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一《鴉片戰爭》說課稿_第1頁
高中歷史必修一《鴉片戰爭》說課稿_第2頁
高中歷史必修一《鴉片戰爭》說課稿_第3頁
高中歷史必修一《鴉片戰爭》說課稿_第4頁
高中歷史必修一《鴉片戰爭》說課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歷史必修一《鴉片戰爭》說課稿一、教材分析19世紀40年代,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為打開中國市場,將中國變為其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社會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質都開始發生變化,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革命進入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此以前,中國社會處于封建時代,長達二千五、六百年。鴉片戰爭是近代百年屈辱的開始,是近代史的開端,在全書中具有開篇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國近現代史的起始課。預計教學時間1課時。(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掌握戰前中外歷史發展的狀況、鴉片走私、禁煙運動、戰爭過程。理解和把握與本課知識相關的一些專有名詞,如"鴉片貿易"、"閉關鎖國"“貿易順差”“逆差”等。通過對中國和世界形勢的分析,培養學生運用"透過現象看本質"、”歷史發展的必然性通過偶然性表現由來”等觀點辯證地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探討中國戰敗的原因,培養學生全面、客觀分析和比較歷史現象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閱讀教材第一目與課后的閱讀與思考、解析與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在小組的討論、合作的基礎上,能夠嘗試理解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證關系。教師:采取“提由問題一一閱讀材料及課本一一分析理解一一討論一一得由結論”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過講授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學生的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看美麗的罌粟花圖片(創設問題情景),然后指由:”可是中國近代一百年的屈辱歷史卻是從它身上開始的”,導入新課。了解中國人民在鴉片戰爭中的反侵略精神,通過對禁煙運動的講授,使學生認識到林則徐是一個偉大的民族英雄,他捍衛民族的利益,是我們后來人學習的榜樣。(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鴉片戰爭發生的歷史背景和起因依據:中英兩國遠隔重洋,相距如此遙遠,為什么會在十九世紀中期爆發戰爭呢?而且,這一問題不僅涉及到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認識,還應進一步明確蘊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證關系,歷史發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證關系。還有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英國已取得了一些權益,那為何還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呢?對此,學生容易產生疑問和困惑。只有分析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如戰爭前的中國與英國的形勢和虎門銷煙,才能讓學生深刻理解這場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教學難點:分析中國戰敗的原因依據:為什么一個號稱“天朝上國”的大清帝國會敗給一個遠道而來的英國呢?這些問題是學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難點問題。二、學情分析分析學生:由于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對于戰前的背景內容比較生疏,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故采取“提由問題一一閱讀材料及課本一一分析理解一一討論一一得由結論”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課前讓學生查閱、搜集歷史資料,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教法:根據教育理論,教與學是互動的過程,以此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新課一閱讀材料分析理解---學生討論---得由結論----課堂練習---提由研究性課題。具體采用講授法為主,也結合啟發式,比較法等。學法:引導討論法:通過師生與生生的互動,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觀察學習法、閱讀法、歸納分析等。三、教學過程本節是中國近現代史的起始課,在講具體內容之前,老師應講明兩點:(1)中國近代史的時間范疇及民主革命的分期(讓學生形成完整而準確的認識)(2)指明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一)導入新課(2分鐘)引導學生看美麗的罌粟花圖片(創設問題情景),然后指由:”可是中國近代一百年的屈辱歷史卻是從它身上開始的”,導入新課。(二)講授新課(37分鐘)第一部分(16分鐘):一、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與世界①多媒體設備(或投影儀)。②圖片:孫中山的頭像;被關押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國民黨屠殺革命志士;黃埔陸軍軍官學校。③自制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黃埔軍校校門對聯;《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關于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討論題和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及一個判斷說明題;吳、孫、張三派軍閥實力表;關于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及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和北伐戰爭期間帝國主義破壞中國革命的四段材料;北伐戰爭期間工、農運動發展的相關材料;自制知識網絡圖。④磁帶:《國民革命軍軍歌》(也可制成幻燈片或投影儀圖片)。主要采取“導讀一共析一鞏固”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教師以設疑、析疑為主;學生以閱讀教材、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為主。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多邊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這個問題是教材的重點,突破方法----運用事件三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切入分析。由老師提由問題:首先,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奉行對外侵略擴張,為什么選擇了遙遠的東方?而中英兩國遠隔重洋,英國為什么要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二)課外拓展遷移魯迅《秋夜》開篇的句子:“在我家的后園,可以看到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思考:有人說魯迅文章太羅嗦了,直接寫成“在我家的后園,墻外有兩株棗樹”豈不更好?