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心理學 第一節 概述課件_第1頁
咨詢心理學 第一節 概述課件_第2頁
咨詢心理學 第一節 概述課件_第3頁
咨詢心理學 第一節 概述課件_第4頁
咨詢心理學 第一節 概述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咨詢心理學知識

第一節概述第二節歷史上的幾種觀點第三節心理咨詢的對象、任務和一般過程第四節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咨詢第五節婚戀、家庭心理咨詢第六節性心理咨詢第六章咨詢心理學知識

第一節概述第一單元咨詢心理學的簡史第二單元咨詢心理學的基本概念第三單元心理咨詢師的基本條件第四單元我國心理咨詢的歷史、現狀與展望心理治療起源于歐洲,從精神病學發展出來;心理咨詢起源于美國,主要從職業指導發展出來。學科形成前---

石器時代:在頭顱“開洞”,以放出魔鬼中世紀:驅鬼—患者被打得遍體鱗傷;宗教儀式1793年,開始認為情緒錯亂是心理上的疾病

PhilippePinel醫生在巴黎改造庇塞特精神病醫院,開始對病人的人道治療心理治療的發展歷史

1、高爾頓(F.Galton1882)

被譽為差異心理學之父,心理測量學先驅之一。用測量的方法對心理活動的個別差異進行研究,建立了“自由聯想”的方法;用“自由聯想”的實驗研究個體差異。發明了不少心理測驗的儀器,如辨別長度視覺的高爾頓棒、辨別聽力的高爾頓笛等。

高爾頓強調遺傳是形成個體差異的原因。他通過譜系調查,論證遺傳因素與個體差異的關系。高爾頓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普通能力和特殊能力主張的人。他在調查1768~1868年這1OO年間英國的首相、將軍、文學家和科學家共977名獲得智力成熟的人的家譜中發現,其中有89個父親、129個兒子、114個兄弟,共332名杰出人士。而在一般老百姓中4000人才產生一名杰出人士。因此斷言“普通能力”是遺傳的。在調查30家有藝術能力的家庭中,他發現這些家庭中的子女也有藝術能力的占64%;而15O家無藝術能力的家庭,其子女中只有21%有藝術能力,因此斷言藝術能力--“特殊能力”也是遺傳的。他發現,遺傳親屬關系程度的降低,杰出親屬的比例也顯著地下降。高爾頓還用80對雙生子的資料,以雙生子比其他親兄弟、親姐妹在心理特點上更為相像的事例,證明人的心理完全是遺傳的。由此也使他第一個注意到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在估計遺傳和環境因素在人的變異方面的相對作用的方法論的重要性。高爾頓根據遺傳與個體差異的關系倡導善擇配偶,改良人種,并于1883年首創"優生學"這一術語。

1921年,他建立心理學社,對心理學在工商業和教育等領域的應用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加強了美國心理學的機能主義運動。

1929年他被選為第九屆國際心理學會主席。晚年他從事編輯工作,分別擔任《心理學評論》、《心理學專刊》、《心理學公報》、《美國科學家》等七種以上雜志的編輯。卡特爾一生沒有撰寫過專著,他所有較重要的心理學研究、講演和正式論文(如“心理測驗與測量”一文)均被收編在《詹姆斯-麥基恩-卡特爾-科學家》一書。采用心理測量方法對個別差異進行研究;卡特爾通過研究發現,每一個人的個性特征都可以從16個方面進行描述和分析,這16個方面稱為16項人格因素(16PF):樂群性(A)、聰穎性(B)、情緒穩定性(C)、恃強性(E)、興奮性(F)、有恒性(G)、敢為性(H)、敏感性(I)、懷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憂慮性(O)、實驗性(Q1)、獨立性(Q2)、自律性(Q3)、緊張性(Q4)。由于每一種人格因素都僅僅是用來描述人的性格的一個側面,所以,除了聰穎性(因素B,大多數人希望自己盡可能聰明些)一項外,其他各項的得分的高低往往并無絕對好壞之分。

3、韋特默(L.Witmer1896)

1896年,他在拜因穆爾學院(BrynMayrCollege)建立了實驗心理學實驗室,參與了賓州低能兒童培訓學校的工作,并創建了第一個心理診所(PsychologicClinic)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兒童指導診所,并成為臨床心理學產生的標志。

1907年,創辦了《心理學臨床》雜志,發表個案報告、研究、書評以及與臨床心理學有關的新聞。在此后的30年里這一直是唯一的一份臨床心理學雜志。韋特默一直是該雜志的唯一編輯。

4、比奈--西蒙(Binet--Cimon1904)

為幫助弱智兒童編制智力測量;

