書。兩位作者將激烈競爭的市場形象地比喻為“紅海”,將通過差異化而實現的競爭并不激烈的市場稱為“藍海”。企業不應該以目前“紅海”中的最佳企業為標桿,而是應通過創新行業規則、改變游戲框架走向“藍海”。實現藍海戰略的核心是價值創新。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六)藍海回顧與總結回顧與總結第一章管理學概論再見!第一章管理學概論再見!演講完畢,謝謝觀看!演講完畢,謝謝觀看!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論與代表人物;現代“管理理論叢林”11個管理學派的主要思想;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早期管理思想;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能夠正確指出管理理論發展的邏輯主線及其時代特征。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能夠正確指出管理理論發展的邏輯主線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經驗管理experiencemanagement;科學管理理論scientificmanagementtheory;一般管理理論generaladministrationtheory;官僚行政組織bureaucracyorganization;行為科學behavioralscience;管理科學managementscience;決策理論decisionmakingtheory;系統理論systemtheory;多元文化multi-culture。權變理論contingencytheory;管理過程理論managementprocesstheory;戰略管理strategymanagement;核心競爭力corecompetence;流程再造理論reengineeringtheory;虛擬組織virtualorganization;學習型組織learningorganization;全球化globalization;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經驗管理experiencem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發展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第二節古典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管理作為一門學科的歷史是很短暫的。但是管理的實踐活動是伴隨著人類的產生而一直存在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工具都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但是管理本身所追求的核心目標是不變的,即如何提升組織效率和效益。理論的產生源自于長期的管理實踐,理論是對實踐經驗中具有普遍適用性的一般規律的總結,理論反過來能夠指導實踐,并在新的實踐活動中遇到新的問題,積累新的經驗,形成新的理論。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管理作為一門學科的歷史是很短暫人類之所以需要對生產活動進行管理,是因為從原始人類開始,依靠個人的力量幾乎無法生存,因此,人類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完成生存與發展的人類基本目標,這種需要一直延續到今天從未改變過。集體活動的效率取決于氛圍、秩序與資源,其中,氛圍最重要,秩序次之。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軍隊的管理。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一、管理與社會發展對于人類發展歷史階段的劃分存在著多種觀點,主流觀點是以生產關系為劃分標準,將人類社會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所謂的生產關系實際上就是社會如何管理生產的體制與制度。管理的理論邏輯框架人類之所以需要對生產活動進行管理,是因為從原始人類開始,依靠1.儒家的管理哲學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一)我國早期管理思想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第一次文化大發展的燦爛時期,百家爭鳴的時代產生了各種流派的思想,最負盛名的有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個流派最本質的爭論是管理哲學的爭論。儒家管理哲學的核心是“仁”字2.道家的管理哲學道家的管理哲學的核心是“無為而治”3.法家的管理哲學法家對人性的判斷是“惡”,人都是利益驅動的1.儒家的管理哲學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1.《漢謨拉比法典》與《古蘭經》《漢謨拉比法典》在奴隸社會時期,西方管理思想的代表就是《漢謨拉比法典》。這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由古巴比倫王國的國王漢謨拉比集合社會管理中方方面面的問題制定而成。進入封建社會以后,西方大多數國家處于君主和宗教的雙重統治下,宗教思想具有極其強大的影響力,宗教典籍成為社會管理的重要思想匯集,《古蘭經》是其中的代表。《古蘭經》是伊斯蘭教奉行的根本典籍,與中國的《論語》相似。《古蘭經》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二)西方早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2.“經濟人”假設與勞動分工論
對古典管理理論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經濟人”假設與勞動分工論。
