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班語言活動教案九篇_第1頁
關于中班語言活動教案九篇_第2頁
關于中班語言活動教案九篇_第3頁
關于中班語言活動教案九篇_第4頁
關于中班語言活動教案九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關于中班語言活動教案九篇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數字童謠,初步學習運用數量詞。

2.感受童謠的朗朗上口,嘗試仿編童謠。

活動預備:

1.創設與童謠相應的背景圖片和相應的數卡。

2.幼兒對常見動物的習性和特征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一、理解學習童謠

〔一〕理解童謠出示背景圖

圖上有桃樹、房子、蟲和豬。

1.師:春天到了,桃花開了,漂亮的桃花樹下會住著誰呢?

有幾條小蟲?小蟲在干什么?

2.師:小豬有幾頭?你們看看這些小豬長得怎樣?胖胖的小豬叫肥豬,肥豬睡覺怎么樣?

3.師:桃花樹下住著小蟲、小豬,還會住著誰呢?

咖啡色馬有幾匹?添上一匹黃馬,是幾匹馬?馬兒一跑會發出什么聲音?

4.師:"咯咯噠、咯咯噠",是誰在叫呀?有幾只母雞?又來了一只一共有幾只母雞?母雞生蛋了,它是怎么告知你的?

5.師:9和10在哪兒呢?誰能很快把它找出來?

粉紅色的桃花有幾朵?深紅色有幾朵?一共有幾朵?

師:桃花樹下真喧鬧,小動物們都說:"桃花樹下是我家。"

〔二〕觀賞童謠老師完整朗誦童謠。

師:童謠的名字叫什么?這首童謠里數到了哪些數字?

小結:這首童謠里有1-10十個數字,所以這首童謠又叫數字童謠,它的前面一句是數數動物有多少,后面一句是說說動物的特點、動物的本事。

〔三〕學說童謠

1、分句學說師:你們喜愛這首童謠嗎?最喜愛童謠里的哪一句?

2、完整學說

〔1〕看圖學說。

〔2〕幼兒有節奏的說。

二、嘗試仿編童謠

1、師:桃花樹下真喧鬧,還會有誰也想來住呢?它們有什么特點、有什么本事?你能不能象童謠里那樣先數一數、再說一說呢?

2、老師請2-3個幼兒仿編

3、小結:除了有要來桃花樹下住,確定還會有許多許多的小動物都來呢,請你們數一數,說一說,把它編成一首好聽的童謠去講給弟弟妹妹聽。

附童謠:數一數

一條蟲,兩條蟲,小蟲喜愛鉆洞洞。

三頭豬,四頭豬,肥豬睡覺打呼嚕。

五匹馬,六匹馬,馬兒一跑呱噠噠。

七只雞,八只雞,母雞生蛋咯咯噠。

九朵花,十朵花,桃花樹下是我家。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觀賞故事,了解故事的內容和情節,初步理解并形成“半個月”的時間概念。

2.通過談話、觀看圖片,感受半個月里月亮外形改變的過程。

3.萌發對月相改變現象的新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預備:

1.兔媽媽、小兔玩偶各1個。

2.紙制的大餅1塊,單月的日歷1張。

3.畫有月亮改變的圖片1套。

活動過程:

一、老師出示玩偶導入。

老師:猜猜看,今日誰到我們班來做客了?

老師:兔公公家里蓋房子,兔媽媽要去幫忙,小兔子會怎樣等媽媽呢?

二、觀賞故事,了解“半個月”的時間概念。

了解時間概念。

老師:兔媽媽要多長時間才回來呢?你們知道半個月有多長呢?

老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日歷,就知道半個月時間有多長了。

三、講解并描述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老師過演示邊講解并描述故事。

2.老師依據情節出示相應圖片。

老師:兔媽媽走后幾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的?

四、觀測月相改變圖片,激發幼兒探究欲望。

1.觀測月亮的改變。

老師:月亮是怎樣變樣子的呢?

2.老師小結月亮改變的過程。

老師:你看過月亮改變的樣子嗎?

