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教案設計(長春版七年級上冊)_第1頁
《木蘭詩》教案設計(長春版七年級上冊)_第2頁
《木蘭詩》教案設計(長春版七年級上冊)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木蘭詩教案設計 (長春版七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 積存文言學問,包括一些重要的詞語和句式。 2、 了解樂府民歌的特點及常用的修辭手法。 3、 了解詩中詳寫和略寫的局部,理解這首敘事詩詳略清楚的特點。 4、 依據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重點:認準字音、字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情節。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詳略得當,奇妙運用排比、對偶、夸大、互文等修辭手法。 方法 誦讀法、復述法 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影片引讀 問:同學們,巾幗不讓須眉是什么意思?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聞名的巾幗英雄呢?(穆桂英、梁

2、紅玉、紅娘子、花木蘭)是啊,我國古代確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參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不僅流芳百世,而且流傳海外,這個故事卻來自于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 二、詩歌誦讀,整體感悟 1、詩歌誦讀:?聽錄音 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疏通文義,把握情感。 學生比讀,互評互讀。 2、整體感悟: 在朗讀課文的根底上,學生疏通大意,把握一些重點字詞句的含義,概述故事情節。 在概述情節的根底上,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與構造。 1.引導:這是一首敘事詩,依據故

3、事的發生、進展和完畢,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局部?各寫出了什么?請用四個字來簡潔概括每一局部內容。 明確:第一局部(1-3段)替父參軍(參軍緣由)-詳寫 其次局部(第4段)十年征戰 出征前的預備-略寫 出征中的思親心理?-詳寫詳寫女兒情態 關山飛度,征戰沙場-略寫略寫英雄氣慨 第三局部(5-6段)凱旋辭官-詳寫 家人迎接-詳寫 木蘭改裝-詳寫 第四局部(第7段)結尾附文 2詩的構造是按時間進展的先后挨次安排的。? 3分析第一局部,寫木蘭打算替父參軍。? (1)文章一開頭寫的是什么?為什么這樣安排?? 文章一開頭寫的是木蘭的憂愁情態:“唧唧復唧唧”,而不是直接寫木蘭參軍的緣由。這樣寫有兩個好處:引起

4、讀者懸念-木蘭為何優?為何愁? 能使文章簡潔。假如從起因開頭寫,將相當簡單。? (2)木蘭的身份是什么? “當戶織”一句可以看出木蘭是一個辛勤勞動的女子,而不是侯門小姐,這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根底。? (3)木蘭究竟為何如此憂慮呢?(讓學生自讀其次段找答案,然后請同學用自己的話敘述。)? 原來此時國家有戰事發生,召木蘭的父親入伍,可是父親年紀大了,家里又沒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親入伍。? 那木蘭可以替父參軍,又愁什么呢?? 古代卑視女子,女子沒有地位,要求她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準拋頭露面,法律不允許女子入伍。? 是否毫無方法?聰慧的木蘭想出了什么辦法?? 女扮男裝。? 女扮男裝,冒著很大的

5、風險,一是怕別人識破,更主要的是上戰場面對的將是死亡,但木蘭一片孝心,為了自己的父親,死有何懼?? 大家對比自己想想,你是怎樣對待父親的呢?與木蘭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索一下這兩段表達木蘭替父參軍的前前后后,人物在這段時期心理活動起伏很大,同學們試著把握一下。? 憂慮(唧唧復唧唧)-反復思索-下定決心(愿為市鞍馬,從今替爺征)? (5)第三段,寫木蘭緊急地做預備工作,快速從家動身和奔赴戰場途中的見聞感想。先就“愿為市鞍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要啰嗦地寫呢?為什么不寫在一個地方買齊?? 這樣寫有以下幾個作用? 明確:a渲染戰前緊急的氣氛。b戰事緊迫。 c家人

6、對木蘭參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6)思索:赴邊途中是詳寫還是略寫?(略寫)詳寫什么?(心情。)? 通過幾個地名的轉換,便概括了整個行程:家-黃河-黑山。兩次在“黃河”和“黑山”宿營的描寫極動聽地形容出一個初離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穎感受,聽到黃河流水,聽到燕山胡騎,都不由讓她想起父母的召喚,對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長。? 教師范讀第一局部,并指導學生背誦。? 黑體局部為學案參考答案: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十二卷”是夸大,說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斗氣氛。“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

7、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預備出征的急迫心情。“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運用對偶、反復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白宿營的荒蕪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照應,在荒蕪夜間環境襯托中,提醒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4分析其次局部。? 高度概括木蘭十幾年誕生

8、入死、保家衛國的戰斗生涯。這段只有六句,卻寫了三個階段-途中、戰中、戰后。? (l)讀課文。找出哪句寫途中,哪句寫戰中,哪句寫戰后?? 途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戰中-朔氣傳金拆,寒光照鐵衣。? 戰后一一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2)我們重點觀賞寫“戰”中的兩句。“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十個字,就寫出了十幾年的戰斗生涯,可謂字字千金。這兩句的含義是什么?寫出了怎樣的意境??“朔氣傳金拆”意為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風凜烈,刁斗聲聲,月光映雪,木蘭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鄉,甚至思念她的織機? 木蘭又在做什么呢?從“寒光照鐵衣”一句可以看出,

