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單元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責任與擔當第八單元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責任與擔當1概述·目標提要與策略〔單元目標〕1.注意領會作者觀點及其現實針對性,把握其解決現實問題的理性思維方式。2.鑒賞文章的說理藝術,學會在辯證分析與合理推理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判斷,養成大膽質疑、縝密推斷的批判性思維習慣。概述·目標提要與策略〔單元目標〕2〔內容提要〕本單元作品文體多樣,有直言進諫、警示君主的奏疏,有據理辯爭、剖白心跡的書信,有立足現實評說盛衰的辭賦,有借古諷今、以史為鑒的史論。這些作品思路縝密,表達技巧高超,可以激發我們關注現實,深入思考。《諫太宗十思疏》寫給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勸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內容提要〕3《答司馬諫議書》對司馬光加給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怨謗”五個罪名逐一作了反駁,并批評士大夫階層的因循守舊,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阿房宮賦》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六國論》提出并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辟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答司馬諫議書》對司馬光加給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諫、4〔學習策略〕1.閱讀課文,感受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2.閱讀課文,體會從不同角度展現作者面對國家社會問題時的理性思考。〔學習策略〕515.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15.諫太宗十思疏/魏征6素養目標學法指導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作者對國家大事的擔當精神。2.領略文章駢散結合的行文特點,學習其思慮周詳的說理藝術。1.學習魏征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體會魏征的愛國忠君思想。2.通過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司馬光指責自己的“四條罪狀”的反駁,從而感受作者堅持改革、決不為流言俗議所動的決心。素養目標學法指導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作者對國家大事的7諷諫帝王,是冒險之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而王安石治理天下的方法,有繼續有變革,但都是為了能合乎時代需要,達到治理的目標。情景導學諷諫帝王,是冒險之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8預習?語言建構與運用預習?語言建構與運用91.作者簡介一代名相——魏征魏征(580—643),字玄成。漢族,巨鹿曲陽(今河北晉縣)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享有崇高的聲譽。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課前預習1.作者簡介課前預習10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1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元祐元年(1086),司馬光為宰相,廢除新法,王安石憂憤而死。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善于用典故,風格遒勁有力,精辟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著有《臨川先生文集》,現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122.寫作背景(1)《諫太宗十思疏》: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私欲,明賞罰,廣開言路,積極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以對外戰爭連連勝利,邊防鞏固,國威遠揚,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唐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開始對百姓作威作福起來。盡管“百姓頗有怨嗟之言”,可是這聲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頌德的歡呼聲淹沒了。正直的魏征對此深感擔憂,貞觀十一年(637)從三月到七月,五個月內他一連給唐太宗上了四疏,勸太宗“鑒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勵精政道,鞏固統治。2.寫作背景13(2)《答司馬諫議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是王安石答復司馬光的信。司馬光,字君實,當時任諫議大夫,故稱司馬諫議。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實行新法。保守派的代表人物、當時任右諫議大夫的司馬光多次寫信給王安石,要他停止變法。王安石這封信,是針對司馬光熙寧三年(1070)二月一封長達三千余字、全面攻擊新法的來信的回復。王安石先是簡短地復了一信,對來信所責難的諸點不一一置辯,隨后想到彼此交往多年,友誼深厚,信札來往不宜草率簡慢,就又寫了這封答書。(2)《答司馬諫議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是王安石答復司馬14基礎梳理
基礎梳理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積累?文化傳承與理解
積累?文化傳承與理解28積累·文化傳承與理解
疏,又稱奏疏。臣子向君主陳述意見。分條陳述。暢于春秋,成于兩漢。如漢代賈誼的《論積貯疏》。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29探究?思維發展與提升探究?思維發展與提升30圖文導航圖文導航31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321.《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寫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作者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眼力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即忘記以民為本)、“忘危”(即忘記隋亡的教訓)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十思”,闡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主旨探微1.《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寫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作者以政治家332.《答司馬諫議書》立論的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的指責,指出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從而說明變法是正確的。