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危險源辨識培訓課件危險源辨識培訓課件1危險源辨識暨本質安全四、課堂練習三、方法及實例二、流程及步驟一、背景、定義及原理五、成果及應用2危險源辨識四、課堂練習三、方法及實例二、流程及步驟一、背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曲突徙薪《漢書》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有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不控則敗古語背景---古代安全風險意識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曲突徙薪《漢書》居安思危,思則有
背景---現代安全評價技術的運用
20世紀30年代20世紀80年代2002年2007年安全評價技術起源于西方國家保險業《安全生產法》的頒布實施,對安全評價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安全評價通則》、《安全驗收評價導則》安全系統工程傳入我國4背景---現代安全評價技術的運用
20世紀30年代20世紀背景---集團對危險源辨識的要求華潤燃氣EHS體系中共有十大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其中風險控制體系是最重要內容。全面識別危害因素,準確評價風險、控制重大風險,是日常活動風險控制的基礎。5背景---集團對危險源辨識的要求華潤燃氣EHS體系中1、電腦、手機、電話、復印機電磁輻射,易對人體造成傷害2、辦公用的裁紙刀,易造成劃傷、割傷手指等3、辦公用的訂書機,易造成劃傷4、辦公室的飲水機,員工如操作不當,易造成燙傷5、辦公室的各種用電插座漏電,易造成觸電6、辦公室電源線破損、裸露,易造成觸電7、辦公的地面易滑,造成摔傷例舉部分辦公室危險源61、電腦、手機、電話、復印機電磁輻射,易對人體造成傷害例舉部大家學習辛苦了,還是要堅持繼續保持安靜7大家學習辛苦了,還是要堅持繼續保持安靜7危險源的定義
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
它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種環境、一種狀態的載體,也可以是產生不期后果的人或物。8危險源的定義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環境危險源辨識要求危險源辨識就是發現、識別系統中的危險,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風險評價、控制的基礎。辨識的原則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9危險源辨識要求危險源辨識就是發現、識別系統中的危險源的四個方面危險源的四個方面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人的不安全行為如:進入危險區域物的不安全狀態如:保護裝置失靈作業環境缺陷如:場所亮度不夠管理缺陷如:工作時間安排不當10危險源的四個方面危險源的四個方面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
將人的不安全行為歸納為13大類,如下表所示:1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11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將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良歸納為4大類,如下表所示:12《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12危險源辨識暨本質安全四、課堂練習三、方法及實例二、流程及步驟一、背景及作用五、成果及應用13危險源辨識四、課堂練習三、方法及實例二、流程及步驟一、背景及
風險管理基本過程包括危險源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整個過程是一個動態的、循環的、系統的、完整的過程。流程14風險管理基本過程包括危險源識別、風險分析、
此階段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做好開展危險源辨識的前期準備,為危險源辨識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內容:流程—第一步、危險源辨識的前期準備工作1、成立危險源辨識評價領導小組,由成員公司分管安全副總任組長,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為副組長,各業務部門安全負責人為成員。2、各業務部門成立危險源辨識工作小組,由安全技術人員、班組長、一線骨干員工組成。3、對危險源辨識工作人員開展培訓,使人員熟練掌握安全評價的各種方法。4、對所要分析的系統的生產目的、工藝過程以及操作條件和周圍環境作較充分的調查了解。5、調查、了解和收集過去的經驗以及同類生產中發生過的事故,查明分析對象可能出現的,造成系統損害,尤其是人員傷害的危險性。6、確定安全評價的方法。15此階段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做好開展危險源辨識的前期準此階段的工作任務主要是,辨識確定的工藝單元或工作任務會發生什么事故。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將事故分為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火藥爆炸、瓦斯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等20類危險因素。流程—第二步、危險源識別工作16此階段的工作任務主要是,辨識確定的工藝單元或工
