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稅務行政處罰
稅務行政處罰1提綱行政處罰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行政處罰的概念和特征行政處罰原則行政處罰的種類與形式行政處罰的管轄行政處罰的適用稅務行政處罰程序提綱行政處罰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2行政處罰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第一,《行政處罰法》完善了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用法律來規范政府的行政行為,一般包括三個方面:即抽象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以及對行政行為的監督和救濟制度。現在,國家已經制定了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復議法、立法法、行政許可法等,今后國家將進一步立法規范有關行政行為。行政處罰法的制定,對于規范行政行為、特別是完善行政程序的法律制度,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行政處罰法》規范了行政處罰的實施,從程序上保證行政管理的公正,對于行政機關正確實施行政處罰,密切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改善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執法水平,保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起到積極作用。
第三,《行政處罰法》確立的一些基本原則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對反腐敗有著促進作用。第四,《行政處罰法》建立了我國行政處罰設定的法律制度。我國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大部分是屬于行政管理性質的,要由國家行政機關來貫徹實施。許多法律法規規章后面都有法律責任一章,其內容一般是規定對違法者給予哪些行政處罰。這是行政機關貫徹法律法規規章,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但是從另一方面講,行政處罰的非法行使,將損害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現代法制社會的一項基本準則就是凡是對公民、組織的權利作出限制性規定,或者要求公民、組織履行一定的義務,必須有法律明文規定。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公民、組織必須履行的,公民、組織就沒有必須履行的義務,同時也不得因此受到任何處罰。《行政處罰法》明確規定了何種國家機關、哪一級國家機關可以設定何種行政處罰。今后,只有行政處罰法規定的國家機關才能夠設定行政處罰,這對于改變目前行政處罰設定比較混亂的狀況,無疑是行之有效的。
第五,《行政處罰法》健全了我國法律責任制度。對違法行為必須依法追究法律責任,這是法制的基本原則。我國的法律責任制度,由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三部分組成。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等,分別確立了我國的刑事和民事法律責任制度。行政處罰法的制定,使我國的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三大法律責任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起來,對于完善我國法律責任制度,保障法律貫徹執行,具有重要意義。行政處罰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第一,《行政處罰法》完善了我國行政3一、行政處罰的概念和特征(一)行政處罰的概念(二)行政處罰的特征(三)行政處罰與相關概念的區別一、行政處罰的概念和特征(一)行政處罰的概念4(一)行政處罰的概念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方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一)行政處罰的概念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5什么是行政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規范,侵害受保護的行政關系對社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指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因此,行政違法包括行政主體的違法和行政相對方的違法。什么是行政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是6行政違法行為構成要件所謂行政違法構成要件是指構成行政違法的必須具備的要件。行政違法的構成要件法律未作統一的規定,學理上有不同的探討。一般來說行政違法構成要件應包括四個方面:主體要件、客體要件、主觀方面要件和客觀方面要件。具體而言:(1)主體是否合法或相對人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具有受處罰能力;(2)客觀方面具有違反法律規范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行為(作為或不作為);(3)客體是其行為侵犯了行政法規范保護的行政法律關系。(4)主觀方面具有過錯。鑒于行政效率原則以及一般行政違法均為比較輕微的違法行為,因此只要行為人實施了行政違法行為便視其主觀具有過錯。但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須考慮是否存在過錯,以便考慮是否要追償(國家賠償法)。就行政違法的基本屬性看:行為的違法性即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設定的義務是其構成要件的基本特征和普遍屬性。即不履行法定義務是其基本和核心構成要件。行政違法行為構成要件所謂行政違法構成7(二)行政處罰的特征(1)行政處罰的主體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其他行政主體;(2)行政處罰的對象是作為相對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3)行政處罰的前提是相對方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4)行政處罰的性質是一種以懲戒違法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體行政行為。(二)行政處罰的特征(1)行政處罰的主體是行政機關或法8(三)行政處罰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1)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區別行政處分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對其系統內部違法失職的公務員實施的一種懲戒措施。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雖然都是國家行政機關作出的制裁行為,但有較大區別:①作出決定的主體范圍不同②所制裁的對象不同③采取的形式不同④行為的性質不同⑤所依據的法律⑥兩者的救濟途徑不同(三)行政處罰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1)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區9(2)行政處罰與刑罰的區別行政處罰與刑罰都是具有強制力的制裁方式,但兩者有顯著區別:①兩種行為的權力歸屬不同②實施處罰的主體不同③實施處罰的對象不同④作出處罰決定的程序不同。⑤處罰的種類不同。(2)行政處罰與刑罰的區別10(3)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執行的區別行政強制執行也是一項重要的行政行為,它是指國家行政主體為了保證行政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對不履行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處理決定或科以行政義務的相對方依法采取各種強制手段,以迫使其執行行政處理決定或履行行政義務的行為。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執行都是具體行政行為,二者有著某種承接關系,但二者仍有明顯的區別:①性質不同。②目的不同。③實施的機關不盡相同。(3)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執行的區別11(4)行政處罰與執行罰的區別執行罰是行政強制執行的一種方法,它是以處罰的形式促使當事人履行義務。雖然行政處罰與執行罰都有著處罰的外在形式,但二者之間仍有明顯區別:①法律性質上存在差異。②目的上存在差異。(4)行政處罰與執行罰的區別12二、行政處罰原則行政處罰的原則是指對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準則。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和行政管理的實踐,行政處罰應遵循以下原則:1處罰法定原則2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3公正、公開原則4處罰救濟原則5一事不再罰原則6過罰相當原則二、行政處罰原則行政處罰的原則是指對行政處罰13
