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五章 消化系統影像解剖P154-178 第二臨床醫學院影像科:劉玥 1第五章 消化系統第一節消化系統解剖概要2第五章: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 消化管起自于咽部止于肛門,全長約78米。消化管包括口、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大腸(盲腸、闌尾、結腸、直腸、肛管)。消化管是一條管徑粗細不均、彎曲、連續的肌性管道。 消化腺主要有肝臟及胰腺。3CompositionDigestive tube 消化管 Mouth 口腔 Pharynx 咽 Esophagus 食管 Stomach 胃 Small intestine小腸 Large intestine 大腸
2、 Duodenum 十二指腸Jejunum 空腸Ileum 回腸Digestive glands 消化腺Superior digestive tube 上消化道Inferior digestive tube 下消化道Major salivary glands 大唾液腺Liver 肝Pancreas 胰 4上消化道下消化道5 消化管自咽至肛管全長78米食管 25CM 30CM 頸段5CM 胸段18CM 腹段12CM十二指腸 25CM 上部5CM 降部78CM 水平部10CM空腸和回腸 46M大腸 1.5M 盲腸68CM 直腸1014CM6一、食管的解剖概要 食管(esophagus) 上端在第6
3、頸椎下緣與咽相接,下端于第11胸椎水平終于胃賁門,全長約25cm,依其行程分為頸、胸、腹三部,分別長約5cm、18cm、12cm。 7 二、胃的解剖概要 胃是消化管的囊狀膨大部分,上連食管,下接十二指腸。胃有上下兩口、大小兩彎、前后二壁。 胃的右上緣稱胃小彎,低處的轉角稱角切跡。 8三、消化腺(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 唾液腺在影像解剖學上顯示靠造影檢查,不專門講述。 肝和胰的影像解剖學十分重要,將作專門講述。9 消化系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養料、水分和無機鹽并排出殘渣(糞便),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10第二節 消化系統常用影像檢查方法評價 一、消化管常用影像檢查方法的評價X線腹部平片只在診
4、斷消化管穿孔、腸梗阻等幾種疾病時使用,可以發現腹腔游離氣體、腸管擴張、積液等異常,得到的信息量十分有限。 111213141516鋇劑造影 目前,對于胃腸道疾病的檢查,首選鋇劑造影檢查方法。優點:清楚顯示消化道位置、形態、輪廓 和管腔大小。缺點:很難了解腫瘤內部結構、胃腸道壁 浸潤程度和轉移情況。171819胃小彎乳頭狀龕影,窄頸、粘膜糾集20穿孔性潰瘍21CT-主要可以顯示胃壁的結構,故用于了解腫瘤有無、向管腔外侵犯及其程度;-CT橫斷面可清晰的顯示腹腔軟組織斷面,因此可顯示腫瘤與周圍臟器及組織結構的位置關系,胃腸壁病灶的蔓延和轉移;-惡性腫瘤治療后的隨訪復查。消化管的CT檢查常在胃腸道鋇劑
