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的幾個基礎概念課件_第1頁
傳播學的幾個基礎概念課件_第2頁
傳播學的幾個基礎概念課件_第3頁
傳播學的幾個基礎概念課件_第4頁
傳播學的幾個基礎概念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播學的幾個基礎概念楊小彥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新聞傳播學系傳播學的幾個基礎概念楊小彥1傳播的定義(一)

(communication)以下是關于傳播的幾個最早的定義:美國社會學家庫利1909年出版<社會組織>,有專章談“傳播”,他指出:“傳播指的是人與人關系賴以成立和發展的機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間中得到傳遞、在時間上等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態度和動作、聲調、語言、文章、印刷品、鐵路、電報以及人類征服空間和時間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Cooley,CharlesHorton,SocialOrganization:AStudyoftheLargerMind,1929)這是最早的關于傳播的正規定義。我們注意到這個最早的定義包括了鐵路,說明庫利強調的是社會互動,并包含有物質的內容。傳播的定義(一)

(communication)以下是關于傳2傳播的定義(二)美國學者皮爾士在<思想的法則>中也設有專章談論“傳播”,他指出:“直接傳播某種觀念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即使傳播最簡單的觀念也必須使用像。因此,一切觀點都必須包含像的集合,或者說是由表明意義的符號構成的。”(Peirce,CharlesSanders,TheLawoftheMind,CollectedPapersofCharlesSandersPeirce,1933)皮爾士是符號學的創始人,所以他強調傳播是觀念或意義的傳遞過程,這個過程必須有“像”之類的符號作為載體。傳播的定義(二)美國學者皮爾士在<思想的法則>中也設有專章談3傳播的定義(三)庫利和皮爾士對傳播的描述開創界定傳播概念的兩個傳統,一個是社會學傳統,一個是符號學或語義學傳統。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信息科學誕生,傳播概念開始包含有信息的內容。施拉姆指出:傳播至少有三個要素:信源、訊息和信宿。(Schramm,Wibur,HowCommunicationWorks,ThePrecessandEffectsofMassCommunication,1954)我將給出關于傳播的七種相互關聯的定義。傳播的定義(三)庫利和皮爾士對傳播的描述開創界定傳播概念的兩41,傳播是一種信息共享傳播是一種信息共享。戈德(A.Gode,1959):傳播“就是使原為一個人或數人所有的化為兩個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過程。”施拉姆(1971):“我們可以給傳播下一個簡單的定義,它即是對一組告知性符號采取同一意向。”1,傳播是一種信息共享傳播是一種信息共享。戈德(A.Gode52,傳播是一種相互影響傳播是一種相互影響。霍夫蘭、賈尼斯、凱利(C.Hovland,I.Janis&H.Kelly,1953):傳播是指“某個人(傳播者)傳遞刺激(通常是語言的)以影響另一些人(接受者)行為的過程。”奧斯古德(C.Osgood,1957):“傳播就是一個系統(信源),通過操縱可選擇的符號去影響另一個系統(信宿)。”漢倫.韋弗(W.Weaver,1949):傳播是“一個心靈影響另一個心靈的全部程序。”2,傳播是一種相互影響傳播是一種相互影響。霍夫蘭、賈尼斯、凱63,傳播是一種反應史蒂文斯(S.Stevens,1966):傳播“是一個有機體對于某種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應。”理茲(L.Rich,1974):“一個來源透過對訊息(不管是語文或非語文、記號或符號)的傳達,能使接受者引起反應的過程。”定義強調了傳播的廣泛性和受眾反應的必然性。3,傳播是一種反應史蒂文斯(S.Stevens,196674,傳播是一種互動米德(G.H.Mead,1963):“互動,甚至在生物的層次上,也是一種傳播;不然,共同行動就無法產生。”格伯納(G.Gerbner,1967):所謂傳播,就是“通過訊息進行的社會的相互作用。”定義指出了傳播的互動性和交互性,強調傳播是雙向的運動。