1處罰法定原則
它是行政合法性原則(或依法行政)在行政處罰中的具體體現和要求,指行政處罰必須依法進行。處罰法定原則包含:(1)實施處罰的主體必須是法定的行政主體;(2)處罰的依據是法定的;(3)行政處罰的程序合法。處罰法定原則不僅要求實體合法,也要求程序合法,即應遵循法定程序。
1處罰法定原則
它是行政合法性原14
2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它是指行政處罰不僅是制裁行政違法行為的手段,而且也起教育的作用,是教育人們遵守法律的一種形式。
2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它是指行政153公正、公開原則所謂公正就是公平、正直,沒有偏私。公正原則是處罰法定原則的必要補充,是指在實施行政處罰時不僅要求形式是合法的,是在自由裁量的法定幅度的范圍內實施的,而且要求在內容上合法,符合立法目的。所謂公開就是處罰過程要公開,要有相對方的參與和了解,以提高公民對行政機關及其實施的行政處罰的信任度,同時監督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依法、公正地行使職權,保障相對方的合法權益。堅持處罰公正、公開原則,必須做到:(1)實施處罰的動因符合行政目的;(2)處罰決定要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即應該考慮的相關因素必須考慮,不應該考慮的因素不去考慮;(3)處罰的輕重程度應與違法事實、性質、情節及危害大小相適應;(4)行政處罰行為還必須合乎理性,不能違背常理、常規,不能違背共同的道德。3公正、公開原則所謂公正就是公平164處罰救濟原則該原則又稱法律救濟原則或無救濟即無處罰原則。指行政主體對相對方實施行政處罰時,必須保證相對方取得救濟途徑,否則不能實施行政處罰。處罰救濟原則是保證行政處罰合法、公正行使的事后補救措施。4處罰救濟原則該原則又稱法律救濟原則175一事不再罰原則指對相對方的某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同類(如罰款)處罰。或者說相對方的一個行為違反一種行政法規范時,只能由一個行政機關作出一次處罰,一事不再罰原則解決的是行政實踐中多頭處罰與重復處罰的問題。正確理解這一含義應當注意:(1)行為人的一個行為,同時違反了兩個以上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給予兩次以上的處罰,但如果處罰是罰款,則只能罰一次,另一次處罰可以是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許可證,也可以是責令停產停業,還可以是沒收財產等,只是不能再罰款。(2)行為人的一個行為,違反一個法律、法規規定,該法律、法規同時規定施罰機關可以并處兩種處罰,如可以沒收并處罰款,罰款并處吊銷營業執照等,這種并處不違背一事不再罰原則。(3)違法行為性質嚴重已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同時,依法應予行政處罰的當然適用。5一事不再罰原則指對相對方的某一違18
6過罰相當原則
過罰相當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對違法行為人適用行政處罰,所科罰種和處罰幅度要與違法行為人的違法過錯程度相適應,既不輕過重罰,也不重過輕罰,避免畸輕畸重的不合理、不公正的情況。
6過罰相當原則
過罰相當原則是19三、行政處罰的種類與形式行政處罰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一)若以行政處罰的性質為標準,行政處罰可分為限制或剝奪權利性的處罰、科以義務性的處罰、影響聲譽的處罰;(二)以行政處罰的內容為標準,其可分為人身自由罰、聲譽罰(申誡罰、精神罰)、財產罰、行為罰四類。三、行政處罰的種類與形式行政處罰可以201、人身自由罰人身自由罰是指行政機關實施的在短期內限制或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我國法律、法規規定的人身自由罰有兩種形式:行政拘留和勞動教養。(1)行政拘留行政拘留也稱治安拘留,是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依法在短期內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處罰。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為1日以上15日以下,有二項以上違法行為“并處”的,不受此限。(2)勞動教養是指行政機關對習慣性違法或有輕微犯罪行為尚不夠刑事處罰又有勞動能力的人采取的一種行政處罰。勞動教養的期限一般為1至3年,必要時可延長1年。它是行政處罰中最嚴厲的一種。1、人身自由罰人身自由罰是指行政212、行為罰(能力罰)行為罰是限制和剝奪違法相對方某種行為能力或資格的處罰措施,有時也稱能力罰。行為罰不同于自由罰,前者既可以針對個人,又可以針對組織。而后者則只能適用于個人。行為罰的主要表現形式有: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執照等。(1)責令停產停業這是限制違法相對方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處罰形式。(2)吊銷、暫扣許可證和執照吊銷許可證和執照,是禁止相對方從事某種特許權利或資格的處罰。(3)科以相對方某種作為義務,如責令違法相對方限期治理,恢復植被等。2、行為罰(能力罰)行為罰是限制和223、財產罰財產罰是指使被處罰人的財產權利和利益受到損害的行政處罰。這種處罰在于使違法者繳納一定數額的金錢或者是沒收其一定財物,并不影響違法者的人身自由和進行其他活動的權利。財產罰這種特性決定了財產罰所適用的范圍廣泛,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行政處罰。財產罰的具體形式主要有:罰款、沒收財物(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3、財產罰財產罰是指使被處罰人的財產權利和利益受到損害的23罰款罰款是指行政主體強制違法相對方承擔金錢給付義務的處罰形式。罰款與罰金這兩個概念雖然都屬于金錢處罰,但兩者存在很大的區別:①罰金是刑罰中的一種附加刑,因而受過罰金處罰的就是受過刑罰的人,在法律上就算有前科,而罰款是一種行政處罰,不發生前科問題。②處罰的根據不同。罰金由刑法規定,適用時依據刑法和其他單行刑事法律規范,而罰款則由行政法規定,適用時依據行政法律規定。③適用主體不同。罰金由人民法院依法判處,而罰款則由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科處。④適用對象不同。罰金適用犯罪分子,而罰款適用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人或其他組織,其懲罰程度要比罰金輕。罰款罰款是指行政主體強制違法相對24沒收財物(沒收非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沒收財物是由行政主體實施的將行政違法行為人的部分或全部違法收入、物品或其他非法占有的財物收歸國家所有的處罰方式。沒收財物的處罰不同于刑法中的沒收財產刑。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的一部分或全部財產強制無償地收歸國家所有的刑罰。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①性質不同。②對象不同。沒收財產只限于犯罪分子的個人財產,而沒收財物的對象則是違禁品、贓款、贓物和進行非法活動使用的工具。③適用的范圍不同。沒收財產主要適用于反革命罪等性質嚴重的犯罪;沒收財物既可適用于一般行政違法行為,也可適用于嚴重的行政違法行為。沒收財物(沒收非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25責令金錢或物質賠償
是指行政主體要求違法相對方就其違法行為給其他個人、組織或國家造成的損害進行賠償的處罰措施。責令金錢或物質賠償是指行政主體要求264、聲譽罰(申誡罰)聲譽罰是指行政主體對違法者的名譽、榮譽、信譽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損害以示警戒的行政處罰,故又稱申誡罰或精神罰。聲譽罰既適用于個人也適用于組織。其主要形式有警告,通報批評等。(1)警告。它是指行政主體對違法者實施的一種書面形式的譴責和告誡。(2)通報批評。所謂通報批評是指行政主體以公開、公布的方式,使被處罰人的名譽權受到損害,既制裁、教育違法者,又可廣泛地教育他人的一種行政處罰形式。4、聲譽罰(申誡罰)聲譽罰是指行政27四、行政處罰的管轄(一)行政處罰的主體行政處罰必須由享有法定權限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實施。依照法律規定,行政機關可以將某些行政處罰實施權委托給其他機關或組織。但對于行政拘留、勞動教養等涉及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則只能由法定行政機關行使,不得委托其他機關、組織代行。(二)行政處罰的管轄規則四、行政處罰的管轄(一)行政處罰的主體28(一)行政處罰的主體(一)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條件是什么?(二)哪些機關或組織可以成為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一)行政處罰的主體(一)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條件是什么?29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條件享有行政處罰權、能夠實施行政處罰的機關應具備以下條件:
