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三古詩詞閱讀考點三:寫法分析
古詩的寫法分析,是古詩閱讀的難點,需要對寫法有較為充分的認識,注重日常的理解與積累。應對這一考點的試題,可以從“題目形式”“應對策略”“答題思路”三個角度加以強化。【題目形式】1.詩歌某兩句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有何作用?2.兩首詩歌的表現手法有何不同?3.詩歌是怎樣抒發作者情感的?
【應對策略】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寫作手法的賞析和領悟。首先要了解常見的寫作手法:1.修辭方法。其使用目的是提高表達效果,主要包括比喻、擬人、對偶、夸張、對比等。修辭知識補充如下:修辭例句賞析示例比喻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梨花來比喻雪后的美景,將邊塞下雪后的奇特風光描寫得淋漓盡致
擬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將人的情感賦予花和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面對國家衰亡的無奈感慨和綿綿愁緒對偶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人運用對偶的手法,“大漠孤煙”對“長河落日”,“直”對“圓”,描繪出一幅蒼涼雄渾的塞外風光圖對比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將官吏的蠻橫與老婦的痛苦進行對比,增強了感染力用典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運用典故,“聞笛賦”表達了詩人對亡友的懷念之情,“爛柯人”表達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
夸張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用三千丈來形容愁苦的長、深重互文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煙”和“月”既“籠寒水”又“籠沙”,兩個“籠”字,把四種景物“煙、水、月、沙”組成一幅幽靜、淡雅、朦朧而充滿寒意的畫面
雙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絲”與“思”雙關。全句是說,自己對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至死方休
2.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或藝術手法)。同樣為提高表達效果而運用,主要包括虛實結合、用典、比興、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直抒胸臆、動靜結合等。表現手法知識補充如下:類別說明表達效果詩句示例虛實結合實,指作者描寫刻畫的實體形象;虛,指實體形象所暗示出來的空白形象。實,指客觀有形的物象;虛,指主觀的無形活動。實,指具體的描繪;虛,指抽象的議論。實,指眼底景象;虛,指意中景物虛實結合,能使作品內蘊豐富,形象鮮明;能使文筆簡約、結構緊湊;能創造含蓄新穎的意境,給人更廣闊的想象空間毛澤東《沁園春·雪》中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實景;“須晴日,看紅裝素裹”是虛景。又如毛澤東《卜算子·詠梅》中的“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是實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是虛景用典指詩歌中引用過去有關人、地、事、物之史實,或有來歷出處的詞語、佳句,來表達作者的某種愿望和情感言簡義豐、耐人尋味;深化內涵,強化主旨;生動形象,委婉含蓄杜牧《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比興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興,即起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用比興開頭,能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象《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托物言志作者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使該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有意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生活的道理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融情于景作者將感情融入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看似句句寫景,卻是句句抒情,或景中含情,或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曹操《觀滄海》: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直抒胸臆直陳自己的喜怒哀樂能鮮明地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感染讀者、引起強烈共鳴的作用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動靜結合在詩歌中將人、事、景的動和靜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手法一動一靜,相輔相成,可以形成強烈的藝術效果杜甫《絕句二首(其一)》: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渲染對環境、景物或人物的行為、心理作突出的描寫、形容或烘托突出形象,渲染氛圍,加強藝術效果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襯托或烘托正襯:用相同的事物來襯托;反襯:以動寫靜,以樂景寫哀情使形象更加突出、鮮明,也可使詩歌曲折含蓄,獨具風格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意象組合意象的組合,是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直接把物象排列組合的一種藝術手法使意象鮮明,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補充來體味詩歌的思想內容,令人回味無窮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3.