司馬光的攻擊名實不符,全是謬論。文章逐條駁斥司馬光的謬論,揭露出他們保守、腐朽的本質,表示出作者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決心。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34(一)領讀課文1.魏征眼中最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樣的?如何實現這一境界?提示: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總此十思,宏茲九德”才能實現這個理想。任務探究(一)領讀課文任務探究352.在嚴峻的情勢下,王安石對變法持什么態度?哪些語句體現了這種態度?提示:①王安石堅持變法,義無反顧。②“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等語句集中體現了王安石的態度。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36把握主要觀點,體會作者對國家大事的擔當精神活動?請梳理《諫太宗十思疏》的思路,概括主要觀點。提示:思路:第一段文章開篇連用兩個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任務一
(二)精研課文把握主要觀點,體會作者對國家大事的擔當精神任務一(二37第二段:總結歷史經驗,指出人君有始無終,天下易取難守的原因,從反面論證“居安思危”的必要性。第三段正面回答如何居安思危,即“十思”。觀點: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忘記以民為本)“忘危”(忘記隋亡的教訓)的根本問題,提出十條建議,勸諫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38活動?請梳理《答司馬諫議書》的思路,概括主要觀點。提示:王安石稱,變法乃“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之舉:其制定法令的程序合理合法,先是“受命于人主”,而后“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再“授之于有司”。其目的則是“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為天下理財”。也正是因為變法為“度義而后動”的舉措,所以致怨天下“而不見可悔”。除了正面的辯駁,王安石又宕開一筆,批判士大夫茍且終日,一味“守前所為”,對于這些人的指責,明確表示“非某之所敢知”,態度十分堅決。活動?請梳理《答司馬諫議書》的思路,概括主要觀點。39觀點:針對司馬光的責難,從高處入手,論證變法的名正言順,令指責不攻自破,并且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舊的不良習氣,表現了改革的決心與勇氣。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40領略駢散結合的行文特點,學習思慮周詳的說理藝術活動?請分析《諫太宗十思疏》駢散結合的行文特點。提示:(1)運用對偶,凝練而鮮明地揭示事理。第一段末,說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危險,作者運用一組對偶,把它比作“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讀來既有節奏感,又把這種危險性說得比較充分。第二段中,“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是對偶句;接著,文章分析其原因,也是用的對偶句:“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句式的對偶把正誤得失揭示表達得十分鮮明。任務二
領略駢散結合的行文特點,學習思慮周詳的說理藝術任務二41(2)排比列敘,用以壯大語勢。第一段,作者正反設喻,連用兩組排比句,來說明“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氣勢充沛,給人以其道理毋庸置疑之感。第三段列述“十思”,一連十句,各句字數略有參差,但句子結構相似,語氣連貫,構成排比,從君王的個人所欲到君王因國家需要采取的措施,從君王的思想修養到君王對臣下的賞罰,以及從君王的游樂到君王的行為準則,全都說到了,鋪陳議論,一氣呵成,明白曉暢地論述了居安思危的具體內容,淋漓盡致地表露了魏征作為一個敢于直諫的政治家的磊落胸懷。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42活動?《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成功地駁斥司馬光對自己的責難,請分析駁斥的特點。提示:(1)駁斥要充分。面對別人的責難進行充分的反駁。在文中,王安石所駁斥的論點就有“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等五項之多。針對每一項的責難,王安石都以事實為論據進行了充分的駁斥。(2)駁論文有明確的立場。文中的結尾處,他這樣寫道:“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言外之意就是說,面對你的指責我是不會退縮的。這既是其變法決心的表白,也是面對他回擊責難的態度。活動?《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成功地駁斥司馬光對自己的責難43文白對譯
文白對譯44教材原文教材原文45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46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47[①誠:假設連詞,如果,常與“則”搭配。②見可欲:這里指看見想要的東西。③作:興建。指興建宮室一類事物。④知止:典出《老子》。⑤以:目的連詞,以便。⑥高危:高而險。⑦沖:謙虛。⑧牧:修養。⑨滿溢:比喻驕傲自大。⑩下:居于……之下。?盤游:娛樂游逸,指從事狩獵。?壅蔽:被堵塞、被蒙蔽。?黜:排斥。?謬:錯誤地。?簡:選拔。?擇:分辨取用。?播:擴大。?效:獻。?垂拱:皇上垂衣拱手,喻指輕而易舉。?司,管理。]
段解:論述君人者弘德保功的十種方法。[①誠:假設連詞,如果,常與“則”搭配。②見可欲:這里指看見48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49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50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51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52拓展?審美鑒賞與創造拓展?審美鑒賞與創造531.課內素材傾聽別人的意見唐太宗李世民和名臣魏征之間演繹了一段納諫與進諫的佳話。每當唐太宗犯錯誤之時,總有一個人挺身而出,直言勸諫,甚至犯顏而諫,這個人就是魏征。唐太宗也以魏征為自己的鏡子,為自己糾正過錯,使自己少犯錯誤,終于造就了“貞觀之治”。魏征死后,唐太宗大哭:“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死,朕亡一鏡矣。”【適用話題】“善于傾聽”“納諫”“居安思危”等。素材積累1.課內素材素材積累542.課外素材黛安娜王妃的安慰英國一個著名的芭蕾舞童星艾莉,才12歲,不幸由于骨癌必須截肢。手術前,埃利的親朋好友,包括她的觀眾聞訊趕來探望。這個說:“別難過,沒準兒會出現奇跡,還有機會慢慢站起來呢。”那個說:“你是個堅強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們都在為你祈禱。”聽著大家的安慰,艾莉一言不發,默默地也很有禮貌地向所有的人微笑致謝。但是,她心中最想見到的是黛安娜王妃,因為她優美的舞姿曾經得到黛安娜王妃的贊美,王妃夸她像“一只潔白的小天鵝”。2.課外素材55黛安娜王妃終于從百忙中趕了過來,她把艾莉摟進懷里,說:“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傷心,痛快地哭吧,哭夠了再說。”小艾莉一下子淚如泉涌,不再矜持。自從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話都有人說了,就是沒有人說過這樣的話,但是艾莉覺得最能體貼理解她的就是這樣的話!