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級語文下冊 《魚我所欲也》優(yōu)秀實用 蘇教_第1頁
九級語文下冊 《魚我所欲也》優(yōu)秀實用 蘇教_第2頁
九級語文下冊 《魚我所欲也》優(yōu)秀實用 蘇教_第3頁
九級語文下冊 《魚我所欲也》優(yōu)秀實用 蘇教_第4頁
九級語文下冊 《魚我所欲也》優(yōu)秀實用 蘇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魚我所欲也《孟子》.魚我所欲也孟子讀準字音翻譯1翻譯2通假字一詞多義虛詞練習1內(nèi)容理解概括大意論證方法深入理解句式特點小結(jié)練習2課文朗讀參考譯文.簞()蹴()茍得()不屑()dāncùgǒuxiè魚我所欲也讀準字音惡鄉(xiāng)羹妾wùxiànggēngqiè.掌握下列字詞的讀音:故不為茍(gǒu)得也死亦我所惡(wù)故患有所不辟(bì)也一簞(dān)食一豆羹(gēng)蹴(cù)爾而與之乞人不屑(xiè)也..孟子影視.解題

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側(cè)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禮智”。本文就是從這種理論出發(fā),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義更重要,就會做出各種不義的事情來。他對比了兩種生死觀,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要辨別義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暢,論證嚴密;引譬設(shè)喻,生動形象;排比鋪陳,氣勢恢弘。體現(xiàn)了《孟子》一書的文筆特點。魚我所欲也.孟子

孟子,名____,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__學派的代表人物,繼承孔子的思想,被稱為“_______”。在政治上,他提倡_______,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反對諸侯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在人性問題上,孟子主張______論,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自信、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這些“善性”喪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禮智”的品質(zhì)。軻儒家亞圣仁政性善.孟子及《孟子》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戰(zhàn)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師。世稱“亞圣”。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約生于周烈王四年,約卒于周赧(nǎn)王二十六年,享年84歲。《孟子》記錄孟子思想政治言論的書。“四書”之一(《大學》《中庸》《孟子》《論語》被宋朝朱熹定為”四書”.).孟子的主張1、“仁政”,認為“民貴君輕”。2、他認為人性是善的,是“性善論”者。3、孟子把道德規(guī)范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4、同時把人倫關(guān)系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5、孟子還認認為人人都有“善端”,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稱為“四端”。6、他主張社會分工。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孟子的名言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4、德道多助,失道寡助。5、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諸子百家:春秋時期,是我國政治研究的形成時期。出現(xiàn)了眾多的學派和思想家。主要學派和代表人物如下:

儒家:

法家:

道家:

墨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兵家

孔丘、孟軻、荀況商鞅、韓非老聃、莊周墨翟.“儒”及“儒家”“儒”指以相禮為業(yè)的知識分子。《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形成一個以孔子為核心的學派。后世稱為“儒家”。.儒家學派的影響:儒家學派在漫長的歷史中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發(fā)展,對陶冶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都做出過光輝的貢獻,隨著生產(chǎn)力的不斷發(fā)展,儒家思想長期被封建統(tǒng)治者利用,逐步變成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禁錮人們思想的枷鎖,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課文朗讀魚我所欲也.注意停頓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熊掌〗〖得兼〗〖有甚于〗〖茍得〗〖惡〗〖患〗熊的腳掌,是一種珍貴的食品。同時得到。比……更重要茍且得到,這里是“茍且偷生”的意思。wù,厭惡,與“欲”相反。禍患,災難。.〖如使〗〖何不用也〗〖由是〗〖是故〗〖非獨〗〖勿喪〗假如,假使。下文“使”義同。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按照這種方法。因此,由此可見。不僅僅。不喪失其本心。魚我所欲也.疏通文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魚,是我喜愛的東西,熊掌,也是我喜愛的東西,(如果)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要)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可得:能,能夠得兼:同時得到或占有.疏通文句: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翻譯生命也是我所喜愛的,正義也是我所喜愛的,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得到,(就)舍棄生命而求取正義。