表達方式。主要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抒情方式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而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表達方式知識補充如下:類別說明詩句示例記敘記敘人物的經歷或事件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描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事件、環境所作的具體描繪和刻畫杜甫《漫成一絕》: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達的意見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4.結構(構篇)方式。對比、前后照應、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合、過渡、詳略、設置懸念、欲揚先抑等,應答仍需緊扣表達效果。
【答題思路】
準確判定,緊扣表達效果。古詩寫法的運用,實則是為內容和情感服務的,起豐富表達效果的作用。基于其本質的認識,鑒賞時先要點明詩中運用的寫法,然后結合具體詞語和關鍵詩句作分析,尤其要指出寫法所表現的內容以及所抒發的情思。(2021揚州)詩歌閱讀。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宋]辛棄疾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注釋】這首詞為辛棄疾賦閑隱居江西上饒一帶時所作。(1)簡要概括“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渲染了什么氣氛。(2)下片采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請賞析。詞人通過環境的蕭索破敗,渲染了荒涼孤獨的氣氛。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山林,已是容顏蒼老,滿頭白發。這是詩人回顧自己的一生經歷,是實寫;詞人突然從夢中驚醒,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遼闊河山,則是虛寫;虛實結合的寫法,表現詩人即使年邁,也不忘收復失地、一統國家的大業。【解析】(1)本題考查重點詩句的賞析。“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景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屋外狂風急雨,風吹紙響的情景,渲染了凄涼破敗的氛圍,襯托了詩人獨宿博山的孤寂與凄涼之情。(2)本題考查賞析詩歌的表現手法。“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可以看出作者平生為了國事奔馳于塞北江南,失意歸來后則已頭發花白、容顏蒼老。心境如此,環境如此,“秋宵夢覺”分明指出了時令,同時也暗示了主人公難以入睡。半夜醒來,眼前不是饑鼠蝙蝠,殘燈破窗,而是祖國的“萬里江山”。這一句與“平生塞北江南”相呼應,而把上闋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經歷使他心懷祖國河山,形諸夢寐;如今蒼顏白發,壯志難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還會夢到往日的萬里江山。1.(2021四川廣安)古詩詞鑒賞。(4分)南安軍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出嶺同誰出?歸鄉如此歸!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1)詩歌頸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2)詩歌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2分)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將祖國山河依舊與城郭已面目全非進行對比,突出了詩人的亡國之痛。表達了詩人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愛國的節操,誓死報國的決心。2.(2021溫州龍灣模擬)閱讀下面古詩,完成題目。(5分)吟籠鶯
[清]納蘭性德何處金衣①客,棲棲②翠幕中。有心驚曉夢,無計囀春風。漫逐梁間燕,誰巢井上桐。空將云路翼,緘恨在雕籠。【注釋】①金衣:黃鶯別名。②棲棲:忙碌不停,孤寂零落。(1)前兩聯未見一個“籠”字,卻處處可見“籠”,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3分)黃鶯,別名“金衣公子”,詩中稱其為“金衣客”,“客”字與“何處”呼應,點明原非生于籠中,而是來自遠方;“翠幕”與“金衣”交相輝映,看似美麗,而“棲棲”二字,卻揭示了黃鶯于籠中的惶惶終日焦躁不安的處境;黃鶯雖“有心”用啼鳴聲將人們從曉夢中驚醒,卻“無計”在春風中任意啼鳴,“有心”與“無計”相互對照,突出了黃鶯囚于籠中的無可奈何的悲凄。(2)為什么此詩將筆墨集中于籠中鳥?結合詩文的主旨加以分析。(3分)托物言志,借黃鶯表達了雖處在金衣翠幕之中,與梁間嬉戲打鬧的飛燕以及梧桐樹上自由筑巢的鳥兒相比,長有一樣的翅膀,卻受到籠子的束縛不能展翅高飛,毫無自由,寄托了對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滿,懷才不遇(或白白浪費青春年華)的怨恨。3.(2021麗水模擬)閱讀下面古詩,完成題目。(5分)暮過山村