1、必須是行政機關;
2、必須具有外部管理職能;
3、必須取得特定的行政處罰權;
4、必須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實施。
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條件享有行政處罰權、能夠實施行政處罰的機關30哪些機關或組織可以成為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可以成為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有:
(一)行政行政機關
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三)受委托的組織
受委托依法行使行政處罰的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2、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3、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應當由有條件的組織進行相應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
受委托的組織必須在授權范圍內,以委托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能再委托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實施行政處罰行為的后果由委托機關承擔法律責任。哪些機關或組織可以成為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可以成為行政處罰實施31(二)行政處罰的管轄規則1、行政處罰案件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行政主體管轄;2、兩個以上行政主體對同一違法行為都有處罰管轄權的,或者違法行為地點難以查明的,由最先查處的行政主體管轄;3、行政主體如認為自己所查處的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應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4、兩個以上的行政主體對行政處罰權發生爭執的,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報請其共同的上級行政機關指定管轄;5、行政處罰的級別管轄由具體法律、法規規定;6、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處罰,如果違法行為人、證人、關系人不在其管轄的行政區域,可委托這些人員所在的行政區域的行政機關訊問或調查取證,受委托的行政機關有義務協助。(二)行政處罰的管轄規則1、行政處罰案件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行32五、行政處罰的適用(一)行政處罰適用的概念(二)行政處罰適用的條件(三)行政處罰適用的方法五、行政處罰的適用(一)行政處罰適用的概念33(一)行政處罰適用的概念行政處罰適用是對行政法律規范規定的行政處罰的具體運用,也就是行政主體在認定相對方行為違法的基礎上,依法決定對相對方是否給予行政處罰和如何科以處罰的活動,它是將行政法律規范規定的行政處罰的原則、形式、具體方法等運用到各種具體行政違法案件中的活動。(一)行政處罰適用的概念行政處罰適用34(二)行政處罰適用的條件行政處罰適用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否則即為違法或無效的行政處罰。一般認為,行政處罰適用的條件包括前提條件、主體條件、對象條件和時效條件。(1)行政處罰適用的前提條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行政違法行為客觀存在。(2)行政處罰適用的主體條件,即行政處罰必須由享有法定的行政處罰權的適格主體實施。(3)行政處罰適用的對象條件,必須是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違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責任能力。(4)行政處罰適用的時效條件,是對行為人實施行政處罰,還需其違法行為未超過追究時效,超過法定的追究違法者責任的有效期限,則不得對違法者適用行政處罰。(二)行政處罰適用的條件行政處罰適用35
(三)行政處罰適用的方法
行政處罰適用的方法指行政處罰運用于各種行政違法案和違法者的各種方式和方法,也可以說是行政處罰的裁量方法。它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概念:1、不予處罰與免予處罰2、“應當”處罰與“可以”處罰3、從輕、減輕處罰與從重處罰4、單處與并處5、行政處罰與刑罰的競合適用6、法人或其他組織違法的“兩罰”處罰適用
(三)行政處罰適用的方法
行政處罰361、不予處罰與免予處罰①不予處罰不予處罰是指因有法律、法規所規定的事由存在,行政機關對某些形式上雖然違法但實質上不應承擔違法責任的人不適用行政處罰。②免予處罰免予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考慮有法定的特殊情況存在,對本應處罰的違法行為人免除其處罰。法定的應當免予處罰的情節主要有:①行為人的違法行為是因行政管理人員的過錯造成的;②因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影響及其他因素而違法的。1、不予處罰與免予處罰①不予處罰372、“應當”處罰與“可以”處罰①“應當”處罰“應當”處罰,是指必然發生對違法者適用行政處罰或從輕、從重等的結果,“應當”處罰是對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處罰權的明確規定,是羈束裁量的具體表現。在“應當”處罰情形中,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應當對違法者適用行政處罰;二是應當從輕、減輕或免予處罰;三是應當從重處罰。在對違法者適用行政處罰的過程中,在“應當”范圍內行政機關仍有一定自由裁量權。②“可以”處罰“可以”處罰是指對違法者或然產生行政處罰適用的結果。也就是說,可以予以行政處罰,也可以不予行政處罰,或者可以從輕、從重處罰,也可不予從輕、從重處罰。2、“應當”處罰與“可以”處罰①“應當”383、從輕、減輕處罰與從重處罰①從輕處罰從輕處罰是指行政主體在法定的處罰方式和處罰幅度內,對行政違法行為人選擇適用較輕的方式和幅度較低的處罰。②減輕處罰減輕處罰是指行政主體對違法相對方在法定的處罰幅度最低限以下適用行政處罰。應當從輕、減輕處罰的情形為:a主動消除或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b受他人脅迫、誘騙、教唆實施違法行為的;c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d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e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從輕、減輕處罰的其他情形。3、從輕、減輕處罰與從重處罰①從輕處罰39③從重處罰從重處罰是從輕處罰的對稱。它是指行政主體在法定的處罰方式和幅度內,對違法相對方在數種處罰方式中適用較嚴厲的處罰方式,或者在某一處罰方式允許的幅度內適用接近于上限或上限的處罰。違法相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罰:a違法情節惡劣,造成嚴重后果的;b不聽勸阻,繼續實施違法行為的;c兩人以上合伙實施違法行為中起主要作用的;d多次實施違法行為,屢教不改的;e妨礙執法人員查處其違法行為的;f隱匿、銷毀違法證據的;g脅迫、誘騙他人或教唆未成年人實施違法行為的;h對舉報人、證人打擊報復的;i在發生自然災害或其他非常情況下實施違法的;j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應當從重處罰的情形。應當注意,從重處罰必須是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進行,超出法定范圍即成為加重處罰,是違反《行政處罰法》的原則和精神的。③從重處罰404、單處與并處①單處單處是指行政主體對違法相對方僅適用一種處罰方式。它是處罰適用的最簡單的形式。單處可以是對法定的任何一種行政處罰方式的單獨適用。②并處并處是指行政主體對相對方的某一違法行為依法同時適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行政處罰形式。