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知識講座傳課件_第1頁
消防知識講座傳課件_第2頁
消防知識講座傳課件_第3頁
消防知識講座傳課件_第4頁
消防知識講座傳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全保衛(wèi)部:聯(lián)系電話:電子信箱:

浙江XXXX有限公司消防安全知識講座11/6/20221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江澤民1986年10月13日在上海市消防工作會議上講話時提出:11/6/20222消防歷史及新消防法介紹公司(消防)安全管理網(wǎng)絡常見火災原因火災分類及滅火方法器材配置與動火作業(yè)應急救援主要內(nèi)容11/6/20223官辦消防在周代稱司煊、司耀,宋代稱防隅、潛火軍,元代、明代稱救火兵丁,清代初年稱防范火班。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消防”一詞從日本舶來,才有消防隊之稱。宋仁宗趙禎即位后,制定了嚴密的防火措施,在京廂軍中挑選精干軍士,建制為專職消防機構——軍巡鋪。這大約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專職消防部隊。清末八國聯(lián)軍侵占天津后,在天津劃分了租界,為防租界內(nèi)火災,意大利侵略軍招募華人組織官辦救火會,隨后英租界也組織了天津志愿消防隊。1902年,清政府(袁世凱)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總局后,救火會便交由我國監(jiān)管,改稱南段巡警總局消防隊。這便是我國第一支消防警察隊。1、消防組織設置及名稱演變11/6/20225過去火警電話“09”(70年代以前,我國特別通訊是“0”號)。70年代后期我國通訊服務號碼由“0”改為“11”,1982年我國吸取了日本的經(jīng)驗,統(tǒng)一規(guī)定火災報警電話號碼為119,漢語“要要救”的諧音,寓意撥打119尋求緊急時刻的幫助。1992年公安部確定11月9日為消防宣傳日(11月9日的月日數(shù)恰好與火警號碼“119”相同)。從11月9日以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便開始進入冬季,冬季是火災多發(fā)季節(jié)。因此,從這一天起開始開展防火宣傳與檢查。2、“119”的來歷11/6/202263、新舊消防法對比1998年9月1日起施行《消防法》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消防法》總字數(shù)6609

總字數(shù)10227

——————

多出字數(shù)3618章(條)數(shù)六章54條

章(條)數(shù)七章74條多:20條第一章總則7條

第一章總則7條

第二章火災預防18條

第二章火災預防27條多:9條第三章消防組織6條

第三章消防組織8條多:2條第四章滅火救援8條

第四章滅火救援9條多:1條第五章監(jiān)督檢查0條

第五章監(jiān)督檢查6條多:6條第六章法律責任14條

第六章法律責任15條多:1條第七章附則1條

第七章附則2條多:1條11/6/20227章節(jié)條款序號新《消防法》主要內(nèi)容要點新舊對比第一章總則

1第1條為了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加強應急救援工作,保護人身、財產(chǎn)安全,維護公共安全,制定本法。為什么立此法

增加:加強應急救援工作2第2條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按照政府統(tǒng)一領導、部門依法監(jiān)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消防工作網(wǎng)絡。方針、網(wǎng)絡

明確分工:按照政府統(tǒng)一領導、部門依法監(jiān)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網(wǎng)絡3第10條按照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需要進行消防設計的建設工程,除本法第十一條另有規(guī)定的外,建設單位應當自依法取得施工許可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nèi),將消防設計文件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備案,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進行抽查。備案取得施工許可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nèi)第二章4第11條國務院公安部門規(guī)定的大型的人員密集場所和其他特殊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將消防設計文件報送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審核。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依法對審核的結果負責。審核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依法對審核的結果負責11/6/20228章節(jié)條款序號新《消防法》主要內(nèi)容要點新舊對比第五章監(jiān)督管理9六條一方面:加大了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對火災隱患的查處力度。54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在監(jiān)督檢查中發(fā)現(xiàn)火災隱患的,應當通知有關單位或者個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隱患;不及時消除隱患可能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依照規(guī)定對危險部位或者場所采取臨時查封措施。