5、造影發現病變后選用。22超聲由于胃腸道腔內常有氣體干擾,影響聲波的透入,超聲對消化管的檢查意義不大。但在上腹部切面圖上認識消化管正常結構對鑒別消化管道有無異常仍有一定意義。 若使用胃腸聲學對比劑并結合超聲內鏡(EUS)和經直腸探頭作腔內檢查,可擴大超聲對胃腸道疾病的診斷范圍。23選擇性血管造影通常采用腸系膜上動脈和腸系膜下動脈造影。用于胃腸道血管性疾病、胃腸道出血的檢查和介入治療。在臨床上有很高的價值;對小腸的病變的診斷亦起一定的作用。24血管畸形表現為動脈期腸壁靜脈早期充盈及異常血管叢,腸壁內密度增高,靜脈期仍見擴張迂曲之靜脈。平滑肌瘤除顯示豐富的腫瘤血管外,部分可見引流靜脈提前顯示。潰瘍性
6、結腸炎和克隆氏病表現為病變腸段細小網狀血管分布。25消化管X線造影解剖造影檢查方法分為四段進行:食道段上消化道(GI)小腸(全消化道造影)結腸鋇劑灌腸X線片上被造影涂布的消化管為白色的高密度影像結構。26消化道造影觀察重點:充盈像粘膜像功能像27消化管全貌28一、咽部X線影像解剖咽部是胃腸道造影檢查的開始部位。在吞鋇正位像上,其上方正中為會厭,兩旁充鋇的小囊狀結構為會厭溪。會厭溪外下方較大的充鋇空腔是梨狀窩,近似菱形且兩側對稱,梨狀窩中間的透亮區為喉頭。梨狀窩匯合并引入食管,平C6水平。29 二、食管造影(esophagography)吞鋇觀察起自于咽止于賁門。食管位于脊柱之前、氣管之后。 透
7、視下轉動患者體位,加攝片多方位檢查。依其行程可分別識別頸、胸和腹三段。30 在食管上口與咽連接處以及在膈的食管裂孔處各有一生理性高壓區。為上、下食管括約肌。31食管造影(esophagus)解剖吞鋇后正位觀察,食管位于中線偏左。輪廓光滑整齊,管壁伸縮自如,寬度可達23cm。右緣可見主動脈弓壓跡和左主支氣管壓跡。 3233側位34食管造影(esophagus)解剖食管全程有三處生理性狹窄:第一狹窄:位于食管和咽的連接處,距中切牙約15厘米;第二狹窄:位于食管與左支氣管交叉處,距中切牙約25厘米;第三狹窄:穿經膈肌處(膈食管裂孔),平T10。這些狹窄處異物容易滯留,也是腫瘤好發部。35 三處狹窄3
8、637影像上的生理性狹窄食管胸段在平T4下緣處,行經主動脈弓和左支氣管的后方時,因受這些器官壓迫而形成第2個生理狹窄。此外,食管在起始處和穿過膈肌食管裂孔處也分別出現第1和第3個生理性狹窄。38食管造影(esophagus)解剖食管全程有三處壓跡:右前斜位可見食管胸段前緣自上而下有三個壓跡,分別稱為主動脈弓壓跡、左主支氣管壓跡和左心房壓跡,為食管前方同名結構毗鄰推壓所致。39食管造影(esophagus)解剖右前斜位是觀察食管的常用位置,在其前緣可見三個壓跡,在上兩個壓跡之間,宛如三角形憩室狀,但并非食管擴張,亦勿誤診為憩室。 食管的三個壓跡只是針對食管前緣而言的。40 41食管造影(esop
9、hagus)解剖左心房壓跡最長且淺,可隨心動周期來回運動。此外,在8、9胸椎高度與胸主動脈交叉處可見食管后緣壓跡。42右前斜位43患者右前斜位顯示的食道充盈像時 三個壓跡44食管造影(esophagus)解剖鋇排空的食管內表面顯示出2條5條縱行、連續的細條狀影、相互平行、并與胃小彎的條狀影相移行,此影為皺襞間溝,條影間則為食管粘膜皺襞。 45食管造影(esophagus)解剖食管空虛時,前后壁貼近,粘膜表面形成7-10條縱行皺襞,當食團通過時,肌膜松弛,皺襞平展。464748患者右前斜位顯示的食道充盈像和粘膜像比較49正常食道粘膜 50 5152食管下段局部粘膜皺襞中斷、破壞5354食管造影(
