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勸學》同步訓練 2022-2023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含答案)_第1頁
10.1《勸學》同步訓練 2022-2023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含答案)_第2頁
10.1《勸學》同步訓練 2022-2023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含答案)_第3頁
10.1《勸學》同步訓練 2022-2023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含答案)_第4頁
10.1《勸學》同步訓練 2022-2023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勸學同步訓練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長于無禍。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

2、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節選自荀子勸學文本二: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

3、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舍之可也

4、(節選自禮記學記)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B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C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D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和教材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屬制成的刀劍,有的泛指金屬,此處指前者。B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出兩腳為“步”;步,屬于古今異義。C“庠序

5、”,指古代的地方學校,后也泛稱學校或教育事業。D師說中的“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藝。3下列對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中,荀子論述了學習的作用、方法以及態度,認為學習需要逐步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B文本二認為,教育的困難在于缺少嚴格的老師;師說則認為,教育的難處在于恢復傳統的師道。C文本二認為學習者每年都要進入學校學習,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學習年限的人考核內容有所不同。D文本二主張既要讓學生按時學習正業,也要有空閑的時間學習其他相關的內容,這樣才能親師信道。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

6、也。(2)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5兩篇選文談論的都是有關學習的問題,但面向的群體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勸學荀子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

7、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省:省察。B吾嘗跂而望矣跂:提起腳后跟。C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刻。D用心躁也躁:急躁。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勸學作者是荀子。名況,字卿,春秋時期趙國人,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B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C金

8、:金屬制品,文中指金屬制的刀劍等。D跬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出兩腳為“步”。8下列有關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用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說明了“學不可以已”的道理。B“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幾個不同的比喻連用,使讀者加深對同一道理的理解。C勸學雖然以論述思想品德的學習修養為主,但作者也著力論述了學習文化知識,特別是科學技術的學習方法。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的觀點,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啟發和鼓勵人們利用外物來增強人的能力。9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君子博學而日

9、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

10、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節選自荀子勸學)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B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C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D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君子曰”與“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兩句中的“君子”含義相同。B“學不可以已”與“

11、如是而已”(師說)兩句中的“已”字含義不同。C“而絕江河”與“河內兇”(寡人之于國也)兩句中的“河”字含義相同。D“用心一也”與“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一”字含義不同。12下面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運用舉例論證說明任何人通過發憤學習都能進步,今日之我可以勝過昨日之我,學生也可以超過老師。B荀子發展了儒家的“勸學”傳統,認為禮義道德和系統知識,需要靠后天學習才能獲得,把學習的重要性提到一個新的高度。C文中闡述的要重視學習以及學習必須“善假于物”、逐漸積累、持之以恒等見解,對今天的我們來說

12、,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和借鑒意義。D隨著作者設喻的連續和手法的變換,文章形成整齊而又富于變化的句式,產生鏗鏘起伏的節奏,表現出荀子諄諄勸學的激情。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2)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勸學(節選)荀子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

13、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故君子結于一也。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后學者也。注葦苕:蘆葦的嫩條。句意:如果把它浸泡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

14、百姓也不佩帶它。漸(jin):浸。滫(xi):臭水。服:佩帶。冥冥:昏暗不明的樣子,這里有精誠專一,埋頭苦干的意思。意義略等于下文的“惛惛”。涂巷:道路,街坊。涂巷之人指最普通的人。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B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C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D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

15、一項是() A干越夷貉:干越,泛指當時我國南方各族。夷貉,泛指古代中國境內北方的民族。B衢道:大路,四通八達的道路。C跬步:本指半步,跨一腳,引申至舉步、邁步,也用于形容極近的距離、數量極少等。D桀紂:相傳都是暴君,桀紂后泛指暴君。16對本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形象地說明了社會環境對道德觀念的形成所起到的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B第二段文字用了“南方蒙鳩之巢”“西方之木”“蓬生麻中”“白沙在涅”“蘭槐之根漸之滫”等五個比喻,論證了環境對人的重要影響,說明了學習要有好的環境。C荀子的文章樸實渾厚,詳盡嚴謹,句式比較整齊,而且擅長用多樣化的比喻闡明深刻道理。D荀子認為要全面地了解倫理規范與

