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海陸的變遷》優秀課件3_第1頁
人教版初中地理《海陸的變遷》優秀課件3_第2頁
人教版初中地理《海陸的變遷》優秀課件3_第3頁
人教版初中地理《海陸的變遷》優秀課件3_第4頁
人教版初中地理《海陸的變遷》優秀課件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第二節海陸的變遷第一頁,共48頁。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二節海陸的變遷第一頁,共48頁。1新課導入第二頁,共48頁。新課導入第二頁,共48頁。2喜瑪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

(發現大量海洋化石)第三頁,共48頁。喜瑪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發現大量海洋化石)第三頁,共43第四頁,共48頁。第四頁,共48頁。4一、滄海桑田新課講授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同時,人類活動也會造成海陸的變化。第五頁,共48頁。一、滄海桑田新課講授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造成海陸變遷的5同學們:

你們覺得滄海桑田是真實的嗎?

海陸的格局會變化嗎?同學們那我們就一起帶著疑問去探討以下幾幅圖,從中找尋答案第六頁,共48頁。同學們:

你們覺得滄海桑田是真實的嗎?6“滄海桑田”原來的意思是海洋會變為陸地,陸地會變為海洋。這種“滄桑之變”是發生在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象。

地球內部的物質總在不停的運動著,因此會促使地殼發生變動,有時上升,有時下降。挨近大陸邊緣的海水比較淺,如果地殼上升,海底便會露出,而成為陸地,相反,海邊的陸地下沉,便會變為海洋。

有時海底發生火山噴發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脈、火山,它們如果露出海面,也會成為陸地。第七頁,共48頁。“滄海桑田”原來的意思是海洋會變為陸地,陸地會變為海洋7海陸變遷的證據喜馬拉雅山上的巖石中發現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了什么問題?第八頁,共48頁。海陸變遷的證據喜馬拉雅山上的巖石中發現海洋生物的化石8第九頁,共48頁。第九頁,共48頁。9我國東部海底發現古河道、水井等人類活動遺跡反映了該海域過去是什么狀況?第十頁,共48頁。我國東部海底發現古河道、水井等人類活動遺跡反映了該海10荷蘭的圍海大壩

荷蘭位于歐洲西部,全國1/4的國土面積低于海平面,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荷蘭人構建圍海大壩,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許多風車,形成了獨特的景觀。第十一頁,共48頁。荷蘭的圍海大壩荷蘭位于歐洲西部,全國1/4的國土面11小結自然因素人為因素