10、esophagus)解剖食管的正常收縮波1.第一蠕動波(原發性):由吞咽反射引起,自上端一直運行到下端,是推送食物的主要動力。第一蠕動波系由吞咽動作激發,使鋇劑迅速下行,數秒內進入胃。 55食管造影(esophagus)解剖2. 第二蠕動波(繼發性) :與吞咽反射無關,是食團作用于食管壁引起的,自主動脈弓開始向下推進。食管前庭部的鋇劑倒流入其上段食管、擴張食管壁,引發反射,從而出現繼發性蠕動波,將鋇劑再推入胃食管前庭。56另外,尤其是老年人,食管中下段出現多發性環行收縮,無推進功能。可表現為二種形式,一為環肌瞬間收縮,使食管中下段的邊緣呈鋸齒狀;另一為持久性收縮,食管表現為串珠狀或瓶塞樣變,這
11、種蠕動又稱為第三蠕動波。57食管造影(esophagus)解剖3.第三種蠕動波:由食管環肌局限性不規則收縮形成。鋇劑短暫停留,形成局部擴張。所謂第三收縮波是食管環狀肌的局限性不規則收縮性運動,形成波浪狀或鋸狀緣,出現突然,消失迅速,多發于食管下段,常見于老年和食管賁門失弛緩癥患者。 5859食管的生理作用是將食物推送入胃,主要靠食管的蠕動來完成。每吞咽一次,引發一次蠕動,使食物迅速下行,數秒鐘達到胃內。60正位收縮波61賁門上方34cm長的一段食管,是從食管過渡到胃的區域,稱為胃食管前庭段,具有特殊的神經支配和功能。此段是一高壓區,有防止胃內容物返流的重要作用。 62A、B、C環當食管蠕動向下
12、推送鋇劑至膈上45cm時,食管膨大呈壺腹狀,稱膈壺腹。壺腹上界縮窄處稱A環。食管腹段相繼擴張,稱胃食管前庭。膈壺腹下端與處(膈食胃食管前庭交界管裂孔)形成的狹窄成為B環。食管前庭擴張時,賁門括約肌收縮形成的狹窄為C環。6364食管膈壺腹656667食管動脈來自胸主動脈、肋間后動脈、支氣管動脈等。68食道靜脈(動脈伴行)食管下段的靜脈向上匯入奇靜脈,向下可與胃左靜脈的食管支吻合,從而與門靜脈系溝通,是門上腔靜脈系間的重要側副循環。故當門靜脈高壓時,部分門靜脈血可通過食管下段的靜脈網注入奇靜脈和半奇靜脈。69707172食管CT解剖因食管周圍有一層脂肪包繞,CT能清晰地顯示食管的斷面形態。因其管腔
13、擴張程度不同,而食管壁所顯示的厚薄也不一致,一般管壁厚度在3mm以下,40%-60%的受檢者可顯示食管內充氣。正常時食管內氣體居中。73食管CT解剖 頸段食道位于中線,緊貼氣管后壁。74正常頸段食道75食管橫斷面76食管CT解剖胸骨切跡水平食道位于氣管 右后方,緊靠椎體右前緣。77正常胸骨切跡水平食道78食管CT解剖主動脈弓水平食道緊靠氣管 左后方,奇靜脈于食道后方 向前走行于氣管右側入上腔 靜脈。79正常主動脈弓水平食道80主動脈弓層面(平掃) 81食管CT解剖氣管隆突以下水平食道緊靠 左主支氣管后壁。 82正常氣管隆突以下水平食道83氣管分叉層面(增強) 848586左主支氣管水平以下食道
