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歷年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事業單位《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含答案帶詳解2022-2023上岸資料匯編5_第1頁
2009-2022歷年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事業單位《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含答案帶詳解2022-2023上岸資料匯編5_第2頁
2009-2022歷年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事業單位《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含答案帶詳解2022-2023上岸資料匯編5_第3頁
2009-2022歷年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事業單位《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含答案帶詳解2022-2023上岸資料匯編5_第4頁
2009-2022歷年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事業單位《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含答案帶詳解2022-2023上岸資料匯編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住在富人區的她2009-2022歷年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事業單位《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含答案帶詳解[2022-2023上岸資料](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全文為Word可編輯,若為PDF皆為盜版,請謹慎購買!第壹套一.歷年真題薈萃(共30題)1.一起詐騙案經過偵查將目標鎖定在趙、李二人身上,趙、李二人都可能是詐騙犯或目擊者。已知詐騙犯只說假話,而目擊者則只說真話,審訊人員問趙:“你們倆人中肯定有一個是目擊者?”趙回答:“沒有。”

則趙和李分別是:

A.趙是目擊者,李是詐騙犯

B.趙和李都是目擊者

C.趙是詐騙犯.李是目擊者

D.趙和李都是詐騙犯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題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確定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條件,進行推理。

“詐騙犯只說假話,而目擊者則只說真話”為題干中的確定信息,以此為突破口解題。

假設趙是目擊者,則他說的是真話,即趙、李中沒有一個是目擊者,這與該假設矛盾,故趙不是目擊者而是詐騙犯;

趙是詐騙犯,則他說的是假話,即趙、李中有一個是目擊者為真,則李是目擊者。

因此,選擇C選項。

2.魯迅先生在民國十四年曾經說過:“我覺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隸,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隸的騙,變成他們的奴隸了……我覺得仿佛就沒有所謂中華民國。”

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中華民國不只是一個空招牌

B.國民革命之后社會并沒有多少真實的進步

C.國民革命之后,君主專制制度依然存在

D.老百姓被奴役的命運是無法改變的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將選項與文段一一對應。

第二步,對比選項。A項,對應文段“我覺得仿佛就沒有所謂中華民國”,可以推出中國民國是一個空招牌,錯誤,排除A項。B項對應文段“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隸的騙,變成他們的奴隸了”,可以推出革命以后并沒有多少真實的進步,B項正確。C項,文中未提及“君主專制制度”,屬于無中生有,排除。D項,文中未提及,屬于無中生有,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3.2009×20082008-2008×20092009=:

A.0

B.1

C.2

D.3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

解法一:

第一步,本題考查基礎計算問題。

第二步,原式=2009×(2008×10001)-2008×(2009×10001)=0。

因此,選擇A選項。

解法二:

第一步,本題考查基礎計算問題。

第二步,因四個選項尾數均不同,故此題可用尾數法解題:2009×20082008的尾數為2;2008×20092009的尾數也為2,故差值尾數為0。

因此,選擇A選項。

4.從曾經的自行車王國,到今天的車輪上國家,中國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實現了歐美幾代人的夢想。更多人能開上汽車,這是________;更多車主會遵守規則,這是________。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趨勢

前提

B.必然

進步

C.發展

文明

D.目標

基礎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中國僅用了一代人時間,就實現了歐美幾代人的夢想”可知,“讓更多人開上汽車”是人們通過努力才能達到的結果。A項“趨勢”指事物發展的動向;B項“必然”指事理上確定不移,哲學上指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發展規律。二者均無法體現“努力達到的結果”,排除A項和B項。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據“讓更多車主遵守規則”前的分號可知,“讓更多人開上汽車”屬于物質層面的,“讓更多車主遵守規則”則是與“物質”并行的精神層面的。C項“文明”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與“規則”照應,符合文意。D項“基礎”指事物發展的根本或起點,不屬于精神層面,排除D項。