【適用話題】“傾聽與溝通”“釋放壓力”“心靈呵護”等。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56魏征身后的落寞魏征去世的貞觀十七年,正是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為皇位爭得不可開交之時,李承乾后因謀反案獲罪,屬于太子集團的杜正倫被流放,侯君集被殺,這兩人都是魏征推薦的,當時就有人跳出來說,魏征結黨,這觸動了太宗敏感的神經,他對魏征的信任因此受到強烈沖擊。之前,太宗將女兒衡山公主下嫁魏征嫡子魏叔玉,適逢魏征去世,婚事不得不延緩,但此時情勢已經逆轉,就在魏征卒后六個月,太宗不但手詔廢除了聯姻,還下令將魏征神道碑仆倒。人物速寫魏征身后的落寞人物速寫57太宗這一次仆碑,表明君臣相知的神話已然破滅。貞觀十八年十月至十九年九月,太宗發動了對高麗的戰爭,結果無功而返。當他途經昭陵,遙望魏征墓時,追思起魏征的犯顏直諫,感慨如果魏征還在,必定會勸阻這次遼東之役的。于是太宗慰勞魏征妻兒,派人祭奠魏征墓,把之前仆倒的神道碑重新立起來。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太宗薨,九月二十四日的敕書中指定的配享功臣名單里沒有魏征,說明太宗對于魏征的心結并未完全打開。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58到了唐中宗神龍二年(706)閏二月十五日的敕書中,才規定魏征配享太宗廟。當時,中宗剛剛復唐不久,需要一些撥亂反正的措施來收攬人心,對前代功臣的尊崇是重要舉措之一,魏征正好趕上了這個契機。至唐玄宗開元中,魏家寢堂遭受火災,魏征子孫哭三日,玄宗特令百官赴吊,意在昭示天下自己追慕太宗、尊崇功臣,復貞觀故事的決心。不過此舉帶來的效應可能只是一種象征意義。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59妙用排比,氣勢縱橫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一種修辭格。本文在論述時多用排比句式,鋪排羅列,勾連而下,氣勢不凡,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如《諫太宗十思疏》開篇“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三個排比句,就加重了強調意味。遷移練筆:請你從下列詞語中任選一個為話題,寫一段文字。要求:①使用排比修辭。②語言流暢,不少于200字。奉獻積累人生感謝學以致用妙用排比,氣勢縱橫學以致用60【示例】奉獻: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索取。即使我們只是一支蠟燭,也應該“蠟炬成灰淚始干”;即使我們只是一只春蠶,也應該“春蠶到死絲方盡”;即使我們只是一片綠葉,也應該“化作春泥更護花”;即使我們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關鍵時刻有一次閃耀;即使我們只是一朵花,也要給人們帶來一絲清香;即使我們只是一顆星星,也要在黑暗中閃出自己的光芒;即使我們只是一滴水,也要在生命的旅途中發出叮咚的脆響;即使我們只是一棵小草,也要給大地帶來一點綠色。【示例】奉獻: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索取。即使我們只是一61文言文中的名詞活用,就是在句子中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把名詞臨時轉化為別的詞類。一般有兩種情況: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如:(1)貌恭而不心服。(《諫太宗十思疏》)其中的“貌”是名詞作狀語,用在這里的意思是“表面上”。聚焦高考文言文詞類活用之名詞活用(動詞/狀語)文言文中的名詞活用,就是在句子中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把名詞臨時62(2)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答司馬諫議書》)其中的“膏澤”是名詞作動詞,用在這里的意思是施加恩澤。在高考語文試題中,命題者一般不設置直接考查名詞活用的題目,而是以翻譯題的形式進行考查。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63一、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是指名詞在句子中具有動詞的特點,可以帶賓語,但不是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有以下幾種情況:1.兩個名詞連用,必有一個活用為動詞。如:籍吏民,封府庫。名詞“籍”和名詞“吏民”連用。籍:本義是籍貫,此處帶賓語,構成動賓結構,活用為動詞,意思是登記。一、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642.名詞用在“能”“可”“是”“欲”之后,活用為動詞。如:沛公欲王關中。名詞“王”被能愿動詞“欲”修飾,活用為動詞,意思是稱王。3.名詞放在副詞后,活用為動詞。如:秦師遂東。名詞“東”前用副詞“遂”修飾,活用為動詞,意思是向東前進。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654.看名詞后有沒有代詞“之、其、爾、汝、我”等。如名詞用在上述代詞前面,則該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唯君左右之。名詞“左右”用在代詞“之”的前面,活用為動詞,意思是任憑調遣。5.名詞后面有介詞結構作補語,此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詞“舍”后面有介詞結構“于其址”作補語,活用為動詞,意思是筑舍。4.看名詞后有沒有代詞“之、其、爾、汝、我”等。如名詞用在上666.“而”連接一個動詞一個名詞時,這個名詞一般活用為動詞。如: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而”連接一個名詞“墓”和一個動詞“葬”,“墓”活用為動詞,意思是修墓。7.“所”字加上一個動詞組成一個名詞結構,如果“所”字后面不是動詞,而是名詞,這個名詞即活用為動詞。如:置人所罾魚腹中。罾,本義是漁網,這里活用為動詞,意思是用網捕。6.“而”連接一個動詞一個名詞時,這個名詞一般活用為動詞。如67二、名詞作狀語現代漢語中只有時間名詞才能作狀語,普通名詞作狀語很少見。而文言文中名詞作狀語極為普遍,不僅是語法現象,而且還有修辭功能,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1.表示比喻。可譯為“像……一樣(那樣,似的)”。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名詞作狀語,意思是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像口袋一樣。二、名詞作狀語682.表示對待人的態度。可譯為“像對待……那樣”“當作……那樣”“像……似的”。如: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在這里作“事”的狀語,表示對人的態度。“兄事之”的意思是我要用對待兄長的方式對待他。3.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憑借和方式。如:君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修飾動詞“刺”,表示以面對面、直言不諱的方式進諫。“面刺”的意思是當面指責。2.表示對待人的態度。可譯為“像對待……那樣”“當作……那樣694.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和方位。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廷叱”中,“廷”名詞作狀語,“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斥。5.時間名詞作狀語。如: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夜”作“馳”的狀語,意思是在夜間。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70一、名詞作狀語判定名詞作狀語最便捷的方法是:名詞位于動作性謂語之前,但此名詞從語義上看并不是動作的執行者,兩者不能構成主謂關系。