此階段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分析確定的工藝單元或工作任務在什么因素觸發下會發生事故。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及有害因素分類》(GB/T13861-2009),按可能導致生產過程中危險和有害因素的性質進行分類。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流程—第三步、風險分析17此階段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分析確定的工藝單元或工作任人的因素:在生產活動中,來自人員自身或人為性質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包括:1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2安全裝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設備。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體(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當。6冒險進入危險場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9機器運轉時加油(修理、檢查、調整、清掃等)。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11不使用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或用具。12不安全裝束。13對易燃易爆等危險品處理錯誤等。物的因素:機械、設備、設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包括:1物質:火災、爆炸性物質;毒性物質;2物體: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產(施工)場地環境不良。環境因素:生產作業環境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包括:1作業場所缺陷:間距不足;信號、標志沒有或不當;物體堆放不當。2作業環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風不良或缺氧;溫度過高或過低;濕度不當;外部噪聲;風、雷電、洪水、野獸等自然危害。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責任缺失所導致的危險和有害因素。1設計、監測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糾正措施不當;(人機工效學);2人員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訓不足;雇用不當或缺乏檢查;超負荷;禁忌作業等;3工藝過程、作業程序缺陷;4相關方管理缺陷。18人的因素:在生產活動中,來自人員自身或人為性質的危險和有害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確定所分析的工藝單元或工作任務的風險程度及級別。我們采用風險矩陣法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判斷風險是否可以接受:可以接受的,要繼續監督,定期評估;不可接受的需要制定控制措施。風險矩陣法是根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的乘積來衡量風險的大小,其計算公式是:風險值:D=P×S式中,P
表示事故發生可能性;S表示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失。流程—第四步、確定危險源風險程度、級別19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確定所分析的工藝單元或將損失分為6類(即A-F),依次遞減賦值為(6-1)
20將損失分為6類(即A-F),依次遞減賦值為(6-1)20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也分為6類(即G-L),依次遞減賦值為(6-1)。2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也分為6類(即G-L),依次遞減賦值為(6-根據風險值的大小,可將風險分為5個等級。
22根據風險值的大小,可將風險分為5個等級。22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根據分析、評估出來的風險,制定出相應的安全措施對策。安全措施對策主要包括安全技術對策、安全管理對策和制定事故應急預案:安全技術對策的主要內容是:廠址廠區布置對策措施;防火防爆對策措施;機械傷害對策措施;特種設備對策措施;電氣安全對策措施;有毒、要害因素對策措施;其它安全措施。安全管理對策的主要內容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的責任制;安全教育、培訓和考核;安全投入和安全設施;安全生產過程控制和管理;安全監督和檢查。制定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事故應急預案的構成;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事故應急預案的演練。流程—第五步、制定風險控制措施23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根據分析、評估出來的風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對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進行經濟性、可行性分析。針對中高風險等級的工作任務或工作單元或者目前控制措施,對制定的控制措施進行評審。在評審時,主要包括,在現有的安全控制措施下,風險是否可以有效控制,采用制定的改進措施時,所需成本是多少,能降低多少風險等級,明確每降低一個風險等級的成本是多少。流程—第六步、評審措施計劃的可行性24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對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進行經濟性、可行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通過宣貫、培訓,使各級人員數量掌握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以便在各自崗位中應用。進行危險源辨識,主要是讓操作人員在工作中采取安全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因此,根據危險源辨識、分析、評估,而制定的相應的控制措施,一定要讓員工認真學習并嚴格執行,不然再好的風險分析都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培訓人員至少應包括部門負責人、安全檢查人員、操作工等,要確保部門負責人明白安全工作重點所在,安全監督檢查人員在檢查時有的放矢,操作人員在工作時嚴格執行。流程—第七步、風險控制措施計劃實施階段