它是相對于單處而言的,往往針對情節較嚴重的情形,是對違法者的從重處罰。4、單處與并處①單處415、行政處罰與刑罰的競合適用行為人的某一行為既違反行政法中某法條的規定同時又觸犯刑律的某個規定,從而構成行政違法行為與犯罪競合。對于此種情形在具體適用上可視不同情況采用下列三種方法:①只由司法機關裁量刑罰處罰。對于給予刑罰處罰就足以達到懲處和預防行政違法、犯罪的目的,就沒有必要再由行政機關予以行政處罰。②刑罰與行政處罰雙重適用。即對行為人除由人民法院判處刑罰外,有關行政機關還應予以行政處罰。在刑罰與行政處罰的雙重適用中有二種情況:一是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應予適用雙重處罰;二是法律、法規沒有明文規定應予適用雙重處罰但實際上卻需要適用雙重處罰。③免刑后適用行政處罰。在人民法院判處免除刑罰后,行政機關仍應依行政法律規范的規定給予犯罪人以相應的行政處罰。5、行政處罰與刑罰的競合適用行為人426、法人或其他組織違法的“兩罰”處罰適用①法人違法與“兩罰”處罰凡以法人名義和為了法人利益,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員實施的與其職務、業務有關的違法行為,都是法人違法行為。對法人違法的,原則上應適用“兩罰”方法,既處罰法人整體,又處罰法人中的負有責任的自然人(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②“兩罰”適用應注意的問題在適用“兩罰”處罰時,應當正確區分、認定和裁量法人的整體違法責任和法人成員的個人責任:a對法人整體的行政處罰;b對法人行政違法中的個人的行政處罰;c在對法人實行“兩罰”處罰時,應注意防止出現牽連責任或替代責任的現象。6、法人或其他組織違法的“兩罰”處罰適用①法人違法43六、稅務行政處罰程序簡易處罰一般處罰聽證執行六、稅務行政處罰程序簡易處罰441、簡易程序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的,適用簡易程序。一、出示執法證件。二、指出違法事實,說明處罰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享有陳述和申辯的權利。三、聽取并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證據,成立的應當采納,并解答當事人的疑問,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四、作出決定(一)除已在“征管應用系統”自動生成的違法事實之外,在“征管應用系統-行政處罰……錄入違法事實”模塊錄入違法事實。(二)在“征管應用系統-行政處罰……制作《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簡易)》”模塊制作《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簡易)》(FZ01),并當場交付當事人。(三)在稅務機關之外當場作出行政處罰,無法通過“征管應用系統”制作《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簡易)》(FZ01)的,手工填寫《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簡易)》(FZ01)當場交付當事人。“征管應用系統”自動生成《稅務行政處罰(簡易)登記簿》(FZ02)。六、執行決定(見“5.4執行”)。1、簡易程序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452、一般程序除適用簡易程序以外的稅務行政處罰,均適用一般程序。程序為:調查取證→審查→處罰事項告知→聽取陳述、申辯或組織聽證→作出決定→送達→執行決定(見執行)→案卷歸檔2、一般程序除適用簡易程序以外的稅務行政處罰,均適用一般46調查取證依法采用一般程序進行稅務行政處罰,必須進行調查或檢查,收集有關證據,執法人員不得少于二人;在直接證據無法收集或直接證據不夠充分時,應當填寫《詢問(調查)筆錄》(JC12)。在證據可能滅失或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填寫《證據登記保存通知書》(FZ03),經局(分局、所)長審批,先行保存,并在7日內作出處理決定。稽查局檢查人員在“征管應用系統-稅務稽查……實施終結”模塊制作《稅務稽查報告》(JC19)或在“征管應用系統-稅務稽查……被對象拒絕檢查”模塊制作《稅務稽查信息反饋卡》(JC26)。在“征管應用系統-稅務稽查……待辦事項”模塊制作《稅務案件資料移交清單》(JC27),連同其他案卷資料傳遞審理部門。管理、征收分局、稅務所調查人員在“征管應用系統-行政處罰……錄入違法事實”模塊錄入違法事實,并在“征管應用系統-行政處罰……征管處罰案件審理提請書”模塊制作《征管處罰案件審理提請書》(FZ04)和《稅務案件資料移交清單》(JC27),連同其他案卷資料傳遞部門負責人審批。調查取證依法采用一般程序進行稅務行政處罰,必須進行調查或檢47審查審查的權限審查接收的案卷資料內容審查人員對案卷資料審查內容審查的一般規定審查審查的權限48審查的權限縣以上稅務局對重大稅務案件作出的處罰,由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委員會負責審;縣級稅務局對一般案件作出的處罰,由法規部門負責審查;稽查局作出的處罰,由稽查局審理部門負責審查;管理、征收分局、稅務所作出的處罰,由分局、稅務所非本案調查人員負責審查審查的權限縣以上稅務局對重大稅務案件作出的處罰,由重大稅務49接收的案卷資料內容調查案件來源資料、事實證據材料、《稅務稽查報告》(JC19)或《稅務稽查信息反饋卡》(JC26)或《征管處罰案件審理提請書》(FZ04)、其他有關資料。案卷資料缺項的,通知調查人員增補。接收的案卷資料內容調查案件來源資料、事實證據材料、《稅務稽50審查人員對案卷資料審查的內容認定的事實是否清楚,法律依據是否準確;證據是否充分確鑿;處罰建議及依據是否得當;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審查人員對案卷資料審查的內容認定的事實是否清楚,法律依據是否51審查的一般規定審查人員收到案卷資料,填寫《稅務案件資料移交清單》(JC27)審查發現有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手續不全等情況,通知調查人員予以增補或重新調查取證審查人員自收到案卷之日起10日內(增補證據等資料時間,有關政策問題請示上級時間等不計算在內)完成審理,在“征管應用系統”制作相應文書。特殊情況,經局(分局、所)長批準可延長審查時間縣以上稅務局處理的重大稅務案件,按“11.1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有關程序執行;縣級稅務局處理的一般案件,審查人員在“征管應用系統-文書審核……待批文書”模塊《征管處罰案件審理提請書》(FZ04)錄入審查意見,連同案卷資料報局長審批稽查局處理的案件,審查人員在“征管應用系統-稅務稽查……審理終結”模塊制作《審理報告》(JC20),連同案卷資料經部門負責人、稽查局主管局長審核,報稽查局局長審批;經審查后認為達到重大稅務案件標準的,審查人員在“征管應用系統-稅務稽查……審理終結”模塊制作《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提請書》(FG01),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報稽查局局長審批,在“征管應用系統-稅務稽查……審理終結”模塊制作《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案卷交接單》(FG02),連同案卷資料傳遞稅務機關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委員會辦公室。管理、征收分局、稅務所處理的罰款2000元以下案件,審查人員在“征管應用系統-文書審核……待批文書”模塊《征管處罰案件審理提請書》(FZ04)錄入審查意見,連同案卷資料報分局長、所長審批。審查的一般規定審查人員收到案卷資料,填寫《稅務案件資料移交清52處罰事項告知審查人員依據《征管處罰案件審理提請書》(FZ04)中局(分局、所)長批準的擬處罰意見,在“征管應用系統-行政處罰……處罰事項告知”模塊制作《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FZ05),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報局(分局、所)長審批。審查人員依據《審理報告》(JC20)中稽查局局長(主管局長)批準的擬處罰意見,在“征管應用系統-稅務稽查……審理終結”模塊制作《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FZ05),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報局長審批。審查人員依據《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意見書》(FG10)中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委員會主任批準的擬處罰意見,在“征管應用系統-重大案件審理……文書制作”模塊制作《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FZ05),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報局長審批。