[唐]賈島數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蕭條桑柘處,煙火漸相親。(1)從這首詩歌的開頭到結尾,作者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分)變化:從凄寂到驚慌不安,到最后的喜悅欣喜。(2)賈島的詩以“幽奇寒僻”風格而著稱,這首詩充分體現了他這一創作特色,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3分)賈島這首詩首聯從聽覺、視覺相互襯托,“聞寒水”“少四鄰”生動地渲染出山村的蕭索而又寂靜、凄冷的氛圍,勾勒出一幅荒涼的山村遠景。又如頷聯描摹山區蕭瑟陰森的景象,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曠野上鳴叫令人聞而驚惶不安,兼之落日昏黑之時,更令人不寒而栗,詩句從聲、色兩個角度體現了幽深險僻的詩的境界。考點四:形象感知
形象感知,主要是對詩歌中“人”的感知,包括詩人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題目形式】1.詩詞中刻畫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結合詩句分析。2.詩中如何或怎樣塑造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一)古詩中常見人物形象有:常見藝術形象類舉1.不慕權貴、豪放灑脫、偉岸不羈的形象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3.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4.友人送別、思念故鄉的形象5.獻身邊塞、保家衛國的形象6.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7.愛恨情長、離愁別緒的離別者形象8.孤獨愁苦、盼歸人的思婦形象9.渴望自由、孤獨幽怨的宮女形象(二)基本答題步驟:說特點一句話概括詩中人物是個什么形象。總體特點(兩三個詞)+人物身份析例句結合具體詩句或重點詞語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融入表達技巧可以翻譯詩意。(抓住詩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明作用歸納形象的意義(表達的作者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聯系詩人際遇和所處時代,注意詩中意象意境的襯托作用)(2021成都)閱讀下面的清代詩歌,完成下列各小題。錦城竹枝詞四首(其三)彭懋琪百花潭對百花莊,小小朱樓隱綠楊。聽得門前花擔過,隔簾呼買夜來香。(選自《同治重修成都縣志》卷十一)(1)全詩多處提及“花”,有何用意?請結合全詩,簡要作答。(2)詩句處處寫人卻未見其人,下面哪一項表述更符合詩中人物身份?請作出判斷并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A.避世獨居的隱士B.辛勤勞作的婦人C.嬌羞可愛的女子通過寫“花”,描繪了雅致的居住環境,表現出高雅的生活情趣。C。“小小朱樓”符合女子身份,“隔簾買花”寫出女子嬌羞可愛。【解析】(1)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百花潭對百花莊”,寫百花潭、百花莊,描繪了雅致的居住環境;“聽得門前花擔過,隔簾呼買夜來香”,寫貨郎賣花、女子買花,表現出高雅的生活情趣。
(2)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小小朱樓隱綠楊”中的“小小朱樓”符合女子身份,“隔簾呼買夜來香”中的“隔簾買花”寫出女子嬌羞可愛。故選:C。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各小題。(5分)尋陸鴻漸不遇[唐]皎然移家雖帶郭①,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注釋】①帶郭:靠近外城。(1)“欲去問西家”一句中詩人“欲去”還“問”,表示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2分)詩人自己未尋見友人的惆悵與迷茫、急切想知道友人近況的關切之情。(2)詩中的陸鴻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作品從哪兩個方面刻畫這一形象?(3分)詩中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問塵世的高人逸士形象。一是前四句,通過對幽僻高雅的隱居之地的景物描寫(陸鴻漸新居的處所與環境,通過“野徑入桑麻”“籬邊菊”“無犬吠”等)來表現主人的心態,間接襯托陸鴻漸的高雅不俗(遠離塵俗,崇尚隱逸)。二是后兩句,由西鄰敘述陸的行蹤,表明他又是一個熱愛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2.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各小題。(6分)溪居即事崔道融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1)這首詩給讀者展現一幅素淡的水鄉風景圖,富有詩意,請描述詩的意境(畫面)、概述詩的主旨。(3分)
臨水的村莊,掩著的柴門,疏疏落落的籬笆,碧波粼粼的溪水,漂蕩的小船,奔走的兒童。還隱約可見一位翹首拈須、悠然自得的詩人形象,領略到他那積極樂觀的生活情趣和閑適舒坦的心情。描繪了水鄉寧靜、優美的景色,使人感受到濃郁、和諧而富有詩意的鄉村生活氣息。(2)此詩運用怎樣的表現手法來描寫小童?對“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詩句中“疑”“急”的妙用作簡要賞析。(3分)心理描寫或白描手法。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兒童那種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詩人捕捉住這一剎那間極富情趣的小鏡頭,成功地攝取了一個熱情淳樸、天真可愛的農村兒童的形象。考點五:鑒賞品析
一、品析煉字
品析煉字,就是品味、分析古詩詞中用的精妙的字詞,具體包括思想情感和表達效果這兩類內容。
【題目形式】1.詩中的某字或詞用得妙,妙在何處?2.詩中的哪個詞在全詩中具有統攝作用,為什么?