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上升人類活動的影響第十二頁,共48頁。小結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12二、從地圖上得到的啟示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他認為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后來才分裂成幾塊,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海陸分布狀況。他最早是根據南美洲和非洲的輪廓特征開始研究的。第十三頁,共48頁。二、從地圖上得到的啟示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是德國科學家13非洲南美洲大西洋南美洲非洲大西洋南美洲非洲南美洲大陸凸出的部分與非洲大陸凹進的部分幾乎吻合。第十四頁,共48頁。非南大西洋南美洲非洲大西洋南美洲非14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說如果你是魏格納,你會從哪些方面進行嚴密的論證呢?輪廓、地層、動植物等。第十五頁,共48頁。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說如果你是魏格納,你會從哪些方面進15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3.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這里的地震災害多的原因是()我國東部海底發現古河道、水井等人類活動遺跡反映了該海域過去是什么狀況?南美洲大陸凸出的部分與非洲大陸凹進的部分幾乎吻合。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⑵調查發現,各相鄰大陸,特別是大西洋兩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層構造相吻合。地球內部的物質總在不停的運動著,因此會促使地殼發生變動,有時上升,有時下降。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4)在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請你對圖中地中海的命運作出預測?這對現代地質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人們至今仍以這一假說的基本思想作為討論地殼運動的依據之一。大洋的發展與大陸的分合是相輔相成的。四大常識:不著急先藏身避危險存體力荷蘭位于歐洲西部,全國1/4的國土面積低于海平面,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荷蘭人構建圍海大壩,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許多風車,形成了獨特的景觀。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自救知識: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大洋的發展與大陸的分合是相輔相成的。南美洲大陸凸出的部分與非洲大陸凹進的部分幾乎吻合。四大常識:不著急先藏身避危險存體力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C.地中海面積會越來越小,并最終消失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說來,在板塊內部,地殼相對比較穩定,而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則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這里火山、地震活動以及斷裂、擠壓褶皺、巖漿上升、地殼俯沖等頻繁發生。1.不是海陸變遷主要原因的事()魏格納經過艱苦的考察終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證據:第一,大西洋兩岸的許多生物有親緣關系;地中海面積會越來越小,并最終消失魏格納經過艱苦的考察終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證據:第一,大西洋兩岸的許多生物有親緣關系;第二,大西洋兩岸的巖石、地層和褶皺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氣候方面,兩極地區有熱帶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蓋。第十六頁,共48頁。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魏格納經過艱苦的考察終于16魏格納還從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學等方面進行了嚴密的論證。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夠接受的“大陸漂移假說”。假說認為:組成洋底的巖石比組成大陸的巖石重,因此,組成大陸的地殼就像“冰山”一樣在洋底巖石上漂移。這對現代地質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人們至今仍以這一假說的基本思想作為討論地殼運動的依據之一。第十七頁,共48頁。魏格納還從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學等方面進行了嚴密的論17大陸漂移的證據1——動物的相似性第十八頁,共48頁。大陸漂移的證據1——動物的相似性第十八頁,共48頁。18——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大陸漂移的證據2第十九頁,共48頁。——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大陸漂移的證據2第十九頁,共48頁。19大陸的漂移第二十頁,共48頁。大陸的漂移第二十頁,共48頁。202億年前6500萬年前現在看看大西洋是怎樣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變化?提示:大西洋開始僅僅是古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的一條裂隙,隨著大陸漂移,逐漸加寬,直到形成今天世界第二大洋。而在這一過程中,古老的太平洋卻在不斷縮小,有衰退的趨勢。第二十一頁,共48頁。2億年前6500萬年前現在看看大西洋是怎樣形成的?21拓展你認為大陸漂移說是空想的呢?還是有科學根據?提示:有一定的科學依據:⑴各相鄰大陸的邊緣大致吻合。⑵調查發現,各相鄰大陸,特別是大西洋兩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層構造相吻合。⑶現在測量證實,海陸分布至今尚在極其緩慢地變化著。

第二十二頁,共48頁。拓展你認為大陸漂移說是空想的呢?提示: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第22三、板塊的運動

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

2)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第二十三頁,共48頁。三、板塊的運動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23板塊學說要點:(1)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2)各大板塊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3)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間交界地帶比較活躍。第二十四頁,共48頁。板塊學說要點:第二十四頁,共48頁。24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提出的。板塊構造學說是1968年法國地質學家勒皮雄與麥肯齊、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種新的大陸漂移說,它是海底擴張說的具體引伸。

板塊構造,又叫全球大地構造。所謂板塊指的是巖石圈板塊,包括整個地殼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頂部,也就是說地殼和軟流圈以上的地幔頂部。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洲)和南極洲板塊。第二十五頁,共48頁。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25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說來,在板塊內部,地殼相對比較穩定,而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則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這里火山、地震活動以及斷裂、擠壓褶皺、巖漿上升、地殼俯沖等頻繁發生。根據板塊學說,大洋也有生有滅,它可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也可以從大到小,從小到無。大洋的發展可分為胚胎期(如東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紅海和亞丁灣)、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與終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發展與大陸的分合是相輔相成的。第二十六頁,共48頁。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說來,在板塊內部,地26全球共分為哪六大板塊?哪些是大陸板塊,哪些是大洋板塊?板塊與大陸是一回事嗎?板塊的邊緣與內部有何差異?第二十七頁,共48頁。全球共分為哪六大板塊?哪些是大陸板塊,哪些是大洋板塊?板27板塊張裂板塊擠壓板塊運動(運動方向不同)使地表發生斷裂使地表隆起抬升第二十八頁,共48頁。板塊張裂板塊擠壓板塊運動使地表發生斷裂使地表隆起抬升第二十八28板塊擠壓板塊1板塊2高山第二十九頁,共48頁。板塊擠壓板塊1板塊2高山第二十九頁,共48頁。29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是怎樣形成的?珠穆朗瑪峰為什么還在不斷升高?喜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沖撞擠壓隆起形成的。