稽查局處理的案件由審理部門送達當事人;其他案件由調查機構或調查人員送達當事人。不向當事人送達《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FZ05),稅務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處罰事項告知審查人員依據《征管處罰案件審理提請書》(FZ053聽取陳述、申辯或組織聽證當事人在稅務機關作出處罰決定之前陳述、申辯的,稅務機關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陳述、申辯,既可以采取書面形式,也可以采取口頭形式;調查機構(人員)或審查機構都有責任接收書面陳述、申辯材料或填寫《陳述申辯筆錄》(FZ06);調查機構(人員)收到書面陳述、申辯材料或填寫《陳述申辯筆錄》(FZ06)后,在2日內移交審查機構;審查人員在“征管應用系統-行政處罰……陳述申辯筆錄”模塊錄入《陳述申辯筆錄》相關信息,當事人放棄陳述申辯的,錄入時注明當事人符合聽證條件并要求聽證的,稅務機關組織聽證聽取陳述、申辯或組織聽證當事人在稅務機關作出處罰決定之前陳54作出決定處罰決定意見制作文書審批權限案件移送作出決定處罰決定意見55處罰決定意見當事人不陳述、申辯或未要求聽證的,經局(分局、所)長審批的審查意見即為處罰決定意見。當事人已陳述、申辯或稅務機關已組織聽證的,審查機構自收到當事人陳述、申辯意見或聽證情況3日內完成再審,以經審批的再審意見做為處罰意見。(1)縣以上稅務局處理的重大稅務案件和稽查局處理的案件,審查人員按“審查一般規定”有關程序執行。(2)縣級稅務局處理的一般案件和管理、征收分局、稅務所處理的罰款2000元以下的案件,審查人員在“征管應用系統-行政處罰……征管處罰案件審理提請書”模塊《征管處罰案件審理提請書》(FZ04)錄入再審意見,連同案卷資料報局(分局、所)長審批。處罰決定意見當事人不陳述、申辯或未要求聽證的,經局(分局、56制作文書不陳述、申辯或未要求聽證的,在《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FZ05)擬定作出處罰決定之日;已陳述、申辯或已組織聽證的,自收到經局(分局、所)長批準的《重大稅務案件審理意見書》(FG10)或《審理報告》(JC20)或《征管處罰案件審理提請書》(FZ04)之日起3日內,審查人員分別制作下列文書:1、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予以處罰,在“征管應用系統-行政處罰……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模塊制作《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FZ08);2、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在“征管應用系統-行政處罰……不予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模塊制作《不予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FZ09);3、違法事實不成立的,在“征管應用系統-行政處罰……稅務違法事實不成立通知書”模塊制作《稅務違法事實不成立通知書》(FZ10)。制作文書不陳述、申辯或未要求聽證的,在《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57審批權限縣以上稅務局處理的重大稅務案件,制作的文書經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審核,報重大稅務案件審理委員會主任審批;縣級稅務局處理的一般案件,制作的文書報局長審批;稽查局處理的案件,制作的文書經審理部門負責人、稽查局主管局長審核,報稽查局局長審批;管理、征收分局、稅務所處理的案件,制作的文書報分局長、所長審批。審批權限縣以上稅務局處理的重大稅務案件,制作的文書經重大稅58案件移送發現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書面報告局長,經局長審批后,指定二名以上稽查人員組成專案組核實情況,專案組經核實,確認已涉嫌構成犯罪的,填寫《涉稅案件移送書》(JC24),報局長3日內簽批后,由稽查局在24小時內連同案卷材料移送同級公安機關。案件移送發現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書面報59送達、執行、歸檔送達執行人員在決定書、通知書制作之日起7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送達當事人,在“征管應用系統-稅務執行……錄入送達信息”模塊錄入送達信息。1、重大稅務案件文書,先傳遞稽查局審理部門,再傳遞稽查局執行部門送達;2、縣級稅務局處理的一般案件文書和管理、征收分局、稅務所處理的案件文書,傳遞調查人員送達;3、稽查局處理的案件文書,傳遞稽查局執行部門送達。執行決定(執行)。案卷歸檔審查人員收到執行人員傳遞的《執行報告》(JC25),將案卷資料歸檔。送達、執行、歸檔送達603、聽證程序當事人要求聽證的,在收到《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FZ05)后3日內向稅務機關書面提出;逾期不提出的,視為放棄聽證權利。當事人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況而耽誤提出聽證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5日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申請是否準許,由組織聽證的稅務機關決定。當事人要求聽證的,稅務機關應當組織聽證;不組織聽證,稅務行政處罰不能成立。3、聽證程序當事人要求聽證的,在收到《稅61聽證程序受理→聽證準備→告知當事人→舉行聽證→聽證結束
聽證程序受理→聽證準備→告知當事人→舉行聽證62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公開舉行的聽證,在聽證3日前向社會公告當事人和本案調查人員的姓名、案由、聽證的時間、地點;2、稅務機關收到當事人聽證要求,15日內舉行聽證3、在舉行聽證的7日前將《稅務行政處罰聽證通知書》(FZ12)送達當事人
4、當事人提出主持人回避的,須在舉行聽證的3日前書面提出5、聽證主持人將聽證會資料封卷移交審查人員,并將聽證情況和處理意見報告局(分局、所)長
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1、公開舉行的聽證,在聽證3日前向社會公告634、稅務行政處罰的執行當場收繳罰款指定繳納當事人拒不履行的4、稅務行政處罰的執行當場收繳罰款64當場收繳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當場收繳罰款:1.當場作出處罰決定,依法給予20元以下罰款的;2.當場作出處罰決定,不當場收繳事后難以執行的;3.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當場作出處罰決定或按一般程序作出處罰決定,當事人向指定的地點或國庫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可以當場收繳罰款。當場收繳罰款的,必須向當事人開具罰款收據。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的罰款,自收繳罰款之日起2日內交至稅務機關;在水上當場收繳的罰款,自抵岸之日起2日內交至稅務機關;在“征管應用系統”錄入罰款收據的相關信息。稅務機關在2日內將罰款繳付指定的銀行。當場收繳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當場收繳罰款:65六、稅務行政處罰特殊問題分析(一)稅務行政處罰與違法構成要件(二)稅務行政處罰的適用(三)處罰的追溯時效(四)一事不二罰在稅務行政處罰中的適用六、稅務行政處罰特殊問題分析(一)稅務行政處罰與違法構成要件66(一)稅務行政處罰與違法構成要件對違法構成要件的認識對偷稅行為的認定(一)稅務行政處罰與違法構成要件對違法構成要件的認識67(二)稅務行政處罰的適用A公司在2003年度偷稅10萬元。2004年3月,新一任總經理上任,發現公司的偷稅行為,要求公司會計到稅務機關申報補繳稅款10萬元。此種情形,稅務機關如何處理?(二)稅務行政處罰的適用A公司在2003年度偷稅10萬元。268(三)處罰的追溯時效某地稅稽查局2005年6月對宇宙商貿公司進行檢查,發現該公司2004年6月、2002年3月、2001年1月、2000年2月都存在偷稅行為。問題:對2000年2月發生的偷稅行為,稅務機關可否追究?(三)處罰的追溯時效某地稅稽查局2005年6月對宇宙商貿公司69(四)一事不二罰原則的適用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罰款的處罰。同一違法行為是指符合一個違法行為構成要件。稅務行政處罰中的同一違法行為:1、發票違法導致偷稅2、未按規定取得發票導致對方未繳、少繳或者騙取稅款3、未按規定到國、地稅申請辦理稅務登記(四)一事不二罰原則的適用同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罰款的處罰70一事不二罰原則的運用4、同一偷稅行為同時導致偷國、地稅管轄的稅款5、發票違法的處罰6、涉稅犯罪案件移送前的處罰一事不二罰原則的運用4、同一偷稅行為同時導致偷國、地稅管轄的71新華皮鞋加工廠為逃避稅收監控,從某單位購買發票8份,其中8份已開具給購貨單位,導致少繳稅款200元,至稅務局稽查局檢查時,還有1份從某單位購買的發票未開具。
問:此案應如何作出稅務處罰?
