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S-腸易激綜合征醫學課件_第1頁
IBS-腸易激綜合征醫學課件_第2頁
IBS-腸易激綜合征醫學課件_第3頁
IBS-腸易激綜合征醫學課件_第4頁
IBS-腸易激綜合征醫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1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主要內容概況1病因及發病機制2臨床表現3 診斷標準4治療52主要內容概況1病因及發病機制2臨床表現3 診斷標準4舊概念: 過敏性結腸炎 易激結腸 或黏液性結腸炎 3舊概念:3 新概念: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征的功能性腸病 a group of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in which discomfort or pain is associated with defecation or a change in bowel h

2、abit , and with features of disordered defecation.4 新概念:一種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征的功該病缺乏可解釋癥狀的形態學改變和生化異常5該病缺乏可解釋癥狀的形態學改變和生化異常5流行病學研究歐美大部分地區IBS患者占人群的20%-30%亞洲國家約為14%-77%。 我國IBS患者約占胃腸道專科門診的1/3,占人群的15%左右,但老年人的發病情況尚無準確統計。 6流行病學研究6IBS 的病因近半個世紀來人們對IBS發病機制認識的基本過程,由下圖可知,IBS的發生可能與腸道動力異常、內臟感覺異常、精神心理因素、腸道感染等多因素有關。7I

3、BS 的病因近半個世紀來人們對IBS發病機制認識的基本過程IBS的病因涉及的因素廣泛,呈多相性、多元性、老年人與非老年人無明顯區別。食 物藥 物遺傳因素其他腸道感染精神心理因素8IBS的病因涉及的因素廣泛,呈多相性、多元性、老年人與非老年精神因素Creet對精神因素的分類:情 緒是加劇過敏結腸的因素;因此引起對胃腸生理的作用,對疾病的體驗、疾病行為和疾病后果的影響,對行為干預指征的影響。 精神病(抑郁、焦慮)性格異常(憂慮等)環境刺激(生活、職業等問題)9精神因素Creet對精神因素的分類: 精神病性格異常遺傳因素家族集聚傾向癥狀有雷同趨勢,說明與遺傳有關,但尚無更有說服力的遺傳學依據。10遺

4、傳因素家族集聚傾向癥狀有雷同趨勢,說明與遺傳有關,10食 物含纖維素多的食物、生冷食物、脂類食物、高蛋白食物,尤其酒精,均易導致腹瀉嚴格限食后癥狀明顯改善,食物可能為其誘因之一11食 物含纖維素多的食物、生冷食物、嚴格限食后癥狀藥 物抗酸藥、抗生素、受體阻滯劑、麻醉劑、硝酸甘油類藥物、以及洋地黃、奎尼丁、心得安及某些抗高血壓藥物誘發IBS 、直接作用腸道,亦同時影響平滑肌興奮性、腸道的內分泌等。咖啡堿的大量攝入12藥 物抗酸藥、抗生素、誘發IBS 、直接作用腸道腸道感染腸道感染病原體的侵襲其他細菌的內毒素可使腸道通透性增高細胞因子對腸粘膜上皮屏障功能的影響CRF的作用肥大細胞的作用腸道感染可對

5、腸黏膜上皮屏障和腸道黏膜免疫系統產生影響導致腸功能紊亂,誘發IBS。13腸道感染腸道感染病原體的侵襲其他細菌的內毒素可使細胞因子對腸腸道炎癥時,肥大細胞受到抗原刺激而脫顆粒的過程靜息激活5min激活60min14腸道炎癥時,肥大細胞受到抗原刺激而脫顆粒的過程靜息激活5mi免疫功能變化雖上述改變對IBS的發病意義還未明了,但免疫調節紊亂可能為IBS發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之一。IBS患者,外周血免疫系統的變化:CD8 CD4 Ig G 白介素II受體15免疫功能變化雖上述改變對IBS的發病意義還未明了,但免疫調節IBS的發病機制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單一因素。兩種假說:1全消化道

6、的動力障礙性疾病,其中以結腸的運動障礙為主2腸道高敏感性或腸道高反應性16IBS的發病機制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非單一全消化道運動功能障礙異常食管運動的改變:68%的IBS胃及小腸運動的改變:小腸運動增加或減弱結腸及肛門運動改變:便秘型、腹瀉型胃-結腸反射異常:亢進、減弱肌電活動:3個周期/min慢波節律增多17全消化道運動功能障礙異常食管運動的改變:68%的IBS胃:對激素的敏感性增加;5-羥色胺、腸血管活性肽、胰高糖素、生長抑素、膽囊收縮素、胃泌素等可能通過旁分泌機制直接作用于腸平滑肌,引起慢波電活動改變。內腔感覺異常 :有數個部位,對氣囊擴張過分敏感(腹瀉型)或者應遲鈍(