3.引導幼兒記錄月亮的不同改變。

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在語言區進行觀賞與表演活動。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著重引導幼兒感覺散文重蘊含的對待生活積極向上的美妙情感。

2、啟發幼兒理解散文所描繪的畫面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學習“她把×顏色給了××,××××象××”的這樣的句式。

3、讓幼兒學習根據散文的結構形式,運用個人的閱歷想象畫面,仿編新的散文。

4、引導幼兒在散文中學習,感悟生活。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愛好。

活動預備:

1、配樂散文

2、以有秋游的閱歷

活動過程:

1、讓幼兒傾聽配樂散文。

2、援助幼兒理解散文的畫面及修辭手法。

3、引導幼兒從散文中的顏色、氣味等不同角度去感受秋天的美、秋天的豐收、秋天的歡樂。

4、用提問的方法援助幼兒理解散文中的.藝術表現手法。

〔1〕提問:秋天的雨,真的是一把鑰匙嗎?為什么散文中說它是一把鑰匙?

〔2〕援助幼兒理解散文“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光十色的顏料”、“秋天的雨,有特別好聞的氣味呢?”、“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等句中修辭手法的運用。

〔3〕組織幼兒說說:散文中為什么說“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伙伴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5、學習朗誦散文,引導幼兒把散文中表達的情感通過語言再說出來,老師留意要進行肯定的渲染。

6、引導幼兒回憶講解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秋天的色調用散文中“她把×顏色給了××,××××象××”的這樣的句式。這樣的句式,簡括自己所述的內容。

7、引導幼兒想想:人、動物、植物是如何過冬的?

8、老師指導幼兒仿編散文

活動反思:

使幼兒在一個情景交融地虛擬的感覺世界,同時感受到了散文詩中語言、文字所表現的韻味,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制造性。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初步學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幼兒能開心地和老師、同伴一起游戲,體驗共同游戲的歡樂。

3、幼兒能有節奏地朗誦象聲詞“吡嚦叭啦、吡嚦叭啦、蹦叭”。

活動預備:

鞭炮一串,與兒歌內容有關的圖片假設干,貓頭飾假設干

活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鞭炮,引導幼兒仿照鞭炮聲,老師念象聲詞“吡嚦叭啦、吡嚦叭啦、蹦叭”并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

2、學習兒歌《老鼠娶親》

〔1〕、老師出示老鼠〔戴著大紅花,穿著新郎的衣服〕圖片,引導幼兒回憶《還珠格格》中娶親的場面。〔幼兒回答:有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鑼打鼓、花轎等〕

〔2〕、老師有表情地朗誦兒歌,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3〕、老師邊出示圖片邊朗誦兒歌,并引導幼兒拍節奏。

〔4〕、老師念兒歌每句前半段,幼兒念后半段,并交換一次。

〔5〕、師幼一起邊拍節奏邊朗誦兒歌。

3、游戲《貓捉老鼠》

〔1〕老師介紹游戲玩法。

老師和幼兒扮老鼠,配班老師扮老貓,老鼠有節奏地朗誦兒歌,當念到“蹦叭”時,老鼠全體蹲下,老貓出場,當老貓念到:“一口一個全吃掉呀全吃掉”時,老鼠那么立即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老貓去捉老鼠,當老鼠上位后,老貓那么不能抓。

〔2〕、師幼共同游戲2—3遍〔次數視當時幼兒狀況而定〕。

4、師幼一起去戶外游戲。

附:兒歌:《老鼠娶親》

八只老鼠抬花轎呀抬花轎,

四只老鼠來吹號呀來吹號,

兩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

吡嚦叭啦、吡嚦叭啦、嘣叭。

老貓聽了來賀喜,“恭喜!恭喜!”

一口一個全吃掉呀全吃掉。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篇5

一、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情境故事引導下,體會濃濃的說話氛圍。

2、嘗試大膽地在集風光前表述自己的觀測與想象。

3、能積極參加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觀測和探究的樂趣。

二、活動預備:

1、PPT課件實物:紅薯、蘿卜、土豆、花生、假設干

2、紙箱一個

三、活動過程:

一、認識小鼴鼠

1、今日老師帶來了一位動物伙伴,我們一起來猜猜看,它是誰?我們一起請它出來吧!這是一只可愛的小鼴鼠。

2、老師提問:知道小鼴鼠的家住在哪里嗎?今日,老師想給小伙伴們講一個關于小鼴鼠搬家的故事,它的名稱是《啪啦啪啦-砰》。

3、看圖片老師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師:哇!有一天,天上下起了大大的雨,地面上積滿了水。然后,這個水就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地漏到了地底下小鼴鼠的家里。看看小鼴鼠在做什么?

4、小結:家里都是水,小鼴鼠這個家被水淹了,它不能再住下去了。小鼴鼠預備去找一個新的家!