16、仁義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個真正的學者。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二、情景默寫18默寫填空荀子勸學12勸學中“故木受繩則直,_”兩句,以木材和金屬變化來說明學習可以使人改變和提升,而人要改造成為“_”的君子,就要“_”,可見,學習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13荀子勸學中用踮起腳后跟來比喻論證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時說:“ _,不如登高之博見也。”14荀子勸學中舉例說,筆直的木材如果“_”,就會彎曲到符合圓規的標準;“_,不復挺者”,是因為“_”。15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篇中的_這句話印證了這句話。16借助車子,并非善于奔走,

17、結果是:“_。”17積累很重要,“ _,” 就會獲得非凡的智慧。18強調君子并非有何差異,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善假于物也 。”19用駿馬和劣馬對比說明成功的功效在于不舍棄,不停止的句子是:“_, 不能十步;_,功在不舍。”20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勸學中說“_ ,_ 。”21荀子勸學中作者用雕刻比喻論證,只要堅持,就會成功的句子是:“_ ,_ 。”22荀子用“蚓無爪牙之利 ,_ ,”卻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的“用心一”和“_,_ ,用心躁也”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學習必須用心專一,才能獲得成功。三、選擇

18、 簡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當氣象學家用不斷攀升的數字描摹高溫時,生活在高溫下的普通人,正用肉身感知著今夏的酷暑。“熱射病”這個往年似乎不常見的詞語,今年頻上熱搜。專家指出,熱射病其實就是最危險、最嚴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致死率。_?從預防勞力型熱射病角度來講,要避免在酷暑下過度地劇烈運動。當然,多大的運動量可以被稱作劇烈運動,也要因人而異。所以不要去看所謂的劇烈運動的標準是多少,而是要多關注自己的身體,不要忽視身體感受,一旦有中暑、熱射病的癥狀,就要及時自救。此外很多熱射病患者發病前都有基礎誘因,比如很多患者在發病前一兩天就已經有腹瀉嘔吐、身體虛弱、睡眠不好等癥狀,如果已經發生類似癥狀

19、后依然在高溫下工作,_。如果必須長期在高溫下工作,應該怎么辦呢?專家建議,補水、補鹽、多休息。高溫作業者要讓身體逐步適應高溫環境,每天都保持比較一致的工作時長,不要_,一旦出現中暑癥狀要馬上停止工作。19下列句子中的“就是”和文中加點的“就是”,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我一定完成任務,你放心就是了。B大家都來了,就是小李還沒有來。C就是下大雨,我們也要按時開工。D守業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斷地發展。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四、簡答題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大雪節氣標志著仲冬時節的開始。在古人眼里,_。一則雪代表著圣潔,象征

20、著一塵不染的靈魂。二則雪是莊稼的“護身符”,不僅可殺死一些害蟲在表層越冬,而且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高,融化后能增長土壤的水分,供作物生長。三則雪能吸收灰塵,凈化空氣,有利于身體健康。_,能消炎、消腫、止痛、止癢。民間有用雪水治療火燙傷、凍傷的單方。四則_,古代文人雅士常將枝頭新雪掃下煮沸沏茶。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季進補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季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有助于體內陽氣的生發。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

21、蛋白質、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大雪節氣前后,柑橘類水果大量上市,適當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指出病句類型,并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這是延續兩百年的蘇州虎丘的戲曲大會,大會上所唱的曲子多是以昆曲劇目中的段落為主。根據明代文人的記載,每年中秋那天,蘇州城 ,人們浩浩蕩蕩地來到虎丘,外地唱曲家也 。先是萬眾齊唱,比出優勝者數十人,再唱再比,優勝者漸次減少,最后在一片寧靜中一位水平最高的演唱者登場,“

22、聲出如絲,穿云裂石,聽者心血為枯,不敢擊節,惟有點頭”。(張岱陶庵夢憶)清代李漁也記述過這種曲會,說賽曲過程中萬眾極其投入,聲聲喝彩把演唱者的情緒烘托得萬分高漲:“一贊一回好,一字一聲血,幾令善歌人,唱殺虎丘月。”(李漁虎丘千人石上聽曲)在這種曲會中也演戲,但主要是唱曲,可見當時吳地全民對于昆曲劇目的熟悉程度。所謂全民,按張岱的記載包括“土著流寓、士夫眷屬、女樂聲伎、曲中名伎戲婆、民間少婦好女、崽子孌童,及游冶惡少、清客幫閑、奚僮走空之輩”,他們不僅是昆曲演唱的鑒賞者,而且也是昆曲演唱的投入者。一切沒有在虎丘山曲會上亮過相的演員很難在昆曲界取得地位。總之,這種普及到社會每個角落的全民性活動又是

