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建《經濟地理學》課件_第1頁
李小建《經濟地理學》課件_第2頁
李小建《經濟地理學》課件_第3頁
李小建《經濟地理學》課件_第4頁
李小建《經濟地理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書框架體系(P24圖)緒論(1章)第一篇經濟活動區位(2-6章)第二篇經濟活動區域分析(7-9章)第三篇經濟活動全球化(10-12章)特點:全書結構體系獨特——微觀-中觀-宏觀注意反映新成果——經濟活動全球化注意與國際同類教材接軌注意科學嚴謹地對待他人成果適用性理論為主并反映中國特色本書框架體系(P24圖)緒論(1章)特點講授課的結構安排第一章緒論企業區位及空間組織分析(第二至第六章)區域內及區域間的經濟活動空間組織(第七至第九章)經濟活動全球化(第十第)經濟地理學研究方法和新近進展(第十一、十二章)講授課的結構安排第一章緒論企業區位及空間組織分析(第緒論內容第一節經濟地理學發展概述第二節經濟地理學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第三節經濟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關系第四節經濟地理學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第五節本書編寫指導思想、結構及篇章安排(自學)緒論內容第一節經濟地理學發展概述經濟地理學是研究產業結構與產業布局演變規律的科學。本書——經濟地理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區位、空間組織及其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的學科。研究對象:經濟活動區位、空間組織及其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

經濟地理學是研究產業結構與產業布局演變規律的科學。二、學科體系

經濟地理學通論經濟地理學區域經濟地理學部門經濟地理學公司(企業)地理學

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信息業地理學國土整治/經濟區劃/區域開發與規劃區域經濟地理學原理

世界(國別/省區)經濟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原理(導論)經濟地理學方法論經濟地理學史第二節經濟地理學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二、學科體系經濟地理學通論經濟地理學區域經濟地第一章復習思考題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經濟地理學的學科體系是怎樣的?怎樣理解經濟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關系?經濟地理學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有何作用?敘述經濟地理學當今主要研究方向。經濟地理學的學科性質是什么?第一章復習思考題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第一篇經濟活動區位第二章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因素▲第三章農業與工業區位理論第四章商業和服務業區為論(中心地理論)第五章多部門企業(公司)區位第六章跨國公司區位第一篇經濟活動區位第二章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因素▲第二章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因素第一節經濟活動區位的基礎概念第二節要素投入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第三節區域環境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第四節交通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第二章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因素第一節經濟活動區位的基礎第一節經濟活動區位的基礎概念一、區位與區位理論區位是人類活動所占有的場所——包含位置、布局、位置關系等方面的意義。區位理論又稱為區位論,研究人類活動的空間選擇及空間內人類活動的組合,主要探索人類活動的一般空間法則。區位主體:區位中占有其場所的事物區論理論的兩層基本內涵:人類活動的空間選擇;空間內人類活動的有機組合第一節經濟活動區位的基礎概念一、區位與區位理論二、區位條件與區位因子區位條件是區位所具有的屬性或資質區位因子是指影響區位主體分布的原因區位因子與區位條件的區別:區位條件是對于場所和區位主體而言,場所不同生產條件不同,區位主體不同區位條件不同;區位因子則是對于生產者而言,由于場所不同表現出其生產費用或利益的差異。第一節經濟活動區位的基礎概念二、區位條件與區位因子區位條件是區位所具有的屬性或資質第一節第二節要素投入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Q=f(L,k)=ALαkβ土地因子;原材料因子;能源因子;資本因子;勞動力因子;技術與知識。第二節要素投入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柯布-道格拉斯生產費用-收入城市中心城市邊緣M1M2空間收入曲線空間費用曲線城市區位型工業的收益性空間界限第二節要素投入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費用-收入城市中心城市邊緣M1M2空間收入曲線空間費用曲線城城市經濟地租及其土地分化商業住宅工業經濟地租/$距離第二節要素投入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城市經濟地租及其土地分化商業住宅工業經濟地租/$距離第二節第三節區域環境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區域環境因子:在經濟地理學上,從廣義上講,某特定區域內,對發生在其中的經濟活動產生影響的所有外部因素。——自然環境、市場環境(市場規模、市場特性)、產業環境、政策環境規模經濟:也稱大規模生產的節約,是指生產部門(工廠或企業)隨著生產活動和經營活動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單位產品成本不斷降低,收益遞增的一種趨勢。(內部規模經濟、外部規模經濟)第三節區域環境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區域環境因子:在經濟第四節交通及其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一、交通要素(三個基本)交通網;交通流;地域二、交通運輸對區位選擇的影響運費成本:因運輸方式不同

因定價制度不同——距離比例運價;區段運價;遠距離遞減運價;均一運價。(圖)交通便捷程度:連結度(貝塔指數)、通達度(通達指數和分散指數)完善的交通網提高了區域地理可進入性第四節交通及其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一、交通要素(三個基距離/km▲就遠距離遞減定價(C),端點是最佳區位。遠距離遞減的區位運費/美分·······總運輸費用從A開始的運費0163248648096(96)(16)(80)(64)(48)(32)(0)201030405060AB從B開始的運費

··距離/km▲就遠距離遞減定價(C),端點是最佳區位。遠距離距離/km運費/美分從A開始的運費從B開始的運費·······0163248648096(96)(16)(80)(64)(48)(32)(0)201030405060AB70·····總運費貨物中轉站▲從節省裝卸費的角度,中轉站常是最佳區位。卸貨地點的區位距離/km運費/美分從A開始的運費從B開始的運費······連結度(connectivity):用于衡量交通網的發達程度,常用貝塔指數(Betaindex)來表示。

貝塔指數:交通網中邊的數量與頂點數量之比計算公式:β=E/V●●●BA●●CDEβ=1.0連結度(connectivity):用于衡量交通網的發達程度通達度(accessibility)用于衡量網絡中點之間移動的難易程度,常用通達指數和分散指數來表示。

通達指數:指網絡中從一個頂點到其它所有頂點的最短路徑。通達度(accessibility)用于衡量網絡中點之間移動分散指數:用來衡量網絡系統中總的通達程度與聯系水平,用D來表示。A●●●●●BCDE

AA=7;AC=4D=30分散指數:用來衡量網絡系統中總的通達程度與聯系水平,用D來表結論網絡的貝塔指數越大,說明該網絡越發達。頂點通達指數越小,說明該頂點的通達性越好。分散指數越小,網絡內部聯系水平越高,通達性越好。結論網絡的貝塔指數越大,說明該網絡越發達。作業(任選其一)