4,傳播是一種互動米德(G.H.Mead,1963):85,傳播是過程、行為與系統希伯特(F.Siebert,1974):“傳播的確可視為一個過程,過程就是一系列的活動及運行永遠向著一個特定的目標在行動。傳播不是一個被時間和空間所固定的靜止的實體。傳播是一個恒動過程,用以運送意義,傳遞社會價值,并分享經驗。”德弗勒和丹尼斯(L.Defleur&D.Dennis,1989):“大眾傳播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職業傳播者利用機械媒介廣泛、迅速、連續不斷地發出迅息,目的是使人數眾多、成分復雜的受眾分享傳播者要表達的含義,并試圖以各種方式影響他們。傳播還是一個系統,這意味著傳播必須是一種組織行為,具有社會性,還意味著傳播是一種制度。5,傳播是過程、行為與系統希伯特(F.Siebert,196,傳播是雙方共有的意義空間傳播能夠達成,必須享有一個共有的意義空間,這是不言而喻的。信息傳播需要一個符號的中介,這樣,對符號的編碼和解碼就成了傳播的基本手段,而編碼與解碼則必須在一個共有的意義空間中才能實現。6,傳播是雙方共有的意義空間傳播能夠達成,必須享有一個共有的107,傳播是一種權力因為傳播是一種社會性行為,是互動的交往,生存在一個共有的意義空間中,有著制度性的制約,所以,傳播的組織方式就意味著權力。構成傳播組織的核心是各種媒介機構。媒介本身是一個龐大的經濟組織,具有壟斷性。媒介在傳播環境中可以對意識形態進行塑造,然后在不斷的重復與復制中強化意識形態,并在不間斷的貫輸中實現其意識形態。傳播的權力是隱形的,并通過對輿論的有效控制實現之。7,傳播是一種權力因為傳播是一種社會性行為,是互動的交往,生11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傳播的世界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被各種傳播技術和媒體覆蓋的世界中。世界已經被傳播化了。媒介在迅速變化中。新的傳播技術正在出現,這會導致新的傳播手段和方式。電子空間(Cyberspace),科幻小說家吉布森(WilliamGibson)創造的一個名詞成為流行詞,比喻電子傳播發生的那個空間。所有新的信息,在形式上都是相同的,那是數字化。傳播實現了從個人到群體再到大眾的過程。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傳播的世界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被各種傳播技術12傳播的分類依傳播的性質,傳播可以分為六大類: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跨國傳播。傳播的分類依傳播的性質,傳播可以分為六大類:13人內傳播個體不是單一的,人格與意識可以分成不同的層次,從而說明個人接受外界信息的過程。人格分層起源于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把人格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這對人內傳播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按人內傳播來看,個人分成主我(I)與客我(Me)兩部分,相互作用以形成自我。人內傳播就是研究自我形成過程接受與發出信息的特征與性質。人內傳播個體不是單一的,人格與意識可以分成不同的層次,從而說14人際傳播顧名思義,人際傳播研究的是兩個人之間的傳播方式及其意義。人際傳播研究面對面的傳播,這種狀況說明兩人的關系是深層的,信息交流直接快速,而且具有隱秘性。人際傳播顧名思義,人際傳播研究的是兩個人之間的傳播方式及其意15群體傳播人在群體動物,因經濟、政治、族群、社區而分成不同的群體,群體傳播研究的就是這種現象。群體形成的原因是多重的,甚至帶有表面的自發性和認同感。這是形成群體傳播的方式的基點。群體傳播人在群體動物,因經濟、政治、族群、社區而分成不同的群16組織傳播因著政治、經濟、軍事等社會需要而組織起來的團體,它的內部存在著一套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傳播方式。因著組織的需要,組織傳播帶有強制性和支配性,但也帶有親和性(所謂企業文化就是組織傳播的一種方式)。組織傳播因著政治、經濟、軍事等社會需要而組織起來的團體,它的17大眾傳播大眾傳播指職業傳播,也是傳播學研究的重點。大眾傳播也就是媒介。目前為止,媒介基本上可以分成三類:紙上媒介、聲音與形象媒介和網絡媒介。大眾傳播大眾傳播指職業傳播,也是傳播學研究的重點。18跨國傳播隨著全球化的到來,跨國傳播已經成為當今各國間的一種傳播方式,跨國媒體實現了他們全球擴張的目的。跨國傳播還得到了外太空通訊衛星技術的支持,達到了全球傳播的目的。跨國傳播揭示了傳播業的不平等,國家利益成為左右跨國傳播的重要因素。跨國傳播還揭示了傳播資本的真相。跨國傳播隨著全球化的到來,跨國傳播已經成為當今各國間的一種傳19大眾傳播的概念