14、緊 靠左心房后壁,后方見奇靜 脈。87正常左主支氣管水平以下食道88左心房水平以下食道位于降 主動脈前方。89正常左心房水平以下食道909192939495食道穿膈后向左水平走行經 膈食管裂孔入胃底,1/3的 人在食道賁門區顯示類似胃 底內壁增厚或團塊。96正常膈下食道97食管CT解剖 食管胸段的毗鄰: 前方由上向下是氣管、左喉返神經、左主支氣管、心包和膈。后方為胸椎體,食管與脊柱間構成食管后間隙。右側鄰縱隔胸膜和奇靜脈弓。98三.胃的影像解剖99腹上區100 氣體充盈胃101胃(stomach)是消化管的最膨大部分,大部分位于腹上部的左季肋區。上端與食管相續的入口叫賁門,下端連接十二指腸的出
15、口叫幽門。102Cardiac part 賁門部Fundus of stomach 胃底 Body of stomach 胃體Pyloric antrum 幽門竇Pyloric canal 幽門管Pyloric part 幽門部103胃的造影解剖 上緣凹向右上方叫胃小彎,下緣凸向左下方叫胃大彎。賁門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叫胃底,角切跡和大彎最低點連線與幽門之間的區域叫胃竇;胃底和胃竇之間的部分叫胃體。104角切跡:胃小彎先下行,后轉向右或右上方,轉角處即為胃切跡(胃角)。105胃 胃底、胃體、胃竇三部分及胃小彎和胃大彎。 賁門將胃與食管相連。 幽門(管)為長約5mm的短管,寬度隨括約肌收縮
16、而異,將胃和十二指腸相連。106胃的肌層107108胃小彎處恒定呈現45條縱行皺襞,襞間溝稱為胃路(道)。胃粘膜表面遍布網目狀的小溝稱胃小溝,網眼中的胃黏膜呈小丘狀隆起,稱胃小區。幽門括約肌表面因黏膜覆蓋形成環狀皺襞突向腔內,稱為幽門瓣。109胃竇幽門110胃的造影解剖消化管的膨大部分。收納食物、分泌胃液的作用。成人胃容量約13升。 造影劑(鋇餐用混懸液):硫酸鋇與水重量比約為1:12,約每人用150g加溫開水200-250ml。111112113 胃腸造影體位及影像114胃的造影解剖1.掌握胃的形態、分部、位置和主要結構。2.了解胃黏膜的正常影像表現。115胃的形狀與體型、張力和神經系統的功
17、能狀態有關。一般分為四種類型。116胃解剖的各種形態117造影時胃的分型1.鉤型:鉤型胃,位置與張力中等,胃角明顯,胃下極大致位于髂嵴水平。胃體與幽門間的角度呈銳角。2.牛角型:牛角型胃,位置與張力高,呈橫位,上寬下窄,胃角不明顯,多見于胖型人。118造影時胃的分型3.無力型:又叫長型胃,位置與張力均較低,胃腔上窄下寬如水袋狀,胃下極常在髂嵴平面以下,多見于瘦長型人。4.瀑布型:胃底大體小(下部肌肉群收縮的結果),胃底呈囊袋狀向后傾,張力高,鋇先進入后傾的胃底,充滿后再溢入胃體,猶如瀑布。119120不同胃形態121122123無力形胃124125 胃下垂126造影時患者的體位改變影像上胃的形
18、態和毗鄰結構都不相同127128129仰臥和俯臥位胃的形態改變130胃的輪廓在胃小彎和胃竇大彎一般光滑整齊。胃體大彎輪廓常呈鋸齒狀,系橫、斜走行的粘膜皺襞所致。131 胃大彎的鋸齒狀黏膜 132胃的黏膜皺襞胃的粘膜像上皺襞間溝內充鋇,呈條紋狀致密影;皺襞則為條狀透明影。胃小彎的皺襞平行整齊;向大彎處逐漸變粗而呈橫向、斜行或鋸齒狀;胃底皺襞較粗而彎曲,略呈網狀;胃竇粘膜皺襞主要與小彎平行,有時亦可斜行。133134135胃黏膜解剖136137138胃粘膜皺襞是可塑的。可以自行改變其形狀。胃粘膜下層的厚度、粘膜肌層的張力、肌層的收縮與舒張及服鋇多少、加壓輕重等對粘膜皺襞的粗細和走向都有影響。一般胃
