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四地殼運動規律專題四地殼運動規律考綱展示考情統計考情分析1.地殼物質循環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力因素2019·江蘇卷,3~42018·江蘇卷,5~62018·北京卷,42018·天津卷,42017·江蘇卷,5~61.結合地質剖面圖或水平巖層分布圖考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和地質構造。2.聯系不同河段的流水地貌分布圖或區域圖考查流水、風力侵蝕和堆積地貌的形成過程。3.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因素4.地表形態對聚落分布的影響2019·全國Ⅰ卷,9~112019·全國Ⅱ卷,9~112019·全國Ⅲ卷,372019·天津卷,122018·全國Ⅰ卷,6~82018·天津卷,32017·全國Ⅱ卷,9~102016·全國Ⅰ卷,8~9考綱展示考情統計考情分析1.地殼物質循環2019·江蘇卷,3整合重組精準突破微專題限時訓練整合重組精準突破微專題限時訓練整合重組整合重組精準突破考向一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真題回顧1.(2019·江蘇卷,3~4)如圖為某次地質野外考察時拍攝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巖層,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溝谷,N是巖層層面。讀圖,回答(1)~(2)題:精準突破考向一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1)界面M反映的地質含義不同于N的是(
)A.沉積物變化 B.古氣候變化C.古環境變化 D.構造運動變化(2)該區域(
)A.甲抬升前持續接受沉積 B.乙形成時代晚于甲巖層C.乙形成后經歷長期侵蝕 D.丙是背斜受侵蝕的結果(1)界面M反映的地質含義不同于N的是()思路點撥:第(1)題,由材料和圖片可知,M上部的巖層是水平的,M下部的巖層是彎曲的,因此M表達的地質意義和N不同的就在于彎曲巖層經過地殼的擠壓形成了褶皺,而上部的巖層主要以外力作用為主,如沉積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巖層是沒有經過擠壓作用的,故選D。無法看出古氣候的變化和古環境的變化,通過巖層的順序只可以判斷地殼運動的變化,而沉積物的變化也無法判斷A、B、C錯誤。第(2)題,巖層位于下方的先沉積,位于上方的后沉積,因此乙形成的時代要早于甲巖層,B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乙的巖層覆蓋相對密集,外表有明顯的侵蝕痕跡,而且最上部的巖層并不是連續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經歷了長期的侵蝕過程,C正確。甲是水平巖層和彎曲巖層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經歷了外力作用的侵蝕,形成了剝蝕面,因此并不是持續地接受沉積,A錯誤。丙是地表的溝谷,而且此處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單純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蝕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內力作用發生斷裂而形成的溝谷。無法判斷其形成,D錯誤。答案:(1)D
(2)C思路點撥:第(1)題,由材料和圖片可知,M上部的巖層是水平的2.(2018·北京卷,4)如圖為某地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圖中(
)A.甲處的物質主要來源于地殼B.斷層發生在花崗巖形成之后C.巖漿侵入可能導致乙處巖石變質D.丙處的溶洞景觀由巖漿活動造成思路點撥:乙位于花崗巖與石灰巖的交界處,受巖漿高溫作用影響,可能導致該處的巖石發生變質作用,C項正確。甲為花崗巖,屬于巖漿巖,巖漿來自上地幔頂部的軟流層,A錯誤;圖中地質作用發生的順序:斷層—上覆沉積物—巖漿侵入—變質作用,因此,斷層發生在花崗巖形成之前,B項錯誤;石灰巖中的溶洞是溶蝕作用形成的,D項錯誤。答案:C2.(2018·北京卷,4)如圖為某地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考向透析1.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地質構造褶皺斷層背斜向斜構造地貌未侵蝕地貌常形成山嶺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斷層,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東非大裂谷。斷層一側相對上升的巖塊,常形成山嶺或高地,如華山、廬山、泰山;另一側相對下降的巖塊,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斷層線經常發育成溝谷,有時有泉、湖泊侵蝕后地貌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向斜底部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常形成山嶺圖示考向透析地質構造褶皺斷層背斜向斜構造地貌未侵蝕地常形成山嶺實踐應用資源石油、天然氣地下水泉水出露、河谷發育原因巖層封閉,為“儲油構造”底部低凹,易存水巖層斷裂、地下水出露,巖石破碎,易被侵蝕發育成河谷工程建設修建隧道、避難所挖鑿水井大壩、鐵路等建設避開斷層構造原因穩定,便于排水,工程量小地下水資源豐富地質不穩定,易誘發地質災害等實踐應用資源石油、地下水泉水出露、河谷發育原因巖層封閉,為底2.地質構造剖面圖判讀程序內力作用與地質構造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地質構造類型的判斷和地質構造在生產生活中的實踐意義,試題多以地質構造剖面圖為載體。在判讀地質構造剖面圖時,一般遵循以下三步:(1)建立正常地層的特點模型巖層平行分布,老巖層在下、新巖層在上。(2)判斷地質剖面圖中的特點①是否彎曲→背斜或向斜的地質構造。②是否有斷層線→斷層地質構造。③是否有巖層上下錯位→地壘或地塹的地質構造。2.地質構造剖面圖判讀程序(3)判斷巖層新老關系①正常狀態的巖層→下老上新。②背斜→兩翼新、中間老;向斜→兩翼老、中間新。③侵入巖層的巖體→侵入的巖體要比被侵入的巖層新,形成時間晚。3.巖石圈物質循環(3)判斷巖層新老關系(1)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冷卻凝固、外力作用、變質作用、重熔再生。①地殼物質循環是從巖漿到各種巖石的形成,再到新巖漿的產生過程。期間經過的地質作用主要有冷卻凝固作用、外力作用、變質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②巖漿來源于上地幔中的軟流層。③主要巖石類型: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2)判讀地殼物質循環圖的基本步驟①突破識圖是關鍵先確定巖漿與巖漿巖。由于生成巖漿巖的只有巖漿,故只有一個箭頭指向的方框一般為巖漿巖。②嘗試代入驗證有兩個箭頭指向的方框一般為沉積巖或變質巖。(1)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冷卻凝固、外力作用、變質作用、重熔③避開重置陷阱在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中,有幾個地方需要同學們注意:a、有的圖中把巖漿巖分成兩類——侵入型巖漿巖和噴出型巖漿巖,而有的圖中只表示為巖漿巖;b、在其他巖石轉化為沉積巖的過程中,有的示意圖強調了沉積物這個環節,而有的則沒有;c、有的示意圖中只有變質巖轉化為巖漿的過程,而有的示意圖認為各巖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巖漿。③避開重置陷阱命題角度命題角度一:地質剖面圖的判讀
(2018·海南卷,14~15)如圖為某區域的地質剖面圖。該區域由地表平坦的X區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區組成。X區的玄武巖巖層較厚,Y區的玄武巖巖層較薄。據此回答(1)~(2)題:(1)導致該區域分異為X區和Y區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蝕 B.巖層褶皺C.風沙侵蝕 D.巖層斷裂(2)X區和Y區的玄武巖厚度存在差異是因為(
)A.噴發物質差異 B.冷凝環境差異C.外力侵蝕差異 D.地殼運動差異命題角度解析:第(1)題,據圖可知,圖中顯示X區和Y區巖層性質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巖層中有斷裂面且同一巖層沿斷裂面錯開,應為內力作用所致,故D正確、A、C錯誤。圖中巖層沒有彎曲形變,因此不屬于褶皺,故B錯誤。第(2)題,依據上題推理過程,X區和Y區地表的玄武巖層在形成初期理應厚度基本一致,當前厚度存在差異的最可能原因是Y區海拔高于X區,再加上Y區地表起伏大于X區,外力侵蝕作用更為強烈,故C選項正確。答案:(1)D