5、大衛(Davis1907)為防止學生的行為問題,進行行為指導(1907年).6、帕森斯(F.Parsons1908)職業指導之父

帕森斯帕森斯(F.Parsons)于1908年在美國的波士頓創立了一家具有公共服務和培訓性質的“就業輔導局”。于次年又出版了《職業選擇》一書,此書為擇業咨詢在方法學方面提供了幫助。帕森斯(F.Parsons)從業年代是在二十世紀初,他比韋特默利用高爾頓和卡特爾的方法學解決兒童行為問題,晚了整整十二年。在此意義上,韋特默不但是在十九世紀末為咨詢心理學的產生創造了條件,而且在解決兒童行為問題方面也為其開辟了陣地,為此,他作為咨詢心理學創始人,無論就時間排序上,或在工作性質上,比帕森斯更具有資格。

(二)社會需求背景

美國職業指導運動

心理衛生運動社會變革和競爭環境壓力咨詢診所的出現軍隊特殊人才的選拔與培訓二戰帶來的各種心理障礙

二、心理咨詢專業的發展

(一)心理咨詢專業

咨詢心理學的創始人:韋特默(L.Witmer)

1896年著《臨床心理學》,提出了“臨床心理學”概念;以臨床心理學家的立場創建兒童心理診所,在臨床上解決兒童行為問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07年創辦“臨床心理學”專業刊物;由于他當時肩負著廢止童工的社會職責,所以提出了就業前必須經過心理測量的建議。這為后來咨詢心理學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和開辟了陣地。

心理測驗和個體差異的研究,是臨床心理學發展的主要基礎和促進因素,也是心理咨詢工作的重要手段。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威爾森為此做出過重大貢獻。

(二)心理咨詢專業的發展專業貢獻:促進個體內在精神世界的發展;幫助個體與環境的協調;充分考慮所有社會成員的發展,加深社會對心理咨詢的理解。

幫助心理不適應者心理咨詢專家的目標

促進每一個人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心理咨詢在國外總的發展是:

在美國得到迅速發展,40年代在歐洲已出新貌。二戰后,心理學重獲新生,40年代開始步入快速發展時期。

咨詢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逐漸形成今天的心理咨詢職業。這五個階段為:

-起始時期(1900-1920);-形成時期(1920-1940);-發展時期(1940-1960);-職業身份(1960-1980);-專業化與多樣化(1980至今)。

心理學知識

(1)知識

心理咨詢臨床操作相關知識非標準化技術(咨詢)

(2)心理咨詢的方法與技術

(不使用藥物)標準化技術(治療)

(3)咨詢關系:求--幫的關系心理問題

(4)解決的問題

心理引發的行為問題第二單元心理咨詢的基本概念

二、“心理咨詢”的操作性定義:

羅杰斯(C.Rogers)將心理咨詢解釋為:通過與個體持續的、直接的接觸,向其提供心理幫助并力圖促使其行為、態度發生的過程。

威爾森等(1949)將心理咨詢解釋為:A、B兩個人在面對面的情況下,受過心理咨詢專門訓練的A,向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的B提供援助的過程,這里的A就是咨詢師,B就是求助者。按照規則,只用一句話就能給出心理咨詢的定義:心理咨詢是心理咨詢師協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第三單元心理咨詢的基本條件

心理咨詢師除了必備的專業知識外,在個人素質方面,尚需具備如下條件:

思維方式與態度——1、唯物主義觀點;

2、普遍聯系的觀點;

3、限制性觀點;

4、歷史、邏輯、現實相統一的發展觀;

5、中立性態度

心理素質——1、品格;

2、自我平衡能力;

3、善于容納他人;

4、有強烈的責任心;

5、“自知之明”普遍聯系的觀點所謂普遍聯系的觀點,是一種整體觀念。

心理咨詢中普遍聯系的觀點有多重含義:

1、心身一體的觀點(心理和軀體)2、心理、生理和社會因素交互作用的觀點。引起求助者心理困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生理、心理、社會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為因果,錯綜復雜。3、整體性的觀點

“牽一發而動全身”認知、情緒、情感、動機、行為永遠是互相聯系的求助者的心理問題,不是靜止的和孤立的將各種咨詢方法整合起來運用限制性觀點心理咨詢是某些限定的職業活動。在咨詢中規定的各種限制,是保證咨詢成功必要的條件。1、詢師的職責限制-只限于心理問題。2、時間上的限制。心理咨詢必須遵守一定的時間限制。咨詢時間一般定為每次50分鐘左右較好(初次咨詢可以適當延長),兩次咨詢之間的時間間隔一般為一周。每次咨詢時間的限定,也不是絕對的。根據求助者心理特點、年齡大小和問題的性質,可以適當調整,增加或減少咨詢次數或間隔時間。咨詢關系也是有限制的。咨詢結束,咨詢關系也就終止。不能再以“朋友”關系進行往來。3、感情限制。彼此的溝通必須限制在工作范圍內,感情因素必須加以嚴加控制,咨詢師對求助者的關心,只能限制在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方面,除此之外,不能有意或無意地涉及其他問題,在人本主義理論框架內進行咨詢時,所謂的“情人”“坦誠”“自我開放”“情感表達”之類的操作,必須自覺控制分寸;在精神分析框架內咨詢,要謹慎“反移情”等等。4、咨詢目標限制。