另一方面:強化了對公安機構依法履行職責的監(jiān)督。56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進行消防設計審核、消防驗收、消防安全檢查,應當按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進行,做到公正、嚴格、文明、高效;不得收取費用,不得謀取利益;不得利用職務為用戶、建設單位指定或者變相指定消防產(chǎn)品的品牌、銷售單位或者消防技術服務機構、消防設施施工單位。

第六章10第63條違反本法規(guī)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日以下拘留:①違反消防安全規(guī)定進入生產(chǎn)、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場所的;②違反規(guī)定使用明火作業(yè)或者在具有火災、爆炸危險的場所吸煙、使用明火的。五日以下拘留

11/6/202210二、公司(消防)安全網(wǎng)絡11/6/202212公司消防(救援)組織結構(31人)公司志愿消防隊(應急救援隊)隊長:副隊長:第一組阮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11/6/202214三、常見火災原因11/6/202215火災危險源控制不住,火災時造成死亡事故發(fā)生。消防設施不能發(fā)揮作用,造成火災蔓延。

原因:①消防設施設計存在缺陷;②消防設施存在故障不能使用;③操作人員不會操作;④操作人員不能堅守操作崗位。發(fā)生火災不會撲救,致使小火釀成大災。

原因:①不會報警;②不會使用滅火器;③不會撲救方法。遇火災疏散逃生不利,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原因:①疏散通道被人為堵塞;②場所員工不會組織疏散逃生;③遇難群眾不知如何逃生;

1、火災特點11/6/202216根據(jù)公安部07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從引發(fā)火災的直接原因看,電氣和用火不慎引發(fā)的火災占總數(shù)一半以上。電氣引起火災最多,共45703起,占總數(shù)的28.8%;其次是用火不慎,共37195起,占23.4%;除這兩種主要原因外,吸煙引起的火災占8%,玩火占7.9%,生產(chǎn)作業(yè)不慎占5.6%,自燃、雷擊、靜電等占2.5%,遺留火種等其他原因占14.7%,原因不明的占9.4%。2、常見火災直接原因11/6/202217(使用電器違章是近年來大量導致火災的重要原因之一。據(jù)公安部消防局統(tǒng)計顯示,因電氣設備、線路安裝使用不當和違反用電安全規(guī)定引起的火災,大約能占火災總數(shù)的28.8%。電氣火災11/6/202218“6.21”爆炸事故現(xiàn)場11/6/202220在所有火災中,因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災約23.4%。因素:①電焊;②使用明火。(使用爐火不慎、點蠟燭不慎、上墳燒紙、點蚊香等)案例:外包電焊作業(yè)引起的火災灼傷事故2007年7月22日,某外包單位在某公司某工段的新裝玻璃鋼槽桶內(nèi)(30m3)施工作業(yè)(未辦受限空間作業(yè)證,作業(yè)中用到聚氨酯、固化劑、丙酮等易燃液體)。焊工張某(進廠一個月)同時焊接該槽桶攪拌電機的穿線鋼管。約10:20時張某焊接的鋼管與護欄間打火,產(chǎn)生的火花從人孔掉入槽桶內(nèi)(外包單位未對人孔采取防火隔離),引起易燃品著火。造成三名外包工灼傷(均為男性,分別22歲、24歲、45歲)。用火不慎11/6/202221因違反安全操作規(guī)程操作不慎是企業(yè)導致火災最多的直接原因之一。案例:2006年“10.5”火災事故2006年10月5日,操作崗位負責人升溫開回流冷凝器放空管閥門時,但卻誤開放底水的自來水閥門,因未打開冷凝器放空管閥門導致25#反應鍋內(nèi)受壓,機封受壓彈出,造成鍋內(nèi)含有丙烯腈、苯胺、醋酸等易燃物料從機封噴出。25#反應鍋噴出的易燃物料噴濺到旁邊26#反應鍋上放著的照明的低壓白熾燈(36V/40W),白熾燈破裂,高溫的鎢絲引起26#反應鍋易燃物料起火,隨后引起噴料的25#反應鍋起火,接著火勢隨著噴出的易燃物料蔓延而擴大。損失33132.81元。生產(chǎn)操作不慎11/6/202223

