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南省瓊海市高考歷史三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1頁
2022年海南省瓊海市高考歷史三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2頁
2022年海南省瓊海市高考歷史三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3頁
2022年海南省瓊海市高考歷史三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4頁
2022年海南省瓊海市高考歷史三模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海南省瓊海市高考歷史三模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60.0分)TOC\o"1-5"\h\z.如表是《左傳》中關于周、鄭關系的一些記載,這說明當時( )時間內容公元前720年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于周。公元前720年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公元前707年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御之。TOC\o"1-5"\h\zA.爭霸戰爭此起彼伏 B.分封制度遭到破壞C.中央集權受到挑戰 D.農業生產逐漸衰退.考古工作者在關中地區的富平、隴縣、扶風、咸陽、長安、渭南等地,先后發現大批的漢代鐵制農具,其中有鋅、犁、鋤、鏟、鐮等。這說明( )A.鐵農具逐漸普及全國 B.冶鐵技術得到發展C.小農戶個體經營出現 D.鐵犁牛耕方式成熟.金世宗時創建女真進士科,金章宗時加試騎射。河南發現的《女真進士題名碑》用女真文字記錄“十五日試策,十七日試論、詩”。這表明金朝科舉制度( )A.由女真人獨創后來推廣至中原 B.推動漢人學習和使用女真文字C.以程朱理學的解釋作答題標準 D.模仿漢制但是保留其民族特色.明代后期和清代前中期長三角地區急遞鋪(傳遞軍政信息的基層驛傳機構)數量有所增加,且主要集中在松江府和蘇州府嘉定一帶(今上海境內)。該現象反映了當時( )A.郵驛體系日臻完善 B.加強海防建設的需要C.不斷加強中央集權 D.交通運輸方式的變革.容閔為中國近代留美第一人。19世紀40年代他提出“以西方之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日趨于文明富強之境”;六七十年代協助曾國藩赴美購買機器,提出幼童出國留學計劃;90年代支持維新變法運動;1908年堅定地走上革命道路。容閔的一生致力于( )A.國家出路的探索 B.對工業化的追求C.封建政體的變革 D.爭取民主的斗爭.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內務部總長程德全發布保護人民財產令五條,其中涉及保護滿人財產的條款有“前為清政府官吏所得之私產,現無確實反對民國證據,已在民國保護之下者,應歸該私人享有”。該法令旨在( )A.盡快恢復社會秩序 B.促進民族工業發展C.加快推進革命進程 D.加速促進民族融合.如表匯總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所發行的郵票。其中,60周年的紀念郵票與之前相比,其主題的最主要變化在于( )紀念周年枚數和內容20周年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軍東渡黃河、人民戰爭勝利、光榮參軍40周年2枚:盧溝橋抗日、戰斗在長城內外50周年8枚:七七戰火、臺兒莊大捷、百團大戰、敵后游擊戰、芒友會師、華僑捐獻、臺灣光復、偉大勝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戰、中流砥柱、諾曼底登陸、攻克柏林1枚小型張:和平與正義A.強調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肯定了美蘇兩國對中國抗戰的援助C.展示了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偉大力量D.突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地位.20世紀80年代,外匯市場存在官方匯價市場和外匯調劑市場,外匯調劑市場中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明顯高于官方匯價市場。1994年匯率并軌改革后,人民幣兌美元的官方匯價從5.7:1調整為&7:1,同時實行單一浮動匯率制。1994年匯率改革( )A.有利于構建國際金融新秩序 B.加大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逆差C.得益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建成. D.助推了出口導向型經濟戰略.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綠》與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國冰舞選手服裝設計的創意均出自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取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太平江山”畫意。這表明( )

《只此青綠》A.傳統文化有很強的包容性《只此青綠》A.傳統文化有很強的包容性C.國家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冬奧會冰舞B.中華文化不斷傳承與創新D.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與歐亞大陸隔絕了的美洲的瑪雅人、阿茲特克人、E|1加人都像歐亞大陸的文明一樣,曾經建立起國家,都有自己的運行系統。這種現象說明( )A.印第安文明深受歐亞大陸各文明的影響B.印第安文明之間有著密切的相互交流C.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客觀規律D.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都是獨立進行的.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晚期有大量人口從歐洲移居到世界各地,世界范圍內的人口流動和動植物物種交換都在加強。這一現象反映出( )A.世界各地物種交流日益頻繁 B.人類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C.技術革新助推世界市場拓展 D.世界朝著均衡化趨勢發展.有觀點認為:1917年的形勢下,十月革命并非政變……考慮到俄國特殊的國情,讓臨時政府去發展資本主義至少在工業化方面不大可能達到斯大林模式的蘇聯那么高的成就。