23、當時昆劇藝術的最高評判場所。 般的全民性癡迷形成了昆曲藝術生存的濃烈氛圍,中國戲曲史上沒有另一種戲曲唱腔范型具有過如此深廣的社會滲透力。23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加以修改。25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通感(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參考答案:1B2D3B4(1)螃蟹有六條腿,兩只鉗,然而沒有蛇鱔的洞穴就無處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緣故。(2)這樣之后,才能教化民眾,改變風俗,使周圍的人心悅誠服,遠方的人依附歸順。5文本一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面向的群體是學習的人;文本二是站在統治階層的角度,面向的群體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人。【解析】1本題

24、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單靠死記一些零碎的知識,不能做個好教師,一定要有淵博的知識,隨時準備根據學生的提問并給以圓滿的回答才行。如果學生提不出問題,就要引導啟發他們;告訴了他以后,仍不能理解,可以暫時放在一邊不管了。“乎”是句末語氣詞,因此應在其后斷開,“乎”和“力”連用語意不通,排除AD。“語之”是告訴他的意思,兩個“語之”連用句意不通,應在第二個“語之”前斷開;且“然后”表示承接,因此“然后語之”與“力不能問”之間應為承接關系,“然后”前斷開。排除C。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的能力。D.“師說中的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藝”說法錯誤。師說中的“六藝”指詩書禮樂

25、易春秋六種經書。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文本二認為,教育的困難在于缺少嚴格的老師”說法錯誤,依據原文“凡學之道,嚴師為難”意思是“在從師求學方面,尊敬教師是最難的”。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非”,不是,如果沒有;“寄托”,容身,居住;“躁”,浮躁。(2)“然后”,這樣以后;“化”,教育、教化;“易”,改變;“說”,通“悅”,高興;“懷”,歸附。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本一中,第一段“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指出了學習的意義,第二段“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

26、不舍,金石可鏤”等講述的是學習的方法、態度問題。因此,文本一主要講述的是如何學習的問題,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面向的群體是學習的人。文本二中,根據原文“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謂之小成”“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凡學之道,嚴師為難”“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可知,此文主要講述的是教學制度和教師選拔等問題,因此,文本二是站在統治階層的角度,面向的群體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參考譯文:文本一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半途而止。靛青是從蓼藍草里提煉出來的,卻比蓼藍草還要青;冰是由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煣的工藝把它制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準了。

27、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有多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干國、越國、夷族、貉族的人,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是一樣的;待他們長大以后,其風俗習性卻不相同,這是由于后天所受的教育不同所造成的。詩經上說:“你這個君子啊,不要總是貪圖安逸。恭謹對待你的本職,愛好正直的德行。神明聽到這一切,就會賜給你洪福祥瑞。”人的德行的境界,沒有比接受道的

28、教化更高的了;人的幸福,沒有比無災無禍更長遠的了。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能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變得洪亮,可是聽的人在遠處也能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里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生;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

29、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水,是用心專一的緣故。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文本二執政者發布政令,選舉賢能的人來輔佐自己,這樣可以得到贊譽,但不能夠聳動群眾的聽聞;接近賢能的人,親近和自己疏遠的人,可以聳動群眾的聽聞,但起不到教化百姓的作用。想要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風俗,君子就應該要重視設學施教啊!古代設學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閭”設有學校叫“塾

30、”,每五百家的“黨”有自己的學校叫“庠”,每一萬二千五百家的一“術”有自己的學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諸侯的國都設立有大學。每年有新生入學,隔一年有一次考試。入學第一年考查斷句的能力,辨別志向所趨;第三年考查是否專心于學業,是否樂于合群切磋;第五年考查是否敬愛師長;第七年考查對學問的見解,和對朋友的選擇。如果考查合格,就叫做“小成”。第九年考察知識暢達,觸類旁通,能遇事不惑,不違背師訓,這就叫做“大成”。像這樣,就能夠教化民眾,改變風俗,使近處的人心悅誠服,使遠處的人都來歸附,這就是大學教育的道理。大學的教育活動,按時令進行,各有正式課業;休息時也有課余作業。在課余時間不學習雜樂,課內就很難

