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辛棄疾賞析習題及答案【部編版九下】內容:【原詩】【翻譯】【作者】【背景】【主題思想】【賞析】題型:【理解性默寫】【選擇題】【簡答題】【原詞】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咀g文】中秋皓月灑下萬里金波,好似那剛磨亮的銅鏡飛上了夜空。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么辦呢?白發漸漸增多,欺負我拿它沒有辦法。我要乘風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樹影搖曳的桂樹,因為人們都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作者】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是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背景】此詞大概作于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蘇南京)任江東安扶司參議官任上所作。這時作者南歸已整整十二年了。為了收復中原,作者曾多次上書,力主抗金,收復中原。但他的建議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陰暗的政治環境中,詞人只能以詩詞來抒發自己的心愿。【主題思想】辛棄疾的這首《太常引》,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反對妥協投降、立志收復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举p析】這首詞的上片,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成一種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與情懷。“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的神話傳說: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借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實的矛盾。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想到功業無成、白發已多,作者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迸發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發欺人奈何?”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詞的下片,作者又運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宮,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樹。想象更加離奇,更加遠離塵世,但卻更直接、強烈地表現了詞人的現實理想與為實現理想的堅強意志,更鮮明地揭示了詞的主旨。作者這里所說的擋住月光的“桂婆娑”,實際是指帶給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僅包括南宋朝廷內外的投降勢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勢力。因為由被金人統治下的北方南歸的辛棄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懷想被金人統治、壓迫的家鄉人民。進一步說,這首詞還可以理想為一種更廣泛的象征意義,即掃蕩黑暗,把光明帶給人間。這一巨大的意義,是詞人利用神話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邏輯推斷所塑造的形象來實現的?!玖曨}】一、理解性默寫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表達作者因歲月流逝、功業無成而生的愁思與抑郁,也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與痛苦的詩句是: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2、《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作者幻想飛入月宮,砍去枝葉婆娑的桂樹,灑向人間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達作者要掃清朝廷一切投降勢力,把光明帶給人民的報國理想和堅定信念的詩是: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的句子是:被白發,欺人奈何?二、賞析選擇題:1、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起句“轉”“又”字,抒發了對日月輪回、人生短暫的感傷,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鞍丫茊枈穑罕话装l欺人奈何”通過問月來表達年事漸高、無可奈何的情感?!绊饺ス鹌沛叮说朗乔骞飧唷边\用借喻手法表達鏟除朝廷中投降派的決心。本詞運用了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借月詠懷,語言蘊藉而又不失明快?!窘馕觥緼全詩的感情基調不在于“”日月輪回、人生短暫"的感傷。“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的神話傳說: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借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實的矛盾。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想到功業無成、白發已多,作者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迸發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發欺人奈何?”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2、下列對這首詞作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B)開篇破題,寫中秋圓月皎潔似金波,升高后逐漸變得像重新磨過的銅鏡般明亮。詞人舉杯賞月,由月亮聯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勸酒提問,浪漫而有意趣。作為豪放派詞人,作者在本詞中運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義風格明顯。結句展現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飛奔月宮,砍去婆娑的桂樹,讓清光灑滿人間。【解析】B?“作者向嫦娥勸酒”理解有誤,應是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么辦呢?3、下列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B)開篇破題,寫中秋圓月皎潔似金波,升高后逐漸變得像重新磨過的銅鏡般明亮。詞人舉杯賞月,由月亮聯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勸酒提問,浪漫而有意趣。作為豪放派詞人,作者在本詞中運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義風格明顯。結句展現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飛奔月宮,砍去婆娑的桂樹,讓清光灑滿人間。【解析】B作者沒有向嫦娥勸酒。三、簡答題1、作者在這首詞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展開了奇妙的想象。請作具體簡要的分析。答:作者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在詩中展開了奇妙的想像:以金波四射的轉輪比月之圓,以重新磨光的飛鏡喻月之新,更想到了舉杯邀嫦娥,向她求救如何對付白發的欺侮,還想到了乘風直上萬里長空,俯看大好河山,再飛奔月宮,砍去婆娑的桂樹,讓清光灑滿人間。2、詞中有對“白發欺人”的感嘆,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樹”的宏愿,請對其寓意作簡要分析。答:作者感嘆“白發欺人”,是抒發壯志未酬的憂傷;俯看山河,表達了對故國家園的縈念;砍去桂樹,寓有鏟除一切黑暗勢力的宏愿。3、“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請簡要概括。答:此句通過描寫自己的行和言,表達了作者因歲月流逝、功業無成而生的愁思與抑郁,更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與痛苦。4、“把酒問姬娥:被白發,欺人奈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答:通過描寫自己的言和行,表達了作者因歲月流逝、功業無成而生的愁思與抑郁,更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與痛苦。5、作者在這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物流專業托管承包合同
- 普法宣講【法律學堂】第八章 訴訟保全申請書-ldfjxs004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三上學期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設計:詩歌鑒賞3
- 沈陽化工大學《汽車文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2025年三下數學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玉溪市通??h2025年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答案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運動控制系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市昌邑區2025屆數學三下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深圳市華僑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期中考試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內蒙古鄂托克旗2025年初三下學期二模(4月)生物試題含解析
- 2024年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第二版)》 課件 11.第十一章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 2024版編劇網絡劇保密及收益分配協議3篇
- 李四光《看看我們的地球》原文閱讀
- 2025年道德與法治二輪專題復習課件: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
- 2024年全國“紀檢監察”業務相關知識考試題庫(附含答案)
- 湖南長沙長郡中學2025屆高考英語二模試卷含解析
- 科技改變生活英文課件
- DB22JT 143-2015 住宅工程質量常見問題防控技術規程
- 更換窗戶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項目職業病危害防治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