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匯總6篇_第1頁
大班教案匯總6篇_第2頁
大班教案匯總6篇_第3頁
大班教案匯總6篇_第4頁
大班教案匯總6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14頁大班教案匯總6篇

大班教案篇1

設計思想

絢麗多彩的中國絲綢,一貫為古今中外人們所贊頌。中國是最早發現養蠶的國家,蠶繭和生絲產量一貫居世界各國之首。蠶絲業的進展,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滲透到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形成浩瀚多彩的絲綢文化。我們設計的認識“蠶”系列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觀測蠶的生長過程,了解絢麗燦爛的絲綢織物的由來,激發他們的民族驕傲感。

活動一:種植角〔非正規教學活動〕

帶領幼兒觀測幼兒園種植園地內的桑樹、蓖麻樹。

活動二:飼養角〔非正規教學活動〕

飼養桑蠶、蓖麻蠶,在老師的指導下,能有目的地持續觀測蠶的生長過程,并重點觀測記錄蠶眠的狀況。

蠶眠狀況觀測表

眠的次數眠的溫度眠的時間備注

活動三:認識蠶寶寶〔正規性教學活動〕

活動目的

1、通過觀測、溝通,初步了解兩種蠶的形狀特征,在活動中體驗發覺的樂趣。

2、培育幼兒觀測的細致性和目的性。

活動預備

1、在日常飼養、觀測蠶寶寶的過程中,已初步了解了兩種蠶各自愛吃的食物。

2、為每組預備兩種蠶及相應的桑葉。

3、介紹蠶的形狀的錄像片。

活動過程

一、觀測蠶寶寶,知道它們的名稱及主要特征

1、分組觀測,找相同,然后播放錄像片。

小結:蠶由頭和身體構成,頭上有嘴和兩只小小的眼睛;身體圓長而軟,有環節;身體下面有很多對小腳,身體旁邊有氣孔,氣孔可以呼吸和散熱;尾部有小尖,叫尾角;會爬行。

2、找不同,把相同的蠶放在一個盤中。

小結:灰白色的叫桑蠶,身上有黑點的叫蓖麻蠶。

二、它們愛吃什么

1、幼兒動手給兩種蠶喂食。

2、請幼兒說說桑蠶、蓖麻蠶各愛吃哪種樹葉。

活動延伸

觀看錄像片《野蠶》。

大班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常見的點心(名稱、形狀、特征)。

2、嘗試學習制作點心:餃子,知道包餃子的過程。

3、激發我是一個中國人的驕傲感。

活動預備

大餅、油條、點心圖片、餃子皮、餡、醋、鍋等工具、順次圖。

活動過程

一、了解常見點心

1、引起愛好:

(1)今日你吃過早餐了嗎?吃的是什么?

(2)猜猜老師吃的是什么點心?

(3)出示大餅、油條:看看是什么樣子的?

2、你知道還有些什么點心?(幼兒講解并描述后老師出示圖片)小籠:

(1)這是什么?你吃過嗎?味道怎么樣?

(2)小籠是怎么吃法?(輕咬皮、蘸醋)饅頭:

(1)這又是什么?它怎么和小籠這么象呀?(大小不一)(2)吃過什么餡的饅頭?(菜、肉、奶黃)餛飩、餃子:

(1)你們認識它們嗎?吃過嗎?知道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嗎?(皮子)(2)出示皮子:哪張是餛飩皮?哪張是餃子皮?(方、園、厚、薄)3、除了這些點心,你們還吃過、看過、知道哪些點心?

4、總結:這些點心都是中國人發現的點心,中國人真了不得。

二、制作點心

1、今日我們也來學做中華小廚師,來做做中國點心。

2、你們想做什么點心?(餃子)誰知道怎么做?

3、幼兒講解并描述,老師操作。

4、制作重點:餡不能放得太多,皮不能破。

5、幼兒包餃子,老師指引。

三、圖片排序

1、幼兒說說自己包餃子的過程。

2、將包餃子制作過程圖片按順次排列。

四、品嘗餃子

1、看看餃子怎么樣才算燒熟?(冷水點一下,翻滾)

2、你喜愛吃干的還是濕的?