25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通過宣貫、培訓,使各級危險源辨識暨本質安全四、課堂練習三、方法及實例二、流程及步驟一、背景、定義及原理五、成果及應用26危險源辨識四、課堂練習三、方法及實例二、流程及步驟一、背景、方法確定結合燃氣行業特點,經試點公司實踐,最終確定華潤燃氣控股有限公司各成員公司在進行安全評價時,應采用安全檢查表法(SCA)、預先安全性分析法(PHA)、工作安全分析法(JSA)。注:事故樹(FTA)分析法可針對場站等工藝復雜場所進行精確分析,但由于專業性較強,使用較為復雜,各成員公司可根據本公司內人力資源配置情況綜合考慮是否使用。27方法確定結合燃氣行業特點,經試點公司實踐,最終RISKMATRIX(風險矩陣圖)28RISKMATRIX(風險矩陣圖)28工作安全分析(JobSafetyAnalysis簡稱JSA)是目前歐美企業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作業安全分析與控制的管理工具。JSA把一項作業分成幾個步驟,識別每個步驟中可能發生的問題與危險,進而找到控制危險的措施,從而減少甚至消除事故發生的工具。工作安全分析(JobSafetyAnalysis簡稱JSA)29工作安全分析(JobSafetyAnalysis101234567891、準備工具、設備及防護用品2、切換支路,關閉調閥門,放空燃氣3、拆除壓蓋、皮膜,清理閥口、內腔4、拆指揮器、信號管檢查維護
5、檢查、安裝主皮膜、上壓蓋6、安裝指揮器、信號管7、開啟進口閥門置換查漏
8、調試參數9、開啟出口閥門
10、整理現場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保養的步驟分解)30101234567891、準備工具、設備及防護用品2、切換支第三步,識別危害我們要針對每個步驟:
1、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偏差、故障?
2、會產生什么后果?
3、什么情況下才發生?
4、有什么因素會導致或引發事故發生?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31第三步,識別危害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31第四步、依據風險矩陣法進行風險評估按照風險矩陣判定危害程度及等級風險值:D=P×S式中,P
表示事故發生可能性;S表示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失。確定每個步驟的風險等級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32第四步、依據風險矩陣法進行風險評估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工程控制主要包括替換、隔離、通風以及設備改進;這些控制關注于危險源,而不僅關注那些暴露于風險的員工。工程控制的基本理念在于作業方法及作業環境本身應盡可能減少或消除存在的危險。通過減少員工暴露于風險的機會來避免傷害的發生,比如變更作業習慣、改善衛生與健康狀況、改變作業方式等。只有當工程控制、安全操作程序或行政控制無法完全控制風險時,我們方可使用PPE來降低風險。管理控制個人防護第五步、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33工程控制主要包括替換、隔離、通風以及設備改進;這些控制關注于第六步: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成功的工作安全分析取決于成功的溝通讓每位員工了解:工作的詳細步驟安排和相鄰相關工作的安排每個步驟的潛在危害控制危害的措施每項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負責人鼓勵員工提出建議讓所有參與作業的人取得一致意見;如果不能達成一致,不要開始作業如果作業計劃、人員或條件改變,則應從新評估作業風險;否則應立即停止作業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34第六步: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3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35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36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37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38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39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加氣機充裝作業JSA分析課題練習:30min40加氣機充裝作業JSA分析課題練習:30min40加氣柱充裝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
三、危險源辨識應用舉例-JSA(加氣柱充裝作業)41加氣柱充裝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三、危險源加氣柱充裝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