(2)C解析:第(1)題,據圖可知,圖中顯示X區和Y區巖層性質相同,命題角度二:三大類巖石及巖石圈物質循環
(2019·河南新鄉模擬)“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國北愛爾蘭海岸的著名旅游景點,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這個由數萬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巖石柱聚集而成的、綿延數千米的堤道,從峭壁伸至海面,數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濱,看起來就像巨型石階,所以被稱為“巨人之路”。下圖為巨人之路的景觀圖和巖石圈物質循環圖。據此回答(1)~(2)題:命題角度二:三大類巖石及巖石圈物質循環(1)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巖石屬于右圖中的(
)A.a B.b C.c D.d(2)推測“巨人之路”地貌景觀的地質形成過程正確的是(
)A.深海沉積—地殼抬升—流水溶蝕下切—海水侵蝕B.板塊張裂—巖漿侵入—巖漿冷卻結晶—風力侵蝕C.板塊碰撞—巖漿侵入—地殼隆起抬升—風力侵蝕D.板塊張裂—巖漿噴出—巖漿冷卻結晶—海水侵蝕(1)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巖石屬于右圖中的()解析:第(1)題,石柱是玄武巖,是巖漿巖中的噴出巖;圖中a是侵入巖,b是噴出巖,c是沉積巖,d是變質巖。故B正確。第(2)題,北愛爾蘭地處大西洋中部,處在早期的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張裂帶,地下巖漿形成的火山不斷噴發,后巖漿冷卻結晶形成玄武巖,再經海水侵蝕形成巨型石柱群。故D正確。答案:(1)B
(2)D解析:第(1)題,石柱是玄武巖,是巖漿巖中的噴出巖;圖中a是考向二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真題回顧1.(2018·全國Ⅰ卷,6~8)如圖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據此回答(1)~(3)題:考向二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1)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2)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
)A.T3形成時期 B.T2形成時期C.T1形成時期 D.T0形成時期(3)推測該河段所在區域的地殼經歷了(
)A.持續下降 B.持續抬升C.間歇性下降 D.間歇性抬升(1)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思路點撥:第(1)題,圖示河流有四級階地,對應T0、T1、T2、T3四個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積物源于河流攜帶的礫石。由于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因此礫石還會繼續在此沉積(或堆積),T0的面積仍在擴大。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礫石無法在此沉積,故A項正確。第(2)題,河流沉積物具有明顯的分選性。通常,流速大,沉積物顆粒較大;流速小,沉積物顆粒較小。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說明T3時期沉積物顆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A項正確。第(3)題,根據河流階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幾級階地,就有過幾次地殼抬升運動;而且圖示河岸坡度陡緩相間分布,據此可以推測該區域的地殼經歷了間歇性抬升,故D項正確。答案:(1)A
(2)A
(3)D思路點撥:第(1)題,圖示河流有四級階地,對應T0、T1、T2.(2019·全國Ⅱ卷,9~11)霍林河發源于大興安嶺,為山前半干旱區及部分半濕潤區的平原帶來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庫和灌溉的影響,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斷流。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據此回答(1)~(3)題:(1)修建水庫前,營造該地區山前平原地表形態的力主要來自(
)A.構造運動 B.流水 C.冰川 D.風(2)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蝕 C.風力侵蝕 D.凍融塌陷(3)伴隨著洼地增多增大,周邊地區可能出現(
)A.水土流失 B.沼澤化 C.土地沙化 D.鹽堿化2.(2019·全國Ⅱ卷,9~11)霍林河發源于大興安嶺,為思路點撥:第(1)題,霍林河上游流經大興安嶺,流速快、泥沙搬運能力強,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勢變得低平、水流速度減慢,從上游攜帶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積形成山前平原(沖積扇),因此營造該地區山前平原地表形態的力主要是流水,B對。第(2)題,山前平原屬半干旱、半濕潤地帶,因河流斷流使氣候逐漸變得干旱,風力作用增強,風力的侵蝕作用使在山前堆積的泥沙不斷被吹蝕、搬運,形成風蝕洼地,隨著風力的不斷侵蝕,洼地不斷增多、增大,C對。第(3)題,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該地受風力侵蝕作用加劇,被風力吹蝕、搬運的泥沙在周邊地區沉積,使周邊地區可能出現土地沙化,C對。答案:(1)B
(2)C
(3)C思路點撥:第(1)題,霍林河上游流經大興安嶺,流速快、泥沙搬考向透析1.主要外力作用類型判斷的綜合分析方法分析某地區主要外力作用的類型,往往需要綜合許多因素。影響因素地區差異表現氣候因素(氣溫、降水)干旱、半干旱地區晝夜溫差大,降水少,主要表現為風化作用和風力侵蝕、搬運、沉積作用濕潤地區降水豐富、地表徑流量大,主要表現為流水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地質地形因素(基巖、地形地勢)基巖性質石灰巖地區,由于巖石的可溶性,主要表現為流水的溶蝕和沉積作用地形與地勢起伏地勢高的地區往往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作用;而地勢低的地區主要表現為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生物因素(植被覆蓋率)植被覆蓋率低以侵蝕、搬運為主植被覆蓋率高生物風化作用顯著考向透析影響因素地區差異表現氣候因素(氣溫、降水)干旱、半干2.侵蝕作用和堆積作用形成的地貌(1)主要的侵蝕作用及形成的地貌2.侵蝕作用和堆積作用形成的地貌(2)主要的堆積作用及形成的地貌(2)主要的堆積作用及形成的地貌3.河流地貌發育的判斷技巧(1)利用河谷形態判斷所處河段,如圖所示:(2)利用堆積地貌類型判斷河段,如圖所示:3.河流地貌發育的判斷技巧(3)利用堆積地貌形態景觀圖判斷河段,如圖所示:(3)利用堆積地貌形態景觀圖判斷河段,如圖所示:(4)河漫灘①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一般位于凸岸,堆積。②洪水期流水攜帶泥沙堆積,被淹沒;枯水期裸露。(5)河口處地貌特殊變化的推理過程(4)河漫灘4.風積地貌與風向的關系(1)根據沙丘判斷風向。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如下圖:(2)根據堆積物的大小判斷風向。堆積物顆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風向,如下圖。4.風積地貌與風向的關系命題角度命題角度一:流水作用與河流地貌
(2019·河南新鄉三模)河流階地是指在地質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灘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灘的最低一級階地稱為一級階地,向上依次是二級階地、三級階地等。在正常情況下,河流階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圖示意延川黃河蛇曲地質遺跡發育的河流階地剖面。據此回答(1)~(3)題:命題角度(1)圖中多級階地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有(