此時,名詞活用為動詞謂語的狀語。例1、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項脊軒志》)例2、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廉頗藺相如列傳》)例3、辭樓下殿,輦來于秦。(《阿房宮賦》)例4、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一、名詞作狀語71例1中動作“吠”的執行者是“犬”,這兩者構成主謂關系,“西”活用為“吠”的狀語,表動作的方位,譯為“向西”。同理,例2中的“廷”,例3中的“輦”,例4中的“兄”都不是各自謂語動作的執行者,從而活用作狀語,分別表示動作的地點、工具和方式,分別譯為“在朝廷”“乘輦”“像對待兄長一樣”。一般情況下,方位名詞,如,東、西、左、右、前、后、上、下等,活用作狀語出現的頻率較高。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72二、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活用為動詞有三種情況:名詞的使動用法、名詞的意動用法和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由于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在結構形式上和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沒有什么區別,它們只是在意念上有所不同:凡能譯為“使……怎樣”,就是使動用法,凡能譯為“認為……怎樣”就是意動用法,不具有使動和意動意義的全歸為活用作一般動詞。下面具體談談如何快速判定名詞活用為動詞。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73(一)名詞前出現能愿動詞或副詞修飾,名詞活用為動詞。例5、左右欲刃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例6、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游褒禪山記》)例7、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鴻門宴》)例5“刃”前出現能愿動詞“欲”,例6“名”前出現能愿動詞“能”,例7“王”前出現能愿動詞“可”和副詞“盡”,從而三例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刃”譯作“用刀殺”,“名”譯為“識其本名”,“王”譯作“稱王”。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74(二)名詞后出現名詞或代詞作賓語,此名詞活用為動詞。例8、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項脊軒志》)例9、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例8、例9中“乳”和“師”本都是名詞,后不能帶賓語,但在這兩句中都帶了賓語,從而均活用為動詞,“乳”為“喂養”,“師”為“認為……是老師”或“把……當作老師”。是名詞的意動用法。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75(三)名詞前有介賓結構作狀語或后有介賓結構作補語,名詞活用為動詞。例10、(魏)南與楚境,西與韓境。(《戰國策》)例11、晉師軍于廬柳。(《左傳》)例12、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禪山記》)例10“境”前有介賓結構“與楚”“與韓”,譯為“接壤”,例11“軍”、例12“舍”后分別出現介賓結構“于廬柳”“于其址”,從而均活用為動詞,“軍”為“駐扎”之意,“舍”為“筑舍定居”。(三)名詞前有介賓結構作狀語或后有介賓結構作補語,名詞活用為76(四)用連詞“而”把名詞與動詞性詞語或短語相連,名詞活用為動詞。例13、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記》)例14、買五人之脰而函之。(《五人墓碑記》)例15、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例13名詞“墓”和動詞“葬”用“而”連接,“墓”活用為動詞,指“修墓”。例14“函”和動詞性短語“買五人之脰”用“而”連接,名詞“函”活用為動詞“用盒子裝”。例15動詞“從”和名詞“師”用“而”連接,名詞“師”活用為動詞“以……為師”,是名詞的意動用法。(四)用連詞“而”把名詞與動詞性詞語或短語相連,名詞活用為動77(五)兩個名詞連用,如果它們之間既不是并列關系、同位關系,又不是偏正關系,也不表示判斷,那么,其中一個名詞常常活用為動詞。具體情況可分為三類:(1)連用的兩個名詞構成主謂關系。后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例16、大楚興,陳勝王。(《陳涉世家》)例17、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觸龍說趙太后》)兩例中。“陳勝”“趙王之子孫”分別和“王”“侯”構成主謂關系,“王”“侯”活用為動詞,作謂語,“王”指“稱王”,“侯”指“封侯”。(五)兩個名詞連用,如果它們之間既不是并列關系、同位關系,又78(2)兩個名詞連用構成動賓關系,前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例18、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例19、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伶官傳序》)“籍”“函”和后面的名詞構成動賓關系。從而活用為動詞,“籍”,“登記”。“函”,“用盒子裝”。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79(3)兩個名詞連用,形成動補關系,前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后一個名詞為地點名詞。兩者之間可補上介詞“于”。例20、沛公軍霸上。(《鴻門宴》)例21、沛公欲王關中。(《鴻門宴》)“軍”“王”后都帶地點名詞,都可補上介詞“于”,從而活用為動詞。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80(2017·新課標全國卷Ⅰ,改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謝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后,以弘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書數千卷,遺財祿秩,一不關豫。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2017·新課標全國卷Ⅰ,改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81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經紀生業,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君。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廩充盈,門徒業使,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于舊。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太祖鎮江陵,弘微為文學。母憂去職。居喪以孝稱,服闋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義熙八82弘微蔬食積時,哀戚過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九年,東鄉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余所,奴僮猶有數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豈復見關。”十年,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千人營畢葬事。追贈太常。(節選自《宋書·謝弘微傳》)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8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解析】