“經濟人”假設即認為經濟活動是由完全利己的個人相互交換的活動而產生的,人們在經濟行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最大化。正是以“經濟人”假設為理論基礎,古典管理理論奉行以經濟利益為手段,誘導工人努力工作的基本管理思想。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二)西方早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勞動分工”理論認為“勞動分工”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原因有三點:(1)因專業分工,勞動者某項技能變得越來越熟練;(2)勞動分工減少了工作變換的時間;(3)工具和機器的發明與使用使個體勞動者的效率成倍增長。“勞動分工”理論是整個現代經濟學與管理學的理論基礎,雖然在目前知識經濟環境下,出現了勞動技能多元化的趨勢,但勞動分工仍舊是管理的基礎。(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2.“經濟人”假設與勞動分工論第一節早期管理思想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勞動分工”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一、古典管理理論誕生的背景在古典管理理論的形成過程中有兩個標志性事件。事件一: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第一次分離。事件二:《科學管理原理》于1911年首次出版。事件一: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第一次分離。1841年10月5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到紐約的鐵路上,兩列火車迎頭相撞,造成2人死亡,17人受傷。美國社會輿論一片嘩然,事故調查原因將矛頭直指鐵路公司底下的管理水平。為了平息公眾指責,解決今后鐵路運營的安全問題,在馬薩諸塞州議會的推動下,鐵路公司不得不進行管理改革,企業所有者交出了管理權,只享有分紅的權利,聘請有管理才能的人擔任企業領導,這就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家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企業,也是第一次出現了“職業經理人”的概念。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一、古典管理理論誕生的背景在古典管理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一、古典管理理論誕生的背景事件二:《科學管理原理》于1911年首次出版。18世紀60年代歐洲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小手工業逐步過渡到大機器生產,家庭作坊逐步過渡到大型工廠,自由競爭開始加劇。生產效率的極大提高,促進了大公司的發展,約翰·D.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的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Oil)幾乎壟斷了整個石油行業,安德魯·卡內基(AndrewCarnegie)控制了鋼鐵工業的2/3,大型企業需要正規化的管理,對于規范的管理理論的需求也應運而生。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科學技術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管理仍處于經驗管理階段。經驗管理即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決策全憑經驗和主觀判斷,缺乏科學依據。大型工廠的經驗管理主要表現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尚未分離,企業由資本家直接管理,缺乏專職的經營者。由于個人知識和經驗的差異性,企業的管理是非常粗放的。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憑個人經驗辦事,工人憑個人經驗操作,沒有科學的操作規程,管理人員憑個人經驗管理,沒有科學的管理規章制度。經驗管理的粗放方式嚴重阻礙了大型企業的發展。在科學化管理的強烈需求推動下,歐洲和北美各地涌現出一批鉆研科學化管理的企業家和管理實踐者,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911年,泰勒所著《科學管理原理》正式出版,標志著科學管理正式誕生,古典管理理論正式確立。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一、古典管理理論誕生的背景事件二:《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二、科學管理理論科學管理理論并非是泰勒一個人創立的,當時歐美各地企業家和管理實踐者都在不斷探索大型企業的規范管理方法。這里主要介紹泰勒“科學管理原理”的思想。泰勒將科學管理歸結為“思想的革命”,他認為當時勞資矛盾日益尖銳的主要原因是社會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如果能通過科學管理將社會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的話,則勞資雙方都會得到利益,矛盾即可化解。也就是說,大家應該關注把“蛋糕做大”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如何分配蛋糕”的問題。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建立在亞當·斯密的“經濟人”假設基礎上,即工人最為關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貨幣收入,只要能使工人得到經濟利益,工人們就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自身最大的潛能,達到生產效率最大化。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二、科學管理理論科學管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二、科學管理理論(一)作業研究原理(二)時間研究原理(三)實施計件工資(四)科學管理四項原則(五)泰勒科學管理的評價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二、科學管理理論(一)作業研究原理(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二、科學管理理論古典組織理論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法約爾(HenryFayol,1841—1925)和馬克斯·韋伯(MaxWeber,1864—1920)。