1結合現實中有關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現象,談談你對經濟活動區位影響因素的理解。2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為什么成為我國外商投資最大基地?3試分析影響鋼鐵工業企業、電子工業企業的主要區位因子。4試分析京滬高速鐵路修建過程中和建成通車后對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作業(任選其一)1結合現實中有關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現象,思考題1.概念題區位;區位主體;區位理論;區位條件;區位因子;可進入性;交通網;交通網的密度;通達性;連接度;機場產業區。2.區位條件與區位因子有何區別?3.區位因子分為哪幾種類型?思考題1.概念題4.試述土地、原材料、能源、資本、勞動力等因子對經濟區位的影響。5.試述市場對經濟區位的影響。6.綜合分析區域環境對經濟區位的影響。7.環境因素對經濟區位有何影響?8.試分析交通對經濟區位的影響。4.試述土地、原材料、能源、資本、勞動力等因子對經濟區位的第三章農業與工業區位理論第一節杜能農業區位論第二節韋伯工業區位論第三節其它工業區位理第四節行為主義區位論第三章農業與工業區位理論第一節杜能農業區位論第一節杜能農業區位論一、農業與農業區位農業區位——農業布局又稱農業配置,指農林牧副漁各部門和各種農作物的地域分布及農業生產的地域組合。農業布局的區位因子:自然因子、技術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二、杜能農業區位論的背景與目的三、杜能農業區位論概要第一節杜能農業區位論一、農業與農業區位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抽象法理論形成機制經濟指標——最大化的地租收入區位地租(地租收入):耕作極限;地租曲線;杜能圈形成機制地租曲線:在市場點(運費為零)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極限連結的曲線。觀點:合理的農業生產活動以追求最大的地租收入為目標——農場主選擇地租收入最大的農作物進行種植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抽象法理論形成機制核心思想在既定假設條件下,依據農業生產活動的利益最大化原則,分析距市場不同區位的農業生產空間配置原則,即運費因子對農業生產配置的影響四、杜能農業區位論的應用研究宏觀尺度——歐洲;中觀尺度——上海、北京和昆明市周圍的農業地帶研究;微觀尺度——盧旺達第一節杜能農業區位論核心思想在既定假設條件下,依據農業生產活動的利益最大化原則,第二節韋伯工業區位論一、工業與工業區位工業區位又稱工業布局、工業分布、工業配置,是指工業在地域(地理空間)上的靜態和動態布局的表現形式和演變過程。二、韋伯工業區位論的背景與目的三、理論前提影響工業區位的一般區位因子:運費和勞動費第二節韋伯工業區位論一、工業與工業區位韋伯工業區位論的構建步驟假定影響工業區位的因子只有一個——運費,即為運費指向論。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考慮勞動費用,即運費與勞動費合計為最小時的區位,即為勞動費指向論——工業區位基本格局第一次偏移。第三階段:考慮集聚與分散因子對由運費指向與勞動費指向所決定的工業區位格局的影響,即為集聚指向論——工業區位格局再次偏移。韋伯工業區位論的構建步驟假定影響工業區位的因子只有一個——運核心思想在既定假設條件下,依據最小費用原理,即成本最小原則,分析運費、勞動費、集聚三項區位因子對工業生產空間配置的影響原理。綜合等費用線:全部運費相等點的連線核心思想第三節其它工業區位理論一、帕蘭德的區位理論不完全競爭概念引入;

遠距離運費衰減規律;以直線市場模型研究市場地域大小二、胡佛的區位理論端點經濟區位理論:端點區位優于中間區位的原理送達價格:是生產費和運費之和,可用從生產地向外呈放射狀的等送達價格線來表示。第三節其它工業區位理論一、帕蘭德的區位理論三、廖什的區位理論獲取最大利潤的市場地域廖什的市場區與需求圓錐體小結▲按照廖什的理論,區位空間達到均衡時,最佳的空間模型是正六邊形。即市場區形狀是蜂窩狀的正六邊形“面”狀市場。

▲韋伯學派的“點”狀市場第四節區位的行為主義分析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間界限分析;普雷德的行為矩陣三、廖什的區位理論獲取最大利潤的市場地域概念與思考題1.概念題區位地租;區位因子;一般因子;特殊因子;區域性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原料指數;區位質量;等費用線;綜合等費用線;臨界等費用線;勞動費指數;勞動系數。2.分析杜能農業區位論中的杜能圈或農業空間結構形成機制。3.杜能揭示的農業生產空間配置原理是什么?4.評價杜能農業區位論的意義。5.簡述區位因子類型。6.簡述韋伯工業區位論的最小運費原理。概念與思考題1.概念題7.根據原料指數如何選擇工業區位?8.韋伯是如何運用運費指向、勞動費指向和集聚指向(工業區位的三元論)來選擇工業區位的?9.評價韋伯工業區位論的意義。10.簡述帕蘭德的區位理論。11.簡述胡佛的區位理論的基本內容及特點。12.簡述廖什市場區位理論的基本觀點13.廖什區位理論在基本假設及區位因子上與韋伯的差異。14.簡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間界限分析的主要觀點。7.根據原料指數如何選擇工業區位?韋伯工業區位論與德國早期的魯爾區工業區的區位選擇有何關系?其布局是否合理,能否用韋伯區位論解釋,請說明理由。

聯系實際應用題韋伯工業區位論與德國早期的魯爾區工業區的區位選擇有何關系?其第四章商業與服務業區位論第一節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

第二節零售業區位論第三節服務業區位論——服務業區位選擇理論:中心地理論;集聚理論;第四章商業與服務業區位論第一節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第一節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論一、第三產業二、中心地理論產生的背景與目的三、中心地理論的有關基本概念四、中心地三原則和中心地系統的空間模型五、克氏中心地理論的意義和問題第一節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論一、第三產業

自然環境;經濟地理位置;歷史條件;技術因素;消費偏好。核心思想提出聚落三角形、市場六邊形中心地空間秩序的區位標準化理論,并構建了三原則(市場、交通、行政)中心地空間系統模型。基本概念: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職能;中心性;補充區域;貨物的供給范圍;中心地的等級。第一節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論區位因子自然環境;經濟地理位置;第一節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四、中心地三原則與中心地系統的空間模型三原則基礎上的中心地系統特點:①有規律地規模遞減的多級六邊形空間模型系統;②愈是高級的中心地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勞務種類愈齊全,上級中心地兼備下級中心地的所有職能。③同一等級中心地的市場區的面積完全相等,兩個相鄰的同等級中心地之間的距離也相等。愈是級別低的中心地,相鄰兩個中心地之間的距離就愈短。④各等級間的中心地數量、距離和市場區域面積呈幾何數變化。上一級中心地間的距離是下級中心地的倍;⑤不同等級中心地的市場區按K=3,4或7的原則,嚴格成比例。市場原則的中心地系統:K=3的中心地系統模式交通原則的中心地系統:K=4的中心地系統模式行政原則的中心地系統:K=7的中心地系統模式第一節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論四、中心地三原則與中心地系統的空間模型三原則基礎上的中心地系第二節零售業區位論區位因子:消費市場狀況;購物空間臨近性;競爭環境狀況;地價的作用零售業地域結構模型零售業空間類型——普勞德福特;貝利(Berry)中心商業區內部結構——霍伍德(Horwood)、博伊斯(Boyce)的中心——邊緣模型;戴維斯(Davies)的中心商業區空間融合模型零售業引力模型——賴利(Reilly)模型;赫夫(Huff)模型第四章商業與服務業區位論第二節零售業區位論區位因子:消費市場狀況;購物空間臨近性賴利(Reilly)模型計算A地區大概的商圈

