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課件_第1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課件_第2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課件_第3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課件_第4頁
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912北洋軍閥誕生至1928張學良東北易幟北洋軍閥統治的時期1ppt課件1912北洋軍閥誕生至1928張學良東北易幟北洋軍閥統治的時北洋軍閥的概況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后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后,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范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2ppt課件北洋軍閥的概況2ppt課件

北洋軍閥是袁世凱建立起來的主要由封建地主、買辦組成的軍事武裝政治集團。清末,遼寧、河北、山東等北方沿海各省統稱為北洋。李鴻章曾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歸屬北洋大臣節制。李鴻章死后,袁世凱接替其職,所建軍隊稱為“北洋軍”。1912年袁世凱在北京建立起北洋軍閥政府,開始了對全國的統治。

3ppt課件北洋軍閥是袁世凱建立起來的主要由封建地主、買辦組成的1.歷史淵源:組織上孕育于李鴻章的淮軍。2.形成階段:1895年袁世凱天津小站練兵到

1912年袁世凱當上臨時大總統。3.發展階段:1912年袁世凱當上臨時大總統起到1916年逝世。4.衰落階段:1916年袁世凱病逝到1926年7月北伐開始前。5.覆滅階段:1926年7月開始北伐到1928年東北易幟。

一、北洋軍閥的興衰4ppt課件1.歷史淵源:組織上孕育于李鴻章的淮軍。一、北洋軍閥的興衰北洋軍閥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從國內看:(1)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工業的發展為建設一支新式軍隊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2)甲午戰爭后,袁世凱抓住晚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機,發展了北洋軍閥的勢力。從國際形勢看: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侵華政策發生了改變:由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給袁以有力支持。袁世凱依靠外國勢力的支持,玩弄權術,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掌控了20世紀初期中國的政局。二、北洋軍閥的形成原因5ppt課件北洋軍閥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北洋軍閥統治從1912年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開始,到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結束,歷時16年。大致分為兩個時期: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1916),基本特征:相對統一狀態;軍閥割據時期(1912~1928),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皖、奉系三支力量相互抗衡。基本特征:分裂混戰狀態。6ppt課件北洋軍閥統治從1912年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開始,到三、北洋軍閥勢力簡介7ppt課件三、北洋軍閥勢力簡介7ppt課件8ppt課件8ppt課件9ppt課件9ppt課件◆西南地方軍閥:唐繼堯的滇系陸榮廷的桂系◆其他地方軍閥晉系——閻錫山西北軍——馮玉祥四川“二劉”——劉文輝、劉湘西北“五馬”——馬福祥、馬鴻賓、馬麒、馬麟、馬廷驤

新疆——楊增新、金樹仁、盛世才10ppt課件◆西南地方軍閥:10ppt課件府院之爭府院之爭指民國五至六年(1916年至1917年)以黎元洪為首(英美支持)的總統府集團與以段祺瑞為首(日本支持)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爭權奪利的斗爭。黎元洪1917年5月23日免去段國務總理和兼任的陸軍總長職務。段祺瑞唆使各省皖系督軍宣布脫離中央,并電促黎元洪辭職。段離京赴津組織“獨立各省總參謀部”。11ppt課件府院之爭11ppt課件1.它以封建地主階級為其主要的社會基礎;

2.它以“中學為本,西學為用”思想為指導;

3.割據稱雄,擁兵爭霸;4.各樹派系,榮損與俱;5.縱橫捭闔(bǎihé

,指在政治或外交上運用手段進行分化或拉攏),制造政潮;

6.賣國媚外,殘民以逞。四、北洋軍閥集團的特點12ppt課件1.它以封建地主階級為其主要的社會基礎;

2.它以“中學為本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經濟發展

(1)工業: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是近代中國歷史上政治最黑暗、最反動、最腐朽的時期。但是,1912-1928年中國社會經濟仍有一定的發展。工礦業1911年以前的中國工業,“除少數兵工廠外,大約有75個制造業,33個煤礦、金屬礦”。五、北洋軍閥下的經濟與文化教育13ppt課件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經濟發展