五、延伸今日我們學做了餃子,下次還想學做什么點心?可以請爸爸、媽媽在家教我們學做點心,然后我們到幼兒園的區域活動里制作各種好吃的點心。

大班教案篇3

設計思路:

《快樂頌》是一首名曲,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寫的。孩子們對唱歌很感愛好;唱歌本身就能抒發幼兒的情感,但他們缺乏一種唱歌的激情;《快樂頌》正好能讓幼兒在唱歌中體驗歡快的心情。因此我選擇此課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活動目的:

1.能感受歌曲歡快的心情。

2.學習二聲部合唱,學唱歌曲。

3.能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歌頌。

活動重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和諧地進行二聲部合唱。

活動預備:

節奏圖譜、磁帶

活動過程:

一、感受音樂:

1、小伙伴喜愛唱歌嗎?唱歌時我們能感受到興奮、歡樂。今日老師給小伙伴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先來聽一聽這首曲子,感覺怎么樣?(歡樂的、哀傷的)

2、我來表演,你來猜一猜,歌中會唱什么?

3、我來唱,但不出聲,看著老師的動作和嘴,猜一猜歌中會唱什么?

二、學歌詞

1、這首歌究竟唱了什么呢?聽一聽錄音機里的小伙伴市怎么唱的?(依據幼兒說的出示相應的圖片)

2、歌中還唱了什么?聽一聽老師是怎么唱的?

三、學唱歌

1、老師大聲唱,幼兒小聲唱。

2、幼兒一起唱。

3、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快樂頌》,什么是快樂呢?找一找歌中表現快樂的地方。小伙伴應當怎么唱?

4、我們加上動作邊唱邊表演。

四、學唱襯詞

1、這首歌你會用“啦”來唱嗎?(老師師范)

2、師幼一起用“啦”唱快樂頌。

五、二聲部合唱

1、老師唱歌詞,幼兒唱襯詞(互換)

2、幼兒分組合唱二聲部

活動延伸:

我們出去把這首好聽的歌曲唱給別的小伙伴聽吧。

大班教案篇4

【設計思路】

在主題《我是中國人》中,我們班的幼兒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一些有關中國的文化,他們知道了京劇臉譜是中國的國粹,藍印花布是我們的民間特色等知識,當然,中國的代表性建筑——*,也成為了孩子們資料收集的一部分,孩子們能夠嘗試在區角中畫畫*。但是,從幼兒的畫面中發覺,孩子們表現的*特征并不明顯,缺乏認真觀測,因此,為了援助能更好的表現*,并我預設了本次活動。活動的內容主要圍繞“*前照張相”貫穿整個活動,在引導幼兒表達表現自己和*的同時,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引導幼兒觀賞、感知*的主要特征,并通過做一做、擺一擺的形式援助幼兒直觀感知人物拍照時不同的動態;第二環節幼兒繪畫表現不同人物動態和*的主要特征,表達自己和祖國的象征建筑一起拍照留念的歡樂情感。第三環節觀賞、溝通中,提升幼兒有關人物動態的閱歷。

【活動目標】

1、大膽表現人物在*前照相的活動情景。

2、通過繪畫,表現表達自己喜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預備】紙、記號筆、蠟筆、*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賞感知——通過觀賞*的照片,引導幼兒重點了解*

1.出示幼兒在*前照的照片這是誰?他在哪里拍的照片?和誰一起拍的照片?

2.*是什么樣子的,有幾層,每層有什么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3.請幼兒上來擺不同的姿態:

〔1〕去過*的孩子:說說在*前拍照的感受,并擺不同在*前拍照時的姿態。

〔2〕沒有去過*的孩子:假如你去*你會拍一些怎樣的照片。

4.重點示范手和腳的動作,如:拍手、叉腰、抬腿等。

小結:*是我們中國很出名的建筑,代表了我們偉大的祖國,許多人到了北京,都要去親眼看看,并會在*前拍照留念,代表喜愛和愛自己的祖國。

二.觀測示范——通過觀測,引導幼兒了解*和人物的畫法

1.創作要求:那今日我們到*前拍張照片留念吧!

2.幼兒作畫,師指導:

〔1〕你想在*前哪個地方拍照呢?中間?還是兩邊?你和誰一起拍了照片?他是什么動作的?

〔2〕引導表現人物的不同特征和動態,表現你最喜愛的手和腳的動作。

〔3〕*是什么樣子的呢,你畫清晰了嗎?

小結:圖畫中,我們人物在前面,所以畫的大一點,然后再畫后面的*。

三.觀賞溝通——通過觀賞大家的作品,相互學習大家的優點。

誰拍照的時候動作最神氣,他是什么動作的?誰和他不一樣?誰跟許多人一起拍了照片?*拍清晰了嗎?