)A.地層間歇性下降、流水侵蝕B.地層間歇性抬升、流水堆積C.地層間歇性下降、流水堆積D.地層間歇性抬升、流水侵蝕(2)圖示黃河河床位于(
)A.背斜頂部 B.斷層線附近C.向斜槽部 D.板塊分界線附近(3)圖示黃河東西兩側相比(
)①東側巖層相對上升②東側巖層相對下降③西側沒有黃土堆積是因為海拔高,地表易遭受侵蝕④西側階地少是因為巖層堅硬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圖中多級階地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有()解析:第(1)題,讀材料可知,河流階地是地層抬升后受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第(2)題,讀圖,對比黃河河床東西兩側巖層可知,該地區巖層發生過斷裂和錯動位移,東側巖層相對下降,西側巖層相對上升,故圖示黃河河床位于斷層線附近。第(3)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東側巖層相對下降,西側巖層相對上升,①錯,②對。西側沒有黃土堆積是因為巖層抬升后海拔高,地表易遭受侵蝕,③對。該圖示意黃河蛇曲,西側階地少是因為地處凸岸,侵蝕作用弱,④錯。答案:(1)D
(2)B
(3)B解析:第(1)題,讀材料可知,河流階地是地層抬升后受流水侵蝕命題角度二:風力作用與風力地貌
(2019·陜西寶雞質檢)日本鳥取沙丘(下圖)能實現人們領略“沙漠”風情的愿望。鳥取沙丘東西長約16千米,南北寬約2.4千米。鳥取沙丘降水較多,適合草木生長。當地政府為了保護該“沙漠”下了很大力氣。據此回答(1)~(2)題:命題角度二:風力作用與風力地貌(1)鳥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動力因素可能是(
)A.東北信風 B.盛行西風 C.夏季風 D.冬季風(2)當地政府“下了很大力氣”最有可能是指(
)A.植樹種草 B.持續除草C.修筑防浪堤 D.從外地運沙(1)鳥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動力因素可能是()解析:第(1)題,日本地處中緯度地區,不受東北信風影響,為季風氣候,基本不受盛行西風影響。鳥取所在的本州島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中部高、南北兩側低,鳥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側,處于夏季風的背風坡,夏季風對沙丘影響相對較小,且對沙丘的形成體現為反作用。日本冬季盛行的西北風,可以將海邊沙灘的沙粒吹向該地形成沙丘。第(2)題,根據日本氣候類型及其特點,結合鳥取沙丘所處位置可知,鳥取沙丘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適合草木生長,為保護“沙漠”必須持續除草,人們才能領略“沙漠”風情。答案:(1)D
(2)B
解析:第(1)題,日本地處中緯度地區,不受東北信風影響,為季微專題地貌形成過程分析1.分析思路有關地震、火山、高大褶皺山脈的形成原因通常可用板塊構造學說來解釋。如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隆起而形成描述某些較大的地形單元或地貌(如巴西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三峽、北歐西側的峽灣等)形成原因或形成過程①分析地貌景觀的位置和地理環境特點,明確形成該地貌景觀的主要地質作用;②按地質作用的先后順序,保證地理過程合乎邏輯;③完善答案,如剛果盆地的形成:原是內陸湖,后來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描述局部小地貌的形成過程用最主要的地質作用來解釋,如喀斯特地貌、沖積扇、風蝕地貌等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結果,要說清其形成位置、作用力名稱及其特點、作用的結果(地貌形狀及其物質組成)等微專題地貌形成過程分析有關地震、火山、高大褶皺山脈的形成原因2.地貌景觀圖的判讀(1)整體規律:先確定該地貌景觀以內力作用或外力作用為主,還是內外力作用兼有。巖石類地貌景觀判斷時一般先形成該巖石(變質巖經過變質作用,沉積巖經過沉積、固結成巖,花崗巖經過侵入冷凝作用,玄武巖經過噴出冷凝作用),后地殼抬升,外力風化侵蝕作用形成。(2)典型景觀圖的形成分析類型景觀圖成因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巖石(如石灰巖等)的物質溶于水并被帶走,或重新沉淀,從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態各異的地貌。①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叢、孤峰、溶蝕洼地、落水洞等。②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鐘乳、石筍、石柱等。2.地貌景觀圖的判讀類型景觀圖成因喀是指可溶性巖石(如石灰巖類型景觀圖成因河流地貌河流侵蝕地貌河流侵蝕地貌是由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共同作用形成的。在河谷發育的不同階段,三種侵蝕作用同時進行,但所起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河流的堆積地貌河流的堆積地貌包括三種常見的類型:洪(沖)積扇、洪積—沖積平原、河漫灘平原、三角洲平原類型景觀圖成因河河流河流侵蝕地貌是由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共同河岸無論北半球或南半球,由河流向陸地凸出的那岸是凹岸,由陸地向河流凸出的那岸是凸岸;河流是凸岸堆積,凹岸侵蝕風力地貌在干旱地區,以風力為主形成的各種地貌統稱為風沙地貌,我國風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分類:風沙地貌按其形態和成因一般分為風蝕地貌和風積地貌。如左圖A屬于風蝕地貌,B屬于風積地貌河無論北半球或南半球,由河流向陸地凸出的那岸是凹岸,由陸地向類型景觀圖成因海岸地貌圖A是巖質海岸在海浪的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海蝕崖、海蝕柱、海蝕拱橋、海蝕平臺、海蝕穴等。海灘、沙壩等是常見的海岸堆積地貌。如圖B為海灘地貌類型景觀圖成因海圖A是巖質海岸在海浪的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提升訓練
(2019·陜西寶雞模擬)永和的晉陜大峽谷,屬于壯觀的“嵌入式蛇曲”景觀,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則是嵌入了地下的巖石里。據此回答(1)~(3)題:提升訓練(1)晉陜大峽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過程是(
)A.地殼持續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蝕、凹岸堆積B.平原河流凹岸沖刷、凸岸堆積—地殼抬升、流水下切C.地殼穩定—峽谷凹岸沖刷、凸岸堆積、垂直下切D.峽谷地帶地殼斷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積(2)圖中河段(
)A.a處河岸比b處陡峭B.a處河水流速快于b處C.b處被侵蝕的泥沙從河床底部流向a處堆積D.b處易形成水下堆積體(1)晉陜大峽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過程是()(3)圖中箭頭表示河流流向,則(
)A.d處為凸岸,c處為凹岸 B.c處與d處可能會相連C.若c、d兩處相連,c處先淤塞 D.c處與d處均為凸岸(3)圖中箭頭表示河流流向,則()解析:第(1)題,據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則是嵌入地下的巖石里,所以“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要先經歷侵蝕與堆積,后經歷地殼抬升、流水下切。故選B。第(2)題,圖中河段b處為凹岸,為侵蝕岸,河岸陡峭,a處為凸岸,為堆積岸,河岸平緩,A錯誤;同一橫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時間內通過河道,而b處流程較長,故b處水流速度快,B錯誤;b處被侵蝕的泥沙在壓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處堆積,C正確;a處為堆積岸,易在豐水期形成水下堆積體,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D錯誤。故選C。第(3)題,據圖可知,c、d兩處皆為凹岸,A、D錯誤;c、d兩處在長期的流水侵蝕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連的,B正確;c、d兩處相連,圖中河流改道,彎曲河段會形成牛軛湖,d處位于圖示河段上游,泥沙較多,在牛軛湖進水口處流速減緩,泥沙沉積,會先淤塞河道,C錯誤。故選B。答案:(1)B