三、危險源辨識應用舉例-JSA(加氣柱充裝作業)42加氣柱充裝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三、危險源預先危險分析(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簡稱PHA)也稱初始危險分析,是在每項生產活動之前,特別是在設計的開始階段,對系統存在危險類別、出現條件、事故后果等進行概略地分析,盡可能評價出潛在的危險性。
PHA分析法簡介估計事故出現時對人體和系統產生的影響大體識別與系統有關的主要危險鑒別產生危險的原因判定級別;提出消除或減少的控制措施1234目的43預先危險分析(PreliminaryHazardAnal確定系統單元調查收集資料系統功能分解確定風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及實施12536分析識別危害因素4PHA流程圖PHA分析法實施步驟
44確定系統單元調查收集資料系統功能分解確定風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預先性危險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第一步、確定系統單元天然氣是無色無味、易燃易爆的氣體,在泄漏時,為了易于被人們發現,要求對燃氣進行加臭。常用的加臭劑有乙硫醇、四氫噻酚等。城鎮燃氣的加臭標準是空氣中的可燃氣體濃度達到爆炸下限的20%前能被查覺;含有毒性氣體成分的城鎮燃氣,空氣中的毒性氣體濃度達到使人中毒下限的20%前能被查覺。因此加臭系統的正常運行對于燃氣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45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預先性危險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第二步、調查收集材料目前華潤燃氣各成員公司普遍采用的加臭劑為四氫噻吩。加臭量過大,既增加了燃氣供應成本,造成資金的浪費,加臭劑燃燒后又會產生過多的含硫物,加大了對環境的污染;加臭量過小,又將導致燃氣一旦泄漏時無法及時發現,起不到警示作用,形成安全隱患。工作原理:控制系統根據操作者設定的設備運行模式(手動或自動)輸出信號到加藥泵的動力系統――電磁驅動器,電磁驅動器往復移動,帶動活塞往復運動,活塞向前運動時,產生油壓使隔膜片產生彈性變形,排出隔膜片另一側的藥劑,活塞向后運動時,產生負壓,迫使膈膜片反向彈性變形,吸入藥劑,單向止逆閥,配合膜片的正反向變形吸排藥劑,實現燃氣加臭工作。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預先性危險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46第二步、調查收集材料工作原理:控制系統根據操作者設定的設備運第三步、系統功能分解加臭系統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1、加臭劑的添加;2、加臭泵的維護;3、危化品的管理、日常的巡檢、查漏等;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預先性危險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47第三步、系統功能分解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預先性危險分析(1、危險源分類原則:本程序只是原則上規定危險源分類方法,但是對每一個危險源的描述應該盡可能結合每一個作業活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使用通俗準確的語言進行。2、參照GB/T13861-2009《生產過程危險和危害因素分類與代碼》將危險、危害因素分為4大類共163種:3、參照GB6441-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分為13大類55種、物的不安全狀態分為4大類61種;4、參照衛生部、原勞動部、總工會頒發的《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分為7種,即:生產性粉塵、毒物、噪聲和振動、高溫、低溫、輻射(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其他有害因素;第四步、分析、識別危害因素加臭單元人物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預先性危險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481、危險源分類原則:本程序只是原則上規定危險源分類方法,但是第五步、確定風險等級按照風險矩陣判定危害程度及等級風險值:D=P×S式中,P
表示事故發生可能性;S表示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失。確定每個步驟的風險等級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預先性危險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49第五步、確定風險等級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預先性危險分析(門站第六步、制定控制措施及實施通過宣貫、培訓,使各級人員數量掌握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以便在各自崗位中應用。要確保部門負責人明白安全工作重點所在,安全監督檢查人員在檢查時有的放矢,操作人員在工作時嚴格執行。