(1)工業: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經濟發展(2)農業: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軍閥割據混戰,嚴重的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盡管如此,在這一時期,長江流域各省年產水稻達到2.3億余萬石,全國水稻年產量估計在3億萬石以上。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個標志。從1912年至1927年,總共輸入農業機械價值710萬海關兩。五、北洋軍閥下的經濟與文化教育14ppt課件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經濟發展五、北洋軍閥下的經濟與文化教育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經濟發展

(3)商業:民國初年隨著經濟發展,農業、工業和手工業產品的商業化程度逐漸加深。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大,使許多新興商業城市得以建立,在一些商業中心周圍還形成了若干個規模較大的商業經濟區域。五、北洋軍閥下的經濟與文化教育15ppt課件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經濟發展

(3)商業:民國初年隨著經濟經濟發展總結

近代中國歷史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政治反動,社會混亂,對這一時期的經濟發展來說不是一個有利的環境。北洋軍閥政府對于經濟發展的失控,使之不能任意操縱經濟,也就不能任意破壞經濟的發展。致使中國經濟在如此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仍然有所發展。

北洋軍閥政府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是完全沒有作為,而20世紀初中國社會環境的改變,政府的這種不完全作為,反而使辛亥革命的影響、國際市場的新變化、政府的經濟政策與實施、地方自治、民眾的愛國運動和人口遷徙等各種社會因素更充分的調動起來,形成一種綜合的社會力量,促進了這一時期的中國經濟發展。16ppt課件經濟發展總結16ppt課件2.北洋軍閥的復古主義教育

1912年3月,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在北京建立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即北洋軍閥的反動政權。辛亥革命失敗后到“五四”運動以前,中國曾發生過以袁世凱、張勛、段琪瑞為首的三次復古運動。其中袁世凱復辟帝制活動更為猖獗。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教育上出現了一股復古主義的逆流。

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文化教育也有相當的發展。1912年,北洋軍閥統治建立,出現了短暫的文化繁榮,資產階級民主、自由、科學、天賦人權、法制等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都得到廣泛的傳播,出現思想大解放潮流;正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完成了從傳統文化教育制度向近現代文化教育制度轉型與過渡。五、北洋軍閥下的經濟與文化教育17ppt課件2.北洋軍閥的復古主義教育五、北洋軍閥下的經濟與文化教育171926年,皖系軍閥段祺瑞被趕下臺,1927年,直系軍閥被國民革命軍消滅,1928年奉系軍閥政府垮臺,北洋軍閥對中國17年的統治結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也就是北伐戰爭,大革命。國民黨和共產黨進行了第一次合作。在這次戰爭中,北伐軍消滅了當時的三大軍閥的兩個--吳佩浮和張傳芳。削弱了張作霖。在以后的日子里,全國大小軍閥紛紛宣布接受三民主義,更五色旗為青天白日旗,效忠武漢國民政府或南京國民政府。在“皇姑屯事件”后,張學良懷著國恥家恨,宣布“東北易幟”。至此,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統一,北洋軍閥也就此消失。六、北洋軍閥的覆滅18ppt課件1926年,皖系軍閥段祺瑞被趕下臺,1927年

一種意見認為,北洋軍閥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反動的軍事政治集團,它在辛亥革命前后16年的歷史進程中是一個禍國殃民的丑惡角色,所以對它的存在應予以完全否定。北洋軍閥憑借反動政權竭力維護封建、買辦的生產關系,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頑固地推行媚外政策,瘋狂出賣國家利益,極大地阻礙了民族經濟的發展;北洋軍閥地主的出現,導致了土地關系的倒退,使政權和地權結合起來,野蠻地對貧苦農民進行剝削和統治,大大強化了地主對佃農的封建支配關系。七、北洋軍閥的歷史意義及影響19ppt課件一種意見認為,北洋軍閥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反動