上述觀點(A.么高的成就。上述觀點(A.認為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失民心C.全面正確地分析了斯大林模式B.論證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合理性D.說明布爾什維克政治號召力強.如圖為英國人繪制的一幅漫畫,據此可知(《開往美國,還是通向共同市場》(I960年)A.資本主義陣營趨于瓦解 B.馬歇爾計劃吸引力增強C.歐洲經濟共同體影響擴大 D.英國考慮是否加入歐元區.1987年4月26日,鄧小平在接見外賓時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這表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面臨的根本任務是( )A.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B.大力推進改革開放C.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D.糾正“左”的錯誤.1835年,英國頒布法律,規定城市的政府和議會都由當地選民選舉產生,地方征稅由城市自主開支,但必須接受選民監督。美國建國后,鄉鎮承擔著除了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務功能。法國革命后,每個市鎮的市長和城市議會都由普選產生,市長對中央政府和本地選民負責。由此看出( )A.近代西方地方實行基層自治 B.近代西方城鎮實現民主化C.近代西方民族國家逐步形成 D.近代西方地方政府職能明確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0.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夏周時期,倉儲制度已成為國家一項重要的財政制度,漢朝除中央直接管理的太倉、甘泉倉等倉外,郡縣兩級、各諸侯國、軍隊特別是邊防兵系統也建了糧倉。隋唐兩朝,規定官倉主要用來儲存國家租賦收入的粟米。宋朝時期,正倉主要征收皇糧國稅,各州縣義倉,主要從官收的春秋二稅中每石另收一斗儲倉,常平倉每年夏秋兩季以略高于市價收購粟米,本錢由國家財政統籌找付,“嘉靖十四年,戶科給事中管懷理言倉場錢糧皆戶部職掌”,清代政府為調整地區間糧食流通,設江寧倉、臺灣倉、社倉等,社倉于每年青黃不接時出借,以平復物價。

一摘編自李春媚《論中國古代的倉儲制度及現實思考》材料二隋唐時期是中國糧食儲備輝煌發展的時期,其中位于洛陽的太倉(含嘉倉)是專為皇室、京官提供俸米的糧倉,主要盛納全國州縣所交租米,被稱為古代中國最大的糧倉。如圖是唐代含嘉倉十九號糧窖出土的四方銘文磚及銘文。含棄倉東門,從南第廿三行,從當第JL卡.因囚芥州道,天二年秋健末白多一萬三口□十五石,圍國內.右吳團二年正月八日8T.兵劉長正第錄事到火倉文王花黃*福行恐呂和送起城合0卷00341正”倉球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古代糧食儲備的社會功能。(2)根據材料二,提取含嘉倉四方銘文破的文字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內容對研究唐代社會的史料價值。.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1年2月2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進一步開展抗美援朝愛國運動的指示》,6月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關于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地和優待烈屬軍屬的號召》,訂立“愛國公約”、成為新中國雙擁史上一次最廣泛的社會化州軍大動員,各族群眾、社會各界都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提出了落實號召的具體要求與措施,如務力增產、厲行節約、愛國捐獻、擁軍優屬、支援前線等。各地公約的出臺后,民眾反響熱烈,海南人民就在海南區抗美接朝分會號召下,積極響應,生動事例層出不窮,涌現出眾多的愛國擁軍模范,據《中國共產黨瓊海歷史》第二卷記載:瓊東縣第一區義民鄉有位年近70歲的婦女,她一生通過做蓑衣、制草鞋售賣儲蓄起來的“棺材本”一光洋20塊、人民幣12元、金耳環一副捐獻。她說:“有了共產黨、毛主席和人民政府,我得到解放,過上幸福生活,我寧可不要棺材木,也要支持朝鮮人民”。一一摘編自《抗美授朝“愛國公約”——社會化擁軍的歷史教科書》等資料(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50年代初“愛國公約”訂立的時代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50年代初的“愛國公約”。.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國際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紀,和民族國家的興起同時產生,1648年締結的《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確認了國家主權、主權平等的根本原則,確立了主權國家在國際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隨著殖民擴張,國際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價值被歐洲列強帶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國等亞非國家非但沒有成為國際法體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員,反而隨著主權被侵害不斷淪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一整套國際規則體系,逐漸成為整個國際社會的行為規則,構成了當代國際法。20世紀,尤其是1945年以來,許多具有不同政治、文化、社會和法律背景的新興國家進入國際法律制度領域。它們對一些以歐洲為核心的概念和國際法原則、規則的效力提出挑戰。由于國際經濟關系的變化,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求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同時國際法還出現了新的分支學科一國際人道主義法、國際人權法和國際發展法,環境保護法、海洋法、國際航空法、外層空間法等。一一摘編自周忠海《國際法史與國際法的發展》等資料(1)根據材料,概括近現代國際法發展變化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20世紀中期以來國際法的原因。.節日是指一年中被賦予特殊社會文化意義并穿插于日常之間的日子。節日是人們社會生活的集中體現。