第三十頁,共48頁。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是怎樣形成的?喜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塊向亞30根據衛星影像制成的喜馬拉雅山三維立體圖第三十一頁,共48頁。根據衛星影像制成的喜馬拉雅山三維立體圖第三十一頁,共48頁。31板塊張裂裂谷和海洋第三十二頁,共48頁。板塊張裂裂谷和海洋第三十二頁,共48頁。32第三十三頁,共48頁。第三十三頁,共48頁。33紅海面積會隨著板塊張裂運動變的越來越大請你對圖中地中海的命運作出預測?第三十四頁,共48頁。紅海面積會隨著板塊張裂運動變的越來越大請你對圖中地中海的命運34地中海面積會越來越小,并最終消失第三十五頁,共48頁。地中海面積會越來越小,并最終消失第三十五頁,共48頁。35

3)世界上火山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比較活躍的板塊交界地帶。4)在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兩個板塊發生碰撞,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第三十六頁,共48頁。3)世界上火山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比較活躍的板塊交界地36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第三十七頁,共48頁。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37為什么環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第三十八頁,共48頁。為什么環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第三十八頁,共48頁。38意大利西西里島埃特納火山噴發第三十九頁,共48頁。意大利西西里島埃特納火山噴發第三十九頁,共48頁。39東京大地震第四十頁,共48頁。東京大地震第四十頁,共48頁。40拓展有感地震,是指震級大于3級到小于4.5級,人們感覺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員重傷和死亡以及顯著財產損失的地震。簡單地說,就是人們能夠感覺到的地震。第四十一頁,共48頁。拓展有感地震,是指震級大于3級到小于4.5級,人們41(3)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間交界地帶比較活躍。有感地震,是指震級大于3級到小于4.請你對圖中地中海的命運作出預測?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2.喜馬拉雅山還在長高,說明()3.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這里的地震災害多的原因是()第二,大西洋兩岸的巖石、地層和褶皺也相吻合;3.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這里的地震災害多的原因是()荷蘭位于歐洲西部,全國1/4的國土面積低于海平面,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荷蘭人構建圍海大壩,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許多風車,形成了獨特的景觀。4)在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四大常識:不著急先藏身避危險存體力C.1.不是海陸變遷主要原因的事()根據板塊學說,大洋也有生有滅,它可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如果你是魏格納,你會從哪些方面進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說來,在板塊內部,地殼相對比較穩定,而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則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這里火山、地震活動以及斷裂、擠壓褶皺、巖漿上升、地殼俯沖等頻繁發生。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簡單地說,就是人們能夠感覺到的地震。珠穆朗瑪峰為什么還在不斷升高?第四十二頁,共48頁。(3)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間交界地帶比較活躍。第四十二42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防護原則: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方法:生命三角救生法三大原則:正確抉擇行動果斷伏而待定四大常識:不著急先藏身避危險存體力自救知識: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第四十三頁,共48頁。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第四十三頁,共48頁。43海陸的變遷海陸變遷原因:A.地殼的變動、B.海平面的升降