06年公司六分廠“10.5”事故現(xiàn)場圖片11/6/202224嘉興一化工廠2009年“10.19”火災事故09年10月19日中午11點左右,位于浙江嘉興市南湖區(qū)的浙江衛(wèi)星丙烯酸有限公司中,一個3000立方米的化學儲罐突然爆炸,并引發(fā)大火。儲罐區(qū)V0104號儲罐爆炸的直接原因,在用泵向該罐內(nèi)輸送丙烯酸乙酯過程中產(chǎn)生并積聚靜電,引爆罐內(nèi)混合性氣體,并形成火災。經(jīng)過30多輛消防車,3個半小時的撲救,火勢被控制。下午4點,整個罐區(qū)火勢完全被撲滅。據(jù)了解,此次爆炸中無人員傷亡,經(jīng)濟損失達9000多萬元。丙烯酸乙酯(危規(guī)號32147)理化特性:無色液體,有辛辣的刺激氣味;溶于水、乙醇;閃點9℃,沸點99.8℃。靜電引起火災11/6/20222611/6/202227四、火災分類及滅火方法11/6/202228

2、火災分類(事故等級)類別死亡人數(shù)(人)重傷人數(shù)(人)直接經(jīng)損(萬元)一般<3<10<1000較大3~910~<501000~<5000重大10~2950~<1005000~<1億特別重大≥30≥100≥1億《生產(chǎn)安全事故報告和調(diào)查處理條例》(493號令2007年6月1日開始實施)11/6/2022303、《火災分類》(GB/T4968—2008)火災分類的命名及其定義:(根據(jù)可燃物的類型和燃燒特性性將火災定義為六個不同的類別)

A類火災:固體物質(zhì)火災。這種物質(zhì)通常具有有機物性質(zhì),一般在燃燒時能產(chǎn)生灼熱的余燼。B類火災:液體或可熔化的固體物質(zhì)火災。C類火災:氣體火災。D類火災:金屬火災。E類火災:帶電火災。物體帶電燃燒的火災。F類火災:烹飪器具內(nèi)的烹飪物(如動植物油脂)火災。11/6/202231滅火器類型滅火劑充裝量(規(guī)格)滅火器類型規(guī)格代碼(型號)Lkg水型3、6、9―MS/Q、MS/T泡沫3、4、6、9―MP、MP/AR干粉(碳酸氫鈉)―1、2、3、4、5、6、8、10MF干粉(磷酸銨鹽)―1、2、3、4、5、6、8、10MF/ABC鹵代烷(1211)―1、2、3、4、6MY二氧化碳―2、3、5、7MT

手提式滅火器類型和規(guī)格

備注:型號后面需再加充裝量,如MF4

滅火方法11/6/202232適用范圍:適用于撲救各種易燃、可燃液體和易燃、可燃氣體火災,以及電器設備火災。滅火器使用方法(干粉)11/6/202233干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11/6/202234干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11/6/202235適用范圍:主要適用于各種易燃、可燃液體、可燃氣體火災,還可撲救儀器儀表、圖書檔案、工藝器和低壓電器設備等的初起火災。

滅火器使用方法(二氧化碳)11/6/202236二氧化碳滅火器的使用方法11/6/202237二氧化碳滅火器的使用方法11/6/202238適用范圍:主要適用于撲救易燃液體、可燃氣體和電器設備的初起火災。本滅火器移動方便,操作簡單,滅火效果好。

滅火器使用方法(推車干粉)11/6/202239推車式干粉滅火器使用方法11/6/202240推車式干粉滅火器使用方法11/6/202241應急救援注意事項11/6/20224211/6/202243五、器材配置與動火作業(yè)(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guī)范GB50140-2005)11/6/202244滅火器選用考慮因素:(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guī)范GB50140-2005)

滅火器配置場所的火災種類;

滅火器配置場所的危險等級;

滅火器的滅火效能和通用性;