如表是中西方部分重要節日節名時間說明(起源、習俗、影響)春節① 習俗活動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中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影響了周邊國家。情人節公歷2月14日情人節又叫圣瓦倫丁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原流行于歐美,現在中國也廣泛流行。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花的季節。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②公歷12月25日一個宗教節日,最初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后來成為西方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逐漸風靡全球。(1)請補充表格空白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中西方傳統節日的差異和民族特色”,自擬論題,

予以論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答案和解析.【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周、鄭交質”“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鄭伯不朝”“鄭伯御之”可知,作為諸侯國的鄭不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與周天子關系惡化,反映了當時分封制度遭到破壞,故B項正確;題干所給材料只涉及周、鄭關系,未體現“爭霸戰爭此起彼伏”,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中央集權尚未形成,故C項錯誤:題干所給材料反映了當時分封制度遭到破壞,未體現“農業生產逐漸衰退”,故D項錯誤。故選:Bo本題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本題需根據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周、鄭交質”“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鄭伯不朝”“鄭伯御之”及西周分封制瓦解的表現進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及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以看出,當時出現了多種類型的農具,說明當時的冶鐵技術有一定的進步,B項正確;A項錯在“普及全國”,排除A項;通過材料無法判斷當時出現了個體經營的小農戶,排除C項;通過材料信息無法得出耕作方式的發展程度,排除D項。故選:Bo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農業生產工具,調動所學古代農業發展的知識分析作答。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農業生產工具,側重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考查了考生的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的素養。.【答案】D【解析】由材料“十五日試策,十七日試論、詩”可得出這是漢族科舉的內容,“加試騎射”則是本民族的特色,故反映出金朝科舉制模仿漢制,但是保留其民族特色,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其推廣,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漢人學習女真文字,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到理學,排除C項。故選:D。本題考查科舉制,根據材料“十五日試策,十七日試論、詩”“金章宗時加試騎射”及所學金朝、科舉制的內容分析作答。本題考查科舉制,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明清時期,長三角地區急遞鋪數量有所增加,且主要集中在松江府和蘇州府嘉定一帶(今上海境內),這是為了密切中央與沿海地區的聯系,加強海防建設的需要,B項正確;材料僅涉及急遞鋪的建設,不能體現郵驛體系日臻完善,排除A項;該現象反映了當時加強海防建設的需要,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交通運輸方式的變革,排除D項。故選:Bo本題考查明清加強海防建設,根據材料中明清時期長三角地區急遞鋪數量的增加、集中在今上海一帶等信息及所學明清加強海防的知識分析作答。本題考查明清加強海防建設,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答案】A【解析】據題意可知,容閔是近代留美第一人,主張學習西方技術,購置西方機器,組織幼童留美,支持維新變法,最后堅定的走上革命道路,由此可知他是在致力于探索國家富強的道路,A項正確。容閔一生都致力于國家出路的探索,并不是追求工業化、變革封建政體和僅僅致力于爭取民主,排除B、C、D項。本題主要考查近代向西方學習。.【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頒布人民財產令五條,其中涉及了保護滿人財產條款,結合所學可知,其目的在于緩和社會矛盾,盡快恢復社會秩序,鞏固新生政權,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民族工業發展,排除B項;當時中華民國已經建立,說明革命已經取得成果,排除C項:民族融合不是該法令的主要目的,排除D項。故選:A.本題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要求學生結合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和影響因素來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答案】A【解析】A.從材料中可以看出,60周年以前的紀念郵票都主要體現了中國國內戰場的抗戰事實,很少聯系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而60周年的紀念郵票更多的涉及到了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內容,體現了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材料中沒有直接體現出美蘇兩國對中國的援助,選項是對材料錯誤的表述。C.材料中不光展示了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聯系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具體內容和影響,所以選項表述不完整。