已知ABCD三地人口、之間距離赫夫(Huff)模型--概率引力模型第四章商業與服務業區位論賴利(Reilly)模型計算A地區大概的商圈

已知ABCD三課后習題1、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論的基本內容和特點2、舉例說明影響零售業區位決策的基本因素3、舉例說明不同類型服務業的區位特征4、分析影響服務業區位選擇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節服務業區位論課后習題1、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論的基本內容和特點第三節服第五章多部門企業(公司)區位第一節公司地理學概要第二節企業增長的空間軌跡第三節企業空間演變模式

第四節公司組織結構類型及特征第五章多部門企業(公司)區位第一節公司地理學概要第二節企業增長的空間軌跡一、企業增長動因及戰略(一)企業增長動因1.實現規模效益;2.實現交易內部化;3.技術優勢的發揮;4.來自競爭的壓力(二)企業增長的戰略與方法企業增長戰略一體化擴張多樣化擴張橫向一體化(水平一體化)縱向一體化(垂直一體化)企業擴張的方法內部發展(融資、擴建等)外部發展(合并、兼并、合資等)第二節企業增長的空間軌跡一、企業增長動因及戰略企業增1.橫向一體化——也稱為水平一體化,企業與處于相同行業、生產同類產品或工藝相近的企業實現的聯合。實質是資本在同一產業和部門內的集中,目的是實現擴大規模、降低產品成本、鞏固市場地位。-----實現壟斷2.縱向一體化——也稱為垂直一體化,企業與原生產活動的上游和下游生產企業的聯合與擴展。-----實現區域化3.多樣化——不相關產品的多樣化,即企業的多部門、多區位的發展聯合。第二節企業增長的空間軌跡(二)企業增長的戰略與方法1.橫向一體化——也稱為水平一體化,企業與處于相同行業、生產二、企業的空間擴張(一)企業空間增長過程一般過程--由近及遠的模式;特殊過程--不同增長形式的空間擴張(二)企業空間增長階段階段1:單一化階段:形式、產品、結構和功能單一階段2:專門化階段:組織的勞動地域分工階段3:多樣化階段:企業走向集團化、跨國公司化(三)企業空間擴張規律1.社會經濟現象的地理擴散規律:接觸擴散;等級擴散2.企業擴張規律:a接觸擴散;b遷移擴散;c等級擴散3.中國特殊環境的企業空間擴張——通道擴張第二節企業增長的空間軌跡二、企業的空間擴張(一)企業空間增長過程第二節企業增長的第三節

企業空間演變模式一、沃茨的市場區擴大模式二、泰勒的組織變形及區域演化模式三、哈坎遜的全球擴張模式四、迪肯的全球轉移模式第三節

企業空間演變模式一、沃茨的市場區擴大模式▲企業空間演變四大模式比較:(一)四個模式的共同特點:均展示了公司從單廠到多廠、單區位到多區位的擴張過程。在公司擴張中,銷售起先導作用——其次生產機構的建立(按最低風險原則擴張)。——市場占領促進公司的擴張。是據少數公司實例得出的模式。(二)差異性迪肯模式更加詳細地描述了公司由跨國經營走向多國經營,并進行全球性生產經營合理化調整的過程。▲企業空間演變四大模式比較:(一)四個模式的共同特點:第四節公司組織結構類型及其空間特征一、公司組織結構主要類型

1.功能部結構2.產品部結構3.區域部結構4.顧客部結構5.矩陣結構二、公司組織結構的空間特征第四節公司組織結構類型及其空間特征一、公司組織結構主要類型復習題1.企業增長的原因、主要采取的戰略、企業空間擴張遵循的規律各是什么?2.企業空間演變四大模式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3.公司組織結構的主要類型及特征有哪些?復習題1.企業增長的原因、主要采取的戰略、企業空間擴張遵循的第六章跨國公司區位第一節跨國公司概述第二節跨國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第三節跨國公司不同組分的區位選擇第四節跨國公司對投資區經濟發展的影響第六章跨國公司區位第一節跨國公司概述弗農產品周期理論:市場、利益、投資尋租鄧寧折衷理論:企業優勢、內部化優勢、區位優勢二、跨國直接投資原因弗農產品周期理論:市場、利益、投資尋租二、跨國直接投資原因▲地理學與經濟學觀點:跨國投資主要受利益驅動成本、利潤取向市場取向要素取向公司戰略取向四、跨國投資的宏觀(國別)區位選擇▲地理學與經濟學觀點:跨國投資主要受利益驅動四、跨國投資的宏外國直接投資區位的三個顯著特征:趨于經濟中心區——模仿鄰國邊界區——可進入性文化社會關系密切地區——血緣、地緣、親緣五、跨國投資的微觀區位選擇外國直接投資區位的三個顯著特征:五、跨國投資的微觀區位選擇一、公司總部的區位選擇(一)公司總部的區位要求交通運輸便利信息獲取便捷及時便于與關鍵人員隨時接觸(二)實例研究實際區位——公司總部選擇主要大都市區

(三)公司總部的變化一、公司總部的區位選擇(一)公司總部的區位要求二、R&D機構的區位特征(二)區位要求近科研機構和貿易組織——信息數碼中心近人力資源中心——數量足、素質高勞力供應地近新潮消費中心——新產品的使用者三、公司生產單位的區位特征(一)區位要求:其分布比公司總部和R&D機構分散(二)實際區位類型全球集中生產型;市場地生產型;專業化生產型;跨國橫向一體化生產型二、R&D機構的區位特征(二)區位要求市場地生產型專業化生產型跨國一體化生產型三、公司生產單位的區位特征——區位類型全球集中生產型市場地生產型專業化生產型跨國一體化生產型三、公司生產單位的區二、跨國公司對投資地經濟發展的影響特點廣泛性層次性區域性多面性差異性時間性二、跨國公司對投資地經濟發展的影響特點廣泛性(一)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特點

①階段性②市場主導性③合資經營性④發達國家主動性⑤工業部門主動性⑥項目大規模性。(二)跨國公司的空間布局

①東重西輕②南多北少③區域變化(區位集中性、地緣鄰近性、社會政治性)四、跨國公司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一)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特點四、跨國公司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