這里重點介紹他們的古典組織理論。(一)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二)馬克斯·韋伯的官僚行政組織理論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二、科學管理理論古典組織理論的代表人物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認為企業的全部活動應包括以下6種:技術活動、商業活動、財務活動、安全活動、會計活動、管理活動。法約爾認為經營和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管理屬于經營活動之一,并將管理活動從經營中提煉出來,成為經營的第六項職能,由此確立了管理的普遍性意義。他提出管理是普遍的一種單獨活動,有自己的一套知識體系,由各種職能構成,管理者通過完成各種職能來實現目標。法約爾由此成為“管理過程學派”的開山鼻祖。法約爾將管理活動分為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職能,并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和討論。管理不是專家或經理獨有的特權和責任,而是企業全體成員(包括工人)的共同職責,職位越高,管理責任越大。(一)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1.將管理活動單獨列為企業經營六大活動之一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認為企業的全部活動應包括以下6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認為管理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過程。他通過自己豐富的管理實踐經驗,總結出著名的14項管理原則:勞動分工、權力和責任、紀律、統一指揮、統一領導、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人員報酬、集中、等級制度、秩序、公平、人員的穩定、首創精神、人員的團結。這14項原則至今仍被眾多大型企業奉為管理的重要法則。(一)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2.管理的14項原則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認為管理是實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認為管理人員應該具有以下六項能力與素質:①身體條件;②智力條件;③精神條件;④全面教育;⑤特別知識;⑥經驗。管理人員需要懂得的不僅是管理原則和職能,還必須獲得全面的管理知識和技能,各種人員在管理的等級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必須具備的能力的相對重要性也不同。(一)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3.管理人員的素質與管理教育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法約爾認為管理人員應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韋伯理論的偉大在于建立了一套正式組織的理想的官僚行政體系,當今社會中無論是公共管理領域還是企業,超過90%的組織仍沿用著韋伯所提出的行政體系。(二)馬克斯·韋伯的官僚行政組織理論權力包括3種類型:①合理的法定權力;②傳統的權力;③神授的權力。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韋伯理論的偉大在于建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二)馬克斯·韋伯的官僚行政組織理論理想的行政組織的6項特征:
①按照公開原則進行成員的選用;
②對組織成員進行專業分工與技術訓練;
③按照既定的獎懲與升遷制度確定組織成員的工資與職位升遷;
④組織成員擁有固定和正式的職責并依法行使職權;
⑤組織內按照職位的高低,規定命令與服從的關系;
⑥組織成員間的關系為“對事不對人”。第二節古典管理理論 (二)馬克斯·韋伯的官僚行政組織理論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一、現代管理理論產生的背景
從古典管理理論到現代管理理論過渡的重要歷史事件就是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中產品大量積壓,企業紛紛倒閉,生產大幅度下降,失業人數劇增,信用關系嚴重破壞,整個社會經濟生活陷于混亂和癱瘓。在1929年經濟危機之前,資本主義社會經歷了一段繁榮期。企業管理者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充分利用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加緊對工人的剝削,工人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勞資矛盾達到高峰。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化解嚴重的勞資矛盾,眾多企業管理者與學者開始不斷探索,尋找新的藥方。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行為科學開始興起。行為科學是指應用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的成果,來研究管理過程中人的行為和人與人之間關系規律的一門科學。行為科學走上管理學研究舞臺成為主角的重要標志性事件就是著名的“霍桑試驗”。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一、現代管理理論產生的背景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二、霍桑試驗與行為科學的興起(一)霍桑試驗1.