7、便秘型)。消化道內分泌紊亂18內腔感覺異常 :有數個部位,對氣囊擴張過分敏感(腹瀉型)或者:膽囊平滑肌和Oddi括約肌功能不良, 膀胱平滑肌功能不良, 氣管、支氣管平滑肌舒張不良所致, 少數IBS患者尚存在血管平滑肌張力改變。消化道外器官運動或活動改變19:膽囊平滑肌和Oddi括約肌功能不良,消化道外器官運動或活動臨床 表現 :IBS的主要癥狀,伴有大便次數或形狀的異常,腹痛多于排便后緩解,部分病人易在進食后出現。腹痛可發生于腹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彌漫性。疼痛性質多樣、程度各異,但不會進行性加重。極少于睡眠中發作。腹痛20臨床 表現 :IBS的主要癥狀,伴有 :持續性或間歇性腹瀉,糞量少,呈糊

8、狀,含大量黏液,但無血液,鏡檢大致正常;禁食72h后癥狀消失;夜間不出現,有別于器質性疾患;約1/4患者可因進食誘發;不少患者有腹瀉與便秘交替現象。腹瀉21 :持續性或間歇性腹瀉,糞量少,呈 : :排便困難,大便干結、量少,可帶較多黏液。便秘可間斷或與腹瀉相交替,常伴排便不盡感。早期多為間斷性,后期持續存在,甚至長期依賴瀉藥。便秘22 : :排便困難,大便干結、量少,可帶較多 :白天較重,尤其在午后。夜間睡眠后減輕。腹圍一般并不增大。腹脹23 :白天較重,尤其在午后。夜間睡 近半數患者有胃灼熱、早飽、惡心、嘔吐等上胃腸道癥狀。疲乏、背痛、頭痛、心悸、呼吸不暢、尿頻、尿急、性功能障礙等胃腸外表現

9、較器質性腸病顯著多見。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異常表現,如焦慮、抑郁、緊張、多疑、敵意等。非結腸源性癥狀和胃腸外癥狀:24 近半數患者有胃灼熱、早飽、惡心、嘔吐等上胃腸道癥狀。疲通常無陽性發現。部分患者有多汗、脈快、血壓高等自主神經失調表現。有時可于腹部觸及乙狀結腸曲或痛性腸襻。行乙狀結腸鏡檢時極易感到腹痛,對注氣反應敏感。以上現象對診斷有提示性。體 征25通常無陽性發現。部分患者有多汗、脈快、血壓高等自主神經失調表輔助檢查實驗室檢查 糞常規培養,血、常規、血沉正常。 內鏡檢查 無異常改變。激惹現象。放射線鋇灌腸檢查 常無異常發現,多見腸管激惹。 結腸動力學檢查(腔內壓力測定) 可顯示結

10、腸壓力波和肌電波異常變化。基礎狀態測定進餐影響:加強餐后反應。氣囊擴張反應:IBS患者對氣囊擴張的感受閾值降低。26輔助檢查實驗室檢查 糞常規培養,血、常規、血沉正常。26診斷標準Manning標準 1978年Rome I 1992年 Rome II 1999年Rome III 2006年 2006-05頒布的功能性胃腸病羅馬分類及診斷標準將IBS診斷時間重新進行了定義, 并提出了新的亞型分類. 27診斷標準Manning標準 1Rome III反復發作腹痛或腹部不適,且伴有以下兩條或兩條以上:排便后緩解發作時伴排便頻率的改變發作時伴排便性狀的改變診斷前癥狀出現6個月,最近3個月有典型的癥狀發

11、作天月28Rome III反復發作腹痛或腹部不適,且伴有以下兩條或兩羅馬標準(IBS) 其它支持IBS診斷的癥狀, 如:排便頻率的異常:a. 每周小于等于3次,或 b. 每天大于3次;大便性狀的異常:c. 糞便呈塊狀/質地堅硬,或 d. 糊狀/水樣便;排便費力;排便緊迫感,或排便不盡感、粘液便、腹脹。 29羅馬標準(IBS) IBS亞型分類標準:(1)便秘型IBS(IBS-C):硬便或塊狀便占大便量25%, 稀便(糊狀便)或水樣便占大便量25%; (2)腹瀉型IBS(IBS-D): 稀便(糊狀便)或水樣便占大便量25%, 硬便或塊狀便占大便量40歲34診斷流程 有 診斷流程 問診查體 有 無 發熱、消瘦、便血、腹部包塊徹底檢查近期排便習慣改變、腫瘤家族史、40歲 腸鏡或鋇灌腸 大便常規OB是 否35診斷流程 有 治療 個體化、綜合治療36治療 個體化、調整飲食:避免敏感食物,減少產氣食物。心理和行為治療藥物治療37調整飲食:避免敏感食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