C.人類活動的影響大陸漂移假說板塊構造學說要點:A.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B.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C.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間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兩大火山地震帶:A.環太平洋地震帶B.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大西洋的擴張太平洋的收縮課堂小結第四十四頁,共48頁。海陸的變遷海陸變遷原因:A.地殼的變動、B.海平面的升降大西441.不是海陸變遷主要原因的事()A.地殼的變動B.海平面的升降C.氣候變暖D.圍海造田2.喜馬拉雅山還在長高,說明()A.喜馬拉雅山上的積雪在增厚B.板塊在不斷運動、碰撞、擠壓C.地球在不斷膨脹D.地球公轉造成的DB隨堂演練第四十五頁,共48頁。1.不是海陸變遷主要原因的事()DB隨堂演練第四十五453.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這里的地震災害多的原因是()A.位于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處B.位于高達山系附近C.位于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的交界處D.因為國家輪廓過于狹長A第四十六頁,共48頁。3.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發生在南美洲的智464.你認為下列各項不可以作為海陸變遷證據的是()A.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B.臺灣海峽發現古人類遺跡C.有些大陸的邊緣可以較好的吻合D.相互分離的大陸都有人類活動D第四十七頁,共48頁。4.你認為下列各項不可以作為海陸變遷證據的是()D第475.根據大陸漂移學說,目前還在不斷擴張之中的大洋是()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6.六大板塊幾乎全部為海洋的是___________。A太平洋板塊第四十八頁,共48頁。5.根據大陸漂移學說,目前還在不斷擴張之中的大洋是()A48第二章陸地和海洋

第二節海陸的變遷第一頁,共48頁。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二節海陸的變遷第一頁,共48頁。49新課導入第二頁,共48頁。新課導入第二頁,共48頁。50喜瑪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

(發現大量海洋化石)第三頁,共48頁。喜瑪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發現大量海洋化石)第三頁,共451第四頁,共48頁。第四頁,共48頁。52一、滄海桑田新課講授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地殼的變動和海平面的升降。同時,人類活動也會造成海陸的變化。第五頁,共48頁。一、滄海桑田新課講授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造成海陸變遷的53同學們:

你們覺得滄海桑田是真實的嗎?

海陸的格局會變化嗎?同學們那我們就一起帶著疑問去探討以下幾幅圖,從中找尋答案第六頁,共48頁。同學們:

你們覺得滄海桑田是真實的嗎?54“滄海桑田”原來的意思是海洋會變為陸地,陸地會變為海洋。這種“滄桑之變”是發生在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象。

地球內部的物質總在不停的運動著,因此會促使地殼發生變動,有時上升,有時下降。挨近大陸邊緣的海水比較淺,如果地殼上升,海底便會露出,而成為陸地,相反,海邊的陸地下沉,便會變為海洋。

有時海底發生火山噴發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脈、火山,它們如果露出海面,也會成為陸地。第七頁,共48頁。“滄海桑田”原來的意思是海洋會變為陸地,陸地會變為海洋55海陸變遷的證據喜馬拉雅山上的巖石中發現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了什么問題?第八頁,共48頁。海陸變遷的證據喜馬拉雅山上的巖石中發現海洋生物的化石56第九頁,共48頁。第九頁,共48頁。57我國東部海底發現古河道、水井等人類活動遺跡反映了該海域過去是什么狀況?第十頁,共48頁。我國東部海底發現古河道、水井等人類活動遺跡反映了該海58荷蘭的圍海大壩

荷蘭位于歐洲西部,全國1/4的國土面積低于海平面,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荷蘭人構建圍海大壩,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許多風車,形成了獨特的景觀。第十一頁,共48頁。荷蘭的圍海大壩荷蘭位于歐洲西部,全國1/4的國土面59小結自然因素人為因素