【應對策略】
三個步驟:1.確定它的詞性,準確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要重點關注詩句中的動詞、形容詞、副詞、疊詞等。2.將該字放入原句中,結合詩歌展開聯想,再現詩歌所描繪的景象,分析用這個字表現了事物(景物、人物)怎樣的特點。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煉動詞動詞的表達效果:賦予畫面動態感,形象生動,意境特點更加鮮明煉形容詞形容詞的表達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營造氛圍,體現意境煉疊詞疊詞的表達效果: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起強調作用煉數詞數詞的表達效果:一是具體真實,符合情境,二是夸張渲染
二、賞析名句
賞析名句,就是對古詩詞中千古傳誦的名句,就其景、情、理、趣方面為人稱道之處品評分析。
【題目形式】1.某詩句歷來受人們的贊賞,該如何理解?2.詩歌的某聯流傳成了千古名句,請分析原因?3.從某句詩中領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應對策略】1.從內容入手,賞析其蘊涵的生活哲理。2.從感情入手,賞析作者體現的健康向上的感情。3.從詞語入手,賞析作者遣詞表達主題的魅力。4.從修辭和表現手法入手,賞析修辭、表達手法對詩詞的表現情趣。贈從弟(其二)(2021杭州)[東漢]劉
楨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富有氣勢,請作賞析。(4分)用“風聲”之“盛”襯托“松枝”之“勁”,用兩個“一何”加以詠嘆,富有氣勢,突出對松的贊美。【解析】本題考查句子賞析。“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意思是:風刮得是多么猛烈,松枝是多么的勁挺!兩個“一何”強調詩人感受的強烈,一“盛”一“勁”表現沖突的激烈,用“風聲”之“盛”襯托“松枝”之“勁”,富有氣勢,突出對松的贊美。這首詩看似詠物,實為言志,借青松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全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遠,氣壯脫俗。1.(2021下城模擬)閱讀下面古詩,完成(1)(2)題。(6分)【甲】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唐]韋莊扶桑①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注釋】①扶桑:即日本。【乙】淮上與友人別
[唐]鄭
谷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②。【注釋】②瀟湘、秦:分別指現在的湖南和西安一帶。
二地南北分隔,路途遙遠。(1)對以上兩首詩的內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甲詩描寫的時間為晚上,而乙詩描寫的時間為清晨。B.甲詩送別的地點是扶桑,而乙詩分別的地點在揚子江。C.甲詩作者將與友人同行,而乙詩作者送友人獨往。D.甲詩友人的交通工具是船,乙詩友人也是如此。D(2)兩首詩末句反復使用了“一”或“向”。請任選一首,賞析其表達效果。(3分)示例一:【甲】詩,反復“一”字,增加了詩歌的節奏感;“一船明月”“一帆風”,將風、月擬人化,寫出了風、月陪友人回家,也體現了作者對朋友歸去一帆風順的祝愿、對其清風明月般品質的贊美。示例二:【乙】詩,反復了“向”,有意重復,增加了詩歌的節奏感;“向瀟湘”“向秦”點明了兩位朋友在暮靄中各奔前程,表達了作者對與友人各向天涯的愁緒,南北異途的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寂寞。2.(2021金華金東區模擬)閱讀下面古詩,完成(1)(2)題。(4分)望薊門[唐]祖詠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①動危旌②。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③,論功還欲請長纓④。【注釋】①三邊:泛指邊疆地區。②危旌:滿懸的旌旗。③投筆吏:班超原為抄書小官,曾投筆感嘆,應當效仿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④請長纓:終軍,漢武帝時期外交家,自請出使南越國,使南越歸附。