D.中國共產黨的抗戰地位在60周年之前的郵票中都有體現,這不是60周年郵票和以前的區別。故選:A。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要求學生結合抗日戰爭的背景過程特點,以及中共在抗戰中的作用,和中國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作用來綜合分析。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意義主要為:第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使中華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運。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日本在臺灣50年的殖民統治,使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第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使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組織上的進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人民通過抗日戰爭的實踐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堅強核心。正是在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了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第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這就是: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品格;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不畏強暴、敢于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侵略者的民族自強信念;開拓創新、善于在危難中開辟發展新道路的民族創造精神。第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人民為最終戰勝世界法西斯勢力作出的歷史性貢獻,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樹立了一個以弱勝強的范例。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并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中“人民幣兌美元的官方匯價從5.7:1調整為8.7:1,同時實行單一浮動匯率制”可知,1994年,通過匯率改革,中央統一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價,并提高了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匯價的提高有利于推動我國出口,從而助推了出口導向型經濟戰略,D項正確;“有利于構建國際金融新秩序”夸大了我國匯率改革的作用,排除A項;提高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價,能推動我國商品出口,縮小對外貿易的逆差,排除B項;我國于21世紀初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C項。故選:D。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要求學生結合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特征以及影響來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答案】B【解析】材料“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綠》與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國冰舞選手服裝設計的創意均出自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體現了冰舞選手的服裝設計以傳統文化為載體,別出心裁,展現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B項正確。包容性強調對外來文化的吸收,排除A項;選手服裝不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出家國情懷,排除D項。故選:Bo本題主要考查了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要求學生結合中華文明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建立國家和運行系統是文明出現的重要標志,材料中的美洲的瑪雅人、阿茲特克人、印加人雖與歐洲大陸隔絕,但仍像歐亞大陸的文明一樣,建立了國家并擁有自己的運行系統,這從一個側面表明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客觀規律,故C正確。根據材料中的“與歐亞大陸隔絕”即可排除A。B在材料中沒有體現,D說法太絕對,均不符合。故選:Co.【答案】C【解析】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晚期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歐洲社會生產力進步,推動了世界范圍內的人口流動和動植物物種交換,說明技術革新助推世界市場的拓展,C項正確;A項是現象本身,排除A項;新航路開辟后,人類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排除B項:工業革命使得世界發展不均衡,西方逐漸占據主導,排除D項。故選:Co本題主要考查了世界市場、工業革命,要求學生結合世界市場、工業革命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世界市場、工業革命,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答案】B【解析】材料強調1917年國際國內形勢和俄國特殊的國情,明確臨時政府代表的資本主義道路,在工業化方面不大可能達到斯大林模式那么高的成就,從生產力層面揭示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合理性,B項正確;材料關注的并非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得不得民心,排除A項;材料并未“全面”分析斯大林模式,排除C項;材料并未比較布爾什維克和臨時政府的政治號召力,排除D項。