19、體部粘膜皺襞的寬度不超過5mm。139GI常規點片顯示清晰的黏膜紋似腦回狀140141在胃雙重造影片上,上述的粘膜皺襞消失而顯示胃微皺襞(fine relief)的影像。胃微皺襞是胃小溝及其勾劃出的胃小區。142胃小溝填入造影劑時,溝紋粗細一致,0.1cm,呈網格狀,襯托出隆起的胃小區。胃小區是黏膜像上最小的解剖單位,為直徑約13mm圓形或類圓形的小隆起,呈網眼狀,在胃竇易于見到。143144 食管與胃腸道胃小區145 食管與胃腸道146胃的蠕動功能胃的蠕動由胃體上部開始,有節律地向幽門方向推進,波形逐漸加深,一般同時可見23個蠕動波。胃竇沒有蠕動波,是整體向心性收縮,使胃竇呈一細管狀,將鋇劑
20、排入十二指腸。但并非每次胃竇收縮都有鋇劑排入十二指腸。147胃的排空受胃張力,蠕動、幽門功能和精神狀態等影響,一般于服鋇后24小時排空。148胃的CT解剖胃壁厚度胃腔大小胃與周圍臟器的毗鄰關系149胃的CT解剖1.胃壁的厚度:充分充盈時胃壁厚度均勻,約23mm,一般不超過5mm。充盈不足時胃壁厚度可10mm。胃黏膜可以顯示為不均勻厚度或相互重疊,常可誤診為病理改變。150胃的CT解剖2.胃腔的大小和毗鄰關系:不同的層面中胃的形態、毗鄰關系都不同,與胃充盈狀態有直接的關系,也與肝、脾大小和位置相關。肥胖患者因脂肪較多,胃與周圍臟器解剖關系更易顯示。151 胃的CT解剖適度擴張后厚度約2-5mm,
21、小于10mm。常見氣-液平面,能產生線狀偽影。位置: 胃底 左后方是脾,右前方是 肝左葉,內側是左膈腳。 胃體 垂直部斷面呈圓形,與 肝左葉、空腸、胰尾及脾關 系密切,結腸脾曲可在左側 顯示,腹腔動脈及腸系膜上 動脈可出現在同一層面。 胃竇 胃體向右與胃竇部相 連,胰體在其背側,胃竇與 十二指腸共同包繞胰頭。152CT橫斷面顯示胃竇和胃體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胃壁顯示清晰光整胃腔內為水密度163門靜脈分叉層面(增強)胃體形態 164胰體、腹腔動脈、脾靜脈層面胃壁表現165胰體、腹腔動脈、脾靜脈層面胃腔表現166胃的CT解剖前壁間接與肝、膈和腹前壁相貼。后壁
22、間接與胃床(膈、脾、胰、左腎、左腎上腺、橫結腸及系膜)相貼。167胃的CT解剖胃與周圍臟器有韌帶連接,以肝胃韌帶最為重要,其中有胃左右動脈分支、胃左靜脈和淋巴結等結構。食管和胃的惡性淋巴瘤常累及該區域。168169胃竇惡性淋巴瘤:CT示胃體下部、竇部胃壁異常不規則增厚,最厚達3cm。170胃螺旋CT三維成像171四.十二指腸影像解剖172十二指腸影像解剖十二指腸全程25cm左右,呈“C”形,稱為十二指腸曲,上連于幽門,下接于空腸,內側包繞胰頭,是胃、肝膽、胰腺與空腸間的通道。173十二指腸影像解剖在描述時,將十二指腸全程稱為十二指腸曲。一般分為四部:球部( 5cm )、降部( 78cm )、水
23、平部( 10cm )和升部( 23cm )。各部均有獨特的毗鄰關系。174175176177十二指腸影像解剖-球部十二指腸球部特點:位置表淺,腔大壁薄,被膽管系統如“7”字前后夾持。毗鄰關系:前方為膽囊,后方為膽總管、胃十二指腸動脈和門脈,上方為膽囊管、肝尾葉及網膜孔,下方鄰近胰頭。178179十二指腸影像解剖十二指腸球部在X線對比造影片上充盈像呈三角形或圓錐形,兩緣對稱,尖部指向右上后方,底部平整,幽門開口于底部中央。邊緣光滑整齊,可見數條縱行粘膜皺襞走向球頂。球部充盈不足時,球部輪廓也可稍不規則。 180181十二指腸造影解剖-球部球部的粘膜面光滑,少或少環形皺襞,粘膜皺襞為縱行彼此平行的