(三)跨國公司對中國的影響①跨國公司的進入,進一步加快了沿海地區的經濟增長,并進而影響中國區域格局的變化。②跨國公司投資影響區域內的技術應用和開發。③跨國公司對投資地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的影響。④跨國公司對區域產業結構的影響。四、跨國公司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三)跨國公司對中國的影響四、跨國公司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復習題用產品周期理論解釋公司跨國直接投資的原因。折衷理論的基本內涵是什么?跨國直接投資的區位有何特征?公司總部和研發部的區位選擇有何異同之處?試說明跨國公司對投資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復習題用產品周期理論解釋公司跨國直接投資的原因。第二篇經濟活動區域分析第七章區域的結構與組織第八章區域經濟發展第九章區域之間的空間組織第二篇經濟活動區域分析第七章區域的結構與組織第七章區域的結構與組織第一節區域科學概論第二節區域經濟結構第三節區域空間結構第四節農村工業化與農區發展第五節技術創新與區域結構變遷第七章區域的結構與組織第一節區域科學概論第二節區域經濟結構一、基本概念區域經濟結構——指一個區域內各經濟單位之間的內在經濟、技術、制度及組織聯系和數量關系,是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區域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企業結構、技術結構、要素結構等。區域空間結構——包括地域空間核心(中心城市)、外圍地域(腹地、市場區)、網絡地域(通道:交通線、信息線)。第二節區域經濟結構一、基本概念區域產業結構——區域經濟中各類產業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比例關系。二、區域產業分類——多種分類,下是功能分類主導產業:在區域經濟增長中起組織和帶動作用的產業。在區域經濟增長的不同階段或不同的區域,主導產業是不一樣的。關聯產業:直接與主導產業在產品的投入產出、技術等方面有聯系,為主導產業發展進行配套、協作的產業基礎產業:為區域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產業。區域產業結構——區域經濟中各類產業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比例關系。支柱產業:在區域經濟增長中對總量擴張影響大或所占比重高的產業。潛導產業:當前規模較小,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有限,但是代表了未來產業進步的方向,發展潛力大,前景廣闊。三、區域產業結構模式主導產業選擇高比較優勢系數(乘積):比較集中系數;比較生產率系數;比較輸出率系數;比較利稅率系數高產業關聯度;高需求收入彈性;高生產率(綜合生產率)上升率;高產業創新能力支柱產業:在區域經濟增長中對總量擴張影響大或所占比重高的產業四、區域產業結構演進理論配第-克拉克定理(Petty-Clark定理,1940)勞動力總是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產業庫茲涅茨法則:農業(國民收入和勞動力)下降,工業上升(國民收入上和勞動力不變或升),服務業綜合上升(勞動力上和國民收入不變或升)四、區域產業結構演進理論配第-克拉克定理(Petty-Cla四、區域產業結構演進理論霍夫曼定理:核心思想是在工業化的進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趨勢,資源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產業的轉變進程。雁行形態說產業遵循“進口-國內生產-出口”演變模式四、區域產業結構演進理論霍夫曼定理:核心思想是在工業化的進程第三節

區域空間結構一、基礎理論區域空間結構——各種經濟活動在區域內的空間分布狀況及空間組合形式。二、區域空間結構的模式及演變空間結構四大模式:極核式(點-增長極-極核模式);點軸式(極核式-軸線的模式);網絡式;區域城市對稱分布——葉大年空間結構演變理論:增長極理論;核心-邊緣理論;點軸漸進擴散理論;圈層結構理論;協同演化理論第三節

區域空間結構一、基礎理論三、空間結構演變機制區位指向集聚與擴散機制空間鄰近效應第四節

農村工業化與農區發展農村工業化:現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是農村工業的興起與發展并推動整個農村經濟和社會進步的過程。農村工業化對區域空間結構的影響三、空間結構演變機制區位指向農村工業化對農區發展的作用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農村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區產業結構變化,農村一體化經濟得到較快發展;農區空間結構發生變化——促進新型城鄉布局,加速城市化進程,高度分散的農村工業區位微觀布局形成。農村工業化對農區發展的作用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復習題1、經濟地理學中的區域概念和內涵是什么?2、依據區域產業在經濟中的作用和聯系可分哪幾類?3、解釋主導產業、佩蒂-克拉克定理、雁行形態說、工業化、農村工業化、技術創新、支柱產業、潛導產業、弗里德曼的區域空間結構演變理論。4、主導產業的特征是什么?如何選擇主導產業?5、怎樣進行區域產業結構的合理評價?6、農村工業化對區域發展有何作用?7、請說出區域空間結構的四個模式和三大形成發展機制。復習題1、經濟地理學中的區域概念和內涵是什么?第八章區域經濟發展第一節區域經濟增長理論第二節經濟地域綜合體第三節產業集群與區域發展第四節經濟區與區域管制第八章區域經濟發展第一節區域經濟增長理論第一節區域經濟增長理論一、區域發展觀傳統觀點;協調發展觀點;持續發展觀點二、區域經濟發展三、區域經濟增長因素四、區域經濟增長機制佩魯的區域增長極理論;繆爾達爾的循環累積因果原理;卡恩、凱恩斯的乘數作用和加速原理第一節區域經濟增長理論一、區域發展觀五、區域經濟增長階段理論(一)經濟增長次序階段論——胡佛和費希爾(二)經濟成長階段論——羅斯托(三)我國的區域經濟增長階段理論——陳棟生第二節經濟地域綜合體經濟地域綜合體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地域組織形式,是以專業化部門為主體,由相關的輔助性部門和為地區服務的自給性部門結合而成的經濟集合體。五、區域經濟增長階段理論(一)經濟增長次序階段論——胡佛和費第三節產業集群與區域發展一、產業集群產業集群是生產某種產品的若干個同類企業,以及這些企業配套的上、下游企業,相關的服務業,規制管理機構高度地聚集在一定地理區域范圍內,共同構成的功能群體。二、產業集群類型馬歇爾式產業集群;中心和輻射型產業集群;衛星型產業集群;高級中心和輻射型產業集群;高級衛星型產業集群;首創高技術產業集群第三節產業集群與區域發展一、產業集群課后習題1.簡述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P205-206)2.簡述區域經濟增長的機制(區域經濟增長理論)3.區域經濟發展的主流理論觀點(增長階段論)4.經濟地域綜合體的特點與類型5.產業集群類型主要有哪些?6.解釋名詞:增長級、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乘數原理、加速原理、經濟地域綜合體、區位商、專業化指數、經濟區、區域管制、產業集群7.羅斯托劃分的經濟增長各階段的主要經濟特征分別是什么?課后習題1.簡述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P205-206)第九章區域之間的空間組織第一節區域間經濟發展關系理論第二節區際經濟聯系第三節區域經濟差異與協調第九章區域之間的空間組織第一節區域間經濟發展關系理一、赫希曼極化-涓滴效應學說二、梯度推移學說三、中心-外圍理論——弗里德曼四、區域相互依賴理論第一節區域間經濟發展關系理論一、赫希曼極化-涓滴效應學說第一節區域間經濟發展關系第二節

區際經濟聯系一、空間相互作用理論二、區域分工理論理論與學說: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說;大衛·李嘉圖的比較(相對)成本說;要素稟賦學說(赫克歇爾-俄林模型);新貿易理論(同一產業內貿易);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理論三、區域合作理論第二節