(1)注意單音節詞要翻譯成雙音節詞。嚴正:嚴肅正直。恭謹:恭敬謹慎。過常:過于常禮。(2)臧否:褒貶。言論:這個句子中沒有動詞,言論位于主語之后,此處活用作動詞,譯為“發表議論”。亂:岔開。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84【答案】
(1)(弘微)品性嚴肅正直,行為堅持遵守禮制法度,侍奉過繼家的親族,恭敬謹慎過于常禮。(2)而謝曜喜愛褒貶人物,謝曜每每發表議論,弘微常說其他的事岔開話頭。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85【參考譯文】謝弘微,是陳郡陽夏人。父親叫謝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謝峻是司空謝琰的第二個兒子。謝峻自己無子,就以謝弘微為繼子。謝弘微本名密,因為觸犯了繼母的名諱,所以就用字代名。謝弘微孩童時期,風采充溢,但卻端莊謹慎,遇上適當的時機才說話。他繼父的弟弟謝混有知人之名,見到謝弘微,認為他不同于尋常之人,對謝思說:“這個孩子內心廉明正直并且早慧,將成為才能出眾之人,有這樣的兒子,足夠了。”謝弘微家里一向貧寒,而繼父家產業卻很豐盈,他卻只承繼接受了繼父的幾千卷書而已,遺產俸祿,一概不加過問。【參考譯文】86謝混的風格高尚峻潔,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同族的侄子謝靈運、謝瞻、謝曜、謝弘微一起因賞析文義而聚會。(他們)曾經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烏衣巷,所以稱之為烏衣之游。謝瞻等人才氣橫溢,言辭漂亮,謝弘微每每以簡約的言語使眾人信服,謝混特別敬重他這一點,稱他為微子。義熙八年,謝混因為是劉毅的同黨被殺害,謝混的妻子晉陵公主便把謝混的家事托付給謝弘微。謝弘微為謝混家經營生計,管理產業,辦事如同在官府辦公一般,一枚錢、一尺帛的收入支出,都有賬冊記載。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晉陵公主降格為東鄉君。謝混的風格高尚峻潔,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同族的侄子謝靈運、謝87從謝混死,到這時已有九年,但謝混家屋宇整齊,倉廩充盈,仆人聽從使喚,各有所業,和平常沒有什么不同,田地的開墾種植,比原來有所增加。本族外姓的親戚,朋友故舊,凡是來看望東鄉君的人,進門(見到這么齊整的家境,)沒有誰不感慨嘆息,甚至有人為之流淚,深為謝弘微的德義所感動。謝弘微品性嚴肅正直,行為堅持遵守禮制法度,侍奉過繼家的親族,恭敬謹慎過于常禮。太祖鎮守江陵,以謝弘微為文學。謝弘微因為母親去世離職,居喪期間以孝著稱,服喪期滿后又過了一年,仍舊吃素食不變。謝弘微的兄長謝曜歷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謝弘微為他守喪而長時間吃素食,哀戚超過常禮,雖然服喪期滿,還是不吃魚肉。從謝混死,到這時已有九年,但謝混家屋宇整齊,倉廩充盈,仆人聽88謝弘微從小失去父親,侍奉兄長如同侍奉父親,兄弟之間非常友愛和睦,當代沒有人能夠趕得上。謝弘微口中從不說別人長短,而謝曜喜愛褒貶人物,謝曜每每發表議論,弘微常說其他的事岔開話頭。元嘉九年,東鄉君去世,留下的資財非常多,園宅有十余所,奴仆尚有數百人。而謝弘微一無所取,自己用私人官俸營辦東鄉君喪事。謝弘微說:“親戚之間爭奪財產,可算是最為鄙賤之事。現在財產多則分用,少則共用,不至于貧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還去管它。”元嘉十年,(謝弘微)去世,死時四十二歲。皇上十分痛惜,派二衛一千人營辦喪事,一直到喪事完畢。朝廷追贈謝弘微為太常。謝弘微從小失去父親,侍奉兄長如同侍奉父親,兄弟之間非常友愛和89謝謝觀看!謝謝觀看!90第八單元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責任與擔當第八單元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三)?責任與擔當91概述·目標提要與策略〔單元目標〕1.注意領會作者觀點及其現實針對性,把握其解決現實問題的理性思維方式。2.鑒賞文章的說理藝術,學會在辯證分析與合理推理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判斷,養成大膽質疑、縝密推斷的批判性思維習慣。概述·目標提要與策略〔單元目標〕92〔內容提要〕本單元作品文體多樣,有直言進諫、警示君主的奏疏,有據理辯爭、剖白心跡的書信,有立足現實評說盛衰的辭賦,有借古諷今、以史為鑒的史論。這些作品思路縝密,表達技巧高超,可以激發我們關注現實,深入思考。《諫太宗十思疏》寫給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勸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內容提要〕93《答司馬諫議書》對司馬光加給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怨謗”五個罪名逐一作了反駁,并批評士大夫階層的因循守舊,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阿房宮賦》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表現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六國論》提出并論證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辟論點,“借古諷今”,抨擊宋王朝對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答司馬諫議書》對司馬光加給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諫、94〔學習策略〕1.閱讀課文,感受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2.閱讀課文,體會從不同角度展現作者面對國家社會問題時的理性思考。〔學習策略〕9515.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15.諫太宗十思疏/魏征96素養目標學法指導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作者對國家大事的擔當精神。2.領略文章駢散結合的行文特點,學習其思慮周詳的說理藝術。1.學習魏征反復開導循循善誘的勸諫藝術,體會魏征的愛國忠君思想。2.通過品讀語言,體會作者對司馬光指責自己的“四條罪狀”的反駁,從而感受作者堅持改革、決不為流言俗議所動的決心。素養目標學法指導1.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體會作者對國家大事的97諷諫帝王,是冒險之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而王安石治理天下的方法,有繼續有變革,但都是為了能合乎時代需要,達到治理的目標。情景導學諷諫帝王,是冒險之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98預習?語言建構與運用預習?語言建構與運用991.作者簡介一代名相——魏征魏征(580—643),字玄成。漢族,巨鹿曲陽(今河北晉縣)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享有崇高的聲譽。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課前預習1.作者簡介課前預習100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01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元祐元年(1086),司馬光為宰相,廢除新法,王安石憂憤而死。