(Masscommunication)針對較大數量、異質和匿名的受眾;消息是公開傳播的;消息同時到達受眾,而且稍縱即逝;傳播是一個復雜的組織系統,在一個復雜的機構中運作,需要龐大的開支(指媒介);(Wright,1959)大眾傳播的概念

(Masscommunication)針對20幾個基礎概念數據:組成信息的最基本的原始素材,其表達式為:怎樣,多少,哪個,是或不是。訊息:音訊、文電、文告、消息等。信息:消息、情報、知識、資料、數據等。信息的表達式是:何事,何地,何時,以及誰。符號:人類傳播的要素,載送信息的代碼,人類的標征。人創造了符號,人依賴符號而生存。媒介:負載和傳遞信息的物質實體。幾個基礎概念數據:組成信息的最基本的原始素材,其表達式為:怎21媒介的分類媒介依其傳遞方式和物質性質分成:一,紙上媒體,印刷時代的產物。二,聲音與影像(廣播、電視),電子傳送時代的產物。三,網絡,計算機時代數碼化的產物。媒介的分類媒介依其傳遞方式和物質性質分成:22新媒介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是美國前副總統戈爾(AIGore)提出的概念。在線服務(online),一種通過網上所獲得的服務項目。網絡(theInternet)。網絡帶來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同時也改變了傳播的方式。網絡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它改變了提供信息和接受與消費信息的各自界限。它的基本方式目前有:電子郵件,www或網站(Web),網上對話(QQ,博客,MBS)等。新媒介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23新媒介的環境特征傳統印刷和廣播那樣的技術正在消失;從媒介缺乏轉變為媒介過剩,出現了信息垃圾;從泛播(針對大眾)轉變到到窄播(針對特定群體和個人),傳播的針對性在加強;從單向(one-way)傳播媒介轉變為互動(interactive)傳播媒介;(McManus,1994)根本原因首先是出現了電腦,然后出現了網絡這種全新的技術。新媒介的環境特征傳統印刷和廣播那樣的技術正在消失;24網絡與虛擬世界網絡改變了傳播方式,也改變了人們讀取信息的方式。通過網上閱讀成了獲取信息的最方便的方式。網絡還因此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方式:出現了虛擬空間與虛擬人群。出現了一個全新的網絡言論空間。出現了全新的交友方式。網絡在提供便捷的交流方式的同時,隔開了人們的真實交往,使交往最終虛擬化。網絡與虛擬世界網絡改變了傳播方式,也改變了人們讀取信息的方式25傳播理論:四種陳述方式我們可以用四種陳述方式來表達對傳播理論的認識:一,如果-那么(if-then):如果一個年輕人看了許多暴力電視節目,那么他就會有挑釁性的行為。(一種簡單因果陳述)二,更可能是(ismorelikely):一個收看暴力電視節目的人比沒有收看暴力電視節目的人更可能采取挑釁性行為。(一種選擇性陳述)三,Y越如何,X就越如何(Ymore,Xmore):看的電視暴力節目越多,采取挑釁性行為的就越多。(一種比較性陳述)四,導致(leadsto):收看暴力電視節目比收看沒有暴力的電視節目導致更多的挑釁性行為。傳播理論:四種陳述方式我們可以用四種陳述方式來表達對傳播理論26理論的作用是解決現實問題四種陳述模式,說明任何傳播學理論,其目的都是對現狀的說明,以及能夠幫助人們認識傳播的性質,從而制訂更有效的傳播政策。理論的作用是解決現實問題四種陳述模式,說明任何傳播學理論,其27大眾傳播理論的目的一,解釋大眾傳播的效果。二,解釋人們用大眾傳播來做什么。三,解釋用大眾媒介學習的機制。也就是研究大眾能夠從傳播中學到什么與怎么樣學習。四,解釋大眾媒介在形成人們的價值觀方面所起的作用。大眾傳播理論的目的一,解釋大眾傳播的效果。28大眾傳播的效果相關層次:一,意愿的:動機、消息刺激、導向欲望;二,情感的:情緒領域、消息改變、態度和感受;三,認識的:思想領域、消息提供、信息和事實。不同人群對相關層次的效果要求不一樣。行為趨向:購買相信偏愛喜歡認識獲知相對于左邊言,效果層次從獲知往上,到達購買,并對應于認識、情感和意愿三層次。大眾傳播的效果相關層次:行為趨向:29大眾傳播理論的變化一,對受眾行為的重要作用有更清晰的認識。二,向認識科學或信息處理轉變。