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干燥綜合征的中醫辯證論治_第1頁
老年干燥綜合征的中醫辯證論治_第2頁
老年干燥綜合征的中醫辯證論治_第3頁
老年干燥綜合征的中醫辯證論治_第4頁
老年干燥綜合征的中醫辯證論治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老年枯燥綜合征的中醫辯證論治【關鍵詞】枯燥綜合征;辯證論治;藥物挑選枯燥綜合征(簡稱SS)是一種累及全身外分泌腺功能的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疾病,其主要特點是唾液腺和淚腺分泌減少,出現口眼枯燥等病癥,嚴重時還可累及肝、腎、胃腸道、淋巴等其他器官和組織而產生多種臨床表現。近年來,深化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國內人群中發病率為0.29%0.77%1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中的多發病和常見玻本病多發于40歲中老年婦女,男女比例為1917,90%以上的患者為女性。老年人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但由于SS的病因、發病機制至今不明,涉及醫學中多個學科,對SS的治療到目前為止仍無重大打破,尚無療效確切且毒副作用

2、小的藥物問世。中醫在治療SS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歷,尤其是針對老年人的特殊衰老體質,很多醫家在常規的養陰除燥治法以外,提出了化痰消瘀的觀點和理論,進步了療效和患者的生存質量。本文就老年SS的中醫辯證論治做一綜述。1中醫對SS的病名診斷認識中國古代文獻中雖未提及這一單獨的疾病,但對其復雜的臨床表現及病因病機有一些類似的描繪。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從該病開展的全過程來觀察它的征候表現及其演變,并進一步從病機上探究形成SS各種征候的原因和條件,并對診斷病名進展了討論。當代中醫臨床學家路志正2教授根據SS的病因病機,結合其多年臨床經歷,首創“燥痹病名,并認為其意成因有三:氣運太過,暴氣橫逆,感而受之;過用

3、熾熱辛燥之品,燥邪耗傷津液,筋脈失濡;素體肝腎虧虛,陰津缺乏,筋脈關節失養,不榮而痛。主要病機是陰血虧虛,津液枯涸。治療當以滋陰潤燥為急。1983年,南京市中醫院已故全國名老中醫傅宗翰為指導的研究小組在全國首先提出以“燥毒癥作為本病的中醫病名,這一病名已經得到了國內不少專家的認同。其根據是:枯燥綜合征既歸“燥之范疇,臨床必有“燥的表現,故其臨床征候總以一派枯燥征象為其特征,然而無論從其燥的程度還是燥之源,又非一般常見燥證(外燥或內燥)可比。按中醫傳統理論對病邪的認識,多有“燥勝成毒之論,即指病邪猖獗之勢,遠非一般機體正氣所能抗御者,姑謂之毒,“燥毒病名的含義,乃循此而來。2中醫對老年SS的病因

4、病理認識西醫對本病的發病機制眾說不一,但都認為與免疫功能異常有關。周圍血中的T細胞亞群、B淋巴細胞存在著明顯的比例失調和分化、成熟異常。本病的動物模型有胸腺的過早衰退,抑制性T淋巴細胞功能下降而B淋巴細胞功能亢進,出現多種自身抗體,產生免疫損害。人的SS可能有類似發病機制,故西醫的治療,著重在調節體內免疫紊亂。除此之外,西醫還采用人工眼淚、人工唾液等緩解病癥。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為先天稟賦的缺陷和后天的邪毒侵襲,導致津液生成障礙而失潤輸布,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失于濡養,諸疾乃生。本病的病理關鍵為氣陰虧虛,燥毒肆擾,脈絡淤滯。津傷液燥,失于濡潤是本病的病理基矗關于SS的病位及相應的治療措施,近代中醫

5、進展了積極的探究。有不少學者認為,雖然人體津液無處不在,燥之為病可涉及全身各個臟腑經絡與組織器官,但從臨床經歷來看,肝脾腎三臟是本病燥證產生的根蒂所在。肝藏血,腎藏精,內寓元陰元陽,燥毒進犯人體,首先耗傷人體陰液,耗竭肝腎之陰。在老年人,燥毒容易進一步深化經絡,壅滯氣血,氣機因此不暢,肝氣因此不舒,津液出現輸布障礙。老年人由于自然衰老脾氣先衰,燥毒還容易加重脾氣損傷,導致脾氣虛衰,脾失健運。3中醫對老年SS治療原那么的認識谷家立3在治病必求其本的原那么下,對SS采用五臟分治的理論,在滋陰潤燥的根底上進展辯治。燥從肺治,益氣補肺,宣發肅降;燥從心治,活血化瘀,養陰通絡;燥從脾治,健脾益胃,升清降