因此,選擇C選項。

發展:①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變化;②擴大(組織、規模等);③為擴大組織而吸收新的成員。目標:①射擊、攻擊或尋求的對象;②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前提:①在推理上可以推出另一個判斷來的判斷;②事物發生或發展的先決條件。進步:①(人或事物)向前發展,比原來好;②適合時代要求,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文明:①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②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和具有較高文化的;③舊時指有西方現代色彩的(風俗、習慣、事物)。

5.選擇性曲解是指人們面對客觀事物,經常會不自覺地把外界輸入的信息與頭腦中早已存在的模式相結合,從而出現根據自己固有的價值體系和既定的情感好惡來解釋所接受信息的傾向。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選擇性曲解的是:

A.愛屋及烏

B.指鹿為馬

C.按圖索驥

D.度日如年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①把外界輸入的信息與頭腦中早已存在的模式相結合;

②根據自己固有的價值體系和既定的情感好惡來解釋所接受信息。

A項:愛屋及烏,指愛一處房子,也愛那房頂上的烏鴉,對房子的愛是“既定的情感好惡”,并因此也愛房子上的烏鴉,屬于“根據既定的情感好惡來解釋所接受的信息”,符合定義;

B項:指鹿為馬,意思是指著鹿,說是馬,與“既定的情感好惡”無關,不符合定義;

C項:按圖索驥,是指按照圖上畫的樣子去尋找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與“既定的情感好惡”無關,不符合定義;

D項:度日如年,指過一天像過一年那樣長,形容困苦的日子長久難熬,與“外界輸入的信息”無關,也沒有體現“既定的情感好惡”,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A選項。

6.聯覺心理:指由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變化的心理現象。

下列利用了聯覺心理的是:

A.節日里各家店鋪都掛上了一排排的紅燈籠

B.臥室裝修為暖色調讓人感到溫暖

C.迷彩服是現代軍隊普遍使用的一種軍服

D.現代套裝的發明幫助女性更好地融入工作環境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①由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變化。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紅燈籠可引起視覺感覺,但只有一種感覺,未體現“引起另一種感覺變化”,不符合定義;

B項:暖色調是一種視覺感覺,讓人感到溫暖是一種心理感受,體現了“由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變化”,符合定義;

C項:迷彩服可引起視覺感覺,但只有一種感覺,未體現“引起另一種感覺變化”,不符合定義;

D項:職場套裝可引起視覺感覺,但只有一種感覺,未體現“引起另一種感覺變化”,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B選項。

7.建筑陶瓷鄉鎮污染嚴重,烏煙蔽日,曾經是閩南沿海的一大景觀。經過一年半的治理,閩南市拆除了制造污染的兩千五百支窯爐煙囪,使當地的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最能準確復述這段話主要意思的是:

A.制造陶瓷容易造成嚴重污染

B.閩南沿海地區制瓷業很發達

C.閩南市加強治污力度,改善環境

D.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時常是不可兩全的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指出建筑陶瓷鄉鎮污染嚴重的問題。接著文段第二句給出了解決污染問題的措施,即“拆除了制造污染的兩千五百支窯爐煙囪”。文段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分—總”結構。主旨句為解決問題的對策,即“拆除了制造污染的兩千五百支窯爐煙囪”。

第二步,對比選項。C選項是對主旨句的同義替換。A項,屬于問題內容,非重點,排除。B項,“制瓷業很發達”無中生有,排除。D項,該觀點為無中生有,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

8.在一個大學生宿舍有3個同學,她們的名字是:小梅、小紅和小利。一個學英語,一個學法語,一個學德語;一個來自北京,一個來自上海,一個來自重慶。來自北京的不是學英語的。小紅不學法語。小利來自上海。來自重慶的學法語。

由此可知:

A.小紅來自北京,學英語

B.小梅來自重慶,學法語

C.小利來自上海,學德語

D.小利來自上海,學法語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題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確定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條件,進行推理。

題干信息確定,利用最大信息“法語”進行推理。

根據“小利來自上海”、“來自重慶的學法語”可得:小利不學法語;