(2)C
(3)B解析:第(1)題,據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限時訓練測控導航考點題號中難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1、10、124、14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2、7、8、9、11、133、5、6、12限時訓練測控導航考點題號中難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1、10、12一、選擇題(共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019·河南安陽模擬)風化坑是巖石頂面上因積水風化作用而產生的凹坑,我國珠江口廟灣島上的花崗巖風化坑即為典型,它多出現在裸露的巨大礫石頂部,及平坦或坡度較小的巖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內發現巖石的長石經外力作用,其鈣、鉀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礦物轉化。圖1示意風化坑剖面,圖2示意地殼物質循環。據此回答1~3題:一、選擇題(共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1.巖石按成因分類,廟灣島的風化坑屬于圖2所示的(
)A.①類巖石 B.②類巖石 C.③類巖石 D.④類巖石2.形成廟灣島風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物理風化 B.化學風化 C.流水侵蝕 D.海浪侵蝕3.在平坦或坡度較小的巖石面上易形成風化坑的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潮水漲落,加速海浪侵蝕B.有利于凹坑積水,促進化學風化C.有利于風化物遷移,增強流水侵蝕D.有利于吸收太陽輻射,加快物理風化1.巖石按成因分類,廟灣島的風化坑屬于圖2所示的()解析:1.A
2.B
3.B第1題,根據材料可知,廟灣島上的風化坑巖石是花崗巖,花崗巖屬于侵入型巖漿巖。依據圖2判斷,①為侵入型巖漿巖,②為噴出型巖漿巖,③為沉積巖,④為變質巖。第2題,根據風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風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據材料中提到的化學元素流失及礦物類型的轉化可以判斷,該風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學風化作用的結果。第3題,讀圖1可知,坑口是有水漬線的,且由風化坑概念可知,風化坑是積水風化作用的結果,因此在風化坑的形成過程中必須有積水,而平坦或坡度較小的巖石面易于在坑內保存積水。解析:1.A2.B3.B第1題,根據材料可知,廟灣島上
(2019·四川達州模擬)岱崮地貌是繼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巖地貌、張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國第五大巖石造型地貌。組成該地貌的巖石中普遍含有三葉蟲化石。該地貌在地貌學上屬于地貌形態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其典型特征是四周陡峭、頂端較平坦。崮頂之下梯田層層,溝壑舒展。該地貌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境內普遍分布。如圖示意岱崮地貌景觀。據此回答4~6題:(2019·四川達州模擬)岱崮地貌是繼丹霞地貌、喀斯特地4.臨沂市蒙陰縣境內組成岱崮地貌的巖石主要為(
)A.花崗巖 B.玄武巖 C.大理巖 D.石灰巖5.岱崮地貌的形成過程為(
)A.固結成巖巖層斷裂地殼抬升外力侵蝕B.巖層斷裂裂隙擴張巖漿噴發地殼抬升C.沉積成巖地殼抬升外力侵蝕D.沉積成巖變質作用外力作用6.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岱崮地貌頂部應當(
)A.開墾耕地,種植作物 B.禁止開發,保持原狀C.植樹種草,保護地表 D.修建亭榭,以供觀賞4.臨沂市蒙陰縣境內組成岱崮地貌的巖石主要為()解析:4.D
5.A
6.C第4題,材料指出“組成該地貌的巖石中普遍含有三葉蟲化石”,而三葉蟲化石存在于沉積巖中,故臨沂市蒙陰縣境內的巖石主要為石灰巖。花崗巖和玄武巖屬于巖漿巖,大理巖屬于變質巖。第5題,石灰巖形成后,地殼運動使石灰巖巖層斷裂,之后地殼抬升,海拔增高,經外力的風化、侵蝕形成岱崮地貌。第6題,岱崮地貌頂部海拔較高,土層淺薄,極易受到外力的破壞,因而應當植樹種草,保護地表。解析:4.D5.A6.C第4題,材料指出“組成該地貌的
(2019·山東濰坊三模)由于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發生平面遷移的現象叫河道變遷。單位時間內河道遷移的距離叫河道變遷速率。平原上河道不斷彎曲,洪水期間自然裁彎取直,原有河道廢棄,河水逐漸干涸,河岸成為陡坎。為了研究河道變遷情況,1968年,科研人員調查了北半球某河流河漫灘上樹木年齡的分布,并繪制出樹齡等值線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7~9題:(2019·山東濰坊三模)由于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7.四處數碼所在區域,河道變遷速率最大的是(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8.圖中該河流在M處的流向是(
)A.向北流 B.向南流 C.向西南流 D.向西北流9.乙處的樹齡大于甲處,原因最可能是乙處(
)A.河漫灘面積較大 B.積水時間較短C.位于河流下游 D.河道形成較早7.四處數碼所在區域,河道變遷速率最大的是()解析:7.B
8.D
9.B第7題,樹木生長在河漫灘上,因此樹齡的大小可反映該地河漫灘的形成時間,樹齡相等的地區說明為同一個時段形成的河漫灘,樹齡越大說明其所在的河漫灘形成時間越早。圖示樹齡等值線每兩條相鄰的等值線間樹齡都相差25年,即它們所在的河漫灘的形成時間差相同;河道變遷速率是指“單位時間內河道遷移的距離”,則樹齡等值線分布密度越大的地方,說明相同時間內河漫灘的變化范圍越小,即相同時間內河道遷移距離小,而樹齡等值線分布密度越小的地方,說明相同時間內河漫灘的變化范圍越大,即相同時間內河道遷移距離大。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樹齡等值線最稀疏、密度最小的地方是②處,故選B。解析:7.B8.D9.B第7題,樹木生長在河漫灘上,第8題,注意圖中指向標,右側為正北,則圖示區域左側為正南、上側為正西、下側為正東;通常河流上游河道較窄,越向下游河道越寬,觀察圖示河流,河道左側較窄、右側較寬,可以推測河流流向大致為自南向北流;河漫灘是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圖中河漫灘主要分布于河流的西邊(圖示上側),說明河流侵蝕的是東岸,且該地位于北半球,根據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規律(右岸侵蝕)也可以推測出河流的流向大致為自南向北流;因此M段河流的流向是由東南流向西北,故選D。第9題,樹齡的大小與河漫灘形成的時間早晚相關,與河漫灘面積大小無關,A錯;若乙處積水時間較短,則乙地河漫灘出露水面的時間早,樹木可更早地在此生長,生長時間越早則樹齡越大,B對;由河流的流向可知,甲位于乙的下游,C說法錯誤;“原有河道廢棄,河水逐漸干涸,河岸成為陡坎”,圖中甲、乙位于相同的陡坎內,說明兩地河道形成時間相同,D錯。第8題,注意圖中指向標,右側為正北,則圖示區域左側為正南、上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能較客觀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狀況。沙壩是由波浪攜帶泥沙堆積而成的一種狹長的、與海岸線平行的堆積體,沙壩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與大海相連。如圖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國東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模式圖,圖中a、b為三角洲。據此回答10~11題:10.圖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
