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經濟全球化定-義指世界各國各(共46張PPT)_第1頁
一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經濟全球化定-義指世界各國各(共46張PPT)_第2頁
一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經濟全球化定-義指世界各國各(共46張PPT)_第3頁
一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經濟全球化定-義指世界各國各(共46張PPT)_第4頁
一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經濟全球化定-義指世界各國各(共46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46頁。世界經濟的發展第2頁,共46頁。第3頁,共46頁。一、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1、經濟全球化定義指世界各國、各地區通過密切的經濟交往與合作,在經濟上相互聯系和依存、相互競爭和制約達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經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動力

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的技術革命

第4頁,共46頁。一、世界經濟全球化

1.主要原因:市場經濟制度——前提新科技革命——物質條件國際金融的發展——催化劑跨國公司——主要推力2.本質:資本新一輪的擴張3.評價:雙刃劍①發達國家主導——利益風險不均衡;②發展中國家經濟安全和經濟主權面臨空前的壓力和挑戰。第5頁,共46頁。東南亞金融危機(1997)說明了什么?世界各地經濟的相互依存和一體化,使一個地區的經濟波動往往影響到另一個地區的國家,國家不再是控制本國經濟的單一力量。認識: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在這樣的趨勢下只有順應歷史潮流,才能爭取主動獲得發展,關門搞建設不會有出路。第6頁,共46頁。第7頁,共46頁。第8頁,共46頁。世界經濟走向整合地理大發現,早期殖民擴張工業革命推動世界市場初步形(1857年世界經濟危機)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世界市場最終形成(20世紀初)布雷頓森林體系(40年代)關貿總協定(1947年)90年代迅速發展世界經濟聯系增多:世界市場

初步形成:世界市場

最終形成: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世界經濟

體系形成:第9頁,共46頁。祁陽四中劉志平世界經濟的發展第10頁,共46頁。(世界銀行)布雷頓森林體系(金融)(貨幣)(貿易)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關貿總協定第11頁,共46頁。生產全球化;資本全球化;市場全球化。主要特點:1.國際貿易的絕對量和相對量迅速增長;2.生產國際化程度大大加深;3.金融國際化程度大大加強;4.經濟管理制度與經濟習慣的國際化。經濟全球化的典型代表是1995年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經濟全球化的表現:第12頁,共46頁。WTO(WorldTradeOrganization世界貿易組織)1995年正式成立,取代關貿總協定(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以貿易自由化為中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宗旨:削減貿易壁壘,促進貿易自由化;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和生產的交換。第13頁,共46頁。貿易自由化體制逐漸建立:世界貿易組織(WTO)建立:1995、1、1正式運轉;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宗旨:削減關稅壁壘,促進貿易自由化,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的生產和交換;意義:標志一個以貿易自由化為中心,囊括當今世界經濟各領域的多邊貿易體制建立起來,大大促進了國際經濟的發展。中國加入:2001、12、11,第143個;第14頁,共46頁。1840—19491949—19781978年以后被動的依附的單一性封閉性主動融入中國加入全球化的過程:第15頁,共46頁。●抓住機遇,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加快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科教興國,加大科教投入,搶先發展高新產業,創造知識資源。●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加強南南合作,推動南北對話。●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中國在全球化中應如何應對?第16頁,共46頁。祁陽四中劉志平世界經濟的發展第17頁,共46頁。二、世界經濟的區域集團化指同一區域的一些國家在維護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加強經濟合作,通過某種形式(如條約、協約)組成貿易區域。目的:鞏固和擴大集團內部市場,增強經濟實力,加強對外部世界競爭。90年代,在三大區域經濟集團(EU、APEC、NAFTA)基礎上,世界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第18頁,共46頁。1993年11月《馬斯特里赫特條約》1994年底15個國家1999年,歐元啟動2004年25個國家歐盟(EU)

歐洲結成經濟政治聯盟第19頁,共46頁。歐盟形成過程:

1、1951年,歐洲煤鋼聯營(法、意、聯邦德國、比、荷、盧)2、1958: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聯營(六國)3、1967年,歐共體,12國,另加英、丹、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六國;4、1993、11月歐盟,1994年底增到15個:另加奧地利、芬蘭、瑞典。第20頁,共46頁。TheNorthAmericanFreeTradeAgreement北美自由貿易區

(NAFTA1994年)

美、加、墨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經濟集團第21頁,共46頁。亞太經合組織1989年成立1991年中、港、臺(地區經濟體)加入宗旨: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域內貿易壁壘第22頁,共46頁。1.對內促進了集團內部的貿易增長,促進了國際分工和生產專業化,推動了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2.對外將進一步推動貿易的自由化,有利于形成多極世界,但也使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同時加劇地區間的經濟不平衡。經濟區域集團化的影響:第23頁,共46頁。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