31、將琴彈好;在課余時間不學習設譬取意,課內就很難將詩文學好;在課余時間不學習服飾弁冕知識,課內就很難將禮儀學習好。可見,不學習各種雜藝,就不可能樂于對待所學的正課。因此,君子對待學習,課內受業要學好正課;休息在家也要將各種雜藝學好。只有這樣才能安心學習,親近師長,團結同學,并深信所學之道。即便離開老師和同學,也不會違背所學的道理。在從師求學方面,尊敬教師是最難的。因為尊師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重視學習。 所以君主在兩種情況下是不以對待臣子的態度對待臣子的:一是當臣子在祭祀中是主祭者的時候,不以對待臣子的態度對待他;一是當臣子擔任教師的時候,也不以對待臣子的態度對待他。按照大學的禮節,教師被君主召

32、見,給君主講書時,不要北面行君臣之禮。這便是尊敬教師的意思。單靠死記一些零碎的知識,不能做個好教師,一定要有淵博的知識,隨時準備根據學生的提問并給以圓滿的回答才行。如果學生提不出問題,就要引導啟發他們;告訴了他以后,仍不能理解,可以暫時放在一邊不管了。6D7A8C9(1)有學問、有修養的人廣泛地學習并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就智慧明達并且行為沒有過失了。(2)有學問、有修養的人的天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D.躁:浮躁,形容詞。句意:這是因為它心浮躁啊。故選D。7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及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

33、。A.“春秋時期趙國”錯誤,荀子是戰國末期趙國人。故選A。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但作者也著力論述了學習文化知識,特別是科學技術的學習方法”錯誤,勸學沒有談及“學習文化知識,特別是科學技術的學習方法”。故選C。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學”,廣泛地學習;“參省”,檢查、省察;“知”通“智”,智慧;“日”,名字作狀語,每天。(2)“君子”,有學問、有修養的人;“生”通“性”,天性;“假”,借助。參考譯文: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的。靛青這種染料是從藍草里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冰塊是冷水凝結而成的,然而卻比水更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但是(用火萃

34、取)使它彎曲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到)如圓規畫的一般的標準了,即使又曬干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經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理并且行為沒有過錯了。我曾經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卻)比不上片刻學到的知識(收獲大);我曾經踮起腳向遠處望,(卻)不如登到高處見得廣。登到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可是遠處的人卻能看見;順著風喊,聲音并沒有加大,可是聽的人卻能聽得很清楚。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

35、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里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到達,)它的成績來源于走個不停。(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

36、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10D11C12A13(1)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理并且行為沒有過錯了。(2)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里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這句話的意思是: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線,用火烤,使它彎曲做成車輪,它的彎度就可以合乎圓規畫出圓圈,即使又曬干了,它也不會再挺直了。“繩”為“中”的賓語,后面斷開,排除AC。“不”是否定詞,用來修飾動詞“挺”,表明木頭的狀態,“不復挺者”中間不斷開,排除C。故選D。11本

37、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的能力。A.前句中“君子”指的是“有學問有修養的人”,句子譯為“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說”;后句中“君子”也是“有學問有修養的人”,句子譯為“蓮花,是花中有學問有修養的人”。所以,兩句中的“君子”含義相同。B.前句中“已”意思是“停止”,句子譯為“學習不可以停止”;后句中“已”與“而”連用,意思是“罷了”,句子譯為“像這樣罷了”。所以,兩句中的“已”字含義不同。C.前句中的“河”是泛指大江大河,句子譯為“卻可以渡過大江大河”;后句中的“河”是專指“黃河”,句子譯為“黃河以北遭遇荒年”。所以兩句中的“河”字含義不相同。D.前句中“一”意思是“專一”,句子譯為“這是由于它用心

38、專一啊”;后句中的“一”是數量詞,譯為“一塊”,句子意思是“況且因為一塊寶玉的緣故違背了強大秦國的意愿而使大王您不高興。”所以,兩句中的“一”字含義不同。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運用舉例論證說明”錯誤。“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是比喻論證。故選A。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學”,廣泛地學習;“日”,名詞作狀語,每天;“參省”,檢查,省察;“知”,通“智”,智慧。(2)“焉”,兼詞,相當于“于之”,從這里;“善”,形容詞作名詞,善行;“神明”,心智澄明。參考譯文: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取得的,然而卻比

39、藍草的顏色更青;冰,是水凝結而成的,然而卻比水更寒冷。木材筆直地合乎取直的墨線,但是(用火烤)使它彎曲成車輪,(那么)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規畫的一般的標準了,即使又被曬干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用火烤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經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并且行為沒有過錯了。我曾經整天整天地冥思苦想,(卻)比不上片刻學到的知識(收獲大);我曾經踮起腳向遠處望,(卻)不如登到高處見得廣。登到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可是遠處的人卻能看見;順著風的方向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大,可是聽的人卻能聽得很清楚。借助車