)A.風力堆積、退潮時海浪堆積B.河流堆積、退潮時海浪堆積C.風力堆積、漲潮時海浪堆積D.河流堆積、漲潮時海浪堆積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能較客觀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狀況。11.全新世該地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過程中,海平面相對于陸地(
)A.呈上升趨勢 B.基本穩定 C.呈下降趨勢 D.反復升降解析:10.D
11.A第10題,讀圖可知,a三角洲位于陸地河流入海口,河流流速減慢,由河流堆積而成;b三角洲位于潟湖與大海相連的位置,是由漲潮時海浪攜帶泥沙堆積而成。第11題,根據圖中陸架沉積序列的疊置順序可推知,海平面相對于陸地呈上升趨勢。11.全新世該地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過程中,海平面相二、非選擇題(共46分)12.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2分)二、非選擇題(共46分)(1)根據材料從地質構造的角度描述寧夏平原的成因。(6分)(2)說明圖中AB所在地區與CD所在地區等高線彎曲的特點及原因。(8分)(3)分析圖中從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積物變化的一般特點及成因(成因可從AB、CD兩地段各自對應的不同流水作用來說明)。(8分)解析:第(1)題,寧夏平原是由斷層下陷和流水沉積,內、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第(2)題,河流沿線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導致地形變化不同,等高線表現的變化方向也就不同。第(3)題,河流泥沙的沉淀都是顆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積,小的后沉積。(1)根據材料從地質構造的角度描述寧夏平原的成因。(6分)答案:(1)從地質構造上來說,兩側地塊相對抬升,寧夏平原斷裂下陷,形成地塹構造;(4分)再經黃河帶來的泥沙沉積而成。(2分)(2)AB處等高線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處)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蝕作用影響。CD處等高線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處)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積作用為主。(8分)(3)沉積物顆粒依次變小。原因:當流水攜帶大量泥沙流動時,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漸沉積。一般顆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積,顆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積。(8分)答案:(1)從地質構造上來說,兩側地塊相對抬升,寧夏平原斷裂13.(2019·河北唐山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4分)
一位到澳大利亞旅游過的游客在日記中寫道:這里的十二使徒巖(下圖所示),仿如哨兵一樣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巖懸崖之前,守衛著澳大利亞大陸。其實它們是海邊一組十二塊各自獨立的巖石,其數量及形態恰巧酷似耶穌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經故事里的這“十二使徒”命名。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隨著歲月的洗禮,原來的十二使徒現在只余下八個……13.(2019·河北唐山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據下面短文,填寫后半段內容,完成對“十二使徒巖”形成過程的描述。(8分)
“十二使徒巖”形成于海浪的侵蝕作用。在過去的1000萬到2000萬年中,來自南部大洋的風暴和大風卷起巨浪,不斷地侵蝕相對松軟的石灰巖懸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許多洞穴,這些洞穴不斷被侵蝕變大,以致發展成海蝕拱橋(門)……(2)與圖a比較,指出圖b的明顯變化并說明其變化的自然原因。(8分)(3)推測隨著時間的推移,“十二使徒巖”海岸地帶(景區)未來將發生的變化。(8分)解析:第(1)題,在海浪的侵蝕作用下,已形成的海蝕拱橋(門)會倒塌,使海岸巖體從陸地分離出去,最終形成“十二使徒巖”。第(2)題,對比兩圖可知,圖b中有一根石柱已變成了碎石,這主要是石柱底部長期受海浪侵蝕后倒塌所致。第(3)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海浪的侵蝕作用下,原有的“使徒巖”會不斷倒塌,石灰巖海岸也會不斷后退形成新的“使徒巖”。(1)據下面短文,填寫后半段內容,完成對“十二使徒巖”形成過答案:(1)在海浪的不斷侵蝕下,海蝕拱橋(門)頂部最終倒塌,海蝕拱橋(門)外側的部分形成形狀各異的巖石柱,并從海岸巖體分離了出去,最終形成了“十二使徒巖”。(8分)(2)(石柱數量發生變化)一根石柱已成碎石。原因:海水波浪長期侵蝕著石柱的根基,導致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8分)(3)由于“十二使徒巖”繼續受海風海水的侵蝕,導致“使徒巖”仍會倒塌(數量減少),被海水搬運;同時,海水不斷擊打、侵蝕石灰巖海岸,使其后退的過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巖”形成。(8分)答案:(1)在海浪的不斷侵蝕下,海蝕拱橋(門)頂部最終倒塌,三、優選題(10分)14.(2019·天津卷,12節選)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10分)三、優選題(10分)
在圖1所示賀蘭山東麓,部分溝谷兩側的巖壁上有歷代先民鑿刻的巖畫(圖2中甲所示)。長期以來,溝谷兩側巖石的破損對巖畫構成了威脅。當地哪些自然條件導致了巖石破損嚴重?(10分)解析:該題屬于原因分析類試題,題干中的關鍵詞為“巖石破損”,解題方向為“自然條件”,一般從氣候(溫度、降水、光照)、地形地勢、植被、自然災害等進行分析組織答案。答案:晝夜溫差大;多風沙天氣;降水集中;巖壁陡峭;多地震。(答出三點即可)(10分)在圖1所示賀蘭山東麓,部分溝谷兩側的巖壁上有歷代先民鑿刻專題四地殼運動規律專題四地殼運動規律考綱展示考情統計考情分析1.地殼物質循環2.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力因素2019·江蘇卷,3~42018·江蘇卷,5~62018·北京卷,42018·天津卷,42017·江蘇卷,5~61.結合地質剖面圖或水平巖層分布圖考查巖石圈的物質循環和地質構造。2.聯系不同河段的流水地貌分布圖或區域圖考查流水、風力侵蝕和堆積地貌的形成過程。3.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因素4.地表形態對聚落分布的影響2019·全國Ⅰ卷,9~112019·全國Ⅱ卷,9~112019·全國Ⅲ卷,372019·天津卷,122018·全國Ⅰ卷,6~82018·天津卷,32017·全國Ⅱ卷,9~102016·全國Ⅰ卷,8~9考綱展示考情統計考情分析1.地殼物質循環2019·江蘇卷,3整合重組精準突破微專題限時訓練整合重組精準突破微專題限時訓練整合重組整合重組精準突破考向一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真題回顧1.(2019·江蘇卷,3~4)如圖為某次地質野外考察時拍攝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巖層,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溝谷,N是巖層層面。讀圖,回答(1)~(2)題:精準突破考向一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1)界面M反映的地質含義不同于N的是(
)A.沉積物變化 B.古氣候變化C.古環境變化 D.構造運動變化(2)該區域(