新華皮鞋加工廠為逃避稅收監控,從某單位購買發票8份,其中8份72處罰案例分析基本案情:
2002年1月,某市地稅局稽查局對一家建筑安裝公司進行稅務檢查時,發現該廠2001年該建筑公司為為某鄉鎮企業進行廠區建設工程施工,工程結算金額2200萬元沒有記賬,少繳營業稅66萬元。
1月20日,稽查局對該廠作出補稅、加收滯納金、罰款的處理。同日,向該廠下達了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并由檢查人員送達該公司財務科出納會計。但這名會計因當晚出差去上海,未將此事向廠長匯報。3天后,稽查局依法向該公司下達了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對該廠1999年度、2001年度所偷稅款給予0.5倍罰款的處理,并由檢查人員將《稅務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該公司經理。經理認為處罰太重,要申請復議,但還是在送達回證上簽了字。該廠認為,其偷稅行為是兩年前的事情,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不應再給予處罰。于是,以適用法律錯誤、程序違法為由,將稽查局告上法庭。
法院如何處理?處罰案例分析基本案情:
2002年1月,某市地稅局稽查局對73謝謝大家,再見稅務行政處罰課件74稅務行政處罰
稅務行政處罰75提綱行政處罰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行政處罰的概念和特征行政處罰原則行政處罰的種類與形式行政處罰的管轄行政處罰的適用稅務行政處罰程序提綱行政處罰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76行政處罰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第一,《行政處罰法》完善了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用法律來規范政府的行政行為,一般包括三個方面:即抽象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以及對行政行為的監督和救濟制度。現在,國家已經制定了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復議法、立法法、行政許可法等,今后國家將進一步立法規范有關行政行為。行政處罰法的制定,對于規范行政行為、特別是完善行政程序的法律制度,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行政處罰法》規范了行政處罰的實施,從程序上保證行政管理的公正,對于行政機關正確實施行政處罰,密切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改善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執法水平,保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起到積極作用。
第三,《行政處罰法》確立的一些基本原則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對反腐敗有著促進作用。第四,《行政處罰法》建立了我國行政處罰設定的法律制度。我國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大部分是屬于行政管理性質的,要由國家行政機關來貫徹實施。許多法律法規規章后面都有法律責任一章,其內容一般是規定對違法者給予哪些行政處罰。這是行政機關貫徹法律法規規章,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但是從另一方面講,行政處罰的非法行使,將損害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現代法制社會的一項基本準則就是凡是對公民、組織的權利作出限制性規定,或者要求公民、組織履行一定的義務,必須有法律明文規定。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公民、組織必須履行的,公民、組織就沒有必須履行的義務,同時也不得因此受到任何處罰。《行政處罰法》明確規定了何種國家機關、哪一級國家機關可以設定何種行政處罰。今后,只有行政處罰法規定的國家機關才能夠設定行政處罰,這對于改變目前行政處罰設定比較混亂的狀況,無疑是行之有效的。
第五,《行政處罰法》健全了我國法律責任制度。對違法行為必須依法追究法律責任,這是法制的基本原則。我國的法律責任制度,由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三部分組成。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等,分別確立了我國的刑事和民事法律責任制度。行政處罰法的制定,使我國的刑事責任、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三大法律責任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起來,對于完善我國法律責任制度,保障法律貫徹執行,具有重要意義。行政處罰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第一,《行政處罰法》完善了我國行政77一、行政處罰的概念和特征(一)行政處罰的概念(二)行政處罰的特征(三)行政處罰與相關概念的區別一、行政處罰的概念和特征(一)行政處罰的概念78(一)行政處罰的概念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方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一)行政處罰的概念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79什么是行政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違反行政法規范,侵害受保護的行政關系對社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指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因此,行政違法包括行政主體的違法和行政相對方的違法。什么是行政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是80行政違法行為構成要件所謂行政違法構成要件是指構成行政違法的必須具備的要件。行政違法的構成要件法律未作統一的規定,學理上有不同的探討。一般來說行政違法構成要件應包括四個方面:主體要件、客體要件、主觀方面要件和客觀方面要件。具體而言:(1)主體是否合法或相對人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具有受處罰能力;(2)客觀方面具有違反法律規范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行為(作為或不作為);(3)客體是其行為侵犯了行政法規范保護的行政法律關系。(4)主觀方面具有過錯。鑒于行政效率原則以及一般行政違法均為比較輕微的違法行為,因此只要行為人實施了行政違法行為便視其主觀具有過錯。但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須考慮是否存在過錯,以便考慮是否要追償(國家賠償法)。就行政違法的基本屬性看:行為的違法性即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設定的義務是其構成要件的基本特征和普遍屬性。即不履行法定義務是其基本和核心構成要件。行政違法行為構成要件所謂行政違法構成81(二)行政處罰的特征(1)行政處罰的主體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其他行政主體;(2)行政處罰的對象是作為相對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3)行政處罰的前提是相對方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4)行政處罰的性質是一種以懲戒違法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體行政行為。(二)行政處罰的特征(1)行政處罰的主體是行政機關或法82(三)行政處罰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1)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區別行政處分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對其系統內部違法失職的公務員實施的一種懲戒措施。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雖然都是國家行政機關作出的制裁行為,但有較大區別:①作出決定的主體范圍不同②所制裁的對象不同③采取的形式不同④行為的性質不同⑤所依據的法律⑥兩者的救濟途徑不同(三)行政處罰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1)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區83(2)行政處罰與刑罰的區別行政處罰與刑罰都是具有強制力的制裁方式,但兩者有顯著區別:①兩種行為的權力歸屬不同②實施處罰的主體不同③實施處罰的對象不同④作出處罰決定的程序不同。⑤處罰的種類不同。(2)行政處罰與刑罰的區別84(3)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執行的區別行政強制執行也是一項重要的行政行為,它是指國家行政主體為了保證行政管理活動的正常進行,對不履行國家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處理決定或科以行政義務的相對方依法采取各種強制手段,以迫使其執行行政處理決定或履行行政義務的行為。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執行都是具體行政行為,二者有著某種承接關系,但二者仍有明顯的區別:①性質不同。②目的不同。③實施的機關不盡相同。(3)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執行的區別85(4)行政處罰與執行罰的區別執行罰是行政強制執行的一種方法,它是以處罰的形式促使當事人履行義務。雖然行政處罰與執行罰都有著處罰的外在形式,但二者之間仍有明顯區別:①法律性質上存在差異。②目的上存在差異。(4)行政處罰與執行罰的區別86二、行政處罰原則行政處罰的原則是指對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準則。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和行政管理的實踐,行政處罰應遵循以下原則:1處罰法定原則2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3公正、公開原則4處罰救濟原則5一事不再罰原則6過罰相當原則二、行政處罰原則行政處罰的原則是指對行政處罰87