再根據:“小紅不學法語”可得:小梅學法語,又“來自重慶的學法語”可得:小梅學法語,來自重慶。

因此,選擇B選項。

9.收藏家從來不是將藝術品作為商品來對待的人,對他們而言,收藏________是一種暫時性的投資,________是一種激情:藝術的激情,物質的激情,歷史的激情,占有的激情。正是這種激情重新改寫了藝術品的意義。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與其說

不如說

B.不僅

而且

C.盡管

然而

D.哪怕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語境。根據“收藏家從來不是將藝術品作為商品來對待的人”可知,對收藏家而言,收藏不是投資,而是激情。前后句子應體現相反相對的邏輯關系,即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與其說……不如說”能體現這種邏輯,A項符合語境。B項“不僅……而且”體現的是遞進關系;D項“哪怕……也”體現的是假設關系。二者均不能體現“否前肯后”之意,排除B項和D項。C項“盡管……然而”體現的是轉折邏輯,雖能體現前后的對比,但是“盡管是一種暫時性的投資”還是表達了“收藏家們把收藏當作了投資之意”,無法體現“否定前者”之意,排除C項。

因此,選擇A選項。

10.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規律性:

A.如上圖所示

B.如上圖所示

C.如上圖所示

D.如上圖所示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特征。

組成元素相似,前兩個圖形與第三個圖形均有部分相同,優先考慮樣式類運算。

第二步,九宮格,橫向規律較為常見,優先考慮。

第一行中,圖1和圖2去同存異得到圖3;第二行,驗證規律,圖1和圖2去同存異得到圖3;第三行應用規律,只有D項符合。

因此,選擇D選項。

11.媽媽買了三個不同的北京奧運福娃送給自己的三胞胎孩子,打開包裝前,哥哥猜“一定有歡歡,而沒有晶晶”,弟弟猜“晶晶和歡歡當中至少有一個,一定沒有迎迎”,妹妹猜“一定有迎迎和妮妮,沒有貝貝”。媽媽笑著回答:“你們每個人猜的兩句話中,都恰好有一句是對的,有一句是錯的。”

則這三個福娃是:

A.貝貝,晶晶,歡歡

B.貝貝,晶晶,迎迎

C.晶晶,歡歡,迎迎

D.貝貝,迎迎,妮妮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題干有明顯的信息匹配特征,確定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條件,進行推理。

題干信息如下圖所示:

根據題干已知信息可知,三胞胎的兩句話中,都有一句是對的,有一句是錯的。

假設弟弟的第一句話為假,則第二句話為真,此時晶晶、歡歡和迎迎都沒有被購買,不符合題干前提:“媽媽買了三只福娃”。

因此弟弟的第一句只能為真,第二句話為假,可得迎迎被購買。根據“哥哥的話有一真、有一假”,歡歡和晶晶要么全被買,要么全不被買,由于弟弟第一句話:“晶或歡”為真,歡歡和晶晶應該都被購買下來。

所以媽媽買的三只福娃分別是晶晶、歡歡、迎迎。

因此,選擇C選項。

12.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私人轎車進入家庭,對中國人來說轎車已不再是遙遠的夢想。然而,隨著私家車的日益增多,將使本來就十分嚴重的交通緊張狀況面臨雪上加霜的困境,因此,中國的交通問題最終必然限制私人轎車的發展。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則最能駁斥上述觀點?

A.應先發展交通,再發展轎車工業

B.私人轎車的增多不是交通緊張狀況加劇的主要原因

C.隨著轎車進入家庭,必將帶動中國交通的大發展,從來就是先有車,然后才有路

D.在人口眾多、交通不發達的中國,發展私人轎車是愚蠢的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提問方式中的“駁斥”,確定為削弱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

論點:中國的交通問題最終必然限制私人轎車的發展。

論據:隨著私家車的日益增多,將使本來就十分嚴重的交通緊張狀況面臨雪上加霜的困境。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無關選項。該項是一種具體解決困境的措施,與交通問題是否會限制私人轎車的發展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B項:不明確項。私人轎車的增多雖然不是主要原因,但仍然是交通緊張狀況加劇的原因之一,但會不會因此而限制私人轎車的發展,尚不明確,不具有削弱作用。

