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課件_第1頁
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課件_第2頁
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課件_第3頁
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課件_第4頁
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1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課件2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中外歷史綱要》選官制度中央官制賦稅制度政治經濟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中外歷史綱要》選官制度中央官3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③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吏戶禮兵刑工提供公平的機會,使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參與政權。征稅標準開始從人戶轉移到財產③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擴大統治基礎,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①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觀刈麥》擴大統治基礎,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提升政府官員的文化素質。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竊喜賦斂畢,幸聞閭井安。收稅標準:按人戶收糧食和絹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察舉制: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并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一、選官制度周·世卿·世祿戰國軍功爵制秦文法吏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血緣軍功明法品行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察舉制:由4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世祿戰國軍功爵制秦文法吏血緣軍功明法品行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戰國軍功爵制秦5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晉書》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6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世祿戰國軍功爵制秦文法吏血緣軍功明法品行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門第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戰國軍功爵制7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世祿戰國軍功爵制秦文法吏血緣軍功明法品行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門第隋唐科舉制才能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戰國軍功爵制8①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②隋煬帝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2.科舉制(1)出現及完善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①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2.科舉制(1)出9③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④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考試的人數,首創了武舉和殿試;⑤唐玄宗時,由高官主持考試。2.科舉制(1)出現及完善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③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2.科舉102.科舉制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2)特點自由報名,公平競爭地位高,受重視2.科舉制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112.科舉制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2)特點難度較大自由報名,公平競爭地位高,受重視2.科舉制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122.科舉制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3)影響提升政府官員的文化素質。2.科舉制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132.科舉制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3)影響擴大統治基礎,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提升政府官員的文化素質。2.科舉制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142.科舉制(3)影響擴大統治基礎,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提供公平的機會,使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參與政權。

科舉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提升政府官員的文化素質。2.科舉制(3)影響擴大統治基礎,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提供公15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吏戶禮兵刑工——《晉書》”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擴大統治基礎,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③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2.隋至唐初:租庸調制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吏戶禮兵刑工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租調制:受田農民每年須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量的租(指田租,繳納谷物)調(指戶稅,繳納帛或布),還必須服徭役和兵役。①保障了政府的賦稅收入。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租調制:受田農民每年須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量的租(指田租,繳納谷物)調(指戶稅,繳納帛或布),還必須服徭役和兵役。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愛人。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吏戶禮兵刑工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世祿戰國軍功爵制秦文法吏出身軍功明法品行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門第隋唐科舉制才能科舉制使得官員選拔變得更加公開和公平,隋唐時期,中國古代選官制度逐漸走向成熟與完善。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16白居易二十九歲進士及第,開始了宦海生涯,歷任戶部參軍、中書舍人、刑部侍郎等官職。白居易二十九歲進士及第,開始了宦海生涯,歷任戶部參軍、中書舍17二、中央官制1.秦漢中央官制秦三公九卿二、中央官制1.秦漢中央官制秦三公九卿18二、中央官制1.秦漢中央官制秦三公九卿漢內外朝制二、中央官制1.秦漢中央官制秦三公九卿漢內外朝制19①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白居易二十九歲進士及第,開始了宦海生涯,歷任戶部參軍、中書舍人、刑部侍郎等官職。提升政府官員的文化素質。征稅標準開始從人戶轉移到財產有利于社會經濟穩定發展。”提供公平的機會,使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參與政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為塵。竊喜賦斂畢,幸聞閭井安。②隋煬帝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以資產(土地)的多少作為納稅標準吏戶禮兵刑工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愛人。