24、條紋。182183十二指腸造影解剖-球部球部頂端有時可見膽囊壓跡。球部之后與降部開始之前的十二指腸,X線片上稱為球后部,此段長短不一,長的可達45cm,短的此段幾乎不存在。約在第1腰椎水平處急轉向下成為降部。184十二指腸造影解剖-降部十二指腸降部特點:位置最深;腸腔內黏膜環狀襞發達;后內側壁有十二指腸縱襞和十二指腸大乳頭及膽、胰管開口(肝胰壺腹)。毗鄰關系:前方為橫結腸及系膜,后方為腎門,內側為胰頭及膽總管,外側為升結腸。185186187188十二指腸造影解剖-降部X線對比造影片上此段腸腔粘膜紋呈 羽毛狀或環形皺襞,在收縮時呈小段 縱形皺襞;低張力雙對比造影時,腸 腔增寬可至一倍,羽毛狀皺
25、襞消失, 粘膜紋多數呈環形或龜背狀。189190191十二指腸降部在第3腰椎平面腸管向左橫行為水平部。192十二指腸造影解剖-水平部十二指腸水平部特點:最長一段;被腸系膜上動脈(前)和腹主動脈(后)以“A”字形銳角夾持。毗鄰關系:前方為腸系膜上動脈,后方為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右側為輸尿管,上方為左腎靜脈、胰頭和胰頸,下方為右側系竇膜。193十二指腸造影解剖-升部十二指腸升部特點:最短的一段;十二指腸空腸曲的結構,有十二指腸懸韌帶懸吊。自腹主動脈前方向左上斜升,于第2腰椎左側形成十二指腸空腸曲續為空腸。194在X線對比造影片上,水平走向的第三段與上升走向的第四段常常分界不清,腸壁粘膜紋也相同,呈
26、橫行、花紋狀或龜甲狀。由于腸曲緊貼胰腺,故容易受到胰腺病變的影響。195196197198199200十二指腸造影解剖球部的運動為整體性收縮,可一次將鋇排入降部。降部、水平部、升部的蠕動多呈波浪狀向前推進。十二指腸正常時可有逆蠕動。 201 十二指腸腸CT解剖 橫斷面上位于肝臟與胰頭之間,其中水平段橫過中線,走行于腹主動脈、下腔靜脈和腸系膜上動靜脈之間。腸壁厚度同于小腸。202203204205四- 空回腸的影像解剖206空回腸的影像解剖總長46m,位于中下腹,以迂曲盤旋的腸襻為特點。均由腹膜包裹并以小腸系膜連于腹后壁。空腸:起于十二指腸空腸曲。占空回腸全長的近端2/5,位居腹腔左上部。回腸:
27、占空回腸全長的遠端3/5,位居腹腔右下部。止于右髂窩處入盲腸。207208空回腸的影像解剖 X線對比造影片上,空回腸的分布是連貫的,無明顯分界,空腸多居于左上腹及中腹部,回腸多位于中下腹和右下腹。209空回腸的影像解剖空腸富于環狀皺襞且蠕動活躍,常顯示為羽毛狀影像,收縮時黏膜皺襞呈與長軸平行的細條狀,舒張時呈彈簧狀。如腸內鋇劑少則表現為雪花狀。210空回腸的影像解剖回腸腸腔略小,皺襞少而淺,間隔較寬,蠕動不活躍,常顯示為充盈像而黏膜紋不明顯,輪廓光滑。腸管充鋇較少、收縮或加壓時可以顯示其皺襞影像,呈縱行或斜行。 漸進性:近空腸有時顯示羽毛狀,回腸末端則為縱行皺襞。211212213214215