9、木蘭正穿著鎧甲,和戰友們一道在邊防線上巡邏,隨時預備為保衛祖國而戰。? (3)木蘭在戰場上表現如何?文章中沒說,但我們想肯定是智勇雙全。 依據:這么多年,女扮男裝本被發覺。 從下文的示意中也可以看出來:“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黑體局部為學案參考答案: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嚴寒的月光照耀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難環境的襯托中表現出木蘭在戰場上的艱難生活。“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相互滲透。將士們出征十年,經受過上百次劇烈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說明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勇敢善戰,凱旋

10、歸來。 (五)布置作業? 1想像一下,木蘭在戰場上會遇到什么狀況?她會怎樣處理?? 2為什么把戰斗過程寫得如此簡單?? 其次課時? 一?整體感知: 1分析第三局部。? (1)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么情操??(?“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夸大,對偶,相互補充,說明天子為木蘭記屢次功、賞賜甚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家鄉”,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名貴情操。?) (2)在這局部有一個疑點:木蘭歸來后,因戰功赫赫,于是“可汗問所欲”。可木蘭的答復是什么呢?“木蘭不用

11、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家鄉。”為什么做出這種選擇呢?一般的看法是:木蘭不慕榮華富貴,愿回家與父母團聚。但我認為這里還有別的更深層的緣由,大家能否結合你對中國封建社會的了解來挖掘一下? 學生爭論后明確: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內”是封建禮法定下的一條戒律。木蘭可以在特別時期隱秘地代父參軍并發揮她那潛在的智謀和才能。然而,她卻不能隨著戰斗轉入和平,連續在朝廷為治理國政而做出奉獻。封建禮法加在婦女身上的鐐銬是難以解脫的。木蘭的還鄉,決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么喜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卑視婦女的必定結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過這一點,如黃梅戲女駙馬等。木蘭只有辭受封

12、爵、解甲歸田這惟一道路可走。? (2)從“爺娘聞女來”到“不知木蘭是女郎”,寫木蘭到家,受到熱鬧歡送。顯出女郎面目后,令戰友們驚惶。這段首先用三組復疊句式竭力鋪寫木蘭抵家時家人歡躍的情景:“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姐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這幾句寫出了不同人物的特點,形象特別生動。? (3)省略了木蘭回家后親人相聚、暢敘別情的熱鬧場面,你能否依據課文內容,綻開合抱負像,進展擴寫?親人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4)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快的氣氛。) ?為何不先脫戰袍,后開

13、門窗?? 木蘭離開哺育她成人的家已經十多年了。十幾年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這個家,?思念家中的親人。現在,她又回到了她所喜愛、思念的家,一進家門,還來不及卸下戎裝,就開門開窗,由于她對這個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滿意,都布滿感情。? “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又反映了木蘭的什么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服;二是愛美之心,木蘭亦有,表現了她對和終生活的喜愛和對正常人生的憧憬。從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富真實。? 這幾句木蘭復原“原來面目”與哪個地方照顧?? 與開頭交待木蘭是女兒身照顧。? 2讀最終一段的附文,你能領悟到什么?? 最終一段是木蘭對戰友們的“驚惶”作的答復,也是對木蘭的深切贊美。這時運用了比方

14、的修辭和互文見義的手法,說無論是“雄兔”還是“雌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的,它們在一起跑動的時候,你怎么能辨別雄雌呢?這幽默幽默的比方,表現了木蘭的穩重機靈,又使這首詩的結尾余音裊裊,悠揚不盡!更給我們提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理想的時機,她們的才智、謀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遜色。你還能再舉幾例嗎?穆桂英,李清照,武則天? 女同學不宜妄自菲薄。? 第四局部以雙兔為喻,很有幽默;“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表達了對木蘭非常親切和特別寵愛的感情),贊美了木蘭在參軍十二年中未被發覺是女郎的慎重和機敏。 二、人物賞析,品讀探究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

15、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b愿為市鞍馬,從今替爺征。“愿”-英勇堅強,忠孝兩全 c?“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英勇頑強的英雄氣慨 d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家鄉-不慕榮華富貴,甘過一般百姓生活。 e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靈、慎重 -花木蘭形象:深明大義、果敢頑強、勇敢善戰、不慕名利、慎重機敏。 2、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參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英勇的愛國精神,

16、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憧憬。?) 3、詳略分析: 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作用: (在內容上)這種寫法從外表上看,好像刻畫兒女之情多,而描繪英雄之氣少。但從實際效果看,詩中所刻畫的種種兒女情狀,正多方面地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實動人。木蘭的機靈英勇無須贅述,一句“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就概括出來了。這樣,兒女情與英雄氣融合得天衣無縫,更是相得益彰。? 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 (在構造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 這樣安排是由于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征來進展詳略安排的,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

17、詳寫。一般的就略寫。 4、語言品嘗: 請同學們試著找出詩中語言精煉的句子,并感受其特點。 例:“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斗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從而表現了木蘭十年艱難的戰斗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 三、總結存儲,拓展延長 1、總結存儲: 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績。得勝歸來之后,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表達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和善機靈、英勇、剛毅、敦樸的優秀品質。? 這首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對木蘭參軍緣由、出征想家、辭官還鄉和會見親人寫得比擬具體,淋漓盡致地寫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對出征前的預備和十年軍旅生活則寫得比擬簡單,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僅有六句,詳略得當,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2、拓展延長: 自由誦讀課文,直至背誦。 完成練習冊的練習 四、主題 木蘭詩描述了我國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參軍的故事,歌頌了女英雄木蘭勤勞樸實、剛毅英勇的性格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