C項:增加反向論據。該項強調轎車的發展會帶動交通的發展,說明交通問題不會限制私人轎車的發展,具有削弱作用。

D項:無關選項。發展私人轎車是否切合實際,與論點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

13.冠心病∶傳染病

A.熊貓∶哺乳動物

B.京劇∶豫劇

C.細菌∶病毒

D.鯉魚∶兩棲動物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干邏輯關系。

“傳染病”是一類病的統稱,“冠心病”是非傳染病,不屬于“傳染病”,二者是全異關系。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熊貓”是“哺乳動物”的一種,二者屬于包容關系中的種屬關系,排除;

B項:“京劇”和“豫劇”都是戲曲藝術,二者屬于并列關系中的反對關系,排除;

C項:“細菌”和“病毒”都是微生物,二者屬于并列關系中的反對關系,排除;

D項:“兩棲動物”是一類動物的統稱,而“鯉魚”是魚類,不屬于“兩棲動物”,二者屬于全異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因此,選擇D選項。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豫劇:起源于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

細菌:原核生物的一種,主要特點是沒有核膜,其遺傳物質分散在細胞質內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內,稱為核區。細菌的外邊包裹著一層細胞壁,一般為多糖聚合而成。

病毒:構造很簡單,外面是一層蛋白質,稱為病毒外殼。蛋白質外殼內部包裹著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細胞內完成。

兩棲動物:擁有四肢的脊椎動物,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14.絕大多數受過教育的父母是負責任的父母,當然,一些未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也是負責任的父母,然而,所有負責任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他們都善于和孩子溝通。

如果上述陳述都是正確的,那么下列陳述中也必然正確的是:

A.所有善于和孩子溝通的父母都是負責任的父母

B.絕大多數負責任的父母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

C.一些善于和孩子溝通的父母是未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

D.一些善于和孩子溝通的父母不是負責任的父母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題干關鍵詞“所有”等,確定為集合推理。

第二步,翻譯題干。

①絕大多數受過良好教育是負責任的父母

②有的未受過良好教育是負責任的父母

③所有負責任的父母→都善于和孩子溝通

第三步,進行推理。

A項:“善于和孩子溝通的父母”是對③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結論,不能推出,排除;

B項:由①換位可得:有的負責任的父母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父母,但無法確定“有的”的范圍是否是“絕大多數”,不能推出,排除;

C項:由②③遞推可得:有的未受過良好教育父母是善于和孩子溝通的,換位可得,有的善于和孩子溝通的父母是未受過良好教育的,可以推出;

D項:由③換位只能得到:有的善于和孩子溝通的父母是負責任的父母,故選項表述錯誤,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

15.高利貸最初是以實物借貸形式出現的。后來,隨著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貨幣借貸成為主要形式。(

A.正確

B.錯誤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知識。

第二步,高利貸產生于原始社會末期,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高利貸最初是以扇貝等實物借貸形式出現的。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貨幣得到了產生和發展,同時貨幣也是價值形式發展的結果。目前我國是以貨幣借貸成為主要形式。

因此,本題正確。

貨幣職能是指貨幣本質的具體體現。在發達的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大職能。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最基本的職能。

價值尺度是用來衡量和表現商品價值的一種職能,是貨幣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能;流通手段是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商品出賣者把商品轉化為貨幣,再用貨幣去購買商品;貯藏手段是指貨幣退出流通領域充當獨立的價值形式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而儲存起來的一種職能;支付手段是指貨幣作為獨立的價值形式進行單方面運動(如清償債務、繳納稅款、支付工資和租金等)時所執行的職能;世界貨幣是指貨幣在世界市場上執行一般等價物的職能。由于國際貿易的發生和發展,貨幣流通超出一國的范圍,在世界市場上發揮作用,于是貨幣便有世界貨幣的職能。

16.成語中的數字運用很多,如一鼓作氣、百廢俱興。非整數也進入了成語,如半途而廢、半壁江山。還有兩個成語:一舉兩得、一箭雙雕。“兩”和“雙”是數字“2”的不同表示法。多數成語都是由四個文字組成的,數目字有時還被“連用”,如五光十色、三頭六臂。也有成語純粹由數目字組成,如三三兩兩、一五一十。