(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納定量的谷物)——《晉書》竊喜賦斂畢,幸聞閭井安。——(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三省六部示意圖1.隋唐三省六部制二、中央官制皇帝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提交上奏封駁同意后交予審理通過審議起草政令審議政令執行政令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河南境內,黃河決堤,洪水泛濫,糧食減產,瘟疫橫行,百姓流離,民不聊生。北部邊境突厥問詢,準備借機作亂。①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三省六部示意圖1.20三省六部示意圖1.隋唐三省六部制二、中央官制皇帝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提交上奏封駁同意后交予審理通過審議起草政令審議政令執行政令吏戶禮兵刑工(六部)(2)影響分工明確避免決策失誤削弱相權加強皇權(1)特點相互制約提高效率三省六部示意圖1.隋唐三省六部制二、中央官制皇帝中書省門下省21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觀刈麥》身外充征賦,上以奉君親。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愛人。——《重賦》竊喜賦斂畢,幸聞閭井安。——《征秋稅畢題郡南亭》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身外充征賦,上以奉君親。竊喜賦斂畢,22三、賦稅制度1.魏晉南北朝:租調制(前提:均田制)中原漢族遷往江南東漢至東晉十六國時期時期,我國人口遷徙示意圖黃河流域出現大量無主荒地三、賦稅制度1.魏晉南北朝:租調制(前提:均田制)中原漢族遷23均田制:在不觸動原私有土地的基礎上,國家將掌握的無主荒地授予農民。收稅標準:按人戶收糧食和絹帛。租調制:受田農民每年須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量的租(指田租,繳納谷物)調(指戶稅,繳納帛或布),還必須服徭役和兵役。均田制:在不觸動原私有土地的基礎上,國家將掌握的無主荒地授予242.隋至唐初:租庸調制(2)作用:①保障了政府的賦稅收入。②保證農民生產時間。(1)內容租是田租調是戶稅庸是納絹代役(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納定量的谷物)(指服徭役的期限內,不去服役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交納定量的絹或布)有利于社會經濟穩定發展。2.隋至唐初:租庸調制(2)作用:(1)內容租是田租調是戶稅25……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北部邊境突厥問詢,準備借機作亂。租調制:受田農民每年須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量的租(指田租,繳納谷物)調(指戶稅,繳納帛或布),還必須服徭役和兵役。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③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以資產(土地)的多少作為納稅標準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吏戶禮兵刑工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租調制:受田農民每年須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量的租(指田租,繳納谷物)調(指戶稅,繳納帛或布),還必須服徭役和兵役。吏戶禮兵刑工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提升政府官員的文化素質。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3.唐中葉:兩稅法按人戶收稅按資產收稅租庸調制兩稅法以資產(土地)的多少作為納稅標準(1)特點一年兩次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土地兼并空前盛行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政府已無地授田稅收減少唐中葉……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3.唐中葉:兩稅法按人戶收稅263.唐中葉:兩稅法按人戶收稅按資產收稅租庸調制兩稅法以資產(土地)的多少作為納稅標準(1)特點一年兩次3.唐中葉:兩稅法按人戶收稅按資產收稅租庸調制兩稅法以資產(273.唐中葉:兩稅法按人戶收稅按資產收稅租庸調制兩稅法以土地(資產)的多少作為納稅標準(1)特點一年兩次(2)作用征稅標準開始從人戶轉移到財產3.唐中葉:兩稅法按人戶收稅按資產收稅租庸調制兩稅法以土地(283.唐中葉:兩稅法按人戶收稅按資產收稅租庸調制兩稅法以土地(資產)的多少作為納稅標準(1)特點一年兩次“兩稅法”頒布以后,到建中年間,就有了1300多萬貫的兩稅收益,比“兩稅法”以前唐王朝的全部財賦收入還要多出百萬,唐王朝的全部財賦收入達到了3000余萬貫。(2)作用征稅標準開始從人戶轉移到財產增加了財政收入3.唐中葉:兩稅法按人戶收稅按資產收稅租庸調制兩稅法以土地(293.唐中葉:兩稅法按人戶收稅按資產收稅租庸調制兩稅法以土地(資產)的多少作為納稅標準(1)特點一年兩次“以財產的多少為計稅依據,不僅拓寬了征稅的廣度,增加了財政收入,而且能夠依照財產多少即按照納稅人負稅能力大小來進行征稅。(2)作用征稅標準開始從人戶轉移到財產增加了財政收入稅收制度更加公平合理3.唐中葉:兩稅法按人戶收稅按資產收稅租庸調制兩稅法以土地(303.唐中葉:兩稅法(1)弊端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憂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內外臣。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為塵。————《白居易集》結合所學,從材料中總結兩稅法的弊端3.唐中葉:兩稅法(1)弊端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憂人。結合所學31選官制度中央官制賦稅制度為國家選拔優秀的人才優秀的人才組成了政府政府的運作需要經濟的保障選官制度中央官制賦稅制度為國家選拔優秀的人才優秀的人才組成了32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33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二單元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課件34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中外歷史綱要》選官制度中央官制賦稅制度政治經濟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中外歷史綱要》選官制度中央官35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③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吏戶禮兵刑工提供公平的機會,使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參與政權。征稅標準開始從人戶轉移到財產③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擴大統治基礎,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①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觀刈麥》擴大統治基礎,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提升政府官員的文化素質。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竊喜賦斂畢,幸聞閭井安。收稅標準:按人戶收糧食和絹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察舉制: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并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一、選官制度周·世卿·世祿戰國軍功爵制秦文法吏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血緣軍功明法品行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察舉制:由36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世祿戰國軍功爵制秦文法吏血緣軍功明法品行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戰國軍功爵制秦37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晉書》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38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世祿戰國軍功爵制秦文法吏血緣軍功明法品行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門第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戰國軍功爵制39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世祿戰國軍功爵制秦文法吏血緣軍功明法品行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門第隋唐科舉制才能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戰國軍功爵制40①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②隋煬帝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2.