(1)《唐詩箋要》評價本詩:格調高秀,自不待言。“生”“動”“連”“擁”,皆煉第五字。請你從這四個字中任選一字,結合詩句加以賞析。(2分)示例一:生:“生”字,形象寫出了積雪反射陣陣寒光的場景,表現出邊疆地區環境惡劣,使人心驚。示例二:動:“動”字,寫出軍旗在曙光中飄動的場景,表現出陽光下軍營的莊嚴肅穆。示例三:連:“連”字,運用夸張手法,寫烽火與天空相連的場景,突出了戰爭的頻繁與激烈。示例四:擁:“擁”字,運用擬人手法,寫流云群山環繞薊城,表現出雄渾遼闊的邊塞風光。(2)作者遠望薊門,尾聯抒發了他怎樣的情懷?(2分)作者尾聯運用典故,抒發自己希望投身軍旅,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3.(2021杭州上城二模)閱讀下面古詩,完成題目。(5分)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唐]李
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陽樓
[唐]杜
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1)下面是同學閱讀兩詩后的交流,請根據情境補全對話。(2分)
小語:李詩首聯中用一個“____”字寫出了洞庭湖的那種汪洋浩瀚、澎湃動蕩之勢。這不禁讓我想到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名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小文:的確寫得好!不過我覺得杜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在寫此景的基礎上,還隱隱體現著詩人的胸懷,透露唐王朝分裂衰敗和國勢不定。開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2)感嘆詞常常用來表達言說者當時的情緒。你認為李白或杜甫登樓作詩前,會先發出哪個感嘆詞?請根據詩歌內容,從“噫、嗟夫、嗚呼哀哉”中選擇其一,并簡述理由。(3分)示例一:李白選“噫”或“嗟夫”,前者表驚異,后者有嗟嘆之意。因為李詩通過登岳陽樓遠眺寫出了悠然自得、心曠神怡之感,所以表達登樓看到美景時的驚喜或贊嘆均可。__示例二:杜甫選“嗟夫”或“嗚呼哀哉”,前者為嘆息,后者悲嘆。因為杜詩通過洞庭湖水勢浩大、氣象萬千寫出了漂泊天涯、憂國憂民的情懷,所以選用表示嘆息、悲哀的語氣詞。題型強調:多角度比較閱讀
古詩多角度的比較閱讀,是近年的高頻考題,因此需要廣大考生引起高度重視。不管是課內外對比,還是課外對比,都需要在理清文段的基礎上,把握“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原則。“異中求同”即通過比較閱讀,抓住重點句段,進行甄別、篩選和提煉,找出兩文的共同特點,解釋一般規律。“同中求異”就是從表象入手,要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達的深層意義,揭示個性特征。
答題時可以按照以下步驟:
第一步,閱讀古詩,整體把握主要內容及情感等核心要素。明確文中的“人、事、物、情”。課外文段一般與課內閱讀在主題、人物等方面有一定聯系。
第二步,認真分析題干中的比較點,避免錯看“同異”要求。反復閱讀比較材料,逐句進行內容或寫法上的比較,要特別注意找準材料的契合點。主要從內容、思想感情、人物特征、表達方式、寫作手法等角度切入。
第三步,按照題干要求,由淺入深地將比較的結果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參考格式:1.整體把握內容+分析比較異同+準確表達結果;2.點明異同結果+結合內容進行比較分析+總結。角度1比較內容【題目形式】(1)某中學正準備編輯一本古詩評注集。下面詩歌是其中的兩首,請你幫助他們完成評注。【評注】甲詩從“________”入手,……;乙詩中“________”一詞寫出了……。(2)甲詩寫了……,乙詩則寫了________。(3)同樣是寫……,這兩首詩在內容上有何不同?【答題思路】(1)分別閱讀兩首詩歌,初步比較,形成印象。(2)根據題目提示與劃定的角度、范圍,精選詩句對比分析。(3)找到不同之處,用精準簡練的語言概括,一般字數大體一致。【小貼士】