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生命是我喜愛的,(然而)喜愛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禍患我不躲避。.疏通文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用來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用來躲避禍患(而保全性命)的手段(有)什么不能做(的)呢?.疏通文句: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翻譯:憑借這些方法就可以生存卻有人不去采用;憑借這些方法就可以躲避禍患卻有人不去做。所以(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義”),(人們)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厲害的(那就是“不義”)

。.疏通文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不僅僅賢德的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德的人能夠(堅守這種本性)使它不喪失罷了。.以“魚”喻“生”,以“熊掌”喻“義”,點明“義”的價值高于生命,提出“舍生取義”的主張。第一段——引出主題第二段——正面論述從生、死的角度提出為了正義決不能貪生怕死、屈辱人格,而要無所畏懼,義無反顧。分析了人之所以能舍生取義的原因。進一步強調(diào)了“義”的價值和作用。比喻論證.第三段——反面論述正反對比

從反面論證“義”的價值和作用: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么凡是可以茍且偷生的無恥手段都做得出來。有的人不為生死所限制,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因為人都有向善向義之心,只是一般人不能堅持,而賢者沒有喪失罷了。.提出主張——舍生取義正面分析舍生取義的原因反面論證“義”的價值和作用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第一部分“義”重于生命,應舍生取義。.理論論證:蘇武把氣節(jié)看的比生命還重屈原寧死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不擇手段求生不擇手段避患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正面反面舍生取義所欲莫甚于生所惡莫甚于死所欲甚于生所惡甚于死有不用有不為非獨賢者人皆有賢者能勿喪為義可以舍生貪生怕死.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字詞的解釋。〖簞〗〖豆〗〖羹〗〖呼爾而與之〗〖蹴爾〗〖不屑〗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古代盛飯或其他食品的器皿。煮或蒸成的汁狀、糊狀、凍狀的食品。沒有禮貌地呼喝著給他吃。爾,助詞。用腳踐踏著。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萬鐘〗〖何加〗〖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鐘:古代的一種計量器名。六斛(hú)四斗為一鐘。萬鐘:指很厚的俸祿。(有)什么益處。侍奉。所識窮乏者:所認識的貧窮的人。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動詞。與:通“歟”,語氣詞。.〖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本心〗鄉(xiāng),通“向”,以前。為,為(之)。全句:從前為了“禮義”寧死也不接受。第一個“為”wèi,介詞。第二個“為”,wéi,動詞,這里是接受的意思。是,此,這。已,停止,放棄。天性,天良。羞惡廉恥之心。魚我所欲也.疏通文句: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翻譯: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吆喝著給他吃,過路的人也不會接受;用腳踢著給他吃,乞丐也不愿接受。.疏通文句: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翻譯: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那么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益處呢!是為了宮室的華美,妻妾的侍奉,所熟識的窮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嗎?.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同“向”,原先,從前WèiWéi通“德”,動詞,感激本性為:Wèi,介詞,為了Wéi,動,做,這里指接受得:鄉(xiāng):本心:.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翻譯:從前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宮室的華美接受了;從前為了(義,寧愿)身死而不接受,現(xiàn)在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從前為了(義,寧愿)身死不接受,現(xiàn)在(卻)為了讓我所認識的貧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嗎?這叫做喪失了他的本性。.結(jié)構(gòu)分析:舍取引喻觀點例子現(xiàn)實魚熊掌生義食、羹羞惡之心萬鐘本心.

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鐘在數(shù)量上孰多孰少?在意義上呢?為什么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守義不辱存有本心見利忘義失去本心

“是心”直譯為這種思想,那么這種思想到底指的是什么思想?舍生取義羞惡之心

.人雖饑餓,仍將“義”看得重于生命,甚至寧死不食。以不辨禮義接受萬鐘為例,指出為物欲所蔽是喪失了羞恥之心,對自己沒有好處。第二部分舉出實例,進一步論證“義”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指出不應該為物欲所惑。.第四五六段——舉例論證點明中心舉例說明物欲、生命、正義三者的關(guān)系:正義>生命正義>物欲正義>一切中心:人應保持本性,舍生取義;不顧禮義,只求私欲的可恥的。.舍生取義魚熊掌生義