)A.甲抬升前持續接受沉積 B.乙形成時代晚于甲巖層C.乙形成后經歷長期侵蝕 D.丙是背斜受侵蝕的結果(1)界面M反映的地質含義不同于N的是()思路點撥:第(1)題,由材料和圖片可知,M上部的巖層是水平的,M下部的巖層是彎曲的,因此M表達的地質意義和N不同的就在于彎曲巖層經過地殼的擠壓形成了褶皺,而上部的巖層主要以外力作用為主,如沉積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巖層是沒有經過擠壓作用的,故選D。無法看出古氣候的變化和古環境的變化,通過巖層的順序只可以判斷地殼運動的變化,而沉積物的變化也無法判斷A、B、C錯誤。第(2)題,巖層位于下方的先沉積,位于上方的后沉積,因此乙形成的時代要早于甲巖層,B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乙的巖層覆蓋相對密集,外表有明顯的侵蝕痕跡,而且最上部的巖層并不是連續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經歷了長期的侵蝕過程,C正確。甲是水平巖層和彎曲巖層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經歷了外力作用的侵蝕,形成了剝蝕面,因此并不是持續地接受沉積,A錯誤。丙是地表的溝谷,而且此處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單純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蝕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內力作用發生斷裂而形成的溝谷。無法判斷其形成,D錯誤。答案:(1)D
(2)C思路點撥:第(1)題,由材料和圖片可知,M上部的巖層是水平的2.(2018·北京卷,4)如圖為某地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圖中(
)A.甲處的物質主要來源于地殼B.斷層發生在花崗巖形成之后C.巖漿侵入可能導致乙處巖石變質D.丙處的溶洞景觀由巖漿活動造成思路點撥:乙位于花崗巖與石灰巖的交界處,受巖漿高溫作用影響,可能導致該處的巖石發生變質作用,C項正確。甲為花崗巖,屬于巖漿巖,巖漿來自上地幔頂部的軟流層,A錯誤;圖中地質作用發生的順序:斷層—上覆沉積物—巖漿侵入—變質作用,因此,斷層發生在花崗巖形成之前,B項錯誤;石灰巖中的溶洞是溶蝕作用形成的,D項錯誤。答案:C2.(2018·北京卷,4)如圖為某地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考向透析1.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地質構造褶皺斷層背斜向斜構造地貌未侵蝕地貌常形成山嶺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斷層,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東非大裂谷。斷層一側相對上升的巖塊,常形成山嶺或高地,如華山、廬山、泰山;另一側相對下降的巖塊,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斷層線經常發育成溝谷,有時有泉、湖泊侵蝕后地貌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向斜底部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常形成山嶺圖示考向透析地質構造褶皺斷層背斜向斜構造地貌未侵蝕地常形成山嶺實踐應用資源石油、天然氣地下水泉水出露、河谷發育原因巖層封閉,為“儲油構造”底部低凹,易存水巖層斷裂、地下水出露,巖石破碎,易被侵蝕發育成河谷工程建設修建隧道、避難所挖鑿水井大壩、鐵路等建設避開斷層構造原因穩定,便于排水,工程量小地下水資源豐富地質不穩定,易誘發地質災害等實踐應用資源石油、地下水泉水出露、河谷發育原因巖層封閉,為底2.地質構造剖面圖判讀程序內力作用與地質構造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地質構造類型的判斷和地質構造在生產生活中的實踐意義,試題多以地質構造剖面圖為載體。在判讀地質構造剖面圖時,一般遵循以下三步:(1)建立正常地層的特點模型巖層平行分布,老巖層在下、新巖層在上。(2)判斷地質剖面圖中的特點①是否彎曲→背斜或向斜的地質構造。②是否有斷層線→斷層地質構造。③是否有巖層上下錯位→地壘或地塹的地質構造。2.地質構造剖面圖判讀程序(3)判斷巖層新老關系①正常狀態的巖層→下老上新。②背斜→兩翼新、中間老;向斜→兩翼老、中間新。③侵入巖層的巖體→侵入的巖體要比被侵入的巖層新,形成時間晚。3.巖石圈物質循環(3)判斷巖層新老關系(1)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冷卻凝固、外力作用、變質作用、重熔再生。①地殼物質循環是從巖漿到各種巖石的形成,再到新巖漿的產生過程。期間經過的地質作用主要有冷卻凝固作用、外力作用、變質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等。②巖漿來源于上地幔中的軟流層。③主要巖石類型: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2)判讀地殼物質循環圖的基本步驟①突破識圖是關鍵先確定巖漿與巖漿巖。由于生成巖漿巖的只有巖漿,故只有一個箭頭指向的方框一般為巖漿巖。②嘗試代入驗證有兩個箭頭指向的方框一般為沉積巖或變質巖。(1)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冷卻凝固、外力作用、變質作用、重熔③避開重置陷阱在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中,有幾個地方需要同學們注意:a、有的圖中把巖漿巖分成兩類——侵入型巖漿巖和噴出型巖漿巖,而有的圖中只表示為巖漿巖;b、在其他巖石轉化為沉積巖的過程中,有的示意圖強調了沉積物這個環節,而有的則沒有;c、有的示意圖中只有變質巖轉化為巖漿的過程,而有的示意圖認為各巖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巖漿。③避開重置陷阱命題角度命題角度一:地質剖面圖的判讀
(2018·海南卷,14~15)如圖為某區域的地質剖面圖。該區域由地表平坦的X區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區組成。X區的玄武巖巖層較厚,Y區的玄武巖巖層較薄。據此回答(1)~(2)題:(1)導致該區域分異為X區和Y區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蝕 B.巖層褶皺C.風沙侵蝕 D.巖層斷裂(2)X區和Y區的玄武巖厚度存在差異是因為(
)A.噴發物質差異 B.冷凝環境差異C.外力侵蝕差異 D.地殼運動差異命題角度解析:第(1)題,據圖可知,圖中顯示X區和Y區巖層性質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巖層中有斷裂面且同一巖層沿斷裂面錯開,應為內力作用所致,故D正確、A、C錯誤。圖中巖層沒有彎曲形變,因此不屬于褶皺,故B錯誤。第(2)題,依據上題推理過程,X區和Y區地表的玄武巖層在形成初期理應厚度基本一致,當前厚度存在差異的最可能原因是Y區海拔高于X區,再加上Y區地表起伏大于X區,外力侵蝕作用更為強烈,故C選項正確。答案:(1)D
(2)C解析:第(1)題,據圖可知,圖中顯示X區和Y區巖層性質相同,命題角度二:三大類巖石及巖石圈物質循環
(2019·河南新鄉模擬)“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國北愛爾蘭海岸的著名旅游景點,在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這個由數萬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巖石柱聚集而成的、綿延數千米的堤道,從峭壁伸至海面,數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濱,看起來就像巨型石階,所以被稱為“巨人之路”。下圖為巨人之路的景觀圖和巖石圈物質循環圖。據此回答(1)~(2)題:命題角度二:三大類巖石及巖石圈物質循環(1)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巖石屬于右圖中的(
)A.a B.b C.c D.d(2)推測“巨人之路”地貌景觀的地質形成過程正確的是(
)A.深海沉積—地殼抬升—流水溶蝕下切—海水侵蝕B.板塊張裂—巖漿侵入—巖漿冷卻結晶—風力侵蝕C.板塊碰撞—巖漿侵入—地殼隆起抬升—風力侵蝕D.板塊張裂—巖漿噴出—巖漿冷卻結晶—海水侵蝕(1)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巖石屬于右圖中的()解析:第(1)題,石柱是玄武巖,是巖漿巖中的噴出巖;圖中a是侵入巖,b是噴出巖,c是沉積巖,d是變質巖。故B正確。第(2)題,北愛爾蘭地處大西洋中部,處在早期的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張裂帶,地下巖漿形成的火山不斷噴發,后巖漿冷卻結晶形成玄武巖,再經海水侵蝕形成巨型石柱群。故D正確。答案:(1)B
(2)D解析:第(1)題,石柱是玄武巖,是巖漿巖中的噴出巖;圖中a是考向二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真題回顧1.(2018·全國Ⅰ卷,6~8)如圖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單側斷面。該河段兩岸依次分布著海拔不同的四個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據此回答(1)~(3)題:考向二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1)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2)該斷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時期為(