區際經濟聯系一、空間相互作用理論第三節區域經濟差異與協調區域經濟差異是指一定時期內國家各區域間人均意義上的經濟發展總體水平非均等化現象。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區域間在經濟交往上日趨密切、相互依賴日益加深、發展上關聯互動,從而達到各區域的經濟均持續發展的過程。第三節區域經濟差異與協調區域經濟差異是指一定時期內國家課后思考題1.極化-涓滴效應學說、梯度推移學說、中心-外圍理論、相互依賴理論概要2.試述區域分工理論概要3.區域分工與合作意義、原則4.簡述區域經濟差異的社會、經濟影響5.論述如何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6.怎樣對區域經濟“適度差異”界線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7.如何縮小區域差異,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課后思考題1.極化-涓滴效應學說、梯度推移學說、中心-外圍第十章經濟活動全球化第一節經濟活動全球化概述第二節經濟活動全球化的產業分析第三節經濟活動全球化的區域影響84第十章經濟活動全球化第一節經濟活動全球化概述84第一節經濟活動全球化概述一、經濟全球化及其主要表現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史三、經濟全球化與經濟一體化的關系四、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因素五、經濟全球化的特征六、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第一節經濟活動全球化概述一、經濟全球化及其主要表現三、經濟全球化與經濟一體化的關系世界經濟一體化地區經濟一體化四、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因素技術進步;跨國公司的興起與發展;國家的經濟調節及干預作用;國際經濟協調五、經濟活動全球化特征經濟全球化影響范圍廣泛;全球經濟活動空間移動加劇;全球經濟形成多極格局三、經濟全球化與經濟一體化的關系世界經濟一體化第二節經濟活動全球化的產業分析一、汽車工業二、紡織服裝業三、服務業第二節經濟活動全球化的產業分析一、汽車工業汽車工業的影響因素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區域綜合工業水平;區域科技與管理水平;關稅等國家政策汽車工業空間的全球變化表現——生產的全球變化;貿易的全球變化;空間組織變化(圖)二、紡織服裝業——布局變化三、服務業郵電通信業;物流業(概念);金融業汽車工業的影響因素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區域綜合工業水平;區域科第三節經濟活動全球化的區域影響一、經濟全球化不同觀點之爭(自學)

二、經濟全球化與經濟區域化二、全球化與當地化(本土化)三、發展中國家的機遇與挑戰第三節經濟活動全球化的區域影響一、經濟全球化不同觀復習思考題1、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關系?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其特征是什么?3、如何理解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概念?4、請思考一下,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將如何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第一節經濟活動全球化概述復習思考題1、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關系?第一節經濟復習思考題1、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關系?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其特征是什么?3、如何理解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概念?4、請思考一下,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將如何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第一節經濟活動全球化概述復習思考題1、經濟全球化與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關系?第一節經濟經常不斷地學習,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寫在最后92經常不斷地學習,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寫感謝聆聽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導PleaseCriticizeAndGuideTheShortcomings結束語講師:XXXXXXXX年XX月XX日

93感謝聆聽結束語講師:XXXXXX93

本書框架體系(P24圖)緒論(1章)第一篇經濟活動區位(2-6章)第二篇經濟活動區域分析(7-9章)第三篇經濟活動全球化(10-12章)特點:全書結構體系獨特——微觀-中觀-宏觀注意反映新成果——經濟活動全球化注意與國際同類教材接軌注意科學嚴謹地對待他人成果適用性理論為主并反映中國特色本書框架體系(P24圖)緒論(1章)特點講授課的結構安排第一章緒論企業區位及空間組織分析(第二至第六章)區域內及區域間的經濟活動空間組織(第七至第九章)經濟活動全球化(第十第)經濟地理學研究方法和新近進展(第十一、十二章)講授課的結構安排第一章緒論企業區位及空間組織分析(第緒論內容第一節經濟地理學發展概述第二節經濟地理學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第三節經濟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關系第四節經濟地理學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第五節本書編寫指導思想、結構及篇章安排(自學)緒論內容第一節經濟地理學發展概述經濟地理學是研究產業結構與產業布局演變規律的科學。本書——經濟地理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區位、空間組織及其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的學科。研究對象:經濟活動區位、空間組織及其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系。

經濟地理學是研究產業結構與產業布局演變規律的科學。二、學科體系

經濟地理學通論經濟地理學區域經濟地理學部門經濟地理學公司(企業)地理學

農業地理學工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商業地理學信息業地理學國土整治/經濟區劃/區域開發與規劃區域經濟地理學原理

世界(國別/省區)經濟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原理(導論)經濟地理學方法論經濟地理學史第二節經濟地理學研究對象與學科體系二、學科體系經濟地理學通論經濟地理學區域經濟地第一章復習思考題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經濟地理學的學科體系是怎樣的?怎樣理解經濟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關系?經濟地理學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有何作用?敘述經濟地理學當今主要研究方向。經濟地理學的學科性質是什么?第一章復習思考題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第一篇經濟活動區位第二章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因素▲第三章農業與工業區位理論第四章商業和服務業區為論(中心地理論)第五章多部門企業(公司)區位第六章跨國公司區位第一篇經濟活動區位第二章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因素▲第二章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因素第一節經濟活動區位的基礎概念第二節要素投入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第三節區域環境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第四節交通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第二章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因素第一節經濟活動區位的基礎第一節經濟活動區位的基礎概念一、區位與區位理論區位是人類活動所占有的場所——包含位置、布局、位置關系等方面的意義。區位理論又稱為區位論,研究人類活動的空間選擇及空間內人類活動的組合,主要探索人類活動的一般空間法則。區位主體:區位中占有其場所的事物區論理論的兩層基本內涵:人類活動的空間選擇;空間內人類活動的有機組合第一節經濟活動區位的基礎概念一、區位與區位理論二、區位條件與區位因子區位條件是區位所具有的屬性或資質區位因子是指影響區位主體分布的原因區位因子與區位條件的區別:區位條件是對于場所和區位主體而言,場所不同生產條件不同,區位主體不同區位條件不同;區位因子則是對于生產者而言,由于場所不同表現出其生產費用或利益的差異。第一節經濟活動區位的基礎概念二、區位條件與區位因子區位條件是區位所具有的屬性或資質第一節第二節要素投入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Q=f(L,k)=ALαkβ土地因子;原材料因子;能源因子;資本因子;勞動力因子;技術與知識。第二節要素投入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柯布-道格拉斯生產費用-收入城市中心城市邊緣M1M2空間收入曲線空間費用曲線城市區位型工業的收益性空間界限第二節要素投入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費用-收入城市中心城市邊緣M1M2空間收入曲線空間費用曲線城城市經濟地租及其土地分化商業住宅工業經濟地租/$距離第二節要素投入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城市經濟地租及其土地分化商業住宅工業經濟地租/$距離第二節第三節區域環境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區域環境因子:在經濟地理學上,從廣義上講,某特定區域內,對發生在其中的經濟活動產生影響的所有外部因素。——自然環境、市場環境(市場規模、市場特性)、產業環境、政策環境規模經濟:也稱大規模生產的節約,是指生產部門(工廠或企業)隨著生產活動和經營活動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單位產品成本不斷降低,收益遞增的一種趨勢。(內部規模經濟、外部規模經濟)第三節區域環境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區域環境因子:在經濟第四節交通及其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一、交通要素(三個基本)交通網;交通流;地域二、交通運輸對區位選擇的影響運費成本:因運輸方式不同