故選:Bo本題主要考查了俄國十月革命,要求學生結合俄國十月革命的過程來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俄國十月革命,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答案】C【解析】根據漫畫題目《開往美國,還是通向共同市場》和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漫畫是諷刺麥卡米倫首相傾向美國,而漫畫作者則是希望政府參加歐洲經濟共同體,體現歐洲經濟共同體影響擴大,C項正確;資本主義陣營沒有趨于瓦解,排除A項;馬歇爾計劃于1947年7月正式啟動,與漫畫時間不符,排除B項;歐元啟動于2002年,排除D項。故選:Co本題考查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考生需要結合歐洲一體化進程來回答。本題主要通過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來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答案】A【解析】根據“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可得出鄧小平強調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要擺脫貧困,A項正確;BCD項不是根本任務,排除BCD項。故選:A。本題主要考查鄧小平理論,要求學生結合鄧小平理論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鄧小平理論,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城市的政府和議會都由當地選民選舉產生”“鄉鎮承擔著除了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務功能”“每個市鎮的市長和城市議會都由普選產生,市長對中央政府和本地選民負責”等信息可知,英美法等國都重視地方實行基層自治,A項正確;近代西方城鎮實現民主化的觀點只符合英國和法國,與美國不符,排除B項;材料信息得不出近代西方民族國家逐步形成,排除C項:地方政府職能明確只符合美國的地方制度,排除D項。故選:A。本題主要考查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要求學生結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影響來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答案】【小題1】平抑糧價、調控市場(規范經濟秩序):賑災備荒,保障民生(保障糧食安全);供養軍隊,備戰應戰;維護統治,保證穩定。(三點)【小題2】記錄的糧窖分布、存儲時間、糧食數量可以用于研究唐代農業生產和糧食儲備(倉儲制度):記錄的糧食產地蘇州可用于研究唐代漕運交通和經濟重心南移:“倉史、監事”等職官可用于研究唐代職官制度;“通天二年、圣歷二年”可研究唐代帝王年號和天文歷法。【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史料實證以及糧食安全問題。第一小問要結合中國古代糧食安全問題的特征來分析;第二小問要結合史料實證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史料實證以及糧食安全問題,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答案】【小題1】時代背景:國內:新中國剛成立,經濟尚未恢復;反革命勢力依然存在,威脅新生政權;國際:帝國主義對中國孤立、封鎖、敵視(冷戰爆發);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小題2】評價:(從背景角度)愛國公約是對新中國成立后面臨的特殊國內外形勢的反映。(從內容角度)公約立足現實內容廣泛;具有明顯愛國主義特征;反映了廣大群眾擁護黨和新中國,積極投身國家建設、保家衛國的美好愿望和堅定決心。(從影響角度)有利于增強社會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鞏固新政權;(政治)有利于調動群眾生產積極性,推動國民經濟恢復,為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奠定基礎。(經濟)有利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促進新中國精神文明建設;對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定借鑒意義。(文化)【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的外交,第一小問要求學生結合新中國外交發展的特征和影響因素來分析;第二小問要結合新中國外交發展的影響來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的外交,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答案】【小題1】從以歐洲為中心到以聯合國為中心:國際法主體增加;國際法的內容擴充、范圍擴大,出現新分支:國際法原則、理念逐漸多元化、合理化;新興獨立國家(第三世界國家)日益發揮作用。(四點)【小題2】原因:對二戰的反思(或原有國際法理念存在弊端);世界殖民體系瓦解(新興民族國家建立);聯合國的建立和推動;第三次科技革命影響;經濟全球化(或世界多極化)影響。【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國際法,第一問要求學生結合近現代國際法發展變化的特點來分析;第二問結合20世紀中期以來國際法的原因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國際法,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答案】【小題I】正月初一(大年初一)【小題2】圣誕節【解析】(1)①根據材料“習俗活動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析、迎精接福、祈求中年為主要內容”“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可知,這是正月初一(大年初一):②根據材料“公歷12月25日”可知這是圣誕節(耶誕節)。(2)示例一:論題:根據表格內容可以看出,中西方傳統節日存在明顯的差異(論題必須是結論性語言)。論證:從中西方傳統節日的起源、從傳統節日傳遞的文化價值和影響等角度分析。從起源看,中國傳統節日是以農耕文化為背景,中國古代在農業生產中總結出歲時節令,其中某些節氣形成了重要的節日,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