)A.T3形成時期 B.T2形成時期C.T1形成時期 D.T0形成時期(3)推測該河段所在區域的地殼經歷了(
)A.持續下降 B.持續抬升C.間歇性下降 D.間歇性抬升(1)面積仍在擴大的平坦面是()思路點撥:第(1)題,圖示河流有四級階地,對應T0、T1、T2、T3四個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積物源于河流攜帶的礫石。由于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因此礫石還會繼續在此沉積(或堆積),T0的面積仍在擴大。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礫石無法在此沉積,故A項正確。第(2)題,河流沉積物具有明顯的分選性。通常,流速大,沉積物顆粒較大;流速小,沉積物顆粒較小。礫石的平均礫徑T3>T0>T2>T1,說明T3時期沉積物顆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A項正確。第(3)題,根據河流階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幾級階地,就有過幾次地殼抬升運動;而且圖示河岸坡度陡緩相間分布,據此可以推測該區域的地殼經歷了間歇性抬升,故D項正確。答案:(1)A
(2)A
(3)D思路點撥:第(1)題,圖示河流有四級階地,對應T0、T1、T2.(2019·全國Ⅱ卷,9~11)霍林河發源于大興安嶺,為山前半干旱區及部分半濕潤區的平原帶來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庫和灌溉的影響,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斷流。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據此回答(1)~(3)題:(1)修建水庫前,營造該地區山前平原地表形態的力主要來自(
)A.構造運動 B.流水 C.冰川 D.風(2)斷流期間,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蝕 C.風力侵蝕 D.凍融塌陷(3)伴隨著洼地增多增大,周邊地區可能出現(
)A.水土流失 B.沼澤化 C.土地沙化 D.鹽堿化2.(2019·全國Ⅱ卷,9~11)霍林河發源于大興安嶺,為思路點撥:第(1)題,霍林河上游流經大興安嶺,流速快、泥沙搬運能力強,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勢變得低平、水流速度減慢,從上游攜帶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積形成山前平原(沖積扇),因此營造該地區山前平原地表形態的力主要是流水,B對。第(2)題,山前平原屬半干旱、半濕潤地帶,因河流斷流使氣候逐漸變得干旱,風力作用增強,風力的侵蝕作用使在山前堆積的泥沙不斷被吹蝕、搬運,形成風蝕洼地,隨著風力的不斷侵蝕,洼地不斷增多、增大,C對。第(3)題,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該地受風力侵蝕作用加劇,被風力吹蝕、搬運的泥沙在周邊地區沉積,使周邊地區可能出現土地沙化,C對。答案:(1)B
(2)C
(3)C思路點撥:第(1)題,霍林河上游流經大興安嶺,流速快、泥沙搬考向透析1.主要外力作用類型判斷的綜合分析方法分析某地區主要外力作用的類型,往往需要綜合許多因素。影響因素地區差異表現氣候因素(氣溫、降水)干旱、半干旱地區晝夜溫差大,降水少,主要表現為風化作用和風力侵蝕、搬運、沉積作用濕潤地區降水豐富、地表徑流量大,主要表現為流水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地質地形因素(基巖、地形地勢)基巖性質石灰巖地區,由于巖石的可溶性,主要表現為流水的溶蝕和沉積作用地形與地勢起伏地勢高的地區往往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作用;而地勢低的地區主要表現為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生物因素(植被覆蓋率)植被覆蓋率低以侵蝕、搬運為主植被覆蓋率高生物風化作用顯著考向透析影響因素地區差異表現氣候因素(氣溫、降水)干旱、半干2.侵蝕作用和堆積作用形成的地貌(1)主要的侵蝕作用及形成的地貌2.侵蝕作用和堆積作用形成的地貌(2)主要的堆積作用及形成的地貌(2)主要的堆積作用及形成的地貌3.河流地貌發育的判斷技巧(1)利用河谷形態判斷所處河段,如圖所示:(2)利用堆積地貌類型判斷河段,如圖所示:3.河流地貌發育的判斷技巧(3)利用堆積地貌形態景觀圖判斷河段,如圖所示:(3)利用堆積地貌形態景觀圖判斷河段,如圖所示:(4)河漫灘①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一般位于凸岸,堆積。②洪水期流水攜帶泥沙堆積,被淹沒;枯水期裸露。(5)河口處地貌特殊變化的推理過程(4)河漫灘4.風積地貌與風向的關系(1)根據沙丘判斷風向。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如下圖:(2)根據堆積物的大小判斷風向。堆積物顆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風向,如下圖。4.風積地貌與風向的關系命題角度命題角度一:流水作用與河流地貌
(2019·河南新鄉三模)河流階地是指在地質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灘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灘的最低一級階地稱為一級階地,向上依次是二級階地、三級階地等。在正常情況下,河流階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圖示意延川黃河蛇曲地質遺跡發育的河流階地剖面。據此回答(1)~(3)題:命題角度(1)圖中多級階地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有(
)A.地層間歇性下降、流水侵蝕B.地層間歇性抬升、流水堆積C.地層間歇性下降、流水堆積D.地層間歇性抬升、流水侵蝕(2)圖示黃河河床位于(
)A.背斜頂部 B.斷層線附近C.向斜槽部 D.板塊分界線附近(3)圖示黃河東西兩側相比(
)①東側巖層相對上升②東側巖層相對下降③西側沒有黃土堆積是因為海拔高,地表易遭受侵蝕④西側階地少是因為巖層堅硬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圖中多級階地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有()解析:第(1)題,讀材料可知,河流階地是地層抬升后受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第(2)題,讀圖,對比黃河河床東西兩側巖層可知,該地區巖層發生過斷裂和錯動位移,東側巖層相對下降,西側巖層相對上升,故圖示黃河河床位于斷層線附近。第(3)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東側巖層相對下降,西側巖層相對上升,①錯,②對。西側沒有黃土堆積是因為巖層抬升后海拔高,地表易遭受侵蝕,③對。該圖示意黃河蛇曲,西側階地少是因為地處凸岸,侵蝕作用弱,④錯。答案:(1)D
(2)B
(3)B解析:第(1)題,讀材料可知,河流階地是地層抬升后受流水侵蝕命題角度二:風力作用與風力地貌
(2019·陜西寶雞質檢)日本鳥取沙丘(下圖)能實現人們領略“沙漠”風情的愿望。鳥取沙丘東西長約16千米,南北寬約2.4千米。鳥取沙丘降水較多,適合草木生長。當地政府為了保護該“沙漠”下了很大力氣。據此回答(1)~(2)題:命題角度二:風力作用與風力地貌(1)鳥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動力因素可能是(
)A.東北信風 B.盛行西風 C.夏季風 D.冬季風(2)當地政府“下了很大力氣”最有可能是指(
)A.植樹種草 B.持續除草C.修筑防浪堤 D.從外地運沙(1)鳥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動力因素可能是()解析:第(1)題,日本地處中緯度地區,不受東北信風影響,為季風氣候,基本不受盛行西風影響。鳥取所在的本州島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中部高、南北兩側低,鳥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側,處于夏季風的背風坡,夏季風對沙丘影響相對較小,且對沙丘的形成體現為反作用。日本冬季盛行的西北風,可以將海邊沙灘的沙粒吹向該地形成沙丘。第(2)題,根據日本氣候類型及其特點,結合鳥取沙丘所處位置可知,鳥取沙丘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較多,適合草木生長,為保護“沙漠”必須持續除草,人們才能領略“沙漠”風情。答案:(1)D