科舉制(1)出現及完善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①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2.科舉制(1)出41③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④武則天時,大量增加科舉考試的人數,首創了武舉和殿試;⑤唐玄宗時,由高官主持考試。2.科舉制(1)出現及完善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③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2.科舉422.科舉制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2)特點自由報名,公平競爭地位高,受重視2.科舉制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432.科舉制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2)特點難度較大自由報名,公平競爭地位高,受重視2.科舉制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442.科舉制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3)影響提升政府官員的文化素質。2.科舉制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452.科舉制

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五代)王定保《唐摭言》(3)影響擴大統治基礎,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提升政府官員的文化素質。2.科舉制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462.科舉制(3)影響擴大統治基礎,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提供公平的機會,使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參與政權。

科舉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提升政府官員的文化素質。2.科舉制(3)影響擴大統治基礎,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提供公47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吏戶禮兵刑工——《晉書》”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擴大統治基礎,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③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2.隋至唐初:租庸調制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吏戶禮兵刑工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租調制:受田農民每年須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量的租(指田租,繳納谷物)調(指戶稅,繳納帛或布),還必須服徭役和兵役。①保障了政府的賦稅收入。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租調制:受田農民每年須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量的租(指田租,繳納谷物)調(指戶稅,繳納帛或布),還必須服徭役和兵役。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愛人。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吏戶禮兵刑工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制度周·世卿·世祿戰國軍功爵制秦文法吏出身軍功明法品行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門第隋唐科舉制才能科舉制使得官員選拔變得更加公開和公平,隋唐時期,中國古代選官制度逐漸走向成熟與完善。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漢察舉制1.選官制度的演變一、選官48白居易二十九歲進士及第,開始了宦海生涯,歷任戶部參軍、中書舍人、刑部侍郎等官職。白居易二十九歲進士及第,開始了宦海生涯,歷任戶部參軍、中書舍49二、中央官制1.秦漢中央官制秦三公九卿二、中央官制1.秦漢中央官制秦三公九卿50二、中央官制1.秦漢中央官制秦三公九卿漢內外朝制二、中央官制1.秦漢中央官制秦三公九卿漢內外朝制51①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白居易二十九歲進士及第,開始了宦海生涯,歷任戶部參軍、中書舍人、刑部侍郎等官職。提升政府官員的文化素質。征稅標準開始從人戶轉移到財產有利于社會經濟穩定發展。”提供公平的機會,使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參與政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政府控制的土地日益稀少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為塵。竊喜賦斂畢,幸聞閭井安。②隋煬帝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形成;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借指士大夫)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為不美……;以資產(土地)的多少作為納稅標準吏戶禮兵刑工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愛人。(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納定量的谷物)——《晉書》竊喜賦斂畢,幸聞閭井安。——(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三省六部示意圖1.隋唐三省六部制二、中央官制皇帝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提交上奏封駁同意后交予審理通過審議起草政令審議政令執行政令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河南境內,黃河決堤,洪水泛濫,糧食減產,瘟疫橫行,百姓流離,民不聊生。北部邊境突厥問詢,準備借機作亂。①隋文帝時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三省六部示意圖1.52三省六部示意圖1.隋唐三省六部制二、中央官制皇帝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提交上奏封駁同意后交予審理通過審議起草政令審議政令執行政令吏戶禮兵刑工(六部)(2)影響分工明確避免決策失誤削弱相權加強皇權(1)特點相互制約提高效率三省六部示意圖1.隋唐三省六部制二、中央官制皇帝中書省門下省53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觀刈麥》身外充征賦,上以奉君親。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愛人。——《重賦》竊喜賦斂畢,幸聞閭井安。——《征秋稅畢題郡南亭》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身外充征賦,上以奉君親。竊喜賦斂畢,54三、賦稅制度1.魏晉南北朝:租調制(前提:均田制)中原漢族遷往江南東漢至東晉十六國時期時期,我國人口遷徙示意圖黃河流域出現大量無主荒地三、賦稅制度1.魏晉南北朝:租調制(前提:均田制)中原漢族遷55均田制:在不觸動原私有土地的基礎上,國家將掌握的無主荒地授予農民。收稅標準:按人戶收糧食和絹帛。租調制:受田農民每年須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量的租(指田租,繳納谷物)調(指戶稅,繳納帛或布),還必須服徭役和兵役。均田制:在不觸動原私有土地的基礎上,國家將掌握的無主荒地授予562.隋至唐初:租庸調制(2)作用:①保障了政府的賦稅收入。②保證農民生產時間。(1)內容租是田租調是戶稅庸是納絹代役(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納定量的谷物)(指服徭役的期限內,不去服役的可以納絹或布代役)(交納定量的絹或布)有利于社會經濟穩定發展。2.隋至唐初:租庸調制(2)作用:(1)內容租是田租調是戶稅57……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北部邊境突厥問詢,準備借機作亂。租調制:受田農民每年須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量的租(指田租,繳納谷物)調(指戶稅,繳納帛或布),還必須服徭役和兵役。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③唐太宗時,增加了考試科目,以進士、明經兩科為主;——(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其有老死于文場者,亦無所恨。以資產(土地)的多少作為納稅標準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吏戶禮兵刑工故有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