6、濁;燥從肝治,疏肝理氣,暢達三焦;燥從腎治,助腎化氣,滋水涵陽。錢垠等提出從肺論治4的觀點,并從理論和臨床進展了討論。認為津液的代謝失常、輸布障礙均可導致燥證的產生。其間雖有脾胃、肺、腎、三焦等臟腑共同參與,但肺的功能對于保證正常的津液代謝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養陰生津的同時,要重視疏導布散津液,通利絡道,把重點放在肺上,提出了清肺、潤肺、開肺、通絡的治療原那么。苑麗娟5以朱震亨的“陽常有余,陰常缺乏的理論和劉河間論病機十九條增加“燥的一條闡述,從臨床理論中探究出分三段三個專方治療枯燥綜合征的方案。認為辨證論治時雖然可以定位,病變以某臟腑為主,但亦非某臟腑的單純性病變,而是全身性津液

7、虧損所致,所以,單獨治療某臟腑很難取效。該方案首先用導赤散和增液承氣湯加減治療上焦,緊接著用益胃湯治療中焦,最后進展第三個階段的治療,重點調整下焦腎陰缺乏。4中醫對老年SS的辨證論治認識辯證論治是中醫理論和臨床診治的精華。用中醫傳統理論對SS進展辯證,進而指導治療是中醫診治的特色,也是當代中醫診治SS的研究重點,這直接關系到該病的治療效果。潘文奎6在研究了其他醫家對SS的中醫臨床觀察后,較早地提出了SS的辯證分型方案,有陰虛、陽虛、氣虛三種。章琴韻7分為陰虛內熱、濕熱、氣陰兩虛、鳳熱4型。劉冰8等將本病分為陰虛內熱、氣陰兩虛、血瘀血虛、濕熱四型。本文介紹的分型綜合了本病的病因病機特點、老年患者

8、體質、起病特征、病程和臨床表現,分為以下5個證型9:4.1燥毒型證候特征:口干舌燥,目澀淚少,唇燥起皺,肌膚甲錯,肌肉消瘦,舌體光瘦,脈形細澀等一派燥澀之象。治法:清燥解毒、泄熱降火。方藥:犀角地黃湯合并增液湯加減。水牛角10g,生地黃24g,赤芍18g,牡丹皮15g,玄參12g,枇杷葉12g,麻子仁12g,麥冬12g,杏仁9g,甘草6g。低熱纏綿者,加地骨皮、青蒿、鱉甲清虛熱;關節痛甚,加桑枝、雞血藤、秦艽祛風通絡利關節。4.2陰傷型證候特征:口干咽燥,入夜尤甚,唇枯燥裂,目澀視昏,肌膚甲錯,形瘦色蒼顴突肉消,魚際癟陷,頭昏耳鳴,腰膝酸軟,倦怠無力,午后潮熱,干咳音嘶,五心煩熱,納少便結,舌

9、體瘦紅苔少或光如鏡面,脈細數等。治法:補養肝腎、滋陰潤燥。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24g,麥冬15g,生地15g,玄參12g,石斛24g,枸杞12g,當歸9g,白芍18g,甘草6g。骨蒸潮熱甚者,加青蒿、地骨皮;心煩易怒,煩躁不安者,加五味子、百合、棗仁、竹葉清心安神。4.3氣陰兩虛型證候特點:目澀而干,口干咽燥,關節疼痛,神疲憊力,少氣懶言,形體瘦弱,面容憔悴,或有低熱,反復外感,肌膚枯燥,肢端易紫,舌紅少苔,或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脈細無力,或數或澀。治法:益氣養陰。方藥:兩儀膏合生脈散加減。太子參20g、熟地黃20g、麥冬10g、五味子5g、黃芪10g、山藥10g、山茱萸10g、黃精10g