比較詩歌內容一般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比較淺易,只需各自理解詩歌內容進行概括即可;第二種則需根據提示,選擇同一個角度進行比較,精準概括;第三種需要自己尋找角度,概括兩首詩歌在內容上的不同。角度2比較情感【題目形式】(1)【甲】詩直抒胸臆,贊美了________;【乙】詩表達了作者________。(2)此詩尾聯與某詩中的尾聯所抒發的情懷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3)兩首詩都運用了××這一意象,所蘊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答題思路】
把握兩首詩歌不同的情感,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1)比較標題的不同。通常放在一起比較的詩歌,在標題上有相似之處,也必然有不同之處,關注相似之處,重點分析不同之處,后者往往是答題的關鍵。(2)比較作者的信息。結合課內所學、平常積累以及注釋提示,對兩個作者的時代背景做比較,同一作者比較時,要善于辨別其早晚期的不同心境。參考格式:甲詩通過……抒發了……;而乙詩則通過……抒發了……,還抒發了……。(3)分別圈定兩首詩中的重點詞句進行深入分析,首先分析內容上的不同;接著抓住表達、透露情感傾向的關鍵字眼、意象、典故,分析承載的情感的不同。角度3比較類別
【題目形式】(1)請從內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詩中選擇與《……》最相近的一首,并簡述你選擇的理由。(2)閱讀兩詩,推斷“××體”詩歌的特點。(3)有人認為這首詩和《……》風格相近,你是否同意?請闡述你的觀點和理由。
【答題思路】
根據題目提示,一般可以從內容、情感兩方面進行比較,但這類題目有一個更為快捷、精準的辦法,就是比較詩歌的類別。不同類別的詩歌,呈現的內容、情感有明顯的不同。熟知詩歌類別,把握每種類別的詩歌的常規內容和主要情感,便可在答題時一眼將類別相同的詩歌辨認出來。角度4比較寫法(1)虛實相生【題目形式】
①仿照示例,對下面這首詩的實景與虛景描寫分別進行賞析。
②詩中第×句描寫了哪些實景與虛景,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③有人評價這首詩虛實相生,亦真亦幻,你是否同意?請結合內容,闡述你的看法。
【答題思路】
實景是指詩句中描寫的客觀景物或真實發生的場景;而虛景則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作者往往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法,豐富詩歌的內容,拓展詩歌的意境,曲折含蓄地表達細膩復雜的情感。此類詩歌從眼前之景過渡到想象之景,通過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令人感同身受,產生共鳴。比如古代作者表達思念之情,往往通過假想對方思念自己的情景,曲折含蓄地達到傳遞感情、表達渴望的效果。
解答虛實結合手法題,首先要區分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然后對實景進行概括,分析其中意蘊或情感、態度、思緒、氣氛等;接著對虛景進行描繪,揭示其中蘊含的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思想感情;最后綜合分析虛實結合手法的藝術效果。參考格式:實景概括+態度分析或情感氛圍;虛景描繪+思想情感;綜合分析效果。(2)借景抒情【題目形式】
①兩首詩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你認為哪一首用得更好?請具體分析。
②請從借景抒情的手法角度,對兩首詩分別進行賞析。
③這兩首詩在抒情手法上有何相同之處或不同之處?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答題思路】
借景抒情是指借對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的描繪,委婉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托物言志則一般是通過對事物的描述,來寄托自己的志向,表達自己的心愿。情景交融則是指情與景交織在一起,詩人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在客觀景物上,使它們充滿主觀色彩,從而傳遞出詩人的心緒和情感。在答題時,要注意這三者的區別。