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上升人類活動的影響第十二頁,共48頁。小結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60二、從地圖上得到的啟示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他認為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后來才分裂成幾塊,緩慢地漂移分離,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海陸分布狀況。他最早是根據南美洲和非洲的輪廓特征開始研究的。第十三頁,共48頁。二、從地圖上得到的啟示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是德國科學家61非洲南美洲大西洋南美洲非洲大西洋南美洲非洲南美洲大陸凸出的部分與非洲大陸凹進的部分幾乎吻合。第十四頁,共48頁。非南大西洋南美洲非洲大西洋南美洲非62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說如果你是魏格納,你會從哪些方面進行嚴密的論證呢?輪廓、地層、動植物等。第十五頁,共48頁。魏格納與大陸漂移學說如果你是魏格納,你會從哪些方面進63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3.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這里的地震災害多的原因是()我國東部海底發現古河道、水井等人類活動遺跡反映了該海域過去是什么狀況?南美洲大陸凸出的部分與非洲大陸凹進的部分幾乎吻合。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⑵調查發現,各相鄰大陸,特別是大西洋兩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層構造相吻合。地球內部的物質總在不停的運動著,因此會促使地殼發生變動,有時上升,有時下降。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4)在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請你對圖中地中海的命運作出預測?這對現代地質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人們至今仍以這一假說的基本思想作為討論地殼運動的依據之一。大洋的發展與大陸的分合是相輔相成的。四大常識:不著急先藏身避危險存體力荷蘭位于歐洲西部,全國1/4的國土面積低于海平面,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荷蘭人構建圍海大壩,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許多風車,形成了獨特的景觀。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自救知識: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大洋的發展與大陸的分合是相輔相成的。南美洲大陸凸出的部分與非洲大陸凹進的部分幾乎吻合。四大常識:不著急先藏身避危險存體力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C.地中海面積會越來越小,并最終消失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說來,在板塊內部,地殼相對比較穩定,而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則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這里火山、地震活動以及斷裂、擠壓褶皺、巖漿上升、地殼俯沖等頻繁發生。1.不是海陸變遷主要原因的事()魏格納經過艱苦的考察終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證據:第一,大西洋兩岸的許多生物有親緣關系;地中海面積會越來越小,并最終消失魏格納經過艱苦的考察終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證據:第一,大西洋兩岸的許多生物有親緣關系;第二,大西洋兩岸的巖石、地層和褶皺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氣候方面,兩極地區有熱帶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蓋。第十六頁,共48頁。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魏格納經過艱苦的考察終于64魏格納還從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學等方面進行了嚴密的論證。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夠接受的“大陸漂移假說”。假說認為:組成洋底的巖石比組成大陸的巖石重,因此,組成大陸的地殼就像“冰山”一樣在洋底巖石上漂移。這對現代地質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人們至今仍以這一假說的基本思想作為討論地殼運動的依據之一。第十七頁,共48頁。魏格納還從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學等方面進行了嚴密的論65大陸漂移的證據1——動物的相似性第十八頁,共48頁。大陸漂移的證據1——動物的相似性第十八頁,共48頁。66——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大陸漂移的證據2第十九頁,共48頁。——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大陸漂移的證據2第十九頁,共48頁。67大陸的漂移第二十頁,共48頁。大陸的漂移第二十頁,共48頁。682億年前6500萬年前現在看看大西洋是怎樣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變化?提示:大西洋開始僅僅是古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的一條裂隙,隨著大陸漂移,逐漸加寬,直到形成今天世界第二大洋。而在這一過程中,古老的太平洋卻在不斷縮小,有衰退的趨勢。第二十一頁,共48頁。2億年前6500萬年前現在看看大西洋是怎樣形成的?69拓展你認為大陸漂移說是空想的呢?還是有科學根據?提示:有一定的科學依據:⑴各相鄰大陸的邊緣大致吻合。⑵調查發現,各相鄰大陸,特別是大西洋兩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層構造相吻合。⑶現在測量證實,海陸分布至今尚在極其緩慢地變化著。

第二十二頁,共48頁。拓展你認為大陸漂移說是空想的呢?提示: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第70三、板塊的運動

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

2)板塊在不斷地運動著,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第二十三頁,共48頁。三、板塊的運動1)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71板塊學說要點:(1)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2)各大板塊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3)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間交界地帶比較活躍。第二十四頁,共48頁。板塊學說要點:第二十四頁,共48頁。72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提出的。板塊構造學說是1968年法國地質學家勒皮雄與麥肯齊、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種新的大陸漂移說,它是海底擴張說的具體引伸。