28、216217218 219空回腸的影像解剖小腸的肌膜由內環、外縱兩層平滑肌組成,在回腸末端突入大腸處環形肌增厚,外覆粘膜形成兩個半月形的皺襞叫回盲瓣,具有括約肌的作用。220空回腸的影像解剖小腸的蠕動是推進性運動,空腸蠕動迅速有力,回腸慢而弱,有時可見分節運動。服鋇后26小時鋇先端可達盲腸,79小時小腸排空。221小腸功能紊亂:鋇餐顯示小腸全程顯影,鋇頭已達回盲部,腸曲顯影不連貫,上腹部腸管分節舒張,部分呈雪片狀分散。222 小腸CT解剖 充盈良好的小腸壁厚約3mm,回腸末段腸壁厚可達5mm。小腸在腹腔內游離分布,正常情況下腸腔寬度不超過3cm。通常空腸位于左上腹,回腸位于右下腹部,某一腸袢的
29、具體位置在CT上常難于判斷。黏膜皺襞在CT上不易顯影,診斷價值有限。223 五.大腸的影像解剖224大腸的影像解剖大腸(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最后的一段,長約1.5米,起自右髂窩,終于肛門,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大腸中以直腸壺腹最寬,其次為盲腸,盲腸以下腸管逐漸變小。225大腸的影像解剖結腸和盲腸具有三種特征性結構:結腸帶(colic bands):由腸壁的縱行肌增厚而成,有三條,沿腸的縱軸排列,結腸帶均匯集于闌尾根部 。結腸袋(haustraof colon):由于結腸帶較腸管短,使后者皺摺形成,結腸袋為由橫溝隔開向外膨出的囊狀突起,當結腸袋被鋇劑充盈時,具有特
30、征性的X線象(結腸的陰影呈邊緣整齊的串珠狀)。腸脂垂(epiploicae appendices):為沿結腸帶兩側分布的許多小突起,由漿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組織形成。 226結腸和盲腸具有三種特征性結構1.結腸帶由腸壁的縱行肌增厚而成,有3條,匯集于闌尾根部。2.結腸袋3.腸脂垂兩袋之間為橫溝,結腸內面相當于橫溝處,環形肌增厚,黏膜向腔內突出,為結腸半月襞。結腸帶結腸袋腸脂垂結腸半月襞227結腸解剖228229230231232233大腸的影像解剖大腸的主要機能是吸收水分,將不消化的殘渣以糞便的形式排出體外。234235大腸的影像解剖結腸圍繞在空回腸周圍,廣義上分為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
31、乙狀結腸、直腸六部分。 橫結腸及乙狀結腸位置及長度變 化較大,其余各段較固定。236大腸的影像解剖盲腸(cecum)是大腸的開始部,長6-8厘米,位于右髂窩內,左接回腸,上通升結腸,下為膨大盲端。盲腸以回盲瓣與升結腸及回腸為界。 回盲瓣是由回腸末端突入盲腸而形成的上、下兩個半月形的皺襞,包被增厚的環形肌,有阻止小腸內容物過快流入大腸和防止盲腸內容物逆流到回腸的作用。 237大腸的影像解剖在盲腸的后內壁伸出一條細長的闌尾(vermiform appendix),其末端為游離的盲管,內腔與盲腸相通,它是盲腸末端在進化過程中退化形成的。238一.盲腸回盲瓣闌尾孔回腸闌尾二.闌尾239240大腸的影像
32、解剖X線造影檢查時回盲部正面(右前斜位)為圓形、橢圓形,側面(左前斜位)為半圓形或倒“3”字形,超過4cm者為回盲瓣肥大。241242大腸的影像解剖鋇劑造影時,75-85%的人闌尾顯影,為一條狀致密影,長5-10cm,寬約0.2-0.4cm。243244大腸的影像解剖升結腸是盲腸向上延續的部分,延右側腹上行至肝右葉下方彎向左形成橫結腸。升結腸有腹膜被蓋,位置較固定。245大腸的影像解剖橫結腸左端到脾下部,折向下至左髂嵴的一段叫降結腸。橫結腸有較長系膜,位置多變,可垂入盆腔。246大腸的影像解剖降結腸沿左外腹下降,其管腔較細。降結腸前及兩側均有腹膜覆蓋,位置較固定。247大腸的影像解剖乙狀結腸位