設(shè)喻論證(類比論證)舍取舍取.道理論證推理故如使……則……使……則……因果論證假設(shè)論證對比論證義重于生.義存于心舉例論證見利忘義(正)(反)對比論證嗟來之食1、行道之人2、乞人萬鐘之祿1、宮室之美2、妻妾之奉3、所識窮乏者得我排比論證.魚我所欲也舍生取義義重于生人皆有之義存于心見利忘義(失其本心)論點道理結(jié)論舉例(補充).⒈通假字⑴故患有所不辟⑵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⑶所識窮乏者得我與⑷所識窮乏者得我與⑸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從前。“與”通“歟”,語氣詞。“得”通“德”,感激。“辯”通“辨”,辨別。“辟”通“避”,躲避。魚我所欲也.wù死亦我所惡惡è惡劣wéi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為wèi向為身死而不受sāng奔喪喪sàng賢者能勿喪耳.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2、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3、夫儉則寡欲.4、山雨欲來風滿樓.5、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實詞解釋:希望,想要希望,想要欲望將要將要.1、王之蔽甚矣.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言之貌若甚戚者.4、生之者甚少而糜之者甚多.5、漁人甚異之.厲害、嚴重厲害、嚴重、超過十分、很十分、很十分、很.⒉一詞多義為為宮室之美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得故不為茍得也所識窮乏者得我與是非獨賢者有是心是天時不如地利也與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呼爾而與之介詞,為了。動詞,做。得到。通“德”,感激。此、這。這是。通“歟”,語氣詞。給予。魚我所欲也.⒊虛詞之呼爾而與之為宮室之美而蹴爾而與之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舍生而取義者也于所欲有甚于生者萬鐘于我何加焉代詞,他。助詞,的。表并列,并且。表轉(zhuǎn)折,卻、但。表并列。表比較,比。表對象,對。魚我所欲也.㈠寫出下列劃線字的拼音。⒈一簞食()⒉一豆羹()⒊蹴爾而與之()⒋不屑()dāngēngcùxiè.㈡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⒈魚我所欲也。⒉二者不可得兼。⒊故不為茍得。⒋是亦不可以已乎。想要兼得,同時得到茍且偷生停止、放棄.㈢翻譯下列文言句子。⒈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⒉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如果人們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嚴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見了萬鐘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那么,這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魚我所欲也.

難句點撥: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②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③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④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采用某種手段就能生存,可是有些人卻不采用它。

采用某種手段就可以避免患難,可是有的人也不采用。

由此可見,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們所厭惡的東西,有比死更厲害的

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這心,人人都有這顆心,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遠不失去它罷了。

.⑤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⑥萬鐘于我何加焉!⑦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⑧此之謂失其本心。這就叫做失去了本來的良心(也就是忘了本)