板塊構造,又叫全球大地構造。所謂板塊指的是巖石圈板塊,包括整個地殼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頂部,也就是說地殼和軟流圈以上的地幔頂部。全球地殼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洲)和南極洲板塊。第二十五頁,共48頁。板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73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說來,在板塊內部,地殼相對比較穩定,而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則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這里火山、地震活動以及斷裂、擠壓褶皺、巖漿上升、地殼俯沖等頻繁發生。根據板塊學說,大洋也有生有滅,它可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也可以從大到小,從小到無。大洋的發展可分為胚胎期(如東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紅海和亞丁灣)、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與終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發展與大陸的分合是相輔相成的。第二十六頁,共48頁。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說來,在板塊內部,地74全球共分為哪六大板塊?哪些是大陸板塊,哪些是大洋板塊?板塊與大陸是一回事嗎?板塊的邊緣與內部有何差異?第二十七頁,共48頁。全球共分為哪六大板塊?哪些是大陸板塊,哪些是大洋板塊?板75板塊張裂板塊擠壓板塊運動(運動方向不同)使地表發生斷裂使地表隆起抬升第二十八頁,共48頁。板塊張裂板塊擠壓板塊運動使地表發生斷裂使地表隆起抬升第二十八76板塊擠壓板塊1板塊2高山第二十九頁,共48頁。板塊擠壓板塊1板塊2高山第二十九頁,共48頁。77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是怎樣形成的?珠穆朗瑪峰為什么還在不斷升高?喜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沖撞擠壓隆起形成的。

第三十頁,共48頁。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是怎樣形成的?喜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塊向亞78根據衛星影像制成的喜馬拉雅山三維立體圖第三十一頁,共48頁。根據衛星影像制成的喜馬拉雅山三維立體圖第三十一頁,共48頁。79板塊張裂裂谷和海洋第三十二頁,共48頁。板塊張裂裂谷和海洋第三十二頁,共48頁。80第三十三頁,共48頁。第三十三頁,共48頁。81紅海面積會隨著板塊張裂運動變的越來越大請你對圖中地中海的命運作出預測?第三十四頁,共48頁。紅海面積會隨著板塊張裂運動變的越來越大請你對圖中地中海的命運82地中海面積會越來越小,并最終消失第三十五頁,共48頁。地中海面積會越來越小,并最終消失第三十五頁,共48頁。83

3)世界上火山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比較活躍的板塊交界地帶。4)在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兩個板塊發生碰撞,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第三十六頁,共48頁。3)世界上火山地震大多分布在地殼比較活躍的板塊交界地84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第三十七頁,共48頁。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85為什么環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第三十八頁,共48頁。為什么環太平洋地帶多火山地震?第三十八頁,共48頁。86意大利西西里島埃特納火山噴發第三十九頁,共48頁。意大利西西里島埃特納火山噴發第三十九頁,共48頁。87東京大地震第四十頁,共48頁。東京大地震第四十頁,共48頁。88拓展有感地震,是指震級大于3級到小于4.5級,人們感覺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員重傷和死亡以及顯著財產損失的地震。簡單地說,就是人們能夠感覺到的地震。第四十一頁,共48頁。拓展有感地震,是指震級大于3級到小于4.5級,人們89(3)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間交界地帶比較活躍。有感地震,是指震級大于3級到小于4.請你對圖中地中海的命運作出預測?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2.喜馬拉雅山還在長高,說明()3.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這里的地震災害多的原因是()第二,大西洋兩岸的巖石、地層和褶皺也相吻合;3.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1960年5月22日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這里的地震災害多的原因是()荷蘭位于歐洲西部,全國1/4的國土面積低于海平面,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荷蘭人構建圍海大壩,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許多風車,形成了獨特的景觀。4)在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四大常識:不著急先藏身避危險存體力C.1.不是海陸變遷主要原因的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