〔四〕小鼴鼠找新家:

1、小鼴鼠出發了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小鼴鼠在地底下干嘛?

〔2〕小伙伴都知道地底下是黑黑的,它挖的時候會發出什么聲音?挖著挖著,你覺得他撞到了什么?地底下有什么呢?

〔3〕究竟撞到了什么呢?〔出示實物,讓幼兒摸摸感受一下。〕

〔4〕對了,這個東西是長在地底下的,而且吃起來味道甜甜的。小鼴鼠張開大嘴巴“啊嗚,真甜……,原來是個香噴噴的紅薯呀。

2、小鼴鼠又繼續向前找家了。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砰!這次又撞到了什么呢?

你從哪里看出這是一個蘿卜?

〔2〕你們看的真認真,蘿卜的下面長著一根小小細細的尾巴。誰能告知我,蘿卜長在哪里的?

〔3〕原來啊,地底下長著好多好吃的東西,除了紅薯、蘿卜,猜猜小鼴鼠啪啦啪啦啦,砰!還會撞到什么?

3、小鼴鼠認識更多在地下的動物。

師:小鼴鼠在地底下啪啦啪啦,還會砰到什么呢?我們再往下看看吧!

〔2〕原來啊,地底下不僅長著好多好吃的東西,還生活著很多的動物呢!那接下來小鼴鼠會遇到什么呢?

〔3〕啪啦啪啦小鼴鼠又開始找新家了,突然,他聽到對面也有啪啦啪啦的聲音,是誰也在挖山洞呢?

〔4〕噢!原來又是一只小鼴鼠也在挖山洞找新家呢!兩個好伙伴見面會說什么呢?

4、游戲“我是小鼴鼠”

請幼兒來當小鼴鼠,試試看會在地底下撞到什么?老師把盒子當地底下,幼兒學鼴鼠動作,看能砰到什么,拿出來告知大家。

三、議一議:拓展活動。

那除了在故事中看到的動植物,小伙伴回去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還有哪些植物、動物或者是小昆蟲的家是在地底下的?好嗎?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篇6

一、設計意圖:

《七個阿姨來摘果》這首兒歌在內容上一句緊扣一句,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假如在形式上采納直觀形象的教具,再加上肢體語言的提示,以及迷人的游戲,就能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愛好與積極性,獲得開心的生活體驗,所以我設計了這節語言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

2、念準:提、石榴、梨、栗子、柿子、李等字詞的字音。

三、活動預備:

1、圖片:七個阿姨,七只籃子,七種果子〔蘋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2、一到七的數字卡

四、活動過程:

〔一〕小伙伴們,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出示果子〕有哪些果子?

老師出示圖片七個阿姨,通過演示,把兒歌的內容表演出來,并完整地朗讀兒歌。

小伙伴們,你們看,誰來到了豐收的果園?一共有幾個阿姨?〔數一數〕她們來果

園干什么?老師把它編成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就叫《七個阿姨來摘果》,現在聽老師來朗讀一遍。〔老師有表情地朗誦一遍〕

〔二〕出示圖片,理解兒歌內容。

1、小伙伴,一共有幾位阿姨來摘果?

要求將她們從左到右排隊并貼上相應的數字卡順數。〔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們來倒數一下。〔七**四三二一〕

2、阿姨摘的果子裝在哪兒呢?〔出示籃子圖片〕小結:七只籃子手中提。

3、阿姨摘了哪些果子呢?我們再來聽一聽。〔老師朗誦兒歌第二遍〕

4、七個阿姨摘到了哪些果子?小結:七種果子分開擺

蘋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三〕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1、老師完整的朗誦一遍,幼兒跟老師慢速朗誦。

2、重點學習兒歌第二句“七**四三二一”

每一句的最末一個字是什么?〔老師念一遍,引導幼兒理解兒歌的押韻〕

學習念準:提、石榴、梨、栗子、柿子、李等字詞的字音。

3、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4、依據幼兒學習狀況漸漸加快速度。

5、幼兒分組和個別相結合朗誦,并表演動作。

〔四〕音樂游戲:摘果子

幼兒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悅。

兒歌:七個阿姨來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四三二一,

七個阿姨來摘果,

七只籃子手中提,

七個果子擺七樣,

蘋果、桃子、石榴、柿子,

李子、栗子、梨。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能逐頁細致地觀測畫面,理解放事內容,感受小貓的機敏勇猛。

2、初步了解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特點,知道獅子上當的緣由。

活動重點:

能逐頁細致地觀測畫面,理解放事內容,感受小貓的機敏勇猛。

活動難點:

初步了解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特點,知道獅子上當的緣由。

活動預備:

《小伙伴的書·我探究我歡樂》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學習愛好

提問:你們認識小貓和獅子嗎?你覺得是小貓大還是獅子大?