另一種意見認為,不宜簡單地完全否定北洋軍閥集團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它的歷史地位是:維系晚清十余年統治的支柱;轉移辛亥革命政權的主要力量;制造禍國殃民災難的罪魁。它的歷史作用是:對舊軍制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了災禍,又是該集團自我削弱實力的過程,客觀上為再次統一掃清了道路;其反動統治起了反面教材的作用,段祺瑞執政時期,是新文化運動開展和人們空前覺醒的時期。從經濟上看,我國民族工業仍然得到持續發展,盡管這種發展是不充分的。

20ppt課件另一種意見認為,不宜簡單地完全否定北洋軍閥集團知識總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912~1928)階段特征: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是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時期,是中國近代史政治最黑暗、最混亂的時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發展時期。政治上,北洋軍閥對內獨裁復辟,對外投靠帝國主義,政局動蕩;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捍衛革命果實發動了一系列革命運動,但沒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和“實業救國”及民主科學思潮高漲,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社會生活上,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體現了明顯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點。21ppt課件知識總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912~1928)階段特征:211912北洋軍閥誕生至1928張學良東北易幟北洋軍閥統治的時期22ppt課件1912北洋軍閥誕生至1928張學良東北易幟北洋軍閥統治的時北洋軍閥的概況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后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后,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范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23ppt課件北洋軍閥的概況2ppt課件

北洋軍閥是袁世凱建立起來的主要由封建地主、買辦組成的軍事武裝政治集團。清末,遼寧、河北、山東等北方沿海各省統稱為北洋。李鴻章曾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歸屬北洋大臣節制。李鴻章死后,袁世凱接替其職,所建軍隊稱為“北洋軍”。1912年袁世凱在北京建立起北洋軍閥政府,開始了對全國的統治。

24ppt課件北洋軍閥是袁世凱建立起來的主要由封建地主、買辦組成的1.歷史淵源:組織上孕育于李鴻章的淮軍。2.形成階段:1895年袁世凱天津小站練兵到

1912年袁世凱當上臨時大總統。3.發展階段:1912年袁世凱當上臨時大總統起到1916年逝世。4.衰落階段:1916年袁世凱病逝到1926年7月北伐開始前。5.覆滅階段:1926年7月開始北伐到1928年東北易幟。

一、北洋軍閥的興衰25ppt課件1.歷史淵源:組織上孕育于李鴻章的淮軍。一、北洋軍閥的興衰北洋軍閥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從國內看:(1)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工業的發展為建設一支新式軍隊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2)甲午戰爭后,袁世凱抓住晚清政府編練新軍的時機,發展了北洋軍閥的勢力。從國際形勢看: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侵華政策發生了改變:由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給袁以有力支持。袁世凱依靠外國勢力的支持,玩弄權術,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掌控了20世紀初期中國的政局。二、北洋軍閥的形成原因26ppt課件北洋軍閥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北洋軍閥統治從1912年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開始,到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結束,歷時16年。大致分為兩個時期:袁世凱統治時期(1912~1916),基本特征:相對統一狀態;軍閥割據時期(1912~1928),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皖、奉系三支力量相互抗衡。基本特征:分裂混戰狀態。27ppt課件北洋軍閥統治從1912年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開始,到三、北洋軍閥勢力簡介28ppt課件三、北洋軍閥勢力簡介7ppt課件29ppt課件8ppt課件30ppt課件9ppt課件◆西南地方軍閥:唐繼堯的滇系陸榮廷的桂系◆其他地方軍閥晉系——閻錫山西北軍——馮玉祥四川“二劉”——劉文輝、劉湘西北“五馬”——馬福祥、馬鴻賓、馬麒、馬麟、馬廷驤

新疆——楊增新、金樹仁、盛世才31ppt課件◆西南地方軍閥:10ppt課件府院之爭府院之爭指民國五至六年(1916年至1917年)以黎元洪為首(英美支持)的總統府集團與以段祺瑞為首(日本支持)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爭權奪利的斗爭。黎元洪1917年5月23日免去段國務總理和兼任的陸軍總長職務。段祺瑞唆使各省皖系督軍宣布脫離中央,并電促黎元洪辭職。段離京赴津組織“獨立各省總參謀部”。32ppt課件府院之爭11ppt課件1.它以封建地主階級為其主要的社會基礎;