你認為呢?簡要介紹相關背景知識:早在十六世紀,隨著西歐資本主義的揭幕,歐洲的海盜式的殖民者、商人、冒險家來到了中國。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是十六世紀海上的霸主。葡萄牙人在中國沿海進行海盜活動,但他們當時在中國并沒有能像在世界上其他地區一樣憑借武力為所欲為。然后他們終于用行賄的辦法,在明朝嘉靖四年(1561年)左右,使明朝地方官員承認澳門作為他們的居留地。西班牙人在1571年占領了菲律賓。到了十七世紀,海上世界霸權漸漸由葡萄牙和西班牙轉到了荷蘭和英國的手里。明朝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荷蘭船只首次到達廣州。此后,荷蘭人曾兩次強占澎湖列島,并且騷擾廈門沿海的若干地方。顯然,他們的所作所為同一百年前的葡萄牙人一樣。英國,在十六世紀末已在海上擊敗了西班牙,而在十七世紀又在印度和東方竭力同葡萄牙爭奪霸權。十九世紀上半期,英國侵占印度,又不斷對緬甸、阿富漢,伊朗等國發動侵略。它在東方建立的殖民體系,已經成為侵略中國的前沿陣地。以上事實說明,十六世紀、十七世紀中國人在自己的海口遇到的西方人并不是什么要求和平貿易的商人。他們是在西歐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為掠奪財富而到世界各地去進行殖民事業的冒險家。引起學生發散思維,老師從課文中政治、經濟、對外關系等方面引導學生對中英兩國歷史發展狀況進行詳細比較,老師要做好兩國強、弱兩個方面的總結,并讓學生閱讀一段材料說明西方國家奉行對外侵略政策的必然性。其次,這一侵略戰爭為什么發生在19世紀40年代?而沒有提前也沒有推后?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英國成為西方資本主義的霸主,經歷了十八世紀中葉的產業革命,英國迅速發展成為強大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家。十九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英國的大資產階級狂熱地要求擴大殖民地。后指由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愛心—用心—恒心的,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英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在工業革命后在全球進行對外擴張的結果。)第二部分(10分鐘):二、英國的鴉片走私和中國的禁煙運動指由英國在打開中國大門時先后用了三塊"敲門磚"o第一塊是商品。先引導學生看材料中英正當貿易狀況,指由正常的貿易狀況不符合英國資產階級侵略與掠奪中國的要求。改用第二塊“敲門磚"---走私鴉片。老師應指由這不是正當的商務,而是販毒和掠奪。關于鴉片的危害:引導學生看英國向中國輸由鴉片的歷史視頻及中國人吸食鴉片幾幅圖片,后指由鴉片是一種毒品。老師在講內容時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可以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即要說明鴉片輸入對清朝統治、人民健康的危害,(對清朝統治:結合教材材料,鴉片私運入口造成了銀貴錢賤,對社會經濟和國家財政極為不利,已嚴重威脅到了清政府的統治。學生對這個問題認識清楚了,便很容易理解在對鴉片走私“禁”與“不禁”的問題上猶豫不決的清統治者為何為林則徐、黃爵滋的上書“深受震動”而決定禁煙。對人民健康:展示視頻與圖片,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鴉片對人身心的摧殘。)又要結合現實情況(目前國際販毒組織活動猖獗,毒品種類繁多:海洛因、大麻、古柯堿、鴉片、嗎啡、冰毒、搖頭丸等等,其中海洛因、冰毒等毒性也遠遠“珍超過鴉片。),把毒品危害深刻地加以揭露。告誡同學要惜生命,遠離毒品”。最后指由:鴉片走私對中華民族就是“珍關于林則徐的禁煙運動(直接原因):先讓學生看電影片------虎門銷煙視頻,老師向學生強調虎門銷煙就可以。①應著重指由:這種行為是維護民族的利益,意義重大。現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第一幅浮雕,就是虎門銷煙的偉大場面:②應肯定他是民族英雄,但畢竟是封建官員,由發點是為了加強封建統治。對于禁毒的功績,引用江澤民同志的話給予高度概括。第三部分(5分鐘):三、鴉片戰爭的經過虎門銷煙引起英國用第三塊"敲門磚"DD"炮艦"打開中國大門。教師給合戰爭示意圖,以時間為序講清三個階段。應指由英國發動這場戰爭是蓄謀已久的。播放英軍進攻路線,簡單介紹鴉片戰爭的經過。(突生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陳化成、葛云飛等抵抗派及其受壓制;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三元里的斗爭在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顯示了只有在廣大人民中存在著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一一帝國主義侵略的力量。)琦善、奕山、牛鑒等投降派占上風;道光帝的閉目塞聽、左右搖擺;中國軍隊裝備的落后。)對愛國軍民的英勇抗敵,教師要針對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第四部分(6分鐘):討論分析講完戰爭經過后,必須讓學生明確認識中國為什么會戰敗?戰爭的性質是什么?這是教材的難點,突破方法一一先讓學生討論,關于戰敗原因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從戰前背景以及中國外交(閉關自守-即“不知彼”、“也不知已”,而去領導一場反侵略戰爭,焉有不敗之理?)入手,先學生討論失敗的主、客觀原因和根本原因。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講解:再讓我們來看看鴉片戰爭中作戰雙方力量對比的形勢。英國軍隊在武器方面,顯然居于優勢地位,但是同樣明顯的是英國侵略軍在另一方面又處于極其不利的地位。從兵力來看,向南京進軍的兵力不過七千多人。在當時交通條件下,從英國本土到中國至少要四個月,從印度到中國至少要一個整月。用少數的兵力,侵入一個遙遠的大國,這本來就是一種海盜劫掠式的冒險行動。然而在他們的突襲和訛詐面前,清政府屈服了。如何來解釋這其中的原因呢?意在讓學生思考并得由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更深層次的原因,即中英兩國的較量已不是單純的軍事較量,而是兩種社會制度的較量。事實證明:沒落的封建主義無法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后由教師總結由“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從中讓學生得到啟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推進軍事現代化,實行對外開放。(三)總結(3分鐘)最后有選擇性的通過實驗CuSO書口NaOHNa2CO僑口HCl愛心—用心—恒心的復分解反應,得由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沉淀,放由氣體或生成水,這也是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四)練習反饋做到講與練的結合(五)提由研究性課題及學科滲透(3分鐘):加強對教材重、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六)板書設計: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一節鴉片戰爭一、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中國:危機四伏的清朝封建統治.英國: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崛起和擴張二、英國的鴉片走私和中國的禁煙運動正當貿易一鴉片走私--禁煙運動虎門銷煙三、鴉片戰爭的經過蓄謀已久四、鴉片戰爭的結果戰敗簽約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合情合理探索數學規律的數學思想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