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省賽獲獎 教學課件_第1頁
《故都的秋》 省賽獲獎 教學課件_第2頁
《故都的秋》 省賽獲獎 教學課件_第3頁
《故都的秋》 省賽獲獎 教學課件_第4頁
《故都的秋》 省賽獲獎 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總綱一、教材分析二、學情介紹三、教法、學法四、教學過程五、教后感想1、課文的特點及地位:

一、教材分析

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是職專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二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本文通過對北平秋色的描繪,贊美了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了向往、眷戀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憂郁、孤獨的心境——在那個時代,社會風云和個人遭際在作者心里投下的陰影,以致對故都清秋的“品味”夾雜著一些苦澀。在鑒賞閱讀中,既要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也要輔之以抽象思維,更要注意學生美感思維的激發。2、教學目標:

一、教材分析a、了解郁達夫的思想和創作風格。b、領悟作者通過對客觀景物的描寫,流露在文中的主觀情感。c、體會課文疏朗而又細膩的語言特點。(第二課時)d、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3、教學重點和難點:領會作者把故都自然風物的客觀色彩和自己內心世界的主觀色彩巧妙融合的藝術手法。

一、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突破:“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是在特定的心境下寫本文的,所選取的故都風物都帶上了作者苦悶心靈的影子,因此幫助學生消除時代隔閡,盡可能的貼近郁達夫當時的內心世界是突破重難點的關鍵。

一、教材分析4、教具準備:印發預習材料、課文朗誦帶、制作幻燈片。

5、教學時數:

2課時

我的教學對象是美術班一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學生都具有一定的語文基礎,他們對散文是不陌生的,剛剛學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感受過散文的語言美、繪畫美、意境美、進行過初步的鑒賞。調查得知,許多同學課外都喜歡看散文,興趣比較濃,尤其是女生,訂閱了《讀者》、《散文》等雜志,一般同學生也能說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但學生主要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根據學生的這種情況設置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二、學情介紹三、教法、學法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這是一篇講讀課,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誦讀、設疑、討論為主線,以畫帶學為輔助手段,培養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以及親自動手的能力。朗讀感受設疑討論以畫帶學教法、學法確立依據:1、新教材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和培養語感。這也是語文學科特點和規律的要求。2、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學不是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3、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的認知規律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對知識初步獲得整體印象后,會有意識地進入知識的探究情境之中,從而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三、教法、學法

1、文章的“文眼”在哪里?2、請同學們“以文為本”,結合自己的想像畫出五幅秋景圖。(注意色彩的搭配)3、故都的秋景多種多樣,作者為何只選取上述秋景描繪呢?試從主、客觀方面加以分析。4、課文結構是怎樣的?除了五幅圖之外還寫了些什么?5、如何做到前后呼應?6、抒發了對故都清秋一種怎樣的情感?四、教學過程(一)課前布置預習題:(二)溫故知新,導入課文。教師提問:當秋天來臨之際,你感受到了什么?歷代文人騷客筆下的“秋”又是怎樣的情景呢?學生回答:暢談感受,回憶關于秋的詩文。四、教學過程四、教學過程

(三)幻燈片顯示相關材料和圖片,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于秋的景觀圖片,尤其注重北京秋景圖片的展示,如香山紅葉、北海、陶然亭等。

要學生進入學習氛圍,調動其求知的欲望,就要注意調動起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美感思維,讓學生的思想隨著美的畫面動起來,到秋的意境中去“設身處地”地體驗對象。

(四)結構提綱故都的秋總寫分寫總括向往和感受南國之秋五幅秋景圖秋的色味眷念之情秋晨秋槐秋蟬秋雨秋果四、教學過程

板書是課文簡單、直觀的再現,通過板書抓住重點,理清思路,在頭腦中建構起一幅本文的框架圖。四、教學過程

A、引導學生朗讀文章的開頭部分“從青島到北平來的理由就是要飽嘗這故都的秋味”。從中找出本文的“文眼”。

學生回答:清、靜、悲涼。

“文眼”在散文閱讀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引導學生迅速找出“文眼”,為進一步深入分析確立了方向。

四、教學過程

B、文章的景物描寫如何體現出“清、靜、悲涼”的特點呢?(請同學將課前要求畫的秋景圖展示一下,并用文字加以說明)

小院清晨:

“牽牛花的顏色: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槐樹落蕊而知秋:“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秋蟬蟬鳴而報秋:“秋蟬的衰弱的殘聲”,“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秋雨淋人人知秋:“灰沉沉的天底下”,“咬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去一立”

秋果奇景:“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灰土的世界”設計意圖

這是本文的重點,美術班的的學生由于本身專業的特點,對于色彩比較敏感,而且想像力也相當豐富,讓他們親自動手,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又能夠與本身的專業知識相聯系,并且用文字說明圖畫還能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C、文中的秋花、秋槐、秋蟬、秋雨、秋果這些景物的清閑、幽靜、落寞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實色彩,但故都秋的景物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如香山的紅葉,游人如織的頤和園,作者為何只選取了這幾處景物來寫呢?

補充說明:郁達夫簡介及《故都的秋》的寫作背景。(播放相關的圖片資料)

結合作者簡介和時代背景布置學生回去思考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

這是本文的難點,《故都的秋》是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美,但由于本文的寫作年代離今天較遠,學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可能有些困難,所以要補充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以此來突破難點。

四、教學過程

D、文章在刻意描繪的幾種秋景之外,作者思路所及而且筆觸點到的還有哪些內容?抒發了怎樣的感情?(朗讀開頭兩段和結尾兩段)明確:北國之秋:清、靜、悲涼南國之秋:慢、潤、淡將北國之秋與南國之秋進行對比,形成首尾呼應,抒發了對于故都秋的眷戀、向往。

文章到最后再點明作者寫作《故都的秋》的目的,總括全文。

四、教學過程(五)比較閱讀:(5分鐘)播放《前門情思大碗茶》音樂及歌詞。提問:《前門情思大碗茶》的詞作者為何只選取前門、蛐蛐、冰糖葫蘆、窩頭咸菜、杏仁豆腐、大碗茶來寫?(答案下節課講解。)

設計這一步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通過閱讀認真思考,明白景的選擇都是為表現情感服務的。四、教學過程(六)總結:(3分鐘)

“文眼”——“客觀色彩”與“主觀色彩”的融合——體會悲涼、傷感之音的由來(第二課時)

教師的總結能引導學生把握知識的內在結構和邏輯順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四、教學過程(七)布置作業:(2分鐘)1、文章的“形”與“神”是緊密結合的,除了本節課上提到的外,還有哪些,找出來。2、故都的秋景很多,作者為什么只選取了這幾處景來寫?3、北國之秋與南國之秋的對比,用了四組比喻,請對其進行揣摩。

4、讀其它古今寫秋的詩文,摘抄詩句,文句,并對其一作簡單鑒賞。(不得少于10首)

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并有助于文學常識的積累。并提出預習要求,為下節課的學習做準備。

五、教后感想這是一篇情深意濃的抒情散文,按理很容易打動讀者的心靈,但由于寫作年代較遠,作者抒寫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感受和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困難主要在于一些“負面”情感難以理解。如“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清、靜”好理解,“悲涼”就不好理解了。這就要求教師幫助學生消除時代隔閡,讓學生想象著郁達夫久有品賞故都的秋的心愿,又久經顛沛流離的生活,如今終于回到故都北平,自然有多種復雜的感受,包括“負面”的感受。還要指導學生反復讀,帶著深情讀,漸漸感悟到作者的心態,便是進入了課文的情境。設計意圖

我國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材是個例子,教是為了達到不教。”這句話辨證地闡述了教材、教師、教學三者的關系。“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這就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自習。因此,教師充分利用好教材這個例子,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精神和自學習慣,在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介紹作者郁達夫郁達夫(1895~1945)現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1921年與郭沫若、成仿吾發起成立創造社,出版了新文學最早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以其“驚人的取材、大膽的描寫”而震動了文壇。1922年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經濟部。回國后參加編輯《創造》季刊、《創造周報》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學、武昌師范大學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創造社。1930年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為發起人之一,并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3年初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懾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間,寫有不少文筆優美的游記。

1938年底赴新加坡,從事報刊編輯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蘇門答臘,化名趙廉隱居下來。不久,當地日本憲兵部強迫他去當翻譯,暗中保護和營救了不少當地志士和華僑,并獲悉了日本憲兵部許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認他為“為民族解放殉難的戰士”,并在他的家鄉建亭紀念。寫作背景:從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達夫曾用相當大的精力參加左翼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