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善于用典故,風格遒勁有力,精辟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著有《臨川先生文集》,現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1022.寫作背景(1)《諫太宗十思疏》: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私欲,明賞罰,廣開言路,積極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加以對外戰爭連連勝利,邊防鞏固,國威遠揚,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歡呼聲中,唐太宗漸漸驕奢,漸漸忘本,開始對百姓作威作福起來。盡管“百姓頗有怨嗟之言”,可是這聲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頌德的歡呼聲淹沒了。正直的魏征對此深感擔憂,貞觀十一年(637)從三月到七月,五個月內他一連給唐太宗上了四疏,勸太宗“鑒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勵精政道,鞏固統治。2.寫作背景103(2)《答司馬諫議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是王安石答復司馬光的信。司馬光,字君實,當時任諫議大夫,故稱司馬諫議。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任參知政事,實行新法。保守派的代表人物、當時任右諫議大夫的司馬光多次寫信給王安石,要他停止變法。王安石這封信,是針對司馬光熙寧三年(1070)二月一封長達三千余字、全面攻擊新法的來信的回復。王安石先是簡短地復了一信,對來信所責難的諸點不一一置辯,隨后想到彼此交往多年,友誼深厚,信札來往不宜草率簡慢,就又寫了這封答書。(2)《答司馬諫議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是王安石答復司馬104基礎梳理
基礎梳理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積累?文化傳承與理解
積累?文化傳承與理解118積累·文化傳承與理解
疏,又稱奏疏。臣子向君主陳述意見。分條陳述。暢于春秋,成于兩漢。如漢代賈誼的《論積貯疏》。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19探究?思維發展與提升探究?思維發展與提升120圖文導航圖文導航121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221.《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寫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作者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銳眼力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即忘記以民為本)、“忘危”(即忘記隋亡的教訓)的根本問題,針鋒相對地提出“十思”,闡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主旨探微1.《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寫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作者以政治家1232.《答司馬諫議書》立論的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的指責,指出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從而說明變法是正確的。司馬光的攻擊名實不符,全是謬論。文章逐條駁斥司馬光的謬論,揭露出他們保守、腐朽的本質,表示出作者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決心。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24(一)領讀課文1.魏征眼中最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怎樣的?如何實現這一境界?提示: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總此十思,宏茲九德”才能實現這個理想。任務探究(一)領讀課文任務探究1252.在嚴峻的情勢下,王安石對變法持什么態度?哪些語句體現了這種態度?提示:①王安石堅持變法,義無反顧。②“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等語句集中體現了王安石的態度。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26把握主要觀點,體會作者對國家大事的擔當精神活動?請梳理《諫太宗十思疏》的思路,概括主要觀點。提示:思路:第一段文章開篇連用兩個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任務一
(二)精研課文把握主要觀點,體會作者對國家大事的擔當精神任務一(二127第二段:總結歷史經驗,指出人君有始無終,天下易取難守的原因,從反面論證“居安思危”的必要性。第三段正面回答如何居安思危,即“十思”。觀點:抓住了唐太宗“忘本”(忘記以民為本)“忘危”(忘記隋亡的教訓)的根本問題,提出十條建議,勸諫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28活動?請梳理《答司馬諫議書》的思路,概括主要觀點。提示:王安石稱,變法乃“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之舉:其制定法令的程序合理合法,先是“受命于人主”,而后“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再“授之于有司”。其目的則是“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為天下理財”。也正是因為變法為“度義而后動”的舉措,所以致怨天下“而不見可悔”。除了正面的辯駁,王安石又宕開一筆,批判士大夫茍且終日,一味“守前所為”,對于這些人的指責,明確表示“非某之所敢知”,態度十分堅決。活動?請梳理《答司馬諫議書》的思路,概括主要觀點。129觀點:針對司馬光的責難,從高處入手,論證變法的名正言順,令指責不攻自破,并且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舊的不良習氣,表現了改革的決心與勇氣。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30領略駢散結合的行文特點,學習思慮周詳的說理藝術活動?請分析《諫太宗十思疏》駢散結合的行文特點。提示:(1)運用對偶,凝練而鮮明地揭示事理。第一段末,說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危險,作者運用一組對偶,把它比作“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讀來既有節奏感,又把這種危險性說得比較充分。第二段中,“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是對偶句;接著,文章分析其原因,也是用的對偶句:“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句式的對偶把正誤得失揭示表達得十分鮮明。任務二