這種思路包括:a,自變量由說服變量(如消息來源的可信度)向表述概念(即所用的語言的本質)和結構概念(在媒介中事件是怎樣包裝和表現的)轉變;b,因變量由態度(對一個對象或反對或支持的評價)向認識(關于一個對象的知識或信念)轉變;c,由傳播結果的強調重點由改變(比如,態度改變和行為改變)轉向重構(包括我們建構關于事件的模型,或對真實社會的建構)。這種變化表明,大眾傳播理論的變化向著更為積極的方向轉變。大眾傳播理論的變化一,對受眾行為的重要作用有更清晰的認識。30新問題媒介環境的變化向我們提出了令人困惑的問題:一,新的傳播媒介怎樣改變知識的本性。二,新的傳播媒介怎樣改變人類思維本性。三,當報紙雜志等紙媒體的重要性在下降時,一方面我們要問,紙媒體有什么用處;另一方面我們會認為,傳統的書面語是否由此而受到破壞,而形成的網絡對話體是否同時以破壞傳統的口語形式。四,網上媒體應該采取何種形式為佳。一句話,新的媒體在改造著我們,給我們帶來高智能信息互動的同時,也帶來了虛擬化的空間。新問題媒介環境的變化向我們提出了令人困惑的問題:31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思考:一,顯然,新的媒介技術正在把我們帶入一個由使用者控制的傳播系統中,它的標志是什么?這個新的傳播系統中,傳統的大眾傳播概念有什么變化?虛擬空間與新的思維方式之間是何種關系?信息垃圾說明了什么?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思考:32傳播學的幾個基礎概念楊小彥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新聞傳播學系傳播學的幾個基礎概念楊小彥33傳播的定義(一)

(communication)以下是關于傳播的幾個最早的定義:美國社會學家庫利1909年出版<社會組織>,有專章談“傳播”,他指出:“傳播指的是人與人關系賴以成立和發展的機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間中得到傳遞、在時間上等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態度和動作、聲調、語言、文章、印刷品、鐵路、電報以及人類征服空間和時間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Cooley,CharlesHorton,SocialOrganization:AStudyoftheLargerMind,1929)這是最早的關于傳播的正規定義。我們注意到這個最早的定義包括了鐵路,說明庫利強調的是社會互動,并包含有物質的內容。傳播的定義(一)

(communication)以下是關于傳34傳播的定義(二)美國學者皮爾士在<思想的法則>中也設有專章談論“傳播”,他指出:“直接傳播某種觀念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即使傳播最簡單的觀念也必須使用像。因此,一切觀點都必須包含像的集合,或者說是由表明意義的符號構成的。”(Peirce,CharlesSanders,TheLawoftheMind,CollectedPapersofCharlesSandersPeirce,1933)皮爾士是符號學的創始人,所以他強調傳播是觀念或意義的傳遞過程,這個過程必須有“像”之類的符號作為載體。傳播的定義(二)美國學者皮爾士在<思想的法則>中也設有專章談35傳播的定義(三)庫利和皮爾士對傳播的描述開創界定傳播概念的兩個傳統,一個是社會學傳統,一個是符號學或語義學傳統。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信息科學誕生,傳播概念開始包含有信息的內容。施拉姆指出:傳播至少有三個要素:信源、訊息和信宿。(Schramm,Wibur,HowCommunicationWorks,ThePrecessandEffectsofMassCommunication,1954)我將給出關于傳播的七種相互關聯的定義。傳播的定義(三)庫利和皮爾士對傳播的描述開創界定傳播概念的兩361,傳播是一種信息共享傳播是一種信息共享。戈德(A.Gode,1959):傳播“就是使原為一個人或數人所有的化為兩個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過程。”施拉姆(1971):“我們可以給傳播下一個簡單的定義,它即是對一組告知性符號采取同一意向。”1,傳播是一種信息共享傳播是一種信息共享。戈德(A.Gode372,傳播是一種相互影響傳播是一種相互影響。霍夫蘭、賈尼斯、凱利(C.Hovland,I.Janis&H.Kelly,1953):傳播是指“某個人(傳播者)傳遞刺激(通常是語言的)以影響另一些人(接受者)行為的過程。”