試驗過程2.霍桑試驗的結論3.“經濟人”假設向“社會人”假設轉變第一階段,照明實驗。第二階段,福利實驗。第三階段,訪談。第四階段,群體實驗。(1)改變工作條件和勞動效率沒有直接關系。(2)提高生產效率的決定因素是員工情緒,而不是工作條件。(3)關心員工的情感和員工的不滿情緒,有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4)正式的組織中存在著自發形成的“非正式群體”(非正式組織)。霍桑實驗引發管理學界的大地震,企業管理者與學者認識到管理是與社會科學密切相關的工作。科學管理是建立在“經濟人”假設基礎之上的。行為科學建立在“社會人”假設基礎上,即人不僅追求個人利益,人的社會屬性如歸屬感、人與人的相互關系、集體利益等對人的行為具有強烈的引導作用。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二、霍桑試驗與行為科學的興起(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二、霍桑試驗與行為科學的興起(二)行為科學的興起霍桑試驗之后,以研究人的社會屬性和心理屬性為目標的行為科學研究者大量出現。1949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召開的“組織中人類行為”的理論研討會上,“行為科學”正式定名。雖然“行為科學”研究者的研究領域和目標各不相同,但總體來說行為科學研究人的行為產生的原因和影響行為的因素,目的在于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組織的目標。行為科學融入了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等多種學科,取得了世界公認的若干重要研究成果。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2.X理論與Y理論3.管理方格理論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二、霍桑試驗與行為科學的興起(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亞伯拉罕·H.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提出人的“需要層次理論”,形象地將人的五級需要比喻成金字塔形狀最基礎的是第一級的生理上的需要,如食物、水、傳宗接代等。第二級是安全上的需要。這兩個層次的需要屬于基本需要,人與動物并無本質區別。在滿足了基本需要之后,人類還有特殊的社會屬性需要,即第三級的感情和歸屬上的需要以及第四級的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最高層次的追求是第五級的自我實現的需要,即追求自我夢想,實現自我價值。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亞伯拉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2.X理論與Y理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道格拉斯·麥克格雷(DouglasA.Mac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著名的X理論與Y理論,即存在X與Y兩種人性假設。X假設是“性惡”論,管理必須采取懲罰性措施;Y假設是“性善”論,管理應采取引導與鼓勵性措施。X理論、Y理論與中國古典的“性善論”與“性惡論”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X理論(1)人天性懶惰、好逸惡勞,只要有可能就會逃避勞動與責任,因此指揮、監督、懲罰都必不可少。(2)由于天生的懶惰,大多數人都是被動受領導的,并無遠大目標,安全、穩妥、穩定是追求的首要目標。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2.X理論與Y理論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2.X理論與Y理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道格拉斯·麥克格雷(DouglasA.Mac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著名的X理論與Y理論,即存在X與Y兩種人性假設。X假設是“性惡”論,管理必須采取懲罰性措施;Y假設是“性善”論,管理應采取引導與鼓勵性措施。X理論、Y理論與中國古典的“性善論”與“性惡論”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Y理論(1)大多數人對工作的熱情來源于工作本身的滿足感,如果工作能有效滿足人的需要與興趣,大多數人能夠在工作中充分運用智慧與體力,能夠實現有效的自我監督與控制。(2)大多數人都存在自我實現和尊重的需要,在適當的引導和鼓勵下能夠發揮出高水平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實際上大多數人的智慧和才能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激發與運用。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2.X理論與Y理論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3.管理方格理論管理方格理論研究的核心是企業的領導風格問題,由美國管理學家布萊克和莫頓于1964年正式提出。之所以被稱為方格,是因為兩位管理學家用帶有橫縱坐標的矩陣圖表示企業不同的領導風格,矩陣中的每一個小方格都代表領導風格的一種組合狀況,因此被稱作管理方格,見下圖所示。圖中橫坐標代表企業領導對生產的關心程度,1為最弱,9為最強,對生產的關心也可以擴展理解為對企業總體各項業務與事務的關心。縱坐標代表企業領導對人的關心程度,其強弱分布與橫坐標相同。企業領導風格用坐標方式表示,即(X,Y)。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3.管理方格理論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3.管理方格理論在81種領導風格組合中,有5種典型的領導風格:(1)(1,1)型為貧乏型。(2)(9,1)型為任務型。(3)(1,9)型為俱樂部型。