領略駢散結合的行文特點,學習思慮周詳的說理藝術任務二131(2)排比列敘,用以壯大語勢。第一段,作者正反設喻,連用兩組排比句,來說明“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氣勢充沛,給人以其道理毋庸置疑之感。第三段列述“十思”,一連十句,各句字數略有參差,但句子結構相似,語氣連貫,構成排比,從君王的個人所欲到君王因國家需要采取的措施,從君王的思想修養到君王對臣下的賞罰,以及從君王的游樂到君王的行為準則,全都說到了,鋪陳議論,一氣呵成,明白曉暢地論述了居安思危的具體內容,淋漓盡致地表露了魏征作為一個敢于直諫的政治家的磊落胸懷。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32活動?《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成功地駁斥司馬光對自己的責難,請分析駁斥的特點。提示:(1)駁斥要充分。面對別人的責難進行充分的反駁。在文中,王安石所駁斥的論點就有“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等五項之多。針對每一項的責難,王安石都以事實為論據進行了充分的駁斥。(2)駁論文有明確的立場。文中的結尾處,他這樣寫道:“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言外之意就是說,面對你的指責我是不會退縮的。這既是其變法決心的表白,也是面對他回擊責難的態度。活動?《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成功地駁斥司馬光對自己的責難133文白對譯
文白對譯134教材原文教材原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37[①誠:假設連詞,如果,常與“則”搭配。②見可欲:這里指看見想要的東西。③作:興建。指興建宮室一類事物。④知止:典出《老子》。⑤以:目的連詞,以便。⑥高危:高而險。⑦沖:謙虛。⑧牧:修養。⑨滿溢:比喻驕傲自大。⑩下:居于……之下。?盤游:娛樂游逸,指從事狩獵。?壅蔽:被堵塞、被蒙蔽。?黜:排斥。?謬:錯誤地。?簡:選拔。?擇:分辨取用。?播:擴大。?效:獻。?垂拱:皇上垂衣拱手,喻指輕而易舉。?司,管理。]
段解:論述君人者弘德保功的十種方法。[①誠:假設連詞,如果,常與“則”搭配。②見可欲:這里指看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42拓展?審美鑒賞與創造拓展?審美鑒賞與創造1431.課內素材傾聽別人的意見唐太宗李世民和名臣魏征之間演繹了一段納諫與進諫的佳話。每當唐太宗犯錯誤之時,總有一個人挺身而出,直言勸諫,甚至犯顏而諫,這個人就是魏征。唐太宗也以魏征為自己的鏡子,為自己糾正過錯,使自己少犯錯誤,終于造就了“貞觀之治”。魏征死后,唐太宗大哭:“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死,朕亡一鏡矣。”【適用話題】“善于傾聽”“納諫”“居安思危”等。素材積累1.課內素材素材積累1442.課外素材黛安娜王妃的安慰英國一個著名的芭蕾舞童星艾莉,才12歲,不幸由于骨癌必須截肢。手術前,埃利的親朋好友,包括她的觀眾聞訊趕來探望。這個說:“別難過,沒準兒會出現奇跡,還有機會慢慢站起來呢。”那個說:“你是個堅強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們都在為你祈禱。”聽著大家的安慰,艾莉一言不發,默默地也很有禮貌地向所有的人微笑致謝。但是,她心中最想見到的是黛安娜王妃,因為她優美的舞姿曾經得到黛安娜王妃的贊美,王妃夸她像“一只潔白的小天鵝”。2.課外素材145黛安娜王妃終于從百忙中趕了過來,她把艾莉摟進懷里,說:“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傷心,痛快地哭吧,哭夠了再說。”小艾莉一下子淚如泉涌,不再矜持。自從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話都有人說了,就是沒有人說過這樣的話,但是艾莉覺得最能體貼理解她的就是這樣的話!【適用話題】“傾聽與溝通”“釋放壓力”“心靈呵護”等。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46魏征身后的落寞魏征去世的貞觀十七年,正是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為皇位爭得不可開交之時,李承乾后因謀反案獲罪,屬于太子集團的杜正倫被流放,侯君集被殺,這兩人都是魏征推薦的,當時就有人跳出來說,魏征結黨,這觸動了太宗敏感的神經,他對魏征的信任因此受到強烈沖擊。之前,太宗將女兒衡山公主下嫁魏征嫡子魏叔玉,適逢魏征去世,婚事不得不延緩,但此時情勢已經逆轉,就在魏征卒后六個月,太宗不但手詔廢除了聯姻,還下令將魏征神道碑仆倒。人物速寫魏征身后的落寞人物速寫147太宗這一次仆碑,表明君臣相知的神話已然破滅。貞觀十八年十月至十九年九月,太宗發動了對高麗的戰爭,結果無功而返。當他途經昭陵,遙望魏征墓時,追思起魏征的犯顏直諫,感慨如果魏征還在,必定會勸阻這次遼東之役的。于是太宗慰勞魏征妻兒,派人祭奠魏征墓,把之前仆倒的神道碑重新立起來。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太宗薨,九月二十四日的敕書中指定的配享功臣名單里沒有魏征,說明太宗對于魏征的心結并未完全打開。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48到了唐中宗神龍二年(706)閏二月十五日的敕書中,才規定魏征配享太宗廟。當時,中宗剛剛復唐不久,需要一些撥亂反正的措施來收攬人心,對前代功臣的尊崇是重要舉措之一,魏征正好趕上了這個契機。至唐玄宗開元中,魏家寢堂遭受火災,魏征子孫哭三日,玄宗特令百官赴吊,意在昭示天下自己追慕太宗、尊崇功臣,復貞觀故事的決心。不過此舉帶來的效應可能只是一種象征意義。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49妙用排比,氣勢縱橫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一種修辭格。本文在論述時多用排比句式,鋪排羅列,勾連而下,氣勢不凡,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如《諫太宗十思疏》開篇“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三個排比句,就加重了強調意味。遷移練筆:請你從下列詞語中任選一個為話題,寫一段文字。要求:①使用排比修辭。②語言流暢,不少于200字。奉獻積累人生感謝學以致用妙用排比,氣勢縱橫學以致用150【示例】奉獻: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索取。即使我們只是一支蠟燭,也應該“蠟炬成灰淚始干”;即使我們只是一只春蠶,也應該“春蠶到死絲方盡”;即使我們只是一片綠葉,也應該“化作春泥更護花”;即使我們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關鍵時刻有一次閃耀;即使我們只是一朵花,也要給人們帶來一絲清香;即使我們只是一顆星星,也要在黑暗中閃出自己的光芒;即使我們只是一滴水,也要在生命的旅途中發出叮咚的脆響;即使我們只是一棵小草,也要給大地帶來一點綠色。【示例】奉獻: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是索取。即使我們只是一151文言文中的名詞活用,就是在句子中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把名詞臨時轉化為別的詞類。一般有兩種情況: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如:(1)貌恭而不心服。(《諫太宗十思疏》)其中的“貌”是名詞作狀語,用在這里的意思是“表面上”。聚焦高考文言文詞類活用之名詞活用(動詞/狀語)文言文中的名詞活用,就是在句子中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把名詞臨時152(2)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答司馬諫議書》)其中的“膏澤”是名詞作動詞,用在這里的意思是施加恩澤。在高考語文試題中,命題者一般不設置直接考查名詞活用的題目,而是以翻譯題的形式進行考查。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53一、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是指名詞在句子中具有動詞的特點,可以帶賓語,但不是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有以下幾種情況:1.兩個名詞連用,必有一個活用為動詞。如:籍吏民,封府庫。名詞“籍”和名詞“吏民”連用。籍:本義是籍貫,此處帶賓語,構成動賓結構,活用為動詞,意思是登記。一、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1542.名詞用在“能”“可”“是”“欲”之后,活用為動詞。如:沛公欲王關中。名詞“王”被能愿動詞“欲”修飾,活用為動詞,意思是稱王。