33、于盆部,左髂嵴平面以下,腸管彎曲,在第3骶椎平面續于直腸。活動度較大,變異較多。248249大腸的影像解剖直腸為乙狀結腸行于第三骶椎處延續而成,終穿盆膈裂孔移行為肛管。位于盆腔后部,骶骨前方,位置較固定。250位于小骨盆腔后部、骶骨前方矢狀面上兩個彎曲骶曲會陰曲(一)(二)251大腸的影像解剖(三)冠狀面有三個彎曲,右側兩 個,左側一個,自上而下為右、 左、右。252(四)三個直腸橫襞1.直腸下部膨大形成直腸壺腹,其內黏膜形成23個直腸橫襞,左側兩個,右側一個,自上而下為左、右、左。2.中間的直腸橫襞最大且位置恒定,相當于腹膜反折線的高度,位于直腸右壁,距肛門約11cm。直腸橫襞直腸壺腹253
34、254255256257大腸的影像解剖直腸壺腹為大腸中最寬的部分,其次為盲腸,盲腸以下的腸管則逐漸變小。大腸的長度和寬度隨腸管的充盈狀態及張力而不同,位置還與患體位和呼吸狀態有關。258 直腸造影259260261大腸的影像解剖加壓將鋇劑自肛門灌入,充盈后結腸袋暫時消失,表面光滑,呈外形粗大的管狀。雙對比造影下,結腸松弛,腸腔寬達4-6cm。262大腸的影像解剖結腸的形態與其充盈多少、內腔壓力和功能狀態有著密切的關系。鋇劑灌腸和口服鋇劑所見結腸形態略有差異,一般觀察解剖結構以鋇劑灌腸法所見為佳,了解其功能狀況則以口服鋇餐法較為完善。 263鋇灌腸表現(1)充盈相:鋇劑完全充盈時,結腸呈粗大管道狀,邊緣光滑,直腸以上的腸管很快出現結腸袋,它們之間由半月襞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詩詞中考語文作文
- 私募股權投資光伏產業投資策略考核試卷
- 畜產品加工設備智能化升級與技術應用考核試卷
- 升國旗初二語文作文
- 滑動軸承加工工藝與技術考核試卷
- 文具批發商的市場營銷策略實施考核試卷
- 紡織品在汽車座椅加熱與通風技術的應用考核試卷
- 石棉廢棄物處理與回收利用考核試卷
- 港口機械維護與故障排除考核試卷
- 白酒的市場份額與市場擴張計劃考核試卷
- 汽車維修工(三級)技能理論考試題庫(濃縮300題)
- 石景山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業務培訓
- 《今天怎樣做教師-點評100個教育案例》讀書分享會PPT模板
- 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與灌溉排水工程設計及案例分析
- 《將軍胡同》閱讀試題及答案
- 2022年常德市漢壽縣社區工作者招聘考試試題
- 小學畢業班數學老師家長會完美版資料
- 福建土樓介紹
- 文藝復興時期服裝風格
- 中華茶文化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青島職業技術學院
- 《愛麗絲漫游奇境》閱讀指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