因定價制度不同——距離比例運價;區段運價;遠距離遞減運價;均一運價。(圖)交通便捷程度:連結度(貝塔指數)、通達度(通達指數和分散指數)完善的交通網提高了區域地理可進入性第四節交通及其對經濟活動區位的一般影響一、交通要素(三個基距離/km▲就遠距離遞減定價(C),端點是最佳區位。遠距離遞減的區位運費/美分·······總運輸費用從A開始的運費0163248648096(96)(16)(80)(64)(48)(32)(0)201030405060AB從B開始的運費

··距離/km▲就遠距離遞減定價(C),端點是最佳區位。遠距離距離/km運費/美分從A開始的運費從B開始的運費·······0163248648096(96)(16)(80)(64)(48)(32)(0)201030405060AB70·····總運費貨物中轉站▲從節省裝卸費的角度,中轉站常是最佳區位。卸貨地點的區位距離/km運費/美分從A開始的運費從B開始的運費······連結度(connectivity):用于衡量交通網的發達程度,常用貝塔指數(Betaindex)來表示。

貝塔指數:交通網中邊的數量與頂點數量之比計算公式:β=E/V●●●BA●●CDEβ=1.0連結度(connectivity):用于衡量交通網的發達程度通達度(accessibility)用于衡量網絡中點之間移動的難易程度,常用通達指數和分散指數來表示。

通達指數:指網絡中從一個頂點到其它所有頂點的最短路徑。通達度(accessibility)用于衡量網絡中點之間移動分散指數:用來衡量網絡系統中總的通達程度與聯系水平,用D來表示。A●●●●●BCDE

AA=7;AC=4D=30分散指數:用來衡量網絡系統中總的通達程度與聯系水平,用D來表結論網絡的貝塔指數越大,說明該網絡越發達。頂點通達指數越小,說明該頂點的通達性越好。分散指數越小,網絡內部聯系水平越高,通達性越好。結論網絡的貝塔指數越大,說明該網絡越發達。作業(任選其一)

1結合現實中有關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現象,談談你對經濟活動區位影響因素的理解。2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為什么成為我國外商投資最大基地?3試分析影響鋼鐵工業企業、電子工業企業的主要區位因子。4試分析京滬高速鐵路修建過程中和建成通車后對經濟活動區位的影響。作業(任選其一)1結合現實中有關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現象,思考題1.概念題區位;區位主體;區位理論;區位條件;區位因子;可進入性;交通網;交通網的密度;通達性;連接度;機場產業區。2.區位條件與區位因子有何區別?3.區位因子分為哪幾種類型?思考題1.概念題4.試述土地、原材料、能源、資本、勞動力等因子對經濟區位的影響。5.試述市場對經濟區位的影響。6.綜合分析區域環境對經濟區位的影響。7.環境因素對經濟區位有何影響?8.試分析交通對經濟區位的影響。4.試述土地、原材料、能源、資本、勞動力等因子對經濟區位的第三章農業與工業區位理論第一節杜能農業區位論第二節韋伯工業區位論第三節其它工業區位理第四節行為主義區位論第三章農業與工業區位理論第一節杜能農業區位論第一節杜能農業區位論一、農業與農業區位農業區位——農業布局又稱農業配置,指農林牧副漁各部門和各種農作物的地域分布及農業生產的地域組合。農業布局的區位因子:自然因子、技術條件、社會經濟條件二、杜能農業區位論的背景與目的三、杜能農業區位論概要第一節杜能農業區位論一、農業與農業區位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抽象法理論形成機制經濟指標——最大化的地租收入區位地租(地租收入):耕作極限;地租曲線;杜能圈形成機制地租曲線:在市場點(運費為零)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極限連結的曲線。觀點:合理的農業生產活動以追求最大的地租收入為目標——農場主選擇地租收入最大的農作物進行種植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抽象法理論形成機制核心思想在既定假設條件下,依據農業生產活動的利益最大化原則,分析距市場不同區位的農業生產空間配置原則,即運費因子對農業生產配置的影響四、杜能農業區位論的應用研究宏觀尺度——歐洲;中觀尺度——上海、北京和昆明市周圍的農業地帶研究;微觀尺度——盧旺達第一節杜能農業區位論核心思想在既定假設條件下,依據農業生產活動的利益最大化原則,第二節韋伯工業區位論一、工業與工業區位工業區位又稱工業布局、工業分布、工業配置,是指工業在地域(地理空間)上的靜態和動態布局的表現形式和演變過程。二、韋伯工業區位論的背景與目的三、理論前提影響工業區位的一般區位因子:運費和勞動費第二節韋伯工業區位論一、工業與工業區位韋伯工業區位論的構建步驟假定影響工業區位的因子只有一個——運費,即為運費指向論。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考慮勞動費用,即運費與勞動費合計為最小時的區位,即為勞動費指向論——工業區位基本格局第一次偏移。第三階段:考慮集聚與分散因子對由運費指向與勞動費指向所決定的工業區位格局的影響,即為集聚指向論——工業區位格局再次偏移。韋伯工業區位論的構建步驟假定影響工業區位的因子只有一個——運核心思想在既定假設條件下,依據最小費用原理,即成本最小原則,分析運費、勞動費、集聚三項區位因子對工業生產空間配置的影響原理。綜合等費用線:全部運費相等點的連線核心思想第三節其它工業區位理論一、帕蘭德的區位理論不完全競爭概念引入;

遠距離運費衰減規律;以直線市場模型研究市場地域大小二、胡佛的區位理論端點經濟區位理論:端點區位優于中間區位的原理送達價格:是生產費和運費之和,可用從生產地向外呈放射狀的等送達價格線來表示。第三節其它工業區位理論一、帕蘭德的區位理論三、廖什的區位理論獲取最大利潤的市場地域廖什的市場區與需求圓錐體小結▲按照廖什的理論,區位空間達到均衡時,最佳的空間模型是正六邊形。即市場區形狀是蜂窩狀的正六邊形“面”狀市場。