①各地區合作不平衡產生區域化;②區域化對全球化有阻礙和促進雙重作用;③區域化是全球化的重要途徑和步驟;④全球化是集團化的最后歸宿。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集團化的關系:第24頁,共46頁。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聯系與區別:聯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共同影響區別:經濟全球化在各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產生經濟區域化趨勢;區域化是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對其有促進和阻礙的作用。第25頁,共46頁。區域集團化全球一體化重要步驟、途徑、現階段表現最后歸宿二者的關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第26頁,共46頁。1.概念:一種不同于傳統的農業和工業經濟的新型經濟即知識經濟2.主要動力:知識和技術的創新3.支柱產業:高新技術4.特點:低失業;低通貨膨脹;低財政赤字;高增長。三、知識經濟第27頁,共46頁。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經濟學家認為:

21世紀,高科技產業將進一步改變世界經濟,知識經濟必將占國際經濟的主導地位。三、知識經濟第28頁,共46頁。經濟時代產業結構主要生產要素生產工具農業經濟時代第一產業為主土地、勞動力手工工具工業經濟時代第二產業為主資本、資源動力工具知識經濟時代完成下表,并據此及根據自己的理解,請你為“知識經濟”下一個定義。第29頁,共46頁。經濟時代產業結構主要生產要素生產工具農業經濟時代第一產業為主土地、勞動力手工工具工業經濟時代第二產業為主資本、資源動力工具知識經濟時代第三及高技術產業為主知識人才智力工具完成下表,并據此及根據自己的理解,請你為“知識經濟”下一個定義。第30頁,共46頁。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

可持續發展戰略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三者關系產物推動提供動力促進健康發展第31頁,共46頁。A.全球生態平衡的破壞(沙漠化、淡水資源的缺乏、大氣和水污染的不斷加重、氣候的惡)。B.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1992年里約熱內盧宣言:環境與發展相互協調)C.恐怖主義被成為“21世紀的政治瘟疫”。

D.其他國際問題:國際性的毒品販賣走私問題和艾滋病的不斷蔓延問題。四、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第32頁,共46頁。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以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第33頁,共46頁。第34頁,共46頁。恐怖主義:21世紀的政治瘟疫第35頁,共46頁。2001年9月11日,兩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機撞擊紐約世貿中心。第36頁,共46頁。21世紀,高科技產業將進一步改變世界經區域化是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對其有促進完成下表,并據此及根據自己的理解,請你為不排外,加強與區域外的合作(5分)恐怖主義被成為“21世紀的政治瘟疫”。上加強經濟合作,通過某種形式(如條約、協中國加入全球化的過程:恐怖主義被成為“21世紀的政治瘟疫”。90年代,在三大區域經濟集團(EU、APEC、世界各地經濟的相互依存和一體化,使一個地區的經濟波動往往影響到另一個地區的國家,國家不再是控制本國經濟的單一力量。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帶來了同樣的經濟發展結果制和減少區域內貿易壁壘中國加入全球化的過程:第37頁,共46頁。2、1958: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聯營(六國)國際金融的發展——催化劑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以不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1992年里約熱內盧宣言:(2)與歐盟相比,東盟有哪些特點?(5分)東南亞金融危機(1997)中國加入:2001、12、11,第143個;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不排外,加強與區域外的合作(5分)關貿總協定(1947年)東盟大事年表金融國際化程度大大加強;新科技革命——物質條件(2007上海歷史)15.這張攝于1993年的照片震驚了世界,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狀況。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第三世界一直在為改變這種狀況而努力,這種努力是

A.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B.倡導和平共處的萬隆精神C.實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D.建立多極化的世界格局A第38頁,共46頁。(07廣東文基)36.歐盟和亞太經合組織的建立,反映了A.各國間的經濟競爭基本消失B.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C.美國被排斥在區域集團化之外D.全球貧富差距明顯縮小B第39頁,共46頁。(07廣東文理綜)67.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有了新的發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距日益縮小B.資本主義經濟長期處于蕭條狀態C.西方政府對經濟實行自由放任政策D.區域集團化和全球化趨勢同時加強D第40頁,共46頁。(07重慶綜)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愈加緊密。推動這一趨勢發展的主要原因有①跨國公司發揮主要作用②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提高③冷戰以后局部沖突減少④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第41頁,共46頁。(08年廣東文基,36)如果我們把經濟全球化看作是一個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聯系加強的過程,那么下列論斷正確的是A.經濟全球化是自新航路開辟以來就存在的現象B.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帶來了同樣的經濟發展結果C.二戰后兩大陣營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經濟全球化D.各國之間人口遷移的增多不是經濟全球化的標志A第42頁,共46頁。(08海南歷史,28)(12分)根據材料與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區域性組織之一。東盟大事年表1967年東盟成立,成員國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1971年簽訂《東南亞中立化宣言》。1976年簽訂《東南來友好合作條約》,以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1984年文萊加入東盟。1992年決定15年內建立東盟自由貿易區。第43頁,共46頁。1995-1999年越南、緬甸、老撾和柬埔寨先后加入東盟。1995年簽訂《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1997年首次舉行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01-2002年分別與中國、日本達成一致,決定建立自由貿易區。2002年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1)指出20世紀60年代影響東南亞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主要外部因素及表現。(2分)冷戰,越南戰爭(2分)第44頁,共46頁。(2)與歐盟相比,東盟有哪些特點?(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