1處罰法定原則
它是行政合法性原則(或依法行政)在行政處罰中的具體體現和要求,指行政處罰必須依法進行。處罰法定原則包含:(1)實施處罰的主體必須是法定的行政主體;(2)處罰的依據是法定的;(3)行政處罰的程序合法。處罰法定原則不僅要求實體合法,也要求程序合法,即應遵循法定程序。
1處罰法定原則
它是行政合法性原88
2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它是指行政處罰不僅是制裁行政違法行為的手段,而且也起教育的作用,是教育人們遵守法律的一種形式。
2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它是指行政893公正、公開原則所謂公正就是公平、正直,沒有偏私。公正原則是處罰法定原則的必要補充,是指在實施行政處罰時不僅要求形式是合法的,是在自由裁量的法定幅度的范圍內實施的,而且要求在內容上合法,符合立法目的。所謂公開就是處罰過程要公開,要有相對方的參與和了解,以提高公民對行政機關及其實施的行政處罰的信任度,同時監督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依法、公正地行使職權,保障相對方的合法權益。堅持處罰公正、公開原則,必須做到:(1)實施處罰的動因符合行政目的;(2)處罰決定要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即應該考慮的相關因素必須考慮,不應該考慮的因素不去考慮;(3)處罰的輕重程度應與違法事實、性質、情節及危害大小相適應;(4)行政處罰行為還必須合乎理性,不能違背常理、常規,不能違背共同的道德。3公正、公開原則所謂公正就是公平904處罰救濟原則該原則又稱法律救濟原則或無救濟即無處罰原則。指行政主體對相對方實施行政處罰時,必須保證相對方取得救濟途徑,否則不能實施行政處罰。處罰救濟原則是保證行政處罰合法、公正行使的事后補救措施。4處罰救濟原則該原則又稱法律救濟原則915一事不再罰原則指對相對方的某一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同類(如罰款)處罰。或者說相對方的一個行為違反一種行政法規范時,只能由一個行政機關作出一次處罰,一事不再罰原則解決的是行政實踐中多頭處罰與重復處罰的問題。正確理解這一含義應當注意:(1)行為人的一個行為,同時違反了兩個以上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給予兩次以上的處罰,但如果處罰是罰款,則只能罰一次,另一次處罰可以是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或許可證,也可以是責令停產停業,還可以是沒收財產等,只是不能再罰款。(2)行為人的一個行為,違反一個法律、法規規定,該法律、法規同時規定施罰機關可以并處兩種處罰,如可以沒收并處罰款,罰款并處吊銷營業執照等,這種并處不違背一事不再罰原則。(3)違法行為性質嚴重已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同時,依法應予行政處罰的當然適用。5一事不再罰原則指對相對方的某一違92
6過罰相當原則
過罰相當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對違法行為人適用行政處罰,所科罰種和處罰幅度要與違法行為人的違法過錯程度相適應,既不輕過重罰,也不重過輕罰,避免畸輕畸重的不合理、不公正的情況。
6過罰相當原則
過罰相當原則是93三、行政處罰的種類與形式行政處罰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一)若以行政處罰的性質為標準,行政處罰可分為限制或剝奪權利性的處罰、科以義務性的處罰、影響聲譽的處罰;(二)以行政處罰的內容為標準,其可分為人身自由罰、聲譽罰(申誡罰、精神罰)、財產罰、行為罰四類。三、行政處罰的種類與形式行政處罰可以941、人身自由罰人身自由罰是指行政機關實施的在短期內限制或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我國法律、法規規定的人身自由罰有兩種形式:行政拘留和勞動教養。(1)行政拘留行政拘留也稱治安拘留,是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依法在短期內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種處罰。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為1日以上15日以下,有二項以上違法行為“并處”的,不受此限。(2)勞動教養是指行政機關對習慣性違法或有輕微犯罪行為尚不夠刑事處罰又有勞動能力的人采取的一種行政處罰。勞動教養的期限一般為1至3年,必要時可延長1年。它是行政處罰中最嚴厲的一種。1、人身自由罰人身自由罰是指行政952、行為罰(能力罰)行為罰是限制和剝奪違法相對方某種行為能力或資格的處罰措施,有時也稱能力罰。行為罰不同于自由罰,前者既可以針對個人,又可以針對組織。而后者則只能適用于個人。行為罰的主要表現形式有: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執照等。(1)責令停產停業這是限制違法相對方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處罰形式。(2)吊銷、暫扣許可證和執照吊銷許可證和執照,是禁止相對方從事某種特許權利或資格的處罰。(3)科以相對方某種作為義務,如責令違法相對方限期治理,恢復植被等。2、行為罰(能力罰)行為罰是限制和963、財產罰財產罰是指使被處罰人的財產權利和利益受到損害的行政處罰。這種處罰在于使違法者繳納一定數額的金錢或者是沒收其一定財物,并不影響違法者的人身自由和進行其他活動的權利。財產罰這種特性決定了財產罰所適用的范圍廣泛,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行政處罰。財產罰的具體形式主要有:罰款、沒收財物(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3、財產罰財產罰是指使被處罰人的財產權利和利益受到損害的97罰款罰款是指行政主體強制違法相對方承擔金錢給付義務的處罰形式。罰款與罰金這兩個概念雖然都屬于金錢處罰,但兩者存在很大的區別:①罰金是刑罰中的一種附加刑,因而受過罰金處罰的就是受過刑罰的人,在法律上就算有前科,而罰款是一種行政處罰,不發生前科問題。②處罰的根據不同。罰金由刑法規定,適用時依據刑法和其他單行刑事法律規范,而罰款則由行政法規定,適用時依據行政法律規定。③適用主體不同。罰金由人民法院依法判處,而罰款則由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科處。④適用對象不同。罰金適用犯罪分子,而罰款適用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人或其他組織,其懲罰程度要比罰金輕。罰款罰款是指行政主體強制違法相對98沒收財物(沒收非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沒收財物是由行政主體實施的將行政違法行為人的部分或全部違法收入、物品或其他非法占有的財物收歸國家所有的處罰方式。沒收財物的處罰不同于刑法中的沒收財產刑。沒收財產是將犯罪分子個人所有的一部分或全部財產強制無償地收歸國家所有的刑罰。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①性質不同。②對象不同。沒收財產只限于犯罪分子的個人財產,而沒收財物的對象則是違禁品、贓款、贓物和進行非法活動使用的工具。③適用的范圍不同。沒收財產主要適用于反革命罪等性質嚴重的犯罪;沒收財物既可適用于一般行政違法行為,也可適用于嚴重的行政違法行為。沒收財物(沒收非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99責令金錢或物質賠償
是指行政主體要求違法相對方就其違法行為給其他個人、組織或國家造成的損害進行賠償的處罰措施。責令金錢或物質賠償是指行政主體要求1004、聲譽罰(申誡罰)聲譽罰是指行政主體對違法者的名譽、榮譽、信譽或精神上的利益造成一定損害以示警戒的行政處罰,故又稱申誡罰或精神罰。聲譽罰既適用于個人也適用于組織。其主要形式有警告,通報批評等。(1)警告。它是指行政主體對違法者實施的一種書面形式的譴責和告誡。(2)通報批評。所謂通報批評是指行政主體以公開、公布的方式,使被處罰人的名譽權受到損害,既制裁、教育違法者,又可廣泛地教育他人的一種行政處罰形式。4、聲譽罰(申誡罰)聲譽罰是指行政101四、行政處罰的管轄(一)行政處罰的主體行政處罰必須由享有法定權限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實施。依照法律規定,行政機關可以將某些行政處罰實施權委托給其他機關或組織。但對于行政拘留、勞動教養等涉及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則只能由法定行政機關行使,不得委托其他機關、組織代行。(二)行政處罰的管轄規則四、行政處罰的管轄(一)行政處罰的主體102(一)行政處罰的主體(一)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條件是什么?(二)哪些機關或組織可以成為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一)行政處罰的主體(一)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條件是什么?103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條件享有行政處罰權、能夠實施行政處罰的機關應具備以下條件:
1、必須是行政機關;
2、必須具有外部管理職能;
3、必須取得特定的行政處罰權;
4、必須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實施。
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條件享有行政處罰權、能夠實施行政處罰的機關104哪些機關或組織可以成為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可以成為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有:
(一)行政行政機關
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三)受委托的組織
受委托依法行使行政處罰的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2、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3、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應當由有條件的組織進行相應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
受委托的組織必須在授權范圍內,以委托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能再委托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實施行政處罰行為的后果由委托機關承擔法律責任。哪些機關或組織可以成為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可以成為行政處罰實施105(二)行政處罰的管轄規則1、行政處罰案件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行政主體管轄;2、兩個以上行政主體對同一違法行為都有處罰管轄權的,或者違法行為地點難以查明的,由最先查處的行政主體管轄;3、行政主體如認為自己所查處的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應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4、兩個以上的行政主體對行政處罰權發生爭執的,應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報請其共同的上級行政機關指定管轄;5、行政處罰的級別管轄由具體法律、法規規定;6、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處罰,如果違法行為人、證人、關系人不在其管轄的行政區域,可委托這些人員所在的行政區域的行政機關訊問或調查取證,受委托的行政機關有義務協助。(二)行政處罰的管轄規則1、行政處罰案件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行106五、行政處罰的適用(一)行政處罰適用的概念(二)行政處罰適用的條件(三)行政處罰適用的方法五、行政處罰的適用(一)行政處罰適用的概念107(一)行政處罰適用的概念行政處罰適用是對行政法律規范規定的行政處罰的具體運用,也就是行政主體在認定相對方行為違法的基礎上,依法決定對相對方是否給予行政處罰和如何科以處罰的活動,它是將行政法律規范規定的行政處罰的原則、形式、具體方法等運用到各種具體行政違法案件中的活動。(一)行政處罰適用的概念行政處罰適用108(二)行政處罰適用的條件行政處罰適用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否則即為違法或無效的行政處罰。一般認為,行政處罰適用的條件包括前提條件、主體條件、對象條件和時效條件。(1)行政處罰適用的前提條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行政違法行為客觀存在。(2)行政處罰適用的主體條件,即行政處罰必須由享有法定的行政處罰權的適格主體實施。(3)行政處罰適用的對象條件,必須是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違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責任能力。(4)行政處罰適用的時效條件,是對行為人實施行政處罰,還需其違法行為未超過追究時效,超過法定的追究違法者責任的有效期限,則不得對違法者適用行政處罰。(二)行政處罰適用的條件行政處罰適用109
(三)行政處罰適用的方法
行政處罰適用的方法指行政處罰運用于各種行政違法案和違法者的各種方式和方法,也可以說是行政處罰的裁量方法。它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概念:1、不予處罰與免予處罰2、“應當”處罰與“可以”處罰3、從輕、減輕處罰與從重處罰4、單處與并處5、行政處罰與刑罰的競合適用6、法人或其他組織違法的“兩罰”處罰適用
(三)行政處罰適用的方法
行政處罰1101、不予處罰與免予處罰①不予處罰不予處罰是指因有法律、法規所規定的事由存在,行政機關對某些形式上雖然違法但實質上不應承擔違法責任的人不適用行政處罰。②免予處罰免予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考慮有法定的特殊情況存在,對本應處罰的違法行為人免除其處罰。法定的應當免予處罰的情節主要有:①行為人的違法行為是因行政管理人員的過錯造成的;②因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影響及其他因素而違法的。1、不予處罰與免予處罰①不予處罰1112、“應當”處罰與“可以”處罰①“應當”處罰“應當”處罰,是指必然發生對違法者適用行政處罰或從輕、從重等的結果,“應當”處罰是對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處罰權的明確規定,是羈束裁量的具體表現。在“應當”處罰情形中,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應當對違法者適用行政處罰;二是應當從輕、減輕或免予處罰;三是應當從重處罰。在對違法者適用行政處罰的過程中,在“應當”范圍內行政機關仍有一定自由裁量權。②“可以”處罰“可以”處罰是指對違法者或然產生行政處罰適用的結果。也就是說,可以予以行政處罰,也可以不予行政處罰,或者可以從輕、從重處罰,也可不予從輕、從重處罰。2、“應當”處罰與“可以”處罰①“應當”1123、從輕、減輕處罰與從重處罰①從輕處罰從輕處罰是指行政主體在法定的處罰方式和處罰幅度內,對行政違法行為人選擇適用較輕的方式和幅度較低的處罰。②減輕處罰減輕處罰是指行政主體對違法相對方在法定的處罰幅度最低限以下適用行政處罰。應當從輕、減輕處罰的情形為:a主動消除或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b受他人脅迫、誘騙、教唆實施違法行為的;c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d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e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從輕、減輕處罰的其他情形。3、從輕、減輕處罰與從重處罰①從輕處罰113③從重處罰從重處罰是從輕處罰的對稱。它是指行政主體在法定的處罰方式和幅度內,對違法相對方在數種處罰方式中適用較嚴厲的處罰方式,或者在某一處罰方式允許的幅度內適用接近于上限或上限的處罰。違法相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罰:a違法情節惡劣,造成嚴重后果的;b不聽勸阻,繼續實施違法行為的;c兩人以上合伙實施違法行為中起主要作用的;d多次實施違法行為,屢教不改的;e妨礙執法人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安全生產標準化啟動課件
- 2024年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培訓課件
- 財務核算流程管理制度
- 《2025電子設備供應合同》
- 2025福州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車間衛生制度管理制度
- 高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全流程合同管理制度
- 食品主體責任管理制度
- 配送倉庫員工管理制度
- 首部樞紐工程施工方案(完整)
- 3.1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說課課件-高一上學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 11.1《諫逐客書》復習課件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開荒保潔施工方案三篇
- 小學英語四年級語法專項練習(2024年)
- 解三角形滿分突破10講-試題版
-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資格考試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2024年下半年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天津市中考英語真題卷及答案
- 13R503 動力工程設計常用數據
- 物業項目交接計劃方案
- 2024年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信息技術(下冊)期末試卷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