10、。4.4陽虛型證候特點:除見一派枯燥病癥外,多同時伴見一系列陽氣虛弱病癥,如氣短心悸,懈惰無力,納少便溏,口干少飲,四肢不溫,甚那么畏寒怕冷,肢節困重酸楚,苔薄滑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脈濡而細。治法:溫陽易氣,生津潤燥。方藥:十全大補湯加減。附子9g,肉桂9g,人參10g,白術12g,生地15g,白芍15g,當歸9g,麥冬15g,沙參15g,茯苓9g,甘草6g。腰膝酸軟,關節冷痛,加杜仲、菟絲子、牛膝;五更泄瀉加補骨脂、肉豆蔻、炮姜。4.5瘀痰凝滯型證候特點:其偏血瘀者,乃氣血阻滯,脈絡不利所至,可見關節腫脹疼痛,部位相對固定,甚那么畸形,活動受限,或肢端麻冷疼痛,膚色或白或紫,或見皮下結節較硬

11、,觸之疼痛;或見面色灰暗,形色憔悴,肌膚甲錯,舌有紫氣或有瘀斑瘀點,舌下經脈粗暗,脈澀。其偏痰者,乃津滯痰凝,可見久咳咯痰,胸悶氣急,或咽喉阻塞不暢如有異物,或肌腠之下痰核,或腮頰漫腫無時算帳疼痛,苔膩脈滑等。治法:活血祛瘀,化痰通絡。方藥:大黃蟄蟲丸合增液湯。大黃6g,桃仁9g,紅花9g,半夏9g,南星9g,芍藥12g,杏仁9g,水蛭1條,虻蟲0.5g,麥冬12g,生地15g,甘草6g。癭瘤疬者,加牡蠣、昆布、海藻、瓜蔞軟堅散結。李新一10以大黃蟄蟲丸緩中補虛,益氣養陰,通絡化瘀,臨床觀察35例療效較滿意。5老年SS治療藥物的分布規律現代中醫綜合多年臨床診治SS的經歷,以及實驗室的科學研究,

12、現已在中草藥中挑選出局部有效藥物,其在各類中藥中的分布規律如下。解表藥:葛根、菊花、防風、羌活、升麻、桂枝。清熱藥:黃連、黃柏、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貫眾、石膏、知母、苦參、金蕎麥、魚腥草、牡丹皮、玄參、紫草、赤芍、生地黃、天花粉、垂盆草。利水滲濕藥:茵陳蒿、薏苡仁、虎杖。祛風濕藥:蠶砂、桑枝、徐長卿、絡石藤、豨薟草、獨活、海風藤、路路通、伸筋草、雷公藤、秦艽、威靈仙。活血化瘀藥:丹參、郁金、益母草、川芎、牛膝、桃仁、紅花、虻蟲、水蛭、地鱉蟲。平肝息風藥:牡蠣、天麻、全蝎、僵蠶。補氣藥:黃芪、山藥、太子參、甘草、白扁豆。補血藥:當歸、熟地黃、白芍、何首烏、阿膠。補陰藥:百合、天門冬、麥門冬、沙參

13、、石斛、黃精、女貞子、枸杞、鱉甲、龜甲、玉竹。補陽藥:菟絲子、冬蟲夏草、巴戟天、淫羊藿、杜仲、沙苑子。轉貼于論文聯盟.ll.6老年SS有效藥物的藥理研究6.1葛根含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大豆黃酮等20余種異黃酮類成分及葛根苷類。據有抗炎作用。臨床應用于SS熱入氣分者,見發熱重惡寒輕,身痛,心煩,口干渴,目紅,無汗,或津液耗傷,失于上承所致口燥便溏,納少氣短。6.2玄參含玄參素、草萜苷,具有抗炎、利膽和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臨床應用于SS陰虛型而見低熱,口干多飲,五心煩熱。6.5地骨皮含含甜菜堿、谷甾醇、蜂花酸及亞油酸等,有顯著的解熱作用。臨床應用于SS伴低熱纏綿,咽干唇裂,大便干結,或干咳無痰。6.6丹參含有丹參酮、丹參醌、丹參酸、單酚酸、丹參酚、異阿魏酸、丹參醛等。丹參煎劑、丹參注射液和復方丹參注射液均能進步小鼠巨噬細胞功能,進步大鼠血中淋巴細胞轉化率。溶血空斑試驗說明,丹參煎劑由促進體液免疫功能的作用。臨床應用于SS瘀滯型脈絡瘀滯,肌膚甲錯,飲不解渴,腮腺腫大。6.7沙參主要含有香豆素類成分及生物堿、磷脂、多糖等。北沙參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機制未明,但從中提取的北沙參多糖具有明顯的免疫抑制活性,動物實驗說明,其免疫抑制效果與氰化可的松等免疫抑制劑類似,但不使中央免疫器官萎縮,因此具有較低的毒性。臨床應用于SS肺胃陰虛者,見燥咳,氣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