(4)(9,9)型為戰斗集體型。(5)(5,5)型為中游型。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3.管理方格理論在81種領導風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三、管理理論叢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管理理論得到高度重視,獲得了巨大發展,進入了繁榮時期。研究管理不再是企業家的任務,很多不從事管理工作的學者也加入了研究行列。由于從事管理研究的企業家和學者的工作與經驗背景、知識結構各不相同,因此他們的理論假設、研究對象、視角都存在較大差異,由此出現了眾多的管理學派以及著名的企業家和管理學者。這種現象被孔茨稱為“管理理論的叢林”。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三、管理理論叢林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三、管理理論叢林(一)經驗和案例學派(二)人際關系學派(三)群體行為學派(四)合作社會系統學派(五)社會技術系統學派(六)管理決策學派(七)系統學派(八)數理學派(九)權變管理學派(十)管理角色學派(十一)管理過程學派第三節現代管理理論與流派三、管理理論叢林(一)經驗和案例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一、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一)經濟全球化首先,市場范圍的擴大。其次,資源配置的變化。再次,分工協作方式的變化。最后,全球經濟相互依存的形成。談到全球化,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全球化對于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一、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一)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一、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二)文化融合與演變
全球化產生了大眾文化。隨著國際互聯網的普及,時間和空間不再成為障礙,信息在全世界范圍內飛速轉播。全球化無疑使文化融合的速度數以倍計地提升。然而,文化并未像人們所想象的形成一種“全球文化”。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時間與空間約束被打破,個性獲得了極大解放,個性文化形成世界范圍內的潮流。人們在生活中隨處都在追求個性化,無論是服裝、餐飲、電子產品還是旅游和文化消費等。但與個性文化相對應的是大眾文化的形成,尤其是互聯網,它將全球各地的人聯系在一起,使得各種文化因素在世界范圍內形成某種大眾共性,如電影、音樂等。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一、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二)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一)波特與企業競爭力理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迅速提高,人類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變化。
在這種環境背景下,20世紀60年代,錢德勒(AlfredChandler)、安索夫(IgorAnsoff)、安德魯(KennethAndrews)、克里斯滕森(C.RolandChristensen)等著名學者共同開創了企業戰略學,安德魯和克里斯滕森等學者提出的SWOT分析框架堪稱經典,至今仍是企業戰略分析中最常用的工具。SWOT將企業的“強項和優勢”(strength)、“弱點或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作為企業戰略分析框架的四個基本要素,認為在開發環境機會、抵御環境威脅時,能夠運用內部實力同時避開內部弱點的企業比其他類型的企業更有可能獲得競爭優勢。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一)波特第四節當代管理理論發展二、當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一)波特與企業競爭力理論當代公認的戰略管理大師是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波特的理論和分析工具,如戰略定位、五力模型、鉆石模型、價值鏈等,大大豐富了SWOT框架的內涵和實用性,波特的理論與分析工具秉承了SWOT分析“內外結合”的思想,如戰略定位、五力模型、鉆石模型等理論著重分析企業外部因素,而價值鏈理論著眼于企業內部因素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貨車個人運輸合同范例
- 車輛掛靠單位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未成年工保護規定
- 二零二五版辦公用品采購協議合同
- 二零二五版金融債券抵押合同范例
- 個人轉讓單位合同樣本
- 法律咨詢服務協議合同書
- 從化區叉車租賃合同標準文本
- 買路合同樣本
- 二零二五版家裝公司施工安全免責的協議書
- 3課 《赤壁賦》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中職專用】高一語文高教版2023-2024-基礎模塊下冊
- 第5章 層次分析法課件
- 情感糾紛案件調解協議書
- 咯血護理疑難病例討論
- 《車間主任培訓》課件
- 感染性休克急救流程及應急預案
- 歷年全國高考英語完形填空試題匯總及答案
-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宣傳冊
- 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信息化建設的實施方案
- 幼兒園優質公開課:小班語言《小兔乖乖》課件
- 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匯總登記表(科室)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