3.名詞放在副詞后,活用為動詞。如:秦師遂東。名詞“東”前用副詞“遂”修飾,活用為動詞,意思是向東前進。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554.看名詞后有沒有代詞“之、其、爾、汝、我”等。如名詞用在上述代詞前面,則該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唯君左右之。名詞“左右”用在代詞“之”的前面,活用為動詞,意思是任憑調遣。5.名詞后面有介詞結構作補語,此名詞活用為動詞。如: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詞“舍”后面有介詞結構“于其址”作補語,活用為動詞,意思是筑舍。4.看名詞后有沒有代詞“之、其、爾、汝、我”等。如名詞用在上1566.“而”連接一個動詞一個名詞時,這個名詞一般活用為動詞。如: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而”連接一個名詞“墓”和一個動詞“葬”,“墓”活用為動詞,意思是修墓。7.“所”字加上一個動詞組成一個名詞結構,如果“所”字后面不是動詞,而是名詞,這個名詞即活用為動詞。如:置人所罾魚腹中。罾,本義是漁網,這里活用為動詞,意思是用網捕。6.“而”連接一個動詞一個名詞時,這個名詞一般活用為動詞。如157二、名詞作狀語現代漢語中只有時間名詞才能作狀語,普通名詞作狀語很少見。而文言文中名詞作狀語極為普遍,不僅是語法現象,而且還有修辭功能,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1.表示比喻。可譯為“像……一樣(那樣,似的)”。如: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名詞作狀語,意思是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像口袋一樣。二、名詞作狀語1582.表示對待人的態度。可譯為“像對待……那樣”“當作……那樣”“像……似的”。如: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在這里作“事”的狀語,表示對人的態度。“兄事之”的意思是我要用對待兄長的方式對待他。3.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憑借和方式。如:君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修飾動詞“刺”,表示以面對面、直言不諱的方式進諫。“面刺”的意思是當面指責。2.表示對待人的態度。可譯為“像對待……那樣”“當作……那樣1594.表示動作行為的處所和方位。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廷叱”中,“廷”名詞作狀語,“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斥。5.時間名詞作狀語。如: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夜”作“馳”的狀語,意思是在夜間。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60一、名詞作狀語判定名詞作狀語最便捷的方法是:名詞位于動作性謂語之前,但此名詞從語義上看并不是動作的執行者,兩者不能構成主謂關系。此時,名詞活用為動詞謂語的狀語。例1、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項脊軒志》)例2、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廉頗藺相如列傳》)例3、辭樓下殿,輦來于秦。(《阿房宮賦》)例4、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一、名詞作狀語161例1中動作“吠”的執行者是“犬”,這兩者構成主謂關系,“西”活用為“吠”的狀語,表動作的方位,譯為“向西”。同理,例2中的“廷”,例3中的“輦”,例4中的“兄”都不是各自謂語動作的執行者,從而活用作狀語,分別表示動作的地點、工具和方式,分別譯為“在朝廷”“乘輦”“像對待兄長一樣”。一般情況下,方位名詞,如,東、西、左、右、前、后、上、下等,活用作狀語出現的頻率較高。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62二、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活用為動詞有三種情況:名詞的使動用法、名詞的意動用法和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由于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在結構形式上和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沒有什么區別,它們只是在意念上有所不同:凡能譯為“使……怎樣”,就是使動用法,凡能譯為“認為……怎樣”就是意動用法,不具有使動和意動意義的全歸為活用作一般動詞。下面具體談談如何快速判定名詞活用為動詞。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63(一)名詞前出現能愿動詞或副詞修飾,名詞活用為動詞。例5、左右欲刃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例6、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游褒禪山記》)例7、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鴻門宴》)例5“刃”前出現能愿動詞“欲”,例6“名”前出現能愿動詞“能”,例7“王”前出現能愿動詞“可”和副詞“盡”,從而三例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刃”譯作“用刀殺”,“名”譯為“識其本名”,“王”譯作“稱王”。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新人教版必修下冊164(二)名詞后出現名詞或代詞作賓語,此名詞活用為動詞。例8、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項脊軒志》)例9、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例8、例9中“乳”和“師”本都是名詞,后不能帶賓語,但在這兩句中都帶了賓語,從而均活用為動詞,“乳”為“喂養”,“師”為“認為……是老師”或“把……當作老師”。是名詞的意動用法。20202021學年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七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課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美發培訓規劃方案范本
- 漁業資源的評估與管理措施考核試卷
- 游藝用品銷售渠道的多元化發展考核試卷
- 糕點烘焙店的顧客忠誠計劃考核試卷
- 畜牧業糞污處理與鄉村振興戰略考卷考核試卷
- 2025年【金屬非金屬礦山提升機操作】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 塑料片材生產線的過程控制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認證檢測試題及答案
- 紅心獼猴桃營養管理考核試卷
- 2023年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成熟人才招聘【399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音樂療法》教學課件
- 小區室外雨、污水排水管道施工方案
- 工廠5S檢查評分評價基準表(全)
- 江水源熱泵應用杭州奧體主體育場案例分析
- 天然氣制氫裝置拆遷施工安全技術方案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期中檢測卷課件
- (完整版)供應商審核表
- 說專業(市場營銷專業)課件
- 火電廠工藝流程圖
- 以“政府績效與公眾信任”為主題撰寫一篇小論文6篇
- 員工獎懲簽認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