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軌道交通線網規劃_第1頁
淮安城軌道交通線網規劃_第2頁
淮安城軌道交通線網規劃_第3頁
淮安城軌道交通線網規劃_第4頁
淮安城軌道交通線網規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 成果方案批后公布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是指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編制和軌道交通長遠發展的重要依據,是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規劃的組成部分,是城市總體規劃的專項規劃。2015年,國家發改委下發發改基礎201549號文件國家發改委關于 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了建設規劃以線網規劃為基礎,提由近期建設方案,作為項目實施 的依據。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結合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情況及地方政府實際,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 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國辦發201852號),對軌道建設申報條件及審批程序等內容進行了進一步 明確。目前,淮安市城市集中

2、建設區人口規模和經濟條件達 到了建設軌道交通的要求。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強 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的通知的相關要求,符合條件 的城市應及時組織和科學編制線網規劃,并將線網規劃的主 要內容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促進城市軌 道交通建設與土地開發時序、強度相匹配,優化城市空間布 局,引導城市合理發展。我市按照上級文件要求,于2016年啟動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工作。規劃經過多次討論、修改完善,于 20181年6月通過省住建廳組織的專家論證。按照江蘇省城鄉規劃條例第十五條,“城市、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可以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單獨編制有關專項

3、規劃。專項規劃應當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我局于2018年8月將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最終成果呈報市政府審批,并于 2018年9月獲市政府批復(淮政復201832號)。現將規劃成果主要內容公布如下: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文本第一章總則第1條規劃目的為貫徹落實國家及江蘇省公交優先發展理念,發揮軌道 交通對城市空間結構的支撐和引導作用,科學指導城市軌道 交通的發展和建設,特制定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 (以下簡稱“本規劃”)。第2條規劃依據本規劃主要依據江蘇省城鎮體系規劃(2015-2030 )、淮安市城市總體規劃等上位規劃和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制標準、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規范(意見征求

4、稿)、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編制和評審要點等標準、規范。第3條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分為市域、城市規劃區、城市集中建設區三個 空間層次。市域為淮安市行政轄區范圍,包含淮安市區和漣 水、肝胎、金湖三縣,總面積為10030平方公里;規劃區包括淮安市區、淮安空港經濟區劃,面積約 4491.5平方公里; 城市集中建設區包括淮安高速公路環線以內以及南馬廠、季 橋局部地區的集中建設區域,蘇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與港 安工業園區集中建設區域,洪澤集中建設區域以及淮安空港 經濟區集中建設區域,面積為479.2平方公里。第4條規劃年限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文本根據淮安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 2035年),結合淮 安市城

5、市軌道交通發展實際情況,本規劃近期至 2025年, 遠景至2050年。第5條規劃理念1、適度超前引領。采用客流追隨型(SOD與交通引導型(TOD相結合的布局模式,服務已形成的客流走廊,同 時結合城市空間發展需要,發揮軌道交通引導城市功能布局 和穩定空間結構的作用,實現城市交通與土地利用的良好耦 合和健康發展。2、統籌銜接整合。考慮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布局、城 市中心體系、城市發展軸線的銜接,體現交通引導發展思想; 依托軌道交通網絡整合城市交通資源,實現交通系統整體效 益最大化。3、經濟節約可行。因地制宜地提由與城市經濟社會發 展水平相適應的軌道交通線網布局和發展計劃,合理選擇軌 道交通線路敷設方

6、式和系統制式。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文本第二章客流需求預測第6條人口與就業崗位預測根據淮安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2035年城市集中建設區常住人口達到266萬人,流動人口 23.94萬人,就業崗位143.6萬個;2050年城市集中建設區常住人 口達到400萬人,流動人口 40萬人,就業崗位 208萬個。第7條由行生成預測2035年城市集中建設區居民生行率為2.7次/人?日,流動人口由行率為3.0次/人?日,由行總量790萬人次/日;2050 年城市集中建設區居民生行率為2.6次/人?日,流動人口由行率為3.0次/人?日,由行總量1160萬人次/日。第8條方式劃分預測2035

7、年公交由行比例為30.2%,小汽車由行比例為18.3%,慢行交通由行比例為49.5%; 2050年公交由行比例為36.8%,小汽車由行比例為16.9%,慢行交通由行比例為44.1%。第9條客流走廊分布分主要客流走廊、次要客流走廊兩個層次。主要客流走 廊分別沿淮海南北路、淮海東西路、翔宇大道、枚皋路和寧 連公路,高峰小時單向最大斷面客流量分別為4.8、5.0、4.4、6.6萬人次/小時;次要客流走廊分別沿長江路、承德南北路、廣州路、鴻海路、通甫路,高峰小時單向最大斷面客流量分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文本別為2.4、3.2、2.2、2.0、2.7萬人次/小時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文本第三章軌