▲韋伯學派的“點”狀市場第四節區位的行為主義分析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間界限分析;普雷德的行為矩陣三、廖什的區位理論獲取最大利潤的市場地域概念與思考題1.概念題區位地租;區位因子;一般因子;特殊因子;區域性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原料指數;區位質量;等費用線;綜合等費用線;臨界等費用線;勞動費指數;勞動系數。2.分析杜能農業區位論中的杜能圈或農業空間結構形成機制。3.杜能揭示的農業生產空間配置原理是什么?4.評價杜能農業區位論的意義。5.簡述區位因子類型。6.簡述韋伯工業區位論的最小運費原理。概念與思考題1.概念題7.根據原料指數如何選擇工業區位?8.韋伯是如何運用運費指向、勞動費指向和集聚指向(工業區位的三元論)來選擇工業區位的?9.評價韋伯工業區位論的意義。10.簡述帕蘭德的區位理論。11.簡述胡佛的區位理論的基本內容及特點。12.簡述廖什市場區位理論的基本觀點13.廖什區位理論在基本假設及區位因子上與韋伯的差異。14.簡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間界限分析的主要觀點。7.根據原料指數如何選擇工業區位?韋伯工業區位論與德國早期的魯爾區工業區的區位選擇有何關系?其布局是否合理,能否用韋伯區位論解釋,請說明理由。

聯系實際應用題韋伯工業區位論與德國早期的魯爾區工業區的區位選擇有何關系?其第四章商業與服務業區位論第一節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

第二節零售業區位論第三節服務業區位論——服務業區位選擇理論:中心地理論;集聚理論;第四章商業與服務業區位論第一節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第一節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論一、第三產業二、中心地理論產生的背景與目的三、中心地理論的有關基本概念四、中心地三原則和中心地系統的空間模型五、克氏中心地理論的意義和問題第一節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論一、第三產業

自然環境;經濟地理位置;歷史條件;技術因素;消費偏好。核心思想提出聚落三角形、市場六邊形中心地空間秩序的區位標準化理論,并構建了三原則(市場、交通、行政)中心地空間系統模型。基本概念: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職能;中心性;補充區域;貨物的供給范圍;中心地的等級。第一節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論區位因子自然環境;經濟地理位置;第一節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四、中心地三原則與中心地系統的空間模型三原則基礎上的中心地系統特點:①有規律地規模遞減的多級六邊形空間模型系統;②愈是高級的中心地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勞務種類愈齊全,上級中心地兼備下級中心地的所有職能。③同一等級中心地的市場區的面積完全相等,兩個相鄰的同等級中心地之間的距離也相等。愈是級別低的中心地,相鄰兩個中心地之間的距離就愈短。④各等級間的中心地數量、距離和市場區域面積呈幾何數變化。上一級中心地間的距離是下級中心地的倍;⑤不同等級中心地的市場區按K=3,4或7的原則,嚴格成比例。市場原則的中心地系統:K=3的中心地系統模式交通原則的中心地系統:K=4的中心地系統模式行政原則的中心地系統:K=7的中心地系統模式第一節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論四、中心地三原則與中心地系統的空間模型三原則基礎上的中心地系第二節零售業區位論區位因子:消費市場狀況;購物空間臨近性;競爭環境狀況;地價的作用零售業地域結構模型零售業空間類型——普勞德福特;貝利(Berry)中心商業區內部結構——霍伍德(Horwood)、博伊斯(Boyce)的中心——邊緣模型;戴維斯(Davies)的中心商業區空間融合模型零售業引力模型——賴利(Reilly)模型;赫夫(Huff)模型第四章商業與服務業區位論第二節零售業區位論區位因子:消費市場狀況;購物空間臨近性賴利(Reilly)模型計算A地區大概的商圈

已知ABCD三地人口、之間距離赫夫(Huff)模型--概率引力模型第四章商業與服務業區位論賴利(Reilly)模型計算A地區大概的商圈

已知ABCD三課后習題1、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論的基本內容和特點2、舉例說明影響零售業區位決策的基本因素3、舉例說明不同類型服務業的區位特征4、分析影響服務業區位選擇的因素有哪些。第三節服務業區位論課后習題1、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論的基本內容和特點第三節服第五章多部門企業(公司)區位第一節公司地理學概要第二節企業增長的空間軌跡第三節企業空間演變模式

第四節公司組織結構類型及特征第五章多部門企業(公司)區位第一節公司地理學概要第二節企業增長的空間軌跡一、企業增長動因及戰略(一)企業增長動因1.實現規模效益;2.實現交易內部化;3.技術優勢的發揮;4.來自競爭的壓力(二)企業增長的戰略與方法企業增長戰略一體化擴張多樣化擴張橫向一體化(水平一體化)縱向一體化(垂直一體化)企業擴張的方法內部發展(融資、擴建等)外部發展(合并、兼并、合資等)第二節企業增長的空間軌跡一、企業增長動因及戰略企業增1.橫向一體化——也稱為水平一體化,企業與處于相同行業、生產同類產品或工藝相近的企業實現的聯合。實質是資本在同一產業和部門內的集中,目的是實現擴大規模、降低產品成本、鞏固市場地位。-----實現壟斷2.縱向一體化——也稱為垂直一體化,企業與原生產活動的上游和下游生產企業的聯合與擴展。-----實現區域化3.多樣化——不相關產品的多樣化,即企業的多部門、多區位的發展聯合。第二節企業增長的空間軌跡(二)企業增長的戰略與方法1.橫向一體化——也稱為水平一體化,企業與處于相同行業、生產二、企業的空間擴張(一)企業空間增長過程一般過程--由近及遠的模式;特殊過程--不同增長形式的空間擴張(二)企業空間增長階段階段1:單一化階段:形式、產品、結構和功能單一階段2:專門化階段:組織的勞動地域分工階段3:多樣化階段:企業走向集團化、跨國公司化(三)企業空間擴張規律1.社會經濟現象的地理擴散規律:接觸擴散;等級擴散2.企業擴張規律:a接觸擴散;b遷移擴散;c等級擴散3.中國特殊環境的企業空間擴張——通道擴張第二節企業增長的空間軌跡二、企業的空間擴張(一)企業空間增長過程第二節企業增長的第三節

企業空間演變模式一、沃茨的市場區擴大模式二、泰勒的組織變形及區域演化模式三、哈坎遜的全球擴張模式四、迪肯的全球轉移模式第三節

企業空間演變模式一、沃茨的市場區擴大模式▲企業空間演變四大模式比較:(一)四個模式的共同特點:均展示了公司從單廠到多廠、單區位到多區位的擴張過程。在公司擴張中,銷售起先導作用——其次生產機構的建立(按最低風險原則擴張)。——市場占領促進公司的擴張。是據少數公司實例得出的模式。(二)差異性迪肯模式更加詳細地描述了公司由跨國經營走向多國經營,并進行全球性生產經營合理化調整的過程。▲企業空間演變四大模式比較:(一)四個模式的共同特點:第四節公司組織結構類型及其空間特征一、公司組織結構主要類型