小結:原來通過不同的曲線,可以表達手、腳和身體的不同的動作。

大班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綠色食品標識,知道綠色食品是純自然、無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通過活動,使幼兒知道只有有了潔凈的水源、純潔的'空氣,有了樹木、草地的愛護才會生產更多的綠色健康食品。

3、激發幼兒初步的環境愛護意識。

活動預備

1、課件。

2、綠色食品的標識一個,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的字卡三張。

3、幼兒收集的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假設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標識,徑直引題。

1、請幼兒認真觀測標識上的圖案,猜想像什么?

(本環節主要是讓幼兒認識綠色食品標識,徑直引題,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觀測標識上的圖案,從而了解標識的真正含義。)

2、老師向幼兒講解標識上圖案表示什么以及它所蘊涵的意義:綠色食品的標識由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培蕾組成,寓意為植被在陽光的照射下長的枝繁葉茂,從而形成一片綠色的環境。整個標識為正圓形,寓意為愛護。

3、幼兒操作:綠色食品、非綠色食品分類。找一找,把綠色食品的放在有綠色食品字卡的一邊,把非綠色食品放在有非綠色食品字卡的一邊。

4、為什么這些食品不是綠色食品?可能是什么緣由?以同樣品牌的牛奶作對比。

小結:同樣的牛奶一個有綠色食品標識說明它是純自然的食品,而另一個那么是在加工生產的過程中往牛奶里添加了香料、防腐劑、色素等有害的東西,所以不能稱綠色食品。

(本環節在認識標識的基礎上進行親身體驗,嘗試把所帶的食品根據標識分成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兩大類,進一步加深對標識的認識,并通過驗證比較給幼兒一個明確的答案。)

二、了解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

1、觀看課件講解并描述: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看一看這些地方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加工成為綠色食品?

〔1〕奶牛在黑煙沖天的工廠旁的草地上吃草,提問: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為什么?說出你的理由。

〔2〕農田里用臟水澆灌,旁邊也有黑煙。提問:這農田里生產的東西能加工成綠色食品嗎?為什么?

〔3〕山清水秀風景地。提問:這里的牛奶、牛肉能否加工成綠色食品?為什么?

2、師生共同總結:只有有了潔凈的水源、純潔的空氣有了樹木、草地的愛護才會生產出更多的綠色食品,我們就可以吃到更多的綠色食品,身體才會更加健康。

(本環節讓幼兒了解怎樣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是活動的難點,通過直觀的教具,運用明顯的對比,啟發幼兒想象、了解生產綠色食品的條件。)

三、制造綠色環境從我做起。

1、爭論: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環境被污染的現象,我們應當怎樣做呢?〔重點突出廢舊電池和塑料制品的危害〕

2、爭做綠色小衛士。

幼兒相互溝通,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說。

(本環節的重要提問:“那么我們應當怎么做才會有更多綠色的環境?”引起幼兒的共鳴。在幼兒相互溝通中產生為愛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想法。)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使幼兒真正了解綠色食品來之不易,并且學會了看綠色食品的標識,從而幼兒為愛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班教案篇6

一、設計最初的愿望

“鹿城溫州眼鏡”主題教學已靠近尾聲,小孩們還耐人尋味,“老師,為何眼鏡腳如此光滑?”“老師,為何太吣琬有計多色調哩?”“老師,眼鏡制作要多少道工序啊?”“眼鏡框大大小小,工人叔叔是怎樣制作的啊?"。。。。。。針對小孩們的探究知識欲,我們抓住了這一教育機會,運用本地的資源,走入了鄰鎮的眼鏡工廠,與小孩們一同探求當中的神秘!

二、教學目標

1。初步清晰眼鏡的生產過程。

2。引導孩子疼惜日常生活內的每1件物件,明白尊敬別人的勞動成果。

三、座客幼兒老師:

朱師傅〔下面簡稱“朱”、姚驍琛〔眼鏡工廠負責人,下面簡稱“姚”〕

四、教學對象:

幼兒園大班

五、教學預備

1。與眼鏡工廠聯系,爭論教學內容

2。預備好孩子接送車。

六、教學過程

〔一〕客座老師推舉,提出觀摩需要留意的地方。朱:孩子,你們好!非常歡迎你們來我們眼鏡工廠,,我是這的車間管理人員朱師傅。幼:朱師傅,為何你項頸上掛著個工作牌啊?朱:孩子觀測和察看得真仔細!這就是我們工作人員的驗證,有了這一個工作牌,我們工人方可進入車間工作,眼鏡加工車間里有許多機器剛好在工作,孩子觀摩時,不能亂碰,要留意安全。

二〕認知眼鏡的制作教學材料。姚:小孩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