奧斯古德(C.Osgood,1957):“傳播就是一個系統(信源),通過操縱可選擇的符號去影響另一個系統(信宿)。”漢倫.韋弗(W.Weaver,1949):傳播是“一個心靈影響另一個心靈的全部程序。”2,傳播是一種相互影響傳播是一種相互影響。霍夫蘭、賈尼斯、凱383,傳播是一種反應史蒂文斯(S.Stevens,1966):傳播“是一個有機體對于某種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應。”理茲(L.Rich,1974):“一個來源透過對訊息(不管是語文或非語文、記號或符號)的傳達,能使接受者引起反應的過程。”定義強調了傳播的廣泛性和受眾反應的必然性。3,傳播是一種反應史蒂文斯(S.Stevens,1966394,傳播是一種互動米德(G.H.Mead,1963):“互動,甚至在生物的層次上,也是一種傳播;不然,共同行動就無法產生。”格伯納(G.Gerbner,1967):所謂傳播,就是“通過訊息進行的社會的相互作用。”定義指出了傳播的互動性和交互性,強調傳播是雙向的運動。4,傳播是一種互動米德(G.H.Mead,1963):405,傳播是過程、行為與系統希伯特(F.Siebert,1974):“傳播的確可視為一個過程,過程就是一系列的活動及運行永遠向著一個特定的目標在行動。傳播不是一個被時間和空間所固定的靜止的實體。傳播是一個恒動過程,用以運送意義,傳遞社會價值,并分享經驗。”德弗勒和丹尼斯(L.Defleur&D.Dennis,1989):“大眾傳播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職業傳播者利用機械媒介廣泛、迅速、連續不斷地發出迅息,目的是使人數眾多、成分復雜的受眾分享傳播者要表達的含義,并試圖以各種方式影響他們。傳播還是一個系統,這意味著傳播必須是一種組織行為,具有社會性,還意味著傳播是一種制度。5,傳播是過程、行為與系統希伯特(F.Siebert,1416,傳播是雙方共有的意義空間傳播能夠達成,必須享有一個共有的意義空間,這是不言而喻的。信息傳播需要一個符號的中介,這樣,對符號的編碼和解碼就成了傳播的基本手段,而編碼與解碼則必須在一個共有的意義空間中才能實現。6,傳播是雙方共有的意義空間傳播能夠達成,必須享有一個共有的427,傳播是一種權力因為傳播是一種社會性行為,是互動的交往,生存在一個共有的意義空間中,有著制度性的制約,所以,傳播的組織方式就意味著權力。構成傳播組織的核心是各種媒介機構。媒介本身是一個龐大的經濟組織,具有壟斷性。媒介在傳播環境中可以對意識形態進行塑造,然后在不斷的重復與復制中強化意識形態,并在不間斷的貫輸中實現其意識形態。傳播的權力是隱形的,并通過對輿論的有效控制實現之。7,傳播是一種權力因為傳播是一種社會性行為,是互動的交往,生43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傳播的世界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被各種傳播技術和媒體覆蓋的世界中。世界已經被傳播化了。媒介在迅速變化中。新的傳播技術正在出現,這會導致新的傳播手段和方式。電子空間(Cyberspace),科幻小說家吉布森(WilliamGibson)創造的一個名詞成為流行詞,比喻電子傳播發生的那個空間。所有新的信息,在形式上都是相同的,那是數字化。傳播實現了從個人到群體再到大眾的過程。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傳播的世界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被各種傳播技術44傳播的分類依傳播的性質,傳播可以分為六大類: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跨國傳播。傳播的分類依傳播的性質,傳播可以分為六大類:45人內傳播個體不是單一的,人格與意識可以分成不同的層次,從而說明個人接受外界信息的過程。人格分層起源于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把人格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這對人內傳播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按人內傳播來看,個人分成主我(I)與客我(Me)兩部分,相互作用以形成自我。人內傳播就是研究自我形成過程接受與發出信息的特征與性質。人內傳播個體不是單一的,人格與意識可以分成不同的層次,從而說46人際傳播顧名思義,人際傳播研究的是兩個人之間的傳播方式及其意義。