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預先性危險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50第六步、制定控制措施及實施通過宣貫、培訓,使各級人員數量掌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51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52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53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54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55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56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57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58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加氣站壓縮機單元PHA課題練習:45min59加氣站壓縮機單元PHA課題練習:45min59
危險源辨識應用舉例-加氣母站CNG壓縮機單元PHA60危險源辨識應用舉例-加氣母站CNG壓縮機單元PHA60
直充閥門進氣閥門我生病了。。。安全帽防靜電工作服手套三、危險源辨識應用舉例-加氣母站CNG壓縮機單元PHA61直充閥門進氣閥門安全帽防靜電工作服手套三、危險源辨識危險源辨識暨本質安全四、方法及實例三、流程及步驟二、原理及定義一、背景及作用五、成果及應用
62危險源辨識四、方法及實例三、流程及步驟二、原理及定義一、背景應用辨識文件63應用辨識文件63危險源辨識只是一種方法、一種工具,本身不能控制事故的發生。關鍵需要相關人員的貫徹執行。通過運用風險管理的技術,采用技術和管理綜合措施,以管理潛在危險源來控制事故,從而實現“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風險皆可控制”的風險管理目標!結束語64危險源辨識只是一種方法、一種工具,本身不能控制事故的發生。關危險源辨識培訓課件危險源辨識培訓課件65危險源辨識暨本質安全四、課堂練習三、方法及實例二、流程及步驟一、背景、定義及原理五、成果及應用66危險源辨識四、課堂練習三、方法及實例二、流程及步驟一、背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曲突徙薪《漢書》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有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不控則敗古語背景---古代安全風險意識67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曲突徙薪《漢書》居安思危,思則有
背景---現代安全評價技術的運用
20世紀30年代20世紀80年代2002年2007年安全評價技術起源于西方國家保險業《安全生產法》的頒布實施,對安全評價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安全評價通則》、《安全驗收評價導則》安全系統工程傳入我國68背景---現代安全評價技術的運用
20世紀30年代20世紀背景---集團對危險源辨識的要求華潤燃氣EHS體系中共有十大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其中風險控制體系是最重要內容。全面識別危害因素,準確評價風險、控制重大風險,是日常活動風險控制的基礎。69背景---集團對危險源辨識的要求華潤燃氣EHS體系中1、電腦、手機、電話、復印機電磁輻射,易對人體造成傷害2、辦公用的裁紙刀,易造成劃傷、割傷手指等3、辦公用的訂書機,易造成劃傷4、辦公室的飲水機,員工如操作不當,易造成燙傷5、辦公室的各種用電插座漏電,易造成觸電6、辦公室電源線破損、裸露,易造成觸電7、辦公的地面易滑,造成摔傷例舉部分辦公室危險源701、電腦、手機、電話、復印機電磁輻射,易對人體造成傷害例舉部大家學習辛苦了,還是要堅持繼續保持安靜71大家學習辛苦了,還是要堅持繼續保持安靜7危險源的定義
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
它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種環境、一種狀態的載體,也可以是產生不期后果的人或物。72危險源的定義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環境危險源辨識要求危險源辨識就是發現、識別系統中的危險,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風險評價、控制的基礎。辨識的原則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73危險源辨識要求危險源辨識就是發現、識別系統中的危險源的四個方面危險源的四個方面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人的不安全行為如:進入危險區域物的不安全狀態如:保護裝置失靈作業環境缺陷如:場所亮度不夠管理缺陷如:工作時間安排不當74危險源的四個方面危險源的四個方面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
將人的不安全行為歸納為13大類,如下表所示:75《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11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將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良歸納為4大類,如下表所示:7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86)12危險源辨識暨本質安全四、課堂練習三、方法及實例二、流程及步驟一、背景及作用五、成果及應用77危險源辨識四、課堂練習三、方法及實例二、流程及步驟一、背景及
風險管理基本過程包括危險源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整個過程是一個動態的、循環的、系統的、完整的過程。流程78風險管理基本過程包括危險源識別、風險分析、