8、道交通功能定位與必要性分析第10條軌道交通線網層次包括市域軌道和城市軌道兩個層次:市域軌道服務城市 集中建設區與外圍組團、重要交通樞紐之間的快速聯系;城 市軌道是城市客運系統的骨干,滿足城市集中建設區主要客 流集散點之間大容量、快速化的生行需求。第11條 軌道交通線路功能市域軌道服務城市集中建設區與外圍組團、重要交通樞 紐及周邊衛星城鎮之間的由行,作為主、副城通勤交通的重 要方式,增強城市集中建設區的對外輻射力。城市軌道作為城市發展的引導軸和組團聯系的強紐帶, 承擔城市空間拓展和結構優化的功能,支撐和穩定城市“雙 心三軸九組團”的空間結構。同時城市軌道作為城市交通的 主動脈,承擔城市公共交通的

9、主骨架作用。第12條軌道交通發展目標1、時空可達性目標“ 20-40-60 ”:城市集中建設區主城 中心組團之間20分鐘內通達,與外圍工業組團之間40分鐘通達,與市域其他集中建設區60分鐘通達。2、方式結構目標“ 40-35-20 ”:城市集中建設區至外圍 組團、機場的軌道交通由行比例占機動化方式的40%城市集中建設區軌道交通由行比例占公共交通方式的35%城市集中建設區軌道交通由行比例占機動化方式的20%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文本第13條軌道交通發展必要性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是響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提 升城市能級和競爭力的需要;是耦合城市空間布局調整,引 導城市空間緊湊發展的基礎;是實現

10、城市交通轉型發展,加 快創建公交都市的重要抓手。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文本第四章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方案研究第14條 軌道交通線網規模城市軌道線網規模:結合綜合交通需求分析法和服務水 平分析法,城市軌道交通線網遠景合理規模為120-180公里市域軌道線網規模:市域軌道串聯的城市組團主要分布 在外圍區域,依據客流分析和城鎮空間體系布局,遠景合理 規模為90-140公里。第15條城市軌道布局方案基于“放射形+棋盤式”的架構模式,布設 5條城市軌 道交通線路,包括 3條骨干線和2條加密線,線網總規模 134.6公里。1、一號線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為城市軌道骨干線,起點為嫩江路 站,終點為張坪站,串聯淮

11、陰組團、淮海廣場商業中心、運 南組團、市行政文化中心和淮安高鐵東站。2、二號線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為城市軌道骨干線,起點為淮安動 物園站,終點為淮安區湖心寺站,串聯中心組團、淮海廣場 商業中心、水渡口商務金融中心、開發區組團、生態文旅組 團和淮安組團。3、三號線城市軌道交通3號線為城市軌道骨干線,起點為淮陰區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文本淮州路站,終點為淮安區淮安商貿城站,串聯淮陰組團、水 渡口商務金融中心、市級行政文化中心、生態文旅組團和港 安組團。4、四號線城市軌道交通4號線為城市南北向加密線,起點為淮陰 區北京北路站,終點為軌道 2號線淮安區湖心寺站,串聯淮 安站、水渡口商業商務中心、奧體

12、中心和淮安組團。5、五號線城市軌道交通5號線為城市南北向加密線,起點為高新 區傅莊站,終點為淮安區經十五站,串聯淮陰組團、開發區 組團、淮安組團。第16條市域軌道布局方案布設2條市域軌道線路,分別為 S1線(含支線)、S2線 (含支線),分別聯系洪澤組團和白馬湖旅游度假區、漣水城區和機場方向,線路總規模 120.4公里。第五章 軌道交通線網實施規劃研究第19條軌道交通制式選擇按照客流規模及資源共享的需求,1、2、3、4、5號線為城區軌道網系統,建議采用最高運行速度80公里/小時的輕軌系統,可選擇的范圍有常規B型車、跨坐式單軌等中運量系統制式;S1、S2線建議采用最高運行速度 100120公里8

13、淮安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文本/小時的市域快速軌道系統,可選擇小編組城軌車型、中低 速磁懸浮、單軌等。關于各線具體制式選擇,結合建設規劃 階段的深入研究確定。第20條軌道交通車輛基地規模與布局按照線網場段資源共享原則,結合線網建設時序制定港 安市軌道線網各線車輛段、停車場的功能和布局方案以及用 地規模需求。第六章軌道交通建設用地控制規劃第23條軌道交通線路用地控制規劃按50米控制軌道交通走廊用地,在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批準后,建議對不夠 50米寬度的道路,有條件的調整規劃 紅線寬度;無條件的可以對新報建的建筑物增大道路紅線退 讓,以減少拆遷量。第24條軌道交通車站用地控制規劃綜合考慮車站功能定位、車站形式、周邊土地使用功能 和交通系統等因素,提由一般車站、換乘車站和大型綜合客 運樞紐車站用地控制原則、控制指標要求和開發控制要求。第25條軌道交通車輛基地用地控制規劃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