先前有的人寧可讓身體死去而不接受的東西,現(xiàn)在為了能夠享受美好的宮室而去接受了。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注:“于我何加焉”即“何加于我焉”。)(輕蔑地)呼喝著給他(吃),過路的人不會接受;用腳踢著給他(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一、通假字1、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2、萬鐘不辯禮儀而受之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通“避”,躲避通“辨”,辨別得通“德”,感激。與通“歟”,嗎通“向”,從前、先前.二、古今異義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古義:今義:2、萬鐘于我何加焉古義:今義:3、則凡可以得生者古義:何不用也今義:4、是亦不可以已乎古義:今義:這種判斷動詞好處增加可以;用來能愿動詞應該;把能愿動詞.三、一詞多義得:1、二者不可得兼2、得之則生能得到.四、虛詞1、之:助詞行道之人弗受此之謂失其本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代詞呼爾而與之人皆有之今為宮室之美為之的起提賓作用不譯人家指羞惡之心指不辨禮儀而受之.2、為:介詞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動詞: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故不為茍得也因為為了做做.而:連詞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呼爾而與之萬鐘則不辨禮儀而受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表示并列,不譯表示轉(zhuǎn)折,卻表示修飾,不譯表示承接,就表示原因,不譯表示目的,就.于:介詞所惡有甚于死者萬鐘于我何加焉則:連詞萬鐘則不辨禮儀而受之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表示比較,比表示對象,對、對于表示假設(shè),如果表示結(jié)果,就.四、特殊句式1、判斷句魚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2、倒裝句所惡有甚于死者此之謂失其本心3、省略句故()不為茍得()也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有于死甚者謂此失其本心.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里運用了類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這里的“所欲”應指正義的事業(yè),如為人民謀解放,為了四化建設(shè),為了群眾的安危等。.“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這里的“所惡”應指不正義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革命,貪污受賄,濫用職權(quán),殺人放火等。.“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險等。“非獨賢者有是”“是心”指什么?指側(cè)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為什么說“非獨賢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喪失善心(天性、天良)。魚我所欲也.課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作者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說明。文章開頭用“舍魚而取熊掌”為喻,提出了“舍生而取義”的中心論點。接著論證這個論點:⑴從正反兩面說明為什么要“舍生”:因為有的東西比生更可貴,有的東西比死更可惡。.⑵用事實論證義重于生的觀點,“一簞食,一豆羹”雖然關(guān)乎生死,但是如果“呼爾而與之”“蹴爾而與之”,“乞人”都會不屑一顧。對“萬鐘”的態(tài)度又用事實從反面論證了義重于生的觀點⑶對比論證的方法。用“鄉(xiāng)”與“今”的不同做法進行對比。⑷比喻論證的方法。文章一開始就用魚和熊掌的比喻論對生與死的選擇。魚我所欲也.我們學過《談骨氣》文中有一個論據(jù),說是古代有一個窮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餓死。這個論據(jù)與課文第2段用的是同一個典故。請用最簡練的一句話概括這個典故。貧者不受嗟來之食。.《談骨氣》中引用孟子的一段來解釋骨氣的含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那么“萬鐘則……”這句話應指前面的哪一句?富貴不能淫。高官厚祿誘惑不了。.為什么高官厚祿誘惑不了?試舉例說明。因為高官厚祿與禮義的價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禮義的高官厚祿則不能接受。比如說,叛變革命,到國民黨去當大官,真正的共產(chǎn)黨是寧死不為的。再比如說,出賣國家機密得到很多錢,愛國志士是寧死不為的。再比如說貪污受賄得了很多錢,正直的干部是寧死不為的。.文中說得了“萬鐘”是為了什么?為了“宮室之美”,為了“妻妾之奉”,為了“所識窮乏者得我”。作者認為這種作法如何?作者認為“此之謂失其本心”應當“可以止”。.作者列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贊揚了什么樣的人,斥責了什么樣的人?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魚我所欲也.課文中運用了許多兩兩相對的句子,它們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試找出兩個這樣的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⑵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第⑴句意思相反,第⑵句意思相近。這些句式使行文流暢,論證嚴密,語氣連貫,氣勢恢弘。.第2段運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好處?運用排比句式。加強了語言的氣勢。魚我所欲也.小結(jié)本文闡明了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他對比了兩種人生觀,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告誡人們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不可取的。魚我所欲也.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對比了兩種人生觀,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見利忘義的人。

它告誡我們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見利忘義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應有高尚的追求與信仰,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服務社會,造福未來。2返回.《孟子》孟子儒家主張《魚我所欲也》

舍生取義愛心公心正義感責任感榮譽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裴多菲生與死義與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物欲、生命、禮義三者之關(guān)系萬鐘誠可貴,生命價更高;若為禮義故,二者皆可拋。

.討論孟子為何如此看重“義”?孟子主性善,“義”是其性善說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他認為,仁義、禮義、道義、正義、忠義等是人先天就具有的本性,所以人們應該保持這種比生命更重要的向善向義之心,應重義輕利,舍生取義。.小結(jié)文章先以魚和熊掌為喻,引出義比生命更重要。論述人不可茍且偷生,而應該保持本心,即“舍生取義”;又以“一簞食,一豆羹”為喻,論述舍生取義之心人皆有之,貴在保持而不喪失。那種不顧禮義、只求私欲的行為,是可恥的。.再讀課文,分析思路思考: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魚我所欲也熊掌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義舍生而取義者也