此階段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做好開展危險源辨識的前期準備,為危險源辨識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內容:流程—第一步、危險源辨識的前期準備工作1、成立危險源辨識評價領導小組,由成員公司分管安全副總任組長,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為副組長,各業務部門安全負責人為成員。2、各業務部門成立危險源辨識工作小組,由安全技術人員、班組長、一線骨干員工組成。3、對危險源辨識工作人員開展培訓,使人員熟練掌握安全評價的各種方法。4、對所要分析的系統的生產目的、工藝過程以及操作條件和周圍環境作較充分的調查了解。5、調查、了解和收集過去的經驗以及同類生產中發生過的事故,查明分析對象可能出現的,造成系統損害,尤其是人員傷害的危險性。6、確定安全評價的方法。79此階段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做好開展危險源辨識的前期準此階段的工作任務主要是,辨識確定的工藝單元或工作任務會發生什么事故。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將事故分為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火藥爆炸、瓦斯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等20類危險因素。流程—第二步、危險源識別工作80此階段的工作任務主要是,辨識確定的工藝單元或工
此階段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分析確定的工藝單元或工作任務在什么因素觸發下會發生事故。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及有害因素分類》(GB/T13861-2009),按可能導致生產過程中危險和有害因素的性質進行分類。
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流程—第三步、風險分析81此階段的工作任務主要是,分析確定的工藝單元或工作任人的因素:在生產活動中,來自人員自身或人為性質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包括:1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忽視警告)。2安全裝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設備。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體(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當。6冒險進入危險場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9機器運轉時加油(修理、檢查、調整、清掃等)。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為。11不使用必要的個人防護用品或用具。12不安全裝束。13對易燃易爆等危險品處理錯誤等。物的因素:機械、設備、設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包括:1物質:火災、爆炸性物質;毒性物質;2物體:防護、保險、信號等裝置缺乏或有缺陷;設備、設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個人防護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產(施工)場地環境不良。環境因素:生產作業環境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包括:1作業場所缺陷:間距不足;信號、標志沒有或不當;物體堆放不當。2作業環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風不良或缺氧;溫度過高或過低;濕度不當;外部噪聲;風、雷電、洪水、野獸等自然危害。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責任缺失所導致的危險和有害因素。1設計、監測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糾正措施不當;(人機工效學);2人員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訓不足;雇用不當或缺乏檢查;超負荷;禁忌作業等;3工藝過程、作業程序缺陷;4相關方管理缺陷。82人的因素:在生產活動中,來自人員自身或人為性質的危險和有害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確定所分析的工藝單元或工作任務的風險程度及級別。我們采用風險矩陣法對危險源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判斷風險是否可以接受:可以接受的,要繼續監督,定期評估;不可接受的需要制定控制措施。風險矩陣法是根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的乘積來衡量風險的大小,其計算公式是:風險值:D=P×S式中,P
表示事故發生可能性;S表示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失。流程—第四步、確定危險源風險程度、級別83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確定所分析的工藝單元或將損失分為6類(即A-F),依次遞減賦值為(6-1)
84將損失分為6類(即A-F),依次遞減賦值為(6-1)20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也分為6類(即G-L),依次遞減賦值為(6-1)。85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也分為6類(即G-L),依次遞減賦值為(6-根據風險值的大小,可將風險分為5個等級。