最適合做這段文字標題的是:

A.成語與數字的關系

B.成語數字趣談

C.數字成語與成語數字

D.成語用遍數目字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為主旨句,提出了觀點,即成語中的數字運用很多。接著分別從成語里的非整數,成語中數字的“連用”以及完全由數字組成的成語分別舉例說明。文段為“總—分”結構。整個文段主要介紹了成語中的數字運用情況。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為主旨句的同義替換,并且作為標題,具有吸引力。

因此,選擇B選項。

A項:選項中“與”,使“成語”和“數字”為并列關系,而文段中核心話題是“成語”,排除。C項:“成語數字”文段未提及,屬于無中生有,排除。D項:文段未體現成語“用遍”數目字,只是舉了一些例子,排除。

17.在古代,每逢戰亂,手藝人都會成為戰爭雙方爭奪的對象,這是因為手藝人掌握著傳統社會中最重要的技術,他們代表著當時最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如今,盡管現代科學技術取代了手工技能,成為當今時代最強大的生產力,但傳統工藝完全可以借助現代科技而提升,繼續服務于大眾。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與現代科技聯姻是傳統工藝發展的有效途徑

B.任何時代,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是社會生產力

C.現代科技的進步對傳統手工藝產生的深遠影響

D.現代科技可以解決制約著生產的傳統工藝難題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講述了傳統手工藝在古代對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意義,接著由轉折關聯詞“但”引出文段重點。文段為“分—總”結構,重點在“但”之后,主要說明傳統工藝可以借助現代科技而提升。

第二步,對比選項,A項符合文段意圖。

因此,選擇A選項。

B項:未體現主體詞“傳統工藝”“現代科技”。C項:說的是現代科技對傳統手工藝的影響,而文段強調的是“傳統工藝可以借助現代科技而提升”,與文段說法不一致。D項:“傳統工藝難題”在文中未提及,無中生有。

18.2,5,16,47,142,(

A.199

B.245

C.369

D.425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數列做差無規律,考慮做和。

第二步,做和如圖所示:

觀察和數列,是公比為3的等比數列,則下一項為189×3=567,所求項為567-142=425。

因此,選擇D選項。

解法二:

第一步,數列做差無規律,考慮遞推數列,且數列上升趨勢較快,優先考慮倍數遞推規律。

第二步,觀察數列:5=2×3-1,16=5×3+1,47=16×3-1,142=47×3+1,發現規律為:后一項=前一項×3倍+修正項(修正項是以-1、+1為周期的周期數列),故所求項=142×3-1=425。

因此,選擇D選項。

19.①樹上兩只鳥在歡鳴

②羚羊受驚逃竄

③豬豹潛伏在河畔的灌木叢中

④羚羊向河岸走來

⑤獵豹躍起驚飛了兩只小鳥

A.①③④⑤②

B.③①④⑤②

C.④③①⑤②

D.③④①⑤②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選項,確定首句應從①③④中選擇。

比較可知∶應先有“獵豹潛伏”再有后續事件,則③為首句,排除A、C兩項。

第二步,觀察分析剩余選項,第二句應從①④中選擇。

尾項確定為“羚羊受驚逃竄”,可知中間三項順序應為“羚羊向河岸走來”→“樹上兩只鳥在歡鳴”→“獵豹躍起驚飛了兩只小鳥”,即④①⑤,排除B項。

因此,選擇D選項。

20.所謂“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業、交通運輸過度集中而造成的種種弊病。它給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帶來了煩惱和不便,也對城市的運行產生了一些影響,所以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城市病”。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哪項中的現象不屬于城市病的范疇?