2.它以“中學為本,西學為用”思想為指導;

3.割據稱雄,擁兵爭霸;4.各樹派系,榮損與俱;5.縱橫捭闔(bǎihé

,指在政治或外交上運用手段進行分化或拉攏),制造政潮;

6.賣國媚外,殘民以逞。四、北洋軍閥集團的特點33ppt課件1.它以封建地主階級為其主要的社會基礎;

2.它以“中學為本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經濟發展

(1)工業: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是近代中國歷史上政治最黑暗、最反動、最腐朽的時期。但是,1912-1928年中國社會經濟仍有一定的發展。工礦業1911年以前的中國工業,“除少數兵工廠外,大約有75個制造業,33個煤礦、金屬礦”。五、北洋軍閥下的經濟與文化教育34ppt課件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經濟發展

(1)工業:北洋軍閥統治時期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經濟發展(2)農業: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軍閥割據混戰,嚴重的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盡管如此,在這一時期,長江流域各省年產水稻達到2.3億余萬石,全國水稻年產量估計在3億萬石以上。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個標志。從1912年至1927年,總共輸入農業機械價值710萬海關兩。五、北洋軍閥下的經濟與文化教育35ppt課件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經濟發展五、北洋軍閥下的經濟與文化教育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經濟發展

(3)商業:民國初年隨著經濟發展,農業、工業和手工業產品的商業化程度逐漸加深。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大,使許多新興商業城市得以建立,在一些商業中心周圍還形成了若干個規模較大的商業經濟區域。五、北洋軍閥下的經濟與文化教育36ppt課件1.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經濟發展

(3)商業:民國初年隨著經濟經濟發展總結

近代中國歷史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政治反動,社會混亂,對這一時期的經濟發展來說不是一個有利的環境。北洋軍閥政府對于經濟發展的失控,使之不能任意操縱經濟,也就不能任意破壞經濟的發展。致使中國經濟在如此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仍然有所發展。

北洋軍閥政府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是完全沒有作為,而20世紀初中國社會環境的改變,政府的這種不完全作為,反而使辛亥革命的影響、國際市場的新變化、政府的經濟政策與實施、地方自治、民眾的愛國運動和人口遷徙等各種社會因素更充分的調動起來,形成一種綜合的社會力量,促進了這一時期的中國經濟發展。37ppt課件經濟發展總結16ppt課件2.北洋軍閥的復古主義教育

1912年3月,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在北京建立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動統治,即北洋軍閥的反動政權。辛亥革命失敗后到“五四”運動以前,中國曾發生過以袁世凱、張勛、段琪瑞為首的三次復古運動。其中袁世凱復辟帝制活動更為猖獗。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教育上出現了一股復古主義的逆流。

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文化教育也有相當的發展。1912年,北洋軍閥統治建立,出現了短暫的文化繁榮,資產階級民主、自由、科學、天賦人權、法制等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都得到廣泛的傳播,出現思想大解放潮流;正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國完成了從傳統文化教育制度向近現代文化教育制度轉型與過渡。五、北洋軍閥下的經濟與文化教育38ppt課件2.北洋軍閥的復古主義教育五、北洋軍閥下的經濟與文化教育171926年,皖系軍閥段祺瑞被趕下臺,1927年,直系軍閥被國民革命軍消滅,1928年奉系軍閥政府垮臺,北洋軍閥對中國17年的統治結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也就是北伐戰爭,大革命。國民黨和共產黨進行了第一次合作。在這次戰爭中,北伐軍消滅了當時的三大軍閥的兩個--吳佩浮和張傳芳。削弱了張作霖。在以后的日子里,全國大小軍閥紛紛宣布接受三民主義,更五色旗為青天白日旗,效忠武漢國民政府或南京國民政府。在“皇姑屯事件”后,張學良懷著國恥家恨,宣布“東北易幟”。至此,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統一,北洋軍閥也就此消失。六、北洋軍閥的覆滅39ppt課件1926年,皖系軍閥段祺瑞被趕下臺,19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