86根據風險值的大小,可將風險分為5個等級。22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根據分析、評估出來的風險,制定出相應的安全措施對策。安全措施對策主要包括安全技術對策、安全管理對策和制定事故應急預案:安全技術對策的主要內容是:廠址廠區布置對策措施;防火防爆對策措施;機械傷害對策措施;特種設備對策措施;電氣安全對策措施;有毒、要害因素對策措施;其它安全措施。安全管理對策的主要內容是: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的責任制;安全教育、培訓和考核;安全投入和安全設施;安全生產過程控制和管理;安全監督和檢查。制定應急預案的主要內容:事故應急預案的構成;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事故應急預案的演練。流程—第五步、制定風險控制措施87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根據分析、評估出來的風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對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進行經濟性、可行性分析。針對中高風險等級的工作任務或工作單元或者目前控制措施,對制定的控制措施進行評審。在評審時,主要包括,在現有的安全控制措施下,風險是否可以有效控制,采用制定的改進措施時,所需成本是多少,能降低多少風險等級,明確每降低一個風險等級的成本是多少。流程—第六步、評審措施計劃的可行性88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對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進行經濟性、可行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通過宣貫、培訓,使各級人員數量掌握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以便在各自崗位中應用。進行危險源辨識,主要是讓操作人員在工作中采取安全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因此,根據危險源辨識、分析、評估,而制定的相應的控制措施,一定要讓員工認真學習并嚴格執行,不然再好的風險分析都不能避免事故的發生。培訓人員至少應包括部門負責人、安全檢查人員、操作工等,要確保部門負責人明白安全工作重點所在,安全監督檢查人員在檢查時有的放矢,操作人員在工作時嚴格執行。流程—第七步、風險控制措施計劃實施階段
89此階段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通過宣貫、培訓,使各級危險源辨識暨本質安全四、課堂練習三、方法及實例二、流程及步驟一、背景、定義及原理五、成果及應用90危險源辨識四、課堂練習三、方法及實例二、流程及步驟一、背景、方法確定結合燃氣行業特點,經試點公司實踐,最終確定華潤燃氣控股有限公司各成員公司在進行安全評價時,應采用安全檢查表法(SCA)、預先安全性分析法(PHA)、工作安全分析法(JSA)。注:事故樹(FTA)分析法可針對場站等工藝復雜場所進行精確分析,但由于專業性較強,使用較為復雜,各成員公司可根據本公司內人力資源配置情況綜合考慮是否使用。91方法確定結合燃氣行業特點,經試點公司實踐,最終RISKMATRIX(風險矩陣圖)92RISKMATRIX(風險矩陣圖)28工作安全分析(JobSafetyAnalysis簡稱JSA)是目前歐美企業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作業安全分析與控制的管理工具。JSA把一項作業分成幾個步驟,識別每個步驟中可能發生的問題與危險,進而找到控制危險的措施,從而減少甚至消除事故發生的工具。工作安全分析(JobSafetyAnalysis簡稱JSA)93工作安全分析(JobSafetyAnalysis101234567891、準備工具、設備及防護用品2、切換支路,關閉調閥門,放空燃氣3、拆除壓蓋、皮膜,清理閥口、內腔4、拆指揮器、信號管檢查維護
5、檢查、安裝主皮膜、上壓蓋6、安裝指揮器、信號管7、開啟進口閥門置換查漏
8、調試參數9、開啟出口閥門
10、整理現場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保養的步驟分解)94101234567891、準備工具、設備及防護用品2、切換支第三步,識別危害我們要針對每個步驟:
1、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偏差、故障?
2、會產生什么后果?
3、什么情況下才發生?
4、有什么因素會導致或引發事故發生?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95第三步,識別危害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31第四步、依據風險矩陣法進行風險評估按照風險矩陣判定危害程度及等級風險值:D=P×S式中,P
表示事故發生可能性;S表示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失。確定每個步驟的風險等級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96第四步、依據風險矩陣法進行風險評估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工程控制主要包括替換、隔離、通風以及設備改進;這些控制關注于危險源,而不僅關注那些暴露于風險的員工。工程控制的基本理念在于作業方法及作業環境本身應盡可能減少或消除存在的危險。通過減少員工暴露于風險的機會來避免傷害的發生,比如變更作業習慣、改善衛生與健康狀況、改變作業方式等。只有當工程控制、安全操作程序或行政控制無法完全控制風險時,我們方可使用PPE來降低風險。