A.就業壓力增大

B.市民住宿緊張

C.大城市的交通擁堵

D.城市的經濟實力下降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非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由于城市人口、工業、交通運輸過度集中而造成的種種弊病;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就業壓力是“由于城市人口、工業、交通運輸過度集中而造成的”,符合定義;

B項:住宿緊張是“由于城市人口、工業、交通運輸過度集中而造成的”,符合定義;

C項:交通擁堵是“由于城市人口、工業、交通運輸過度集中而造成的”,符合定義;

D項:城市的經濟實力下降,不是“由于城市人口、工業、交通運輸過度集中而造成的”,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D選項。

21.某國今年來放松了對銷售民用槍支的管制,槍擊案發生率快速上升。據統計,大多數槍擊案與合法購置的民用槍支被濫用有關,所以有人提出為減少該國的槍擊案發生率,政府應該加強對銷售民用槍支的限制。

下列哪項最能支持上述論述?

A.該國走私槍支的數量遠遠大于合法購置的槍支

B.目前對槍擊案罪犯的嚴厲懲罰沒有足夠的威懾力

C.大多數在該國銷售的民用槍支的殺傷力并不大

D.嚴格限制銷售民用槍支能得到國民的支持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提問方式中的“支持”,確定為加強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

論點:為減少該國的槍擊案發生率,政府應該加強對銷售民用槍支的限制。

論據:大多數槍擊案與合法購置的民用槍支被濫用有關。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無關選項。該項指出槍支主要來源是走私而非合法銷售,但并未說明槍擊案是否是由走私槍支造成的,與“通過加強對銷售民用槍支的限制減少槍擊案發生率”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B項:增加論據。該項指出對槍擊案罪犯懲罰并無太大效果,因而為了減少槍擊案發生率不能僅靠懲罰,更應在源頭加以防范,說明限制民用槍支銷售是有必要的,具有加強作用。

C項:無關選項。該項討論民用槍支殺傷力而題干討論的是槍擊案發生率,論題不一致,排除。

D項:無關選項。國民支持與否都不能決定政府是否限制銷售,且國民的支持與減少槍擊案發生率無必然聯系,論題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22.有錢并不意味著幸福,有一項覆蓋面相當廣的調查顯示,在自認為有錢的被調查者中,只有1/3的人感覺自己是幸福的。

要使上述論證成立,以下哪項必須為真?

A.在不認為自己有錢的被調查者中,感覺自己是幸福的人多于1/3

B.在自認為有錢的被調查者中,其余的2/3都感覺自己很不幸福

C.許多自認為有錢的人,實際上并不有錢

D.是否幸福的標準是當事人的自我感覺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提問方式中的“使上述論證成立”,確定為加強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

論點:有錢并不意味著幸福。

論據:在自認為有錢的被調查者中,只有1/3的人感覺自己是幸福的。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無關選項。不認為自己有錢的人幸福感如何,不能說明認為自己有錢的人的情況,論題不一致,排除。

B項:增加論據。“2/3都感覺自己很不幸福”也就意味著“有1/3的人感覺自己是幸福的”,是對原有論據的肯定,具有加強作用。

C項:無關選項。自認為有錢的人,實際上并不有錢,與有錢是否意味著幸福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D項:建立聯系。論點討論的是“是否幸福”,論據中討論的是“被調查者的自我感覺”,該項在論點與論據間建立聯系,具有加強作用。

第四步,強度比較。

解釋論據相當于重復表述,不具有很強的加強作用,但建立聯系是在論點和論據之間建立關系,所以其加強力度大于肯定原有的論據,即D項力度強于B項。

因此,選擇D選項。

23.左邊給定的是紙盒的外表面,右面哪一項可由它折疊而成:

A.如上圖所示

B.如上圖所示

C.如上圖所示

D.如上圖所示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為六面體折紙盒題型。

第二步,分析選項。

A項:可以由左邊展開圖折疊而成,正確;

B項:兩點面應與陰影三角形的短直角邊相鄰,選項中兩點面與白色三角形直角邊相鄰,位置錯誤,排除;

C項:1個黑點面和2個黑點面在題干展開圖中為相對面,在立體圖形中能且只能出現一個面,不能同時出現,排除;

D項:2個小三角形面在題干展開圖中為相對面,在立體圖形中能且只能出現一個面,不能同時出現,排除。

因此,選擇A選項。

24.500名士兵排成一列橫隊。第一次從左到右1、2、3、4、5(1至5)依次循環報數;第二次反過來從右到左1、2、3、4、5、6(1至6)依次循環報數,既報5又報6的士兵有多少名?

