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石化行業發展現狀、發展格局及民營與國企煉廠優劣勢對比_第1頁
三季度石化行業發展現狀、發展格局及民營與國企煉廠優劣勢對比_第2頁
三季度石化行業發展現狀、發展格局及民營與國企煉廠優劣勢對比_第3頁
三季度石化行業發展現狀、發展格局及民營與國企煉廠優劣勢對比_第4頁
三季度石化行業發展現狀、發展格局及民營與國企煉廠優劣勢對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季度石化行業發展現狀、發展格局及民營與國企煉廠優劣勢對比

一、石化行業現狀:過半產品盈利處于過去5年50%分位以下

當前石化行業整體處于周期下行階段,過半產品價差處于過去5年50%分位數以下。伴隨前幾年化工行業去產能周期結束,2019年國內迎來民營大煉化、煤化工項目及部分精細化工品的投產高潮,當前石化行業整體處于景氣下行周期。主要石化產品價差最新值及過去5年高點低點(元/噸)

主要石化產品價差位于過去5年分位數

二、石化行業未來發展格局變動:

1.民營大煉化項目2019年正式投產,將成為國內煉化行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推動國內煉化行業格局變動;

2.美國頁巖油氣增產帶來輕烴產量增加,全球及國內迎來輕烴裂解制烯烴建設高峰,預計在未來幾年對乙烯、丙烯等行業產生較大影響;

3.聚酯龍頭企業產業鏈延伸至煉化環節,預計對產業鏈一體化發展形成更強的競爭優勢。

三、石化行業民營和國企煉廠優劣勢對比

民營大煉化與傳統國有煉廠各有優勢。與傳統的國企煉廠相比,民營大煉化的優勢在于高化工品比例產品結構優勢和管理靈活帶來的效率提升,國有煉廠的優勢在于折舊攤銷成本低、成品油銷售體系完善和成品油進出口政策優勢等。

1.民營煉化項目具有產品結構、管理效率等優勢

民營煉廠化工品占比高于國有煉廠,具有產品結構優勢。以兩桶油為代表的國有煉廠產品結構以成品油為主,成品油占比70%以上。以恒力石化為代表的民營煉化項目更偏重化工品,恒力石化大練化項目今年年中投產以來,主要產品中化工品比例在70%以上,由于公司PX等產品與下游聚酯產業鏈契合度較高,更傾向于生產化工品。

由于國內成品油需要繳納較高額度消費稅,過去5年乙烯、PX等化工品稅前價格較成品油高3000元/噸左右。由于煉廠成本端原料均為原油,對民營煉化企業來說,實現價格更高的化工品比例遠高于傳統國有煉廠,產品結構優勢明顯。民營煉化與國有煉廠2019年前三季度煉廠產品結構

成品油和化工品稅前價格(元/噸)

民營煉化企業管理效率更加靈活,員工成本不到國有煉廠一半。由于民營煉廠管理更加高效,既體現在產品結構更加靈活,同時銷售和管理成本低,費用率較國有企業低2-3個百分點。民營煉化員工平均薪酬水平僅為國有企業的1/2-1/3,民營煉廠人工成本更低。

民營煉廠選址均為沿海地區,與國有煉廠部分產能分布內陸相比具有運輸成本優勢;民營煉化項目為新上裝備,裝置運行效率可能更優。主要企業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銷售+管理費用率(%)

主要企業2018年人均薪酬(萬元)

2.國有煉廠具有折舊成本低、融資成本低、銷售一體化等優勢

國有煉廠經營歷史長,單噸折舊攤銷成本較新上煉廠低約80元。國有煉廠經營歷史悠久,煉化項目資產經過較長時間充分折舊,當前單噸煉能對應的資產規模遠低于新上煉廠,兩桶油當前單噸煉化產能對應的資產規模在1500-1700元之間,單噸折舊金額在120元附近。而民營煉化項目投產初期折舊成本更高,以恒力石化為例,當前單噸煉化(包括煉油和乙烯項目)資產規模4750元,單位煉化產能對應的折舊在200元左右,較國有煉廠單位折舊成本高約80元/噸。主要企業單位煉能對應資產(元/噸)

主要企業單位煉能折舊(元/噸)

國有煉廠融資成本低,資金壓力遠低于民營煉廠。國有煉廠資金壓力遠低于民營煉廠,一方面,由于國有煉廠經過過去經營積累賬面現金充足,資產負債率低。另一方面,我國存在國有企業融資成本遠低于民營企業的現象,當前國有煉廠融資成本在3.3%-3.5%之間,而同期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在6%以上,進一步加大民營煉化短期資金壓力。

國有煉廠在成品油銷售環節壁壘較高,成品油銷售優勢明顯。當前兩桶油大約擁有國內2/3左右的加油站,在成品油銷售環節壁壘較高。以中國石化為例,由于其成品油從煉廠到銷售環節采用內部價格結算,其結算價顯著高于小型地煉出廠價,兩者價格差距可達到800-1000元/噸。成品油實現價格的差距實際上是由下游銷售能力差距導致,但也體現為煉廠直接盈利結果。此外,當前我國成品油出口權限主要在三桶油手中,國有煉廠在成品油出口方面具有優勢。民營煉化與國有煉廠財務費用與公司債券票面利率(%)

中石化煉廠與山東地煉汽油出廠價(元/噸)

四、全球乙烯行業現狀

我國2018年乙烯當量進口量近2500萬噸,當量進口依賴度近60%。2018年我國乙烯產量1841萬噸,表觀消費量2099萬噸,直接進口依賴度12%;但由于我國乙烯下游聚乙烯、乙二醇等產品大量進口,下游折算乙烯進口量約2200萬噸,合計我國乙烯當量進口量近2500萬噸,折合乙烯進口依賴度57%。我國當前仍有較大的乙烯進口缺口。我國乙烯產量、表觀消費量及進口依賴度(萬噸,%)

全球范圍輕烴裂解項目迎來投產浪潮,沖擊短期乙烯裂解價差。伴隨美國頁巖油氣技術突破,伴生大量輕烴副產物,全球范圍迎來大規模輕烴裂解制烯烴浪潮,沖擊短期乙烯盈利能力,我國石腦油裂解制乙烯價差已經從過去3年3000-4000元/噸水平下降到目前1500元/噸左右。石腦油制乙烯裂解價差(元/噸)

預計未來四年全球乙烯產能增速4%-8%,輕烴裂解裝置行業開工率小幅下降。根據數據,未來4年全球乙烯產能增速在4%-8%之間。東北亞地區是未來新建產能主要目標市場,其中我國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近幾年我國乙烯當量消費量增速在5%左右,整體來看近3年乙烯產能增速高于需求增速,輕烴裝置產能投放拖累行業開工率下行。

2019-2020年,全球乙烯開工率從2018年的90%附近降至85%附近,開工率仍然保持在80%的榮枯線以上。預計亞太地區因外部進口和自身產能釋放因素開工率將從2017年的81%左右降至2020年的75%左右,在榮枯線下運行,2021年以后將逐步回升。全球乙烯產能及同比(百萬噸,%)

我國乙烯表觀消費量和當量消費量及其增速(萬噸,%)

乙烯當量進口量缺口下,我國石腦油路線相對安全。從全球乙烯裝置成本來看,成本最低的是中東和美國乙烷路線,我國石腦油路線成本居中,成本最高的為甲醇制烯烴路線。2018年我國乙烯當量進口缺口在2500萬噸左右,主要為聚乙烯、乙二醇等下游產品進口,近3年國內新建乙烯產能在1350萬噸左右(多數產能配套下游產品裝置),國內自建產能仍存在進口替代空間。主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