管理控制個人防護第五步、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97工程控制主要包括替換、隔離、通風以及設備改進;這些控制關注于第六步: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成功的工作安全分析取決于成功的溝通讓每位員工了解:工作的詳細步驟安排和相鄰相關工作的安排每個步驟的潛在危害控制危害的措施每項工作的具體時間和負責人鼓勵員工提出建議讓所有參與作業的人取得一致意見;如果不能達成一致,不要開始作業如果作業計劃、人員或條件改變,則應從新評估作業風險;否則應立即停止作業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98第六步:風險控制措施的實施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3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99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100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101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102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103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工作安全分析(調壓器維修作業風險點辨識及加氣機充裝作業JSA分析課題練習:30min104加氣機充裝作業JSA分析課題練習:30min40加氣柱充裝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
三、危險源辨識應用舉例-JSA(加氣柱充裝作業)105加氣柱充裝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三、危險源加氣柱充裝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
三、危險源辨識應用舉例-JSA(加氣柱充裝作業)106加氣柱充裝作業風險點辨識及控制措施表(JSA)三、危險源預先危險分析(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簡稱PHA)也稱初始危險分析,是在每項生產活動之前,特別是在設計的開始階段,對系統存在危險類別、出現條件、事故后果等進行概略地分析,盡可能評價出潛在的危險性。
PHA分析法簡介估計事故出現時對人體和系統產生的影響大體識別與系統有關的主要危險鑒別產生危險的原因判定級別;提出消除或減少的控制措施1234目的107預先危險分析(PreliminaryHazardAnal確定系統單元調查收集資料系統功能分解確定風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及實施12536分析識別危害因素4PHA流程圖PHA分析法實施步驟
108確定系統單元調查收集資料系統功能分解確定風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預先性危險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第一步、確定系統單元天然氣是無色無味、易燃易爆的氣體,在泄漏時,為了易于被人們發現,要求對燃氣進行加臭。常用的加臭劑有乙硫醇、四氫噻酚等。城鎮燃氣的加臭標準是空氣中的可燃氣體濃度達到爆炸下限的20%前能被查覺;含有毒性氣體成分的城鎮燃氣,空氣中的毒性氣體濃度達到使人中毒下限的20%前能被查覺。因此加臭系統的正常運行對于燃氣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109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預先性危險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第二步、調查收集材料目前華潤燃氣各成員公司普遍采用的加臭劑為四氫噻吩。加臭量過大,既增加了燃氣供應成本,造成資金的浪費,加臭劑燃燒后又會產生過多的含硫物,加大了對環境的污染;加臭量過小,又將導致燃氣一旦泄漏時無法及時發現,起不到警示作用,形成安全隱患。工作原理:控制系統根據操作者設定的設備運行模式(手動或自動)輸出信號到加藥泵的動力系統――電磁驅動器,電磁驅動器往復移動,帶動活塞往復運動,活塞向前運動時,產生油壓使隔膜片產生彈性變形,排出隔膜片另一側的藥劑,活塞向后運動時,產生負壓,迫使膈膜片反向彈性變形,吸入藥劑,單向止逆閥,配合膜片的正反向變形吸排藥劑,實現燃氣加臭工作。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預先性危險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措施表(PHA)110第二步、調查收集材料工作原理:控制系統根據操作者設定的設備運第三步、系統功能分解加臭系統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1、加臭劑的添加;2、加臭泵的維護;3、危化品的管理、日常的巡檢、查漏等;危險源辨識方法介紹-預先性危險分析(門站加臭單元辨識及控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陽光家園委托協議書
- 車輛保單轉讓協議書
- 酒廠股份合作協議書
- 高層年度分紅協議書
- 雪糕生意轉讓協議書
- 餐飲機器轉讓協議書
- 通訊施工安全協議書
- 車輛有償借用協議書
- 設備制造技術協議書
- 酒店預訂年會協議書
- 安全周例會匯報模板、安全匯報模板
- 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示范文本)
- GB/T 7159-1987電氣技術中的文字符號制訂通則
- GB/T 3934-2003普通螺紋量規技術條件
- 尿動力學檢查操作指南2023版
- 行政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管理辦法模板
- 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條件檢查表
- 煤化工工藝學教材課件匯總完整版ppt全套課件最全教學教程整本書電子教案全書教案課件合集
- 銀行全國科技周活動宣傳總結
- SCL-90量表詳細
- 公路工程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可行性論證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