(2)B
解析:第(1)題,日本地處中緯度地區,不受東北信風影響,為季微專題地貌形成過程分析1.分析思路有關地震、火山、高大褶皺山脈的形成原因通常可用板塊構造學說來解釋。如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隆起而形成描述某些較大的地形單元或地貌(如巴西高原、華北平原、長江三峽、北歐西側的峽灣等)形成原因或形成過程①分析地貌景觀的位置和地理環境特點,明確形成該地貌景觀的主要地質作用;②按地質作用的先后順序,保證地理過程合乎邏輯;③完善答案,如剛果盆地的形成:原是內陸湖,后來地殼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描述局部小地貌的形成過程用最主要的地質作用來解釋,如喀斯特地貌、沖積扇、風蝕地貌等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結果,要說清其形成位置、作用力名稱及其特點、作用的結果(地貌形狀及其物質組成)等微專題地貌形成過程分析有關地震、火山、高大褶皺山脈的形成原因2.地貌景觀圖的判讀(1)整體規律:先確定該地貌景觀以內力作用或外力作用為主,還是內外力作用兼有。巖石類地貌景觀判斷時一般先形成該巖石(變質巖經過變質作用,沉積巖經過沉積、固結成巖,花崗巖經過侵入冷凝作用,玄武巖經過噴出冷凝作用),后地殼抬升,外力風化侵蝕作用形成。(2)典型景觀圖的形成分析類型景觀圖成因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巖石(如石灰巖等)的物質溶于水并被帶走,或重新沉淀,從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態各異的地貌。①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叢、孤峰、溶蝕洼地、落水洞等。②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鐘乳、石筍、石柱等。2.地貌景觀圖的判讀類型景觀圖成因喀是指可溶性巖石(如石灰巖類型景觀圖成因河流地貌河流侵蝕地貌河流侵蝕地貌是由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共同作用形成的。在河谷發育的不同階段,三種侵蝕作用同時進行,但所起的作用大小是不同的河流的堆積地貌河流的堆積地貌包括三種常見的類型:洪(沖)積扇、洪積—沖積平原、河漫灘平原、三角洲平原類型景觀圖成因河河流河流侵蝕地貌是由溯源侵蝕、下蝕和側蝕共同河岸無論北半球或南半球,由河流向陸地凸出的那岸是凹岸,由陸地向河流凸出的那岸是凸岸;河流是凸岸堆積,凹岸侵蝕風力地貌在干旱地區,以風力為主形成的各種地貌統稱為風沙地貌,我國風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分類:風沙地貌按其形態和成因一般分為風蝕地貌和風積地貌。如左圖A屬于風蝕地貌,B屬于風積地貌河無論北半球或南半球,由河流向陸地凸出的那岸是凹岸,由陸地向類型景觀圖成因海岸地貌圖A是巖質海岸在海浪的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海蝕崖、海蝕柱、海蝕拱橋、海蝕平臺、海蝕穴等。海灘、沙壩等是常見的海岸堆積地貌。如圖B為海灘地貌類型景觀圖成因海圖A是巖質海岸在海浪的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提升訓練
(2019·陜西寶雞模擬)永和的晉陜大峽谷,屬于壯觀的“嵌入式蛇曲”景觀,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則是嵌入了地下的巖石里。據此回答(1)~(3)題:提升訓練(1)晉陜大峽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過程是(
)A.地殼持續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蝕、凹岸堆積B.平原河流凹岸沖刷、凸岸堆積—地殼抬升、流水下切C.地殼穩定—峽谷凹岸沖刷、凸岸堆積、垂直下切D.峽谷地帶地殼斷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積(2)圖中河段(
)A.a處河岸比b處陡峭B.a處河水流速快于b處C.b處被侵蝕的泥沙從河床底部流向a處堆積D.b處易形成水下堆積體(1)晉陜大峽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過程是()(3)圖中箭頭表示河流流向,則(
)A.d處為凸岸,c處為凹岸 B.c處與d處可能會相連C.若c、d兩處相連,c處先淤塞 D.c處與d處均為凸岸(3)圖中箭頭表示河流流向,則()解析:第(1)題,據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則是嵌入地下的巖石里,所以“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要先經歷侵蝕與堆積,后經歷地殼抬升、流水下切。故選B。第(2)題,圖中河段b處為凹岸,為侵蝕岸,河岸陡峭,a處為凸岸,為堆積岸,河岸平緩,A錯誤;同一橫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時間內通過河道,而b處流程較長,故b處水流速度快,B錯誤;b處被侵蝕的泥沙在壓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處堆積,C正確;a處為堆積岸,易在豐水期形成水下堆積體,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D錯誤。故選C。第(3)題,據圖可知,c、d兩處皆為凹岸,A、D錯誤;c、d兩處在長期的流水侵蝕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連的,B正確;c、d兩處相連,圖中河流改道,彎曲河段會形成牛軛湖,d處位于圖示河段上游,泥沙較多,在牛軛湖進水口處流速減緩,泥沙沉積,會先淤塞河道,C錯誤。故選B。答案:(1)B
(2)C
(3)B解析:第(1)題,據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限時訓練測控導航考點題號中難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1、10、124、14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2、7、8、9、11、133、5、6、12限時訓練測控導航考點題號中難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1、10、12一、選擇題(共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019·河南安陽模擬)風化坑是巖石頂面上因積水風化作用而產生的凹坑,我國珠江口廟灣島上的花崗巖風化坑即為典型,它多出現在裸露的巨大礫石頂部,及平坦或坡度較小的巖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內發現巖石的長石經外力作用,其鈣、鉀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礦物轉化。圖1示意風化坑剖面,圖2示意地殼物質循環。據此回答1~3題:一、選擇題(共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1.巖石按成因分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學校餐廳承包合同書(15篇)
- 年辦公裝修合同簡易版3篇
- 合同委派委托3篇
- 平房轉讓合同樣本3篇
- 影視劇攝制居間合同常用版范本3篇
- 干掛施工合同甲方工程驗收程序
- 下浮10%的合同范本
- 購買保溫飯合同范本
- 商標管理合同范本
- 拍攝電影的合同范本
- 2024-2025學年廣東省高三上學期期末四校聯考英語試題(解析版)
- 工地試驗室管理經驗交流
- 2025年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50套復習題庫及答案
- 破釜沉舟成語故事課件全
- 《實驗室生物安全》課件
- 攝影師經紀人合作合同
- 手術室手衛生PDCA
- DB31∕T 1038-2017 生態公益林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
- 【培訓課件】跨境服務免稅政策及管理解讀
- 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期末復習- 一字多義專項選擇題(含答案)
- 學校墻面彩繪施工合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