人際傳播研究面對面的傳播,這種狀況說明兩人的關系是深層的,信息交流直接快速,而且具有隱秘性。人際傳播顧名思義,人際傳播研究的是兩個人之間的傳播方式及其意47群體傳播人在群體動物,因經濟、政治、族群、社區而分成不同的群體,群體傳播研究的就是這種現象。群體形成的原因是多重的,甚至帶有表面的自發性和認同感。這是形成群體傳播的方式的基點。群體傳播人在群體動物,因經濟、政治、族群、社區而分成不同的群48組織傳播因著政治、經濟、軍事等社會需要而組織起來的團體,它的內部存在著一套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傳播方式。因著組織的需要,組織傳播帶有強制性和支配性,但也帶有親和性(所謂企業文化就是組織傳播的一種方式)。組織傳播因著政治、經濟、軍事等社會需要而組織起來的團體,它的49大眾傳播大眾傳播指職業傳播,也是傳播學研究的重點。大眾傳播也就是媒介。目前為止,媒介基本上可以分成三類:紙上媒介、聲音與形象媒介和網絡媒介。大眾傳播大眾傳播指職業傳播,也是傳播學研究的重點。50跨國傳播隨著全球化的到來,跨國傳播已經成為當今各國間的一種傳播方式,跨國媒體實現了他們全球擴張的目的。跨國傳播還得到了外太空通訊衛星技術的支持,達到了全球傳播的目的。跨國傳播揭示了傳播業的不平等,國家利益成為左右跨國傳播的重要因素。跨國傳播還揭示了傳播資本的真相。跨國傳播隨著全球化的到來,跨國傳播已經成為當今各國間的一種傳51大眾傳播的概念

(Masscommunication)針對較大數量、異質和匿名的受眾;消息是公開傳播的;消息同時到達受眾,而且稍縱即逝;傳播是一個復雜的組織系統,在一個復雜的機構中運作,需要龐大的開支(指媒介);(Wright,1959)大眾傳播的概念

(Masscommunication)針對52幾個基礎概念數據:組成信息的最基本的原始素材,其表達式為:怎樣,多少,哪個,是或不是。訊息:音訊、文電、文告、消息等。信息:消息、情報、知識、資料、數據等。信息的表達式是:何事,何地,何時,以及誰。符號:人類傳播的要素,載送信息的代碼,人類的標征。人創造了符號,人依賴符號而生存。媒介:負載和傳遞信息的物質實體。幾個基礎概念數據:組成信息的最基本的原始素材,其表達式為:怎53媒介的分類媒介依其傳遞方式和物質性質分成:一,紙上媒體,印刷時代的產物。二,聲音與影像(廣播、電視),電子傳送時代的產物。三,網絡,計算機時代數碼化的產物。媒介的分類媒介依其傳遞方式和物質性質分成:54新媒介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是美國前副總統戈爾(AIGore)提出的概念。在線服務(online),一種通過網上所獲得的服務項目。網絡(theInternet)。網絡帶來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同時也改變了傳播的方式。網絡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它改變了提供信息和接受與消費信息的各自界限。它的基本方式目前有:電子郵件,www或網站(Web),網上對話(QQ,博客,MBS)等。新媒介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55新媒介的環境特征傳統印刷和廣播那樣的技術正在消失;從媒介缺乏轉變為媒介過剩,出現了信息垃圾;從泛播(針對大眾)轉變到到窄播(針對特定群體和個人),傳播的針對性在加強;從單向(one-way)傳播媒介轉變為互動(interactive)傳播媒介;(McManus,1994)根本原因首先是出現了電腦,然后出現了網絡這種全新的技術。新媒介的環境特征傳統印刷和廣播那樣的技術正在消失;56網絡與虛擬世界網絡改變了傳播方式,也改變了人們讀取信息的方式。通過網上閱讀成了獲取信息的最方便的方式。網絡還因此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方式:出現了虛擬空間與虛擬人群。出現了一個全新的網絡言論空間。出現了全新的交友方式。網絡在提供便捷的交流方式的同時,隔開了人們的真實交往,使交往最終虛擬化。網絡與虛擬世界網絡改變了傳播方式,也改變了人們讀取信息的方式57傳播理論:四種陳述方式我們可以用四種陳述方式來表達對傳播理論的認識:一,如果-那么(if-then):如果一個年輕人看了許多暴力電視節目,那么他就會有挑釁性的行為。(一種簡單因果陳述)二,更可能是(ismorelikely):一個收看暴力電視節目的人比沒有收看暴力電視節目的人更可能采取挑釁性行為。(一種選擇性陳述)三,Y越如何,X就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