⑴心理咨詢目標只能鎖定求助者的心理問題。⑵在心理咨詢的各個階段上以及最后結束咨詢時,到底誰能將心理問題解決什么程度,這也是有限制的。

歷史、邏輯、現實相統一的發展觀

歷史、邏輯、現實相統一的發展觀,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至少在兩種情況下,應使用這種思維方法:1、咨詢師在心理咨詢工作一開始,剛剛面對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時,就應該集中考慮他的心理問題有無個人歷史原因;若有個人史根據,這種根源與現實的癥狀之間,又有怎樣的邏輯關系。2、咨詢師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必須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求助者。中立性態度在心理咨詢的全部過程中,咨詢師對咨詢中涉及的各類時間均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只有這樣,咨詢師才能對求助者的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對其問題有正確的了解,并有可能地提出適宜的處理方法。中立性態度可以保證咨詢師不把個人情緒帶入咨詢之中。咨詢師的中立性態度可以增強求助者對自己的信任感,便于建立正常的咨詢關系。“理解”既不代表贊同,也不代表反對,是中立態度最恰當的表達詞。但人本主義在“共情”時,與“傾聽”的中立態度有些矛盾,“共情”是情緒活動,而理解是理性思考。(一)品格只用一句話來表達:做一個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人。(二)自我平衡能力

心理咨詢師的自我平衡能力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⑴心理咨詢師每天從求助者那里所見所聞,大都是負面的信息,這些信息進入咨詢師的大腦,難免影響他的心情。⑵心理咨詢師也會有各種生活難題,也會出現心理矛盾和沖突,但他們應當在咨詢關系以外來解決自己的心理矛盾和沖突,在咨詢過程中能保持相對的心理平衡,不因個人的問題干擾咨詢工作。⑶經常處于心理沖突狀態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不能勝任心理咨詢工作的。女心理咨詢師做完咨詢后回家痛哭先把自己的心理問題解決好,才可以給別人做心理咨詢。

(三)善于容納他人

只有善于容納他人,才能營造和諧的咨詢關系和安全、自由的咨詢氣氛;才能接納各種求助者和求助者的各類問題。這既是個人的性格特點,又是心理咨詢師的職業需要。

(四)有強烈的責任心

“庸醫殺人不用刀”,是說本事不大而又缺乏責任心的醫生,可能把人治死。心理咨詢師若無責任心,同樣可以害人。所以,他們必須對求助者負責,面對求助者不能因自己的言行,使求助者感到“雪上加霜”;不能夸大心理咨詢的作用,欺騙求助者;自己能力有限,不能對求助者提供幫助時,應向求助者說明,并轉疹。

(五)“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通常被理解為“清楚自己的優點、缺點,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等等。但是往深層看,還有另一種含義,那就是能對自我生存價值進行評價,這類評價常常和自我成就感連在一起。一個人的成就感,往往不在自我生存本身,而在自我的存在能否促進社會成就,能否滿足社會道義的要求。第四單元我國心理咨詢的歷史、現狀與展望

現狀——1、心理咨詢已經開始職業化;

2、心理咨詢師的需求與咨詢力量存在差距展望——

貼近國情、勢頭強勁、價值提高、趨于獨立、有序發展一、我國心理咨詢的簡史開端:

20世紀50年代末(1955-1964),針對神經衰弱而施行的“快速綜合療法”

2.空白階段3.準備階段:1986-北京朝陽醫院4.初步發展階段

在美國,每千人就有一名心理咨詢師。目前,在中國,保守地估計,大概有1.9億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而國內從事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員可能還不到3000人。2.4人-指心理咨詢工作者

550人-指咨詢心理學家1)我國學歷教育體系中,心理咨詢專業設置仍為空白;極少數培訓資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2)2000年8月中科院心理所統計,80年代后已開展的相關培訓90%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昆明、武漢、長沙這6個城市。

我國1010所大學中,設有心理學系只有20個;二、我國心理咨詢業現狀(一)心理咨詢已經職業化

1.社會化水平(心理咨詢成了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職業和工作)

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壓力物質生活的豐富和改善帶來精神世界的空虛心理保健意識淡漠,心里衛生服務不足

“只有當你真正把人當人看的時候,心理咨詢才可能作為一種職業而存在”2.社會效益直接效益:許多人重獲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許多家庭恢復和諧;間接效益:改善了生活質量

3.經濟效益

直接效益通過職業活動維持生計、創收

間接效益患者獲得心理平衡后所創造的社會財富4.組織的建設和信息的溝通心理治療與咨詢專業委員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中國心理衛生雜志》《中國臨床心理學》《健康心理學》5.社會的認可

6.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出臺

20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