設(shè)喻

論點.討論本文修辭方法?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恰當?shù)卣f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yōu)而取。“一簞食,一豆羹”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shè)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quán)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論證方法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深入淺出邏輯嚴密氣勢充沛主題鮮明.⒈用“‖”畫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停頓。(每句只畫兩處)⑴乃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⑵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⒉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⑴故不為茍得⑵二者不可得兼⑶如使人之所欲⑷非獨賢者有是心也茍且偷生同時得到假如不僅.⒊翻譯下面的文言句子。⑴故患有所不辟也。⑵賢者能勿喪耳。所以有的禍患我也不躲避。(只不過)賢人能夠(保持這種品德)使它不喪失罷了。.⒋“非獨賢者有是心”文中的“是心”指

。⒌作者在文中提出了

的主張。善心、本性、天性舍生而取義魚我所欲也.魚是我最喜愛的東西,熊掌也是我喜愛的東西,(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要舍掉魚而選取熊掌。生命是我喜愛的東西,正義也是我喜愛的東西,(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要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生命是我愛的東西,然而我喜愛的東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茍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厭惡的事情,但所厭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為嚴重的,所以有禍患我也不躲避。譯文.如果人們喜愛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如果人們厭惡的事情沒有比死亡更為嚴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禍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按照這種方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卻有人不采用它;按照這種方法去做,就可以躲避禍患,然而卻有人不采用它。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東西比生命更重要,他們所厭惡的事情比死亡更為嚴重。不僅賢人有這種思想,人人有這種思想,只不過賢人能夠(操守這種品德)使它不喪失罷了。.一筐飯,一碗湯,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然而,如果吆喝著給人吃,過路的餓人也不會接受;用腳踐踏著給人吃,乞丐也不愿接受。萬鐘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義就接受了,那么,這萬鐘的禮義對我有什么益處呢?是為了宮室的華美,為了妻妾的侍奉,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我嗎?先前(有人)寧死也不肯接受,現(xiàn)在為了宮室的華美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死也不肯接受,現(xiàn)在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死也不肯接受,現(xiàn)在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羞惡廉恥的)本性。魚我所欲也.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匈牙利

裴多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

(夏明翰)恨不抗日死,留著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2005年3月18日,河南打工仔李學生在溫州鐵道線上救出兩個小女孩,自己被火車撞死。(新聞報道).注意原則

①要冷靜,不要盲動;②要力求保住自己的生命,不能白白送死;③要盡力想辦法幫助受困的人。.

孟子主張“性善論”,他認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種“本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仁也;義也;禮也;智也。.分析下列各句中的“義”的不同,并說出你讀過這些“義”的感受。孟子:義我所欲也三國劉關(guān)張:桃園三結(jié)義岳飛、文天祥:凜然大義紅巖英烈:氣貫長虹、義薄云天A.忠君報國的“忠義”。B.與生俱來的一種本心“羞惡之心”。C.對黨對人民對國家堅貞不渝的信念。D.士為知已者死的“仗義”。(B)(D)(A)(C).9、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2022/11/262022/11/26Saturday,November26,202210、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2022/11/262022/11/262022/11/2611/26/202210:42:44AM11、以我獨沈久,愧君相見頻。。2022/11/262022/11/262022/11/26Nov-2226-Nov-2212、故人江海別,幾度隔山川。。2022/11/262022/11/262022/11/26Saturday,November26,202213、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2022/11/262022/11/262022/11/262022/11/2611/26/202214、他鄉(xiāng)生白發(fā),舊國見青山。。26十一月20222022/11/262022/11/262022/11/26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十一月222022/11/262022/11/262022/11/2611/26/202216、行動出成果,工作出財富。。2022/11/262022/11/2626November202217、做前,能夠環(huán)視四周;做時,你只能或者最好沿著以腳為起點的射線向前。。2022/11/262022/11/262022/11/262022/11/269、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2022/11/262022/11/26Saturday,Novem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