可是,有件事情真好笑,有只小貓卻說是自己大,獅子小,而且獅子最末也同意了這個觀點,這是怎么回事呢?看了書,你就知道啦!

二、集體閱讀《小伙伴的書·我探究我歡樂》第15~16頁“小獅子照哈哈鏡”,理解故事內容

1、明確看圖的順次

2、逐頁觀測圖片,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三、幼兒邊看書邊聽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你覺得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貓?

活動反思:

《小獅子照哈哈鏡》這節課的目標是能逐頁細致地觀測畫面,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貓的機敏勇猛。初步了解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特點,知道獅子上當的緣由。

我通過提問:你們認識小貓和獅子嗎?你覺得是小貓大還是獅子大的方式引出故事內容,小貓說是自己大,獅子小,而且獅子也同意了,當小伙伴聽到這里的時候紛紛產生了質疑,“這是怎么回事啊?”“小貓確定比獅子小”“對啊!小貓怎么肯能比獅子大呢?”小伙伴充斥了探究的欲望,我也很自然的過渡到講解并描述故事的內容。在講解并描述故事之前,我給小伙伴交代了先關的提問。“小貓和獅子在干什么?為什么獅子和小貓會照鏡子?為什么獅子不吃小貓?為什么時候后來跑了?通過這樣的提問,來引導幼兒有目的性的探究故事內容最末我以故事內容進行講解并描述,有只小貓他說自己比獅子大,而且可笑的是獅子也同意了這個觀點。這是怎么回事呢?依據幼兒閱讀技能與閱歷,讓孩子進行閱讀,并且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這也是在為目標一進行服務的。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初步感受詩歌表現的育種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氣。

2、借助幼兒用書上的圖畫以及老師的語言線索,建構詩歌。

3、體驗建構活動的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幼兒喜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預備:課件

活動過程:

一、采納提問的方式直切主題

1、師:春天到了,你們聽"滴答滴答,怎么啦?"〔下小雨啦〕引導幼兒回答。

2、師:春天的雨,我們叫做《春雨》,春雨會落到哪里?

幼兒回答,會落到。

二、播放課件,老師朗誦詩歌《春雨》

1、老師完整朗誦詩歌《春雨》

2、師:種子說了什么?梨樹說了什么?麥苗說了什么?小伙伴說了什么?

在幼兒觀賞過程中,老師采納等待方式默示幼兒與老師一起講解并描述詩歌中"對話"部分,例如:下吧,下吧,我要**。"

三、幼兒看課件,完整地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1、師引導幼兒看圖,老師念詩歌的前半句,幼兒念詩歌的后半句,如師念:滴答滴答,幼兒念:下小雨啦!

2、鼓舞幼兒有感情地,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四、幼兒紡編詩歌

1、師:除了種子、麥苗、梨樹說要發芽、長大、開花,還有哪些植物會說這樣的話呢?

2、讓幼兒紡編詩歌第五段

師:小伙伴看見下雨,除了要種瓜,還要干什么呢?

讓幼兒在完整的朗誦詩歌的基礎上,紡編詩歌第五段。

活動反思:

本活動是以兒歌的形式熬煉幼兒的口頭表達技能,幼兒在念兒歌時有節奏感,能夠對兒歌進行合理創編。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篇9

設計意圖:

鉛筆盒――是幼兒生活中常用的學習用具,它具有設計奇妙、拿取方便的特點,而且鉛筆盒上面的圖畫豐富有趣,能引起幼兒聯想,擴散幼兒思維,因此,我們以鉛筆盒為素材,細心設計了本次語言講解并描述活動――“鉛筆盒上的故事”。活動中我們盼望通過講解并描述、做推銷員等活動,進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組織技能樂與人合作、交往的技能。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依據鉛筆盒上的圖畫,通過想象,創編一個有情節的故事。

2、通過講解并描述活動和做推銷員等活動,進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組織技能及樂于與人合作、交往的技能。

3、通過活動,培育幼兒愛惜文具的良好習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舞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預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