滅火劑對保護物品的污損程度;

滅火器設置點的環(huán)境溫度;

使用滅火器人員的體能。

11/6/202245滅火器類型火災場所水型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泡沫滅火器鹵代烷1211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碳酸氫鈉干粉滅火器機械泡沫滅火器②抗溶泡沫滅火器③A類場所適用。水能冷卻并穿透固體燃燒物質(zhì)而滅火,并可有效防止復燃適用。粉劑能附著在燃燒物的表面層,起到窒息火焰作用不適用。碳酸氫鈉對固體可燃物無粘附作用,只能控火,不能滅火適用。具有冷卻和覆蓋燃燒物表面及與空氣隔絕的作用適用。具有撲滅A類火災的效能不適用。滅火器噴出的二氧化碳無液滴,全是氣體,對A類火基本無效B類場所不適用。①水射流沖擊油面,會激濺油火,、致使火勢蔓延,滅火困難適用。干粉滅火劑能快速窒息火焰,具有中斷燃燒過程的鏈鎖反應的化學活性適用于撲救非極性溶劑和油品火災,覆蓋燃燒物表面,使其與空氣隔絕適用于撲救極性溶劑火災適用。潔凈氣體滅火劑能快速窒息火焰,抑制燃燒鏈鎖反應,而中止燃燒過程適用。二氧化碳靠氣體堆積在燃燒物表面,稀釋并隔絕空氣滅火器的適用性

11/6/202246滅火器類型火災場所水型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泡沫滅火器鹵代烷1211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碳酸氫鈉干粉滅火器機械泡沫滅火器②抗溶泡沫滅火器③C類場所不適用滅火器噴出的細小水流對氣體火災作用很小,基本無效適用。噴射干粉滅火劑能快速撲滅氣體火焰,具有中斷燃燒過程的鏈鎖反應的化學活性不適用。泡沫對可燃液體火滅火有效,但撲救可燃氣體火基本無效適用。潔凈氣體滅火劑能抑制燃燒鏈鎖反應,而中止燃燒適用。二氧化碳窒息滅火,不留殘跡,不污損設備E類場所不適用適用適用于帶電的B類火不適用適用適用于帶電的B類火注:①新型的添加了能滅B類火的添加劑的水型滅火器具有B類滅火級別,可滅B類火。②化學泡沫滅火器已淘汰。③目前,抗溶泡沫滅火器常用機械泡沫類型滅火器。11/6/202247滅火器應設置在位置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且不得影響安全疏散。滅火器的擺放應穩(wěn)固,其銘牌應朝外。手提式滅火器宜設置在滅火器箱內(nèi)或掛鉤、托架上,其頂部離地面高度不應大于1.50m;底部離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滅火器箱不得上鎖。滅火器不宜設置在潮濕或強腐蝕性的地點。當必須設置時,應有相應的保護措施。一個計算單元內(nèi)配置的滅火器數(shù)量不得少于2具。每個設置點的滅火器數(shù)量不宜多于5具。