在分析或比較借景抒情的手法時,要先分析景物或場景的描繪與表現手法,在此基礎上分析情感的表達效果;要對手法使用的優劣進行比較,通常答案并不唯一,要選擇自己感觸最深,最有把握,寫起來最有心得和條理的那一首,對另一首的遜色之處,略加提及即可,不必全盤否定。參考格式:甲詩用得更好。甲詩通過描繪……,賦予……人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豐富了詩歌意境,產生了……的藝術效果;而乙詩則不如甲詩……。1.(2021余杭二模)比較內容題:
【乙】西亭春望[唐]賈
至日長風暖柳青青,北雁歸飛入窅冥①。岳陽城上閑吹笛,能使春心滿洞庭。【甲】春夜洛城聞笛[唐]李
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注釋】①窅(yǎo)冥(mínɡ):深遠難見的樣子。【知背景】
甲詩略。
乙詩:詩人被貶為岳陽司馬,于一個春日在岳陽樓的西閣上觀賞洞庭湖的春光,觸景生情,感慨萬端,于是寫下這首詩。【析字詞】
甲詩關鍵字賞析:全篇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這笛聲不知是從誰家飛出來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并不準備讓別人知道他,卻不期然而然地打動了許許多多的聽眾,這就是“誰家玉笛暗飛聲”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1)賞析乙詩中的“滿”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詩圍繞“滿”字展開,前兩句先描寫日長風暖,柳色青青,北雁南飛,消失在遠方的景色;后兩句以洞庭湖上傳來陣陣笛聲,抒發詩人的旅愁。用“滿”字還概括了這個典型環境中許多“淪落人”的共鳴。【賞笛聲】
(2)甲乙兩首詩都寫到了笛聲,請仔細品味兩首的內容,寫出兩首詩笛聲的異同點。(3分)相同點:兩首詩的笛聲里面都有《折楊柳》的樂曲,還有都充滿了四周的環境。不同點:甲詩的笛聲飛來,笛聲是高亢的,又當更深人靜之時,再加上春風助力,它飛遍了洛城。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于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乙詩笛聲飛揚飄散于洞庭湖的煙波浩渺之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宦海浮沉的知識分子形象,和他那見柳傷情、聞笛愴懷的心態。2.(2021臺州椒江一模)比較情感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唐]李
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1)兩首詩都描寫了洞庭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1分)(2)同樣寫洞庭湖,兩位詩人表達的思想情感卻不相同,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鹽城管道清淤合同協議
- 電路線路改造合同協議
- 電廠高硫煤采購合同協議
- 獨棟酒吧出售合同協議
- 生鮮水餃售賣合同協議
- 環衛人工勞務合同協議
- 電子門鎖維保合同協議
- 電梯主板買賣合同協議
- 生活驛站轉讓合同協議
- 電子寵物領養合同協議
- 選擇性必修3 《邏輯與思維》(思維導圖+核心考點+易混易錯)
- 線組長培訓課件
- 2025年廣東省中考總復習·數學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3課時 反比例函數
- 食品銷售提成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國水利建設行業經營形勢分析及未來前景展望研究報告
- 自制結婚協議書范本
- 統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自測卷(含答案)
- 湘豫名校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春季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答案
- 2025年醫院員工滿意度提升計劃
- 學會自我保護課件
- 政府會計實務(第六版)課件 3.政府會計核算模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