1.功能部結構2.產品部結構3.區域部結構4.顧客部結構5.矩陣結構二、公司組織結構的空間特征第四節公司組織結構類型及其空間特征一、公司組織結構主要類型復習題1.企業增長的原因、主要采取的戰略、企業空間擴張遵循的規律各是什么?2.企業空間演變四大模式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3.公司組織結構的主要類型及特征有哪些?復習題1.企業增長的原因、主要采取的戰略、企業空間擴張遵循的第六章跨國公司區位第一節跨國公司概述第二節跨國直接投資區位選擇第三節跨國公司不同組分的區位選擇第四節跨國公司對投資區經濟發展的影響第六章跨國公司區位第一節跨國公司概述弗農產品周期理論:市場、利益、投資尋租鄧寧折衷理論:企業優勢、內部化優勢、區位優勢二、跨國直接投資原因弗農產品周期理論:市場、利益、投資尋租二、跨國直接投資原因▲地理學與經濟學觀點:跨國投資主要受利益驅動成本、利潤取向市場取向要素取向公司戰略取向四、跨國投資的宏觀(國別)區位選擇▲地理學與經濟學觀點:跨國投資主要受利益驅動四、跨國投資的宏外國直接投資區位的三個顯著特征:趨于經濟中心區——模仿鄰國邊界區——可進入性文化社會關系密切地區——血緣、地緣、親緣五、跨國投資的微觀區位選擇外國直接投資區位的三個顯著特征:五、跨國投資的微觀區位選擇一、公司總部的區位選擇(一)公司總部的區位要求交通運輸便利信息獲取便捷及時便于與關鍵人員隨時接觸(二)實例研究實際區位——公司總部選擇主要大都市區

(三)公司總部的變化一、公司總部的區位選擇(一)公司總部的區位要求二、R&D機構的區位特征(二)區位要求近科研機構和貿易組織——信息數碼中心近人力資源中心——數量足、素質高勞力供應地近新潮消費中心——新產品的使用者三、公司生產單位的區位特征(一)區位要求:其分布比公司總部和R&D機構分散(二)實際區位類型全球集中生產型;市場地生產型;專業化生產型;跨國橫向一體化生產型二、R&D機構的區位特征(二)區位要求市場地生產型專業化生產型跨國一體化生產型三、公司生產單位的區位特征——區位類型全球集中生產型市場地生產型專業化生產型跨國一體化生產型三、公司生產單位的區二、跨國公司對投資地經濟發展的影響特點廣泛性層次性區域性多面性差異性時間性二、跨國公司對投資地經濟發展的影響特點廣泛性(一)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特點

①階段性②市場主導性③合資經營性④發達國家主動性⑤工業部門主動性⑥項目大規模性。(二)跨國公司的空間布局

①東重西輕②南多北少③區域變化(區位集中性、地緣鄰近性、社會政治性)四、跨國公司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一)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特點四、跨國公司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

(三)跨國公司對中國的影響①跨國公司的進入,進一步加快了沿海地區的經濟增長,并進而影響中國區域格局的變化。②跨國公司投資影響區域內的技術應用和開發。③跨國公司對投資地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的影響。④跨國公司對區域產業結構的影響。四、跨國公司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三)跨國公司對中國的影響四、跨國公司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復習題用產品周期理論解釋公司跨國直接投資的原因。折衷理論的基本內涵是什么?跨國直接投資的區位有何特征?公司總部和研發部的區位選擇有何異同之處?試說明跨國公司對投資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復習題用產品周期理論解釋公司跨國直接投資的原因。第二篇經濟活動區域分析第七章區域的結構與組織第八章區域經濟發展第九章區域之間的空間組織第二篇經濟活動區域分析第七章區域的結構與組織第七章區域的結構與組織第一節區域科學概論第二節區域經濟結構第三節區域空間結構第四節農村工業化與農區發展第五節技術創新與區域結構變遷第七章區域的結構與組織第一節區域科學概論第二節區域經濟結構一、基本概念區域經濟結構——指一個區域內各經濟單位之間的內在經濟、技術、制度及組織聯系和數量關系,是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區域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企業結構、技術結構、要素結構等。區域空間結構——包括地域空間核心(中心城市)、外圍地域(腹地、市場區)、網絡地域(通道:交通線、信息線)。第二節區域經濟結構一、基本概念區域產業結構——區域經濟中各類產業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比例關系。二、區域產業分類——多種分類,下是功能分類主導產業:在區域經濟增長中起組織和帶動作用的產業。在區域經濟增長的不同階段或不同的區域,主導產業是不一樣的。關聯產業:直接與主導產業在產品的投入產出、技術等方面有聯系,為主導產業發展進行配套、協作的產業基礎產業:為區域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產業。區域產業結構——區域經濟中各類產業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比例關系。支柱產業:在區域經濟增長中對總量擴張影響大或所占比重高的產業。潛導產業:當前規模較小,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有限,但是代表了未來產業進步的方向,發展潛力大,前景廣闊。三、區域產業結構模式主導產業選擇高比較優勢系數(乘積):比較集中系數;比較生產率系數;比較輸出率系數;比較利稅率系數高產業關聯度;高需求收入彈性;高生產率(綜合生產率)上升率;高產業創新能力支柱產業:在區域經濟增長中對總量擴張影響大或所占比重高的產業四、區域產業結構演進理論配第-克拉克定理(Petty-Clark定理,1940)勞動力總是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產業庫茲涅茨法則:農業(國民收入和勞動力)下降,工業上升(國民收入上和勞動力不變或升),服務業綜合上升(勞動力上和國民收入不變或升)四、區域產業結構演進理論配第-克拉克定理(Petty-Cla四、區域產業結構演進理論霍夫曼定理:核心思想是在工業化的進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趨勢,資源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產業的轉變進程。雁行形態說產業遵循“進口-國內生產-出口”演變模式四、區域產業結構演進理論霍夫曼定理:核心思想是在工業化的進程第三節

區域空間結構一、基礎理論區域空間結構——各種經濟活動在區域內的空間分布狀況及空間組合形式。二、區域空間結構的模式及演變空間結構四大模式:極核式(點-增長極-極核模式);點軸式(極核式-軸線的模式);網絡式;區域城市對稱分布——葉大年空間結構演變理論:增長極理論;核心-邊緣理論;點軸漸進擴散理論;圈層結構理論;協同演化理論第三節

區域空間結構一、基礎理論三、空間結構演變機制區位指向集聚與擴散機制空間鄰近效應第四節

農村工業化與農區發展農村工業化:現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是農村工業的興起與發展并推動整個農村經濟和社會進步的過程。農村工業化對區域空間結構的影響三、空間結構演變機制區位指向農村工業化對農區發展的作用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農村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區產業結構變化,農村一體化經濟得到較快發展;農區空間結構發生變化——促進新型城鄉布局,加速城市化進程,高度分散的農村工業區位微觀布局形成。農村工業化對農區發展的作用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復習題1、經濟地理學中的區域概念和內涵是什么?2、依據區域產業在經濟中的作用和聯系可分哪幾類?3、解釋主導產業、佩蒂-克拉克定理、雁行形態說、工業化、農村工業化、技術創新、支柱產業、潛導產業、弗里德曼的區域空間結構演變理論。4、主導產業的特征是什么?如何選擇主導產業?5、怎樣進行區域產業結構的合理評價?6、農村工業化對區域發展有何作用?7、請說出區域空間結構的四個模式和三大形成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