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語言 全省一等獎-精講版課件_第1頁
談語言 全省一等獎-精講版課件_第2頁
談語言 全省一等獎-精講版課件_第3頁
談語言 全省一等獎-精講版課件_第4頁
談語言 全省一等獎-精講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談語言第一教時:預習課【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積累字詞2、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及語言的口語化規(guī)范化。3、理解口語與書面語的區(qū)別。4、能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1、作者簡介:王力(1900——1986),字了一,廣西博白人。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學,1926年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梁啟超、趙元任等,1927年赴法國留學,1932年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后返國,先后在清華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他出版專著四十余種,發(fā)表論文200余篇,研究領域之廣,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響之深遠,在中國語言學家中是極其突出的。主要著作有:《中國現(xiàn)代語法》、《漢語音韻學》、《中國語法理論》、《漢語史稿》等。背景資料本文選自《王力文集》,有改動。這是作者接受《新聞與成才》雜志記者采訪時的談話記錄。因此與一般的文章不一樣,有一種特殊的風格。表面看來信馬由韁,想到哪說到哪,然而所說的內容卻是一位語言學家所深思熟慮的關于語言運用的基本原則,而且脈絡清晰。因而這篇課文實在是大雅似俗。1、加點字注音時髦máo

拙zhuō

圩堤wéi娓wěi斟酌zhēn

zhuó

以訛傳訛é2、解釋下列詞語費解:不好懂。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結果反而壞了事。適得其反:結果跟希望正好相反。七月流火:指夏歷七月火星(恒星名,即心宿)黃昏時在天空的位置由六月的正南方開始變?yōu)槠飨蛳隆A鳎褐赶蛳乱苿?。不假思考:不?jīng)過思考。假:憑借,通過。頭頭是道:這里形容說話很有條理。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復琢磨。斟酌:考慮事情或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適當。以訛傳訛: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下去,結果越傳越錯。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的名稱或社會習慣是由人們經(jīng)過長期實踐而認定或形成的。一勞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辦好,以后就不再費事了。3、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結構和大意。第一部分(1):愛好寫作的人應當愛語言,掌握好語言。第二部分(2~5):書面語不能代替口語。第1層(2):文章脫離口語,就不能準確、鮮明、生動。第2層(3、4):例證某些人的華而不實、弄巧成拙。第3層(5):朱自清早期的文章做作,不如后期樸實的好。第三部分(6---12):書面語應當是規(guī)范的。第1層(6):口語要經(jīng)過加工才能上升為書面語。

第2層(7-9):報刊語言更應準確化,規(guī)范化。

第3層(10-11):既要規(guī)范,又要大眾化,不應以約定俗成反對規(guī)范化。

第4層(12):語言規(guī)范化的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第二教時1、《談語言》的作者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_____學家____。2、給劃線的字注音弄巧成拙()圩堤()以訛傳訛()娓娓動聽()斟酌()一勞永逸()3、詞語解釋(具體操作時可能不限于以下詞語)弄巧成拙:適得其反:費解:不假思索:推敲:以訛傳訛:約定俗成:一勞永逸:【預習反饋】【合作探究】1、語言通常分為口頭語和書面語,本文重點談論的話題是什么?

本文重點談論的是書面語的使用問題。使用不當?shù)木渥硬“Y分析2、找出文中列舉語言使用不當?shù)木渥?,分類填在下面的方框中,并結合課文分析它們出了什么毛?。?1)有一篇描寫了英雄到大海救人的報道:他冒著刺骨的寒風,邁著凍僵的雙腳跳入了沸騰的大海。(2)有篇報道,出現(xiàn)“他冒著七月流火在圩堤上東奔西走”這樣的句子。(3)報道上運用“最好的水平”這一說法。(4)有的報刊批評某些人對事情采取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時,習慣用“不以為然”這個詞。書面語不能脫離了口語,脫離了人民大眾,想要華麗文雅,結果弄巧成拙、適得其反。使用了口語,但是,沒有認真的推敲加工,因而不準確、不規(guī)范。3、結合上一題的分析思考:對如何使用書面語作者有什么看法?用自己的的語言概括。并結合全文提煉本文的中心論點作者對使用書面語的看法:

(1)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2-5須闡述此觀點);(2)書面語應當規(guī)范化(6-12段闡述此觀點)。

中心論點:

書面語應當是口語的規(guī)范化(經(jīng)過加工的口語)4、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除此之外,還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具體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舉例論證外,文章還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用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作品作對比,說明口語化、大眾化的好處。(4)第6段:發(fā)言與記錄的區(qū)別;(5)對“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6)第9段:對“不以為然”意思的誤解。

(1)第3段:本篇報道中的不準確的句子“故作姿態(tài)”;(2)第4段中對“七月流火”的誤用;(3)朱自清晚年作品與早年作品的比較;(以上三例證明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以上三例說明書面語應規(guī)范化)5、作者在文中例舉了一系列事實證明書面語不能脫離口語、書面語應規(guī)范化。在我們同學的日常交談和作文練習中也有類似的錯誤,請舉出幾例:

例如:“凱旋歸來”;“這次比賽非要拿第一”;“改革開放后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通過學習,使我提高了思想覺悟”使用口語時常犯邏輯或語法方面的錯誤。6、當前一些廣告語濫用諧音,不利于語言規(guī)范化,請恢復下列廣告語的本來面目:

騎樂無窮(摩托車廣告)()樂無窮一明驚人(眼病治療儀廣告)一()驚人心有所薯(小零食——薯片廣告)心有所()地酒天嘗(白酒廣告)地()天()其鳴屬長久【拓展延伸】【當堂檢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①報刊上使用的語言更要認真推敲,反復斟酌,不要以訛傳訛。報刊上的語言_________要被讀者仿效,____________更應該強調準確性,規(guī)范化。否則,會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上制造混亂。②比如,我曾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過意見,認為“最好水平”這個說法在口語中運用勉強說得過去,而在報刊上運用就不對了?!八健?,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遠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沒有好壞之分。因此,說“最好水平”,是違背事理的。但是,至今報刊還在使用“最好水平”這個詞。1.上面兩個段落中,作者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的論據(jù)屬于____________論據(jù)。3.第一段中空格處應填的關聯(lián)詞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