滅火器設置11/6/202248危險等級配置場所嚴重危險級中危險級輕危險級廠房甲、乙類物品生產(chǎn)場所丙類物品生產(chǎn)場所丁、戊類物品生產(chǎn)場所庫房甲、乙類物品儲存場所丙類物品儲存場所丁、戊類物品儲存場所配置場所與危險等級對應關系11/6/202249A類火災場所的滅火器最大保護距離(m)滅火器型式危險等級手提式滅火器推車式滅火器嚴重危險級1530中危險級2040輕危險級2550B、C類火災場所的滅火器最大保護距離(m)滅火器型式危險等級手提式滅火器推車式滅火器嚴重危險級918中危險級1224輕危險級1530D類火災場所的滅火器,其最大保護距離應根據(jù)具體情況研究確定。E類火災場所的滅火器,其最大保護距離不應低于該場所內(nèi)A類或B類火災的規(guī)定。11/6/202250動火作業(yè)安全八要素11/6/20225111/6/20225211/6/20225311/6/20225411/6/20225511/6/20225611/6/20225711/6/202258六、應急救援11/6/202259應急結束應急恢復原因分析善后處理解除警戒最終報告取證調(diào)查接到報警判斷情況響應級別工程搶險人員救助專家支持警戒與交管醫(yī)療救助人群疏散環(huán)境保護現(xiàn)場監(jiān)測應急啟動事態(tài)發(fā)展得到控制現(xiàn)場清理請求增援擴大應急人員到位媒體管理資源調(diào)配員工通報信息反饋關閉NY上級報告N現(xiàn)場指揮到位政府聯(lián)絡補償損失商務協(xié)調(diào)信息網(wǎng)開通控制行動應急管理流程和主要步驟突發(fā)事件11/6/202260事故應急處置原則1、事故應急處置5項原則:消除事故原因;阻斷泄漏;把受傷人員搶救測量到安全區(qū)域;危險范圍內(nèi)無關人員迅速疏散、撤離現(xiàn)場;應急救援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和必要的防范措施后,迅速投入排險工作;公司應急預案(節(jié)選)11/6/2022612、醫(yī)療衛(wèi)生救助受傷人員分類化學性燒傷、高溫物理性燒傷、中毒、窒息現(xiàn)場救治方案化學性燒傷:立即脫去被污染衣著,迅速用流動的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yī)。高溫物理性燒傷:立即脫去燃燒起火的衣著,或者找水源沖洗患部及滅火(如安全水池、沖洗裝置、生活用水龍頭等),在一時難以找到?jīng)_洗水源且不能及時脫衣服,可以就地打滾滅火。迅速就醫(yī)。中毒: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y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yī)。

吸入: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yī)。

食入:催吐、就醫(yī)。11/6/2022623、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

呼吸系統(tǒng)的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或煙霧時,必須佩帶防毒面具或供氣式頭盔。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鏡。防護服:穿工作服(防火服或防腐服)。手防護:戴橡皮手套。參加救護、救援人員必須按規(guī)定著裝,并注意風向,并應配備相關用具。11/6/2022634、員工的安全防護事故現(xiàn)場人員的撤離撤離到上風口處,清點人數(shù)。組織有秩序地疏散,從最危險地段人員,相互兼顧照應,根據(jù)風向指明集合地點。安全地點集合后,清點人數(shù)并向負責人或者值班人員報告。發(fā)現(xiàn)缺員報告姓名和事故前所處位置等。非事故現(xiàn)場人員緊急疏散由事故分廠/部門負責報警,發(fā)出撤離命令,接命令后,當班負責人組織疏散,接通知后,撤離到上風口處。從最危險地段人員,相互兼顧照應,根據(jù)風向指明集合地點。在安全地點集合后,清點人數(shù)后,向負責人或者值班人員報告人員情況。發(fā)現(xiàn)缺員,應報告缺員的姓名和事故前所處位置等。應急救援人員在撤離前、撤離后的報告接到通知后,立即帶上救護和防護裝備趕撲現(xiàn)場,等候調(diào)令分工,分批進入事發(fā)點救援。在進入事故點前,組長必須向指揮部報告每批參加搶修(或救護)人員數(shù)量和名單并登記。完成任務后,報告任務執(zhí)行情況及人員安全狀況,申請下達撤離命令,指揮部做決定,向下命令。接撤離命令后,帶人員撤離事故點至安全地帶,清點人員,向應急指揮部報告。周邊區(qū)域的部門、人員疏散的方式、方法。

應急指揮部人員向周邊部門發(fā)送警報。嚴重緊急時,通過指揮部直接聯(lián)系政府以及周邊公司的負責人,由總指揮部親自向政府或周遍公司負責人發(fā)布消息,提出要求組織撤離疏散或者請求援助。在發(fā)布消息時,必須發(fā)布事態(tài)的緩急程度,提出撤離的具體方法和方式。撤離方式有步行和車輛運輸兩種。撤離方法中應明確應采取的預防措施、注意事項、撤離方向和撤離距離。11/6/2022645、外部救援當事故擴大化需要外部力量救援時,總指揮可以發(fā)布支援命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