40、馬的人,并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罷了。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里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到達,)它的成績來源于走個不停。(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

41、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14A15B16A17所以君子居住時必須選擇鄉里,外出交游時必須接近賢士,這是防止自己誤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解析】1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射出一百支箭,只要有一支沒有射中,就不能稱之為善于射箭;趕一千里路程,即使還有一兩步沒能走完,就不能稱之為善于駕車;倫理規范不能貫通,仁義之道不能一心一意地奉行,就不能稱之為善于學習。“不足謂善射”“不足謂善御”“不足謂善學”三句結構一致,斷法也應該一致,應各自獨立,這就排除BCD

42、。故選A。15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B.“大路,四通八達的道路”錯誤,文中“衢道”應該是“歧路、岔道”。故選B。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手法的能力。A.“說明了社會環境對”錯誤,由“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教使之然也”可知,第一段說明的是教育對人的影響。故選A。1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故”,所以;“居”,居住;“游”,交游;“就”,靠近,接近;“所以”,用來的方法;“中正”,正道。參考譯文:所以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遠;不俯視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沒有聽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遺言,就不知道學問的淵博。吳國、越國、夷

43、族、貊族的孩子,生下來啼哭的聲音都相同,長大了習俗卻不同,這是教化使他們這樣的啊。南方有一種鳥,名叫蒙鳩,它用羽毛做窩,還用毛發把窩編結起來,把窩系在蘆葦的花穗上。風吹來,葦穗折斷,鳥蛋打破,小鳥摔死。它的窩不是不完善,是窩所系的地方使它這樣的。西方有一種草,名叫射干,莖長四寸,生在高山之上,因而能俯臨七百多尺的深淵。它的莖并非能長到這么高,是它所處的位置使它這樣的。蓬草長在大麻中,不去扶持它也挺直;雪白的沙子混在黑土中,就會和黑土一樣黑。蘭槐的根就是芷,如果把它浸在臭水中,君子就不再接近它,百姓也不再佩帶它。它的本質不是不美,而是所浸泡的臭水使它這樣的。所以君子居住時必須選擇鄉里,外出交游時

44、必須接近賢士,這是防止自己誤入邪途而接近正道的方法。所以沒有潛心鉆研的精神,就不會有洞察一切的聰明;沒有默默無聞的工作,就不會有顯赫卓著的功績。徘徊于歧路的人到不了目的地,同時侍奉兩個君主的人不能被雙方接受。眼睛不能同時看兩個東西而全都看清楚,耳朵不能同時聽兩種聲音而全都聽明白。螣蛇沒有腳卻能飛行,鼫鼠有五種技能卻陷于困境。所以君子學習時總是把精神集中在一點上。射出一百支箭,只要有一支沒有射中,就不能稱之為善于射箭;趕一千里路程,即使還有一兩步沒能走完,就不能稱之為善于駕車;倫理規范不能貫通,仁義之道不能一心一意地奉行,就不能稱之為善于學習。學習,本來就要一心一意地堅持下去。一會兒不學習,一會

45、兒學習,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為少,不好的行為多,那就成了夏桀、商紂、盜跖那樣的壞人;全面地了解倫理規范與仁義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個真正的學者。18 金就礪則利 知明而行無過矣 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吾嘗跂而望矣 輮以為輪 雖有槁暴 輮使之然也 學不可以已 而致千里 積善成德 君子生非異也 騏驥一躍 駑馬十駕 故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里 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 筋骨之強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詞有:礪、參省、跂、槁暴、已、致、德、生、騏驥、駑、.跬、至、鍥、鏤、蟹、螯、鱔。19D20如何避免熱射病呢就很容易引發熱射病突然增加工作

46、量【解析】1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句子中重點詞語的用法和含義的能力。文中加點的“就是”是動詞,作謂語。表示肯定,確定。A. 語氣詞,用在句中或句末,對句子起減緩、沖淡的作用,或表示堅決、肯定的語氣,常常跟“了”連用。B. 副詞,僅,只是。C. 連詞,表示假設,相當于“即使”。D. 動詞,作謂語。表示肯定,確定。故選D。20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第一空,從后文“從預防勞力型熱射病角度來講,要避免在酷暑下過度地劇烈運動”可知,前面內容應是關于如何預防或避免熱射病的發生的提問,故可已填入“如何避免熱射病呢”。第二空,根據前文“如果已經發生類似癥狀后依然在高溫下工作”可知,這是產生熱射病的假設條件,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