A.16

B.17

C.15

D.18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題考查循環周期問題。

第二步,根據題干可知,若將這500名士兵從左到右依次編號,第一次報數時,編號能被5整除的士兵報5,如果設500名士兵中有n名報5,則報5的士兵編號為5n;第二次反過來從右到左1至6依次循環報數時,原來報5的士兵編號變為500-5n+1,即501-5n,故報5又報6的士兵滿足501-5n是6的倍數即可。

第三步,n的取值范圍為1—100,因501-5n是6的倍數,根據數字特性可知n既是奇數,又是3的倍數。在100以內3的倍數33個,其中奇數有17個。

因此,選擇B選項。

解法二:

第一步,本題考查循環周期問題,用枚舉歸納法解題。

第二步,若將這500名士兵從左到右依次編號,第一次報數時,編號能被5整除的士兵報5;第二次反過來從右到左1至6依次循環報數時如下圖所示,編號495的士兵既報了5又報了6,往后每30人(5和6的最小公倍數)就會出現有一名士兵既報了5又報了6,則剩下的494名士兵中有16名既報5又報6(494÷30=16…14),故500名士兵既報5又報6的共有1+16=17(名)。

因此,選擇B選項。

25.國家信用是指國家以債務人身份或以債權人身份向國內外居民、企業、團體和外國政府取得或提供的信用。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描述中不屬于國家信用的是:

A.甲國政府向乙國提供無息貸款形成的信用

B.丙國政府向公民發行國債形成的信用

C.國家開發銀行按照國家政策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形成的信用

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丁國提供貸款形成的信用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非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①國家以債務人身份或以債權人身份;

②向國內外居民、企業、團體和外國政府取得或提供的信用。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甲國政府作為債權人,屬于“國家以債務人身份或以債權人身份”,向乙國提供無息貸款,符合“向國內外居民、企業、團體和外國政府取得或提供的信用”,符合定義;

B項:丙國政府作為債權人,屬于“國家以債務人身份或以債權人身份”,向公民發行國債,符合“向國內外居民、企業、團體和外國政府取得或提供的信用”,符合定義;

C項:國家信用的主體是國家,國家開發銀行不屬于“國家”,不符合定義;

D項:丁國作為債務人,屬于“國家以債務人身份或以債權人身份”,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符合“向國內外居民、企業、團體和外國政府取得或提供的信用”,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C選項。

26.3,8,17,32,57,(

A.96

B.100

C.108

D.115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數列無明顯倍數關系,優先考慮做差。

第二步,將原數列做三次差如下圖所示:

猜測做三次差后成公差為2的等差數列或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如果是公差為2的等差數列,則所求項為98,無此選項,因此考慮三次差成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則所求項=4×2+10+25+57=100。

因此,選擇B選項。

解法二:

第一步,本題考查冪次數列。

第二步,把題干中的原數列轉化為冪次化指數形式如下:

觀察發現規律為:an=n2+,故所求項=62+=100。

因此,選擇B選項。

27.心理健康的規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隨著社會及個體的變化不斷調整。心理平衡表現為沒有欲望和觀念的沖突,沒有緊張、焦慮、畏縮等不良情緒反應。心理健康就是人通過不斷的心理活動,把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心理失衡調適為心理平衡的狀態。

這段文字意在表明:

A.心理活動和心理健康都是動態的

B.只要心理不平衡肯定心理不健康

C.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現標志

D.心理健康的標準是相對的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句解釋說明心理健康是變化的,接著介紹了心理平衡的表現。尾句給出結論,“心理健康就是人通過不斷的心理活動,把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心理失衡調適為心理平衡的狀態。”,為文段主旨句,即心理健康與心理平衡的關系。

第二步,對比選項。C項為主旨句的同義替換。

因此,選擇C選項。

A項:文段中的核心話題詞是“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